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祖达摩大师到六祖慧能大师
开示

通过前面几天的磨练,大家心里素质都成熟了不少。其实这种成熟一定程度上讲就是解脱,它解脱掉我们平日里许多烦恼以及生理上一些纠结的东西。整个禅修营的时光都很紧张,一过就是五、六天,真实用功才是核心的所在。所以从今天开始,给大家的提倡便是放下。只有把心安在正行功夫上面,这才是大家现在要做的事情。

现在应该把功夫最核心的部分给抓住,我们不说在这次禅修营当中获得多大的利益,但至少佛法最核心所在的、打开智慧之门的宗旨、路径,我们得能抓得住。最核心的是功夫怎么用,从理论来说,我们更适合用般若、中观来说明我们用功的时候怎么正观。

如果论及中国现有的宗派与修行法门,最直观的可能就是禅宗。禅宗的传承从迦舍尊者破颜微笑,继承释迦摩尼佛衣钵以来,在西天传了27代,第28祖是达摩祖师,他来到了中国之后,成为了中国禅宗的初祖。初祖对于用功的说法以及对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判断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并不仅仅单从般若空性这一个角度入手,而是全面的从最了义的不二法门入手。在初祖的教导禅法当中,有着很明显如来藏的结构,如来藏和空性见是同步来证悟的,应该是属于不可思议不二法门的正统,所以达摩祖师用《楞伽经》来印心。

达摩祖师打开甘露门以后,二祖慧可大师断臂求法,福至心田。他接受到了正法,也直接领悟了。他传法给三祖僧璨大师,大师自幼入佛门,有很多神奇示现。四祖道信大师跟随三祖大师获得衣钵以后去了湖北。从初祖到四祖这个中间的传法模式,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几乎都是以《楞伽经》和不二法门来印心,这是确定的。

到了五祖弘忍大师以后,他的任务就重了。虽然他要教导那么多的禅和子,那么多的学佛人,教他们如何修行,但是很显然他下面的法已分二脉。在他下面的学人已经不是统一的思想了,禅宗的修行路线已经分为两路,所谓顿渐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的,神秀大师和慧能大师都出在他坐下。神秀禅师所主张的“渐修”,在北方影响大。慧能大师得法后往南方走了,直入江湖。使得后面的江湖,遍野一片清净莲花,五家宗派都从他这里铺展开来。

这五家宗派并不是都不认识字的,这五家宗派实际上是俯瞰神秀大师渐修的宗派,比如法眼宗在五家宗派中,用最高标准的教理要求来指导最高标准的实际禅修。从六祖慧能大师下面的五家宗派中,不立文字并不是说不摸文字,不管文字。法眼宗对于教法整合的力度到后期超过了天台宗、华严宗,所以禅门哪有那么简单。在这个基础之上,所谓“渐修”、所谓“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显然是好像缺了次第,因为高度不够,在这里法眼宗是一个俯瞰的态度。所谓“渐修”在法眼宗看来只是基础阶段的一个片段而已,是不够全面的。禅门的临济宗用的方式是“棒喝”。沩仰宗是沩山灵祐和仰山慧寂师徒共同创建的,此派待人特别亲和、通情达理。曹洞宗这个宗派严肃,比较严谨。在这几个宗派当中,从不立文字来打下基础,其实五家宗派所使用的手段各不相同,有的是合情合理的,有的是特别不合情不合理的,有的是讲求文字教法的,有的是完全不允许谈教法的。在后期的禅门,其实是很丰富多彩的。像金山、高旻、云居山是不允许带书的,禅堂是克期取证的地方,你以前脑子里有什么就是什么,没有就不要带,直到后来证悟为止。

从唐朝到宋朝,禅宗有过极其辉煌的时期。有很多大善知识,通过教理打下基础,使得当时禅门普及天下,乃至于普通的老百姓都很了不起,也不是你小看的。当时四川有位德山宣鉴禅师,他读《金刚经》读了很多,后来给《金刚经》写注解,取名为《青龙疏抄》。他往南走一边走一边说“出家人经过千劫万难学佛的威仪举止,尚不得成佛,南方的魔子们竟敢狂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天他走到一个茶亭,看见一个老太太,喝了茶要走回头一看,看见几个烧饼在那,他向老太太要点心。老太太说“我有问题想请教,如果你要是回答上来了,免费吃。回答不上来,就没得吃”。禅师说“好”。老太太于是就问:“《金刚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点的心是哪个心?德山宣鉴禅师一时没回答上来,便没得吃了。

宋代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北宋和南宋之间有很多高僧大德在摸索和研究往后的学法众,该给他们什么样的把柄或者冬瓜印子,让往后的学人得以往上走。六祖慧能大师为什么用不识字的方式给大家示现一番,这个对后世有很深刻的影响。早期有人参吃饭的是谁?睡觉的是谁?拖死尸的是谁?娘未生前本来面目是谁?参这种活话头的人比比皆是。随着时间地推移,后来许多禅师发现参这种活话头都不实际了,更何况广学多闻,广学多闻顶多只算是基础,真正的用功还是需要一门深入。所以禅师们逐渐地把活话头改成死话头,以前可以参走路是谁?到后期就变了,变成了参“念佛是谁”——先念三声佛号,然后来寻觅是“谁”让你念起佛号的,这当然有点弄不明白,就在这不明白的当下,古人称为说话之头。说话是心里的妄念,有时候在一件事没弄明白的时候,那个当下有一刹那是不明白的,是一个疑虑的、懵懂的状态,就在这不明白的状态里面,把这个不明白给推动下去。这个不明白就是方法,就是功夫,说话之头,把这个称为说话之头,是让你有点参。所谓参话头是在念头还没动起来之前向下追究。你不一定马上追究下去,但是你可以从这里开始,像这样向下用功,八万四千法门中这一法门是很殊胜的。虽然是很普通,但是却有最直接的效果。

玉琳国师是清代开悟的禅师,他得法以后,对禅宗的贡献很大。他认为凡正规的佛教宗派所倡导的修行方法,一定是大家可行的,不会倡导险峻超拔。现在有人说参话头的功夫只是极少数根基高的人用的,大多数人念佛比较适合,这些话祖师都是不承认的,因为禅门祖庭开篇就是为普通大众打开的甘露之门,它哪有不适应的?它应该适应遍天下所有众生。在参话头上能做得了主,这个方法说起来好像从经验方面看不到它与般若空性有何联系,但如果你能够有一点体会,就能够认识到,其实它就是中观的正观方法。我们所说的中观正观方法和正观空性,以及正观前的加行过程,不要想象它们之间有多大的门槛、多高的门墙,不是这样一回事的。因为没进过门,就觉得门和门之间是不同的。如果进过门,虽然是在说两种方法,但是都是一回事。正观和话头之间有啥区别,中国人的语言很微妙,好像是牛头不对马嘴,但是受用是一样的。你能够进得了门,觉受到证悟过程完全是一回事,这实际上一个门的两个侧面,千万不要把他们当成两回事。只要你是用心的,无论是正观空性或是参话头都是可以的。

从初祖达摩大师到六祖慧能大师,回顾了一下目前参话头和法脉的来源,我们所继承的一花五脉的传承和用中观的方式来进行禅修在功用上是一样的。

【佛法大意】

佛法的意

佛法的“意”需要反复思考和深入体会。比如:无常。刹那生灭。因缘和合而生。外器世间并非实有存在;自他身体并非实有存在;意识思维并非实有存在。我们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只是相续的幻象,如同旋转的火轮和电影的胶片,如梦幻一般,并非实有。这一切,不过是我们心识的显现,是我们意的投射。就连,你我他,也是意的分别,意的投射。佛法的意,我们的意,遵循着缘起性空的因果规律,投射出这个世界。一切的根源也只是意。所谓自净其意,净化凡夫的意,为佛的意。心净则国土净。

化繁为简

修法要形成定解,具有唯一确断。比如,念佛法门。一句弥陀,即心是佛。外境有情无情皆是阿弥陀佛所化现,内心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如是安住,如是念佛,不起杂念妄念。重点是:一体周遍,尽虚空、遍法界,总摄为一,且是唯一。阿弥陀佛的本质正是上师,正是我们心的本质,无二无别。

打破身见,将心安住在整个法界

心就是整个的法界。或者说打破身见,将心融入法界,安住在虚空。如此思维,你会感受到:

1、一切显现,都在你的心中。这种参考点,非常有力。像在看电影。又像在梦中。

2、自然对一切显现,生起出离心。因为心离所谓的过去的自我很远,所以不再执着自我所引发的一切。

3、定力大增。不为外境动而跟着动。

4、时间恒常了。了知过去现在未来,都在法界中,都在当下。时间未曾真实存在过。

5、自我消融在法界中了,或者说我就是法界,亦即法身佛。在此境界中,了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6、容易起观了。我们的仪轨在观想前,要观空性。在空性的境界中,开始观想。

7、梦与醒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甚至会消失。

8、真实的与上师不曾分离。完全融入上师的心,即三世诸佛的功德将无余呈现,灌顶将真实发生。

我们总会仰望星空,向往飞翔和自由,此刻佛法点亮了归途,我们本来就是法界星空,本来就是如此的任运自在啊!

净公婆婆语

这也是佛经,每部经文一开端「如是我闻」,那个如是的意思,如是就是不二,二就不如是了。如的意思我们也说得很多,要能体会。「如」是性如其相,相如其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那是如是的意思。一定要到这个境界才有真实的受用,不入这个境界,佛法上殊胜的功德利益你得不到。要想入这个门,没有别的,就是定功,就是修禅定。念佛人所谓是念佛三昧,这里面也说得很多,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

  要想住三三昧,心不清净怎么行?心要清净,一定要离妄想执著。你有妄想,不会清净,有分别执著也不会清净。所以真正会用功的人,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我们凡夫都会起心动念,用功的人用什么功?就是把这些念头打掉。净宗殊胜,净宗方便,用什么方法?一句阿弥陀佛,才起心动念,阿弥陀佛,把那个念头打掉。才有分别执著,阿弥陀佛,把分别执著也打掉,用这个方法。读诵大乘还是把念头打掉,这是经上常讲的读诵,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是佛在经上常常劝我们的。

  读诵决定不能研究,读诵要一研究,就变成读世间书一样,世间人读世间书。老子所说的,「为学日益」,这是世间。益是什么?要增长知识,你看得多,读得多,你的知识、常识很丰富,增长这个;为学日益,益是天天增加。「为道日损」,修道人不一样,修道的人的目的在哪里?要把分别执著妄想天天减少,损,不能增加。所以你要懂得,读经是修定,也是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给读掉,因为心集中在经文上,他就不会打妄想。经文都不可以分别、不可以执著,就是一直念下去。你这部经念一个小时,是修一个小时的禅定,念两个小时是修两个小时的禅定,是在修定。用这种方法,逐渐使自己的心清净,清净心生智慧。

  现在读经的人很多,但他不是佛教我们读经的意思,他不是这个意思。他读经是在里面分别执著,佛这句话什么意思,那句话怎么讲,他在搞这些,这是完全搞错了。你所想的、你所理解的,全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佛是什么意思?「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给诸位说,如来真实义是没有意思,没有意思才是真实义,有意思就不是真实义。有意思就不一样,我的意思跟你的意思怎么会一样?不可能一样。佛佛道同,佛佛为什么道同?都没有意思,都没有意思就一样,有一点点意思就不一样;有一点点意思,那就是等觉菩萨,有一点点意思,到什么意思都没有,他就成佛了。我们今天偏偏要有意思,这就很糟糕。诸位同修要想真干,真干你要真懂,什么意思都没有,那就是真的。我们学经、学教也不能离开这个原则,你才是学到真东西,如果只是在经教、文字里面去打转,你错了。佛不骗人,佛不迷人,是你自己迷了。

……

【唯识论曰,能为此世他世顺益,故名为善,人天乐果,虽於此世能为顺益,非於他世,故不名善。】

  这一段文长,我们先看前半段。这是《唯识论》里面给我们讲了一个善恶的标准,比前面的标准要降低很多。前面《璎珞经》上讲的,是绝对的标准,是以性德来做标准,顺性德是善,不顺性德是恶。这个把标准降低了,我们也容易懂,也容易接受。『能为此世他世顺益』,益是利益,此世是现世,我这一生当中得利益。什么叫顺益?我们中国人有句俗话说,事事称心如意,那就顺了;不称心不如意的,那就不顺。样样都能够称心如意,这个利益就是顺益。这一生得利益,来生还得利益,后生还得利益,这是『善』,这是佛法里面讲善恶可以说最低的标准。

  下面说『人天乐果』,「乐」是得到功名富贵,是得到这个福报、果报。『虽於此世能为顺益』,你这一生当中得大福报,可是来生就没有了。这个福报不能带到来生去享的,所谓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的五欲六尘的享受、名闻利养,死了以后是一样都带不走,这就不叫做善。不叫做善,说老实话那就是恶,你这一生的福报享尽了,不知道修福,你来生必定堕落。对於佛法稍稍能够深入一些的,不必深入很多,稍稍真的能够深入一些的,你就会把世间这些因果报应看得很透彻,谚语所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世间实在讲就是个舞台,人生如戏,人生如梦,会看的看门道,门道是什么?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不会看的,在里面随波逐流,那真是苦不堪言。学佛,佛法对我们最大的利益、最殊胜的受用,就是让我们了解人生事实的真相。真相明白了,我们就知道,我们在这个世间,无论时间之长短,寿命长短也是缘,随缘当中自己就有分寸,自己就有智慧来生活,这才能得自在。

  因缘果报呢?没错,因缘果报哪能说没有?不学佛的人,不会修行的人,他的确是被业力支配,也就是说他是被命运转。学了佛的人知道,因要变成果,当中有个缘;因不能控制,因是已经有的,但是缘能够控制。所以佛法改变命运,秘诀在哪里?秘诀就在缘上。譬如我们阿赖耶识里头有阿鼻地狱的因,有饿鬼、畜生的因,也有人天、修罗、罗刹的因,也有诸佛菩萨的因,因像种子一样,什么都有。每个众生阿赖耶识里十法界这些因统统具足,哪个种子力量强,它现行、它受报。它变成果,这个当中就是看缘分。古人有个比喻,譬如几十种植物的种子,我们统统把它装在杯子里,它都不起作用,它永远也不会开花结果。我们想种什么东西,种子挑出来,把它种在土壤里面,土壤是缘分,日光是缘分,水分、肥料都是缘分。缘统统具足,它就会长得很好,所以缘控制在我们自己手上。换句话说,我虽然有三恶道的业因,我不想到三恶道去受报,可不可以?可以,只要你在这一生当中把三恶道的缘断掉,虽有三恶道的业因,也不会有三恶道的现行,道理在此地。三恶道的缘是什么?贪瞋痴,我只要在这一生当中,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无贪、无瞋、无痴,就保证没有三恶道。

  我们晓得,在一切缘当中,最殊胜的缘是成佛,那是真正达到究竟圆满,可不可以在一生当中成就?能。只要把佛的缘加上,专门培养这个缘,九法界的缘我都把它断掉,我专门培养佛法界的缘。佛法界的缘是什么?念佛成佛,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成佛」。你说一个人他为什么能成佛,道理在此地。一个人为什么会堕三途?他心有贪瞋痴,他起心动念,对人接物都不离贪瞋痴,那他三恶道的缘很深。我们把这个统统都断掉,一心念佛。念这个字我们也讲得很多,也讲得很清楚,念是今心,现在心上有,那叫念;忆是想。我们读经,为什么经要念熟?经念熟的时候,一有妄想来,把念头一转,想西方极乐世界,想经里面的经文,不就把妄想换掉了吗?这是修行、这叫功夫,这叫起作用。

  所以用想佛、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把我们的胡思乱想换掉,必须对这个世间毫无留恋,这个重要。帮助这些世间人改善他们的生活,改善他们的环境,用什么方法?一定要告诉他,因果报应的道理,因果报应的事实。整个六道众生的活动就是业果循环,这叫事实真相。觉悟之后,他真的就害怕了,要想方法出离六道轮回,这种人就觉悟了。不觉悟,他起心动念能够有约束,不敢为非作歹,这就是把恶缘降低,善缘增长,他现在得福报,来生也得福报,这个叫善。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六十三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63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经典款=网教专科➕自考本科,网教专科都是名校,期末考试基本人脸识别。!
  • ?!
  •  凡属狗之人本命地支与日支相害,今日易遭陷害出卖、合作破财、受害陷害、小人作祟、自己或亲朋好友有病灾意外血光等,因此,今日要谨慎与人交往,犯小人很严重,能避就
  • 爱,从来不是想象的,不是冲动的;那是一种坠入……我见你的那一刻,就坠入了。那就是各自眼中的自己,各自在对方眼中的自己和各自真实的自我……你在我的眼中,如星辰,如
  • 我图省事买的7fresh的3只3两母蟹、1只4两公蟹4只总共129比起阳澄湖大闸蟹便宜太多了!生酮日常11.27|做个快乐的南城人er~今天周末,阳光晴朗,不用
  • 【公然团不7】⚠️请把“人设”“烂梗”和事实区分开⚠️团不7请管好自己p7:扶挠在主页发过的道歉声明 声明里清楚说过自己不会再出周边也会把钱都退回 而今年出了新
  • !!
  • 如果接下来再赢一场比赛,那么他将追平太阳队队史的最长连胜记录(纳什创造)而下一场比赛如果太阳赢了,那么保罗将完成在三支球队拿到17连胜的殊荣(快船和火箭都有过)
  • #王者荣耀[超话]#我现在真的看到好多歌词都觉得自己代到了[淚]你是至高无上的神明,居住在所有人向往的光明神国,偶尔在神座上倾听子民的心愿,更多时候是保持作为神
  • 但可乐不是帕帕,谁都无法替代他……四筒不爱出声,可乐叫唤多半是无聊了……但他们都做不到我和帕帕那样无障碍沟通我太想他了……关于帕帕的病,我永远不会原谅我爸,永远
  • #薛之谦[超话]##薛之谦天外来物巡回演唱会# 喜欢薛之谦的第2285天❤️等你来到我的城市 我也如愿去赴约了终于见到了耳机里的人真的很震撼 老薛的现场比电视上
  • 相反呢,如果你能够及时抓住他对你的每一次好,多夸他,多去表达他有多爱你这件事,他自然就也会坚信自己越来越爱你了。 #情感# 铁道英雄看的我好难受 范伟老师演技
  • #张新成[超话]#[doge] #张新成蜗牛与黄鹂鸟# 我在贩卖日落,你像神明一样慷慨地将光洒向我,从此人间被点亮✨后来才发现那是我眼睛里的光,可那又如何,我爱
  • #不可辜负的美食##我的美食日记# 生活,简单就迷人~人心,简单就幸福[给你小心心]人生如茶须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在似水流年和平平淡淡里,愿我们都能尽兴生活,
  • ♥️♥️♥️感谢今年春日浪漫的相识、夏日同城的陪伴、秋日隔空的守望,更感谢29年前的冬日,俊味仙的白马王子来到这个世界~龚俊俊生日快乐!#龚俊Simon1129
  • 这似乎也是我的一个缺点,我不喜欢默默无声的支持,我只喜欢无休止的夸赞hhhhh……[二哈]《凌晨我在想什么》1️⃣新卧室里还差一个放在床头的小灯,比如现在打字看
  • 上人法语丨五逆谤法罪的人,也能被救慧净上人 佛子如林 昨天文| 慧净上人犯了五逆谤法罪的人,只要信受弥陀的救度,也能被救;若是不信受弥陀救度,即使没犯罪也无
  • 不过我们吃的是辛香汇,没有半个小时我们就点了钵钵鸡、水煮鱼片、抄手、麻婆豆腐还有奶酪,分量挺大的,点的 都被郑宝吃了,他对米饭是真爱了今日份快乐完结[兔子]【#
  • 很多时候我对他的情绪真的都是在使小性子,一次、两次、三次,可能我是想通过我的“小脾气”把他变成我期望的样子,试想如果换成是别人这么对我肯定要爆炸掉。后来 风花雪
  • 【#中国IC风云榜#候选企业26|复朴投资:致力于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进程的助推者】复朴投资作为一家知名的从事境内外VC、PE、并购和财富管理的专业机构,专注于半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