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为什么让我们复归于婴儿?复归其根?复归于无物?复归于生命?复归于一?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复归其明?

别害怕,大道至简!周老师已经给我们讲的明明白白。下面截取老师部分语录,有不清楚的喜马拉雅搜春风社,可听老师精讲课程。

1,“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把自己的身上的气达到至柔的状态,能像婴儿一样,因为婴儿不生分别心,不分好坏。专气至柔是极虚的状态。虚之极为柔,实之极为刚。柔弱胜刚强,符合“道”的原理。
人的自性,元神,就是柔的。——《道德经》第10章

①新生儿身体是柔的,慢慢变硬。原因在于精气神,在柔的程度上做到了多少。欲望多了人就会越来越硬,硬到一定程度,如遇开示,还可以变软。

②婴儿是无思无虑无畏。真空生妙有。

③小孩容易吓着的原因是眼睛太干净。什么都能看到。

④致虚极守静笃。定能生慧,定住神。宁静而致远。

⑤最终的正道者,修成正果者,一定是符合道的人,不是做术的人。

舍道而求术,止于术。万般计谋皆小术,唯有真心最自然。

⑥佛道最高的境界就是“心内无自己,心外无众生”有众生就有分别。

⑦复归于婴儿的状态,身口意都是柔软的,说话是柔软的,思想是纯洁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了悟了世间的东西,进而能进入到长生的状态,执着于世间的东西,就进入到死的状态。
执念越重,身心越来越硬,一直硬到骨灰盒。

⑧修身修德的核心是回到像婴儿那样率真的状态。按照道的方式去修家,德行会源远流长,家族就会繁荣兴盛。

⑨当不再有杂念,当真正的用诚心,精于其一,复归于婴儿,去除了机巧,回归到自然质朴的状态下,心无挂碍,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天助之,很快就能成功。惊天地泣鬼神。人没有给你的,天给你,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拥有强大和雄心,却宁静谦和,也就有了溪水一样的德行。学会示弱,学会包容,学会默默地、安静地、持之以恒地向前走,像婴儿一样单纯,但永远都不会忘掉自己的雄心。

①婴儿:是不知道,不去做,得道之人,是知道不去做。婴儿,无忮无欲,没有机巧,机巧是阻碍我们得道的。虚怀若谷,对人无害。
知其荣守其辱。——《道德经》28章

②生万物的都是软的东西,都是无形的,道是无形的,器是无形的。复归于婴儿才能生万物。
刘邦好成人,项羽好杀人。

3,“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没有七情。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道德经》55章

①无欲则刚:当自己没有欲望的时候,没人能怎么样你,达到这个状态,就有了神足通,跟任何人都保持一颗恭敬心,对所有人都一样,不喜欢也不讨厌,不害怕也不忧惧。看见有钱人不会叫大哥拍马屁,看见穷人也不会因为穷而瞧不起你,我对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无心,无欲,无情,无念,保持一颗慈悲喜舍的恭敬心。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能做到平等了,就是佛。

②真气,元气就是佛家说的如来种。
道家修真,固守住元气,保持真气。
身意柔软,只要心发生变化,身体会随着心发生变化。
身体越来越硬是因为我们分别心越来越重,欲望越来越重,执念越来越重。先天的业力造成了今天的果实。
驱使我们的身体,要用气,而不是用心,气没有分别,心有分别。
脑子不想事了,身体就软了。

③要达到骨弱筋柔而握固的状态,也就是含德之人,大德之人的状态,需要做到三件事情,第一心要去除分别,无有分别,分别越重,身体越僵硬,就会老化得越快,心量决定寿命,决定生命的长度,心量不大,寿命不长,第二,身业要干净,赤子即刚生的婴儿。

④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能够把这一句话应用到生活中,人生会迅速发生极大的转变,就是正法的力量。

⑤一切圣贤皆因无为法而不同。
真诚是入世间,出世间,一切无往而不利的通行证。诚心能唤物。
不诚无物。心不诚,除了自己以外,什么都没有。
故君子诚之为贵,在永远追求诚的道路上,精进,修炼,达到诚的状态,当有一天达到“诚”的状态,周边自然能生万物,万物来自于“一”生出来,就是“诚”,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4,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落叶归根)。
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根就是静,静又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常(永恒),看清了自然规律就叫做明,看不清规律,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道德经》16章

5,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上到九天之外也不会显著它的光明,也不会因为放到暗处它就会黑,也没法给它起名字,只能用“一”、“道”来称呼它,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佛家称为“空”。

6,万法唯心。境随心转。“无善无恶心之体”体是能主宰周边整个气场和环境变化。
“中”贯通了儒释道三家,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地交合,泰。
道家讲“中气”所有的事必须是阴阳两气相生才能产生出来,冲气,冲出来的就是中气,外化为虚,让自己复归于无物,心虚空到,心周万物,心周各个法界,能够装下任何的东西,也就是当下所说的“格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儒家讲“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微到看不见,大到极致。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7,以心换物,是以心换,不是以欲望换。只有在有心的时候才能看到真正的机会。
先静后动。复归于无物。
反者道之动,周而复始,反复循环。当一切变得安静了,就可以动了。——《道德经》14章

8,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复归于一,循环往复。——《道德经》16章

9,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心里明明白白,智慧无边,对一切都明察秋毫,但表面看来昏昏暗暗,大智若愚,也就是成为天下人的榜样和模范(只有站在黑暗处才能看清大千世界,得道之人一定处在暗位的地方)。这时,你的德行就不会出错,即使你真的有出众的才华,外表上看起来也要像大众一样,就算真的有智慧,看起来也要像个没有智慧的人,这样才能得到整个世界的认可,也会拥有无数的老师,而且不会树敌。
世间事物都是两极(美丑,黑白,高下,长短,前后等等),悟道者、佛不沾其中任何一极,复归于无极,是为中道,是为中庸,是为中气。不一不异,不常不断。八不中道。
两极相生,物极必反,沾到一边马上向另一个方向转化。——《道德经》28章

10,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道如何飞黄腾达,也知道如何得到世间荣耀,但你愿意做一些别人看不起的事,愿意安住于别人认为“低”和“卑下”,不去上蹿下跳地追求荣华富贵,所以,只有深谷才能容水,也只有谦卑低调者才能容纳全天下的智慧。这时,拥有真正的内证功德,德行变得越来越完善,最终达到圆满,归于自然朴素。——《道德经》28章

11,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明”明白通达,通晓世间的智慧,洞穿出人的喜好,洞穿出人情,人性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知人,自知。凡是我们能看到的都是无常的,都是假的。“见小曰明”是说一个人只有看到形而之上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明白四达。佛有天眼通能观无色,能观前今后世。当有一天能看到了小,能用心看世界,才是明。我们之所以不明,是因为被欲望盖住了,浑浊了。真正的“强”是守柔弱的。真正的道是在弱柔上起作用的。用“道”的光,让道的光发亮,欲望降低了,心无挂碍,无有恐怖,得之坦然,失之坦然,阴阳和合。这才是真实属于自己的东西,是天赋。在道的光明观照下,把智慧用于处事做人,就不会招来灾难。这就是延绵不绝的常道——道德经52(二)章

翻译题:(10分)

将坛经的核心思想: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无本,翻译成现代语言。

答:无念为宗,就是对境出现的时候不起分别念,一旦起分别念就开始进入梦境了,然后爱恨情仇你争我夺全都开始了。所以要于念而无念,这他娘的就不会入戏。不管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无相为体,就是说不着相,面对假象不当真。

无住为本,人家六祖也说了,念是真如之用。就是说念头是空性的一个工具,可以随便用,用完就放下,但是不能让他成为执念。

那这就是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这个答案能打几分?

虚云长老‖切记!以上四种境界都是病

祖道影 2022-10-15 00:00 发表于广东

知是空华 · 即无轮转

欢迎关注祖道影

来源:《虚云和尚法汇》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不假修证。只因众生迷沦生死。经历长劫。贪嗔痴爱。妄想执著。染污已深。不得已而说修说证。所谓修者。古人谓为不祥之物。不得已而用焉。

此次打七。已经三个半七。还有三个半七。下三个半七。身心较为纯熟。用功当比前容易。诸位不可错过因缘。务要在下三个半七内。弄个水落石出。发明心地。才不孤负这个难得的机缘。

这二十多天来。诸位一天到晚。起早睡迟。努力用功。结果出不了四种境界。一者。路头还有搞不清的。话头看不上。糊糊涂涂。随众打盹。不是妄想纷飞。就是昏沉摇摆。二者。话头看得上。有了点把握。但是死死握著一片敲门瓦子。念著「念佛是谁。’这个话头。成了念话头。以为如此可以起疑情。得开悟。殊不知这是在话尾上用心。乃是生灭法。终不能到一念无生之地。暂用尚可。若执以为究竟实法。何有悟道之期。晚近禅宗之所以不出人了。多缘误于在话尾上用心。三者。有的会看话头。能照顾现前一念无生。或知念佛是心。即从此一念起处。蓦直看到无念心相。逐渐过了寂静。粗妄既息。得到轻安。就有了种种境界出现。有的不知身子坐在何处了。有的觉得身子轻飘飘的上腾了。有的见到可爱的人物而生欢喜心的。有的见到可怕的境界而生恐怖心的。有的起淫欲心的。种种不一。要知这都是魔。著即成病。四者。有的业障较轻的。理路明白。用功恰当。已走上了正轨的。清清爽爽。妄想若歇。身心自在。没有什么境界。到此地步。正好振起精神。用功向前。惟须注意枯木岩前岔路多。有的是在此昏沉而停住了。有的是得了点慧解。作诗作文。自以为足。起贡高我慢。

以上四种境界都是病。我今与你们以对治之药。第一如话头未看上。妄想昏沉多的人。你还是看‘念佛是谁’这个谁字。待看到妄想昏沉少。谁字不能忘了时。就看这一念起处。待一念不起时。即是无生。能看到一念无生。是名真看话头。第二关于执著「念佛是谁。’在话尾上用心。以生灭法为是的人。也可照上述的意思。即向念起处看到一念无生去。第三关于观无念已得寂静轻安。而遇到任何境界的人。你只照顾本参话头。一念不生。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一概不理他。自然无事。不落群邪。第四关于妄念已歇。清清爽爽。身心自在的人。应如古人所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由一向至极处迈进。直至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再撒手纵横去。

以上所说。都是对末法时期的钝根人说的方法。其实宗门上上一乘。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之旨。教外别传。历代祖师。惟传一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落阶级。不假修证。一言半句即了。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修。当下就是。不起妄缘。即如如佛。那里有许多闲话呢。

法道凋敝
丛林晚秋
中兴祖道
全赖吾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连续10天免费吃!羊毛党快冲![羞嗒嗒][羞嗒嗒] 听说解放西路上开了一家福气满满的点心坊,味道针不戳!9月28日还请全长沙免费吃,羊毛党快冲![笑哈哈]
  • 1946年3月,潜伏在中统“省特会”的地下党员李长亨,利用自己的职务关系,调阅了大量关于“川调室”和“省特会”的档案文件资料,掌握了很多的机密情报。 在调阅情
  • 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非遗科陈育斌科长、我馆馆长郭少俊 为学员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仪式最后环节由学员们一一发表心得分享!#公益##潮州木雕##非遗传承##郭
  • ■第六关:对待众生,心行平等佛教历来倡导“众生平等”劝勉佛弟子消除执著与对立的心念,但我们在修行中却不时会以“自我”为中心,将人事物予以分级,例如:当我们由某位
  • 找不到寻思回学校吃吧,一楼食堂有!好饿只能喝粥!
  • !本来对住宿和景区都不甚满意,但今天实在太累,真的不想再出去找吃的了,就随意找了创意园里口碑最好的一间餐吧。
  • 淘宝官方的热度排名李佳琦紧随薇娅之后,两个人的流量都是数以亿计,第三名的主播在他们的流量前连个零头都没比过(为小姐姐难过一分钟)。不同于李佳琦今年才在淘宝上正
  • [求关注] 在评论区留下最能触动大人神都记忆的周边并附上理由,婉儿将在国庆后抽取1位大人获得【三周年庆礼盒*1】、5位大人获得【随机妖灵立牌*1】的奖励。点击对
  • ”“你是怕我不会珍惜吗?”“我喜欢你”“你心好细啊……”“是嘛~”“可是我心好粗的……平地都会摔。
  • 「Hey,對 象太了也記得收斂,叫他你是行程焦點」當遇到看似合適的,對 象太了也記得收斂叫他你是行程焦點」當遇到看似合適的象時,不如先細心觀察充份了解對方才作出
  • 大胆,才应该是我们的信仰,梦想,永远只会是梦里空想,要知道,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才是人生奋斗的方向!大胆,才应该是我们的信仰,梦想,永远只会是梦里空想,要知
  • [鲜花]“蚊子血”是个什么形容词我不懂但肯定不是什么好词也是一看微博近几年的几乎都没有关于他的很难让我觉得你是爱他的但是很残忍口口声声说爱他,一起走了那么多年?
  • 大批量树木花草被淹死、涝死。5. 电梯多次出现按键不灵、突然下坠、电梯漏水等问题。
  • 启新驻日团队施行五对一服务,全程跟踪,直到升学为止,想万无一失的同学,也可以进行修士和研究生同时申请,双重保障[拳头]#日本留学##想去日本留学#东京大学人文社
  • (╥╯^╰╥)吐吐牢骚和失落感:大学毕业两年,感觉自己一事无成。有些人眼中你很努力,有些人眼中你仍然不够努力。
  • 【回馈】MI系列金属扣马鞍包EFFIE(经典老花/白色老花/牛仔老花)正品保证 扫码可查防伪(唯一官网www.mirgamkosel.com)又一款周年庆回
  • 据说,喝完该酒后容易出现强烈的醉酒反应,并且完全无法记起从醉酒到清醒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注:请认准独家包装,手续其全 #今日新商报#【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项目建
  • 几乎没有雷点。我们顶峰相见哈哈哈哈哈[羞嗒嗒]!
  •   一、发展定位  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发展定位,明确概念内涵、功能作用和主导产业,将之作为发展特色小镇的基础和前提。在严格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同时,特色小镇规划用地
  • 而在婚姻当中,他们也兼具了赚钱养家和照顾妻儿的双重角色,尽管有时是蜡烛两头烧,但他们也是甘之如饴,愿意为家人牺牲,对老婆疼爱有加,是公认的绝世好男人。刚刚看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