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经文是对“空”最深刻的解释,能听懂的都不是一般人

维摩菩萨生病,世尊让文殊菩萨去探望,文殊菩萨看到房间里只有维摩诘一人躺在一张床上,其他什么都没有,就问到:“居士此室,何以空无侍者?”文殊师利菩萨问:你生病了,这屋子里怎么连一个伺候你的人都没有?

维摩诘言:“诸佛国土亦复皆空”。维摩诘尊者说,诸佛国土也是空的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学净土宗的一些朋友们都知道,诸佛国土是充满了诸上善人、大菩萨。比如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左右有两位大侍者,一位是观世音菩萨,一位是大势至菩萨,还有无量的大菩萨。不要说没有侍者,大侍者都无量无边,怎么会没有侍者、没有随从呢?

维摩诘尊者告诉大家,这些随从都是空,这个空的意思就是真空。要以为有这些存在,那就着相了,就没有领悟最上乘的法意,这就是诸佛国土亦复皆空。这是真空,真正没有这些菩萨,或者说大家要明白这些菩萨的相也是空,是这个意思。

又问:“以何为空?”既然提到空了,空这个字,外道有六十二种对于空、断、常各种各样的解释。这时文殊菩萨又问“以何为空?”答曰:“以空空”。空就是空,还有什么额外的空吗?又问:“空何用空?”如果是空,还要说空干什么?既然是空,还要空掉它干什么呢?这里问的什么呢?既然世界本空,那干嘛还要把屋子里的侍者都遣去,还要把屋子清空呢?空何用空?这就把前面安排的道具场景这个问题给接上了。答曰:“以无分别空故空”。什么叫以无分别空故空?就是屋子里有东西也是空,没东西还是空。维摩诘长者反过来又给了文殊菩萨一棒子:你这个问也不成立,我把这个屋子里清空了,它也是空,不清空它也是空。你问既然不清空也是空,干嘛还要清空呢?那我告诉你,清空它也还是空。这是两个人从正反两方面给大家演戏,开示大家。

又问:“空可分别耶?”答曰:“分别亦空”。文殊菩萨又问:既然是空,那一会儿把它清空说空,又说它本空,这不是分别吗?维摩诘尊者说:分别亦空——分别也是空,何苦留一个“我在分别”的这一念呢?这个地方越来越细了,这不是打嘴仗,这是考验见地的浅深以及是否着相的问题。比刚才又深了一步。这是告诉大家不要怕用思想,因为用也是空。真正了悟最上法的菩萨,度生是要用这些意识的,是可以用思想的,用也是空,不要害怕用。因为没有迷惑在里面,所以是善用、是般若用、是智慧用、是即用即了的用,而不像凡夫那样是着相的用、迷惑的用、颠倒的用,这就是区别,这就是分别亦空。不要怕分别,分别也是空。把屋子清空和不清空都是随缘用,也都是空,都是智慧的体现。

前面是讲空的慧,从分别亦空往下讲各种各样的善巧方便。其慧方便。皆已得度。前面明白了真正的空,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这是慧,后面就要行方便了。善用空,就是方便。又问:“空当于何求?”在什么地方可以求得空?空的智慧从哪里来?空的妙用从哪里来?答曰:“当于六十二见中求。”六十二见是当时印度外道种种的邪见,归纳一下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断,一种是常。

什么叫断和常?这个断和常,都是指着现象说的。比如身体、桌子、板凳,看看世界相,指着相说这个相是常,是恒常存在的。或者说相会断灭,会永远消失。从根儿上讲,只要一指这个相那就以为相是常了,现在的常将来就是断、就是灭,这是印度六十二种邪见的根本。这里讲空的智慧从哪里来?就从六十二见中来,从邪见中来。为什么?因为这六十二见已经把天下所有东西都辩论完了,不是断就是常,那么对于这些邪见的觉破,在超越了断和常的时候,说断也好、说常也好都是戏论。对于没有的东西,去说断说常就是六十二见,从六十二见中超越,就可以获得空的智慧了。也就是说,在教导凡夫的方便法中,就可以领悟空的智慧。

又问:“六十二见当于何求?”文殊菩萨接着问,怎么能够明白六十二见呢?怎么能获得这六十二见呢?这也是进一步开示众生。答曰:“当于诸佛解脱中求”。诸佛解脱就是空慧。在哪儿能找到六十二见呢?在诸佛的空慧里就能照见众生这六十二见。不要说六十二见,就是八万四千种邪见都可以在诸佛的空解脱的智慧当中照见,就像一个擦得干干净净的照妖镜似的,无论有丝毫的邪见,都能在镜子里显现出来。 这是反复地告诉大家:智慧就在邪见当中,邪见也就在智慧当中。就在凡夫着相处来领悟无相可着,同样的,就在无相可着的智慧当中度化众生的六十二见。

又问:“诸佛解脱当于何求?”答曰:“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又仁所问:何无侍者?”“一切众魔及诸外道,皆吾侍也。所以者何?众魔者乐生死,菩萨于生死而不舍;外道者乐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文殊菩萨问:诸佛解脱从哪儿去求啊?维摩诘尊者答:应该在一切众生的心行中求。什么叫众生的心行呢?就是随一切众生的缘,就可以得到诸佛的解脱了,或者说菩萨的化身本来就是随众生的心行而生的,菩萨讲法是随众生心行之缘而有的。所有的法都是应缘而生的,药是因病而施的。 这就是禅宗反复提倡的“道在悟不在修,佛在用不在成”这两句,尤其是“佛在用不在成”。诸佛的解脱或者解脱的诸佛哪里来?就是在用上,在一切随缘之用上,诸佛就产生了。缘过去了,诸佛也就没有来过,也就没有了。没有这个缘,也就没有这个佛,也没有这个菩萨,也没有这个法。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就是这个意思。

“又仁所问,何无侍者?一切众魔及诸外道,皆吾侍也”。维摩诘说:仁者刚才又问,我的那些侍者都去哪儿了,为什么没有侍者。我的侍者是谁呀?一切诸魔外道就是我的侍者。为什么?没有诸魔外道就没有“我这个化身”。天下没有一个病人的话,谁需要医生呢。这就是说,没有诸魔怎么会有“我”产生,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化身产生呢。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


“众魔者乐生死”。众魔就是烦恼的众生、无明的众生、愚痴的众生,他们在生死苦海里翻滚,所以就会有菩萨在生死海里随着大家一起翻滚。这就是有形必有影,众生走到哪儿都会有个脱不开的影子,菩萨就是众生的影子,没有众生这个形,菩萨这些影子也就没有。“但是外道者乐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诸见就是各种邪见,但是菩萨于诸邪见没有丝毫的动摇和迷惑。意思是菩萨化身虽然是如影随形的,一有众生就有菩萨,但是菩萨不像众生那样迷惑,众生是迷惑的,菩萨是不迷惑。这就像武侠小说里写的,所有长毒药的地方旁边一定长着解药,解药和毒药是伴生的。菩萨就是解药,众生就是毒药,是如影随形的,没众生也就不会有菩萨。

文殊师利言:“居士所疾,为何等相?”维摩诘言:“我病无形不可见”。文殊菩萨又问:你这个病,是什么样的相状,怎么描述?维摩诘尊者说:我这个病是没有形象的,是不可以见到的、看不见的。

又问:“此病身合耶?心合耶?”答曰:“非身合,身相离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文殊菩萨问:你这个病是身体病了还是心病了啊?一般人都认为,我们的身体会生病,或者说我们的精神会生病。维摩诘尊者说:非身合,身相离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什么叫身相离故?就是说不是身体生病。还是举木偶人的例子,木偶戏里一个林黛玉生病了,林黛玉是个木偶,她生什么病,对不对?就是说我们身体相根本和病毫不相干,永远没有身体生病这件事,身体就是一个傀儡,是个木偶,是个死东西,是个死的幻相。“亦非心合”这里的心是指我们普通人的思想情感这一类的东西。说我们思想情感生病了,思想情感真的会生病吗?错了。大家以为木偶剧里林黛玉葬花好像是得了相思病,她的心生病了,其实是大家的误解,木偶哪会有真正的思想?所以身相生病和思想情感生病都是误解,都不会生病,实际上就没有病这件事,所谓这个病相的显现就是法身生起的一个应缘之用。因为众生有无尽的愚痴,所以法身会生出无量的菩萨化身来应众生的愚痴,其中可能就有凡夫认为的各种各样的病相,生老病死的这种相状。

又问:“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于此四大,何大之病?”文殊菩萨反复追问,为什么问完身心又问四大?因为当时印度外道认为,世界上有地水火风四种基本元素,所以他从这个角度让维摩诘尊者再开示一遍四大也不存在。答曰:“是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水火风大,亦复如是。而众生病,从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维摩诘说,我这个病并不是地水火风四大生病,因为没有地水火风,但亦不离地大或者亦不离四大,就是我这个化身是在众生这里应缘的表现,要以众生认为的四大的方式来显现,所以不离四大。众生的病是从四大起的,因为众生认为有四大存在,认为四大假合的身体是“我”,这是众生真正的病,这个病是愚痴的病。这里讲的所有的病都是指愚痴,根本就不是指身体的败坏,也不是指大家认为的身体哪个器官的衰竭、残疾,这里的病都是指愚痴。

而众生病,从四大起,就是指妄认四大组成的五蕴是我,从各种各样的四大而起的愚痴,众生有愚痴的病,所以才有了一个病的维摩诘出现,是故我病。实际上维摩诘这个病是应众生病缘而化现出来的,所以文殊菩萨和维摩诘尊者才能在这里讲法,来治疗众生的病。这里一定要绕过来,维摩诘尊者没有身体哪有什么病?众生看见他有身体,实际上这是一种药。尊者菩萨们的病,都是对众生的药。

为什么修学佛法,首先要具足恭敬心?

佛法在恭敬中求

在修学佛法的过程,首先应当具足恭敬心,对佛菩萨要有恭敬心,对众生也要存有恭敬心,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对自己有恭敬心。为什么?

一个能成就愿心,成就事业的人,最基本的素养就是恭敬,而恭敬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对自己的虔敬----一个人不管书读得多少,但要有成就,一定是对自己有相当的虔敬。

印光大师说︰

「佛法在恭敬中求」

儒家也说︰

「不诚无物」

尤其是从事宗教生活奉献身心的人,发愿立志要往生,就必须在自己的身、口、意上面去培养这份的情操,以恭恭敬敬的心来处理完成每一件事情,大家福报大,有这么多同修陪着我们在这里用功,共同策励,迈向自己生命的更高层次。

我们要意识到自己很重要,我们要告诉自己:我生命的每一个自觉,都是举足轻重的。所以,这个世界若是少了我,会是什么样子?

佛法的弘扬若是少了我又是什么样子?而此刻,我的心愿与佛菩萨不相应,佛法的弘扬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多少的关系,因为我的妄动、无知、漠视、盲从而形成一股业识轮回的烦恼网,因为觉得自己很重要,才会生出对自己有所要求,这就是「生命的权力,永远不可出让」。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如果不是一份对自己的交待,对佛菩萨的信仰,以及对我们的父母亲,对所有的人有那么一份报恩心,我相信,有很多在家人都会说︰大可不必吃素,大可不必出家,大可不必这么劳累。所以,今天我要讲的是,大家先把身心收摄,由自己最深的内在世界建设起,从基本的自我充实开始,以恭敬虔诚心来面对当下的我自己。

关于净土法门,除了弥陀法门以外,还有佛国的净土、人间的净土、天界的净土,也有唯心的净土等多种,我们要修净土法门,要把境界放在什么地方?人间?天上?佛国?一心?我们今天谈弥陀净土法门,这种法门有一特殊点,就是确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确信以后,就要谈到受持的问题,这个法门我们怎样去受持?

直接用体验去念佛,是莲池大师禅净双修的念佛方法。最近看蕅益大师的著述,发现蕅益大师的净土法门也是禅净双修,他的方法有事持、理持,像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这是事持,其他诸如忏悔业障、礼佛发愿、布施、持戒等,这些都是事持,而事持所凭借的理体又是什么?因此,我们更要体悟理持,澈信理持,就是说澈信我们当下的一心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我们都具足佛的心性。

在楞严经所说的一切究竟坚固的定体,众生本具的真心,我们法尔具足,此心是灵灵不昧,周行圆明,觉妙明净的,而且是不动不灭,因为不动不灭,所以我们才能够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且在西方极乐世界亲近供养佛陀如来,花开见佛以后还要回入娑婆度有情,这是不灭。我们的真心本性永远是不坏不灭的,既是不坏不灭,又是灵明不昧,现在的我又为什么一无所知?这是被我们现在的妄心妄境所蒙敝,因此在虚幻的妄心妄境上,认为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可以胡来胡为,当知我们的所做所为都是自己要负责任的。

这是说明我们的真心它是空性,但它说不是空空洞洞的空。如果是空空洞洞的空,那是顽空,顽空本身就是没有因果,你杀我,我杀你,没有因果。佛经说,我们的身体是四大五蕴所成,但是你杀我,你可要欠我一条命;我杀你,我也要偿这条命,这要认识清楚,所以真心的空性并不是空空洞洞的空,因果是昭昭朗朗,丝毫不爽的。心还有一个特性----它不是色法。色法之一是物质的,另一色法是虚空,如果是空间的空,就是楞严经所举的例子,方空即非圆空,方空既已一定,就有长短、大小、形状的差殊。

有形相,就是物质的,是属于色法的,既是色法,本身就有碍,而我们的真心无碍,只有我们自己的妄念会扰乱蒙混了真心,以致看不清楚它的实相。

我们的妄念是什么?就是当下的心念所呈现的,如狂象、野牛、猿猴般东奔西窜,掌握不住,一个接着一个念头,源源不断,排山倒海般的汹涌而至,说是在念佛,其实是在打妄想。我们平素妄念太多却不自觉,现在开始修行,就要学着把自己的妄念平息下来,只要这些妄念歇息下来,自然而然就会有无限的受用。平息妄念的最初下手方便可以用五停心观中的数息观,或持佛名号,或修十六观行。持佛名号可以出声念、默念、金刚念,也可以绕佛、拜佛;修十六观行,则可观落日、观水、观佛像等,若要修持如法,必须详看观无量寿佛经。这些都是借重一个事来使我们奔驰的妄想停息,让真心实相明明朗朗地显露出来,这是理持,就是它所根据的理。

因此,就执持阿弥陀佛名号来说,它所根据的理是什么?----一心。不管能持、所持都是当下一心。阿弥陀佛因地发愿要成就众生,接引念佛的人,我现前也发愿要往生净土,祈求弥陀慈悲不舍,这些都在我当下一心完成,只要每一念都能念得能所相应,自然与净土的距离就越近。因此,持佛名号要注意自己的心要与正念相应,每一念的相应就能将自己唤醒过来,也是妄念的降伏。

蕅益大师有句话说「西方即是唯心土」,西方是我们唯心所愿现的国土。为何是唯心显现?从事相上说,六道轮回那一道不是我们自己的心所显现的呢?下次要轮回到那一道,怎么不是自己所选择的呢?现在我们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弥陀国土,这怎不是我自己发愿要去的呢?也唯有我才能完成的。对于世间一个理想的完成----例如联考,我们尚且要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的奋斗努力,更何况现在是要到佛的国土去修学,当然更要奋斗努力才能与弥陀悲愿相应。

因此,我们应该是废寝忘食,不容稍懈的。而这一份推动自己,触发我们宗教情绪,或触发我出离解脱的力量,从那里出现?还是唯心所现的。所以,我们要尊重自己,虔敬我们这份灵灵不昧的真心,不要不断地奔逸自己的念头,一切得意、沮丧、愤恼、瞋恙、骄慢、爱乐等七情五欲,都是在人、事、物等境界上打转。无限制的放逸散乱,看不清自他生命的真象,到时候正如古德所说的「腊月三十到来」可就手忙脚乱了。

平常大家忙于做执事、工作,忙于研究讨论、写报告、作功课,更忙于吃饭睡觉,才特地安排较长的时间,让大家面对佛菩萨,面对自己,真诚地用点功夫。现在坐在这里,真的是五缘具足了;粗蔬饭菜和衣着都不虞匮乏。坛城是伽蓝的念佛堂,既无纳骨牌位、婚丧喜庆等经忏佛事,治生缘务,也无亲朋好友相互追寻的往还酬酢。

更无妨废修道的外缘,寺庙既不是观光胜地,环境清幽,远离一切的愤闹吵杂,堂外有发心护持供养一切的同修;堂内有不扰乱、同心协力、专心一志用功的同行,只是善知善识的救授者不理想。因此,我们要生重惭愧,惭愧自己生当末法。生既不逢佛陀住世,我们当放下纷飞的妄想心,前念已逝,未来尚未到达,此刻不住;我们当珍惜这一念心,这一份福报,若不善于珍惜是稍纵即逝的,而且业障会越来越深。大家把身心提起来,腿子痛一痛也值得,把佛号贴贴切切、诚诚恳恳的持着,不管能念,所念都是和我的心相应,每一念都是从心里念出来的。

不可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要恳恳切切,心要清清楚楚的念。一个人要有成就,首先要做好虔敬的修养别别人不要紧,但是自己要紧----忠于自己,敬重自己的生命。我们还是念佛吧!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一半,这一次不把握,挨到下一次,下一次再挨到下一次,我们有多少时间、多少生命在这里等待,到头来一直在追悔中,一生复一生何时了啊 ?

#往事##清末民初,死刑到底有多残忍#【不怕死的秋瑾为何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1907年7月14日,秋瑾被捕。第二天,浙江山阴县(民国后山阴、会稽两县合并为绍兴县)县令李钟岳初审,让秋瑾写供词。秋瑾去意已决,提笔写下一句绝命诗:“秋风秋雨愁煞人。”

历史上的诗歌仅仅一句的不多,都大有深意。秋瑾被捕是自己求死,她本来是可以逃走的。既然死都不怕,她愁什么呢?
临刑,秋瑾坦然提了三条要求,为她的愁作了注解:一、准写家书诀别;二、勿枭首;三、勿褫衵衣。意为希望留遗书;保留全尸;不要剥夺内衣。

原来,秋瑾是想在告别人世的时候能保持人的尊严、特别是作为女性的尊严。这就是秋瑾愁的原因。

李钟岳违抗上命,私自应允了二、三条,使得秋瑾安然赴难。过后,李钟岳被撤职,终因秋瑾死难的事负疚自杀。

秋瑾就义后,仍然被“暴尸道路”,以示泄愤,后被亲友葬于杭州西湖边。这样的结果,清朝官吏并不满意。满人御史常徽上疏,“请夷其冢”,慈禧照准。这便是要让革命者死无葬身之地。(文/郑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是我18年前在汉城拍的照片,现在叫首尔。所有的昆虫貌似都有来世,只有人,路走不到尽头就一了百了。
  • 对于公司企业来说,可以请法务来查缺补漏,但对于更多普通人来说,不知道什么是法律,知道律师懂法,但需要钱,你说我违法了,我潜意思会问一句:我是不是真的错了?电视剧
  • 陈先生看了看瓜,怀疑秤有问题,因为这个瓜怎么看都不可能有20多斤! 同时也提醒大家,买东西之前问下小贩到底多少钱一斤,让小贩亲口告诉你价钱,觉得合适就买,
  • 放学,宝贝看会电视,玩会玩具,我把家收拾好,准备做晚饭,等你下班回家一起吃,如果接到你不回家的电话,你是想象不到我是会多沮丧,像是,被开水烫了的皮球,对你的占有
  • 多想悄悄飘进你的城,飘落你的掌心,让你用爱将我暖化,让我感受你的温情,从此,相依不离。一个人徘徊于寂寞的窗前,期盼那风中依旧会夹有你爱的呓语,静心聆听你从远方捎
  • 谁还没有一件百搭卫衣?【39】真维斯 男女同款卫衣老国货了,6个颜色,尺码M-4XL,男女同穿,喜欢oversize的还可以拍大一码涤纶面料的,上身柔软舒适,机
  • 50路由泰山火车站发车,沿迎胜南路、灵山大街、望岳西路、泮河大街恢复原线路运行,返程亦按此路线反方向运行,不再经过长城东区、长城中学、过驾院3个站点。48路由泰
  • 这款车当时由威廉·汤斯(William Towns)进行设计,他的设计中还原了60年代DBS以及Lagonda Series 2的原型车型。孤独棋的玩法是:第一
  • (先生的乐观和豁达大度真的令人佩服) @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团委#21天读书打卡活动[超话]# Day1 电自2115 栗贤哲 2021306070616《
  • 扫一扫,直接申请(二维码)顾客关系部员工(税前4-6K)工作时间周一至日8:30-23:00轮班每周休1-2天每天上班6-8小时工作职责确保退换处的设备可全天有
  • 【CR. Stuff】#Lewis Clareburt# 教练采访:他认为Clareburt 400混有能力游到4:06,但这个成绩可能只够争铜牌,最大的热门还
  • [抓狂]@青春芒果节官微永远爱你们的会员官博及“富得流油”的小编组嗷~我们不是“壕”我们是因为耳根子软...一定是这样的,嗯!#一握清風#異雲書屋摺扇藝術展時尚
  • 妹妹离开的343天 今天是5️⃣2️⃣0️⃣我也要趁机表白一下 我爱你❤️妹妹,真的爱你 妹妹啊,如果你还在多好 家姐真的攰啊 第六天通宵了 只剩下一天啦 我
  • #思庐福利社##转发赠书#今天为大家送出的书是《科学:无尽的前沿》。罗杰·伊伯特被很多影迷奉为“最值得信赖的影评人”从1967年开始,他每隔一周都会为一部“伟
  • 挺穷的!那么我呢,人是有了,我要主动吗,我是女孩子啊。
  • 但也有些喜爱是不用时时重复的,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而简单。在学校的时候,偶尔发呆看古树参天,想它们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看人类来了又去一茬过一茬,会不会感觉这些奔波只
  • #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365天# 第八天,早上9点钟高铁跑到了上海,晚上NMD活动,然后我隔着马路喊“亲人”他们由于过于感动,就把我领到餐厅给我好吃好喝,哇哈哈哈
  • 10月2日, 2022霍山符桥美丽乡村旅游健康行活动在霍山县下符桥镇举办,来自全省各地200多名跑步爱好者参与活动的同时也领略了秋日乡村的美好风光。#国庆七天怎
  • 之前也和小猪兔聊过关于平淡期的问题,对于刚认识的人来说,确实有很多话可以聊,跟陌生人的话题是最多的,在很早的阶段,就意识这个现象,认识一个人确实就像读一本书一样
  • 航运板块集体爆发,估值水平普遍不高是航运板块的一大特点今日,消息面上中远海控一飞冲天的一季度预告业绩引爆了海运板块的上涨行情。综合年度业绩和估值水平来看,业绩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