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土日主生在十二月之喜忌取用。

1、正月己土——正月阳气初壮,正是栽种季节,己土正是得用之机。寅月余寒未除,己土阴湿,滋养甲木,必须温润疏辟,首用丙火除寒,固保己土元气。寅月木旺土死,死土不能养木。寅宫甲禄丙生,甲丙出干,火势强大,即使无水,亦主厚禄。支藏癸水,为气配中和,富贵极品。甲木过旺,需破土,就是土的刑冲。

2、二月己土——二月建卯,阳气渐盛,万物生发之机。木壮土死,首要破土,土气厚固则不危。己土生旺,比如己巳、己未,宜甲木疏通,次取癸润丙暖为佐。用甲则与己合,贪合旺贵,不如见乙。乙木卯月,自身得禄,也有甲木功用;不过乙木出干,需庚辛透出,不于乙合。总之,二月己土,最需生旺。

3、三月己土——三月建辰,清明后十二日,乙木司令,甲壬出干,视同二月。十二日后,戊土司令,土旺秉令,己土卑湿,辰宫又为水墓,故先丙后癸,次取甲木疏通。总之,不离暖润疏辟之用。需要根据局中组合,大体以丙火、癸水、甲木三者得配舒所来选用。用癸者,忌见戊土合拌;用甲者忌见庚辛克伐;用丙者,忌见壬水出干制克。用丙其意在调候,用甲主要疏通;用癸主要是润土和佐甲;核心还是用甲。

4、四月己土——四月见巳,阳气当炙,己土见巳为田园,然而火旺土燥,田园焦坼,急需雨露滋润,专取癸水为要,亦要丙火配合。所谓:夏无太阳则稼禾不长,火愈炎而愈显雨露润泽之大用;无癸为旱田,无丙为顾阴。用癸,但夏季癸水至弱无气,需庚辛发源。行运当然更需元武之地。

5、五月己土——五月建午,丁火更炙。土旺于夏,夏至之后,阴局阳位,己土主旺,义同丁火,土至午月极旺,更是火旺土焦。专取癸水为用,无癸壬水亦可。午月癸水死绝,需庚辛发源。阴土至旺,三伏生寒,需丙火除寒,丙火不能缺。

6、六月己土——六月建未,戊己均有羊刃之义,己土属专旺。三伏生寒,需丙丁出干去寒。土气燥旺,须癸水润土,更需甲乙寅卯疏通。依然是癸水,甲木和丙火选用。无丙丁则寒气不出,无癸水则燥土不润,甲乙寅卯难疏。暖润疏辟得用,则己土功成。

7、七月己土——七月建申,金神秉令,子旺母虚。寒气渐增,万物收藏。申宫庚壬两旺,阴湿之土,见庚见壬,阴气逼人。首先要丙火,一来固本,二来制金,三来调候暖土,怯除寒气。用丙可甲木辅佐;丙火过旺,可用癸,因癸水可以化泄金气。用癸需己土生旺之方,更需运势得助。

8、八月己土——八月建酉,金神更旺,土气虚,气候更凉,非生助不可,丙火为尊,甲木辅佐。总之,金水重要火,木火重要金水,更需生旺之方。

9、九月己土——九月建戌,前十二日,辛金主事,视同八月;十二日后戊土主事,自然土旺。戌为火墓,土得火而土实,九月戌土自然旺盛。土重首取甲木疏通,无甲则贫贱;用甲需癸水辅佐。九月气候寒凉,金处相位,水得进气之机,火以入墓,需丙火藏支,这样才能舒配得所。支会火局,戌土干燥,需癸水来救。总之,戌宫土金火用事,见金重则用丙,火重则用水,土重则用木。

10、十月己土——十月建亥,水气当值,有水旺土荡之忧。亥宫又是甲木长生,暗生财官,土气虚寒,非丙火不可,甲木辅佐;需要紧贴丙火。不然己土堪忧。三冬雨露化为霜雪,己土尤为寒冬,丙火处绝位,制水护印为重,还需戊土出干得地。无丙可以用丁,但丁火无法除寒,忧喜甲木出干紧贴。总之,十月己土,丙、甲、戊酌情选用。

11、十一月己土——十一月建子,水势大旺,水旺土荡;己土阴寒之气更甚,水多则土流,最忌壬水出干,为水侵湖田,财多身弱,寻常孤苦之人。首先需要戊土制水,得戊辅己,财破身容;其次丙火照耀,可富中取贵。总之,见火则不孤;见土则不贫。支会财局,不见比劫印绶,反主富贵;不过稍显孤寒。

12、十二月己土——十二月见丑,前十二日,癸水司令,视同子月。十二日之后,己土当值用事,视为土旺。不过丑宫虽是季土专旺之地,暗藏金水,无火温暖,则不做旺论,辛金癸水出干,土金食神生财,取用依然是丙火,丁火亦可,丁透丙藏,也是富贵无双。支见巳午,干透丙丁、戊己出干,由弱转强,反用财官得贵。

#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沈丘:非凡十年共筑梦 不忘初心好扬帆】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是奋斗者筑梦的见证……十年风雨兼程,春华秋实如歌。党的十八大以来,沈丘全县干群以拼搏实干的锐气、舍我其谁的豪气、不胜不休的志气,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用实干交上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非凡十年,成绩斐然。沈丘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66.8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367.2亿元,增长12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0778元上升到2021年的20000元,增长85.5%;县域经济位列全省30强,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尤其是2022年以来,沈丘县围绕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决策部署,立足“工业强县、产业兴县”,以“美丽大花园、幸福新沈丘”建设为总抓手,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各项工作呈现出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项目建设大发展

沈丘县抓好“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滚动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重点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实施“三招三引”工程,国润芯片电池、瑞茂通大豆蛋白、龙源低速风电、环龙工业机器人、安钢电磁新材料、凯旺科技等一大批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先后落户沈丘。

实施“旬推进、月观摩”机制,康雅家纺、国网自控、周钢专用码头、铁路专用线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开展“要素保障行动”,全力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资金、用地、用工等问题,安钢一期一步、金茂高科、大唐5G创新谷、金象机械等项目全部建成投产。

实施工业发展“1+10+2”工程。“1”是围绕周钢发展,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周钢焦化、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等重点项目快速推进,12月底可全部建成投用。“10”是围绕食品加工、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将福华邦杰、凯旺科技、国润芯片电池、康雅纺织等列入“十大工业”项目,动态调整、滚动推进。“2”是抓好要素保障(资金、土地)和安全生产工作。在开发区南北园区分别储备工业用地不低于500亩,做到“需用即供”;建立银行对接扶持企业制度,累计为75家工业企业发放贷款11.3亿元。

同时,组织专班,稳步推进金丝猴食品2023年上市、晶鑫科技2024年上市,引进泰燃智能科技2025年上市,力争“十四五”末全县上市企业达到5家。

城市建设大提质

沈丘县一方面积极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申报58个省级重点项目,增加城市建设开发用地24.56平方公里,另一方面,大力实施1+5+“十百千”工程。

“1”是实施城市更新“二十工程”;“5”是改造提升到临泉、界首、项城、淮阳五大出城通道;“十”是建设10座文化主题公园;“百”是建设100座口袋公园;“千”是建设1000里生态绿道。

截至目前,上半年全县共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处、城区道路10条、小街小巷47条。和谐路、长安东路、吉祥西路三条道路完成和谐拆迁,于7月1日全面开工建设;64家单位实现“拆墙透绿”,187处口袋公园、微景观建成开放;10座主题公园中,西蔡河湿地公园建成开园,红闸湿地公园、初心文化公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公园将于10月1日建成开园;沙河湾森林公园将于12月份向市民开放;“千”里生态绿道,完成建设19.3公里,“公园之城”初步显现,城区现有公园绿地面积818.4公顷,绿地率37.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02㎡。

同时,规划建设高铁新城和钢铁新城。目前,北大土人等三家规划设计研究院已完成占地10平方公里高铁新城初步规划,“三纵三横”基础路网勘探设计已完成;奥林匹克文化公园完成规划设计,预备开工建设。按照“产、城、人、文”理念,坚持前瞻30年眼光,规划设计总占地51平方公里的钢铁新城。

乡村振兴大提速

沈丘县以“党的建设、特色产业、集体经济、人居环境、群众工作”五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努力打造“豫皖两省边际美丽乡村示范县”。

抓好“五星”支部创建。成立沈丘县“五星”支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五星”支部创建流程图》,全面推进5个“五星”、23个“四星”、155个“三星”、308个“二星”和58个“一星”支部创建;同时,坚持党建统领,持续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全县共整理土地2500亩,有效解决了建设用地制约难题,也是周口市第一家破解土地难题的实践探索。推动医共体建设改革,打造“六乡十村”中医药特色诊疗样板,被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宣传报道。

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三边四化五美”工程,推进“一村万树”“一宅变四园”和美丽村庄“12345+”建设,持续开展坑塘治理、村内“违、废、旧”房和沟渠违建拆除等工作,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评比连续四次获得全市第一名,全省前20名,先后两次被河南卫视报道。已被推荐为“全省十佳美丽乡村示范县”。

实施“产业振兴”工程。按照“园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市场”模式,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的瑞茂通大豆植物蛋白项目,年内计划投资5亿元。京福华集团对接盘活邦杰食品项目,新增规模养殖肉牛存栏5000头,带动农户1500户,分散养殖7500头;投资1亿元建设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涵盖1座智能化食用菌研发中心和2000亩社区型模块化种植基地,12月底前投入运营。

民生事业大改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沈丘发展的原动力,就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铮铮誓言。今年以来,沈丘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安居乐业、面貌焕然一新、未来充满希望,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妈妈,看孔雀开屏了,好漂亮呀!”8月20日上午,在沈丘县雀苑公园里,来自高营居委会的高晓云正领着7岁的女儿游览,女儿突然看到开屏的孔雀,兴奋地喊到,正在游玩的其他几位市民听到喊叫声,也一起围过去观看。

据公园管理员刘建栋介绍,雀苑公园面积12亩,原来是一个废弃的饭店,因长期无人管理,院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到了夏季更是蚊蝇肆虐、臭气熏天,特别是里面饲养的几只大型犬更是让人望而生畏,过往行人大多不敢驻足,匆匆而过。今年4月,沈丘县委书记田庆杰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前往实地查看,经研究决定收回土地改造成公园,供群众休闲娱乐。

经过近两个月的拆危、拆旧,并对周围黑臭水体进行治理,植树补绿等,一个集休闲娱乐、图书阅读于一体的水清树绿、环境幽雅的公园建成了,院里原有的几只孔雀也飞回来安家栖息,与游人和谐相处,大家亲切地称这里为“雀苑”,也成为周围群众的休闲好去处和网红打卡地。在邻近雀苑公园居住的68岁居民沈素荣说:“原来一到夏天,都不敢开窗户,自从公园建成后,我每天都要到这儿来转转。”

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方面,沈丘县不断创新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着力破解就学、就医、休闲、阅读、停车、如厕等热点难点问题。

该县由于人口基数大,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区转移,城区原有的教育资源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大班额和特大班额问题相继产生,群众意见很大。

今年,沈丘县委县政府把解决教育资源短缺问题作为最大民生问题之一,试行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通过1+N方式,通过“名校带普校,强校带弱校”,使县城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通过人才引进机制,招聘高学历教师100余名,聘任特岗教师200名充实到教师队伍,减少农村学生进城就读现象。通过多方融资,筹集建设资金11亿余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3所,所有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完工后,可增加学位2.3万余个,大班额问题将基本解决。

沈丘县围绕打造共享之城,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着力化解群众如厕难和停车难。机关单位实施拆墙透绿,打造共享绿色空间的同时,临主次干道的96家机关单位厕所向市民开放。并在城区建成投入使用50座水冲式公厕的基础上,计划新建和改建水冲式公厕150余座,目前已建成10座,改造完成15座,其余的正在加紧建设中;沿主次干道新划定路边停车位7265个,新建停车场5处、增加停车位近2000个,沿街机关单位的1500多个停车位向社会开放。

如今,沈丘县广大群众期盼解决的上学、就医、养老、休闲娱乐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难题正一一得到化解,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对政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政府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加强劲,城乡人居环境的彻底改善,让“美丽大花园、幸福新沈丘”不仅具有了良好的外部形象,更增添了内涵和质感,真正把实事好事做到了群众心坎里。

风劲帆满图新志,直挂云帆济沧海。沈丘正处在追赶超越的重要历史时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次第展开、令人憧憬的宏伟蓝图,是一个孕育希望、催人奋进的崭新征程。只要知重负重、唯勤唯实,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一天,就一定能谱写“美丽大花园、幸福新沈丘”的现代化建设崭新篇章。

#故纸寻迹#【天降“昆明湖”!从排走变留住,#北京如何留住了水资源#?】7月以来,京城急雨频至,人们常常听着雨声入睡,又听着雨声醒来。眼下已进入“七下八上”的主汛期,“三季少雨,一夏水”的降雨特点,使得北京汛期降水量的多寡决定了全年降水量的丰枯。
曾几何时,北京人对于雨水的传统观念是希望“快来快走”,但随着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加剧,人们对雨水的态度逐渐从“排出去”转变为“想留住”,从对立转变为和解,进而加以利用,化雨成“金”。

雨水,曾被视同于污水
北京在华北平原上属于“缺水区”,气候比较干旱,一年中的降雨往往集中在夏季汛期。过去,住在北京城里的人,一直在受雨水的气,北京人对雨水的情感,可以说是又爱又恨——一场雨下来,城里常常就遭了殃,积水成患,污水泛滥,原有下水道非塌即堵,形同虚设。那时候,海淀镇有一个“蝎子湖”,平时存臭水,热天生蚊蝇,下雨后水涨起来便堵住居民的家门口,出门得蹚水;宣武门外一带,大雨后路上积水成患,十几天不退……因此,在老百姓心中,雨水和污水无异。
北京日报1954年8月17日2版刊登的《和污水雨水的斗争》一文中提到,清朝光绪十六年,大臣周天霖给光绪皇帝上过一个奏折,详细地陈述了北京的水患:“……自上月二十八日大雨淋漓,前三门外水无归宿,家家存水,墙倒屋坍……每当暑雨蒸潮,黄潦(脏水)满街,浊污流溢,民间疠疫(传染病)大作。”
过去,雨水和污水为害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前人留给北京的280多公里长的下水道,只有20公里勉强能排水,其余不是塌就是堵。遇见大雨,天桥四周一片汪洋,住在这里的居民出门得坐在门板上划着走,更别提普通人家聚居的地方,雨水一冲,粪场里的排泄物就向房子里倒灌,大尾巴蛆在炕上、墙上爬来爬去。
因此,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北京便将消灭明沟和死水坑作为重点卫生工程,同时向排除污水与雨水宣战。
1953年4月24日,时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卫生工程局副局长陈明绍在北京日报2版发表署名文章《为排除北京市的雨水和污水而斗争》,倡议全市人民为排除雨水和污水行动起来。当年,本市启动下水道和河湖的修建工程,其中占比最大的工程就是新建下水道108.76公里,相当于当时内城5个城圈的长度。
四海下水道是这一年下水道工程中最大的一项。东直门和朝阳门之间,沿着城墙根的绿草地上搭起了工棚,墙上打开一个十六公尺宽的缺口,给四海(积水潭、什刹前海、什刹后海、西小海)下水道干线开放了大门。过去,四海一带的雨水没地方去,就顺着地势连泥带水流进了四海,常年淤积的污泥使四海越来越浅。四海疏浚后,这一带的雨水暂时被引到御河,可是御河容量太小,每遇大雨,什刹海、积水潭周围便成了水乡;附近居民的院里,水淹没了膝盖;经过北京饭店门前的汽车常常被水弄得灭火抛锚。直到四海下水道建好后,雨水才得以沿着这条下水道经过宽街、张自忠路、东四十条胡同,穿过城墙流入东护城河。(1953年4月24日《北京日报》2版,《四海下水道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北京除了疏通原有280多公里的下水道之外,还新建了200多公里的下水道。耗时费力的下水道工程,在当时被视为解决雨水、污水排泄的最佳途径。

从“排出去”,到“想留住”
北京城的排水工程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持续到80年代。截止到1981年,北京市区下水道总长度为1400多公里,增长了5倍多,明显改善了市区排水状况。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又开始意识到另一个问题:北京缺水。
“三季少雨,一夏水”是北京降水的特点。上世纪60年代,春季雨水平均在60毫米左右,约为全年总降水量的10%;一入夏季,雨水突然增多,平均达450毫米,约占总降水量的74%。降水过分集中的弊端就是,春季各种春播作物可以开始播种的时候,常常因为雨水少而延迟播种期,或是需要抗旱播种。这对于农业生产很不利。(1961年5月19日《北京日报》3版,《天上来的水》)
上世纪70年代,北京连遇旱年,缺水这个现实阻碍了民生和城市的发展。捉襟见肘的雨水一股脑儿倾倒在汛期那几个月,结果是城里淹了,乡下涝了,山里冲了,河滩漫了,还得为此劳民耗资开挖排水河道。
当时,郊区农业复种面积逐年增加、农作物需水量增多,再加上春旱严重、水库蓄水量减少,水源不足与农业增产的矛盾尤为突出。
通县在历年小麦生产中,都遇到一个难题:春天,小麦需要及时春灌,而这时候几乎年年干旱,再加上全县复种面积增加,水源更显不足;秋天,用水量小,雨水却比较勤,容易受涝。
1972年,为解决春旱秋涝这个气候特点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困境,通县决定利用汛期拦蓄雨水,灌溉水利。在全县水利工作汇报会上,通县县委总结推广了台湖公社利用坑塘蓄积雨水,并趁汛期水源充足时闸沟截流蓄水等“春旱冬抗”的经验。当年汛期,通县十座拦河闸,除北关闸和师姑庄闸外,均关闸蓄水,以便冬春灌白地、浇小麦。“春旱冬抗”成为当时郊区农业对抗春旱的一项有效措施,并推广开来。(1972年10月20日《北京日报》1版,《拦蓄利用地上水 为夺取明年丰收做准备》)
郊区从雨水的利用中尝到了甜头。而那时候,北京每年汛期出境水量大约10亿立方米,着实大有可为——利用了雨水,不仅有助于缓解农业生产用水的紧张,也增加了城市的供水保证。郊区利用雨水灌溉农田,城区利用雨水补充生活用水,甚至涵养地下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局面也就打开了。
从此,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对雨水的态度便从“怎么排出去”转变为“怎么留得住”,汛期雨水收集和利用成为破解用水难的出路之一。

关闸蓄水,尝试雨洪初利用
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怎么才能留得住雨水?如何在汛期尽可能多地收集利用雨水?这是水利部门日夜算计的难题。
上世纪80年代,110公里长的京密引水渠和几条护城河以及通惠河,既有供水任务,又有排洪功能,汛期还担负着从密云水库给京城供水的重任。北京市水利局管理河道多年的邹玉芬突发奇想:能不能把河、渠上的节制闸闸上,利用雨水给城市供水?
这样做是有风险的。如果暴雨引发山洪,高水位运行的京密引水渠或其他河道憋崩了怎么办?
然而,将汛期的降水留住、开发利用雨洪资源是北京市研究多年的课题,邹玉芬和同事们决定搏一把。他们精心设计了一个方案递交上去,不曾想,方案很快就批复了。全市上下开发利用雨洪资源的决心可见一斑。
最后成效如何呢?一组数据喜人:1988年汛期,密云和官厅两大水库关闸48天,拦蓄河道中积流向北京城供水,当年水库少放水0.93亿立方米。此后7年中,根据汛期的不同情况,北京共节约库水4亿立方米,相当于一米见方的“水龙”绕地球10圈。
与此同时,藏水于京城地下也是一个大胆的实践。1994年汛期,本市利用暴雨和洪水,在河道中适时放闸拦蓄,回灌地下水5亿立方米,使本市地下水位比前一年同期普遍回升0.98米。(1995年3月6日《北京日报》6版,《京城女水官》)

城里的雨水,也派上了大用场
关闸蓄水成效固然显著,但雨可不只是下在郊区、水库,城里在雨水收集上也亟待大做文章。
此前,城市里的水文章主要做在节水上面,1990年北京还因此被评为全国节水先进城市。但光节流是不够的,还得开源。本市确立了“三盆水”管水新思路,即把天上水、地上水、地下水这“三盆水”联合调度,减缓地下水位下降速度。
1980年至1990年,全市地下水位年平均下降38厘米。经过优化调度,1991年至1998年,这一数字减少到18厘米,相当于每年少开采地下水2亿立方米左右。1998年前8个月,本市对雨水的控制利用率达80.1%。(1998年9月10日《北京日报》1版,《天上降雨地面拦地下用水精打算》)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北京在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张和人口增长的形势下,供水紧张局面再度显现。当时,城区建成区的面积不断扩大,不透水地面随之增加,而此前建设的雨水管道控制面积有限,因此降雨后雨水横流,不能顺利入渗地下。在丰水年份,北京约有7亿立方米雨洪出境,白白浪费。
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把“雨水收集利用”列作应对21世纪初期供水紧张局面的26条措施之一。
2000年,城区汛期降雨利用有了突破性进展。由中德合作投资6355万元的“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项目正式启动,被寄予厚望。根据北京城的特点,中德专家打造了4个示范区,控制面积达36公顷。在示范区建成雨水收集与传输、雨洪处理与利用、雨洪回补地下水及雨洪控制系统,同时将雨洪滞蓄系统和景观工程结合,将其用作卫生间冲洗、路面喷洒、绿地灌溉、洗车等市政杂用。按照设想,该工程推广实施后,城区将有30%的雨洪得以有效利用。(2000年1月3日《北京日报》5版,《留住雨水润京城》)
2003年汛期的一场急雨使北京不少街道积了水、小区“城门失守”,而西城区双紫园小区内却是另一番光景。北京日报记者探访发现,双紫园小区内没有积水漫流,也没有车子一过污水四溅的情形出现。雨过天晴之后,小区的雨水池里还增加了近百立方米用于喷灌、洗车的回收水。
双紫园小区正是城区雨洪项目的获益者。小区引进了德国先进的雨洪利用技术与设备,经过处理后的雨水达到三类水质标准,可用于洗车和灌溉等。2003年前7个月,小区共回收500余立方米雨水,加上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小区浇灌、洗车,甚至音乐喷泉已经完全不用自来水了。
这一场雨,包括双紫园小区在内的6个雨水利用示范小区通过了检验。雨水利用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可观:小区雨水不外排,减轻了城市排水和防洪压力,通过雨水回灌还可以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形成良性循环。(2003年8月16日《北京日报》7版,《天上雨再大 地面不积水》)

防汛变迎汛,蓄出“昆明湖”
2005年临近汛期时,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岐山调研、督察本市防汛工作时强调,北京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汛期中一定要把水文章做足,既要防汛又要迎汛,为北京积聚好水。(2005年5月22日《北京日报》1版,《既要防汛又要迎汛把水文章做足》)
这一年,北京首次变防汛为迎汛。实现这个转变,有赖于集雨工程的推广。据统计,截至2005年6月,北京市节水管理中心在城区建成22个集雨工程,年利用雨水资源达到35万立方米。(2005年6月6日《北京日报》9版,《北京,把雨水留住》)
防汛变迎汛的第二年雨季,北京集雨工程更上一层楼:宣武区万寿公园在地下挖的5个雨水收集回灌井、海淀区26个单位和居民楼收集楼顶雨水的“集雨樽”等分布在社区、机关、学校、公园里的100处集雨工程,共留住雨水2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昆明湖的蓄水量。
雨水利用由此进入了北京市下一年的“折子工程”,城市雨水利用工程全面推广。到2009年主汛期尾声,从天而降的“昆明湖”增至21个。(2009年8月13日《北京日报》5版,《21个“昆明湖”从天而降驻留京城》)
政府推广集雨工程的同时,各行各业也在行动。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议制定集雨奖罚政策、多建集雨示范工程、建设地下蓄水系统、推广雨水渗透设施;密云水库间伐上游“小老树”,送雨入密云水库;京城公园各出妙招,如植物园打造人工湖“喂”百万平方米绿地、陶然亭公园实现全园中水绿化灌溉……细算下来,一年节水能有几百万吨。
2016年,北京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多年来悉心打造的雨水吸纳、蓄渗和利用工程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如今,日趋成熟的雨水收集利用理念和设施,正在北京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汪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朴灿烈粉丝假澄清# 原来朴灿烈糊成这样了这就是天朝御三家之一的朴灿烈吗[吃惊]这就是圈鸡虐恋top的原因吗?#朴灿烈支持乐天萨德# ​​​边伯贤玩着iPad问
  • #什时候能见到米卡# 由于我的很多解释都与弗洛伊德的观点截然不同,所以某些读者可能会疑惑:这还是精神分析吗?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取决于你是怎样
  • 老爸前段时间觉得人不舒服,去测了发现血压有点偏高,血糖也有点偏高。 以前爷爷也有三高和糖尿病的问题,所以一直挺怕遗传到老爸的。 现在年纪也到了,是该注意起来了。
  • 哪想到8年后又回坑啦~ 看你状态正好,虽然稍许褪去一些锐气,但是多了时光沉淀的沉稳。不过也有一些不变的东西,节目里下厨做菜,微博天气预报联播,发动森的物料和打游
  • [薄荷]环境: 茅姜泰国私厨位于金榜公园对面,人流量非常大,吃饭时间外面排队很长。总体非常物美价廉,每道菜份量不多但价钱便宜,三个人就可以把几乎所有菜都点一遍。
  • 【夜经济“笼罩”下 永乐公园夜市诞生】 夜幕降临后,铁西区永乐公园内人声鼎沸。这里是铁西区很多居民饭后活动的主要场所,基本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热闹程度。不同的是,
  • 谢谢所有朋友的祝福还有红包,我都收到了!!! 双份的鲜花 双份的蛋糕 好事成双哈哈哈 谢谢你们[抱一抱] 拥有几个随时都可以找得到的朋友真好!他们永远可以耐心地
  • 亲爱的艺兴: 人们都说三十而立,但在你早已而立,一路星光与泥泞,你都视如尘土,飞梭的时间阻挡不住你追梦的步伐,你撞过的每一次南墙都成为坦途。 在时间重合的这九年
  • 首届巴黎-鲁贝女子赛共有129位车手参赛,年龄从18岁到40岁。冠军车手戴格南的完赛时间为2:56:07,均速39.656km/h。共有61位车手在关门时间(冠
  • 换了个乘 济南一到羊问我要去看老舍 小学语文学不错 但是那是济南的冬天 现在是秋天 看不见 诸如此类 搪塞过去了 匆匆忙忙晃悠一圈觉得和之前来好不一样 现代化进
  • 秦東魁:提升運氣增加場能的最佳方式,原來如此簡單! 發布:卍淨意日期:2018/6/10 15:00:00閱讀:測速度,不顯示 提示:繁體版為簡體版的濃
  • 最近时不时脑子里会出现一个问题,想到了自己快33岁就想时间可不可以慢一点走,我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做,身体上各种小毛病好像也在提醒我你已经开始衰老了,脸上的细纹皮肤
  • 鲁迅书法赏读札记(2007) 鲁迅一生旧体诗作仅六七十首,以1930年代寓居上海时期所作为多,或应人之嘱而书赠条幅,或感世之乱而抒其胸臆,或伤朋之逝而明其孤心,
  • 养成系变成死局需要去开拓新路,谁知道会怎么样啊,公司没钱没出路,你也够年纪那就你去吧。 被骂被上黑热搜了吗,挺好也是热度啊写进年终总结。 出道了吧火了呢,可
  • #疫情防控气象服务专报# [小红花]晴雨:今天白天(5日)到7日白天主城区天气晴好。7日夜间受西风带上一浅槽影响,主城区多云,北部区域可能出现分散性小阵雨。8日
  • 寻狗启示#西宁# 特征:比熊 七个月 母犬,泪沟比较重,皮色雪白,眼睛大 名字:年年 走失时间:七月六日中午丢失 走失地点:西宁市城中区生产巷,阳
  • #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LYN.♡ℒ ♥ he speak:my most bueatiful time is he first meeting me…
  • 当你们分手之后,脑海肯定会经常浮现出你们曾经快乐的场景,然后不甘心现在就这么分道扬镳了。于是你开始不断道歉和承诺,一遍又一遍地打电话给对方,想要以此来打动他。
  • 〖书上没有的算命歌诀〗 风水也好,命理也好,如果要用来附庸风雅,很多书可以看。但如果要学点真东西来用,就得考虑到一个事,书上只有“理”,没有“法”,实践证明只看
  • 假期要结束了 大哥的假期已经提前结束了 我又得在家独守两天空房[泪][泪][泪][泪] 结婚真的好好哦 现在感觉回镇远已经没有归属感了 和以前回家的感觉一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