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卷土重来的疫情,让人有点猝不及防,仿佛一夜之间就是封城居家隔离的状态了玲子这几天和我抱怨,店里刚刚进回来货,压了几十万块钱。

玲子是我以前的邻居,她自己开店卖女服装,生意一直很红火。玲子对美衣有着独特的见解,她店里的服饰很受大家欢迎。

这几年,很多实体店的服装受到网购的冲击,生意不如以前好了。但是玲子却能够一直坚持下来,是因为她的眼光不错,玲子店里的货一直都走在潮流的前沿。

有的衣服看起来很休闲,但也不是大众款式,可以这样说,在她那里买的服装基本没有什么重版,穿出去还高端又大气。

玲子说,谁也没有想到疫情就这样来了,所有的服装店铺都关门停业了,女装换季快,如果不卖可能就要压一年,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可能就过时了,到时候可能连本钱都不一定能卖出来。

疫情,给大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只是玲子焦虑。还有很多人,都在寝食难安的状态中度过。

巴菲特曾经说过一句话,非常经典: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疫情之后大家才明白,安安稳稳地工作,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这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

1、疫情,给这两种人带来的焦虑感很强烈,看一下有没有你。

第一种,就是自己开店做生意的。

一位朋友是做餐饮行业的,前几年他们夫妻出去旅游,在外面吃饭时,看见一家饭店门口排了长长的队伍。就进去吃了,感觉口味确实很好,于是两口子就和老板谈了一下想做加盟。

谈成之后,回到家里就开了加盟店,加盟费,房租,各种装修、还有餐具,空调,厨房的设备等全部花了60万。

刚刚开业时,正好赶上十一放假,又做了很多的宣传。虽然很忙,每天早出晚归的,老板和员工忙得团团转,但生意还是不错的,一家人都非常开心。

没有想到那一年春节就赶上了疫情,饭店停了好几个月,再次开门营业,生意就不如原来了。但是房租是交了4年的,也转不出去,只能一直开着,这几年疫情不断,生意也不好基本上是亏本的状态,就是硬撑着。

做餐饮行业熬夜累点也很正常的,但是只要有营业额,能赚钱倒也还能心安。但是这两年疫情总是关门,确实让人感觉焦虑。各种费用,还有员工的工资,家里有车贷、房贷、日子过得很艰难。

很多年轻人都羡慕别人做生意,感觉到自由自在,其实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知道。还不如稳稳当当地上班,没有什么压力,也不会有风险,全家人都不用跟着操心。

第二种、就是打工一族。

疫情原因,多数行业都按下了暂停键。好多工厂无法继续维持下去,只能解聘员工,打工族也就变成了失业人员。

即便是疫情过后正常上班,居家隔离的日子也没有收入,打工族不像在机关单位上班的,上不上班工资都照样发,而且还有医保,社保各种待遇。

前几天看了一则报道,有一个年轻人父母家在吉林,他回家探望老人,赶上吉林疫情爆发,他被隔在了吉林老家。他在南方的一个工厂上班,单位那边催促:再不回来上班你就被解聘了,但是他因为疫情无法回去上班,年轻人欲哭无泪。

在网上看到很多年轻人都说本来就没有什么积蓄,家里的宝宝还在吃奶粉,还有房子的贷款要还,没有收入如何维持生计啊。

有人说,疫情是躲过去了,但是心理上可能出现了问题,失眠焦虑,解封之后要去找心理医生。

当然,受到疫情影响的还有旅游业、电影院、交通运输行业、美容、美发行业、歌厅、酒吧等很多行业。

2、疫情中,也有没有受到影响的行业。

首先、就是水果蔬菜超市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封城之前超市里人山人海都在推着购物车抢物资,谁也不知道会隔离多长时间。大家都在忙着买吃的食材、生活必需品等。封城之后疫情不严重的地区,超市都是正常营业的,每户每天可以出去一个人购置蔬菜水果等食材。

大家待在家里可以不化妆,不出门,穿着简单也不用买换季的衣服,但是一定要吃饭,喂饱自己的胃,维持正常的生存。

其次、自媒体行业也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如果是专职做自媒体的,在这次疫情当中能够及时更新,写一些热点热搜类的文章,或者拍专业的视频,因为我这段时间,总刷一些美食的小视频。自媒体人坚持下去,流量应该都会很好。因为疫情期间,很多人隔离在家,有时间都会拿着手机看文章,刷短视频。

还有人说,打算疫情之后去考公务员,但是年龄太大,没有机会了。现在来看还是稳稳当当的,上个班比较稳妥。无论如何,都要用坦然的心态去面对未来,只要我们身体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疫情过去,春暖花开,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今日贴纸打卡##就这一刻# https://t.cn/R2WxCXz

【媒体看南开】探营海河实验室 品物质科学之美
《天津日报》头版以“探营海河实验室 品物质科学之美”为题,对南开区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打造物质科学重要创新基地和策源地进行报道。

探营海河实验室 品物质科学之美

  “清华大学化学系、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罗三中教授团队刚刚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基于烯胺光促E/Z互变的去消旋化反应》,为外消旋体的拆分提供了新思路,将传统氨基催化的发展应用推向新高度。”南开大学化学院教授李鑫说,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这是咱们实验室今年迎来的“开门红”,也标志着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经过蓄力,开始扬帆起航。

  暮春三月,走进科研西路6号、16号院,原本杂草丛生的废旧厂房被整洁、方正的园区取代,一排排重新装修的实验楼风格简约、线条洗练──这里就是天津市5个海河实验室之一,2021年11月揭牌的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

  “南开区全力支持海河实验室三期规划建设,这里是一期,我们把一个三十多年的老旧园区改造成一个现代化、低碳甚至零碳的科研园区,现在已经初具规模。实验室起步的前三年,区里给予全额的租金补贴。未来还将围绕海河实验室的建设,在整个区域内打造一个创新创业的氛围,我们叫做‘海河科学城’,以支持海河实验室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南开区协同创新办副主任李威指着实验室的规划沙盘,语带兴奋地介绍,“同时就实验室发展作了长远规划,从科研用房、人才政策、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

  什么是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物质’是这个实验室的学科核心,它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绿色是个发展理念,代表它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是体现0到1的创新,制造体现从1到N的创新。

  所以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打造的是物质科学的一个重要创新基地和策源地。”中科院院士、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军介绍。

  “以我们最相关的食品为例,通过简单的化学分子创造出蛋白、氨基酸、多肽,脂肪等,通过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实现批量制造,就可以解决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例如我国物质领域科学家刚刚发现的通过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前不久中国农科院一个研究团队发布了通过废气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的研究成果,并且实现了量产,年产可达万吨级,这就很厉害了,这可以解决猪牛羊鸡等畜牧养殖业饲料的问题,更是碳基资源利用的重要成就。”李鑫告诉记者,物质科学的意义就是解决类似问题,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我们实验室的目标也是如此。”

  围绕天津市“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和12条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单位组建登记设立,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在碳基物质催化合成、高端化学品与膜材料绿色制造、高性能新能源材料、碳基资源绿色转化与利用4个主要研究方向和综合交叉与智能创制平台开展核心科技攻关。实验室主任由程津培院士担任,4个主要研究方向首席科学家分别由周其林院士、谢在库院士、陈军院士、徐春明院士担任。

  目前,实验室已会聚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博士后等攻关主体590余人、研究生1200余人。其中,核心研发骨干近两百人,包括两院院士1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

  “我们首批科研项目已经征集完毕,签订了任务书,首批30个项目3690万元马上就可以拨款了。未来,每年将通过赛马、点将、揭榜挂帅等多元化来源制征集项目。”李鑫介绍,实验室还将和中石化北化院成立联合研究院,瞄准天津产业支撑,串联环渤海石化圈,依托其在津建立的全世界最大中试基地,实现成果转化。

  “很难相信几个月前这里还是荒草一片,楼也是那种老式宿舍楼。南开区下大力气经过三四个月集中清理,对楼体进行加固。这里周围院校、科研院所林立,有助于我们打通产业的上中下游,促成企业和高校合作,实现更好的产业孵化。”实验楼上面两层是天津市新能源电池人才创新创业联盟。联盟负责人、南开大学化学院先进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袁明鉴告诉记者,联盟和实验室研究团队重合,研究的重点方向一致,这种相互独立又紧密合作的关系也是一种新尝试。

  目前,通过与捷威动力共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团队为企业在材料合成上提供了相关技术,例如优化合成条件、提高表面包覆层均匀度,实现离子正负极传输的电解液不可燃,提供低温条件下更好的电解液性能等,均达到了产品级认定,居于国内前列水平。“像检测电机材料性能,通常做法下充电放电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帮助企业把时间缩短到3至4天,大大缩短了考察材料的时间成本。通过合作实验,我们研发了可适用于-20℃低温环境下的宽温域电池,未来有望解决民用-40℃环境下的电池性能问题。”

  离开的时候,李威指着宽敞的大厅告诉记者,这几天将陆续有分析测试的大型仪器、平台的计算服务器进场。“已经春暖花开,等到两校的学生们返校,各种实验就会展开,这里就要热闹起来了。”

#美历史学家称美国正进行秘密生物武器项目#【美历史学家接受《环球时报》专访:#美国正进行秘密生物武器项目# 】 美国德特里克堡军事基地和设在乌克兰等近30个国家的300多个生物实验室到底干了什么?美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凯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我认为美国正在进行一个秘密的生物武器项目”。杰弗里·凯长期致力于研究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实施细菌战的黑历史,退休前在旧金山开设心理诊所帮助遭受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虐待的人。他著有《关塔那摩的掩盖》一书,揭露美国使用酷刑的恶行。他告诉记者,美方近年来公布的文件已“实锤”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使用生物武器,而且,作为唯一在多场战争中使用过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国家,美国仍表现出继续使用相关武器的危险倾向,令世人担心。更重要的是,美国政府一直试图掩盖真相,为所欲为,反对《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建立核查机制。而国际社会需要做的就是敦促美国公开更多信息,并组建由高级别的权威人士参与的调查团。

“美军在朝鲜战争中使用同侵华日军731部队高度相似的生物武器”

环球时报:您长期研究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实施细菌战的史料,并将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公布的与细菌战有关的文件称为“能证明美国实施细菌战黑历史拼图中的最后一块”。在查阅CIA的解密文件后,您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美国在朝鲜战争期间进行了细菌战?

杰弗里·凯:我们可以百分之百确定美国在朝鲜战争期间进行细菌战。这是基于多年来数百名目击者向不同调查人员提供的证据、美国国防部未经审查的可以查阅的文件、CIA已解密的朝鲜战争期间美方截获的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联络记录,以及美国空军和海军陆战队军官关于细菌战行动的一些近代声明。

2010年,也就是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之际,CIA决定解密一些高度机密的文件。我发现其中有20多份中朝两军内部通报遭遇美国细菌战打击的实际内容。这些文件由美国安全部门拦截并进行翻译和分析。我从这些文件中找到很多中朝军队向他们的指挥官报告受到细菌武器攻击的情况,如需要滴滴涕来帮助杀死被感染的昆虫、供给遭到破坏、因生物武器攻击部队无法行动等。这些美方实时获取的联络记录,证明了细菌攻击的发生。

环球时报:提到美国在朝鲜战争期间使用生物武器,我们想知道,为什么直到近些年,美国的战争罪行才被CIA解密的文件所证实呢?

杰弗里·凯:在美国,很多关于朝鲜战争的资料都属于机密,而且有的至今仍未脱密。我也是近期才非常震惊地发现,在冷战期间,从1951年到1965年,美国海关等部门截获大量来自苏联、中国、朝鲜以及东欧国家的材料,包含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使用生物武器的事实。但美国方面宣称,“这些都是相关国家的政治宣传”,并将材料销毁。

环球时报:二战接近尾声时,美国加紧改进细菌武器,并与侵华日军731部队这样的恶魔勾搭在一起。美国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与侵华日军731部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罪恶滔天的731部队负责人石井四郎曾是德堡的生物武器顾问。您认为,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使用的生物武器可能同日军731部队有关联,并提议国际社会应组建调查团对此进行调查。为什么推动调查这样难?阻力在哪里?

杰弗里·凯:美军在细菌战中使用的生物武器同日军731部队当年研究的生物武器高度相似。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完全相同,因为很多文件是机密的。但对任何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来说,两者有关联是非常可能的。美国陆军化学兵团主要负责美国生物战计划,该兵团在1953年的一份内部文件中提到朝鲜的“有限战争”,以及如何为了提高短期战斗效能把使用生物武器作为“临时政策”。我认为这些“临时政策性武器”就是日军731部队采取的武器类型,比如羽毛炸弹(让鸟类的羽毛沾染病毒),以及在中国使用的昆虫武器等。在美国与日军731部队和石井四郎签订协议后,朝鲜战场实际上成为美国从日本手中“继承”的生物武器遗产的大规模实验地。

至于说为什么推动对美国的调查这么难,或者说为什么让人们对这件事感兴趣这么难,一部分原因是冷战遗留问题,美国政府和其他西方国家政府对任何揭露自己罪行的人都非常敌视。我们可以看看朱利安·阿桑奇的遭遇。阿桑奇曝光了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罪行,下场是他今天仍在英国的监狱中,正与拒绝被引渡到美国做斗争。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很令人震惊,在很大程度上,美国就像是一个已将控制渗透到学术界和媒体的极权政府,一些人担心如果推动美国公开使用生物武器的资料或呼吁对此展开调查就会葬送他们的职业生涯。所以,他们什么都不说。人们害怕采取行动,这一幕我见多了,这很可悲。

“美国不敢公布全球生物实验室真相”

环球时报:最近几年,国际社会对美国本土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以及美国设在全球,特别是俄罗斯周边(独联体国家)的大量生物实验室存在质疑。哈萨克斯坦等多国曾出现怪异的生物病毒灾难,有关让美国将这些实验室真相公之于众的呼声此起彼伏。美国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禁止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规定?对美国在全球搞300多家生物实验室的做法,您是否感到担忧?

杰弗里·凯:是的,很多人担心美国,可能还有一些别的国家,正在违反《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这些实验室里有很多秘密——俄乌冲突升级后,乌克兰实验室的有关文件被销毁、带走或者移除。美国政府或许会说他们在海外的生物实验室主要是为了与各国合作监测现存的生物威胁,这些威胁包括来自自然界和可能来自其他国家的生物武器攻击。但实际上,每个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生物武器计划进行过深入了解甚至稍有认知的人都知道,研究是出于防御的目的,比如监测生物病原体,还是用于攻击的目的,这之间通常只有极其细微的界限。事实上,我在研究朝鲜战争时发现,不止一次的生物武器研究被确认打着所谓“防御性生物武器研究”的旗号。早在1948年,美国陆军化学兵团顾问委员会主席就曾说过:“利用昆虫作为媒介投放生物制剂的进攻性应用被所谓‘控制昆虫’的防御性研究所掩盖。”

我们现在没法确切地说美国在掩盖什么,但我们确实知道美国一直以来在反对什么。长期以来,美国在反对建立《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核查机制,这导致该国际公约“没有牙齿”,美国可以为所欲为,不会被审查。

环球时报:美国政府最近就乌克兰生物实验室的问题发出混乱和自相矛盾的信息,您觉得美国在乌克兰境内的生物实验室到底在干什么?美国为何一再拒绝国际社会调查其海外生物实验室的要求?他们在担心或害怕什么?

杰弗里·凯:美国需要公开能说明这些实验室在干什么的有关文件。但问题是,他们不会这么做。我认为美国也需要公开七八十年前生物战计划的全部真相,因为除非你了解美国生物战的历史和秘密,了解生物战计划与CIA及学术界的关系等,你才能真正了解这些实验室到底在干什么。但现在,你在美国听到的都是关于俄罗斯的坏话,因为俄罗斯指责美国利用鸟类传播生物病原体。美国长期以来,特别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有研究鸟类迁徙模式和病原体的计划,并将其作为生物战计划的一部分向德特里克堡报告。美国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公开所有的档案,我们需要解密可以追溯到包括二战末期、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时期的文件,以便我们可以弄清楚美国在数百个生物实验室中所做的事情。但他们不敢这么做,是因为害怕一旦这么做会被证明美国违反《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早在上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就决定将其所有正在进行的生物武器研究高度保密,这种保密性一直持续到今天。我仍在尝试收集信息,但我认为一个秘密的生物武器项目正在进行。

“美国有再次使用这些武器的危险倾向”

环球时报:让我们再谈谈德特里克堡。您曾表示:“德特里克堡过去曾是、现在仍是美国生物战的研究中心。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们就与CIA密切合作,在德特里克堡成立‘特种作战部’,专门从事生物武器制造。”您还注意到,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实施细菌战后,德特里克堡多名生物武器研究人员接连暴毙,而美国军方从未公布对此事进行的调查情况。美国民间对此为什么保持沉默?

杰弗里·凯:美国公众保持沉默是因为他们并不真正了解德特里克堡发生的一切。美国公众被告知谎言,或者他们只是不想知道——总相信政府是好的,没有做坏事或犯可怕的罪行,这是人类的基本心理。这是一种盲从,而美国文化一直鼓励这种盲从。多年来,德特里克堡一直是美国生物战研究的中心。其他一些地区和地方,比如犹他州的达格韦试验场也与美国生物武器实验计划相关,现在又加上这些海外实验室。德特里克堡的一切都是保密的,这种保密文化已延续好几代人,而且整个美国的政治文化都在强化它,很难被打破。

环球时报:从朝鲜战争看,美国细菌战得到“实锤”,有了这样的黑历史,加上各种证据不断被发现,国际社会如何才能对美国在全球的生物实验室进行深入调查?您又有什么建议?

杰弗里·凯:首先,我们需要曝光更多的信息。如果人们不知道信息,就不会对美国政府采取行动或施加压力。(美国)没有理由对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隐瞒,除非曝光当时发生的战争罪行会令其感到尴尬。一切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相关的信息都应公开。日本否认731部队使用细菌战的情况,这非常糟糕。美国几乎同样糟糕。美国(过去)不承认自己也使用过生化武器,而且多年来一直掩盖他们与日本细菌战部队的联盟关系。所以,我们需要曝光他们,需要对这些战争罪行进行调查。据我所知,中国1952年邀请科学家到中国调查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在中国东北地区使用细菌战的情况,他们成立了一个细菌战国际调查团,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这个调查团由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带领。我们需要这种级别的权威人士参与调查,这样世界才能相信调查的结果。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要求美国公开相关信息。

环球时报:美国在二战中对日本使用过核武器,在朝鲜战争中使用过生物武器,在越南战争使用过“橙剂”等化学武器,可以说,美国是唯一在实战中使用这三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您如何定义美国的这些行为?

杰弗里·凯:仅就现当代历史而言,最先为人所知的是德国在一战期间用鼻涕虫和病原体来攻击敌方的牲畜,比如马和羊。日本则是第一个大规模使用生化武器对付人类的国家。从上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日本通过侵华日军731部队和相关军事单位使用细菌作为武器。后来,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期间也使用生物武器。美国还被指控在古巴和东德使用过生物武器。

显然,无论是对朝鲜、中国、古巴等国使用生物武器,还是对越南使用化学武器,这些都是犯罪。虽然我主要致力于揭露美国使用生物武器的罪行,但其他武器同样可怕,都是危险的。美国已表现出使用这些武器的危险倾向,世界上很多人担心美国会再次使用它们。(《环球时报》3月23日7版文章,作者于金翠)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电视剧第一集有台词大意是,虽然我们各自孤独,但仰望着同一片星空……所以要好好的,晚安[月亮] 这两天一直忙着睡觉生病 来不及记录生活的碎片前天老李请我吃饭送别
  • 这场疫情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盛世背后真实的众生相,几乎每天都有刷新三观的消息,让我的信仰一点一点被消耗殆尽,从最初的愤怒成为现在的悲凉,原来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
  • 有的人隐瞒患者接触史致使多人被传染被隔离;有的疑似病人不配合隔离治疗,对政府指定的隔离点心存抵触;有的人对小区(村)采取的隔离封闭管理措施不理解……实际上,这些
  • 汽车空调软管的销售在日本和海外(北美除外)均在增长。北美在汽车购买方面具有相对稳定的经济趋势,但对轿车的需求正在减少,而轻型卡车和SUV正在增长的趋势。
  • ”她说:“五岁之前啊,哦,就有一次,我们回乡下,忘记去(幼儿园)接你了。经常略心酸地嘲笑她,啥也不懂稀里糊涂就当了妈妈,大概还在想“我怎么就生了这么一个肉团团”
  • 有保育士资格的她曾经在一家保育园工作了六年。我因为这个月临时有一个工作,她刚好那天有空,就联系上了。
  • !#博君一肖[超话]# 讲真大晚上看到这个rs我还以为他俩要在情人节前夕公开第二天一起过情人节呢害 是我想多了不过讲真那个表格你们有谁认真看了吗我感觉好好笑吓得
  • #普思资本回应王思聪被列为被执行人# 【王思聪欠款约1.5亿元成为被执行人,#普思资本回应# 称外界捕风捉影】普思资本上海办公室一名相关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
  • 大家有没有觉得,虽然当代社会人和人的距离远了,每个人的性格更多面更精致,但朋友其实更多更广泛了——你总能找到和自己某一方面契合的朋友。好喜欢你,无论是15岁在光
  • ”多多离开了,失去了挚爱,实现了梦想,爱情并不是他的全部,即使他永远也忘不了她。我们要思考的不是“早知道”而是珍惜当下,感谢岁月静好下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还
  • 但爱情毕竟是两个人的事情,别人又怎能主宰他们的幸福定向。#早安##早安心语# ​#安阳早安# 【早安心语】一个人的性格品质,都表现在了外貌里,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 说到翻车这次的疫情也成了翻车现场,一众的科学家相继翻车刚说的就被打脸,还有的吃相难看和科学家的称号相去甚远,预判本来就是对未发生的事情瞎蒙瞎撞胡说八道,可是呢不
  • 没想过自己那么好命 妈妈经常说我每天愁眉苦脸只有和辛瑞在一起的时候笑得那么灿烂 我自己都没有发觉 我甚至有时候冲他大喊大叫 被他气哭 我俩刚在公婆家过年回来
  • 【1天50篇,上海静安区社情民意信息踊跃为疫情防控建言支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静安区各民主党派成员、广大政协委员、特聘信息员和政协之友社社
  • 回到宿舍感觉有点孤独和寂寞 刚离开电创感觉有点舍不得 喜欢那里慢节奏的生活 吃得好睡得饱,从来不熬夜 喜欢跟班里的可爱的女生相处 很久没有了上学时的孤独感 觉得
  • 最后祝福你在新的一年生活和工作事事顺心、身体健康,期待你更多的作品,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我幸,今生在最美的时光遇见了你——成果。
  • 最好的办法还是不断地以流动的水冲洗,稀释表面的农药浓度,而有机无农药的菜也要注意清洗,把虫卵和泥土都清洗干净,才能放心打精力汤和料理喔!减肥吃什么?这个问题困扰
  • 身长达40厘米以上、与蓝鳍吞拿鱼有某种近亲关系的大型鱼类在玻璃拱顶上成群地徘徊~午餐是set course,195/位,加上服务费、消费税、软饮,两人510营业
  • 昨天晚上看吃播 我实在是太想吃零食了 虽然天天都在吃 可是这嘴巴啊 他就是管不住 该死的 本来想在饿了么上找个跑腿帮我买的 可是想吃的太多了 他买着肯定很麻烦
  • #饭圈扩关[超话]#扩关啦易烊千玺姚景元至上✨主推姚景元(数据批)但是!易烊千玺是TOP1❤️十八楼都爱不太关注已下楼的,去年才上楼不了解台风少年团意难平团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