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粘妄发光。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粘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粘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在这里「觉明」呢,说为本觉、本明。由于我们的本觉本来就是明的,但是生相无明也是我们的性具功德,由生相无明开始打妄想,然后形成了明明觉。这个明觉从根本无明到枝末无明,统统包含。失彼精了,就是我们的本觉、本明被外尘境界所迷惑执著以后,本觉本明倒反而变成了傀儡。它被见分把它本有的大光明藏转为能见的见分之光、所见的见相之光。真正的主人却被我们忽略,叫「失彼精了」。其实失了没有啊?没有。

黏妄发光:我们以上讲那个山西阳曲老居士,念佛念到九点半,外面并没有开灯,他却能看到。那是什么光啊?打比方,那就是真心本来面目之光。他老婆回来以后,叫了一下,把他吓了一跳,说黑咕隆咚的。他有了黑咕隆咚,是不是「黏妄」了?就发出了黑光,然后同分妄见开灯才能亮,又发的是白光,明白吗?所以我们现在是不是「黏妄」了?白天黏那个太阳就发那个白光,黏那个黑夜之光就发黑光。如果定力深的人,他排除一切杂念妄想,白天黑夜都是一样的。

不是有《虚云年谱》记载吗?有一天虚云老和尚在山上散步,遇到两个出家人打着灯笼,他们看到虚云老和尚惊呆了。因为当时已经天黑很多了,伸手不见五指呀,不知道老和尚怎么在这里?虚云老和尚是下午就进山散步的,本来眼前清清楚楚,这么一听到说伸手不见五指,两眼一摸黑,什么也看不到了。因为他已经修到四禅八定,他心里没有一丝一毫的妄想,散散步就忘记了时间和空间。他在这个高度的禅定中,就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生和死、睡和醒,也没有区别。

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如果离开了明和暗,没有见体了,它想象不出来还有什么能见的东西在那里,这叫背觉合尘。因为合了明暗之尘,把觉忘记了,这就是众生的悲哀。

离动离静,元无听质:只知道攀外界的声音动静二尘,而不知道里面能听的是谁。

无通无塞,嗅性不生:如果离开通塞二尘,就不知道在里面那个能呼能吸的东西。

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这是讲我们的六根,自从六根之性被六根之相所束缚,六根之性就通过六根之相出流攀缘色、声、香、味、触、法,攀缘以后呢,又执著在眼识、耳识等六种意识心里,而忘记了六根见性,不懂得回光返照能看、能听、能嗅的那个东西。所以这三种缘,能缘、所缘、所缘缘,就忘记了我们里面真正的见性。前面佛是怎么讲的?叫「缘所遗者」。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这个十二相是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色法分为明、暗;声法分为动、静;香法分为通、塞……依次类推。这个十二相没有了,没有所缘能不能产生所缘缘?能不能产生这个意识心?不能。那么回到这个眼睛来,佛又有另外一个办法,能见的是心而不是眼睛,是不是自然就回到见性来了?抱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就看到这里来了。

不循动静:离开这十二相。佛前面讲怎么离啊?还呐,八还辨见呀。我们不理睬它,不理睬十二相就行了,还掉了,这些办法是不是很通俗易懂啊?那这个明暗相一离开就还掉了,就没有眼识了。那这个眼睛能不能还得掉呀?还不掉,然后在眼睛做文章,再进一步知道能看的不是眼,是见性,更加还不掉了。

随拔一根:以眼根为例。脱黏内伏:明暗相是不是黏呐?脱了这个明暗之相,这个感觉是不是没有了?眼识是感觉,没有了尘还有没有受啊?它没有感受了。那还到眼睛的时候,我们又知道能见的是心不是眼睛,人死了以后眼睛能不能见啊?不能见。如果能见的话,眼睛能不能见自己眼睛呐?前面已经破除了。内伏,是不是伏到见性了?离开了眼睛肉团根,伏到了前七转识(见性)。 伏归元真:是一精之明。如果再细一点,一精之明是不是后面真元?我在没有动之前还有不动的东西,在前面六种比较粗重的意识心动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里面有个不动的东西。当我们再回到里面不动的东西的时候,你是不是感觉还在动啊?感觉到后面还有个不动的东西。

发本明耀:你成就了阿罗汉、辟支佛的解脱,破除了肉团身的生死。也可以从究竟义来看,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乃至极果如来。「本」就是本来的、根本的。阿罗汉的那种「发本明耀」带有相对性,但是比起凡夫、比起二十八层天来,他带有根本性。如果与明心见性的菩萨那种人我空、法我空的「发本明耀」来比呢,他仍然是有漏。明心见性菩萨那种「本」再与极果如来相比较而言呢,仍然是有漏。所以漏与无漏,不能执著于某一个层面来观照。后后胜前前,上上胜下下。发本明耀,耀性发明,基本是上一个意思。「耀性发明」呢,就是在进一步提升。

诸余五黏,应拔圆脱:眼睛「发本明耀」了,耳、鼻、舌、身、意同时解脱。这就是一门深入,一根解脱,六根解脱。比如修耳根,注意,什么也不听,当你耳朵静止到别人叫你你都不知道的时候,你就是眼睛瞪在这里,人家前面走了,你知道不知道是谁呀?就是有桂华香、牛肉香,你能不能闻到呀?你都闻不到了。一根定了,其它根自然而然都定下来了。因为我们就是一个念、一个心。

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前两句以我们眼睛来讲,山西阳曲那个老居士划道道念佛划到九点多,没有光明,没有黑暗,他心里就能看到。明不循根,那我们知道,没有灯的情况能看到,是不是眼睛能看呐?不是眼睛能看的。那他老婆一叫,他眼睛还在不在啊?怎么就看不到了呢?是不是体现出「明不循根」?与眼睛有没有关系啊?寄根明发,是一精之明,通过它来表现出来而已。

由是六根互相为用:在第三禅天以上的人他六根通用。还可以把六根解释为万法,万法即是一,一即是万法。以六根为例,六根所能起的作用,任何一根都能起,任何一根都能起六种作用。以浅悟深,大光明藏中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你可别认为这是个塑料袋,它就是释迦牟尼佛,它也有灵知性;但是无情物要成佛,一般而言,它首先要转变为有情。我在这传法它听到没有呀?这就是它将来得度的因缘。 https://t.cn/RJLBwu1



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黏妄发光。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在这里「觉明」呢,说为本觉、本明。由于我们的本觉本来就是明的,但是生相无明也是我们的性具功德,由生相无明开始打妄想,然后形成了「明明觉」。这个「明觉」从根本无明到枝末无明,统统包含。

失彼精了:就是我们的本觉、本明被外尘境界所迷惑执著以后,本觉本明倒反而变成了傀儡。它被见分把它本有的大光明藏转为能见的见分之光、所见的见相之光。真正的主人却被我们忽略,叫「失彼精了」。其实失了没有啊?没有。

黏妄发光:我们以上讲那个山西阳曲老居士,念佛念到九点半,外面并没有开灯,他却能看到。那是什么光啊?打比方,那就是真心本来面目之光。他老婆回来以后,叫了一下,把他吓了一跳,说黑咕隆咚的。他有了黑咕隆咚,是不是「黏妄」了?就发出了黑光,然后同分妄见开灯才能亮,又发的是白光,明白吗?所以我们现在是不是「黏妄」了?白天黏那个太阳就发那个白光,黏那个黑夜之光就发黑光。如果定力深的人,他排除一切杂念妄想,白天黑夜都是一样的。

《虚云年谱》不是有记载吗?有一天虚云老和尚在山上散步,遇到两个出家人打着灯笼,他们看到虚云老和尚惊呆了。因为当时已经天黑很多了,伸手不见五指呀,不知道老和尚怎么在这里?虚云老和尚是下午就进山散步的,本来眼前清清楚楚,一听到说伸手不见五指,当下两眼一黑,什么也看不到了。因为他已经修到四禅八定,他心里没有一丝一毫的妄想,散散步就忘记了时间和空间。他在这个高度的禅定中,就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生和死、睡和醒,也没有区别。

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如果离开了明和暗,没有见体了,它想象不出来还有什么能见的东西在那里,这叫背觉合尘。因为合了明暗之尘,把觉忘记了,这就是众生的悲哀。

离动离静,元无听质:只知道攀外界的声音——动静二尘,而不知道里面能听的是谁。无通无塞,嗅性不生:如果离开通塞二尘,就不知道在里面那个能呼、能吸的东西。

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这是讲我们的六根,自从六根之性被六根之相所束缚,六根之性就通过六根之相出流攀缘色、声、香、味、触、法,攀缘以后呢,又执著在眼识、耳识等六种意识心里,而忘记了六根见性,不懂得回光返照能看、能听、能嗅的那个东西。也就是由于能缘、所缘、所缘缘这三种缘,所以就忘记了我们里面真正的见性。前面佛是怎么讲的?叫「缘所遗者」。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这个十二相是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色法分为明、暗;声法分为动、静;香法分为通、塞……依次类推。这个十二相没有了,没有所缘能不能产生所缘缘?能不能产生这个意识心?不能。那么回到这个眼睛来,佛又有另外一个办法,能见的是心而不是眼睛,是不是自然就回到见性来了?抱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就看到这里来了。

「不循动静」,离开这十二相。佛前面讲怎么离啊?还呐,八还辨见呀。我们不理睬它,不理睬十二相就行了,还掉了,这些办法是不是很通俗易懂啊?这个明暗相一离开就还掉了,就没有眼识了。那这个眼睛能不能还得掉呀?还不掉,然后在眼睛做文章,再进一步知道能看的不是眼,是见性,更加还不掉了。

「随拔一根」,以眼根为例。「脱黏内伏」,明暗相是不是黏呐?脱了这个明暗之相,这个感觉是不是没有了?眼识是感觉,没有了尘还有没有受啊?它没有感受了。那还到眼睛的时候,我们又知道能见的是心不是眼睛,人死了以后眼睛能不能见啊?不能见。如果能见的话,眼睛能不能见自己眼睛呐?前面已经破除了。「内伏」,是不是伏到见性了?离开了眼睛肉团根,伏到了前七转识(见性)。

「伏归元真」,是一精之明。如果再细一点,一精之明是不是后面真元?我在没有动之前还有不动的东西,在前面六种比较粗重的意识心动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里面有个不动的东西。当我们再回到里面不动的东西的时候,你是不是感觉还在动啊?感觉到后面还有个不动的东西。

「发本明耀」,你成就了阿罗汉、辟支佛的解脱,破除了肉团身的生死。也可以从究竟义来看,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乃至极果如来。「本」,就是本来的、根本的。阿罗汉的那种「发本明耀」带有相对性,但是比起凡夫、比起二十八层天来,他带有根本性。如果与明心见性的菩萨那种人我空、法我空的「发本明耀」来比呢,他仍然是有漏。明心见性菩萨那种「本」再与极果如来相比较而言呢,仍然是有漏。所以漏与无漏,不能执著于某一个层面来观照。后后胜前前,上上胜下下。「发本明耀」和「耀性发明」,基本是上一个意思。「耀性发明」呢,就是再进一步提升。

「诸余五黏应拔圆脱」,眼睛「发本明耀」了,耳、鼻、舌、身意同时解脱。这就是一门深入,一根解脱就六根皆解脱。比如修耳根,注意,什么也不听,当你耳朵静止到别人叫你你都不知道的时候,你就是眼睛瞪在这里,人家前面走了,你知道不知道是谁呀?不知道的。就是有桂华香、牛肉香,你能不能闻到呀?你都闻不到了。一根定了,其它根自然而然都定下来了。因为我们就是一个念、一个心。

明不循根,寄根明发:前两句以我们眼睛来讲,山西阳曲那个老居士划道道念佛划到九点多,没有光明,没有黑暗,他心里就能看到。「明不循根」,那我们知道,没有灯的情况能看到,是不是眼睛能看呐?不是眼睛能看的。那他老婆一叫,他眼睛还在不在啊?怎么就看不到了呢?是不是体现出「明不循根」?与眼睛有没有关系啊?「寄根明发」,是一精之明通过它表现出来而已。

由是六根互相为用:在第三禅天以上的人他六根通用。还可以把六根解释为万法,万法即是一,一即是万法。以六根为例,六根所能起的作用,任何一根都能起,任何一根都能起六种作用。以浅悟深,大光明藏中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你可别认为这是个塑料袋,它就是释迦牟尼佛,它也有灵知性;但是无情物要成佛,一般而言,它首先要转变为有情。我在这传法它听到没有呀?这就是它将来得度的因缘。



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黏妄发光。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在这里「觉明」呢,说为本觉、本明。由于我们的本觉本来就是明的,但是生相无明也是我们的性具功德,由生相无明开始打妄想,然后形成了「明明觉」。这个「明觉」从根本无明到枝末无明,统统包含。

失彼精了:就是我们的本觉、本明被外尘境界所迷惑执著以后,本觉本明倒反而变成了傀儡。它被见分把它本有的大光明藏转为能见的见分之光、所见的见相之光。真正的主人却被我们忽略,叫「失彼精了」。其实失了没有啊?没有。

黏妄发光:我们以上讲那个山西阳曲老居士,念佛念到九点半,外面并没有开灯,他却能看到。那是什么光啊?打比方,那就是真心本来面目之光。他老婆回来以后,叫了一下,把他吓了一跳,说黑咕隆咚的。他有了黑咕隆咚,是不是「黏妄」了?就发出了黑光,然后同分妄见开灯才能亮,又发的是白光,明白吗?所以我们现在是不是「黏妄」了?白天黏那个太阳就发那个白光,黏那个黑夜之光就发黑光。如果定力深的人,他排除一切杂念妄想,白天黑夜都是一样的。

《虚云年谱》不是有记载吗?有一天虚云老和尚在山上散步,遇到两个出家人打着灯笼,他们看到虚云老和尚惊呆了。因为当时已经天黑很多了,伸手不见五指呀,不知道老和尚怎么在这里?虚云老和尚是下午就进山散步的,本来眼前清清楚楚,一听到说伸手不见五指,当下两眼一黑,什么也看不到了。因为他已经修到四禅八定,他心里没有一丝一毫的妄想,散散步就忘记了时间和空间。他在这个高度的禅定中,就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生和死、睡和醒,也没有区别。

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如果离开了明和暗,没有见体了,它想象不出来还有什么能见的东西在那里,这叫背觉合尘。因为合了明暗之尘,把觉忘记了,这就是众生的悲哀。

离动离静,元无听质:只知道攀外界的声音——动静二尘,而不知道里面能听的是谁。无通无塞,嗅性不生:如果离开通塞二尘,就不知道在里面那个能呼、能吸的东西。

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这是讲我们的六根,自从六根之性被六根之相所束缚,六根之性就通过六根之相出流攀缘色、声、香、味、触、法,攀缘以后呢,又执著在眼识、耳识等六种意识心里,而忘记了六根见性,不懂得回光返照能看、能听、能嗅的那个东西。也就是由于能缘、所缘、所缘缘这三种缘,所以就忘记了我们里面真正的见性。前面佛是怎么讲的?叫「缘所遗者」。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这个十二相是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色法分为明、暗;声法分为动、静;香法分为通、塞……依次类推。这个十二相没有了,没有所缘能不能产生所缘缘?能不能产生这个意识心?不能。那么回到这个眼睛来,佛又有另外一个办法,能见的是心而不是眼睛,是不是自然就回到见性来了?抱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就看到这里来了。

「不循动静」,离开这十二相。佛前面讲怎么离啊?还呐,八还辨见呀。我们不理睬它,不理睬十二相就行了,还掉了,这些办法是不是很通俗易懂啊?这个明暗相一离开就还掉了,就没有眼识了。那这个眼睛能不能还得掉呀?还不掉,然后在眼睛做文章,再进一步知道能看的不是眼,是见性,更加还不掉了。

「随拔一根」,以眼根为例。「脱黏内伏」,明暗相是不是黏呐?脱了这个明暗之相,这个感觉是不是没有了?眼识是感觉,没有了尘还有没有受啊?它没有感受了。那还到眼睛的时候,我们又知道能见的是心不是眼睛,人死了以后眼睛能不能见啊?不能见。如果能见的话,眼睛能不能见自己眼睛呐?前面已经破除了。「内伏」,是不是伏到见性了?离开了眼睛肉团根,伏到了前七转识(见性)。

「伏归元真」,是一精之明。如果再细一点,一精之明是不是后面真元?我在没有动之前还有不动的东西,在前面六种比较粗重的意识心动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里面有个不动的东西。当我们再回到里面不动的东西的时候,你是不是感觉还在动啊?感觉到后面还有个不动的东西。

「发本明耀」,你成就了阿罗汉、辟支佛的解脱,破除了肉团身的生死。也可以从究竟义来看,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乃至极果如来。「本」,就是本来的、根本的。阿罗汉的那种「发本明耀」带有相对性,但是比起凡夫、比起二十八层天来,他带有根本性。如果与明心见性的菩萨那种人我空、法我空的「发本明耀」来比呢,他仍然是有漏。明心见性菩萨那种「本」再与极果如来相比较而言呢,仍然是有漏。所以漏与无漏,不能执著于某一个层面来观照。后后胜前前,上上胜下下。「发本明耀」和「耀性发明」,基本是上一个意思。「耀性发明」呢,就是再进一步提升。

「诸余五黏应拔圆脱」,眼睛「发本明耀」了,耳、鼻、舌、身意同时解脱。这就是一门深入,一根解脱就六根皆解脱。比如修耳根,注意,什么也不听,当你耳朵静止到别人叫你你都不知道的时候,你就是眼睛瞪在这里,人家前面走了,你知道不知道是谁呀?不知道的。就是有桂华香、牛肉香,你能不能闻到呀?你都闻不到了。一根定了,其它根自然而然都定下来了。因为我们就是一个念、一个心。

明不循根,寄根明发:前两句以我们眼睛来讲,山西阳曲那个老居士划道道念佛划到九点多,没有光明,没有黑暗,他心里就能看到。「明不循根」,那我们知道,没有灯的情况能看到,是不是眼睛能看呐?不是眼睛能看的。那他老婆一叫,他眼睛还在不在啊?怎么就看不到了呢?是不是体现出「明不循根」?与眼睛有没有关系啊?「寄根明发」,是一精之明通过它表现出来而已。

由是六根互相为用:在第三禅天以上的人他六根通用。还可以把六根解释为万法,万法即是一,一即是万法。以六根为例,六根所能起的作用,任何一根都能起,任何一根都能起六种作用。以浅悟深,大光明藏中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你可别认为这是个塑料袋,它就是释迦牟尼佛,它也有灵知性;但是无情物要成佛,一般而言,它首先要转变为有情。我在这传法它听到没有呀?这就是它将来得度的因缘。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跨境电商[超话]# 山东通世国际物流 专业美线 自营海外仓海运:美森,普柜清提派包机:福州-洛杉矶 每周1-2班 客改货广州-洛杉矶 每周1-2班 客
  •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这首名曲《茉莉花》你一定听过,你知道他的作者是谁吗,原来他是天长人何仿。如今田野里的婆婆纳已无人问津,到
  • 努力回想11年前的那一天或者那段时间的自己,只有零星的片段:出车祸受伤的脚踝、拄拐通勤的上下班日常、找医生做复健和测评、貌似还处于备孕的时期……好像想起了什么,
  • 其实,侧向运动既然是消化阶段,就意味着上升过程有较大阻力;下跌过程被买盘,买家和卖家互不相让,你买上去,我抛下来。相反,股价在突破上升趋势线向下运动时,如果第二
  • ·领导楼下的陆家嘴绿地,做核酸的小白领们(应该算金融界精英)排起了见首不见尾的长龙;而往日游客摩肩接踵的南京东路步行街,何止是门可罗雀,连鸟都不见了;倒是我大学
  • 目前我国土壤修复领域存在技术多样、缺乏标准、治理成效差等诸多问题,只是进行土壤烧结和酸碱中和的项目不在少数。2、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目前土壤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三类
  • 富农强民横山羊“我之前因病致贫,后来在村里指导帮助下,盖起了标准化草棚,养了80多只陕北白绒山羊,再加上长城巡护员的工作,每年收入10多万元……”榆林市横山区马
  • 古着好きな人は是非!林芙美子「放浪記」志賀直哉「暗夜行路」等また昭和の映画 ‘時をかける少女’ ‘転校生’ のロケ地でもあり、とってもフォトジェニックな場所です
  • 生活不需要死磕、钻牛角尖,只要你表现出多一份的宽容,你的生活也就多了一份快乐。十七、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爱我们的人,一种是恨我们的人,我们要为爱我们的人活
  • 张拱辰先生说:“安贫守分,节俭用度,可以免得求人,也可以省事,心地保持清净,而分外营求,只是苦了自己,因为人生的福报享受,上天已有安排;而富有和贫穷,发达与不发
  • 孩子小的时候,需要父母的照顾,但是如果我们一直不放手,生活上照顾孩子太多,孩子就会形成对父母严重的依赖性,生活自理能力差,没有主见,像“巨婴”、“妈宝男”都是对
  • ” #边境牧羊犬[超话]# 瑜锦嘉懿犬舍推出积赞换购金边弟弟的活动:活动时间2019.07.25,凡连续转发犬舍指定朋友圈3天者,连续积赞最多的前两位小伙伴即可
  • 4.辩论家(ENTP)你可以谈论任何话题,计划天才,聪明,快速思考,不耐烦,但你可以同时做很多事情,与辩论家约会更无聊,适合与指挥官、发明家、企业家沟通。4.娱
  • :::#木质调性创造舒心和谐氛围##好感吧台增进同事情感交流##引入自然光为环境增添活力##融合企业配色展现专属价值#░ ARCH Interior Desi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从故里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从故里来故人不来,困守千里之外,独自又徘徊远山如黛,等雪色皑皑,再一季花开荒草衰败,风满旧亭台
  • “同学们不要慌张,服从指挥排好队,一会儿到了酒店,大家就可以休息了……”这一夜,48辆转运车用了14个小时,将市六十六中师生安全送至隔离酒店。更为贴心的是,考虑
  • 认识新朋友好快乐呀,因为是短暂的认识,所以完全没有为了相处的负担,大家都是最友好的样子但是真的好累啊,这六天的睡眠加起来都没有二十四小时,每一个人都被迫成为一个
  • 直到第三次,年纪、身体等原因,让她的身体状况愈发不佳,本来还有康复希望的她,却因为儿子宁恕在看护时的疏忽,最终恐怕要离世了,这可能也算是他的宿命了 #剧综评论人
  • 想做的事情太多了,想去旅行一次,想看CBA全明星赛,想看一场演唱会,想回到2019年没有疫情不戴口罩的日子……#斯巴达勇士赛[超话]# 当你将信心放在自我身上时
  • 听说对家买我退役【电竞】》景秋 晏知期 满级影帝穿成炮灰花瓶后》闻人澜 纪晏青 穿成鬼王的小县令》阎修竹 竺逸 你比氧气更重要》程彦琛 解思棠 论一个学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