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杀放生《龙树初发心居士编著》

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戒杀放生吃素念佛;拔众生苦予众生乐;众生有苦誓不成佛;众生苦尽方证菩提;

第一篇 《放生第一》
第一篇之一:放生问答“之一”
问:什么叫做放生?
答:(一)放生就是救命。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众生,被擒、被抓、被关、将被宰杀,惊惶失措,命在垂危之际,发慈悲心,买物救赎,予以释放的一种善行!众生最宝贵的是自己的生命,救他们的命,他们感激最深,必定感恩图报,所以功德最大!戒杀放生是佛陀金口告诫我们,要亲身力行,既可消除业障又可长养慈悲的殊胜法门。六度万行以布施为首,布施分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难能可贵的是放生当下具足三种布施:放生过程中,因为花钱买物赎命,是财布施;与物类众生一起皈依、忏悔、念佛、回向,是法布施;为物命解除被擒被抓,死亡前挣扎怨恨的痛苦恐惧,是无畏布施,三种布施,一应俱全,故放生可得无边福报!若能做到三轮体空,即既不执着放生之人、放生之物命、亦不执着放生行为则更功德无量,真的是不可思议!

(二)放生就是还债。我们今生累劫以来所造的杀业无量无边,放生就是通过出钱出力救赎众生的性命,来偿还我们所积欠的无数杀债。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与其被动还债偿命,不如主动还债放生!

(三)放生就是救急。放生与其他善行不同,是救命在旦夕,随时将被宰杀的生命,是千钧一发,刻不容缓的行动,就好像医院的急诊急救一般,一个刹那,一个行动便可挽救成千上万的生命,所以功德至深!

(四)放生就是慈悲。佛心就是大慈悲心,慈悲心是学佛的根本。而放生则是为解除众生的苦难,起慈悲心予以救赎的行为。在放生的过程中,慈悲心获得最大的培养,常常放生,慈悲心常常滋长,与佛心更相契合,更容易与佛菩萨感应道交,学佛道业更容易成就。

(五)放生就是觉悟。任何一个众生的佛性与我们相比毫无或缺,无二无别!因此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珍贵的!放生中我们可以觉悟到众生皆知贪生怕死,皆知趋吉避凶,皆有喜怒哀乐,与我相比,完全相同;众生更皆具真如佛性,一旦业尽情空,将来皆能成佛,所以救一众生如同救一佛子,更等于救一未来佛!

(六)放生就是精进。与其空口说得万言,不如老实行得一字!学佛最重要就是实践,在放生过程中,真正去培养慈悲,去解救生命,去为众生皈依、念佛、忏悔、回向,去体会众生平等,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道理,真正做到自利利他,这样的修行才能真正得到利益!

(七)放生就是方便。我们当天放生,当天无数身陷牢笼的众生马上获得自由,无数濒临死亡的生命马上重拾生机,无限的功德当天就可以获得!并且不管一人多人,钱少钱多,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发慈悲心,任何人都可以放生。放生不像其他功德,不需要等待机缘,随时可以主动去做;不须要依赖别人,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千千万万人一生中做不到的功德,可以通过放生在短短的时间内独自一人完全成就。若更能广为宣传提倡,功德更加不可思议!想想看,亿万人中,终其一生有几个人曾经救过别的生命?就连妙手回春的名医,真正能起死回生,把病人从死亡关头救回来的时候也屈指可数。所以放生功德最为第一,绝非其他小善之所能比!

(八)放生就是改命。我们今生的命运遭遇是多生以来所造无数善恶因缘所呈现的一个必然结果,造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就得恶果。但未来的命运却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积福行善,诚心忏悔,我们的命运完全可以改变过来。而放生的功德最大,既直接又快速,改变命运的力量和效果最为显著!

(九)放生就是解冤。每个众生在多生累劫以来,都曾经与我们结过冤仇,冤仇既结,怀恨在心,必当伺机报复。而放生正可以解冤释结,化敌为友,避免彼此的冤冤相报!放生同时更期盼所有冤亲债主都能与我同生西方极乐世界,永离六道轮回之苦,此则是最彻底的放生!

(十)放生就是消灾。灾难的发生,都是源于我们以前所造的杀业,所结的冤结。放生解救众生的生命,免除了众生的死难,也同时消除了我们的宿业,免除了未来原本应该偿受的恶报。

(十一)放生就是治病。疾病绝症的产生,多数都是我们以前所做杀业感召而来,既造杀业必受杀报。解决之道就是放生,偿还杀债,消除了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病苦自然好转!

(十二)放生就是救亲。每个众生在无始轮回中,都曾与我们互为父母、子女、亲眷,只因彼此业缘不同,今朝我幸而为人,彼却不幸沦为畜生,放生就是救拔我们累世以来的亲友眷属,使其重拾生机,安享天年!

(十三)放生就是延寿。人人都希望长寿,放生救赎生命,延长了无数众生的生命,也必然会延长自己的寿命,种如是因,得如是果,这是因果不变的真理!

(十四)放生就是福善。救人一命胜造七层浮屠,而每一条生命都是平等珍贵的,所以救一众生,功德已无量无边,何况救众多生命!放生就是积最大的福,放生就是行最大的善!积福行善,所有功德,莫过放生!其实放生过程中,受益最大的还是自己,在这其中不知消灭了多少罪业,造就了多少福德因缘,每一个参与放生的人都是有大智慧,大福报的人!

(十五)放生能助生西。修行人以念佛为正行,以放生为助行,念佛为主,放生为辅,如此修行,则如顺风之帆,顺水之舟,用力少而成效大,以此无上殊胜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大业必能稳操胜券,高登九品莲台指日可待!
问:放生有什么功德?
答:放生的功德无量无边,不可胜数,印光大师概括了以下十大功德:

(一)无刀兵劫。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杀所致。人人戒杀放生,则人人全其慈悲爱物之心,刀兵劫运,自然消灭于无形,此乃转移世运之绝大运动也,深望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大农工家,注意于此,力为提倡,必有绝大效果。

(二)集诸吉祥。人一发慈悲之心,则喜气集于其身,此感应必然之理。

(三)长寿健康。佛经云:戒杀放生之人,得二种福报:一者长寿,二者多福、多寿、无病。

(四)多子宜男。放生者善体天地好生之心,故获宜男之庆。

(五)诸佛欢喜。一切生物,佛皆视之如子,救一物命,即是救佛一子,诸佛皆大欢喜。

(六)物类感恩。所救生物临死得活,皆大欢喜,感恩思德,永为万劫图报之缘。

(七)无诸灾难。慈悲之人,福德日增,一切患难,皆无形消灭。

(八)得生天上。戒杀放生者,来世得生于四天王天,享无边之福。若兼修净土者,直可往生西方极乐国土,功德实无涯矣。

(九)转变世运。现在为极危险时代,烟酒之癖,恋爱之魔,缠绕众人,如众生报恩,则诸恶消灭,四季安宁。

(十)福寿绵长。凡生物都随外界状态而生变化,如人人戒杀放生,善心相感则万物生生不息,福寿绵长。
问:放生后自己会有什么改变?
答:放生首先能让人身心愉悦,更重要可以长养我们的慈悲心。放生过程让我们体会到天地万物皆平等,皆有知觉,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真理,使我们能慈悲对待每一条生命并且尊重珍惜!从而在生活中戒杀吃素,护生助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慈悲心对待世间的一切,如此自能业障消减,福寿绵长。
问:为什么现在反对批评放生的人很多?
答:放生最容易消除业障,最简单易行,只要发心,随时随地,一人多人,钱多钱少,都可以进行。正因为放生如此殊胜,累劫多生以来,多少的冤家债主,邪魔外道都不愿意我们如此简单地消除业障,成就道业,因为一旦我们跳出轮回,他们就无法报复了,所以才会千方百计,混淆视听,蛊惑人心,阻挠人们放生。
问:为什么现代提倡放生甚难?
答:这是因为末法时代众生业障深重,没有福报值遇善人放生得救的缘故,更是因为众生愚昧,没有智慧分辩善恶是非。放生看起来虽然简单,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十分深奥复杂,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即使已经开始放生的居士们若不能深入了解其中的道理,也很容易被世俗偏见所阻碍,对放生失去信心,放弃了消除自己宿业的大好机会!

禅门的十六字心要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达磨大师《悟性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1、教外别传

教外别传,意思是在如来言教、传统教派以外的特别的传授。“别传”不是不传,而是“特别的传授”的意思。

禅宗传法,最注重的就是机锋,是心心相映。禅的“机锋”,就是具有智慧之眼的禅门大师,通过独特的言语、动作来勘验学人的见地功夫。禅的机锋,犹如上阵交锋,短兵相接,当机不让,犀利无比。“掣电之机,不劳伫思。”一有思索,就立即错过、落败了。

禅门经常用“箭锋相拄”来表示禅机的迅捷激烈。禅师们非常注意训练门徒的论辩功夫。有两座禅院比邻而居,各有一名小沙弥负责采购。其中的一个每天早上到市场买菜时,总会与另一个碰面。

其中的一个问:“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脚到哪里,我到哪里。”

这个小沙弥感到难以回答,就向他的师父求教应对之术。师父说:“明天早晨,你遇见他时,如果他再这样答你,你就问:‘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这样你必胜无疑。”

次日清晨,两个小沙弥又相见了。前一个问道:“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风到哪里,我到哪里。”这句话又难倒了他,他又向师父求教。师父说:“明天你问他:‘假如没有风,你到哪里?’”

第三天早晨,这两个小沙弥又相遇了。前一个问道:“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我到市场去!”这下子,第一个小沙弥彻底傻眼了。

禅门在接引学人时,注重机锋棒喝,所谓“棒如雨点,喝似雷奔”。来果禅师说:“欲修用心之法,必求棒喝加持。……要知毒棒之疼,打落千生重障;猛喝之痛,吼开万劫痴迷。故古云:七尺棒头开正眼,一声喝下息狂心。”又:“香板头上出祖师,大喝声内出菩萨。”“禅堂棒喝,其为母也;见性成佛,其为子也。”(《来果禅师语录》)

当头棒喝是禅宗祖师接化弟子的特殊方式。禅宗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动念即乖。在接引学人时,师家为了粉碎学人的迷情,或考验其悟境,或用棒打,或大喝一声,以暗示与启悟对方。相传棒的施用始于唐代的德山,喝的施用始于马祖道一,故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百丈曾说:“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日参马祖,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暗。”(《景德传灯录》卷六)

有理无理三顿棒,是禅的独特的教学法之一。

古时候,有一位刚出家不久的僧人出外参访求学。一天,他来到一座寺院想挂单。他来到客堂,拜见负责客堂的知客法师。知客师问:“谁叫你来的?” 挂单僧回答:“我自己来的。”知客师说:“不经师父允许就擅自出来。”拿起香板就打了过来,问:“到底是谁叫你来的?”挂单僧马上改口说:“师父叫我来的。”知客师说:“师父叫你来你就来,师父不叫你来你就不来参学吗?大丈夫一点主见都没有,再吃我三香板!”

2、不立文字

与教外别传紧相联系的,是不立文字。宋代契嵩《传法正宗论》卷二说:

经云:“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是岂使人执其教迹耶?又经曰:“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中间五十年,未曾说一字。”斯固其教外之谓也。然此极其奥密,虽载于经,亦但说耳。圣人验此,故命以心相传。而禅者所谓教外别传,乃此也。

这段话中上半部分引的是《圆觉经》中的文字。“修多罗”就是华译契经。契是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佛经如同指示月亮的手指,如果见到了月亮,就要清楚指月的手指的本身,并非月亮。由此告诫学禅的人,不能执着于语言文字。

佛教用“指”比喻语言文字,用“月”喻佛法真谛。《楞严经》卷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运用语言宣说佛法,如同用手指指月亮。手指是语言,月亮是真理。痴迷的人,却把手指当成了月亮的本身,岂非大谬不然。明代瞿汝稷曾搜集了大量禅宗的公案、语录,汇编成巨着《指月录》,至今仍是了解禅风禅法的重要参考书。

“不立文字”是禅在传承、语言方面的显着特色,以致于很多人认为“禅不可说”。于是,一提起禅,首先浮现于我们意识中的,就是禅不可说。但是,当我们翻开禅的历史,就会发现禅师们留下的语录浩如烟海!这说明,禅既不可说,又必须要说。那么如何来说这不可说的禅?这就意味着,禅师们不是通过一般的、概念性的、逻辑性的东西来描绘他的思想,而是通过一则则象征、譬喻来进行呈现。

禅宗注重的是以心传心,批评拘泥于语言文字而不解实义者,是“守株待兔”。

禅宗认为语言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仅凭语言文字不能圆满地领悟真理,因为真理存在于用语言文字去表达之前。为了避免“口是祸门”的危险,禅师在回答学人时往往说:“叮咛损君德,无言最有功。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古尊宿语录》卷四十)

禅宗主张参活句而不要参死句。参透活句而开悟,才会有真正的受用。

3、直指人心

《圆悟录》卷十四:“达磨西来,不立文字语句,唯直指人心。若论直指,只人人本有,无明壳子里,全体应现,与从上诸圣,不移易一丝毫许。所谓天真自性,本净妙明,含吐十方,独脱根尘。”禅宗初祖达摩来到中土,用的就是“直指人心”的法门。

禅宗主张心性本净、见性成佛,主要依据就是达摩的“理入”学说。达摩的“理入”学说认为,凭借佛经的启示,深信众生都具有共同的真如本性,只是由于被客尘妄想所覆盖,不能显露,所以要通过禅修,舍妄归真,修行心如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扫除一切差别相,就可与真如本性相符。这种学说,是禅宗的理论基础。

六祖慧能继承了这一观点,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坛经》)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只要认识了这个自性,“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这就是“即身成佛”的“顿悟”思想。

4、见性成佛

见性,就是见到自己原本具有的佛性。黄檗禅师《传心法要》说:“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达磨大师《血脉论》:“若欲见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禅宗认为,见到了人人本具的佛性,当下就与诸佛无异,这就是“见性成佛”。

当我们见到了本心本性,当下就可以获得觉悟。“悟”这个字,从字形上看,就是“吾的心”。“吾”就是“我”,但它不是被妄想遮蔽的那个“我”,而是不受污染的原真的“我”。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认识了这颗心,认识了本心本性,我们的生命,就是一个智慧的生命,觉悟的生命!

禅门的十六字心要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达磨大师《悟性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1、教外别传

教外别传,意思是在如来言教、传统教派以外的特别的传授。“别传”不是不传,而是“特别的传授”的意思。

禅宗传法,最注重的就是机锋,是心心相映。禅的“机锋”,就是具有智慧之眼的禅门大师,通过独特的言语、动作来勘验学人的见地功夫。禅的机锋,犹如上阵交锋,短兵相接,当机不让,犀利无比。“掣电之机,不劳伫思。”一有思索,就立即错过、落败了。

禅门经常用“箭锋相拄”来表示禅机的迅捷激烈。禅师们非常注意训练门徒的论辩功夫。有两座禅院比邻而居,各有一名小沙弥负责采购。其中的一个每天早上到市场买菜时,总会与另一个碰面。

其中的一个问:“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脚到哪里,我到哪里。”

这个小沙弥感到难以回答,就向他的师父求教应对之术。师父说:“明天早晨,你遇见他时,如果他再这样答你,你就问:‘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这样你必胜无疑。”

次日清晨,两个小沙弥又相见了。前一个问道:“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风到哪里,我到哪里。”这句话又难倒了他,他又向师父求教。师父说:“明天你问他:‘假如没有风,你到哪里?’”

第三天早晨,这两个小沙弥又相遇了。前一个问道:“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我到市场去!”这下子,第一个小沙弥彻底傻眼了。

禅门在接引学人时,注重机锋棒喝,所谓“棒如雨点,喝似雷奔”。来果禅师说:“欲修用心之法,必求棒喝加持。……要知毒棒之疼,打落千生重障;猛喝之痛,吼开万劫痴迷。故古云:七尺棒头开正眼,一声喝下息狂心。”又:“香板头上出祖师,大喝声内出菩萨。”“禅堂棒喝,其为母也;见性成佛,其为子也。”(《来果禅师语录》)

当头棒喝是禅宗祖师接化弟子的特殊方式。禅宗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动念即乖。在接引学人时,师家为了粉碎学人的迷情,或考验其悟境,或用棒打,或大喝一声,以暗示与启悟对方。相传棒的施用始于唐代的德山,喝的施用始于马祖道一,故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百丈曾说:“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日参马祖,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暗。”(《景德传灯录》卷六)

有理无理三顿棒,是禅的独特的教学法之一。

古时候,有一位刚出家不久的僧人出外参访求学。一天,他来到一座寺院想挂单。他来到客堂,拜见负责客堂的知客法师。知客师问:“谁叫你来的?” 挂单僧回答:“我自己来的。”知客师说:“不经师父允许就擅自出来。”拿起香板就打了过来,问:“到底是谁叫你来的?”挂单僧马上改口说:“师父叫我来的。”知客师说:“师父叫你来你就来,师父不叫你来你就不来参学吗?大丈夫一点主见都没有,再吃我三香板!”

2、不立文字

与教外别传紧相联系的,是不立文字。宋代契嵩《传法正宗论》卷二说:

经云:“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是岂使人执其教迹耶?又经曰:“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中间五十年,未曾说一字。”斯固其教外之谓也。然此极其奥密,虽载于经,亦但说耳。圣人验此,故命以心相传。而禅者所谓教外别传,乃此也。

这段话中上半部分引的是《圆觉经》中的文字。“修多罗”就是华译契经。契是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佛经如同指示月亮的手指,如果见到了月亮,就要清楚指月的手指的本身,并非月亮。由此告诫学禅的人,不能执着于语言文字。

佛教用“指”比喻语言文字,用“月”喻佛法真谛。《楞严经》卷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运用语言宣说佛法,如同用手指指月亮。手指是语言,月亮是真理。痴迷的人,却把手指当成了月亮的本身,岂非大谬不然。明代瞿汝稷曾搜集了大量禅宗的公案、语录,汇编成巨着《指月录》,至今仍是了解禅风禅法的重要参考书。

“不立文字”是禅在传承、语言方面的显着特色,以致于很多人认为“禅不可说”。于是,一提起禅,首先浮现于我们意识中的,就是禅不可说。但是,当我们翻开禅的历史,就会发现禅师们留下的语录浩如烟海!这说明,禅既不可说,又必须要说。那么如何来说这不可说的禅?这就意味着,禅师们不是通过一般的、概念性的、逻辑性的东西来描绘他的思想,而是通过一则则象征、譬喻来进行呈现。

禅宗注重的是以心传心,批评拘泥于语言文字而不解实义者,是“守株待兔”。

禅宗认为语言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仅凭语言文字不能圆满地领悟真理,因为真理存在于用语言文字去表达之前。为了避免“口是祸门”的危险,禅师在回答学人时往往说:“叮咛损君德,无言最有功。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古尊宿语录》卷四十)

禅宗主张参活句而不要参死句。参透活句而开悟,才会有真正的受用。

3、直指人心

《圆悟录》卷十四:“达磨西来,不立文字语句,唯直指人心。若论直指,只人人本有,无明壳子里,全体应现,与从上诸圣,不移易一丝毫许。所谓天真自性,本净妙明,含吐十方,独脱根尘。”禅宗初祖达摩来到中土,用的就是“直指人心”的法门。

禅宗主张心性本净、见性成佛,主要依据就是达摩的“理入”学说。达摩的“理入”学说认为,凭借佛经的启示,深信众生都具有共同的真如本性,只是由于被客尘妄想所覆盖,不能显露,所以要通过禅修,舍妄归真,修行心如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扫除一切差别相,就可与真如本性相符。这种学说,是禅宗的理论基础。

六祖慧能继承了这一观点,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坛经》)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只要认识了这个自性,“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这就是“即身成佛”的“顿悟”思想。

4、见性成佛

见性,就是见到自己原本具有的佛性。黄檗禅师《传心法要》说:“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达磨大师《血脉论》:“若欲见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禅宗认为,见到了人人本具的佛性,当下就与诸佛无异,这就是“见性成佛”。

当我们见到了本心本性,当下就可以获得觉悟。“悟”这个字,从字形上看,就是“吾的心”。“吾”就是“我”,但它不是被妄想遮蔽的那个“我”,而是不受污染的原真的“我”。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认识了这颗心,认识了本心本性,我们的生命,就是一个智慧的生命,觉悟的生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所以,曾经因我受过伤的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无法向你道歉,我死以后,我的灵魂会向你赎罪的。我经常会因为一些事情不断刷新重塑自己的三观,也许
  • 【浣溪沙~无题】 碧水蓝天白鹭飞。红花绿柳草萋萋。春风十里燕双归。 菡萏香飘风细细,鸳鸯水面影依依。一帘幽梦少人知。 ​​​ 【无题】 心事悠悠旧梦多,风
  • ” 曹操说:“我爹告诉我,要做肱股之臣,要匡扶大汉,要经世济民,然后他被他要济的民杀了,你觉得那些人可信吗? 彼时,刘备点兵,不顾诸葛亮的劝阻,或许,此时他才
  • 吃到了超级好吃的爆浆蓝莓玛芬!!
  • [佐伊卖萌]【一开场就说最近几年诺奖(好像是物理)给的都不是第一作者【就这经常鸽我的做事风格,某老师的定位肯定不是简单组织行政工作yesterday好像每个月每
  • 讲真,一开始官宣的时候,我特地去陈情令官博看了那两张海报,那会儿感觉和心中所想是有落差的,但毕竟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开播那一天,刚好是期末考前夜,宿舍里大家都在备
  • 不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是因为它是承载了我大学五年青春的城市。歌嘛,听起来依然是青春洋溢,只是正当时的人不是我们了。
  • 这是一款高颜值、可看美剧、可挖矿,C端家庭人人必备的一款路由器哦~#脆试用# 明天就是国庆节了,为了庆祝祖国生日我也给大家准备了一波福利:价值399元的正装BA
  • 【《新中国天津百项第一》画册出版发行 展现当代天津发展成就】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共同推出《新中国天津百项第一
  • #毛不易[超话]#[心]#毛不易1001生日快乐# [心][心][心]我也来搞个抽奖贴[doge]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两年了,虽然很早就喜欢毛毛,但是我一直觉得自己
  • 为了满足广大集邮爱好者和市民的收藏需求,杭州邮政部门在现场同时展出和销售爱国主题系列珍藏邮品,并提供纪念邮戳和纪念邮资机戳的现场加盖服务,并在杭州集邮专卖店和杭
  • 兰斯洛特:必要时保护你们免受你的伤害(兰斯洛特走开,亚瑟冷笑)桂妮薇儿:亚瑟,如果你让自己被愤怒和仇恨吞噬,那你也与你所抗争的野兽无异了亚瑟:(厉声)你对你的王
  • 無論和誰在一起首先自己必須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去支撐去平衡與其之間的關係,這樣你所做的一切才有意義才有價值,親情 愛情 友情亦如此,所以現在什麼都別去想做好自己該做
  • #浅仁塔罗10月运势# 【射手座】:本月易受金钱或能力限制,一些事难以顺遂;厌倦过于安逸的生活,寻求刺激与冒险;财务状况不稳定。尤其需要注意中旬满月期间,一些人
  • #种植致富:火龙果温室大棚栽培技术概括,以及管理技术# 原文摘自网络 火龙果又名仙人掌,红龙果属于热带、亚热带植物,火龙果果实色泽艳丽,果肉清甜不腻,富含多
  • 而做出这个伟大选择所具备的那种勇气和力量,早在炎黄时期就已经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民族能够有这份勇气和担当,为自己选择了如此一条充
  • 这么多年在社会上跟人打交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有,现在觉得想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是觉得遵循传统教导,尤其是以下三句话,才是改善人际关系的钥匙:1、严以律
  • 4.区直/兵团事业单位单位面试课程:10月5日开课!)二、活动课程:1.教资学霸套餐班:2.兵团公务员课程199元封闭预测班(含宿2天2晚):3.新疆兵团公务员
  • 一次是奇伦被打凯文叫他躺下,但是即使被打出血,他依旧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因为那是一个少年最后的尊严第二次哭是成年后的奇伦去饭店找凯文,从他下车后局促又认真的整理
  • 但是真正意义上爱你的男人,不会轻而易举妥协,只会因为你的一次拒绝反而让你显得更有价值。 如果一个男人因为你一次拒绝就决然离开你,只能说明一个点这个男的不够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