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现在闭上眼睛 那么希望被大米挠门的声音吵醒 妈妈喊我下楼去吃牛肉面 爸爸问我今天想开什么车 他给我发微信说中午去吃呷哺吗

突然觉得好荒唐 过去的20年都有爱的人在身边 摸得着看得见 现在怎么什么都不一样了 虽然这里可以给我更有价值的发展机会 但只能给我一种不真实 恍惚的假象 就好像只有在国内我活的才是最真实的 好像只有回了国 我才满血复活了 人生是一场修行这句话终于听明白了…
还要倒数多少天 才能不和爱的人说再见呢?

☁️周记一百七十六☁️
「2022 10.10—2022 10.15」
深入对方的领域,打破自身的边界

每日读书✔️(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玩偶之家)
每周观影✔️(落叶归根 明儿看这周的)
来读诗吧❌

【明天要搞推送可能没时间写周记,今天提前发】

前两天线下课,从周三开始就在隔离了,反倒空出来时间看书➕思考一些东西。

✍回顾下和室友夜聊的一些话题
政治性抑郁太敏感,在此略过。
【人生是越走越窄的路】
在上大学后,逐渐意识到属于自己的选择越来越少,我们被局限于一条主流道路,更没有走岔路的底气。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我说到, 别人是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我们是从一个苦难走向另一个苦难。以法学为例,专业化需求意味着道路的减少,若不肯放弃沉没成本,便只能苦苦挣扎。
【沉默的接受还是相信自己可以改变】
对正在发生的事,多数人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清楚什么是灭人欲的。部分人静默的接受,还有一部分人坚信自己能够改变,提倡去行动。我是悲观的,是沉默的大多数之一,不认为自己能改变什么,日渐在受锤的过程里直不起腰。我们谈到了刑法教义学是不是妥协的产物,改变不了立法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指导实践。这样想来,批判反而是容易的,真正去做的人到底寥寥无几。
【你真的需要找个人吗】
恋爱的室友A有一个困扰,时常郁结心头。她和对象各方面都合拍,但是每每讨论社会热点和政治性话题时,她会保持愤怒,而对象理所当然的认为,「不就是这样的吗,从来如此」,也没有必要为此争吵辩论,所以时常回避,无法深入沟通。基于此,我们讨论了这属于本质上的三观不合还是可以求同存异的点。
我赞同求同存异,或许事不关己反而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更多的考虑到其中掺杂的感情和依恋心理。追求浪漫主义的室友B坚定的反对,“你真的需要找个人一起过吗?”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现在我们不婚主义的思想也是被影响、被驯化过的想法呢?我们只是观点的接受者,潜移默化地以为这就是自己的思想。希望有人陪伴,渴望爱与被爱,是不是原始冲动?克制这样的冲动,实际上是对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无可奈何的反击,紧绷的弦利用独身逃避社会剥削和两性关系。如果放弃了深入对方领域,打破自身界限的行动,可能也会失去改变现状的机会。
另一方面,我经历了很久才遇到能够长期沟通、交流碰撞,有健全人格和丰富精神的男性朋友。这让我相信可靠男生的存在,但日常生活中实在稀缺,更别提爱不爱了,概率无限趋近0的事难以让人打起精神。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本来是想写完法制史作业,和中国传统婚姻制度一起讨论的,下次有机会吧…
人无法过看不见的生活——我忽然理解了天才女友里的莱诺。我一开始很生气,觉得她没有完成自己的觉醒,可在那样的大环境下又怎么能要求她如此全知全能呢?(天才女友真是值得五星的剧)
隐形的丈夫——仔细想想,无论是生活里还是剧里书里电影里,都是常见的形象啊。要逼迫他们现身,咄咄逼人的让他们参与到社会的B面来,直接沟通所有的不满才行。“你为什么不能给孩子喂奶?为什么不是你接孩子?为什么不请假?为什么不是你做避孕手术?”要做好同归于尽的准备才行。批判具体的人,团结更多的人,尤其是男性认识到他们的既得利益。(有革命那味儿了)
“女性主义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其实人权也是诶。我看上野千鹤子老师对男人homosocial的介绍,适用于很多场合,例如对于患传染病人的恐惧、种族歧视、阶级斗争等,本质都是排除异己的表现,通过建立独有的话语体系,划分界限,巩固自身主体地位。

玩偶之家——戏剧的转变在舞台上表现的十分干脆,娜拉在一瞬间意识到了丈夫的虚伪和他们之间的不平等。她醒悟的太快了。有关妻子突然出走的文学不少,比如上半年我看的《早春》和听四叔介绍过的《逃离》。
《逃离》和这篇的共同点更多,丈夫都能够明显的令人不适,是典型的高高在上的形象,把妻子当作宠物,一旦涉及自身利益就像染了瘟疫似的翻脸。《逃离》和《早春》更多讨论的是妻子出走之后发生了什么。前者探讨妻子在逃离后心理上的不适应,最后又回到了丈夫克拉克的身边。她成了被小木桩拴住的大象。后者以丈夫弗兰克的视角描述生活中的变化和无所适从,以及外界的眼光。一个家庭没有女人是不行的,亲朋好友都为他推荐新的女人,他也爱上了丽莎。故事的结局是,内莉回来了。她为了逃离家庭选择嫁给弗兰克,以为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在琐碎的婚姻里又感到了精神的贫瘠,她选择再次逃离,将希望寄托到另一个男人塞尔温身上,可塞尔温不是能承载这份重量的人。我想内莉是失望的,她摆不脱社会规则的束缚。
我是读了鲁迅的娜拉出走后才找来玩偶之家看,
玩偶之家写了娜拉的觉醒当然很棒,但没触及出走之后怎样完成独立人格的成长。《逃离》和《早春》恰恰印证了鲁迅的观点,没有经济上的财权,娜拉们出走后只有两个结局——死或者回来。

摘抄——“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了,可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有是有的,就是将来的希望。但代价也太大了,为了这希望,要使人练敏了感觉来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灵魂来目睹他自己的腐烂的尸骸。”

澄清:图文无关 照片我觉得好看想发

朋友说 不要因为身边的人谈恋爱就随便开始一段感情
我觉得是这样的 虽然聊天和见面的对象一直在换
但是我发现我好像失去了心动的能力
只对不喜欢我的人满心欢喜 像一种挑战和试探
一旦对方喜欢上了 那么这场游戏到此结束
我赢了 全身而退 波澜不惊 毫发无损
这应该是一种病 叫性单恋者
兴许是心里有故人 不曾离开 占据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的自律里,藏着你的运气
  • 经典微小说:《 迷 失 》
  • 最适合一块生活的三对星座CP!
  • 【夜读】努力是最不值得炫耀的东西
  • 请找一个你爱的,也爱你的人结婚
  • 台湾美女作家因“诱奸”患抑郁症,26岁的她选择了……
  • 做微商,如何让别人主动来加我?
  • 大反击!微信支付正式宣布!苹果或要急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