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惊蛰,就进入仲春了。但是,我仍然喜欢早春。
早春,雪霁梅香,春风送暖;早春,普天生水,春意渐浓;早春,百草复甦,万物勃发;早春,阡陌冰融,田园泽惠……
喜欢早春的不止我一个,古已有之。
元末明初的丁鹤年对早春的梅雪月情有独钟,他在《次韵陆伯旸梅花诗》中写到:“小车厌看洛阳花,梦想林逋处士家。十里湖山春浅淡,一枝雪月夜横斜。”
北宋张耒《感春三首·其二》这样赞美早春:“冰消水面波光动,日暖树梢花意归。世上繁华易零落,却应春浅胜芳菲。”
南宋李流谦《游秦园分韵得东字》赞美早春更是不遑多让:“爱春春浅如稚童,爱晴连日无雨风。闭门不出春笑侬,百年容易成老翁。山茶经霜尚能红,小梅吹雪香正浓。安得雷雨鞭蛰龙,拊髀浩气亦欲东。”
南宋李龏 《梅花集句·十九》将早春与吟诗作画联系在一起:“栗里先生花夹门,且寻诗社著诗勋。莫嫌春浅花房小,春在枝头已十分。”
宋朱淑真《喜晴》更是认为早春就是一幅绝美的画屏:“鹁鸠声歇已闲晴,柳眼窥春浅放青。楼上卷帘凝目处,远山如画尽帏屏。”
我是很喜欢早春的,读了这么多关于早春的诗句,似乎也有点感染,便效仿古贤,且试题一绝以附风雅,《春早》:
雪霁冰融春色浅,
妆台已开二月花。
鸠鸟偷闲啼晴日,
田家趁忙弄犁铧。

连看两展。
展一,《小王子》作者Antoine de Saint-Exupéry,家里有一本他写给妈妈的书信集,每开头总是写着,“亲爱的妈妈,我的小妈妈,你收到我的信了吗。”觉得他这么温情啊。看展才想到,小男孩只是他人生的一部分,后一部分时间他是谢顶大叔,大叔给妈妈写信,仍说,“亲爱的妈妈,我的小妈妈,你收到我的心了吗。”信上还画着小画。给妈妈的,给妻子的,给姐妹的,给朋友的,他在女性关怀的环绕中长大。Antoine de Saint-Exupéry画过不少画,如果评价他的画工,那是不怎么样的,看起来他也无意磨练技巧,只一遍又一遍画着同样的主题,同样的人物。但这样的文字和这样的画连结在一起,打动全世界不同种族语言的人的,究竟是什么。
展二,《世外之画——明清僧侣文人书画展》。很早就被极力推荐,还有三天闭幕才终于去看。万幸没偷懒,一切值得。我一般不买展览的图册,看完之后忍不住买了。进展厅看到第一幅就偷偷流了眼泪(我的眼泪一贯不值钱),太久太久没有参观过传统书画的原作,这样在美术馆里,近近立在眼前,遥远记忆里的美与思念,裹挟着一些别的思绪,被昏暗的展厅包容接纳。山水画,印在画册里,你会觉得,看起来好像都差不多。你说从郭熙范宽,到元四家,到明四家,到清四王(反正什么都是四,四大名著四小花旦,多一个位置都不行。)(开玩笑的),总之小小地印在画册里,墨色也混在一起,“远取其势,近取其质”,远山近树,有些石头有些人,美是美的,灵是灵的,总看起来差不多。可看到原作,完全就不是那么回事。山水是什么,你说它画的是那个那个山那个水吗,面对黄山,画的就是黄山吗。根本不是的。山山水水都是假借。中国人就喜欢这样,诗里词里写了一个美女,说的就是美女吗。根本不是的。画这个,说那个,最在行。说到底,山水之间,是个人精神,个人精神去联通自然宇宙,出去,回来,向最大,收最小,如此往复,还是个人。人和宇宙合二为一,听着神叨,但并不玄幻,就是这么回事。那画就像一个微缩盆景,微缩宇宙,站在画外,觉得自己随时能进去,进去出不来,又觉得自己早已在画里,早已没有自己,自己又的确是自己。说起来好似莫名其妙的东西,其实不是,一种好奇,一种窥探,窥探万物,窥探万物之一的自己。展览不大,件件精品,布展有心思,不能拍照,逼人花钱买图册,何等居心。
小王子打动人的是什么,山水画打动人的又是什么。某种角度来说,是一样的。

第六张不是展览的作品,但图册上有,我就是无法抗拒郭熙,承载了太多回忆。

春天在哪里

大地春回,万物复苏,带着孩子便急不可待地飞到奥森公园田野,寻找春天。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我们哼着这首欢快的儿歌,一路寻寻觅觅,可眼下冰雪还未完全消融,春寒依然料峭,荒野上灰蒙蒙一片,红花绿草,青翠的山林、唱歌的黄鹂,都还没有,春天在哪里呢?

春天在古人的眼睛里,在他们优美的诗行中。北宋元丰五年(1082)正月二十日,被贬黄州的苏轼与两位友人出郊寻春,忽记起去年该日也曾和一帮友人同游,乃和前韵作了一首“寻春”诗: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写此诗时已到黄州两年了,他在城里感受不到春之信使东风的召唤,渴望春意的诗人和朋友主动“出郊寻春”了。人如候鸟,感信而动,故有“人似秋鸿,事如春梦”之感。一切往事,一切留恋和烦恼都已烟消云散,何必耿耿于怀呢?有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有笑意温和的野老旧友,这山水自然之乐,这人情拙朴之淳,足可驱除烦恼,冲淡困境。所以诗人感悟道:不必像楚人屈原作《招魂》那样,为召我还京多操心,和你们年年相约寻春,“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不是已经找到了人生的春天了吗?

宋代尼庵里的年轻小尼也出门找春天,也许她入庵不久,内心远未达到心如止水、波澜不惊的境界;也许她尘心未退,内心还萌动着对美的追求,对春天的向往。总之,这位小尼姑出发了,向远而行,寻找春天,她找到了吗?小尼姑写了一首《悟道诗》,告诉我们她寻春的感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小尼费尽一整天的工夫,耗费满腔殷切的心思,甚至脚上的草鞋磨破了,踏遍山岗陇头,望断波光云影,就是寻不见春天的影子!她生气了,不想再找了,她要结束这场没有结果的游戏。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正当小尼为苦苦找寻一天,收获的是空虚和失望而苦闷之时,春天却像一头轻捷跃动的小鹿,撞到深山古寺中来了——尼庵门前的几株红梅悄然绽放!小尼不由暗叹:先前出门的时候,怎么没有发现呢?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她马上跑过去,凑近暗香浮动的梅花,笑意盈盈,拈梅轻嗅,满心欢喜。其实,不必行走远方,不必四处追寻,春天就在我们身边,春天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明代哲人、大学问家王阳明也爱找春天,他找的是快乐吧。王阳明一生钟情山水,酷爱游历,他曾说过:“平生山水已成癖,历深探隐忘饥疲。”、“谈我平生无一好,独于泉石尚多求。”王阳明写有一首《寻春》,描述寻春的心路历程:

十里湖光放小舟,慢寻春事及西畴。

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

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

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

真正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人,出游找春并不一定非要游历远山,访问名胜。在诗人看来,十里河湖,近郊田野,处处皆有春光,而江畔随意而飞的鸥鸟,水田辛勤春耕的野老,都是对春天的最美诠释。诗中的江南之春,水光山色,处处如画,那田野的乐趣轻淡而迷人,对人们的精神世界无疑是一种深厚的滋养。所以诗人最后说:我们不必刻意追寻,在春天的原野上随意漫步,都能找到无穷的乐趣。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与朋友南镇观花,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心学大师王阳明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了一段至理名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你找不找春天,春天就在那里;
你看不看花朵,花朵都在静静开放。

这个世界一定会有春天,也一定会有美丽的花儿盛开,只是我们缺少充满盎然春意,充满鸟语花香的心灵。

你就会发现:
春天在孩子的奔跑欢笑,春天在柔软舒展的柳丝飞舞,春天在鸟儿清脆亲昵啼叫,春天在此刻东风渐起冰雪消融,如果我们有一颗善于寻找快乐的心,
人生任何时候都是春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电新】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2018年一季度业绩前瞻
  • 还纠结空气刘海?法式刘海可比它美多了!
  • 父亲的大格局,母亲的好情绪,就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 肇事逃逸磕头求饶 网友:皮一下很开心!
  • 范冰冰送娜扎礼物 卡片上的字成亮点
  • 杨振宁任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 施一公当选校长
  • 医生吐槽鸿茅药酒被抓,中国医师协会声援
  • 首次!3607名731部队成员实名被公开!
  • 女教师跪着讲课走红网络!只因…
  • 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电影局正式揭牌!影视剧或将迎新监管标准
  • 中兴禁购事件深度评析
  • 一季度谣言热度榜TOP10出炉!谣言背后,你被“套路”了吗?
  •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泄题,你怎么看?
  • 施一公正式担任西湖大学首任校长,1位诺奖得主、5位中科院院士入选校董会
  • 手机壳黑榜发布 越漂亮的手机壳可能越“有毒”
  • 朝鲜,这个神秘的国度,它的“不走寻常路”让世界无法理解
  • 八卦 | 黄子韬官司胜诉、张艺兴女朋友、关于杨洋的黑料、时间都知道王凯、黄轩女友
  • 头条 | 首次!实名披露!日本公开731部队3607位成员名簿
  • 安徽地下军工厂生产70万铅子弹 铅子弹杀伤性有多大?
  • 俄议员踩碎iPad抗议美国:以后只用中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