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讲:我们看下面经文,「清净微妙」,这是小题目。

  【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

  『若此』这句话的意思很深,赞叹到极处,没得比。我们只要着重『安乐清净』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做到极处就是『微妙』,微妙说不出。那这四个字,我们这个世界有没有?这四个字都没有。我们现在的社会动乱不安,现在人没有乐只有苦,连饮食起居,真像经上所说的饮苦食毒。什么原因?地球被染污了,人心被染污了,哪里有安乐。今天讲安乐清净,只有听佛说极乐世界有,我们这个地球上找不到了,这个要知道。

  下面我们看注解,「微妙、安乐、清净者,《会疏》曰:庄严超绝,故云微妙。无有苦恼,故云安乐。无漏相,实相相故,故云清净。」我们把《会疏》这段注解简单的说说。「庄严超绝」,庄严是我们一般讲美好,超绝是超绝一切诸佛剎土。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的美好,比不上极乐世界,所以称之为微妙。「无有苦恼」,所以说安乐,平安快乐。快乐从哪来的?从平安来的。我们的心不平,我们的身不安,为什么?我们用的心是妄心,我们有真心不会用。妄心就是造业,纵然是善业,也不过就是三善道,造恶业有三恶道,六道多苦!天道好,寿命长,人的福报大,有坏苦,就是他的寿命还是有数量的,时候到了他还是要死、还是要堕落,没有真正的安乐。

  「无漏相、实相相」,这比较难懂,漏是佛门的术语,是烦恼的代名词,无漏就是无烦无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现在人说的得大自在,这是无漏相。实相相,实相的反面是假相、幻相,我们今天这个世界,《金刚经》上所说的,梦幻泡影,梦幻泡影就不真实。极乐世界是真实相,真实相是什么?清净相,真实相是不生不灭的相。真实相很妙,又本自具足,这个妙太妙了!本自具足,换句话说,你心想什么就现什么,心想事成,这是真实相。极乐世界真实相,真实相是不生不灭,我想它就现,我不想它,它就不现,得大自在。

  下面这是念老说的,「盖谓极乐一切事相,皆是无漏之妙相」。无漏,换句话说,绝对不会引起别人起心动念。眼见色,不起心不动念,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智慧,起心动念是烦恼,它不生烦恼,只生智慧。耳闻声亦如是,六根接触六尘现象,都是不起心不动念,都是清净本然,妙不可言!

  「又实相无相无不相」,最真实表现出来的,无过于电视,我们看电视上的屏幕,屏幕上所现的相,就是此地所说的无相无不相。无相是什么?是屏幕;无不相是画面。你看电视,能够把屏幕的无相,这个频道里演出来是无不相,统统能看清楚、看明白,你就把它的真相看穿了。实相有,无相有,把频道关掉就是屏幕,这上画面没有了,你看到是一片空白,这是无相,频道按下去,音声色相出现了,无不相。什么是实相?无相跟无不相是一不是二,这里头划等号,空有不二,这是真相。

  你要这样看电视,恭喜你,看电视开悟了,看电视成佛了。只要你会看,看了怎么样?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没有起心动念,就成佛了;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你是菩萨;再降一等,没有执着,有分别,你是阿罗汉;如果妄想(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是有,你就叫六道凡夫。所以一切法都是佛法,这电视是不是佛法?是。法法平等,无有高下,念佛能成佛,参禅能成佛,看电视也能成佛。就是要把看电视的时候,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没有了,就成佛了。

  所以佛家讲得真好,法法都是平等的,世法佛法平等,真的假的也平等,可别执着,都是不可得。一切法全包罗了,电视也在其中,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不可得全放下,全放下就成佛;还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了,成菩萨。佛不容易,难;菩萨不难,只要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把日常生活都看作是电视屏幕,你生活在这个里头什么也不计较,真正做到了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得大自在,这是菩萨。再次一等的是阿罗汉,阿罗汉还有分别,还受干扰。他没有执着,执着就造业,他不执着他不造业,虽有分别他不造业了,为什么?他放下了,善恶二边都放下,自他二边也放下,随缘度日,心地清净。清净到一定的程度,分别就没有了,分别没有了,平等就现前。清净平等都是真心,虽是真心,还不干净,必须不起心不动念,这才叫圆满成就。所以修行修什么?他怎么成佛的?不起心、不动念,成佛了。起心动念,坏了。这个起心动念很麻烦,白天起心动念,晚上睡觉作梦,作梦也是起心动念。不起心动念哪来的梦?可见得不起心动念很难,法身菩萨才入这个境界。不起心、不动念把它分等级,四十一个等级,一个比一个高,这把「清净」两个字说清楚了。

2014年净土大经科注第379集

何新逻辑学研究:“白马非马”论的五重根

“白马非马”论的五重根

  

  几乎我的全部著作都是我对自己的独白。我所说的种种事情都是我与我自己的密谈。

——维特根斯坦

图片

  战国名辩学者、名家代表人物、孔门弟子公孙龙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语言及逻辑学家,也是最早的符号哲学、语言哲学的研究者。他所提出的著名命题“白马非马”论具有深刻的语言逻辑学和本体论涵义,兹剖析其涵义并略述如下:

  1、指号白马不是生物的马

  2、指号白马不是马的类群

  3、指号白马不是个体的马

  4、马的类群不是马的个体

  5、白色马,即白色(指号)➕马(指号),作为复合的指号,不同于单一性指号的:白马

  总而言之:

  一、指号不同于真实对象。真实对象无法用指号表述,一切表述必然词不达意,强作表述即必然意味着曲解。

  二、所以人类没有工具可以表述和认知真实的世界。在认知、表述和本体及客体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即现实与表述的鸿沟。

  以上命题和结论,与18世纪德国的伟大哲学家康德的理论基本可以说相同。天下百虑,殊途同归。

  所以,2千年前战国时期的赵国名辩哲人公孙龙的哲学,与约200年前德国哲人康德的哲学意义可以相通。

  故公孙龙可称就是中国的康德,早生两千年。

  20世纪的哲人维特根斯坦说:“我们正在与语言搏斗。……我们已卷入与语言的搏斗中。”又说:“语言分析的关键(问题)不在于通过我们的经验来解释一种语言游戏,而在于确认语言只是一种游戏。”因此“凡可言说的,言说”,“凡不可言说的,沉默。”

  ——他的困惑以及结论,与公孙龙哲学也具有相通的意义。

【附 录】

何新旧文:谈“玄”

  …………(上略)

  (二)哲学与宗教有一共同的根本性问题,即所谓“终极问题”,也就是关于人生意义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存在,根源在于人生本身作为过程的虚幻性。

  但是,对世俗之人来说,每一天活得有滋有味,这种虚幻性被认为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的过来人,以至当人到面临死亡时,才会对万事皆空的人生虚幻性有所顿悟。

  一位禅师曾说:佛说法四十九年,所为何事?就是要为人类解决一个最大的根本问题,即所谓“了生死”的问题。

  人必有死。然而,死究竟是终结还是非终结?这是宗教问题,也是哲学问题。宗教以对神(无限者)的信念和意志皈依解脱掉这个问题。而哲学则无始无终地永久困扰在这个问题中。

  生死问题及人生虚幻抑或真实的问题;进一步也就是整个存在世界究竟是真实或虚幻的问题。康德称之为“现象”与“实体”的问题,在中国中古佛学中则被看作所谓“色”(现象界曰“色”)、“空”(虚幻界曰“空”),以及关于何为“真如”(即本体、实体、本源)的问题。①

  【①形上问题在中国学术中,自孔子以来的儒学都不看重。因为儒者主要关注的是民生、政治和伦理。但在中古(魏晋)玄学和佛哲学中,对形上问题则作过深刻的思辩。】

  再由此,即可以提出人的智慧和知识究竟是否可能认识“真如”的问题。

  因为人在肉体上对于客体的介入手段是有限的,即只能通过感受、感知、思维及语言[即:眼、耳、鼻、舌、身、意(识)、语(言)],从而感知以及介入于客体。

  认知问题,最终总是会归结到语言问题。为什么?

  因为思维是意识的间接活动。人类的思维必须借助工具。这个工具就是一个虚拟的符号系统(即语言)。

  语言既是人类的认知工具,也是人类传递和表述信息的工具。人类发明了语言符号系统,而语言的元素是词。“词”,古代名家及墨、荀谓之“名”。就语言学意义言,词是“辞”。就逻辑学意义言,词是“概念”。就功能论,词既是推理工具,也是传达(表述)信息的工具。

  比如我现在向读者传递信息,必须使用一系列作为“名”即“词”的符号。借用佛家语,这个传递问题,就包含了所谓“诠”(诠释)与“遮”(遮蔽)的问题。②

  (中国古代学术中所谓“训诂学”,就是阅读古典文献时破其“遮”的一种“诠”。禅宗之所以自居教外,单传心印,不立语言文字,也是为了破除“遮”、“诠”之障。)

  “诠”与“遮”的问题,包涵着指号(词)与语义的内在矛盾,即“借指”与“所指”的矛盾。

  例如:当我说“哲学家”这个指号(词)时,它的语义是多重的:

  (1)指现实中的哲学家(一些人物),

  (2)或者仅指“哲学家”这个词。

  前者对语义是“所指”,后者的语义则是“借指”。这两者混而难分。某些悖论,往往就是由二者的混淆而发生的。

  “哲学家”这个指号的涵义(包括内涵及外延)并不等价于“哲学家”这个人群,更不等于某位哲学家。

  但在语言形式上,这就意味着“哲学家”(作为指号)并不是指“哲学家”(作为一些人)以及某哲学家。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以“哲学家”(指号)去描述那些“哲学家”(那些人)以及那个哲学家。因此,所谓“哲学家”(人)既是“哲学家”(指号),又不是“哲学家”。

  令M是指号“哲学家”,N是作为“哲学家”的人;则N=M,当且仅当N=-M。(哲学家是“哲学家”,当且仅当哲学家不是“哲学家”。)因此这里构成悖论,这个悖论也就是战国时的公孙龙所意识到以及所提出的著名悖论:“白马非马”。

  (三)所以,一诠必生一遮。诠生遮生,随诠随遮。天下事,不说倒还明白,多说反而糊涂。

  佛学所谓“诠”,就是语言符号,指号。所谓“遮”,就是模糊和歧义,就是矛盾和悖论。凡有“诠”必有“遮”。因为语言符号工具本质就“遮”,因此中古佛学称语言指号为“假名。”

  “假名”不是实体,却被用以表征本体。并且,必须、也只能通过它而表述本体。人类的语言具有来自自身形式同时又是具有根本性的模糊不确定性。(古名家所谓“白马非马”的悖论,以及希腊的“说谎者悖论”,都是揭示了基于语言指号的这种模糊性。)

  因此,20世纪初的数理逻辑学界弗雷格、罗素、怀特海等试图设计和构造一种纯粹的形式工具语言,从而建立一种彻底无“遮”,即绝对定义清晰,不包涵任何歧义和模糊性的指号系统。

  然而哥德尔后来用哥德尔定律证明了这种工具的不可能存在。①其论证复杂而繁琐。

  其实,并不需要哥德尔那么繁琐的论证。孔子所著《易系辞》也讨论过“言”与“意”的关系。他说:“词不尽言,言不尽意”,故“立象尽意。”庄子则主张:“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这些说法都与“指号”与“意义”的矛盾性有关。

  王弼解《易》也主张:“得意则忘言”,“得言则忘象。”②

  【①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与康德的二律背反论证有异曲同工之妙。康德证明在超离经验的基础上,纯形式的理性演绎只会导致对立争论的恶性循环(二律背反)。哥德尔则证明,一个形式公理系统自身的完全性(统一性),不能通过系统内的自我演绎实现。

  ②参看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维特根斯坦根也意识到这个“诠”与“遮”的问题,所以他断言任何“诠”只是语言游戏。他主张摒弃对不可言说者的讨论,“对可言说者言说,对不可言说者沉默。”(但这句话本身就包涵了很复杂的歧义语义结构。)③

  【③这句话中的“者”至少有三重歧义:(1)指所言说对象,人。(2)指所言说内容,物。(3)兼指二者。】

  哥德尔定律证明了纯数理语言形式自身的自反(矛盾)性及所谓“不完全”(不统一)性。这意味着确认了人的理性认识工具(逻辑工具)和表述工具(语言),本身先天地是有问题的。

  因此,用任何语言和逻辑要作到完全透彻之无矛盾认知及表述,都是不可能的!——而这一点,正是19世纪康德哲学的结论。

  现代西方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家都不知道,其实在中国中古佛哲学关于“遮”与“诠”以及“真如”与“般若”的讨论中,早已实质地蕴涵了现代哲学的上述这些理论。①

  【①南北朝时僧肇(373—414)言:“夫玄迹之兴,异途之所由生也。而言有所不言,迹有所不迹。是以善言言者求言所不能言,善迹迹者寻迹所不能迹。至理虚玄,拟心已差,况乃有言?恐所示转远,庶通心君子有以相其言于文外耳!”】

  其实,中古中国佛学的“般若学”就是近代哲学所谓“认识论”。万法皆本一源,万法皆归一源。康德哲学的最终结论是限制理性而回归于信仰,在这一点上与中古佛哲学的辨智论恰亦相通。

  因此,可以说哲学与佛学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别”(分别),而是“通”(汇通)。②

  【②孔子曰:“圣者,通也”。《尚书大传》郑玄注:“心明曰圣,圣者,通也。”通者,大智也。所谓内圣外王,王者,威也,敬也。所谓内圣外王的真义,即:内通,外敬,内智,外威。】

  佛说中有所谓“金刚九喻”。其中之七、八、九等喻曰:“观过去如梦”,“观现在如电”,“观未来如云”。其实所谓梦、电、云,无非都是“空”的喻象。最高的“般若”境界,实归结于空。③

  【③吕澂先生说:般若的基本原理“性空”,与道家言“无”相印合。般若学说的“无相”、“无生”,相似于道家的“无名”、“无为。”】

  黑格尔说:“古代哲学家曾把空虚理解为原动者。他们诚然已经知道推动者是否定的东西,但还没有了解它就是自身(SeIbst)。

  必须悟得般若及真如之本体是“空”,才能得大智慧,也才会有大勇敢。

  大智慧,就是看得破。大勇敢,就是“菩萨行。”所谓“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所谓“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所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大乘的真境界实在于此!惟能入世,才会有智;惟能出世,才会有勇。(谭嗣同所著融合儒佛的《仁学》,精义亦在于此。)

  所以《西游记》中全智全勇的猴子名叫“悟空”。整个《西游记》本身,其实正是以佛理调侃人生诸色而设喻的一个象征主义的大寓言。

  悟得人生皆虚空,可以少却多少闲气和争论。须知一诠就是一错(因为必有“遮”)。所以只能随“诠”随“扫”,随遮随破;哪里求得到什么“绝对”?须知,汉语中的“绝对”一词本身也是来自佛语。④

  【④中古佛学在语言上对当代的影响举不胜举。甚至“阶级”一词,本初也是佛语。谢灵运“辨宗论”:“寂静微妙,不容阶级。积学无限,何为自绝?”…………(下略)】

  【以上文字摘录于何新著作《谈“玄”》一文,原文曾经收入于何新著《哲学思考》(下卷)#生活碎片# https://t.cn/A6qKtegq

#医学健康生活方式[超话]#
祛寒湿,温脾胃,还治虚胖的古方,赶紧收藏起来!

古人有句话叫做“脾胃亏虚,百病由生”。可能很多小伙伴一听到“百病”二字,觉得这也太夸张了,根本不可信。

其实,这一点都不夸张,因为我们的脾胃真的很重要。

平时感觉不出来,等真的出了问题才能感觉到脾胃的重要性,但是到那时说什么都晚了。

在我国金元时期有位医术高明的中医,叫做李东垣,被称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李东垣以擅长治疗脾胃病而闻名,他非常重视脾胃的功能,“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这八个字,就由他总结出来的。

明代著名名医张景岳也很重视脾胃功能,脾胃称作身体的基础和轴心。

基础扎实牢靠,人体的免疫力自然就很强大,抗病能力就会增强。

脾胃有哪些具体功能呢?

一、脾胃运化水谷、水液

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靠脾胃的作用,我们吃的食物首先要进入胃中进行初步加工,也被称为腐熟,再经过小肠进一步加工,有营养的转化为精微物质,由脾负责运输到五脏六腑,剩余的糟粕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脾胃不仅运化食物,还要运化水液,所以水液的正常代谢也离不开脾胃的作用,脾胃健康,水液代谢就正常,

如果脾胃虚弱,运化不及,水液就会变成痰饮蓄积在体内,所以脾胃虚弱的人往往伴有虚胖、、眼袋、水肿等。

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我们知道心有生血的作用,但也离不开脾胃的支持,因为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是生成气血的基础材料。

食物经过脾胃的运化,化成水谷精微,再化成营气和津液进入脉中,经过心火的气化作用,变化成赤色的血液,这就是所谓的“奉心化赤”。

气血的强弱虚实,直接取决于脾胃功能的强弱,脾胃强则气血充足,脾胃虚弱就会气血不足,脾胃弱的人大多数都面黄肌瘦、贫血、头晕无力。

三、脾主统血

脾有统摄血液在作用,就是统摄血液乖乖在血脉中流动,防止血液逸出脉外。

好比是开地铁的司机,能够指挥着地铁在轨道上行驶哦,不能越出轨道。

脾气虚的人,身体各处就容易出血,牙龈出血、鼻子出血、皮肤上有出血点、尿血、便血、月经量大等问题,都需要补脾气。

四、脾主升淸,维系脏腑关系

脾气主升,所以对脏腑的位置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因为脾主升清,脾气不仅能把精微物质上输至心肺、头面,这种上升的力量还对保持体内脏腑的位置有托举的作用。

脾气虚弱,不能升举,就会导致中气下陷,中气下陷的人会有胃下垂、腎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的症状。

五、脾胃虚,九窍不利

《脾胃论》里有一句话叫“脾胃虚则九窍不通”。

脾作为后天之本,是主运化水湿的,主升清阳。

水谷化生的精微之气被脾升举到上焦,滋养心肺,并由肺布施到头面官窍,清阳之气滋养官窍,九窍就通利,耳聪目明。

所以,脾胃虚弱者往往耳鸣眼花。

脾胃这么重要,平时该怎么保养呢?

现在介绍给大家一个古方,专门健脾护胃,久服能延年益寿。

这个方子来源于宋朝政府组织编写的医书《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很多耳熟能详的方子都出自这里,比如四君子汤、四物汤、逍遥散、参苓白术散等等。

这个方子名为“仙术汤”,据《天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此方“能癖瘟疫,除寒湿,温脾胃”。

组成:

苍术160克、大枣40克、干姜10克、炒杏仁20克、 炙甘草48克,研成细末,用淡盐汤服下,一次3克,一天两次。

此方为什么能除寒湿、温脾胃呢?我们来看具体药物组成。

在古时候,白术和苍术不分彼此,统一被称为“术”,到了宋代时期才真正分开。

白术药效平和,长于健脾,苍术药效燥烈,长于燥湿。

虽然苍术既能补脾,又能祛寒湿,可以更快的把脾的湿邪去掉,

另外,因为它走窜,擅长把筋骨、皮表的风湿驱逐出去,所以可以燥湿化痰、可以祛风湿、解表。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还有明目的作用,因为脾胃弱则九窍不利。

苍术能够祛湿健脾,促进脾气升淸作用,清阳之气上升,注于双目,能够濡养眼睛,使眼睛更明亮,所以长期服用仙术汤还有明目的作用。

早在汉代,就有记载说苍术能“避一切恶气”,在所有抗疫药材中,苍术的使用率是最高的,所以,仙术汤还可以癖瘟疫。

炙甘草和大枣是张仲景药方中常用的两味药,甘草可以直接补脾,补充脾胃的津液气血,张仲景补脾最喜欢用甘草。

甘草味甘性温,还可以甘温除热,炙甘草味甘入脾,能补脾胃之气,还有调和诸药的功效,可以将这些药拧成一股绳,使劲儿往一处使。

但是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大枣除了香甜可口,美好祝福外,可能认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健康的饮食是身体健康的最好保障!#生活方式医学[超话]##医学科普##医学健康生活方式[超话]##皇马[超话]##健康[超话]##健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还有微策略提供的罗技键鼠套装、TheNorthFace 双肩背包、 Fitbit 运动手环、小米无线充电器等丰厚奖品等你来赢,实力排名和幸运排名都有奖哦~ 快来
  • 贾平凹评价:余秋雨是百年难得的人才,历史都会敬重。形形色色的文学奖、各界大佬的高度评价、令人羡慕的作品销量,这一切都加于一身非常不容易的,当代文坛只有余秋雨做到
  • 也突然意识到了我的反叛于我妈而言也是对她的反叛,但对于我爸而言可能只是需要和他讲明我行为背后的逻辑关系而已。比如面对夜间出行不安全这件事我妈的看法是:尤其是长得
  •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敬爱,那么他对你的好也多半是虚情假意。我会经常网抑云;我会看到一些小细节勾起回忆就开始崩溃;我会因为曾经失败的关系而怀疑自己怀疑别
  • 所以说,做明星需要很强大的内心,这要换做普通女生,看到自己的老公与自己的闺蜜 吻 的天 昏 地暗,还能觉得好感动?刚结婚那会,每每黄晓明与杨颖同框,总是散发着甜
  • 3.上李水库【图3横过来看】这里比较适合的是踏青&野餐,很少有游客会把它安排到行程里,适合在厦门多玩几天的,悠闲游的。晚上在它楼下的鹭江道散散步也很不错
  • 全球市场下挫 美债收益率飙升如何影响A股和美股?日本央行行长:希望能推高通胀预期并降低实际利率 将继续控制收益率曲线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价格上涨受到石油等多种
  • 铃,写到于此时,我想说,之后的岁月里,你所给予我的,让我知道了你有多爱我。可无论如何,我最确定的就是,在我生活中的每一天,我都想要见到你。
  • 2020年11月 参加2020年“北京之声”第七届首都市民音乐大赛,凭借经典曲目《奉献》荣获“阿卡贝拉组优秀奖”。2017年12月1日受邀参加“关爱艾滋儿童心灵
  • #歌词# [羞嗒嗒]#音乐推荐# 우리의 결말이슬프지 않았으면 좋겠어,希望我们的结尾不要悲伤,이 순간을 떠올리며 울지 않도록,好让这瞬间浮现时,无须哭泣
  • #EXO[超话]# 就剩这个点时间了 bp你行动一下好吗 求求你[费解][费解][费解]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超话里发水贴发图片说爱我家哥哥[费解][费解][费解]
  • 城市之间的竞争依靠政策的时代已经过去,不会再出现给一个城市政策,城市就能飞速发展。2020年衡阳、岳阳、常德、株洲GDP(根据经济会议透露数据)衡阳市 3500
  • 知足常乐,给我一张忙内的透卡算是安慰我,谢谢你[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悲伤][
  • #周四叨叨叨# 上午今天再次看到孩子们才感觉到这个神奇的工作见面前还担心会不会不认识我了 当小李同学老远跑过来抱我 小柯和小杜同学开始跟我说他们假期的事能有
  • 分享给你们噢~ 精萃水作为一款精华水是我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一款水,每次使用都很舒服,它能很好的抗氧化,增加肌肤的抵御性,每周我还会定时湿敷,是性价比很高的精华
  • 真的越来越喜欢小张张了…真的好真诚每一次的祝福,都让我觉得他是真的很认真的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朋友。去年生日纪录片里也是,他对轩轩说“希望你不要光把快乐的外表表现
  • 禅是一面心镜,透视自我,善恶美丑皆可鉴有大智慧得大自在 领悟人生的真谛 第二章 豁达洒脱 随性自然《强盗与禅师》智慧悟语 :禅师无一物,却拥有自性显发的智慧
  • 2007年,薛峰利用自己对林业知识的了解,在当地种植起了桑黄。2017年,于丽梅在村子里成立了自己的加工厂,注册了品牌,成为了长白县第一家拥有SC认证蜂产品的企
  • 混的好的一部分也是靠综艺带起来的![坏笑]今年参加人数是最多的一年,可是基本都是影视圈的人。
  • 虽然是2013年的小区,但有部分区域人车不分流,车位也少,有些楼栋电梯还不通车库。 3栋还可以看到保利观澜漫城旁边令人心生不悦的几个大家伙:冷却塔+几个气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