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即菩提——2020年6月20日《白话佛法》开示第九十一集

在生活中,改变是最重要的。
过去一切如来(就是能够成为佛的),都是示现八正道成佛,而且这八正道都是用在世间的。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还有正定。这些“正”,在天上早就能够得到的东西,为什么这八正道要在人间?因为人间还有虚幻,人间还有妄念,所以在人间你只要能够做到八正道,你必定一世修成,就能够成佛。很多菩萨为什么要到世间来?很多阿罗汉、天人、人间的圣人,他入世进入人间,他就是度众生而寻找佛道。有些大罗汉从天上下来,要经过八万四千大劫。很多孩子过去可能是菩萨,可能是大阿罗汉,他很早就从天上下来,在人间一世一世地轮回,有一世他修得非常好,曾经是大菩萨的弟子,有一世他曾经是什么,有一世……他不停地在经历八万四千大劫。为什么?他哪怕修成了,他还要回到世间。要最后能够成佛,必须要入世度生,也就是说必须在人间去救度众生才能成全佛道。如果超脱六道,都是在天上,都是菩萨,都是佛,你去度谁?我们经常说一句话,“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中”,是啊,你度来度去,在三界入世度众生。
如果你连世间法都修不好,你怎么能够成为佛呢?你在人间做人都做得不像人,在人间做得都像鬼一样,像个恶人,像一个畜生,你怎么能够修行成佛?你是没有可能成佛的。很多人修了一辈子,连人都不一定做得到;就是带业往生了,就是到极乐世界去修行了,也是给你暂时进入所喜欢的极乐世界。但你还是必须要还旧债,而这个旧债——小的带业,带的是那些微小的业——可以在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洗净;如果你有大的业障,你毕竟出不了六道。因为这个世界就是给你来还债的,你在这个世界没把债还完,是解脱不了人间凡尘的烦恼。所以绝不是今天只要修了就能成。就像一个孩子一样,你今天读书了,你不一定能毕业的,你今天读博士了,你不一定能成为博士。所以修好世间法是基础,非常重要,我们每个人都要修好世间法。
大家都知道这句话,在六祖非常精辟的言语当中,这只是一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真正理解就很难了,真正去实践它就更难了。佛法其实就是在你的烦恼之中,是离不开你在世间烦恼中的觉悟,就是烦恼即菩提。你觉悟到世间如幻化梦想、如幻如化,你在梦幻的世界中才能求得真正的觉悟。因为你知道这是假的,你才能找到真的;如果你把这个世界当成真的,你怎么能够找到真的东西?所以觉悟与世间是不能相离,不能离开的。举个简单例子,今天有事做,你才会觉察到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去解决掉;如果没有世间,如果没有事情给你做,你到哪儿去求得正确呢?这个人很有经验,是问题中来的,对不对?曾经问一个成功人士:“你有什么诀窍吗?”“没有窍门,我的诀窍就是在无数次的失败中最后得到了成功。”所以一个成功的人、觉悟的人不会离开世间去求觉悟;一个人以为自己超脱了,离开人间了,不食人间烟火了,你们说他的烦恼在不在?他的菩提有没有?所以千万不要离开自己的烦恼去求菩提。烦恼不是什么,烦恼只是给你找到菩提的一个基础,就像盐一样,每一个菜,哪怕是糖醋,它必须要放盐,否则这种糖就吃得让你觉得口感非常难过。喜怒哀乐就是让你感受到什么叫欢喜、什么叫怒,因为有了欢喜才知道要发怒,发了怒之后才知道什么叫欢喜。什么叫悲哀,什么叫快乐?实际上就是因为有了快乐才会悲哀,因为懂得这些。没有问题怎么会有方法?佛法就是在人世间来专门解决人间的问题,菩萨就是解决现代人烦恼的一个最好的法门。该喜则喜,该怒则怒,喜怒哀乐的本性和根谛,讲到底就是菩提智慧。
佛经上讲:菩萨未成佛时,以菩提为烦恼;菩萨成佛时,以烦恼为菩提。何以故?(为什么?)以第一义不二故(这一个义理、这一个道理,没有第二种解释)。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人、菩萨还没有成佛的时候,因为你是菩萨,你还不能理解佛真正的真谛和义理,所以以菩提为烦恼(明明知道很多智慧,你还把它当成烦恼);当菩萨成佛的时候,所有的烦恼并不是佛没有,伟大的佛陀在人间救度苦难众生的时候有多少烦恼,但是佛陀把它变为了菩提。何以故?因为这是一,没有第二种解释。也就是只有烦恼,你才能找到菩提这第一义理。当你看见一个不好的人,你要想到他终有一天会变成一个好人,这也是一个义理,这就叫浪子回头金不换。没有回头,这个人没有改变,那么他的心是满脑子的烦恼,胡作非为,因为他没有觉悟;当他回头是岸,安分守己、助人为乐的还是这个他。同样一个他一会儿是胡作非为,一会儿是助人为乐,这就是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在变化的。这个义理告诉我们,佛在世间才能理解世间。过去你做过什么并不代表你今后会做什么:很多现在很伟大的人,过去曾经有过很多失误;很多年轻的时候从来不失误的人,可能他的晚年过得非常凄惨,因为他失误连连。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件事情,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把这个事物、这个事情看成是还没有成熟的思维,当你懂得这是一个成熟的思维,实际上已经把烦恼变为了菩提。师父举这个例子是希望你们能懂,这个坏人后来变好人了,就是转换了,因为这个烦恼就是个“坏人”,后来变菩提了——变成“好人”了。
六祖曾经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就是告诉我们,千万不要离开这个世间、离开自己的烦恼到别处去求什么佛法,你自己本身应该有的那种智慧到哪里去了?每一个人都有无量无边的智慧——佛智,因为从他的九识田阿摩罗识当中来,所以你要在世间深悟到世间的真理,你要把这个世间所有的烦恼倒过来,把世间一切烦恼都变成了妙用的菩提,那你整个人、整个生命都是在菩提中了。举个简单例子,你一生都拥有这方面的经验,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你在这方面太有经验了,什么样的问题都碰到过,最后什么样的问题都能解决,你是不是就是这方面的菩提专家?所以没有人间的喜怒哀乐,佛拿什么来给你们说法?佛陀当年在人间告诉我们很多佛法,是用很多故事、很多人间的苦难还有喜怒。佛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接引我们众生?佛就是用这些喜怒哀乐告诉我们人生无常,天上有快乐,人间有苦难,这些苦和乐能够让我们懂得要离苦得乐,应该到天上去和菩萨在一起。这种说佛法的法门,就是让佛陀、让很多菩萨来告诉我们:“你们想修成,菩萨会来接引你们”。
其实菩萨和佛就是烦恼学的专家,就是精神领域的工程师,他们就是大博士、大教授,他们能够解脱我们的烦恼,能够让我们想通。菩萨本身就是从烦恼中获得智慧的,深通烦恼,故能明了一切众生的苦难和烦恼,所以他们才能建立种种降伏烦恼、转烦恼成菩提的妙法。在人间很多事情,举个简单例子,楼发生些什么问题了,漏水了、漏雨了,你觉得解决不了,但是你去找那些建筑师、工程师那些专家,他跟你说这个地方弄一下、那个地方弄一下,马上就帮你解决了。他们怎么能够解决的?他们不造房子,他们不修,不懂得什么地方漏,若不是他们曾经有过的烦恼,他今天能这么快就帮我们修好房子吗?我们今天如果对佛法不理解,不了解众生的苦难,我们能够帮众生解决烦恼吗?你满腹经纶也不能解决众生的苦难。所以“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你离开了这个世界说“我要找到佛法”,你就相当于在人间要找一个头上有两个兔角的兔子。因为兔子头上是没有角的,所以走遍天下你都找不到长角的兔子。这句话就是禅宗的总纲领。

https://t.cn/A64GOJX5

财官印俱全,一定会富贵双全吗?

四柱学中,财官印俱全的生辰,可论为三奇。带三奇者,易成为富贵双全之人,因有财官印者,暗示金钱物质、权力地位、名声荣耀均有了。

不过,并非一见财官印俱全者就是好命,此三奇也有讲究。首先,讲究位置。财官印要在天干,并且,三者需是顺生关系。

比如,年干正财、月干正官、时干正印,或者年干正印、月干正官、时干正财,即财生官、官生印。

如果不是顺生关系,正财或正印出现在月干,官与印被财阻隔,要么财与官被印阻隔,层次就会相应降低了。

其次,讲究根气,天干所透财官印无损伤,又在支藏,地支有根气,这叫天覆地载,方为美事。另外,还要结合行运看是否配合得当。

再好的生辰原局,如果没有行运配合,如同一辆好车开在泥泞的山道上,始终不能顺当飞速地奔跑起来。反映到现实生活中,便是人生逆境。

来看看下面这位朋友的留言:基本每天必看小诺老师的文章,自己也喜欢研究,不知这跟我的生辰有没有关系。

女,乙丑年、己丑月、庚戌日、丁亥时生于河南。去年入职新公司,年底也升职了,目前是个中层管理,但我总觉得自己人际关系有时处理不太好。

目前工作压力也挺大的,都说本命年运气很差,很担心明年工作变动。麻烦小诺老师具体看下,今后运势怎么样?

答复如下:你是庚金日元,生在丑年、丑月、戌日,天干还有己土印星紧贴生身,属印格身旺之人,用木喜水,火利弊均有,忌土金。

天干财官印俱全,主好命,你具备富贵基因,不过,财官印不顺生,且财官虚透无力,层次有所降低。

另外,还需看具体行运情况。去年己亥,正印透出,天干有官印相生象,所以你升职。

但去年亥、今年子均是食伤之地,暗示你言行上不注意,容易得罪人,故而人际关系有时处理不好。

渐入辰运,辰土偏印是你的忌神,代表精神压力,工作上不太顺。

尤其明年辛丑,劫财旺,干支均为忌神,在单位日子不好过,竞争者、小人易捣乱,财运也下降,且易破财(因辛金克乙木)。遇到如此忌神年,搞不好就会引发工作上的不利之事。

建议你从现在起就要注意,凡事如履薄冰,尤其明年不要与人发生争夺利益之事,能避则避,也许情况会好一点,不至于离职或是变动。

只要你熬过明年,2022年壬寅、2023年癸卯,木旺起来,工作上就会变轻松些,财运也有所改善。

你四旬起走癸巳大运,与时柱天克地冲,伤官克官,巳亥相冲,这步运多是非,好在火可调候,生活层面不低,但发不了财。

五旬起行甲午大运,午火官星可生印,有较好的职务。六旬起行乙未大运,财星坐库,两乙合庚,财运尚可,只是三刑之运家事多,还注意健康。

所以,综上分析,你今后行运一般,作为不算大。如果之前两步木运能放在四旬、五旬,那么事业财运便会风生水起。

最后,再来说说你为何会对生辰四柱感兴趣,因日坐偏印,又带华盖星,故与此有些缘分。

本文属小诺老师原创文章,若你想转载或摘抄,请注明文章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159下《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第117讲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生死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这里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从总体上概括而言,一切的万法从何而来。到底从何而来呢?都是由妄想而来,来看经文。

精真妙明:「精真」是表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妙明」是形容它的特征。本觉圆净:解释同上。「本觉」仍然是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这句话展开讲,就是本觉、本圆、本净。如果按照通教来讲,这个「圆」和「净」是指见空性;用一心三藏来讲,空性、有性、中性,当下是一,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空有中,当下是一,净与秽当下是一个东西。

非留死生,及诸尘垢:通教菩萨认为,真心本来面目不立一尘,千佛无染啊,所以没有生死、没有诸尘这些东西,他解得也很干脆利落。到了圆顿大教,真心本来面目非生非死,现生现死,非空非有非中,现空现有现中,非尘垢现尘垢。

乃至虚空:现代科学把虚空是不是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呐?那虚空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就是因为我们真心里第一念业相无明而有。先打个比方。我们有时候愣头愣脑的在那里,人家叫你,问你在干什么,你半天才回过神来,然后说自己刚才什么也没有想啊,那个时候就是真空,明白吗?一但醒过来,转过来,头脑里有了一个念,这个时候虚空就已经产生。虚空是当下有当下无,要明白。凡夫的虚空与圣人的虚空不一样。我们现在都是地球人,可以立体思维,因为同分妄见有这么大的虚空;地上的小爬虫,头脑里可能是线性思维,只有一条线;到了圣人阿罗汉的境界,他这个思维是无量的法界。无情泥巴瓦块可能是点式思维,它就是这一个点,没有长宽高的概念。全靠各人用心。

我们在特殊的情况之下可以进入多维空间。比如有时候正在做梦,同时听见外面老鼠在叫或者有人讲话,你还心里烦恼——不要讲话,让我把梦做好——有没有这种情况啊?有。这个虚空一样不一样啊?就不一样,你已经超过三维世界。

有时候坐在床上打坐,眼睛看到的全部是天宫宝殿,而手一抓下面,还是个烂被子,那是不是进入双重空间啊?或者一边跟玉皇大帝对话,一边听老鼠在叫,狗也在跳,这就是进入多维次的空间。心法不可思议。

讲「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因为这个法太敏感了,一般人很难接受虚空是我心变出来的。各人都有不同的空间,这取决于心态的质量和数量。读懂了《法华经》《楞严经》,今后出现这种种现象的时候,不足为怪,一切你都要坦然承担,都是你自己。皆因妄想,之所生起:这个「妄想」就是由我们的意识变现。通教来讲,那妄想就是妄想,用圆顿大法来讲,妄想就是菩提。十法界庄严的佛土、糟糕的秽土都是极乐世界,都是我们心之所变现。种种的境界没有好坏之别,都是当下一念心。好坏之别是我们的同分妄见在执著,同样这一杯水,天人看是玻璃,人道是甘露水,鬼看的是火。你说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呀?是妄想还是菩提啊?即真即妄。

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斯」是这个,「元」是本性。以上讲的虚空山河大地一切万法,其本性叫「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它本身就是一念啊,就是佛性啊,就是我。本觉、本妙、本明、本精、本真,这个本一贯五个,本来就是这样。是非好坏都是本觉,都是本妙,都是本明、本精、本真。如果把它看成是暗,看成是粗,看成是伪,这是我们的同分妄见,粗和伪还是我。

这里的「妄」按通教来讲,是妄想,是无明;按照圆教来讲,它就是智慧。动就是妄,给了我们假名而已,它就是报身智慧妙用。想一想,如果我们的心不能变成泥巴瓦块、垃圾堆,它妙不妙啊?它不能变成牛魔王妖精鬼怪,妙不妙啊?它不能变坏,就不能变好是不是?这就是我们的智慧。如果一把刀子连削水果都削不开,它杀鸡也不能杀,能不能给人做手术啊?不能。佛法是讲真实,而不是讲善恶。明白了真实,我们就知道该怎样用善用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所以「妄以发生」,这叫成就。

「诸器世间」包括有情和无情。那我们这个色身是不是器世间啊?是不是地水火风这四大啊?佛前面讲世界,是不是讲众生世界啊?所以「诸器世间」,我们把它观照为三细六粗、三种相续、五重浑浊。这是提纲挈领地概括一下,大家作为家庭作业去观照,很简单。这段话说尽了世间万法之万相都是由我们一念心所变现而已。

如演若多迷头认影:「演若多」就是前面讲的演若达多,早晨起来照镜子,看到镜子里的人那么庄严,突然发傻了,不知道镜中之庄严相即是自己所现之影相,而到处找脑袋。其实我们有没有哪个不是演若达多,你把这个东西当真了,这是我们的影子啊,而我们真正的本来面目却不知道。当下这个本来面目是不是变现的这个东西?明白这个东西,当下是不是找到脑袋了?对着这个影子,是不是就是真的了?要明白。

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妄元无因,因为妄由心变,既然是心变,能变过来是不是就能变过去啊?如果妄有因就不是变,就是心生。母亲生儿子,儿子能不能再变到母亲肚子里去啊?妈妈在梦中生儿子是不是变出来的?梦一醒是不是变回去了?

我们的心不能生万法,是变现万法,万法都是一个心,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这是诸佛出世的本怀,这是佛法的命脉。你好好把这个道理想明白了,根本没有必要去花那个穷功夫,你说这好玩不好玩?无量的时间、空间、万法,原来就是一个念,说有就有,说没有就可以没有,全在我们一念。这个法太妙了,妙绝了。

这个「妄元无因」,要作如是的观照。如果有因的话这就是多元世界,虽然妄本无因,可是森罗万相,宛然现在,怎么来的?就是我们真心变现出来的。

如果佛在当年上来就这样讲,谁相信啊?这个茶杯就是我啊,那个牛狗屎就是我啊……那谁还想去学佛呢?学来学去还是牛屎狗粪,那谁学啊?佛在万般无奈之下,善巧方便讲出了因缘法。所谓心生法生,法生心生,以及三藏十二部经,这样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到最后快要往生的八年,桌子一拍——现在跟你们讲老实话,过去讲的都是不了义的,真正的法就是一个如来藏。

所以「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这是佛的方便说,否则不足以安定人心。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当时无非两种情况。外道就讲自然,自然是懒汉哲学,什么东西都是自然,你还修什么?听天由命就行了。外道还讲八万大劫以后每个人都自然成佛,八万大劫这个苦每一个人都必须受;他讲这些山河大地也是自然有,刮风下雨也是自然有,更不用说虚空。所以《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头三关是不是讲小乘因缘法,就能把人引导过来啊?到了第四关,是不是把因缘法推翻了?都是我们一个念变出来的。实际推翻也没有推翻,是把它更圆融,更圆满。

彼虚空性,犹实幻生:讲到底,连虚空都是我们妄想所现。言外之义,何况一虚空一世界森罗万相啊?哪一个不是心变出来的?犹实幻生:「犹实」就是尚且,虚空尚且是我们的心变出来的,何况因缘自然呢?讲因缘自然,是不是在虚空里说法啊?皆是众生,妄心计度: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

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阿难啊,如果真的有那个什么妄处,你来说出因缘法也罢;这个妄处实无,你却在那大谈什么因缘法。这是不是显得很滑稽啊?何况不知,推自然者:何况连因缘法都不懂,只推为自然。那推为自然,做人、做鬼、做佛都是自然的,你还修它干什么?那就否定修行,是取消修行。在梦中修行,在小乘因缘法中修行,好歹有个可能,有个悟处;推到自然,什么都不提了,这是取消派。

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五蕴之心本是妄想,都是由我们的妄想变化而有。过去小乘因缘法讲,这个色身是地、水、火、风是四大组合起来的。是组合起来的吗?这四大是我们心变出来的,既然如此,色身是不是我们变出来的?而且可以各种各样的变化,可以从妈妈肚里变出来,也可以从无始的无明中一念变出来。

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命。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悬崖不有,醋物未来,汝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如何因谈醋出?是故当知,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

这第一蕴,色蕴,它是坚固妄想而有。我们在《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中,是通过现场试验,就能变出来。汝体先因:讲明你这个肉团身「先因」,即父缘、母缘、己缘三缘和合,父母想生,父母有这个妄想,要生一个儿子。汝心非想:你如果不想做儿子,你也不能到父母这个因缘中来和合而生。

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命:「想中」就是父母之想,必须是三个想到一起去。除了这个想是根本的,还有过去世中的缘分。为什么他到张三李四处来受生,不到王五赵六处去受生呢?因为前世的定数和今世的变数因缘和合在一起。

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如果你的心不是那个醋,你能不能生出这个醋味来?就是这个东西,好好把这个东西想明白。心想登高,足心酸起:心里想着要登高,如果心不是酸的话,它能不能生起来酸的感受啊?悬崖不有,醋物未来:我们想的时候并没有醋啊,也没有站在悬崖上,所以我们的心是不是带有虚、通、融的这种特性?不是非得现前才有啊。它本来就是虚的,就是通的,就是圆融的。悬崖不来,醋不来,是不是即空即有?是不是空当下就是有?要明白。

汝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因何因谈醋出:刚才讲了,没有喝醋嘴里就酸起来了,没有登高双脚就酸起来了,是不是形容我们这个心是虚是妄?他喝了醋而有酸味,这不叫虚妄。

汝体必非:如果你这个肉团身不是「虚妄通伦」,「通伦」就是这一类,不是虚妄这一类的东西,口水怎么会出来啊?要懂得,我们的心本身就是虚、妄、融、明、通、达,它无所不是啊。那么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心不是肉团,它能不能变成肉团啊?无形无相的心当下就是醋,就是酸,就是苦,就是辣,当下就是肉团,就是风,就是雨,它无所不是。我们主要是受到妄想因缘而显现为肉团,月光童子是不是显现成一滩水?虚空藏菩萨显现为虚空,是不是?

是故当知,汝现色身:你当下这个肉团。名为坚固第一妄想:所以有形有相的肉团、泥巴瓦块,就是我们的心,它是我们心中一种坚固的本性,是坚固的妄想。那么水是什么妄想啊?润性妄想。火呢,是热性妄想。统统都是本来具足。既然都是妄想,都是无形无相,水是不是火啊?火是不是这个肉团啊?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上海律师事务所排名,业界最新排名在上海找律师最想要找什么样的律师呢,当然是业界排名高,当事人口碑好的,这样就能证明律师的能力强,当事人也喜欢律师处理案件的方式,
  • 4、春来早,春在报,立春影子来报到;春来闹,春在叫,立春日子真美好;鼓勇气,要争气,立春的今天立大志;勤努力,要珍惜,立春的明天不放弃,立春时节,定新年之计,祝
  • 周一咯 又疯狂做梦后 突然醒了 人麻了反思 反思 反思 反思想想这么多年 好像真的好多朋友渐渐不再联系 出社会这么多年 也没给家里什么回馈做什么决定也都是自己说
  • 汉服、Cosplay、Lolita、Furry、虚拟人物~走秀+签赠+宅舞+巡游+舞台表演~自由~闪耀~精彩~纷呈~无限可能~【快来转发这条微博,阿海会抽五张门
  • 想想晚餐吃了啥,去了燎原路,想吃鸡蛋仔,脆脆的还不错,期间鹅一直说这里咋这么有钱,为什么这么多奔驰宝马(嘘,我也想知道)但是喝到了不行的杨枝甘露,炸椰花也一般般
  • #伯远xevier[超话]# #伯远粉丝喜欢的就是伯远# 好像还没人写过纸片收纳 那我来一个自己用过的总结(?[開學季]仅供参考如果能找到和纸片更匹配的就更好啦
  • 不随意苛求求别别人,不盲盲目要求自己,保持善良,做到真诚,宽容待别人,严以律自己,得与失,成和败,聚聚或散,都是人生的一种成长,看淡,情才好,看开,日子才美#每
  • #杨洋周末画报重返少年时代#yy #杨洋特战荣耀# 咱就是说,岁月独爱美人,杨洋的帅是相由心生,可爱而温暖。这文风太沙雕了我太爱了,完全停不下来那种人物也太有魅
  • 材料和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为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材料和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为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新散句之:五月的早晨​最令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不是窗外喃喃细语的鸟鸣声,沙沙沙的落雨声,也不是,那一树一树红艳的凤凰花,迎风怒放的烟花般熣灿的热烈绽放声……
  • GOT7 got7 挂 高赛文 挂机 搞基 鸟 鸟宝宝 挂粉 #全能爱豆got7##盛世美颜got7# ┈┈┈┈┈┈┈┈┓ ┗┈┈┈┈┈┈┈┈┛ 才貌
  • 创新举措受欢迎文明旅游成风尚国庆假日期间,2022年海南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在文昌铜鼓岭景区、琼海白石岭景区、海口观澜湖度假区、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海口云洞图书馆
  • 這就是師父經常跟你們說的,一個母親沒有自己,她沒有私心地照顧孩子、照顧家庭,她根本不想從這個家庭得到什麼,她只是一昧地付出,這就是母親的無私和無我。當一個人無私
  • 爆炒羊头肉我是第一次吃,香辣鲜嫩;炸丸子也非常好吃,刚炸出来外酥里嫩,蘸油泼辣子吃贼香了!中秋将至他们还推出了羊肉礼盒,生熟肉都有,品质极佳,爱吃羊肉的快安排上
  • 大气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智慧,既有高瞻远瞩的格局,也有低头的睿智,他们堂堂正正,浩然正气,如一杯茶淡淡的,却让人回味,如一本书,让人爱不释手一读再读。沧桑是精神
  • 一开始我以为的爱是陪我看鬼片,陪我玩密室,给我用银杏叶做成玫瑰花,他的爱是领着我吃遍通辽的大街小巷,是看我行程一直待命的专属司机,是休息日肠胃炎虚脱时怕我不好好
  • (大公文汇全媒体)#广东疫情##深圳疫情#【深圳新增2例无症状感染 盐田港员工居所全员核检】自5月21日深圳市盐田区发现首例无症状感染者以来,已累计排查出9例无
  • 两天比赛,很辛苦,腿都跑软了,猫也累的半S. 说实在的,作为一个很多年的赛猫繁育人,我们出的繁育权并不多,主要是可能对自己做出来的脸版和血统的还是非常珍惜的。
  • 我永远会记得我的泪水如何在呼喊你的名字时冲出眼眶,意识到,原来我也可以拥有这样强烈的情绪,那种可以将所有悲伤都封存的快乐,那之前从未体验。长久ᥬ ᭄,如果他靠才
  • 11541 投稿 苯人是11443和11537的高柱 不会写文 只会开坑 有没有老师建设一下碎花[抱一抱][抱一抱] 顺便再投一个 椰树花很喜欢去便利店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