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第十八章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首先说标题:能净业障分。业障,大家都清楚,是众生过去世所造作的恶业行,能够障碍自己五阴获得正受,获得福德和善报。对于修学佛道的菩萨来说,业障最大的障碍,就是障碍自己对于佛法的修学,障碍自己获得正知见,障碍自己的禅定。总而言之,业障能够障碍众生一切正报和依报,对于修学佛法的阻碍,就会使后世五阴的正报和依报更加低劣和不如意。因此,菩萨修学佛法,能够清净业障,是非常重要的;业障清除,佛道修学没有阻碍,就会获得圆满的福德和智慧,断除一切无明,成就究竟的无上正等正觉。

金刚经这一品当中,世尊就讲到了,修学金刚经,证悟金刚实相心,依实相心而修行,就会逐渐净除业障,减少遮障。因为金刚经能直接破除众生的四相,破除了四相,世俗有为相的遮障就拔除了。而且以证悟实相心如来藏的福德,转依实相般若理的功德,就会感得重罪轻报,让恶业果报提前现前,从而拔除此业障。那么一个个的业障都如此拔除清除掉以后,无明灭尽,无业果报,众生就成佛。

原文: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世尊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受持读诵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在读诵和受持金刚经,依照经中的甚深义去行持时,如果有人在这时候,对他进行诽谤、欺辱、谩骂和轻蔑,那么他的恶业就会消灭了。这位读诵受持金刚经的人,因为前世曾经造作了恶业,恶缘还没有成熟,因此从前世到现在,还一直没有因此恶业而受恶报。他所造作的那个恶业,如果恶缘成熟的话,本来是应该下堕恶道而受恶报的,现在因为他读诵受持金刚经的缘故,就促使前世造作的那个恶业业缘提前成熟了,应该受恶报了,他会受到什么样的恶报,那就不一定了,但是一定会重罪轻报的。

为什么今世读诵受持金刚经,前世的恶业缘会提前成熟呢?因为此人读诵受持金刚经,修出了福德和功德,福德功德的表现之一就是恶业的缘提前成熟,提前成熟就会重罪轻报。无论善业还是恶业,都是有高额的利息,也叫作孽息,就像银行里的存款,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存款就会增加。这个存款就相当于善恶业的业报一样,善业存的时间越长,应该得到的善果报就越大;相反,恶业存的时间越长,应该得到的恶果报就越大。

修行得力时就会让恶业的缘成熟,提前受恶报,感得的恶果报就轻微。这样的话,菩萨造作了善业时,不要希望善业的果报尽快现前,让自己尽快享受到,这是没有智慧的心行,善业果报越早受,越享受不到高额的利息,也享受不到利滚利的优厚待遇。真正的大菩萨不应该目光短浅,只考虑自己目前的果报,更应该为后世,为无量劫以后的无上果报而着想和打算。

因此这个读诵受持金刚经的人,因为修行得力,功德福德现前,不仅使得恶业缘熟,而且能让下堕恶道的恶业,变成为仅仅受到他人的轻贱这样轻微的恶报而已,那个恶业就消灭了。他就这样轻巧地受了恶报,这是善业所感,福德所感。如果一个人不断又不断地精进修行,福德越来越大,功德越来越多,逆境就会一个一个不断地现前,那么前世所有的恶业,就会一个一个地消灭了。当所有的恶业都消灭的时候,这个人也就快成就佛道了,业了,佛道即成。

原文: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释:世尊说:须菩提,我回忆起过去世,在无量阿僧祇劫当中,遇见燃灯佛以前,曾经值遇了无量诸佛世尊,对于这么多的诸佛世尊,我都亲自四事供养,饮食、衣被、卧具、医药从不吝惜,都会尽心尽力供养每尊佛;而且我也亲自在诸佛前,听命于每尊佛的吩咐,侍奉于每尊佛。在这当中,每尊佛出世,我都没有空过,都值遇到,都做了四事供养,都亲自侍奉,听从吩咐。

这是世尊在叙说自己在遇见燃灯佛之前的事,修证到八地菩萨之前的事。那时世尊的心,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纯无为,还在着重于行有为有漏行,以世俗法来供养诸佛,都是着相供养,有漏供养。因此,每尊佛都没有为释迦菩萨授记成佛,只有在释迦菩萨的心行达到纯无为,修到八地的不动地果位时,遇见了燃灯佛,燃灯佛才为释迦菩萨授记成佛,这时世尊已经值遇了无量诸佛。

八百四千万亿,是印度语,汉语应该是四千八百万亿,代表数量非常多,数不清的数目。我们应该知道,在修行佛道的过程当中,都会值遇和供养无量诸佛,不仅四事供养,而且还要亲奉诸佛,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要做法供养,以法供养为最。所谓的法供养,就是亲自随从诸佛修学各种佛法,而且还要普遍教导众生一起修学佛法,替佛宣传佛的法教。如果能够按照佛所教导的去修行,逐渐相应于佛法当中的无为宗旨,心地达到纯无为,这是真正的供养诸佛,必然会得到诸佛的授记。

世尊说,如果还有人在佛法即将灭掉的后世当中,能够受持读诵这部金刚经,此人所能得到的功德,要比我在无量世供养无量诸佛的功德还要多;我供养无量诸佛的功德,与此人受持读诵金刚经的功德相比,还达不到此人受持读诵金刚经功德的百分之一,达不到千万亿分之一,用所有的数目字来譬喻和形容,都形容不了,也譬喻不到,无法言说,受持读诵金刚经的功德,无有譬喻,功德极大,直至成佛。因为金刚经所指,都是纯无为法,把此无为法修学圆满,就会圆满佛道,快速成佛。那么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当然是无比地广大,任何有为法的功德,都不能与此相比拟。

原文: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释:世尊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法即将灭亡的末法世中,能够受持读诵这部金刚经,依止如来藏实相法而修行自心,他所得的功德,那是非常多又非常多的。我如果具体来说,这个人所得的功德究竟是怎么样的,到底有多少,具体都有哪些,那么有人听到我这样说,心就会狂乱,就会满腹狐疑,不能相信。那就说明,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太殊胜了,一般人是无法想象和相信的。

须菩提,从这里我们就应当知道了,这部金刚经,其中甚深的法义,是多么地不可思议,多么地深妙难测。那么受持这部金刚经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按照金刚经当中的义理来修学,证悟了这个般若实相心,从此福德和智慧,就会逐渐增广,智慧越来越深妙无比,当福德和智慧都圆满具足以后,就会成为三界世间里的无上士和无上尊,这个果报确实是不可思议,也无法思议的,这个果报和功德,真是多少劫也说不尽,赞不完。


佛堂讲话(第四天)
《念佛决定愿往生》
诸上善人:光阴真是快的很呀!我们的念佛七已经打了四天了,在这定期七天之中,已经过去了一大半了!诸位的功夫,究竟用的如何?是需要各人自己反省一下的。若是上根利智的人,念佛一日,即能得到‘一心不乱’。但上根利智的人,大概很少,中下根机的人,总是占多数。我们既然尚未证得‘一心不乱’,即可自知根机不太深厚。然而正因为我们的根机浅薄,才需要急起直追,努力精进!才需要时时反省,见贤思齐!果能如是,方克有济。否则,时光不住,再过三天,佛七就圆满了;结果一无所得,岂不太可惜这七天的宝贵光阴吗?切不可把光阴看得太轻;古德云:‘一寸时光,一寸命光’!真是警策人的忠言实语。光阴即是我们的生命,过了一天光阴,即减少了一天生命!若是悠悠泛泛,不肯真实用功,须知空过了七天光阴,即是牺牲了七天生命!那真是太对不起自己了!明乎此义,才能不放过时光,念一点钟有一点钟的进益,念一日有一日的功夫。我们虽然不是上根人,但只肯用功,一定功不唐捐,终会证得‘一心不乱’的。
诸位的信心,已很坚固;诸位的行门,已很精进。但是在净土法门之中,还有一个最要紧的条件,这就是必须‘愿力恳切’!所以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念佛决定愿往生’。再分三段来讲:

第一、往生西方全凭愿力: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端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我们在这两句话中,就可以知道,西方得生或不得生,但看有没有信愿。换句话说,只要有信有愿,无论念佛多少,西方一定得生。足见信愿二字,是何等重要了!所以,昨天对诸位讲‘念佛切勿起疑念’,就是讲的信字。今天讲‘念佛决定愿往生’,就是讲的愿字。如果但有信心,没有愿力,亦是不能往生,所以愿力很重要!
比方说:你们在自己家里,听见朋友说:灵山寺的大殿是如何的巍峨,讲堂是如何的高广,佛像是如何的庄严,僧众是如何的修行;现在打念佛七,参加的人是如何的众多,每天讲经说法是如何的玄妙。你们听了之后,信是信了,可是你们愿不愿去灵山寺呢?如果愿意去,那‘信’才有用处。如果不愿去,就是没有愿力,纵然相信,也是‘白信’。有信而无愿,终究去不了,那‘信’有何用处呢?所以‘信’固然要紧,而‘愿’更要紧!

再举个例说: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儒家的圣人。但是孔子何以会成圣人的呢?这答案在‘论语’中,孔子自述其修学成就之阶段,颇为简明。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距’。我们在这一段书中,可以知道,孔子之所以成为儒家圣人,是由于他一生精进修学,方能成就的。但是我们不可忽略了‘志于学’这三个字。因为他能立志以求圣人之学,才有以后几十年的修行,方能达到圣人之地位。然而我们何以知道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是志于圣人之学呢?这在孔子的一生所言所行,皆是圣人之作略,固然可以证明;而在‘论语’中,另有‘言志’一章,尤足以证明。有一天,颜渊和子路,侍立在孔子旁边,孔子说:‘盍各言尔志?’子路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说:‘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接著请问孔子:‘愿闻子之志’?孔子即发表其志向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直以安信抚天下人为己任,非人间圣人而何?在‘论语’中,更有两句话可以证明;有一次,孔子对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若为救人救世而求学,将来一定做君子;若为升官发财而求学,将来一定做小人。同是一样读书人,而其结果,有云泥之分,可见‘立志’最要紧!

再举一例:我在小学读书的时候,修身教科书中有一课,我到现在还能背出来:‘两小儿,同贤愚。及长大,各一途,一为人中杰,一为车前夫’。这两个小孩子,既然天资相同,而又受同等的教育;何以长大成人之后,竟有天壤之别呢?这因为此一小孩立志高大,所以终成人中杰;彼一小孩没有志向,所以竟堕落为车夫了。可见‘立志’最要紧。

世法中所谓‘立志’;即是佛法中所谓‘发愿’。能否成为一个人中杰,但看是否曾立人中杰之志?能否成为一个世间圣人,但看是否曾立世间圣人之志?同样的道理,我们能否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但看我们是否曾发生西之愿?有愿,决定能生西方;无愿决定不能生西方。这是没有丝毫犹疑之余地的!

兹再引经证明:佛说阿弥陀经,乃净土三经之一,亦即我们每天必诵的功课。以信愿行为一经之要旨,亦即所谓往生西方的三资粮。蕅益大师即以此三资粮把阿弥陀经的‘正宗分’分为三大科:第一、‘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经文由‘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起,至‘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止。我们看这一段‘劝信’的经文中,却没有明显地说出一个‘信’字,只是把‘劝信’的意思,含在文义之内而已。第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经文:‘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看这一段‘劝愿’的经文中,不但明显地说出两个‘愿’字,而且词意恳切,足见佛的本意,在指示我们要注意‘发愿’。所以蕅益大师在‘科文’上,亦冠以‘特劝’二字。第三、‘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经文自‘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起,至‘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止。我们看这一段‘劝行’的经文中,佛的结词仍然是劝愿,可见‘发愿’的重要性。不但此也,即在‘流通分’中,到了经文的结尾处,世尊仍然再三地劝我们发愿。经文说:‘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我们再看看这一段经文:凡是能发愿的人,于无上菩提皆能得到不退转。何以能得到‘不退转’呢?是因为已发愿的已生彼国,今发愿的今生彼国,当发愿的当生彼国之故。须知只有阿弥陀佛国土,才有‘不退转’的利益。在娑婆世界修行,是难得不退转的。然而如何方能生到彼佛国土呢?经文上不是说的很明白吗:已发愿者已生,今发愿者今生,当发愿者当生;但有发愿,无不生者。这‘发愿’二字是何等的重要啊!
总之,往生西方全凭愿力;若无愿力,则西方是生不去的。

第二、愿不恳切行不真诚:我们既知发愿很要紧,发愿的心一定要恳切,念佛才能念得好。倘若是随随便便发的愿,则念佛的行门也就不会真诚了。愿既不恳切,行又不真诚,所以现在打念佛七,得不到‘一心不乱’的功夫;将来临命终时,要想‘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恐怕很难了!

因为净土门中,发愿最重要,所以过去诸大祖师,作了很多发愿文。在念佛七中用的发愿文,和平常用的不一样;在‘大回向’时,跪念:‘弟子众等,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授。弟子众等,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阿弥陀佛’。起立,绕念弥陀、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各圣号后,再跪念:‘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观音甘露洒吾头,势至金台安我足。一刹那中离五浊,屈伸臂顷到莲池;莲花开后见慈尊,亲听法音可了了。闻已即悟无生忍,不违安养入娑婆;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我愿如斯佛自知,毕竟当来得成就’。在‘佛七仪’文中,有几句注语,说是:‘此文古今大有灵验!或有于正发愿时,见诸瑞相。或于睡梦之中,得见阿弥陀佛,放大光明;感应事繁,不能具述。惟励意行之者,方信不虚矣’!我们于正发愿时,何以未得见诸瑞相?乃至于连梦之中,亦未得见阿弥陀佛放大光明呢?这就是因为在发愿之时,未能恳切地‘观想弥陀,恩德无量,酸心痛骨,自悲障重’之故。当我们念发愿文时,只是口里念念,心中毫不恳切。像小孩子背书一样,不知书里的意义。不能‘随文作观’,发愿文成为‘具文’,如何能起作用?如何能生力量?既不能‘励意行之’,所以也就得不到感应了。

以愿引行,以行填愿;‘愿’有引导之力,有恳切之愿,方能引出真诚之行。我们发愿既是随随便便,我们念佛自然也就悠悠泛泛了。如何能念得成功呢?!

第三、有行无愿终不往生:前面是说,没有恳切之愿,一定不会有真诚之行。这里是说,纵令有真诚之行,没有愿力,一定不能往生。

有人说:‘能往生不能往生我不管,我只管念我的阿弥陀佛好了’。如果是这样,决定不能往生!前面说过,‘愿’是具有引导之力的;不但现在能引导真诚之行门,而且将来能引导至于西方。今既无引导之愿力,虽有实行,终无法出三界至极乐。果真是只知念佛不知发愿,则这个人对于净土法门亦没有信心。‘信愿’是‘慧行’,‘念佛’是‘行行’。‘慧行’等于眼目,‘行行’等于腿足。必须足目相资,方能生西。今有行无愿,等于有足无目,太危险了!

有人说:‘阿弥陀佛乃万德洪名,我只多多念佛,自有无量功德。即使不能生西,仍有我的功德在,有什么危险’?念佛有功德是不错的,但你既不知发愿生西,即是没有智慧;有行无慧,把念佛的功德都变成来生的痴福了!第二生在享受痴福之时,必然依福造业,第三生一定堕落三涂,非危险而何?
诸上善人!我们的念佛七已经过了四天了,各位皆应省察一下自己的功夫;如果这句佛号尚未念得纯熟,即应恳切发愿以引导之。
话说多了‘打闲岔’,各各恳切发愿,好好念佛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喜鹊谋杀案看到这里 就感受到了那种大龄独身女性的松弛感…女主一回到家放下钥匙 给自己一杯加冰饮料躺在沙发上无限喝 小屋子里安安静静的待着 有工作 有爱人
  • 的!嗯想了想还是说清楚吧 微博只是千千万万个社交平台中的一个 珍猪包包的好友圈也只是真人wxy无数个圈子中的一个 大家都是因为共同的爱好聚在一起的 网络连接的情
  • 03、生气时还有修养的人,人品不会太差有些人在生气的时候,还有修养,不会乱了分寸,稳住情绪,不会破口大骂,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会自私的发泄情绪,保持最基本
  • 所以,这个食疗方非常值得推广哦[色]你get到了么?你如果问我它是干嘛的,以我学到的有限美容知识通俗的讲,就是pola发现了皮肤松弛、塌陷、褶皱的根本原因,针对
  • 【#香港特首就香港国安法建议提请人大释法#】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28日表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已向中央人民政府就香港国安法第十一条要求提交报告。特区政府深夜发
  • #每日一善[超话]#[抱一抱]#每日一善# [心]#阳光信用# 【不吞必hui,只hu较好&极好】 慈善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就在一转念间,就在举手投足中,慈善
  • 人活着就要要勇敢一点人生最多三万天 Brave 想做的事就要去做 想见的人就要去见 想成为的人就努力成为 没什么大不了要坚持做 慢一点没关系 细水长流 日积月累
  • 最近想了很多,有些事情也不顾后果的去做了如今枷锁的窒息感已经云淡风轻,我觉得我可能自由了就是想多得到一点爱的温暖有错吗现在我明目张胆的去偷吃了,体验卡差不多结束
  • 其中,watchOS 8.4正式版修复了一个错误,该错误可以导致某些第三方充电器无法给Apple Watch充电;macOS Monterey 12.2正式版也
  • 关注【丁丁好医】薇⭐公中号,回复:“1028”快来看看吧~#微博健康公开课##医学科普##健康生活#泽连斯基:获得解放后,克里米亚不单是乌克兰的,更是全欧洲的[
  • 绵绵现在还在公测期,会存在部分bug和使用不顺畅的地方,我们对此非常抱歉,对有不顺畅体验的妈咪说对不起。娃妈“多芒小丸子”限时开娃期间,由于绵绵的原因导致无法成
  • 纹绣不是一针一刺的简单操作,而是且有相当的复杂性和技巧性,因此从业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纹绣需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3、因人而
  • “儿子,我都不好意思说你,你能不能长点心啊!我妈怎么和肖逸成一条战线的了,说好了一辈子的闺蜜呢!
  • 对于如此火热的盛况,有热评总结,“现在我国的市场不是小堰塘,而是一片大海,引领全球企业创造光明的未来”。求静,“无限趋于虚无”现代人的症结:每天都在漏失能量​从
  • 丁丑日的婚姻怎么样此日出生的人,选择婚姻往往是注重感受,只要达到自己的感觉,内心喜欢,其他条件则不是特别注重了。 3、丁丑日出生的男性,从一生来看,其人生有一个
  • 你说过:“谁还不是生活的小丑,在深夜孤独的街头,独自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美食家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我有个美食家女朋友,在吃饭的时候会拿手机凑近食物仔细细腻地拍,令
  • #中原藏珍# “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鲁迅鲁迅说:我确实说过这话[偷笑][偷笑]河南省南阳市汉画馆创建于1935年10月,历经“三迁”“四建”现收藏汉画
  • ”(《丽人行》)女性容貌的美,描写自己妻子是“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巾帼不让须眉”校园里你努力的身影,你奋斗的样子,换来了教学业绩上的硕果累累。
  • 从实现“双碳”目标到推进乡村振兴,从民营企业发展到生态文明建设,一问一答间,传递着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力量。现在,我们正在构建新的转型金融体系,将对包括煤炭在内的
  • 比如图三右侧中间的白发老爷爷,今年86岁,干了一辈子watch maker,在坦布和穆杜尔努各有一家古早钟表店,他还会弹钢琴,曾经和小伙伴一起组建了古城第一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