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全文

原始章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正道章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章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禳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

夫志心笃行之术,
  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
  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
  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
  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遵义章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念旧恶而弃新功者凶 。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安礼章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士。富在迎来,贫在弃时。

上无常躁,下多疑心。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

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

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辱。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

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足寒伤心,人怨伤国。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根枯枝朽,人困国残。

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如此理身、理国、理家,可也!

佛说大生义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俱卢聚落,与苾刍众俱。是时,尊者阿难独止一处,于夜分中心生思念:「诸缘生法,其义甚深,难可了解,惟佛世尊,具正遍知,善能宣说。」作是念已,至明旦时,离于本处来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伸问讯已退住一面,即白佛言:「世尊!我独止一处,于夜分中心生思念,诸缘生法甚深难解,愿佛世尊为我宣说。」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是,如是。彼缘生法甚深微妙,难见难了复难思察,惟诸圣者具善巧智即能分别,非愚痴者之所晓解。何以故?愚痴众生,此世他世灭已复生,如是轮回,皆由不了缘生法故。阿难!当知诸法皆由因缘展转相生,是故轮回不能断绝。缘生法者,所谓老死,由生为缘即有老死;生法若无老死何有?由是生缘展转相生。所谓水族缘故而生水族,飞禽缘故而生飞禽,众类缘故而生众类,乃至人类缘故而生人类,由是缘故彼彼众生,互相因缘而得生起。阿难!当知此生法者,是虚妄法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故有老死,由是老死亦不究竟。

「复次,生法以何为缘?所谓有法为缘。因彼有故即起生法;有法若无生法何得?是故有法如前所说,令诸趣类展转相生而不断绝。阿难!当知此有法者,即虚妄法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得起生法,由是生法亦不究竟。

「复次,有法以何为缘?所谓取法为缘。由取法故即起有法;取法若无有法何得?阿难!当知此取法者,即虚妄法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得起有法,由是有法亦不究竟。

「复次,取法以何为缘?所谓爱法为缘。因有爱故即起取法;爱法若无取法何有?阿难!当知此爱缘故即起希求,希求为缘即有所得,以所得故心不决定,由不决定无所厌足,以其内心无厌足故即生喜贪,以贪缘故即生我见,我见生已有所取着,取着为缘心即散乱,由散乱故即起妄语论讼鬪诤、刀杖相治,由是因缘即便造作诸不善业。如此诸业皆由散乱而得生起;若无散乱诸业不生。此散乱法以何为缘?所谓取着为缘。由取着故心即散乱;取着若无散乱何得?此取着法以何为缘?所谓我见为缘取着得起;我见若无即无取着。此我见法以何为缘?所谓喜贪为缘我见得起;喜贪若无即无我见。此喜贪法以何为缘?所谓内心无厌足为缘。以无厌足故即有喜贪;若内心有所厌足即不生喜贪。此内心无厌足法以何为缘?所谓不决定为缘。以不决定故即无厌足;心若决定即生厌足。此不决定法以何为缘?所谓有所得为缘。以有得故即不决定;若无所得心即决定。此有所得法以何为缘?所谓希求为缘。以希求故即有所得;若无希求即无所得。如是诸法,皆由爱与希求互为缘故展转生起。当知爱法有其二种,所谓欲爱、有爱,由此二法生诸过失。阿难!当知此爱法者,即虚妄法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得起取法,由是取法亦不究竟。

「复次,爱法以何为缘?所谓受法为缘。由受缘故即起爱法;受法若无爱法何有?阿难!当知此受法者,即虚妄法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得起爱法,由是爱法亦不究竟。

「复次,受法以何为缘?所谓触法为缘。由触缘故即起受法;触法若无受法何有?由是眼触为缘内生诸受,谓乐受、苦受、非苦乐受,如是耳鼻舌身意触为缘内生诸受。此等诸受,皆由触法以为缘故。阿难!当知此触法者,是虚妄法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得有受法,是故受法亦不究竟。

「复次,触法以何为缘?所谓六处为缘。由六处缘即有触法;六处若无触法何有?阿难!当知此六处法,是虚妄故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而生触法,是故触法亦不究竟。

「复次,六处以何为缘?所谓名色为缘。由名色故即生六处;名色若无六处何有?此名色者,谓即色法及心等法有积聚故,即此名色与彼识法,互相为缘和合得生,是为名色。阿难!当知名色法,是虚妄法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得有六处,是故六处亦不究竟。

「复次,此名色法以何为缘?所谓识法为缘。由识法故即有名色;识法若无名色何有?此识法者,最初受生居母胎藏依羯逻蓝,识法具已无所增减,识因缘故而生诸蕴,如是名色圆满具足,当知此识与彼名色,互相为缘而得生起。

「复次,当知此识缘者即是名色,是故识为名色缘,名色为识缘。由如是故苦果生起,苦果既生即有老死相续而转。由此集此因此生此缘,是故苦果是虚妄法而不究竟。如是因缘,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如是即得一大苦蕴集。」

佛告阿难:「汝今当知,诸语言及语言道,非语言及非语言道,所生及所生道,如是二种,皆不离名色。阿难!若如是了知,即住平等见,是名了达缘生法。此缘生法,即是诸佛根本法,为诸佛眼,是即诸佛所归趣处。」是时尊者阿难作是赞言:「善哉世尊!善说此法,令我及诸苾刍皆得利乐。」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我今为汝说无受法,汝当谛听谛受,如善作意记念思惟。阿难!当知离于我相即无受法。何以故?我法若有受法随生;为由了达我法是空,何有受者?阿难!我及受法二皆灭已,即无所有,住平等见。

「阿难!受法有其三种,谓乐受、苦受、非苦乐受。言乐受者,所谓受者及所受法,于此二种,若能了达是灭坏法,即无乐受,是故无所受法。何以故?当知乐受是无常法,乐受灭已即离我相;我相既无,何为受者?

「复次,苦受,所谓受者及所受法,于此二种,若能了达是灭坏法,即无苦受,是故无所受法。何以故?当知苦受是无常法,苦受灭已即离我相;我相既无,何为受者?

「复次,非苦乐受亦复如是。所谓受者、受法有其二种,若能了达此二是灭坏法,即于苦、于乐及非苦乐,三法平等,即无所受。何以故?此三受法皆是无常竟无有实,此受灭已即离我相,我相既无,何有受者?

「阿难!于汝意云何?当知诸受从心所生,心无转故即内无受者,法无实故即外无所受。是故,阿难!如是了知住平等见,住是见者,即为了达无受法故。此无受法,即是诸佛根本法,为诸佛眼,是诸佛所归趣处。」

是时阿难而复赞言:「善哉世尊!善说此法!我等闻已信解受持。」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我今为汝说无我法,汝等谛听谛受,如善作意,记念思惟。阿难!了受无所有即离我见,离我见已住平等见,住是见者于相平等,由平等故即于世间无所生起,了无生已即得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阿难!当知我见不生住平等见,如是即得心善解脱,无知无见及无所得,离诸思惟,于得、无得、非有得非无得而悉了达。如是了达,即于语言及语言道,非语言及非语言道,所生及所生道,皆悉无知无见。如是了达已即离我见,住平等见,如实了知,是即名为达无我法。此是诸佛根本法,为诸佛眼,是诸佛所归趣处。」

是时阿难闻佛所说又复赞言:「善哉世尊!善说此法!我等闻已信解受持。」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我今为汝重复宣说,汝当谛听谛受,如善作意,记念思惟。阿难!当知无有色相可得,离诸我执如实了知,既了知已观想此身,破坏不实非所爱乐。如是观察,离诸色相不生我执,我相灭已即了此身破坏不实,如是得住平等见。住是见者,即于诸蕴了达皆空,诸蕴既空,我及色相于何有见?

「复次,阿难!当知识所住处有其七种,非识住处有其二种。七识住处者:所谓若有色有众生,种种身种种想,是为第一识所住处。若有色有众生,种种身一想,所谓初禅天,此为第二识所住处。若有色有众生,一身种种想,所谓二禅天,是为第三识所住处。若有色有众生,一身一想,所谓三禅天,是为第四识所住处。若无色无众生,彼一切处离诸色想,都一虚空,所谓空无边处天,是为第五识所住处。若无色无众生,彼一切处离于空想,都惟一识,所谓识无边处天,是为第六识所住处。若无色无众生,彼一切处离识无边,都无所有,所谓无所有处天,是为第七识所住处。阿难!二种非识住处者:所谓若有色有众生,即无想天,是为第一非识住处。若无色无众生,于彼一切离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即非想非非想处天,是为第二非识住处。」

佛言阿难:「如是有色有众生,种种身种种想,是为第一识所住处。汝等诸苾刍!当如实了知,于行坐语言,常当称赞此等法门,广为他人分别演说。如是乃至第七识所住处,及二非识住处法门,亦复如是,于行坐语言,常当称赞诸佛所说,生净信心,如实了知;若了知者,即得慧解脱阿罗汉果。

「复次,阿难!当知有八解脱法门:所谓若内有色观外色,是为第一解脱。若内无色观外色,是为第二解脱。若身证清净解脱,是为第三解脱。若得清净已离诸色想,观一虚空无有边际,此观成已,是为第四空无边处解脱。若离空无边处,当观于识,識亦无边,此观成已,是为第五识无边处解脱。若离识无边处已,当观一切都无所有,此观成已是为第六无所有处解脱。若离无所有处已,当观非想非非想处,此观成已,是为第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若离是非想非非想处已,当灭受想住三摩地,彼身证已,是为第八灭受想解脱,如是名为八解脱法门。」

佛言阿难:「汝今当知,我先所说七识住处,二非识住处,及八解脱法门,汝等诸苾刍!如我所说如实了知,常当随喜称赞,复当如理修行。若于此等法门圆满通达者,是得二种解脱阿罗汉果。」

尔时,世尊说此经已,尊者阿难及诸苾刍,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大生义经

七大周遍则说明一切法无不是如来藏所摄,七大无不是妙明真心,妄识本空,然真心本具,迷时将自法身淹没于幻妄身心中而被局,悟得妙因后,得知山河大地及自身心无不是妙明真心中物,真心摄大摄小,自在无碍,大至虚空十方无有边际,小至如掌中庵摩罗果。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真心与妄心的关系,正如虚空与微尘,大海与浮沤,父母所生的生灭之身,起灭不定,然此真心却是常住不动,含遍十方。

如来藏即三德秘密藏,三德即法身、般若、解脱,明了众生皆有此佛性,佛性本具三德,因无明所覆所以不得彰显,在佛陀的破显下终于获此如来密因,依此而能成就法、化、报三身。

法身是众生本具之理体,此体遍摄法界,若不修则不显,若执妄则失真,故《坛经》亦是让人见吾人的本来面目,即是找到这遍摄十方的真心,此妙觉湛然之心本自就有觉悟的功能,此觉不从外得,故诸经常言无所得,报身即此无所得,总持即是赞佛报身,修就有,不修就没有,若心向外求就没有,故应放下万缘心无所求,修此无所求行即能成就报身。不动尊是赞叹佛的化身,佛陀随机应现,不动本际,于世间的爱怨讥毁等如如不动,随众生喜好大小之机而普降法雨,此三德三身即是佛陀所成就的楞严大定,楞严是定中之王,诸三昧之本,佛证此究竟坚固之三昧大定,修行圆满之极。

悟明真心,故无量劫的颠倒妄想可以一时消灭,凡夫执相为体,执内在身心为实我,外在山河大地为实法,由我法二执生烦恼、所知二障,故无始来沉沦苦海不得解脱,一旦悟得本心,无须经历三大阿僧祇劫即能获得法身。

唯识宗将修行分为三大阿僧祇劫,历资粮位、加行位是第一大阿僧祇劫,见道位后历菩萨初地至七地是第二大阿僧祇劫,历第七地后至等觉位是第三大阿僧祇劫,当知权实有别,权教多重事相,必假修成,而圆教论性具,重在了悟,何况未悟之前,一切众生亦本具法身,只须一念回光返照,即如如佛。

再者证悟与解悟也有区别,“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故此处言获法身而不说证法身亦是此义。

销颠倒妄想、获本有法身只在一念,如烛光照亮千年暗室点亮即可,而家中本有万贯财富自然现前,故灭妄想何惧亿劫,获法身何须历僧祇。

获法身而知成佛有分,发愿成就首楞严三昧,自利利他来报答佛陀之恩,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说到十种因缘发起菩提大愿,其中一种即是报佛恩故应发起菩提心,佛陀出现于世即是为了开启众生的佛之知见,此佛之知见众皆有分,故唯有发愿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才不会辜负佛陀的教化。

四弘誓愿实乃大悲大智之深心的体现,愿意以此悲智双运之深心来奉献十方尘刹,恭敬十方刹土的诸佛菩萨,救济十方刹土的一切众生。

五浊恶世即是指众生所处的国土,五浊指的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1、劫浊:无有自体,以四浊交凑为体,迁流不息为其相,当人寿减至二万岁时,众生具下四浊,若减至人寿百岁,名为五浊恶世。

2、见浊:以五利使为体,诸见纷起为相。五利使即五类见地上的迷惑,能使众生造业受报,故名为使,极微迅速是以曰利,五类见惑昏昧汩没,浑浊自性,故名见浊。

身见:妄认四大为我身,深生爱著,不明四大假合、虚幻无常。
边见:执断见或常见之边,一味偏执,失于中道。
见取见:非果计果,执其涅槃,未证言证,终非究竟。
戒禁取见:非因计因,执其戒相,纵多苦行,尘劫难成。
邪见:拔无因果,以盲引盲,疑误众生,随入深坑。

3、烦恼浊:以五钝使为体,恼乱逼迫为相。五钝使即五根本烦恼,能使众生造业受报,故名为使,比起五利使稍微重滞,是以曰钝。此五种根本烦恼是贪、嗔、痴、慢、疑。

贪:于顺境上起贪爱,不能看破一切法如梦幻泡影。
嗔:于逆境上起嗔恨,不能含忍,不达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痴:于中庸境上起痴心,不了诸行无常、终究是空。
慢:于诸众生,心生傲慢,不能谦让,不达众生心性平等。
疑:于诸人法,心起疑惑,不能决断,不了是善则可亲,是道则可近。

4、众生浊:由见思所惑而感粗弊五阴,以此五阴和合为体,色心丑劣为相。阴乃覆盖义,覆盖真性,众生积聚五法,覆盖真性。五阴中的色属色法,受想行识属心法,五阴中的识小乘立六,大乘立八,受想行本身是遍于一切识中,今以此四心法配八识之方便解之,如前五识领受五尘,受力偏强,故以属受;第六识忆想分别,想力偏胜,故以属想;第七识恒审思量,思义偏重,故以属行;第八识种子识,如大总持,执持义重,故以属识。

5、命浊:以暖、寿、识三为体,催年减寿为相,或者可以理解为地水火风之色法与见闻觉知之心法,互相依存为其命,也可以理解是见浊、烦恼浊的见思二惑为其受报之因,而感得粗弊五阴为托生之果,果上又再次造受报之因,此丑劣因果相续不断而在轮回中成就分段生死之命。

以上五浊是如来对众生身心当下状况的如实说,不仅要自己摆脱此五浊恶世,更发愿在此五浊恶世中,帮助一切众生都能成就无上佛果。

发起四弘誓愿,是对佛法有了圆解后而生起的无比信心,当然,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在修行的过程中,如果要成就法王,还需要破除更细微的无明。佛能看到更为微细的无明故称为大雄。

惑有界外与界内的区别,六道凡夫界内无明,见惑是烦恼粗障,思惑是烦恼细分;二乘及权教菩萨仍有界外无明,此相对于界内来说是更为微细的所知障细分。

若欲加工用行,必须要除更细微处,只有除此细惑,才能称为无上觉,才有堪能于十方广度众生。

发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决心,即使是空性可销亡,坚固的决心也不会退转。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 #唐山民警虚报出警时间需要给一个交代# #国家拟禁止第三方平台直接参与药品网售# #得州共和党提议脱美公投# #白宫双标对待中印进口
  • 这些张晢翰不想全都交给网上购物,总该出去走走,去商场里为两个人选一双合适的筷子最好也换一套配套的盘子张晢翰休息的时候会去阳台上画设计图,今天也不打算例外,画册架
  • #局君的睡前阅读# 《小王子的星辰与玫瑰》[美]斯泰西·希夫|著 李宁|译“他能想到的最大苦难——这是在贡布雷村诞生之前——是没有得到一个晚安吻就要去睡觉。”
  • [红灯笼]“欢乐福”——新春欢乐通票119米(170元通票优惠至119米)[红灯笼]“生肖福”——新春生肖通票39.9米(生肖属虎专享)[红灯笼]“关爱福”——
  • 自拍图没有,晒伤了,不能见人[允悲]人生第二次sun burn。第一次在墨西哥,倒也可以理解;第二次居然在Alberta我是万万没有料到的[苦涩] #生活碎片#
  • ~」首播 - PV 集 - NCOP/ED - 评论音轨(第 4、8、12 话,出演:嶺内ともみ、高橋李依、速水奨、橋本裕之)【壁姐姐的资讯箱】电视动画《测不准
  • 5日后患者来诊,病已明显好转,颈部活动较灵活,疼痛基本消失,手指麻木也有好转,照前方加制乳香9g继服,半个月后病愈,至今未发作。裴海泉:我用自拟方治疗颈椎病[赞
  • 沙雕可爱的朋友圈文案1、人生在世三万天,有酒有肉小神仙2、偶尔会撒娇 但大部分时间我还是你爸爸3、都是来来去去,而且还忽胖忽瘦的4、我要悄悄早睡,然后半夜叫醒所
  • 善良是一种修养,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爱,首先要学会爱别人,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是温暖的人,乐于助人的人,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刚刚刷到的这张图[允悲]
  • ”我们不妨像小莉那样,通过自我暗示的方法,告诉自己是积极的,我是快乐的”从意识上就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积极。”恐怕连女孩自己都不敢相信,就是当年一杯满满的牛奶,
  • 2、对于处罚幅度方面,卫生部门及复议机关解释说,裴某之前曾因同样的非法行医行为,受到过行政处罚。裴某提出:1、裴某并不是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而“擅自”给村民诊断,
  • 和人相处,处的是真心实意;长久不分,看的是人品良心。#每日一善[超话]#[微风]#每日一善# [微风]#阳光信用#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颗善良的种
  • #宝宝护理#【宝宝打嗝护理注意事项】如果是“胃食道逆流”造成的打嗝及溢奶,可在喂奶后让宝宝直立靠在大人的肩上排气,且半小时内勿让宝宝平躺。关于肉毒素注射后术后护
  • ”荔玉路项目指挥部指挥长张荫成说 荔玉路全线大力推广“四新”“五小”技术,如基于BIM建模技术的房建工程设计审查优化,有效提升房建施工图设计品质;相思洲大桥、平
  • 两个月的隔离,当然是「不幸」的,但也不妨看作一次生活方式的实验。「远亲不如近邻」的都市版验证,劳作换来食物那种扎实的快乐,我们该和工作保持怎样的距离,以及当肉身
  • 可我不得不说《遥远的她》和《夕阳醉了》真的没太大代表性,不知道选这两首是什么心态,张学友没有传唱度更高的歌曲了吗?首先,个人非常喜欢《声生不息》这个节目,感谢它
  • 这样一种本己状态的自我发现,即“我思我思”也提供出第一性的和真正的存在者;其他一切可能被认为存在着的东西,都是以这个如此确定的存在者为尺度而获得测度的。但从本质
  • 半导体是我国国产技术发展的主流,云计算是全产业链发展的核心密码,还有大数据、服务器、模块、交换机等都是好的发展领域。信创产品自主安全,成都抢占这一新赛道、培育新
  • 总之,毕业快乐[心]【LE SSERAFIM#宫胁咲良#小樱花西装眼镜杀,活动期顺利结束!谢谢你,战哥,让我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  甄嬛是这样说的:“宁嫔要朱砂,或许有另外的用途,你若不放心不给她就是。对于苏梦枕,他想要的是江湖的安宁;而王小石,在这份安宁上又多加了一份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