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探玄第六讲

南无楞伽会上佛菩萨。

南无《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一、圆从一偈明心识

我们继续探玄《大慧菩萨赞佛偈》,重点是从大悲心来赞叹如来的,有六个半偈语。这第一偈,我们了解了: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他歌叹如来悟性证道的这种菩提道果的状态,就是把世间生灭这个现象都能离开。不修那种虚空花,也不执着有,也不执着无,落在两边;而是应用那个大悲心,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第二个偈语,则: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

 智不得有无,尔兴大悲心。”

 这个后两句,都是和前面一个偈语一样,都是重复又说一遍。第二偈,内容主要是前两句“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那为什么这句话在偈语上说。第一个偈语说的“世间离生灭”是什么,那个是人“身无我”。即身体和人,这里的“人无我”的一个解决,就是把那个主体的那种执着解释掉了,没有那个主体;有生灭的那个,没有那个主体。

法在这个身中,“我”都没有,没有那个“我”。大家认为“我” 这个记忆。第二个方面说,道法上了,这叫法无定性。你要知道,一切法如幻,加上你这个关于自我的妄想,身见,我见,邪见,都是假的。这样远离于心识。

二、缘起无生圆镜智

只要你起心动念就暴露了,还有“我”,还有智障。那你要是不执着有无,而兴大悲心,那就是上一个偈语,也是这两句,这个偈语还是这两句。这就说明了如来在这个生命,及这个觉性的体证妙用,是身心灵上的,那么,如来是一直在菩提道上行愿。有智慧,有慈悲,觉性要修那个: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那回到这个基础之后,再修这个大悲心,就是悲智双运。

悲智双运就内在地智慧,外在的大悲。第二个偈语也是通过如来讲究竟的这个圆通。通达了一切的三自性,这样的一个境界。这三种自性,是一切诸法从因缘生,

她就使生命在如是因缘上了,你一旦心里这么想,这么研究因缘,就在因缘频道里,那,一在因缘频道上生命,当下一个念头,比较相信这个世间法,你的导师讲超世间法,你能不能信任?当你没有的时候,那就随心呈现,只能呈现六道里的境界了。这一切都是这种吸引力法则,那一切法就是我们生命的一个镜子,照出自己起心动念的镜子。

这样的大圆镜智下,一切因缘,这种假的这种缘起,就起而非起,生而非生;这缘起自性,都是非有非无的。可是有的佛菩萨,当中就是有的菩萨认知。正知正见,还没全建立的时候。他会搁这儿用那些自己想的,不符合客观真理的,这搞是搞非,搞有搞无,搞生搞灭的,这假的。虽然你能搞,但不代表是真的,心识置之。 

三、因缘幻化空生死

 大家想,知己也好,知彼也好,那都得有智慧才能达到。然后:大悲心,救众生。

 他这因缘生,这个系列,有这么一个从过去,无始劫的开始,是从因缘生,就是无明缘行开始了。它最早也是一个无明,不是有意识地要干什么了。开始是下意识的、无意识的就造业了。这叫“无明缘行”,然后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乃至有触,有受,再因误以为“有”,后边因为六入,因为接触了,有喜爱了,就去执取,这样就产生了: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皆是因缘所生法。

 虽然这是流浪生死,念头却是越走越远。

 但是都是如画如幻的,如幻如化这个本质。一切法都是这样,那重点还是识。通过因缘法就是专门证明这个都是假的,分析的很到位了,就是用佛眼,用如来的智慧,把这个现象界,就是世界和众生,这些妄想组成的这些个境界,都有通过因缘给说清楚,这叫“缘起自性”都是本空的都是非生。

四、圆成实性真清净

这个偈语的赞叹如来,在修证上,来一个彻底,认知自性里的遍计所执自性,你就能勘破红尘万象都是幻化的,就不会再执著了。

 依他起性,其就是假的,也不用再依靠,要远离心识上这些妄想。

 这还有一个更清净的法,才是好的,不纠结,非实非虚的,便是佛法。你老有实有虚,两边都执着了,有所住了,就反而对于生命不是有解脱成就了,反而是障碍。法身慧命,这圆满成就是真实之性的,也就是每一个心,它也有“圆成实性”,而不光是起心动念会瞎猜,胡思乱想。

 也就是任何一个胡思乱想的人,你那颗心,能经过一定地修炼,参禅悟道,最后又能够变成清净,变成正知正见。把那个乱码结束了,换个程序又正知正见,一心不乱。

 这个过程都是在一切如幻当中修的,并没有离开这些个幻化事相。就在这里面修出真心来,其实真心还一直在。真心一直不会亏损,只是你那个念头跟圆成实性不相应,真心活不出来。一般人老认为这个依他起性,都是“有”:有爹,有妈,有孩子,有众生,有什么老师,有领导。你这个老依他起性,这个老喜欢攀缘。

 那么,如来是修证都完成了,就不用再打妄想了。人家赞美如来“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一定放下那个“有”和“无”的这种二元对立,放下之后,本有的“圆成实性”,或者简单说即“成实性”就行,他是自己本来圆满,就是你没修正,他也在圆成状态不可改动。现在你能跳脱出来,从这个“遍计所执自性”里跳出来,又从“依他起性”里跳出来,那你就显露“圆成实性”了。这个就是清净之本。

 三世诸佛都哀悯众生,众生有的跳不出来,悟不了这个一切如幻之理。原来悟了又不想出离,受了无量的苦,还在那儿忍,太能忍了。圣人,即佛菩萨还要帮着大家,依据这个觉醒之路,就可向觉者看齐,那圆觉也是我们心光,向自己的心中探求,这些个原理,都是心里的圣智,心法上的圆成,不是从外边儿学的。就是说:你已经是这样,三自性都在了,然后你如何用圆成实性来利己利人,是这样的禅修秘籍。你能做到就是跟如来这个大悲心一样,就能兴起正能量和大功德。

五、四智菩提楞伽行

“兴起大悲心”,那你要远离于“断、常”二见;“断、常”是颠倒的,这是二元对立。有断有常。

“世间恒如梦”,因为这些个假法,都是一场梦,不是真实的。如来把这个问题是认识透了,看破了。

“知不得有无”,而行大悲心。

你有常见也不对,有断见也不对。这个知见上解决了,你这个是心明眼亮,八识心王就能转识成智,眼耳鼻舌身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大悲心也是真的,那你第六意识转为啥?转为“妙观察智”。第七识,末那识,转为智慧,就是“平等性智”。第八个叫阿赖耶识,转成智慧,叫“大圆镜智”。

他们之间,辗转相续,不断的,也有互相因果。互为因果就是八识心王里头,人间梦幻一般的人生,都是被意识给骗了。

因为如来,作为大彻大悟的本师,他是以正智来观一切缘,一切因缘果报。然后,他这个有了正观之后,他有正见,就是在“有”和“无”上,他不会去“心有所住”,他都是“心无所住”。其都是在无为的状态,也就是在涅槃寂静的根本上,或者叫“圆通”,依靠到圆通根上,这个不会出问题。

未找到圆通根本,不依靠圆通之根,而去起心动念,又是跑到那个树梢上去了,花里胡哨,又没有根。在树梢上最后形成歪瓜裂枣,就都假了。有根这才是圆满的。

无量众生要开悟,就是悟此理;然后,就不再去枉受众苦了;进而兴起大悲,这样的悲心,悲天悯人,救度众生的力量,正能量激活就不可同日而语。希望大家,都是按照这个赞佛偈,把楞伽心法,对照自己的心,那个菩提心,还有那个菩萨愿。

你行愿的力量也只有按照如来这样这个程度,你才能够轻轻松松的去行愿。你不看破,看不透红尘的话,你其实还是很累,容易想不通,就认为有障碍。其实你想通哪有障碍,一切如幻如画的,但是你就在这幻化当中,度尽众生无所度,功德恒存。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现代人修行佛法不成功,不能证悟?(上)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修行不成功?不能证悟?就是因为福报不够。在二种资粮中,福德资粮尤为重要。
我们一般在修行中,如人生无常要求的数量观够了,就不观了;念百字明,十万遍念完,就不念了。
磕头等也是如此,根本不重视,修过了就不再修了,这不是修行人的行为。
一个修行人,在有生之年,乃至在得佛果之前的生生世世,都应该修持这些法,以此净除罪障、积累资粮。 

这种福报,不像发财一下子就来了,也不是大德一加持就有了,一定要依靠勤作,一点一点积累。
如果前世缺乏积累,今生修其他法也很难有显效。因此,这一修法不仅是凡夫,历代大德也极为重视。
华智仁波切说:我的上师虽已完全通达世俗如梦如幻、虚假不实,但仍然不断积累福德与智慧二种资粮;虽已证悟胜义中远离能修、所修。

但仍然在众生面前,不断示现入定、禅修;虽已现前现空双运的金刚持果位,但仍然精进不辍。
其实,我们的上师们也都是如此,尽管已现前无二双运果位,但仍然谨慎取舍因果,行善不断。
诚如莲花生大士所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 看看这些伟大的上师,他们是如何做的?其实,越有境界的人,越谨慎、越精进。
但现在有些人恰恰相反,见解极其低劣,不说唯识、中观、无上密法,就连声闻乘的人无我都不懂,自己的行为不如法不说。
还口口声声地蛊惑别人:“没什么可修的,没什么可积累的,没什么可精进的。”这些不懂佛教的人,这些似是而非的语言,毁坏了多少人的善根?
伤害了多少人的慧命?我想,很多人心中是有数的。因此,希望大家牢记圣者的教诲,踏踏实实修行正法、积累资粮。 
在未圆满福慧资粮之前,无法获得自性清净与离垢清净的佛果,同时也不能现前色身与法身。

如《中观宝鬘论》云:“诸佛之色身,由福资所成,法身若摄略,由慧资所生。”其实不说佛果,即便是无倒空性的证悟,也要相应圆满二种资粮。
其实,不仅是这些大的事业,就是一个人出家,也要靠福报,不是想剃就剃:“上师,您给我剪一下吧,我要出家。”
哪有那么简单?不忏悔,也不积累福报,一个地地道道的俗人,想一下子变成“金光闪闪”的比丘、比丘尼,哪有这么容易?
藏地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出家以后,依止上师。上师让他为僧众印经,并说:“有福报就会有智慧,你从现在开始培福报。”
于是他每天用印经板刻印经书,从早到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印,一直印了几十年。但有一天,他突然厌烦了。
心想:上师是不是说错了?为什么我积累福报这么久,但还没有开智慧,还是这么笨呢?不如我请文殊菩萨作个证明吧。 
于是他说道:“文殊菩萨啊,上师说‘只有积累福报才能开智慧’,现在我要把印经板扔到空中,如果它掉下来,就说明上师说错了。如果不掉下来,那上师就是对的。”

说完以后,将板子扔了上去,但等了一会儿,板子竟然没掉下来!他抬眼一看,文殊菩萨显现在空中,接住了那块印经板。
菩萨说:“不要对上师生邪见,你的上师说得完全正确。你要继续为僧众发心,以后会开智慧的。” 
他又惊又喜,愣愣地站在那里,长期印经的福德现前了,就像无著见到弥勒一样,他见到了文殊菩萨。
从此以后,他对上师再也不生邪见了,只有信心和感恩。他依然天天印经,最终也开启了智慧。所以,福德是非常重要的,而供曼茶罗的目的也在于此。
有些人修加行是另有原因,“不修就听不成密法了”、“别人都修,我不修不好意思”,其实这些想法是不合理的。
还有人说:“您不是说,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五加行可以得莲师像吗,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就是为了得莲师像。”莲师像固然殊胜,但以“得到什么”的目标而修,效果不会好。
发愿也是,如果有压力,“反正堪布说了,那就发愿吧”,勉强举了手,然后每天修的时候痛苦一番,这样也没有必要。 

修行应该是自觉自愿的,不管是哪个修法,了解它的功德以后,修一辈子都可以。像供曼茶罗,有的人已经修过多次了,但再修一次也好,为什么呢?
因为修这个法,一方面是积累资粮,一方面也是忏悔,有遣除违缘的作用。藏地有种说法:“一福压百祸。”有了福德,便能遣除一切违缘。
因此,大家若想保证以后的修行顺畅,一定要多供曼茶罗,而且最好将曼茶盘带在身边。
就像阿底峡尊者那样,随身带一个曼茶盘,遇到戒律上稍有违犯,或者起了不好的心念,就立即停下来供曼茶罗,一边忏悔,一边积累资粮。 

知「道」2

岳武穆王 降

诗曰:乍道初心立志高。勤修不畏苦多劳。人生恼挠磨来考。岁月加添志 加豪。

第十一篇 知「道」

岳武穆王:吾乃立鸾教者之一,逢鸾门盛衰,经历不计凡几。诸圣堂发心 成立之初,常感得天地神祇共欣,但事过境迁,往往未如初发心时表露而 恒持不变。亦如同鸾生入鸾初心一样,事迁境移之后,此一初心亦随变化 磨灭。眼见于此,使吾等不胜唏嘘!是何等不忍诸生未得道而退志!

刘生:叩拜恩师!恩师,您好些时日未降鸾著书了!今闻恩师开头诗,弟 子心虚呢?

岳武穆王:何以心虚呢?吾见有缘修子及诸生未得悟,心有无奈感!

刘生:那弟子就放心了!敢问恩师!骊山老母恩师何因未临呢?

岳武穆王:老母今有事,责由吾为圣典添加一笔了。

刘生:徒儿知道了!

岳武穆王:徒儿啊!汝真知「道」了吗?

刘生:恩师,您就别开徒儿的玩笑了!道之博大精深,徒儿如何能了知呢 ?

岳武穆王:道之始,始于心;道之终,终于心。修道之人若未发心,未能 取道也。此心之发,得万圣仙佛欣喜,并佑助此发心修子于修道路程得以 到达终点,得到道果。但修众常不加爱惜此得之不易被佑。言及这点,吾 常唏嘘不已!何以诸子未能秉持初衷,诚心修持,而再落入迷途中呢?

刘生:恩师啊!您就别忧伤,徒儿等定努力修持,不改初衷!

岳武穆王:好!徒儿之心吾知!只是感叹周遭!刚才言「道」之始,始于 心;而「道」之终亦终于心。修道者入道后,须不断的精进,虽然平时修 行,磨考亦随而来,但此磨考能使真金得以火炼,能通过诸考者,方证于 道;而在前考未完全了结魔障者,更须加倍于接受往后考磨之备,以此淬 炼最后修行者心性。若尚不及格者,则虽已名为得道,但亦被遣回。若有 未尽全程而半途而废者则必然再重回历练一番,也就是未能定心如一而终 者,不管其练就多少,此则定必遣回!今以道成败叙于诸生,望能唤回迷 途羔羊。可,就此停笔,吾回。

刘生:叩送恩师!

骊山老母 降

诗曰:一志行持道果栽。诸般烦恼色尘来。修心养性根基好。幻境现前不 用猜。

第十二篇 知「道」

骊山老母:世人着相痴昧在于迷,凡事纷争在于贪,平时规戒在于顽,处 世原则在于仁,修道开启在于通。修众于道程中常困扰于他人所下评断, 因此常畏人言而自退。昔之圣贤,陋巷独居,修心养性,蔽处安然,如此 一心于道,何患俗言?

刘生:叩见老母恩师圣安!今得恩师劝众修子之言,使徒儿汗颜。

骊山老母:徒儿刘生!你就别谦虚了!尔进展为师知之,但须再加把劲, 方不贻误圣事!

刘生:徒儿知晓,只是徒儿身在俗,心无法宁静啊!

骊山老母:徒儿!心之平静不假外力,因为心之平静是尔自性所导,故性 不平,心当然不宁静!世间诸众处世之道,亦如徒儿一般,凡事不顺皆牵 附于他人或他事所致,岂不知自性即是心之功能,事成皆于心发所致!汝 辈心不宁而紊,乃是境相缠绕,无法舍放之故!

刘生:恩师您教训的是,弟子忏悔改过!

骊山老母:道之谓「道」,于世言通路,称境迁徙须此通路方能到达。 但于修者,则所谓道乃是无形无相,须由领悟而得!凡事不经磨练,难长 其智,此智绽生是心顿悟,而取于经验所得也!世事繁多,层出不穷,若 非有所领悟者,难窥其全貌,因此以此道通之心,面对世事自然能清楚明 白!修子处于世间,不管人事或修学,亦是道通于心通,通即无所痴迷。

刘生:世事诸多诱惑,非徒儿等所能控制的!

骊山老母:心属性为水,自性之导如盛水容器。自性不正,如容器扭曲, 因而心水流布,注入此器,自成不正之形。此乃是诸众修练功夫未达此一 境界,故心有所迷,而此意味着「道」之不通!道不通乃是显示心迷而无 有领会!修行之障亦在于心迷。因而迷惑失智而道蒙,此是现今诸修子共 有心病啊!须诸众引以为戒,勉!可,就此停,吾回。

刘生:拜别恩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也没忘记我的号怎么来的[悲伤]是我小学就认识的一个,当时极度纯粹的宅女同学的朋友给的邀请码。在这解答一下一些宝宝的疑问:关于氪金粉的重要性我就不赘述了,但棣圈
  • #崔杋圭[超话]##杋圭的30天安利攻略# Day30 我的快乐小狗,认识你很开心,你总是可以给我带来欢乐,每次看见你都是活力满满的样子属实是我的快乐源泉。[心
  • #偶像梦幻祭[超话]# 推推旧拍团,已下定不砍不散,v6花后汉堡英、返礼岚还有很多占tag致歉:偶像梦幻祭 明星昴流、冰鹰北斗、游木真、衣更真绪、天祥院英智、
  • 我的宝贝可是日日夜夜在我眼皮下,但是不知怎么,一眨眼就长大了早晨她起来了,自己在床上玩了一会儿,自己下地找姥姥去了。放学路上看见一位穿一身黑衣的中年女人,我盯着
  • 要知道这部影片可是由袁和平执导,给他配的女主还是杨紫琼,男配则是托尼贾,可以说阵容绝对豪华,但奈何张晋就是不给力,说到底还是没有吴京的魄力和功力,但他如果不像吴
  • 分享新鲜事:拍婚纱照的快乐(留给Ta俩以后的回忆也会很快乐吧,以后也许Ta俩在谈论的时候提起当时的苦或摄影师的某一瞬间吧)也许只有Ta俩知道;同样的苦和无聊不止
  • 白法又叫善法,身口意三门能引无罪安乐的行为都是白法,也就能增长守护一切福德18、增长妙称遍满三界念诵地藏咒能增长美名周遍三界。三十七菩提分法都围绕一个智慧见圣谛
  • 岁岁年年,万般皆宜,23岁的凯Boss,你好生日快乐!这世界忽明忽暗,你眼里始终有光,愿你历经岁月却笑颜如初,踏遍山河仍纯真依旧,每一次炙热欢畅的尝试,每一场不
  • 拍摄者王老师表示,妈妈送孩子的时候高高兴兴的,孩子进去后她蹲坐在角落一直在擦眼泪,待了3、4个小时才站起来,天都黑了,她也是一名母亲,当时特别揪心,感受到了儿行
  • 因此,不管遇到好事还是坏事,都要心怀感激。不管获得福报,还是遭遇灾祸,都要感谢上苍。
  • 便是对这些无感的人,就刘宇的这份谦和与热枕,坚毅和包容,兼听明理的心性,不摧志屈道的性情也都是值得褒奖的。#刘宇[超话]##刘宇#❤️#正能量艺人刘宇# 考古刘
  • 老宁波的“枚子”凝聚着民间智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况、风俗人情和审美情趣。大家认为,汪菊珍长期以来把目光对准小镇上墙门里面的人家,以青少年的视角,站位很低
  • 早上实践了一下酒酿蛋花汤,没有放圆子,其实是想尝下新买的藕粉,用温水化开,当芡头用,红色的是丹桂渍得酱,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饭店里的鸡蛋花颜色那么黄,我这红扑扑的
  • #公共交通# 【关于公交562路调整的公告】为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布局,自2021年6月16日起,公交562路调整,具体方案如下:公交562路由车坊首末站至瑶盛村
  • 这是所有心灵开示的精要;没有这个,不论我们念诵多少咒语和祈请文,不论我们做多少的大礼拜和绕塔,只要我们的心是散乱的,那一切对去除难解的情绪丝毫没有帮助。”当我们
  • 总觉得疫情发展到现在,有疫情的地方和没有的地方被割裂的很厉害,我们这座小城在成都遍地开花的时候保住了,又在成都快解封的时候冒出了一个阳性,还是序列未知的阳性,封
  • 看得出来,妈妈也被我搞得有些难过,她说:你一个人做饭带孩子,我也很心疼,但是你爸不会做饭,你弟妹还怀着孕,我不回去不行啊!孩子满月后,我妈来我家看我,我把儿子抱
  • 四年以前我在重庆借楚留香的枕头做秦淮酒醒的幻梦,读俞平伯的桨声灯影,试着给寇白门写一篇词,在船上我尽力地去想那些事,但水只是水,河只是河,夜风温柔,也仅仅温柔而
  • 董:我觉得挺有意思啊,幸福是你自己的选择。董:我觉得挺有意思啊,幸福是你自己的选择。
  • 这也催生了钓竿行业的素材革命,一种其他领域普遍使用的新素材——碳纤维在钓竿生产中得到了应用。鱼竿调性本意是指碳竿本身的含碳吨位在承受整体拉力所能达到的整体弯度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