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10-2-86b
《文钞》
“后报则迟早不定,凡所作业,决无不报者。转变由心者,譬如有人所作恶业,当永堕地狱,长劫受苦。其人后来生大惭愧,发大菩提心,改恶修善,诵经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
报应不一定在哪一时,哪一世,但是绝对没有不报的道理。因与果是对应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道理在。会不会有因无果,有可能。为什么?人在断恶修善过程中,命运改变了,本有的报应一直在推后,有报,要等。当时受的报应,所谓是重者先牵,看着没有报应了,实在讲还是有,推后了。
经曰:“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你看看,百千劫之后,还要受报应。作善的尽管作善,作恶的尽管作恶,我们真懂得因果报应,知道永远是平等的,没有谁吃亏,没有谁占便宜,心里永远是平衡的,没有起波澜,那是烦恼作怪。真懂得,烦恼就不起作用了,心态平衡,也平静了。
所以佛菩萨能吃亏、能忍辱、能让,而且是一让到底。为什么?心里是平衡的。但是佛菩萨的心理平衡,和凡夫不同,他知道对方受报应,一面是因果报应,一面是对方将来见到他,也会报复,要是受过戒的人,还有一层报应,那是破戒的罪过。就好像我们说,“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类似,懂得持戒的好处,可他偏偏破戒了,你又不糊涂,怎么就不能坚持住呢?
这是什么问题呢?是他受的道德教育不完善,没有胎教和扎根教育,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没有好榜样,没有学校教育的配合,没有社会教育的配合。普通人持戒就有问题,善根好的人不受影响。
大修行人,有没有报应?历史上有个大法师就讲错了,他说大修行人没有因果报应。因此就有了“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的典故。这个老狐狸后来有机会听一个开悟的百丈禅师讲法,他又问这个问题,希望大师破解他的迷茫,大师讲:“大修行人,不眛因果”,有因果,清清楚楚。佛在世也受因果,没有苦报的感受,心里清清楚楚知道这个前因后果。
但是老法师讲,修到十住地位,就没有果报了。修到那个地位,妄想分别执着没有了,一念无明没有了,这是没有起心动念的地步,的确没有果报了。这个时节,因果还没有产生,没有因果的事情,怎么会有果报呢?其实修到无我的地位,已经就没有果报了。为什么?有我才有果报,我没有了,谁受报?受报之体不存在了。也就是说,报复的人找不到你了。
你已经不在凡夫地位了,凡夫就再也找不到你了。对方已经找不到你了,鬼神也找不到你了,阎罗王他们都找不到你了。账本上有你,就是找不到。
圣贤有转变的事情,没有提到心理因素。佛菩萨有能力转变因果,本来要受恶报的,他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改变了命运。命运就是受报的顺序变了,该受恶报,没受,不但没有受恶报,变成太平岁月,他有能力趋吉避凶,遇难呈祥。不但没有受恶报,还有善报来到家门口。
真念佛人都有这类感受,真正修行,战战兢兢做人,也会常有这种事。并不是很难得到,只要你真干。你心越真诚,体验越多。佛菩萨的事情从哪里来?就是由心转变而来。
“由是之故,现生或被人轻贱,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贫穷,与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堕地狱,长劫受苦之业,即便消灭。尚复能了生脱死,超凡入圣。《金刚经》所谓‘若有人受持此经,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转变由心之义也。”
这是说人有罪报时,得受报应。但是你因为真诚,罪业就减轻了,重罪轻报。就像世间人讲的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彻底化解之前,还要有一定的报应,让你感受到,知道自己有罪业,要偿还。
真诚,这件事是印光大师讲的两个修行秘诀之一,他老人家常曰:“一分真诚,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十分真诚,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你要是能处处真诚,那才是真的真诚。念佛真诚,读经真诚,做事真诚,待人真诚,没有不真诚处。善行到这个地步,修善就做到极点了,能不得到极致的好处吗?我们念佛小组,有一个这样的人,也只有一个,我就常说她,人间的好事都被你得到了。这个人二十八岁得了癌症,一直活到六十八。不简单吧。
什么好事到她手里,都是极其认真,极为老实地做,几乎是做尽了好事。你说她能不重罪轻报吗?前世是个大将军,杀人太多,最后还是癌症走的。这是听说,我并不知道。
我自己身上也有不少这种事,重罪轻报。有的事过去了,有的还在受报,不能尽说。你真修行,有时还是有报应,随时都会有报应现前。新认识的一个人,对我可好了,张口就骂街,给谁听呢?还有一位,小朋友,张嘴就要五万,是有缘,给他一点,连句谢谢都没有。
怎么办?忍受。心念一转,放下万缘,念一句佛号,这已经是重罪轻报了。

[转载] 黄 老 居 士 慈悲开示:他不能作观,不能作观你这个再容易不过了,你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声一声地,这个声音接得上,不是什么过多的其他要求——“自得往生”,就得往生。这文殊是大智慧,还是《般若经》,所以可为鉴的。有人说念佛是一个愚夫愚妇所行——这文殊菩萨,大智慧的文殊,他教导我们这样子嘛,这是大智慧啊!念佛,谁要是能这么做是大智慧。

黄 老 居 士 《无量寿经》大意
胡 小 林 老师 大通永利文化传播
1987年9月5日,黄念祖老居士讲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

【解】《文殊般若经》云:“众生愚钝,观不能解。但令念声相续,自得往生。”(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文殊般若经》就说:“众生愚钝,观不能解。”叫他观佛,他做不到。“但令念声相续”,他有了菩提心了,你只要再叫他念的声音能接得上,“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就相续了。你不能作观,观想佛的相。观想就是作观,你观想空观、中观、假观也是作观。他不能作观,不能作观你这个再容易不过了,你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声一声地,这个声音接得上,不是什么过多的其他要求——“自得往生”,就得往生。这文殊是大智慧,还是《般若经》,所以可为鉴的。有人说念佛是一个愚夫愚妇所行——这文殊菩萨,大智慧的文殊,他教导我们这样子嘛,这是大智慧啊!念佛,谁要是能这么做是大智慧。

【解】《无量寿起信论》云:“须知持名一法,最为简要。行者初发心时,贵有定课。每日或千声,或万声,或十万声。从少至多,由散入定。随其念力,具可往生。”
又《安乐集》云:“称名亦尔,但能专至,相续不断,定生佛前。今劝后代学者,若欲会其二谛,但知念念不可得,即是智慧门。而能系念相续不断,即是功德门。是故经云菩萨摩诃萨,恒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若始学者,未能破相。但能依相专至,无不往生,不须疑也。”(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再引一个,就是这个念多少了。“须知”,这是《无量寿起信论》,这就是那个彭二林居士,清初的一个大居士。“须知持名一法,最为简要。行者初发心时,贵有定课。”这具体到了方法了。刚才我说宗它有三个方面,修行的这个途径,这都是修行具体的情况,贵于你要有一个定课。

我再补充,定课不要定得太高,定得太高做不到,就老着急,老要补功课。定个绝对有把握的,那么你可以有机会的时候,你超额完成任务,很高兴。这样子比较好。定课不要定太高,但是要有定课。定课还贵于是雷打不动,我坚持,尽量坚持。

你每天或一千声,或万声,或十万声。永明大师每日做一百零八件功德的事情,还写了《宗镜录》,写了《万善同归》,写了《心赋注》,很多著作,他每天还念佛十万声。不过他这个境界不是凡夫境界,凡夫做这么多事还念这么多,做不到。

那么彭二林提的这个就比较切合实际。咱们是凡夫,他提得低一点,从千声起码,“或千声,或万声”。蕅益大师第一个数就是三万,你念佛或三万或五万。我们这个地方就是看个人情况,现在大家都很忙,我们在忙里偷闲,我们能抓住一点时间。

实际上阿弥陀佛发愿,第十八愿,至心信乐,乃至十念,无有不生。所以倒不一定要多。多是什么意思?就表示你真正是愿意去了,所以你才肯这么多念。所以行动来证明你是愿,这也是我们考核。一点点小事情我们就念不下去了,那么你还是看娑婆世界看得重。你能够把这个的时间都挤出来念佛,那表示你对这个是不留恋了。那你自个儿可以知道,那佛就自然念得多了。

念得多嘛,“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你就减少了,这个罪它没有机会发生了。而且念佛号这一句那么大的功德,万德都召来了。那么你看,这个出入多大啊!自然就愿意念了。

道绰大师又说,持名就是这样子,“但能专至”,专心,非常地专心,“相续不断,定生佛前”。这是净土的祖师给我们保证了,决定生在佛前。你这样做就是“功德门”,有了功德了。所以经说“菩萨摩诃萨,恒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这是功德门。

那智慧怎么样呢?初学的人没有破相,没有破相你不要管它。我这还在念佛,我还有相、有修、有什么,你不要管它。你“但能依相专至”——这是我们最殊胜的指示了,你就是有相不要紧,但是你只要专心去念,“无不往生”,没有不往生的!所以你不要听了很多禅宗道理,听什么就说我这又是著相了,脚踩两只船,这样就二门具破。不管!你就依相就依相,你只要专专心心去念,“不须疑也”,你不要老去迟疑,一向专念。

......

底下再说了“一向”是什么呢?就是向着一边,偏着一边,这一段时间都是这个,这是“一向”。“一向专念”的意思就是,大家经常的,自己所着重的就是念佛了,专念“阿弥陀佛”名号了。这就叫一向专念。一向专念不是要求你要一心不乱,而是只须要你着重,时间上能够是相续的,在思想上是重视的、偏重的。
一向专念,一个就是一切万行都放下,只提这一句佛号,叫一向专念。这是一种。再一种,这个念佛本来是五念。念佛里头,念是一种,礼拜是一种,礼拜、发愿、回向这些都属于念佛门。我们念佛的人也都是这样,我们念佛都不排除这些嘛。所以就是没有不磕头的,没有不上供的,没有不发愿的,没有不回向的。我们就是在修持之中,所谓一向专念者,不是把别的都排除,只是需要你这个主修和助修很分明,就是重点突出。我们以持名为主了,这个突出了,而其余都可以有,那么它是助修。主和助需要分清主次,其余兼修都是可以的。因此兼念点《心经》《金刚经》,持点咒,也不违背一向专念。所以这个一向专念的含意也就可以把它推广一点。

[转载] 黄 老 居 士 慈悲开示:他不能作观,不能作观你这个再容易不过了,你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声一声地,这个声音接得上,不是什么过多的其他要求——“自得往生”,就得往生。这文殊是大智慧,还是《般若经》,所以可为鉴的。有人说念佛是一个愚夫愚妇所行——这文殊菩萨,大智慧的文殊,他教导我们这样子嘛,这是大智慧啊!念佛,谁要是能这么做是大智慧。

《无量寿经》大意(2)
大通永利文化传播
1987年9月5日,黄念祖老居士讲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

【解】《文殊般若经》云:“众生愚钝,观不能解。但令念声相续,自得往生。”(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文殊般若经》就说:“众生愚钝,观不能解。”叫他观佛,他做不到。“但令念声相续”,他有了菩提心了,你只要再叫他念的声音能接得上,“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就相续了。你不能作观,观想佛的相。观想就是作观,你观想空观、中观、假观也是作观。他不能作观,不能作观你这个再容易不过了,你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声一声地,这个声音接得上,不是什么过多的其他要求——“自得往生”,就得往生。这文殊是大智慧,还是《般若经》,所以可为鉴的。有人说念佛是一个愚夫愚妇所行——这文殊菩萨,大智慧的文殊,他教导我们这样子嘛,这是大智慧啊!念佛,谁要是能这么做是大智慧。

【解】《无量寿起信论》云:“须知持名一法,最为简要。行者初发心时,贵有定课。每日或千声,或万声,或十万声。从少至多,由散入定。随其念力,具可往生。”
又《安乐集》云:“称名亦尔,但能专至,相续不断,定生佛前。今劝后代学者,若欲会其二谛,但知念念不可得,即是智慧门。而能系念相续不断,即是功德门。是故经云菩萨摩诃萨,恒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若始学者,未能破相。但能依相专至,无不往生,不须疑也。”(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再引一个,就是这个念多少了。“须知”,这是《无量寿起信论》,这就是那个彭二林居士,清初的一个大居士。“须知持名一法,最为简要。行者初发心时,贵有定课。”这具体到了方法了。刚才我说宗它有三个方面,修行的这个途径,这都是修行具体的情况,贵于你要有一个定课。

我再补充,定课不要定得太高,定得太高做不到,就老着急,老要补功课。定个绝对有把握的,那么你可以有机会的时候,你超额完成任务,很高兴。这样子比较好。定课不要定太高,但是要有定课。定课还贵于是雷打不动,我坚持,尽量坚持。

你每天或一千声,或万声,或十万声。永明大师每日做一百零八件功德的事情,还写了《宗镜录》,写了《万善同归》,写了《心赋注》,很多著作,他每天还念佛十万声。不过他这个境界不是凡夫境界,凡夫做这么多事还念这么多,做不到。

那么彭二林提的这个就比较切合实际。咱们是凡夫,他提得低一点,从千声起码,“或千声,或万声”。蕅益大师第一个数就是三万,你念佛或三万或五万。我们这个地方就是看个人情况,现在大家都很忙,我们在忙里偷闲,我们能抓住一点时间。

实际上阿弥陀佛发愿,第十八愿,至心信乐,乃至十念,无有不生。所以倒不一定要多。多是什么意思?就表示你真正是愿意去了,所以你才肯这么多念。所以行动来证明你是愿,这也是我们考核。一点点小事情我们就念不下去了,那么你还是看娑婆世界看得重。你能够把这个的时间都挤出来念佛,那表示你对这个是不留恋了。那你自个儿可以知道,那佛就自然念得多了。

念得多嘛,“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你就减少了,这个罪它没有机会发生了。而且念佛号这一句那么大的功德,万德都召来了。那么你看,这个出入多大啊!自然就愿意念了。

道绰大师又说,持名就是这样子,“但能专至”,专心,非常地专心,“相续不断,定生佛前”。这是净土的祖师给我们保证了,决定生在佛前。你这样做就是“功德门”,有了功德了。所以经说“菩萨摩诃萨,恒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这是功德门。

那智慧怎么样呢?初学的人没有破相,没有破相你不要管它。我这还在念佛,我还有相、有修、有什么,你不要管它。你“但能依相专至”——这是我们最殊胜的指示了,你就是有相不要紧,但是你只要专心去念,“无不往生”,没有不往生的!所以你不要听了很多禅宗道理,听什么就说我这又是著相了,脚踩两只船,这样就二门具破。不管!你就依相就依相,你只要专专心心去念,“不须疑也”,你不要老去迟疑,一向专念。

......

底下再说了“一向”是什么呢?就是向着一边,偏着一边,这一段时间都是这个,这是“一向”。“一向专念”的意思就是,大家经常的,自己所着重的就是念佛了,专念“阿弥陀佛”名号了。这就叫一向专念。一向专念不是要求你要一心不乱,而是只须要你着重,时间上能够是相续的,在思想上是重视的、偏重的。
一向专念,一个就是一切万行都放下,只提这一句佛号,叫一向专念。这是一种。再一种,这个念佛本来是五念。念佛里头,念是一种,礼拜是一种,礼拜、发愿、回向这些都属于念佛门。我们念佛的人也都是这样,我们念佛都不排除这些嘛。所以就是没有不磕头的,没有不上供的,没有不发愿的,没有不回向的。我们就是在修持之中,所谓一向专念者,不是把别的都排除,只是需要你这个主修和助修很分明,就是重点突出。我们以持名为主了,这个突出了,而其余都可以有,那么它是助修。主和助需要分清主次,其余兼修都是可以的。因此兼念点《心经》《金刚经》,持点咒,也不违背一向专念。所以这个一向专念的含意也就可以把它推广一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美术王国儿童彩色旋转蜡笔安全无毒可水洗水溶性24色36色炫彩棒幼儿园宝宝涂鸦绘画画笔工具油画棒套装水彩笔 ¥19.9 #好物情报站# 优惠券商品,需要找商品的可
  • 因为寻访的时间有限、程度有限,秦明没有去写他们一生的故事,只是选取了他与他们在时空的长河中相见的那一刹那,去写他们当下的生活,去写他们的淳朴和善良,去写他们与人
  • 回家靠在你肩上的时候我就在想 可不可以不走了[悲伤][悲伤][悲伤]虽然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有事儿你也会在 但感觉就是不一样[泪] 一点儿都舍不得 在车上我说我
  • 【商品】【韩后旗舰店】珍萃水感轻唇手护萌宠套装 原价【29.9元】券后【9.9元】包邮 【下单】: 【推荐】【我们来了】唯一合作护肤品牌,滋养修护,嫩滑双手,精
  • 越发印证了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张月亮 ,“一生挚爱,唯有云雷,有且仅有[给你小心心]@小辫儿张云雷 ”唯有你值得珍爱!图源见logo[月亮]张云雷京韵大鼓[月亮]张
  • 太煎熬了,明天排名应该能出来了,虽然但是,我还是觉得自己希望很大[打call]真心给了虚伪的人,是被利用;援手伸向不懂感恩的人,是无底洞;包容给了心怀不轨的人,
  • 片子里的一切都那么熟悉,黄土地、风沙、土屋、多年寡居的人、小麦、毛驴,因此,就像在看身边人的故事,没有悲伤,没有愤慨,有的只是横眉冷对的平静。生活的手总还是有些
  • #每日一善# ‖ #阳光信用# 日行一善,让善因累德深厚福田,日行一善,是心慈悲和感恩的诠释,日行一善,利乐有情,日行一善,持之以恒,久之必会福慧圆满,万文收获
  • 认识你 就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 这份礼物是我的 那么我就会永远珍惜和守护这份礼物 我不敢说永远爱你和支持你 因为我不知道永远是多久 但只要我还存在你也存在 我就会
  • ”[doge]嗯,好吧,因为放假成天睡觉去了,没写文,今天上了一天课,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玩意。口是心非的女人,明明已经五个月没见了,真的真的很想他
  • 现在每个很久没见到我的人见我第一句就是:你又瘦了[黑线] 还有人问我怎么瘦下来的…是不是不吃晚饭… 我申明我真的吃晚饭还经常点外卖我也不爱运动…瘦可能就是体质原
  • 等明天的辛丑日过完看看壬寅日究竟是个什么感觉最近每天都是突飞猛进的变化晚上还是精力旺盛,头脑清晰,心情是更好的,是想找乐子,但也想把这种绝佳状态拿去做事,这个我
  • 早晨醒来看见家里的朋友发来微信说他昨天早上差点人没了转弯的时候和一个大车相撞 他坐在司机的后面玻璃碴子弄了一身 人也擦了 他们的小车已经撞报废了我更加觉得明天和
  • 我们经常一天开两个多小时从北京的一头穿到另一头,半天的时间在路上,只因为这个目的地是我想去的你说你不怕累,休假本身就是为了陪你,只要你想去咱们就去,我去了耐不住
  • 欧意可开4️⃣0️⃣手续fei, 新老用户,{资料区}.愿你余生的所有珍惜,都不用靠失去来懂得#比特币合约[超话]##比特币数据链[超话]##minidoge[
  • ”忻府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交通事故的赔偿款经常有浮动外,一些劳务纠纷也有,今年办理的一起案件里,我们不仅帮受助人要回了被拖欠的加班费,还帮他
  • 十岁的他还不太懂人情世故,弑父也没能换回天龙人地位,玛丽乔亚的其余天龙人不肯再度接受身为“背叛者一族”的他,他愤而再度离乡并立誓要将天龙人主宰的世界毁得天翻地覆
  • ”“不是,是我忍住没哭的那个晚上简单善良的人,容易笑也容易哭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到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温柔,理解你的山河万里,尊重你的不同选择【中小学校
  • #宁波身边事# 网友投稿:#被空调外机低频噪音困扰# 也不是声响,就是低频的震动声,而且极有规律,有时候连地板都会伴随着震动,我还趴在地板上听,震得特别明显。找
  • 晚安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晚安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