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如是,阿难!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若因水有,则此暴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现在。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是故当知,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如是流性:这是讲的「流性」,流性跟水性不一样,水性就是水性,很平和的在那里,流性就带有动作、造作,它流的速度有多快?佛讲了,它一念就有1280万亿亿次的生住异灭。这么快!我们平时如果一个人眼睛眨一眨就想一个主意,人家就讲这是个机灵鬼。以此就想一想,我们的心力多么不可思议啊!我们现在却把心浪费在这六种意识心上,是不是在这磨洋工啊?我们一念之间可以创造一个大千世界。

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不因空生」,这个行阴的现前,不是自然而然就现前。我们不起心动念,它能不能现前啊?叫「不因空生」,不是自然而有。「不因水有」,水流是不是一种因缘和合啊?它也不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如果我们本性中没有这种飞快的流性,你这个水再怎么样,它能不能产生暴流啊?不能的。「亦非水性」,水性是平和的,它没有流性。如果我们在这里不打妄想的话,我们会不会受行阴的那种造化啊?「非离空水」,实际这里还是在重复那个非自然、非因缘,没有水、没有这种缘,那行阴能不能显现出来啊?

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这个流性不是自然而有。如果是虚空能生暴流的话,那完蛋了,我们大家都是大难临头。

若因水有,则此暴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现在:水是静性,暴流是流性,如果因水有的话,是不是形成了能所的关系啊?因水而有就是能所。我们能看的是这个眼睛,所看的是不是灯啊?眼睛跟灯同时存在。那现在因为水性而有流性,是不是两个东西应该存在啊?「有所有相」,「有」,是水性,是能有,它能产生流性;「所有」,是暴流的流性,是不是两个东西在这里?「今应现在」,应该现在明明白白地现在眼前。那么当水变成暴流的时候,你能不能把它分成不动和动这两种情况?不能,这是打比喻。

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那么现在从第二个角度来讲。如果这个暴流就是水流的话,那么当这个暴流流尽了以后,还应该有没有水了?是不是应该就没有了?可是暴流尽了,那个水它消失了没有?它还在啊。

所以这段比喻,如果第七识就是第八识的话,那么阿罗汉破除了第七识证得了四果罗汉,他是不是应该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啊?可是他还没有明心见性啊!他识阴第八识还没有破除。所以我们看到这个水不动的时候,是不是第八识好像不动?其实属于打比方,不能全部当真。其实第八识来讲呢,比这个第七识速度还要快,还要微细,简直是不可思议。正因为它太快太细,我们觉察不到它的动,光速比飞机是不是快无量倍?你能不能看到太阳光在飞?看不到,因为它太快了。你看到太阳光是不是很静止?

行阴不是由识阴变出来的,也不是由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直接变出来的。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本来就是个行阴,但是你如果不造业,它就不能显现出妙用。那么如果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不是个行阴,你再怎么造业,它能不能显现出行阴的妙用啊?还是归根到一句话,成佛成菩萨、做鬼做畜生,不从修得,为什么?我本来是佛,我本来是鬼,我本来是畜生,不从修得;但是呢,不修也不得。如果你不造佛业就不能成佛,不造鬼业就不能做鬼。

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离开了空,离开了水,行不行啊?不行。非空、非水,因为它是本来就有,是自然,是自性。非离空水」,就是自性。你不要忘记了,它还能随缘呢。如果不能随缘的话,它是不是我啊?它妙不妙啊?所以「若离空水」,离开了空和水,暴流也不能形成。离开了十法界生住异灭种种的现象,我们也不能成佛,也不能做天,也不能做鬼,无从谈起。所以心法不可思议,妙不可言。

所以「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是不是我们经常讲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离开了心什么也没有。

是故当知,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这段经文,是佛开示识阴的问题。识阴也叫阿赖耶识,也叫含藏识,也叫心田,也叫种子仓库,它是真妄和合之心。

六根所共同的依靠就是我们的见分、见相,也就是第七识,有些人因此把第七识就解释为意根(即意根之性,也是前面五根之性),这样也可以,看怎么讲法。如果把六根作为内六尘来讲,那么意根就是指我们的一个心脏,它与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是平等的,都是尘法。

那么这个第七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灵魂,他是一个小本位,每个人都有一个第七识,所有人的第七识、所有的天人鬼畜,包括泥巴瓦块的第七识,意,都是共一个第八识。第八识只有一个,由第八识而变现出十法界无量的万法。所以我们把原始的那个真心说为第九识。

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识阴的基本特点。阿罗汉破除了行阴以后进入破除识阴的过程,笼统地讲,就是要破除这个生、住、异、灭四相无明。具体地分讲,他要破除四十二分无明微细烦恼。当我们破除第一分灭相无明的时候,你就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下面我们来看这段经文。

譬如有人取频伽瓶:这个人就是指我们当下这个人这个本位,既可以是凡夫,也可以说是菩萨修证。「频伽瓶」可以比喻为我们这个业报身。在印度有一种瓶子叫频伽瓶,是两个口,是专门用来插华(华同花)的,放在供台上的一种比较精致的华瓶。塞其两孔:这两个孔在这里比喻是人我执和法我执。满中擎空:就是瓶子里装满了虚空。所以在这段经文里比喻我们从此开始迷惑颠倒,自私其小。那个频伽瓶外面是不是大虚空?频伽瓶里面的是不是小虚空?小虚空跟大虚空是一个空还是两个空?这就要靠智慧。

比如我这里有一个茶杯瓶,一个孔,这个茶杯里的空跟外面的这个虚空能不能分开?当下是不是一个空?即使把它盖起来是不是还是一个空啊?这个茶杯盖本身是不是空?我把这个墙上挖一个洞,我没有挖之前,这里是不是就是洞啊?是的。我肉团身在这里占了个空位,有没有把这里的空挤到旁边去了?我走到哪里是不是都是一个空啊?所以「塞其两孔」,从此有了人我执、法我执。怎么叫人我执?这里面就是我。怎么法我执啊?外面就是你。

再以大海的水为例:整个海里的水是不是一个本体啊?这个小瓶子、那个小罐子把水灌满了以后,盖子一盖,这是玻璃瓶里的,那是什么什么瓶里的,是不是执著起来了?讲是讲盖盖子,那个盖子需要盖吗?那个盖子就是我们的心,就是法我执和人我执这两个盖子。所以当我们知道了来龙,是不是就懂得了去脉?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当下就解脱。

所以这个「满中擎空」,怎么「满中」呢?虽然他证到个频伽瓶,它这个空还自私其小,但是整个虚空是不是还是它啊?这个佛心,在佛在菩萨有没有增加一丝一毫?在凡夫有没有减少一丝一毫?大家都是「满中擎空」,只在于你的心怎么认识问题。

千里远行:凡夫千里远行就是在六道里轮回,「千里」是表无量里,无始以来都在轮回。这一生做人,那一生做鬼,讲是讲六道,实际上是无量道。就是一个人道,对无量的道——穷人、富人、贵人、贱人、黑人、白人,各人的智慧财富是不是有无量的等级啊?一个等级就是一个国。

修行人这个「千里远行」,可以理解为阿罗汉的四圣谛、辟支佛的十二因缘、《大方广佛华严经》别教菩萨的无量法门、《妙法莲华经》的一心三藏、四十二分分真即佛,五十五位妙菩提路、六十个圣位等等这无量个修行法门,修行次第。所以这个「千里远行」,十法界森罗万相、生住异灭都叫「千里远行」,都是我们的心在动,心在起妙用。

用饷他国:「用饷」,作为支用。过去军队发工资叫发饷。「他国」,就是十法界,就是六道。对凡夫来讲就是六道轮回,作为一个用具一样用饷于六道,说明自己被动地随业轮转、酬业,不自在地受自己所造的种种善恶之业的果。那么既然「用饷他国」,他要不要把这个两个瓶口揭开呀?这是讲修行人是不是要破除人我执和法我执?把两个孔打开,就好像把这个空拿出来供养一样。是不是用自己的自性、智慧来成就自己,成就别人?所以开了以后,「他国」是不是就是到了佛土,了生脱死了?在这里我们要作这样的比方,这样的观照。

所以这里的「用饷他国」,对于修行人来讲,他已经明白了六识、第七识、第八识、第九识,对于我们整个的本来面目清楚明白了,这个时候「用饷他国」。瓶子一开的时候,哎呀,原来十法界就是一个东西啊!就是一个阿赖耶识啊!他已经证到了佛国。

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75.《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第42讲下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嫩寒锁梦正月春

四方云集扬州城

稽首恭闻惊天法

六动一时法眼明

不应虚空,无从自出:所以这个虚空既不是从凿子出,也不是从挖土出,也不是从凿子与大地和合出。这也带一点强词夺理,反正就是这些范围。无从自出,虚空不是自然就有。也就是说,你还离不开凿子和土这种因缘之法。它是随着凿土这种因缘而显现。既然是显现,它是不是本来就存在呀?是叫我们要体悟当下。

我们当下这个肉团当下是不是虚空啊?是虚空。一滴雨、一片风、一团火,当下是不是虚空?既要用智慧来悟,又要用世间的逻辑推理来悟。性水真空、性火真空、性色真空、性风真空,是不是都是真空啊?这个性肉团是什么东西呢?性嘴巴是不是真空啊?既然都是真空,有没有哪一样不是哪一样?

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这个「若」是肯定的语气,法尔如是,就是这样啊。性圆周遍,这是它的本性,就是它的本来面目。虚空之性是不是地性、水性、火性啊?是不是人性、牛性、马性啊?佛性、菩萨性、魔性、妖性、强盗性、天性,都是一个东西。因为它就是一个念。所以「此虚空,性圆周遍」,就是虚空之相已经归入妙如来藏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啊!前面讲到十八界,这里讲到已经五大了,讲到二十三了,无非就是咬住这句话不放。没有哪一法不是妙真如性。性无大、小、多、少,性无香、甜、苦、辣,性无有情、无情之分,它可以现种种相,好好地观照。 

性圆周遍:一切法都是一个念,一切法没有哪一个法不是哪一法,一念万法,万法一念。这叫圆融圆满圆通。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间,东南西北上下十方,一切万法统统包含在内。这就是真心本来面目的特征。如来藏为总,万法为别,互为总别,互别为别;别就是总,总就是别;一就是无量,无量就是一。这个一就是那个一,这个二就是那个九,这个八万就是那个九。同类不用讲,不同类呢?三斤风就是八斤雨,八斤亮光就是九两声音,好不好玩呐?世间法讲不通,在圆教里统统讲得通。有其理必有其事,有其事必有其理。我们的心不可思议

菩萨发心,不会计较别人对自己如何长短,只是一心想怎样去教化众生。因为你是悟者,你在悟中,他就是你,他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真正搞明白了,你身上的附体会拜你为师。有邪魔入侵的时候,只问你心亮不亮,只问你心软不软。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应该生欢喜心呢——哎呀,我痛苦就痛苦点吧,一起听印广法师讲《楞严经》,咱俩一起成就。你如果老是带着轻慢心、恐惧心、对立的心——哎呀,哪个高人慈悲慈悲,你给我把这个老祖宗送掉吧——他才赖着不走呢。

实在不行,这个命送给你算了,正好往生到极乐世界去,我不信你来世还附到我身上来。他真正把那个心树立起来,那个邪魔能不能附得上啊?为什么不能?他心量大了,心亮了,那阴间的众生眼睛睁都睁不开,根本靠近不了你。我们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善用其心。善待别人,善待一切。他来找你麻烦,你应该感恩帮你消业障。吃苦了苦,明白吗?你感恩都来不及。没有哪一法不是道。让你受骗,让你痛苦,是不是都是道场啊?都应该感恩,这是真的。这就叫「性圆周遍」,圆了没有?周了没有?遍了没有?可不是来讲口头禅呐。

本不动摇:讲虚空当然不动摇,那这个小空动摇了没有啊?你挖了一个空,没有挖之前它在不在这里啊?挖了以后是不是还在这里啊?那我们这个水从这里流到那里去,水动摇了没有啊?没有。尽虚空遍法界是不是它自己一个本体啊?它有没有流到心外去呀。我们看到是动摇,实际上动中有不动。我们这一世是扬州人,前世是北京人,前前世是天人,你动摇了没有?尽虚空遍法界哪一个不是你呀?

越是真理越简单。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就是如是我闻,就是阿弥陀佛,就是本来虚妄,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是不是?这几句话就是一句话。把哪一句话搞明白,你解脱了。

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前面没有讲这里冒出个均名五大,是因为讲空无形无相,性圆周遍,我们容易理解。而讲地水火风性圆周遍,不容易理解,是加深我们的观照。比如那火把水蒸干了,水灭了没有?它是不是变成了气?那么气生了没有?这是「本不动摇」,变来变去还是它自己。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阿难!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来藏。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这是重复解释。汝心昏迷,以阿难这个当机来说一切在迷惑颠倒中的众生,迷于佛知佛见,惑于名闻利养。不悟四大:一切的名闻利养从肉团身到金银财宝,有没有离开这个四大?是不是都是地水火风四大组成的?所以在《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里,第一关就是四大假合,使我们首先对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有个基本的了解。元如来藏:四大怎么来的?是不是心现出来的?是不是意识变出来的?在没有变出来之前,我们的心是不是无形无相啊?在变现出地水火风以后,地水火风当下还是那一个念。

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如果把虚空当成是出,当成是入,那就叫因缘戏论法。如果把它当成是「为非出入」,是自然的,那叫自然戏论法。注意,真心本来面目可以不变随缘,不变随缘呐。所以,有出入无出入,它不妨出入,你怎么样讲都行。

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如果按照前面的格式,应该是「性空真空,性空真空」。虚空的本性就是无形无相的真空。虚空虽然没有形状,但它毕竟还有形。而真空之性当下就是有形有相的那个虚空。这里改成「真觉」,是为了方便理解。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段经文不再解释。因为这个虚空比较特殊,这里作个补充提示。我们随着同分妄见而现出这个大虚空界,而凡夫、天人、菩萨、如来所体会的虚空之境是天壤之别。因为各人的心量不一样,所以虚空的大小也不一样。

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圆满十方,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以一个「井空」来比喻无量的井空,一即是多,一多不二。讲经说法的人要学会由浅入深,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这就叫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宁有方所:哪有什么方向?哪有什么处所啊?方和所是我们凡夫的一种分别。真心本来面目没有一方一所,但是它可以现一方现一所。《金刚经》讲空和有是不是相对呀?《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也空也有,讲能生所生,能造所造,所以这也是对待法呀。

唯有《法华经》《楞严经》讲圆满大法万法都是一个念之所变现,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你说断烦恼证菩提,烦恼就是菩提。你说解脱为佛,凡夫就是佛,佛就是凡夫。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解释同前,不再重复。

 

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析。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阿难!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无暗。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必一于明,暗时当灭。灭则云何,见明见暗?若明暗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何或异?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这是七大里的第六大,将我们这个见性来会相归性。见性在这里叫「见觉」,是把前面的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等六根中的见性来笼统说为一个见大,也就是第七识。见觉无知:这个「无知」不是没有知觉,它是没有分别心。

怎么没有分别心呢?它是无念而分别的那种分别,它只是客观地显现。它不像六识那样分别,前面讲过了。五种俱生意识是一念分别,叫直觉,它能感觉到。到了意识心来讲,叫计度分别。那这个一念分别、计度分别,是不是都通过这个见觉见到才有啊?

见觉在一念之间可以有1280万亿亿次的生灭,就像流疾不见,凡夫感觉不到。在这里又不便于把问题讲得太深,这是不是方便法呀?讲它无知,它却是一个灵体,怎么能叫无知啊?

因色空有:实际上讲它是不是有知啊?它可以随缘显现,随缘妙用。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祇陀林」是佛修行的道场。因旭日东升而一片光明,因夕阳下山而一片昏暗。设居中宵:「中宵」是夜里十二点钟前后。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大家对此司空见惯。则明暗等,因见分析:见觉随着这个明暗之缘而显现出它的那种分别性,这个分别性叫无念分别,也叫无知,要注意。讲无知不等于它没有这种灵性。不能讲它不知,是讲它不分别;或者是无念分别,但它必须知道。虽然知道,但它感觉不到什么刺激啊、光亮啊、什么什么东西……是不是?它就没有不舒服的那种感觉。

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注意,这里句法已经有了改变。见觉是因明暗而有?还是虚空而有啊?还是怎么样啊?

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无暗。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如果我们这个见与暗是同一体的话,那么,它能不能见到明?「亡」就是没有的意思。必一于明,暗时当灭:按照逻辑推理,如果讲我们的见与明暗虚空是同一体的话,会造成什么错误的推理呢?与明一体,就不能见暗。与暗一体,就不能见明。但逻辑推理不能定案,最后用事实来讲话。在事实上,我们这个能见的见既能见明,也能见暗。灭则云何,见明见暗?如果与暗在一起的时候不能见明,见是不是灭了?那不能见明,是不是也就不应该见暗了?若明暗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这里「若」是如此。那么根据这种情况来讲,明和暗,「殊」就是说,明来暗灭,暗来明灭,它是一种生灭法。见无生灭:我明来见明,暗来见暗。我这个能见不能灭,这是我能见的这些东西。注意,在这里,能见、能听、能闻、能嗅、能想,是不是一个意思?所以在这里要把这个「见」呢,统贯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见。一云何成:「一」就是同的意思,你怎么能讲它是同一体啊?

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这是按照世间法的逻辑推理:既然不同就是异嘛,那我们看这个异能不能成立。异的话,如果见离开了虚空,离开了明暗,它能不能显现这个见呐?所以前面是破和合,这里实际上是破不和合。所以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和合非不和合,离开明暗和虚空来谈见的话,就等于讲龟毛兔角。

明暗虚空,三事俱异:这里这个「俱异」可以解释为离开、分开,从何立见?这个见从何谈起。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何或异?这是第三破,破「或同或异」。明和暗是相背的,你不能讲它「或同」。离开这三个东西,离开明、暗,离开虚空,「元无」就没有见,你怎么讲「或异」呢?同不得,还又异不得。这就是讲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是随缘而现,还又不是随缘而生,也就是非因缘非不因缘。

从无名小卒到实力派演员,从荆州小胖到万千迷妹心中的现男友,这些李现用了九年...很多人说李现凭借韩商言一角一夜爆红,却没有看到他背后的努力。与其说韩商言成就李现,不如说互相成就。演员李现九年来的沉淀成就了今天的他,这些都是他应得的。最后作为天现宝宝,我们只想说一句:你的过去我们未曾参与,你的未来我们都在。未来我们继续听李现的话,我们继续宠你呀![爱你] https://t.cn/RJ2IpDz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023年最后一天 与往年不同的除夕夜今年姥姥的身体状况很不好 妈妈最近也很少睡觉一直在照顾姥姥 年三十家里很冷清 我把自己安排好不让妈妈操心 晚上给妈妈打电话
  • 其实嗑永砚真的纯意外,我不怎么看电视剧,不怎么嗑电视剧的cp,我以前都不写文,对我来说写作很难,很怕被人期待着产出,很怕互联网的恶意,甚至如果要说“圈子”我作为
  • #高桥光[超话]##高桥光##髙橋ひかる#愿地球love&peace!我拿出三张1000,爷爷直接抽了一张返给我,在我懵的那一秒,拍了拍我的后背,好像在
  • 特别多小动作来不及截,真的很可爱,特别是那个piapiapia~和那个dadada~和popopo~言传不来但是每个小动作都给我萌了个跟斗,氛围太好了,哥俩热爱
  • 我的父母呢允许我做自己他们希望我健康平安快乐就好我一直都像一只鸟,而且是一只想自由的鸟他们永远都会在笼子里等我偶尔飞久了我会累,便回到笼子里小憩他们会把虫子送到
  • 配戴起来的舒适感也是相当不错的,毕竟是原装开模还原的表壳表耳以及表带皆是如此,材质上也是选用原装相同的316精钢材质,舒适感自然不需要担心什么,这个点上OR厂还
  • 过年过年过年 排骨超好吃 没的说我嫂子的厨艺 然后我跟小米合作完成了一个超漂亮的包包 晚上就看春晚了哦 好多漂亮的女明星哦 感觉刘诗诗这次的造型超级惊艳 太干了
  • ——豫剧《澶渊之盟》13、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魄,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3、看大王在帐
  • 祝我们新年快乐!这不是一条伤感微博想记录一下 工作半年能给家人最实打实的反馈 还有一个给婆婆的(卡限额了直接..以前我的愿望是要把多多钱钱给婆婆花,我现在慢慢
  • ”蛛姐点头:“我觉得也是……”我们一起进去查看,果然……到第四个厕所的时候,四个水龙头居然一个没有坏,我们都不由自主地感到惊喜,我觉得这个就是在欧美生活的现实:
  •   我以为他真心后悔,想和我复婚,哪怕我不接受,可是心里总有一些痛快,所以当我听到他和星彩公司合作,看到小猫落在游戏室的围巾时,那种像是被人耍了的感觉,又冒了
  • 隱約記得是一位母親復仇的故事,因此觀影過程中一直有點害怕,不知道劇情走向何方,可能某些人物變得更糟糕,隨著劇情推進,女主將要面臨更大的困難,可能兇手就在身邊,可
  • #一个人的美食[超话]# 《沈沐语陆琰》《沈颜岑钰》《谢小姐,别来无恙》谢蓁周蕴礼 《杨晓楠孙旭铭》《林恩知卓航森》《席岁柠傅言鹤》 《沈晚傅思年》《宋昕奕贺时
  • 土耳其人家里很多都有国旗尽管它有很多问题我们是如此的爱我们的国家❤️我走的时候告诉Elif,我已经记下了你家的地址下次来的时候我会直接走到你家来找你的[嘻嘻]再
  • (还拿回来了个兔耳朵 我好喜欢 让我给忘台球室了 艹)p10-11每年都在爷爷家吃的年夜饭 今年陪着家里人喝了两三轴白酒 我真觉得我喝白酒不醉 啤酒醉 这是为啥
  • 上游新闻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刘谦真的会魔法”迅速登上热搜,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惊讶,“刘谦的魔术让昏昏欲睡的我支棱起来,两张碎牌拼到一起的时候,我鸡皮疙瘩都起
  • 36岁的女儿春节回家过年,本想帮助老妈做美食,结果误把水当油倒入油锅中,把老妈辛苦一早上准备的炸煎美食的热油搞废了,但老妈淡定处理了女儿愚蠢之举,并没有丝毫责怪
  • 高仿劳力士多少钱?CleaN厂劳力士40毫米间金黑水鬼还原的如何?这个问题也是很多表友会咨询帮你交多的的热门话题,对于整体腕表来说,做工细节方面还是非常不错,特
  • 小的时候,天天迫不及待的想快点快点穿上新衣服,现在的我澡还没有洗,甚至已经计划准备拖延到明天洗,已经感觉到我已经变的越来越无聊变的感觉越来越比以前多了很多只有自
  • 独享一份除夕夜的美丽寂寞,独享一份静谧的孤独,红尘悠悠终未能把我挽留,岁月清淡,时光安闲,在这个大年初一的早晨,行走于纷纷扰扰红尘俗世,心淡如菊,不为世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