《略談道家四書》下

張湛是東晉中期人,孝武帝時任中書侍郎、光祿勳,曾經注釋過《莊子》和《文子》,又通醫學,撰有《養生要集》《延年秘錄》等。《晉書》無傳,但在《範甯傳》中提到過他。其人應是雜湊之偽書《列子》的最後完成者。

《列子》一書對中國人思想影響甚大,與文學關係亦復不淺;讀《列子》一書,過去用得多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世界書局的《諸子集成》本(後有上海書店、中華書局的影印本);新的有楊伯峻撰寫的《列子集釋》。

集中地顯示《列子》書中新思想的是卷六的《力命》篇和卷七《楊朱》篇。

「力命」中的「力」指人的努力,「命」指天命,亦即「必然之期,素定之分」(張湛注)。《力命》篇開頭一段安排「力」與「命」雙方進行辯論,最後「命」勝出——這很像是一場清談。下文列舉若干故事,反復論證命運是前定的,無論人們如何努力,結局早已由「命」前定了:「不知所以然而然,命也。今昏昏昧昧,紛紛若若,隨所為,隨所不為,日去日來,孰能知其故,皆命也夫。」「死生自命也,貧窮自時也。怨夭折者,不知命者也;怨貧窮者,不知時者也。當死不懼,在窮不戚,安命知時也。」人的種種努力,總是不能改變他的命運。

進而言之,不僅結局是命中前定的,就是過程中的種種努力,也是命中注定的。因此唯一正確的態度是認這個命,心平氣和地接受最後的結局,包括貧窮與死亡。知命安時之人就是得道的高人。

中國先前的古人也講「命」,但認為通過努力可以改變它,例如行善積德,就可以爭取好的結局。其潛在的前提是自有神靈關注人的表現,並據此給予適當的對待,可知這種「命」具有某種宗教和道德的意義;曹魏明帝時代的李康(字蕭遠)作《運命論》(《文選》卷五十三),雖然也講「治亂,運也;窮達,命也;貴賤,時也」,但又強調「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前監(鑒)不遠,覆車繼軌。然而志士仁人,猶蹈之而不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將以遂志成名也……道之將廢也,命之將賤也,豈獨君子恥之而弗為乎?蓋亦知為之而弗得矣」。

雖然注定不能成功,而仁人志士仍然奮鬥不息,盡其在我而不完全認命,態度比較積極;而《列子》之所謂「命」乃是自然的法則,完全不因人的意志和努力而有絲毫改變,遂主張無所作為,委運任命,這就是消極的了。

人生中充滿了無法預料的偶然性,將難以解釋的偶然性以及一切合力運作之結局稱之為「命」,並提倡安於這個命,確實是一種足以安慰自己、取得心理平衡的人生態度;晉代作家中戴逵、陶淵明等均在作品中大講這種命定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時至今日,這一類思想和提法仍然很流行。

楊朱其人本是先秦思想家,主張「為我」,《淮南子·氾論訓》雲:「兼愛,尚賢,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而楊子非之;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楊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之。」楊子之所謂「為我」指的是清靜無為,保持自己的本性,不去為別人活著;而《列子》書中的《楊朱》篇所講的意見,則是贊成恣意縱慾,尋求物質享受,與歷史上的楊朱大異其趣,反映的乃是晉朝人的流行意見。

在天下紛亂多年之後,西晉達成了一度短暫的和平安定,世族享有大量特權,於是追求當下享樂的奢侈之風大盛。

《楊朱》篇寫道:
太古之人知生之暫來,知死之暫往,故從心而動,不違自然所好。當身之娛非所去也,故不為名所勸;死後之名非所取也,故不為刑所及。名譽先後,年命多少,非所量也。

萬物所異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則有賢愚、貴賤,是所異也;死則有腐臭、消滅,是所同也……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聖亦死,凶愚亦死。生則堯舜,死則腐骨;生則桀紂,死則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異?且趣當生,奚遑死後!

晏平仲問養生於管夷吾,管夷吾曰:「肆之而已,勿壅勿遏。」晏平仲曰:「其目奈何?」夷吾曰:「恣耳之所欲聽,恣目之所欲視,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體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

(晏)平仲曰:「既死,豈在我哉?焚之亦可,沈(沈)之亦可,瘞之亦可,露之亦可,衣薪而棄之溝壑亦可,袞衣繡裳而納諸石槨亦可,唯所遇焉。」

這裡的立論以死為本位,所有的人,不管生前是什麼人,死後都成為同樣的腐骨;人生十分短暫,應當肆意享受,死後的事情大可一概不問,隨遇而安。

這就是說,活著就要好好活著,盡量享受生活;死了就一切結束,根本不必去管它——這樣的思想過去雖然也曾有過,但遠沒有《列子》講得如此系統、透徹,富於理論性。晉朝人講究享受,謝絕崇高,專重當下,非常現實,而皆謂之「自然」。

此種人生哲學與儒家提倡的「聞道」「行道」「知其不可為之」「未知生,焉知死」等原則大異其趣,同老莊也很不一樣,而影響於後來者甚大,不少晉代作家受此種思想的浸潤很深,其餘波至今未嘗衰歇。

為了更方便地瞭解道家的思想和著作,最好能請專家編一部《道家文選》,精選老、莊、淮、列諸子書中最重要的部分原文,詳加註釋,並有一篇深入淺出的導讀性序言。

這樣書一定會大受歡迎,出版家其有意乎?

请你善良,但勿愚善。

周边不缺乏善良的好人,善良也是有原则的,好人也有分类,一味的奉献善良,却像是一种愚善。

朋友小七交往了一个男友,男友很让小七喜欢,外形,性格,脾气等,但身边真有发生比较奇葩坎坷的事。了解到,小七男友父亲一次不小心发生危险,被一个热心人救助,本应该是很幸运很正能量的事情,小七男友一家人都应该感谢这位救命恩人,这是很正常不过的事,但没过几个月,这位救命恩人不幸在一次事故中去世,家里还有妻子女儿,女儿也是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时候了,于是这位救命恩人的妻子就和小七男友家里要个说法,要为她们以后负责,想要让她女儿和小七男友在一起。朋友哭着讲述完,我很气愤,事故中去世的,和朋友男友家有何关系?应该去找肇事者。但小七男友家长可能觉得
小七男友也没有对象,于是就答应了这个事情,小七男友说也不知道情况,就被同意发生这样的事。[怒]
现在来看,人真的不能太过善良,救命之恩可以当涌泉相报,可以物质上经济上,可以是两家人的关系上,都可以相互接济,关系更近,这些都是可以答应的,也是都可以做的事情,但善良过头就是愚善,现在已经不是救命之恩,要以身相许的时候了,这样的做法都是一种不科学不合理不理性。婚姻也是自由婚姻,没有说父辈的事情,孩子还用后半生偿还的说法,这对孩子也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已经不是父母之命的年代了。

小七告诉我,她男友说如果他和别的人结婚了,但之后会离婚,问小七是否会等他,小七对男友说,她不会等。我认为她是对的,不管怎样,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如果她男友和别人结婚,无论有怎样的理由和无奈,都没有很爱,都不值得等待,都不可以犯傻。
我们应该感恩父母带给我们的生命,但陪伴长久的永远是你的另一半,最长久的是你自己,所以首先要爱自己,确定了自己的另一半,再爱另一半,最后是父母。
发生了这样的事,小七也真的是不知道怎样面对,未来真的是一个未知数,也不能想到会有怎样的结果。小七之前是多么乐观,大大咧咧,开朗的女生,现在真心觉得她情绪比较低落,她说之前听歌,听欢快的歌和悲伤的歌都觉得很好听,很开心,现在听欢快的歌也难过的要流泪,她说很羡慕那些两人互相合适最终可以走到一起的伴侣,一起生活,一起陪孩子长大,一起老去,能感觉到她的无可奈何与迷茫。小七工作也迷茫不知要去做什么工作,给她的建议是年轻可以走出去多尝试,最终直到找到最喜欢的那个。

另外一个朋友小八,人特别好,很善良很真诚,就是这一点对人太好也是会伤害自己。
她给我们讲述她和对象的事情,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觉得她对象简直太幸福了,衣服不用自己洗,饭菜每天变着花样可以吃,家里不用收拾等等,小八特别爱她对象,小八就是属于真的贤妻良母型的,但对男生太好,太宠,可能会恃宠而骄,本来男生一有钱之后就会变,变坏变花心变大手大脚,都有发生的可能。
本来好好的一天要上班,结果小八因为和对象吵架,一天没有上班,还独自一人去了另一个城市,最后可能也是和好了,但这样的男生一而再再而三的触及到底线,生气到这种程度,还没有结婚就已经这样了,那结了婚之后,小八能管的住自己对象的可能性有多大?总觉得对人太好,太容易得到的都会容易失去,如果是个征服欲比较强的男生的话,这样的会更不容易珍惜,因为他已经可以完全把你掌控住,很清晰你的脾气发展趋势,这样也最可怕,就像两国打仗,有一国已经料到结局,不战而胜。

总觉得女生应该该坚强勇敢的时候就应该坚强勇敢,自己独立意识强点,比总是想着依赖与谁要好很多,在这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也见过很多朋友的改变,慢慢变得更适应与社会,这样也不错,但我知道自己,还是那个不忘初心,有本真,与真诚的人。
愿你善良,请勿愚善[心]
愿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心]
愿你知世故,不世故。[心]#Hello四月#

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佛教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在一切有情众生之中只有人能修行解脱,所以佛陀慈悲开示,要佛弟子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更要慈爱他人的生命。当今世界,自杀已经成为最为危险的现象,不但社会上因挫折压力而自杀者越来越多,而且受各种邪恶极端组织蛊惑胁迫而自杀的人亦为数不少。我们身为佛子,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谨遵佛陀教诲,慈悲为怀,关爱生命,护持净戒,不自杀生,亦不教唆他人犯杀生戒。
一、众生平等,善待生命
生命从何而来,死后又归何处?这是人类永恒追寻的话题。孔子讲,“未知生,焉知死”,体现出儒家对现实人生和生命价值的重视。佛教进而探究人生的实相,追求生命的本源,提出了缘起论、佛性说,以及六道轮回、生死解脱等完整的理论和修行方法。
四圣谛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于鹿野苑所宣讲的四种修学法门,是佛教理论和修行解脱的基石。四圣谛中首先是苦谛,讲人生是苦,生命是无常的。人生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盛等八种苦,包括三个方面,即人自身因身心的变化而发生的生老病死苦,外界因物欲的得失而发生的求不得苦,以及社会关系方面眷属朋友分离、仇敌冤家共住等痛苦。在所有痛苦中,最终又归结为“五蕴盛苦”,五蕴炽盛如火,所以苦海无边。佛教是最平实的,就是要解决现实人生是苦这一根本问题,所以真正的佛教徒从不介入有违慈悲济世精神的活动,而是以超然出世的品格利乐一切有情。
缘起思想是佛教教义的根本,其经典概括是《阿含经》中所说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待而有,一切法皆依赖一定的条件而产生和消亡。一切生命都由众多因缘聚集以及因果联系而存在,蕴、处、界是组成生命的要素,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由色、受、想、行、识五蕴,随六处而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认识作用,以及地、水、火、风四大,从不同侧面论证了有情众生是色与心,物质和精神和合的存在。
由缘起论可以推知,一切生命都是因缘而生,有生必有死,这是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有情生命是有限的,死后亦非断灭 而归于无。《成唯识论》云:“若法能生,必非常故。诸非常者,必不遍故。”一期生命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永恒生命的结束,而是新的一期生命的开始。有情生命有前生、有今生、有来生,生命轮转的方向,完全是由自己所作的业决定的,在六趣中生生死死轮回不息,唯有圣者才能解脱生死,出离轮回之苦。
透过佛教缘起论,进而可以通达诸法平等无自性,即平等一如的法性。大乘佛教进而认为,一切众生皆具有清净的如来藏佛性,众生与佛是平等的,一切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梵网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平等的生命观要求我们要善待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更要慈爱善待一切众生的生命,不可任意剥夺他人的生命甚至是动物的生命。人的生命最为宝贵,要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解决生命的痛苦,最终达到生死的解脱。
二、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佛教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六道中的众生只有人能够值遇佛法,修行解脱。六道轮回是佛教信仰的基础,佛教认为,生命的存在形式有六种,众生因为自身的善业和恶业,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恶鬼道、地狱道等六道之中流转往复,此死彼生,了无出期。
在六道之中,人道众生具有其他各类生命所无法比拟的殊胜之处。三恶道众生因为寒热苦、残杀苦、饥渴苦等众苦煎逼,苦多于乐,故无法修学佛法。阿修罗道众生则嗔恨心重,多数时间都在与天争斗,所以也无暇修学善法。天道众生多为五欲尘心所染,过分贪著享乐,亦无法修行。太苦无力修行,太乐又易于贪著享受,只有人道苦乐参半,有时间思考人生,有惭愧心,有意志力,能够发起宏誓愿力,所以才能参究生命的实相,追求真理,有机会从痛苦之中解脱出来。因此经中常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
佛陀常用“盲龟浮木”来比喻人生的珍贵。《阿含经》中说,人身极为难得,如大海盲龟,百年一现,有浮轭木有孔,在海上随风飘动,当盲龟浮出水面,其颈正好穿入孔中。这种机会少之又少,佛以此比喻人身难得。佛经中讲,从恶趣死,生恶趣者多,如大地土;从恶趣死,生善趣者少,如爪上土。所以人身难得,人死之后堕三恶道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
总之,人道的殊胜非其他生命所能比,所以佛教非常重视人生的价值。经中有警示:“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古人也有劝勉:“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佛教要求我们重视人生,其目的就是要我们珍惜此身,用于修学佛法,求证解脱。依据佛陀的遗教和佛法的精神,在没有得到真正解脱之前,绝不可自暴自弃,甚至自残生命。愿所有佛子谨遵佛陀的教诲,切莫辜负此人身!
三、严持净戒,誓不杀生
佛教修学的体系是戒定慧三学,这是解脱生死、通往涅槃的唯一道路。戒是三无漏学的基础,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是佛法修学之正途。《华严经》中讲,“戒为无上菩提本”,佛陀临终时教诫弟子们要“以戒为师”,所以遵守戒律是佛弟子的基本行为准则和根本标准。
无论是在家五戒,还是出家比丘戒以及菩萨戒,都将杀生作为根本重罪。《阿含经》中讲:“尼拘陀!云何是汝修行所持四戒?谓不自杀生、不教他杀、不隨喜杀;不自偷盗、不教他盗、不隨喜盗;不自妄语、不教他妄语、不隨喜妄语;不自邪染、不教他邪染、不隨喜邪染。”《梵网经》云:“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波罗夷是佛教戒律中最严重的罪行,比喻为断头,不能再生。犯杀生戒者,将永远被驱除僧团,死后堕落地狱。《华严经》中亦讲到杀生的果报:“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墮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
杀生戒包括不杀一切有情众生,而以杀人之罪为最重,既不许自杀、亲手杀,也不许教他杀、劝他自杀。根据道宣律师的南山律,具足五个条件即犯杀人戒:一是人,二人想,三起杀心,四与方便,五命断。即要以人作为对象、要知道所杀者是人、要有杀人的动机、要有杀人的方法手段以及最终将人杀死等五个方面。根据这五个方面判断,自杀即是杀生,同样是违背佛戒的。
佛教认为死亡有三种:寿尽而死、福尽而死、非时横死。《瑜伽师地论略纂》中说:“寿尽死,则业命终;福尽死,则衣食阙;不避不平等,则余缘枉横死。”非时横死是遇到自然界水火灾害及恶缘人祸等而枉死,自杀即属于非时横死之一种。而赞美自杀、教唆自杀者罪业更重,道宣律师说:“今多有人自焚,多有愚从七众赞美其人,令生欣乐,并如律本结重。”也就是说,自焚致死,即犯杀戒;赞美自焚者,也同样犯杀戒。我们佛弟子要坚持正知正见、正信正行,不要受邪恶势力的蛊惑,轻弃人身,罪莫大焉,后悔莫及。
四、结语
佛教是爱好和平、珍惜生命、积极向善的宗教,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和杀戮。自焚是一种极端的自杀行为,是受错误观念以及极端思想的蛊惑胁迫所致,与佛教慈悲为怀、关爱生命的根本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不管是出自何种目的,无论是自杀,还是教唆他人自杀,都是邪恶愚痴的行为,都严重违反了佛教的根本精神。所谓的“自焚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最高境界”、“自焚不违背佛教教义”等说法是毫无根据的。珍惜人生、关爱生命是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取向,只有宗教极端组织等,如臭名昭著的太阳圣殿教、奥姆真理教等才会鼓吹自焚和暴力活动,这种无视人类文明、戕害生命的言行必然受到爱好和平、积极向善的人们所反对和唾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太妃焦糖星冰乐我又爱了(嗜甜本人了)#livephoto# P14-16 公主与保安哈哈哈哈哈 晒着太阳一起去买早餐也太幸福了[打call] 虽然已经是早午饭了
  •     神 都 小 分 队 找 到 账 本 ,但 看 不 懂 密 文, 便 去 找 联昉 解 密 , 但 下一 秒 联 昉 的 人就 被 杀/ 害 , 账 本
  • 想放弃的,我可以给你做失恋戒断,再讲讲我之前那些c淡的感情经历,让你心里平衡点;想挽回的,我就可以发光发热,使出浑身解数帮你,再给你讲讲我和我老公的事情,让你感
  • 捋一下真的要好久[喵喵]分点列一下叭[喵喵]虽然我开玩笑的说谢浩然的手毛很旺盛,结果他去剃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一个大男人,把自己手毛剃了,我好爱[单身狗][单
  • !偶尔骄傲一点也没关系的 因为我们有娜真的做得很棒呢还有要天天开心天天开心天天开心!
  • 秉承着“自在的精神归属”的设计理念,设计师将具有特殊含义的稻城亚丁元素融入整体设计,让自然的纯净气息取代城市的喧嚣繁华。这款采用纯进口水晶纯手工缝制,珠串贴片有
  • 传统山水画具有抒情的调性,《山居图》体现了乐山乐水的逍遥自在。他研究的绘画理论可以和作品相互印证,从而显示他的与众不同。
  •     (6)如果你有不错的技术,且你的网站全部是原创的话,把你的网站内容输出成RSS,提交 Google和百度新闻中心。    (4)如果你很能写,专门为一些
  • 喜欢记得点赞收藏,从此再也不书荒!!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摘要:舒盼以为顾绍霆就是她的真命天子,她得到了世间最美的爱情,却不知道自己并没有被爱过,一切的美好都是假
  • 考虑到赛事规模的扩大,2021汉马将同15所在汉高校合作,招募7000名志愿者,在赛期给选手提供专业暖心、无微不至的服务。2021年汉马人将以加倍细致的赛事服务
  • 如果你觉得这款合适,告诉杨老师,我来为你牵线搭桥。而且离家就一个多小时我真的哭了啊啊啊啊 算一算才那时才12岁 。
  • 也许我对你的爱表达得不够好,但是我会用行动爱你到天荒地老。也许我不太懂得浪漫,但是我却从不给你任何羁绊。
  • 我很喜欢杰夫·昆斯(Jeff Koons)的艺术创意和灵感,而BMW 8系四门轿跑车是BMW运动性能和现代豪华的巅峰代表,相信两者的融合将为BMW 8系四门轿跑
  • #肖战1005生日快乐# xz#肖战我喜欢你# °‿‿‿‿(( [兔子] ))‿‿‿‿° ┊┊ ゚ ** ゚ ┊ ┊ ✨潋滟晴光不重来❤️及时
  • 有的如凤生九子,各发雏音,有的如龙吟,有的如虎啸,有的还如百道飞泉和秋天的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瞧,在人们映像里常绿的也逃不过萧杀的冬 。
  • 爱上冬日旅行,从青舍里开始...转眼间就已入冬好像一个转身秋天就成为了过去的风景你是不是也和小编一样想出门又被温度劝退在家里窝着却总是向往郊野的景色与自由这个冬
  • ”如鲠在喉,如针穿心,如悲如泣的都市虐恋,拉开序幕……#虐文# #每日小说推荐#突然觉得 慕容公子的结局对他来说也许不失为一个好事吧……前半生都是为家族复兴碌碌
  • 我们隔着岁月与山河怀恋那段温柔的岁月,我们怀着赤帆度诚的心轻揉鹤唳风声的那些年,或许漂湿的泪水会浸满眼角,但那是春寒料峭都融化不了的热泪盈眶。#每日一善[超话]
  • ……“我们就像是身处异国他乡的人,对那个国家的语言少之又少,心中有许多美好和深刻的东西要倾诉,却只能局限于会话手册上的那几句陈腐的套语。就像是身处异国他乡的人,
  • 又到了我们见面的时候~✨ 《罗密欧与朱丽叶》上海场12.4晚,12.19午北京场12.24晚,12.25晚,12.26晚,12.28晚《阿加莎》12.22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