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在有数千年的历史,承载着处世思想和哲学

筷子,距今至少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是国人主要的用餐工具,成为独特的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筷子不仅是独有的餐具,也包含了国人的处世哲学。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中华文明的对外传播,筷子也被许多国家所接受。

筷子的历史

关于筷子发明的历史尚无定论,民间传说筷子是由商朝末代国君商纣王的宠妃苏妲己发明的,这虽然只是传说,但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据史籍中所记载的最早的筷子是在商纣王时代,不过当时的筷子称为“箸”。商纣王使用象牙为材料制作成筷子,用美玉制作成饮酒的杯子,生活奢侈,引起了朝臣的担忧。

《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史记·宗微子世家》: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

最能说明筷子历史的最直接证据就是考古发现,据考古发现,距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的筷子是在商代都城安阳殷墟的1005号墓葬中发现的,出土了6支青铜箸。殷墟中青铜箸的发现,可以说明,最晚在殷商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筷子的雏形——“箸”,而青铜箸只是商朝的统治阶层所使用的,更低层的平民使用的应该是材质更低劣的筷子或者是年代更为久远的勺子。而筷子的发明历史应当更为久远,有学者推测筷子的发明应当在夏朝时期,这还有待考古发掘进行证明。

提到勺子,勺子作为饮食器具的历史应当比筷子更久远,在距今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用勺子进食的证据。

大致梳理一下国人的餐具脉络,在新石器时代,因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粟,所做成的主食也就是粥饭,方便用勺子进食;而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们饮食的种类和方式都在不断丰富,只用勺子进食再难以满足饮食的需求,于是出现了用筷子进食,饮食器具也不断发展和丰富。

在长期的历史中,筷子一直是以“箸”称呼的,知道明朝时期,在北方民间因为一些忌讳将“箸”改称为“筷子”,而在官方和士大夫之间仍称为“箸”;到了清朝和民国时期,“筷子”已成为主流称谓,至今在我国福建东南沿海一带仍称作“箸”。

筷子包含着哲学思想

筷子作为国人的主要餐具有数千年之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也形成了关于筷子的许多型制、用法的规矩,也包含着国人的处世哲学。

1、天圆地方。

筷子的形制是一头圆一头方,方的一头代表着地,圆的一方代表着天,这符合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同时代表着古人秉承天道圆通、行事做人要方正的处世哲学。这也是“民以食为天”的由来。

而用法则是代表圆的一方夹取食物,则代表着人定胜天,说明人类可以利用智慧和科学,顺应自然,造福人类。

2、天地人三才之道。

筷子一头圆一头方,代表天圆地方,而使用筷子的则是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人们使用筷子的时候,大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和小指在下、中指居中,这些都符合易理中的“天地人”三才的观念。

天地人三才之道,讲究秉承和遵循天地自然的规律,做人则要讲求仁义,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这也是古人的至高追求。

《易经·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3、阴阳观念。

国人用筷子讲究用双,而没有单用一根的,做事的时候也讲究“好事成双”。一双筷子由两只组成,是说大部分时候阴与阳是对立的;用筷子的时候,单用一根是简单的将阴阳割裂,用双则是阴阳合二为一,只有阴阳相辅相成才能完成事情,说明天地万物是阴与阳的有机统一。

我们在使用筷子时,一根为主动,是为阳;一根为从动,是为阴,这也暗合阴阳两仪之道。

4、七情六欲。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着人有七情六欲,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而人将代表着七情六欲的筷子掌控手中,方可尝尽人间五味,方是人生滋味。

《三字经》: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吕氏春秋.贵生》: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

5、人情往来。

在许多重要的仪式上,也将筷子作为重要的礼物送给对方,表达一定的祝福和寓意。比如送给新人,寓意珠联璧合、快生贵子;送朋友,寓意平等友爱、和睦相处;送老人,寓意快乐永久、福寿无疆;送孩子,寓意筷长筷长、快长快长。

国人用筷子的忌讳

国人在使用筷子的长期历史中,也行成了许多不成文的规定,这其中包含着国人的处世哲学。直到现在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也都教育子孙后代应该遵循这些禁忌。

1、使用筷子时要摆放整齐,一双筷子也要长度一样,否则就向死人用的棺材板一样“三长两短”;

2、筷子不可以插在饭中,因为这样像是在给死人上香一样;

3、饮食时使用筷子要尊重礼仪,不可以拿着筷子到处扒拉食物,不可以用筷子敲击碗盘,不可以将筷子放在嘴里嘬来嘬去,这样代表不遵守饮食的礼仪;不可以用筷子指着别人,筷子放置在碗盘上也不要指向别人,这样代表不礼貌。

4、不可以饥不择食,将筷子使倒。

5、在吃饭时失手将筷子打落在地,会惊扰地下的先祖,被认为是不孝的行为。

6、去其他人家赴宴的时候,不应该在主人动筷子之前动筷子。

其他:
疑筷:

忌举筷不定,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不知从哪里下筷为好;

脏筷

忌用筷子在盘里扒拉夹菜;此行为是缺乏修养的表现,且目中无人极其令人反感;

指筷

不能拿筷子指人,用筷子时以手指人,无异于是指责别人;

抢筷

就是两个人同时夹菜,结果筷子撞在一起;

刺筷

就是夹不起来就用筷子当叉子,扎着夹;

横筷

这表示用餐完毕,客人和晚辈不能先横筷子;

吸筷

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极为不好的做法,即使菜上有汤汁也不能嘬筷子;

泪筷

夹菜时不干净,菜上挂汤淋了一桌;

别筷

不能拿筷子当刀使用,撕扯肉类菜;

供筷

忌讳筷子插在饭菜上,被会人视为大不敬;

拉筷

正嚼着的东西不能拿筷子往外撕,或者当牙签;

粘筷

筷子上还粘着东西时不能夹别的菜;

连筷

同一道菜不能连夹3次以上;

斜筷

吃菜要注意吃自己面前的菜,不要吃得太远,不要斜着伸筷够菜;

分筷

摆筷子,不要分放在餐具左右,只有在吃绝交饭时才这样摆。

日常生活经常见的,也是应当注意的。

当然,国人还忌用筷子去击盏敲盅、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等,这些做法都是被视为是非常不雅的事情。

这是家庭吃饭或者宴客时的禁忌俗规,多是关乎卫生、谦让、礼貌的。

不同的地方关于使用筷子的禁忌还有很多,这都可以看出作为一个讲究礼法的古老文明的深厚的文化积淀,也代表着古人的智慧、信仰和哲学理念。

使用筷子更应注意健康安全问题

筷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夹取食物的主要工具,所以更要注意关于筷子的健康安全问题,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大部分家庭使用木质筷子,每天都会用清水清洗,很容易滋生霉菌,比如黄曲霉菌就是造成肝癌的重要致病源。

所以使用木制筷子日常中应当注意消毒、应当定期更换;日常摆放筷子的器具也应当定期消毒,避免病毒细菌的滋生。

2、大部分的家庭采用合食制,合食制虽然可以增进家庭和睦,体现中华民族的家庭观念;但是合食制容易造成家人之间病毒、细菌的传播,比如幽门螺旋杆菌、乙肝病毒等,对家人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家人,尽量将使用的筷子做记号固定使用。

3、清洗筷子的方式方法不正确,有许多沟槽之中清洗不干净,造成细菌、病毒的残留。

4、木制筷子长期存放,容易发霉变质、受潮弯曲变型;并且木制筷子是由树木制成的,大量使用会破坏森林资源。建议优先选用不锈钢等材质的筷子。

小小的筷子堪称中华文明的传承载体,作为一个礼仪之邦,通过对一双小小筷子的使用方法,就能够让人们看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此文献给想认识佛的朋友

1、什么是佛?

【佛】这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当年为什么不用【智,觉】这两个字翻译呢,因为佛陀的含义是无限的深广,这两个字不能够全部包括,因此就采用音译,然后再加以注解。佛这一个字有体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讲是【觉悟】。

2、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存环境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只有教学才有师生的关系。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中国古时候学生的自称。不同于一般的教育,佛教讲的是三世的教育。即过去,现在,未来。

3、佛教的创始人是谁?

佛教的创始人是北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十九岁那年,他放弃了荣华富贵出家修行,三十岁得道,成道后称为释迦牟尼佛。据中国历史记载,他诞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距现在两千五百多年了,于周穆王五十三年入灭,住世七十九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佛入灭后一千年,也就是中国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佛教才正式传入中国。

4、如来佛和释迦牟尼佛是一个人吗?

不了解佛法的人,看了电视剧【西游记】后,常对如来佛和释迦牟尼佛这两个名词有错误的认识,【如来】是佛的一种称号,释迦牟尼佛只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一尊佛,它方世界还有无量无边的诸佛。比如,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佛有十种称号【如来,应供,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明行足,正遍知,善逝,世间解,世尊】,如果加上【佛】之名号共十一种。如来只是一种统称,我们可以称释迦牟尼佛为释迦牟尼如来。就像我们称呼老师,老师是一种统称,然后才有张老师,李老师......。

5、涅槃是什么意思?

涅槃的意思,粗浅地讲,就是除尽了烦恼,到了不生不灭、永久安全和平、快乐宁静的境界。佛为了教化世人,所以才出现世间,同世人一样的生活,等到教化的事办完了,佛就离弃肉身,回到原来不生不灭、永久安全和平、快乐安宁的境界中去了,那境界就是涅盘。不懂得佛法的人,看见佛入了涅盘,就说佛死了,其实佛是永远不会死的。佛如果有死,那就和凡人一样了,还能算是佛吗? 再说俗点!!就是我们一般人归西了.有道高僧就称为"涅盘"。

6、学佛只是追求心灵的寄托吗?

寄托心灵的方式有很多,学佛也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但这并不是学佛的目的。

所谓寄托心灵,其所指的心灵,只是我们的妄念而已。追求心灵的寄托,为的是使心灵得以安顿。而寄托心灵的方法,不外是藉用艺术或宗教等外境,以虚幻的外境羁绊妄念。但妄念是念念生灭、变幻不定的,即使暂时获得安顿,也不会永远,终究会再度失落,再度追求别的目标来求寄托。虽有少数的人,能把一生、甚至把生命部献给艺术,但这是妄念强烈的执著,强烈的追求,不断加强追求同一境相为目标,表面上看似找到终身的寄托,事实上依旧是不断在追求,并不能使心灵得到安顿。所以向外追求心灵的寄托,事实上是不可能得到真正寄托的。

学佛,则正好相反,是向内追求自己的真心。追求真心的第一步,是止息妄念,使妄念对外境不起作用,而不是向外境找寄托,用外境满足妄念。妄念止息了,身心自然安顿,而真正达到追求心灵寄托的目的。但这并不是学佛的目的,而只是学佛的开始。

7、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以什么动机来学佛?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因地不真,果召迂曲’,如果动机不正确,怎么学、怎么修,都会走到歧途去。

一般说来,学佛有四种不同的发心:一是为了此生或下一生的福报,或为了自己或家人的寿命健康,而来学佛;二是为了自己解脱生死轮回的痛苦而来学佛:三是除了追求自己解脱,也要救度一切众生都能和自己一样解脱痛苦,乃至都能究竟成佛,为了这个目的而来学佛;四是了解一切生死轮回、或成佛涅槃,一切的痛苦与解脱,一切的众生和佛果,都一样只是虚妄的幻相,没有什么可追求,也没有什么必须脱离的,为了让自己和一切众生都能觉知这个道理,并回归这种超越的绝对境界,而来学佛。

这四种发心,虽然有层次上高低的差异,但基本士都还不算错误。当然我们不鼓励第一和第二种发心,但如果你是以这两种发心而来学佛,我们也不排斥,但你自己必须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随著对佛法了解的深入,和心量的逐渐开展,让追求的目的也跟著提升。事实上,学佛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圆满觉悟。

除了这四种目的之外,如果你还有不同的目的,那就要小心了,最好自己彻底检讨一下。特别是如果为了追求超常态的能力、为了感应、或通气脉、练灵动等等目的而来学佛,请一定要重新考虑,重新了解佛理,重新建立学佛的理念,等确定具有正确的动机后,再来学佛。因为学佛是一条追求正确觉悟之路,而不是追求迷惑于超常态能力感应之路。如果以超能力或感应来吸收信徒的,必定不是真正的佛法。如果为了超能力或感应而来学佛的,必定会走入歧途。拿自己的慧命去换取虚幻的超能感应的眩惑,那是最不值得的事。

8、佛教是迷信吗?

所谓迷信,是自己未经探究了解,就附和他人的说法,盲目的相信。

任何教法,都没有所谓迷信不迷信。迷信与否,是你信仰的态度。如果你已经深入了解,经过观察和思考,认为它的教法没有错误,和你的观念相吻合,而产生信仰,那便是理智的信仰。如果还没了解,只听别人说很好,或者依从家族的传统而跟著信仰,信仰之后还不深入了解,只纯粹当做是‘信仰’,那即使你所信仰的教法有多好,你本身也是迷信。如果你不了解佛教,只听别人说佛教是迷信,或看见佛教的一些仪式表相,未经深入了解其义理,就评断佛教是迷信,那你自己才是真迷信—迷信他人的说法、迷信自己的成见。

佛教从不赞同人迷信,相反地,它鼓励人怀疑,并把所怀疑的事提出来讨论。唯有知道怀疑,才会认真地探讨,而得到答案,如此才能产生埋性的信心。事实上,没有任何宗教是像佛教这样容许怀疑,这样开放,这样不迷信的。

9、佛教是消极悲观吗?

许多人听到佛教讲‘无常’、讲‘生死’,就认为佛教是悲观消极。但是事实上,无常、苦、空、生老病死,都是这世界存在的事实真相,它不会因为你不谈它而消失。

消极或积极、悲观或乐观,不是在于无常、苦、空、或生老病死这些事,而是在于你如何面对这些既存的事实?你用什么态度来面对它?如果你能正视它,这就是积极;如果你认为这些太消极,而不愿意谈,或者不敢碰触,以为不面对它就不存在了,这种逃避的心态,才是真正的消极,不只是消极,更是自欺欺人的愚痴想法。如果你面对这些事实,而认为无法突破,甘心被它所限,因而消沉,或放纵享乐,那是消极;如果能正面探讨它,突破它的限制,就是积极。如果你不愿去突破它,而认为人生完全没有任何意义,那才是悲观;如果你能从探讨和突破中发现人生的另一层真实意义,那就是乐观。

佛教正视这世界上一切现实问题的存在,用心来探讨,并找寻解决的方法,从内心真正的自己,来突破外在的限制,找到无量的生命的意义。所以事实上,佛教是真正积极乐观的。

10、佛教相信死后的生命吗?

当然,佛教的生命观就是永恒不灭、无始无终的生命观。不只死后还有生命,生前也有生命。每一番生命的生死现象,都只是一次受业报的形态而已。

当这一阶段的生命‘死亡’之后,会暂时进入一种叫‘中阴’的过渡状态,等待再一次的‘出生’。至于下一生的地点和形态,是依过去世所造的业而决定。这就叫做‘生死轮回’、或‘六道轮回’。这就是一般众生的生命现象。

11、什么是六道轮回?

六道,是众生死后的六个去处,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周而复始的在这六道中轮转,前三个为善道,后三个为恶道,造善业死后去善道,造恶业死后去恶道,随自己生前的业力牵引,该去哪一道就去哪一道。所谓 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12、真有极乐世界吗? 

极乐世界是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里讲到的,佛制定的戒律里有不妄语,难道他自己反而说瞎话骗人吗?可见极乐世界确实有。

13、极乐世界和天堂一样吗?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极乐世界和天堂都是完全不同的。 天堂,是由众生的共业力所现的,一个供善业成熟的众生享乐的地方。每一层天大多都有它的天帝管辖,却不一定有佛法。它的快乐是相对的乐,是感觉作用的乐,是终必会消失的乐,是会引生痛苦的乐,是不究竟的乐。它的景象、享用的物品,尽管再多么美妙,也都终必坏灭,都不是真正清净的。最重要的是,它还是在六道之中,福报享尽后,还是要堕入其他五道之中,继续再受轮回。

而极乐世界,它是由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所建立的清净国土,是一个供发心努力修行者专心修行的地方。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力,极乐世界没有恶道,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也都没有生老病死的痛苦,寿命非常长,长到足以修行成就,所以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永远没有机会再受生死轮回。

除非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承著弥陀宏愿到六道中示现生死,广度众生。又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力,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所有生活上的必须品,和修行上所需要的东西,都只要动一个念头就自然出现,不必再为生活和修行而烦恼,可以把所有的时间和精神都用在修行上,所以能够很快成就。又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力,极乐世界没有任何会障碍修行的事物,所有的事物都是帮助大家修行的,所以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很快就能成就。所以生到极乐世界,必定都安享清净的究竟大乐,因此称为‘极乐’! 阿弥陀佛!

嗡嘛呢叭咪吽

人生在世,谁都有需要搭把手的时候。谁也不可能辉煌永久,谁也不可能落魄到头。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别总感叹,世态炎凉,情比纸薄,这世上还是知恩图报的人多。有能力时,多助人一臂之力;有困难时,必有人解燃眉之急。给别人希望,也就是给自己希望;给别人留退路,也就是给自己留后路。为人不可太傲;相处不可太毒;做事不可太绝;说话不可太满。得饶人处且饶人,话到嘴边留三分。别忘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与人为善活得心安。人心是交换的;情义是积攒的;帮助是相互的;朋友是取暖的。好人缘是一点一滴铺垫的;好人品是一言一行映衬的。不管是亲戚也好,还是朋友也罢!没事多联络,有事好开口;风雨要同舟,患难有牵手。平时多帮人,急时有人帮;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 https://t.cn/R2dbMp1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会上获悉,今年1月,保山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意见》及保山中心城市建设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3个实施意见,其“开放创新之
  • 每一段婚姻开始时都希望和这个人白首不相离但有时候总会事与愿违那个曾经说好要一辈子的人,要告别了从此变成了生命中最熟悉的陌生人有时候,失去并没有什么原因只是彼此都
  • 10.若你早与他人两心同,何苦惹我错付了情衷 11.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❶❽写尽千山落笔是你,望尽星辰美丽是你,书尽泛黄 扉页是你,千
  • 还是慢慢有了他的影子,(看您工作的样子真是一种享受)- 不想,他的最后一面是幻境中的墓碑及腐烂的战衣...- 不好意思,最伟大的超级英雄可能跟你说的有点差错,至
  • 接下来,还准备登庐山张家界长白山五台山普陀山雁荡山衡山云台山嵩山恒山武当山神农架三清山梵净山天山贺兰山玉龙雪山#无性恋人群# 看别人在讨论“无性恋人”第一次听说
  • 2016年作品《绿荫》系列再次入选巴黎卢浮宫举办的国际艺术沙龙展并获"国际沙龙奖"。国画作品连续三年在日本东京美术馆“国际交流书画展”上获得三块金牌;在第35届
  • #高山原也[超话]#我就想说一点话听了我哥的歌之后我满心都是幸福我好像都能看到他看到自己成绩很好以后特别开心地和朋友说,老弟,你看哥的歌好多人喜欢得意的张扬着眉
  • #华仕利润滑油##Rasch#『平凡的世界』2019.6.28完历时 近两月[捂脸] 刻画着一个个平凡世界里渺小个体不平凡的伟大作为及活蹦乱跳内心世界对待情感的
  • 难度系数:对应改革前的财经类高数,考的最简单最浅,基本考的都是基础题,记住公式学会题型就考的不差,侧重点是前4章,后6章考的很少。现在的考纲上考点范围都写了,但
  •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 ”上个月20日,简先生接到了来自泉州市公安交警支队指挥中心的挪车电话。警方核对车辆信息,发现在泉州的这辆车,与简先生登记的车款式、外形、车牌都一模一样,经过一系
  • 你喜欢的大学模样,河北大学应有尽有~#我在河北大学等你##毕业季#截句∶活在珍贵的人间大约是1987年青年诗人韩文戈河大中文系毕业,分配到报社有一天,他身着西装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平安守护##践行新使命、忠诚保大庆# 【河南灵宝警方成功抓获一名涉嫌集资诈骗的网上在逃人员】2019年5月份以来,灵宝市公安局经侦大队
  • 很多人都将刘昊然停留在 “昊然弟弟”的印象中,新的造型其实也在意味着他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啊。信阳“畸形分配”的教育资源原创: 杨武 大信阳楼市 今天6月底,
  • #王者荣耀钎城[超话]##30天推电竞选手挑战# day29喜欢他之后的改变 1.熬夜(最致命的改变) 2.玩射手(尤其是守约和公孙离) 3.话痨(我以前可真
  • 项目合作建立了山东大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齐鲁医院干细胞临床研究转化中心,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981健康科技集团、北京医院、301医院等众多医院合作,引进院士2
  • 护栏的样式多,品种多,使用的地方更多。作为用户,我们需要有实力的生产厂家来支持工程的后方工作,促进工程正常施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如期交工是每一个施工方的最大心愿
  • #文豪野犬[超话]#太宰你这嘴要是不那么毒,会少挨许多拳头…… 不能再芥川面前提太宰,和太宰不能在他面前提别人一样是不能乱踩的雷。呃……我并不站他们的CP,就是
  • 开年的时候乡里给每个人都分了一万亩地 还有十来种不同的幼苗 说是半年种完地,年中查一次收成,先进有奖 我兜兜转转 挑了自己觉得位置最好的光线充足的 土地最肥沃的
  • 今天新单位聚餐 喝了点酒 突然对相互这个词特别感兴趣 于是查了下注解 原来是这样深沉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亲情 友情 爱情 工作 所有的交际 细到世间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