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拉尼娜来了,今冬会更冷吗?#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已经持续较长时间的拉尼娜事件很可能会延续到今年底或更久,这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三重”拉尼娜事件,即北半球出现连续三个拉尼娜冬季。“三重”拉尼娜意味着什么?今年冬天是冷冬还是暖冬?

“小女孩”为何连续三年现身?

在赤道中东太平洋,潜藏着一个“小女孩”。当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时,这个“小女孩”可能就会现身。

她的名字叫做“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小女孩”),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8月至今,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一直处于偏低状态,尤其在2020年秋冬季、2021年秋冬季以及今年秋冬季,这三个时间点附近的海温明显偏低,也就是出现3次过程性“低谷”,前后跨越3个冬季,因此被称为“三重”拉尼娜事件。

“‘三重’拉尼娜事件并非其一年一年不断叠加,在第三年集中‘放大招’,因此不代表气候影响会加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累积效应。”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说。

历史资料显示,北半球出现连续两个拉尼娜冬季较为常见,但连续3个则不多见。在此之前,“三重”拉尼娜事件在近40年的观测中仅发生过两次,分别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20世纪90年代末。专家分析,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热带印度洋、大西洋和西太平洋增暖较快,三大洋海温年代际变化和长期增暖趋势不均匀,通过海盆间的影响有利于拉尼娜现象的持续发生。

冷冬还是暖冬——薛定谔的猫?

在多数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大范围降水偏少。因此,人们很自然地将拉尼娜事件与冷冬联系在一起。

这种联系的确有其根据,2008年南方发生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部分原因就是拉尼娜所致。在拉尼娜影响期间,冬季入侵我国的寒潮明显偏多,南方易出现低温冻雨天气。

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在拉尼娜事件秋冬季(9月至次年2月),全国共有139次冷空气过程,其中34次达到寒潮级别;1972/1973年秋冬季的冷空气过程最多,有24次。20世纪90年代至2022年2月,拉尼娜事件秋冬季共有141次冷空气过程,其中27次达到寒潮级别;2000/2001年秋冬季和2012/2013年秋冬季的冷空气过程最多,有23次。

然而,当前全球正处于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变暖与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会“中和”吗?二者谁强谁弱?今年冬季到底是冷冬还是暖冬,又是谁说了算呢?

周兵强调,我国冬季是“冷”还是“暖”,与东亚冬季风强度密切相关,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不是唯一因素,北极海冰、欧亚积雪以及大气环流系统内部自然变率等也起到重要作用。换句话说,虽然拉尼娜年冬季偏冷的概率更大,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出现冷冬。

1986年以前,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当年,我国冬季均为冷冬,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86年以后,拉尼娜事件当年出现暖冬的频率增加,其中1998年和2020年是强暖冬。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这意味着出现强冷冬的可能性不大。但气温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前冬偏暖,后冬偏冷。2022 年12月至2023年1月中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较弱,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023年1月下旬至2月,冷空气强度逐渐加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东北北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过程,华中南部和西南地区东南部等地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江南大部发生夏秋冬连旱的可能性大。

“在气候变暖加剧的背景下,气温的波动将越来越大,而拉尼娜事件又增加了极端异常气候事件出现的概率。因此,无论是冷冬还是暖冬,都需要格外关注阶段性的剧烈降温和严寒天气。”周兵说,今年南方地区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需要防范其对交通出行、电力和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小女孩”扰乱全球气候?

“我们住在罗切斯特小镇,这里最容易发生洪水,同时也是被完全淹没风险最高的地区之一。未来,洪水事件可能会变得更糟,我们或许会失去自己的家园。”一网友发文说。近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东南部、中西部等地由于强降雨引发洪水,该州应急部门在24小时内发布了103次洪水警报,有数百名居民收到紧急撤离的警告。

去年以来,澳大利亚频遭洪水侵袭。究其原因,拉尼娜是“捣乱者”之一。拉尼娜虽是“小女孩”,但发起脾气来却能量巨大,可影响全球多地气候。比如,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巴西东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等地容易出现洪涝;南美沿岸附近地区降水减少,非洲中部、美国南部等地常发生干旱,南海—西太平洋台风活跃。

对于我国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发生拉尼娜事件后,夏季的主雨带会偏北,导致华北到河套一带多雨,南方降水偏少,出现所谓的南旱北涝,尤其是东北东部、长江中下游沿江、西南地区南部、新疆北部等地,降水明显偏少。

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带来的影响就是如此。在2021年,我国夏季主雨带位置偏北,华北地区降水量偏多1.6倍,西北地区偏多7成。今年,这一状况依然存在,夏季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南方地区的平均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少。

全球多地气候异常会给粮食生产带来威胁。从统计概率看,拉尼娜事件与全球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产量之间有很强的对应关系。在拉尼娜影响期间,加拿大小麦、美国玉米和阿根廷大豆等减产风险指数较高,我国玉米、小麦和水稻也有减产风险。值得一提的是,叠加了全球变暖背景,拉尼娜事件气候影响的特点也在发生改变。因此,专家建议,需要加强对拉尼娜事件自身强度的研判,分析不同区域可能受到的影响,预估极端事件的累加放大作用。

#“三重”拉尼娜来了,今冬会更冷吗?#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已经持续较长时间的拉尼娜事件很可能会延续到今年底或更久,这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三重”拉尼娜事件,即北半球出现连续三个拉尼娜冬季。“三重”拉尼娜意味着什么?今年冬天是冷冬还是暖冬?

“小女孩”为何连续三年现身?

在赤道中东太平洋,潜藏着一个“小女孩”。当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时,这个“小女孩”可能就会现身。

她的名字叫做“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小女孩”),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8月至今,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一直处于偏低状态,尤其在2020年秋冬季、2021年秋冬季以及今年秋冬季,这三个时间点附近的海温明显偏低,也就是出现3次过程性“低谷”,前后跨越3个冬季,因此被称为“三重”拉尼娜事件。

“‘三重’拉尼娜事件并非其一年一年不断叠加,在第三年集中‘放大招’,因此不代表气候影响会加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累积效应。”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说。

历史资料显示,北半球出现连续两个拉尼娜冬季较为常见,但连续3个则不多见。在此之前,“三重”拉尼娜事件在近40年的观测中仅发生过两次,分别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20世纪90年代末。专家分析,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热带印度洋、大西洋和西太平洋增暖较快,三大洋海温年代际变化和长期增暖趋势不均匀,通过海盆间的影响有利于拉尼娜现象的持续发生。

冷冬还是暖冬——薛定谔的猫?

在多数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大范围降水偏少。因此,人们很自然地将拉尼娜事件与冷冬联系在一起。

这种联系的确有其根据,2008年南方发生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部分原因就是拉尼娜所致。在拉尼娜影响期间,冬季入侵我国的寒潮明显偏多,南方易出现低温冻雨天气。

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在拉尼娜事件秋冬季(9月至次年2月),全国共有139次冷空气过程,其中34次达到寒潮级别;1972/1973年秋冬季的冷空气过程最多,有24次。20世纪90年代至2022年2月,拉尼娜事件秋冬季共有141次冷空气过程,其中27次达到寒潮级别;2000/2001年秋冬季和2012/2013年秋冬季的冷空气过程最多,有23次。

然而,当前全球正处于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变暖与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会“中和”吗?二者谁强谁弱?今年冬季到底是冷冬还是暖冬,又是谁说了算呢?

周兵强调,我国冬季是“冷”还是“暖”,与东亚冬季风强度密切相关,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不是唯一因素,北极海冰、欧亚积雪以及大气环流系统内部自然变率等也起到重要作用。换句话说,虽然拉尼娜年冬季偏冷的概率更大,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出现冷冬。

1986年以前,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当年,我国冬季均为冷冬,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86年以后,拉尼娜事件当年出现暖冬的频率增加,其中1998年和2020年是强暖冬。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这意味着出现强冷冬的可能性不大。但气温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前冬偏暖,后冬偏冷。2022 年12月至2023年1月中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较弱,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023年1月下旬至2月,冷空气强度逐渐加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东北北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过程,华中南部和西南地区东南部等地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江南大部发生夏秋冬连旱的可能性大。

“在气候变暖加剧的背景下,气温的波动将越来越大,而拉尼娜事件又增加了极端异常气候事件出现的概率。因此,无论是冷冬还是暖冬,都需要格外关注阶段性的剧烈降温和严寒天气。”周兵说,今年南方地区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需要防范其对交通出行、电力和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小女孩”扰乱全球气候?

“我们住在罗切斯特小镇,这里最容易发生洪水,同时也是被完全淹没风险最高的地区之一。未来,洪水事件可能会变得更糟,我们或许会失去自己的家园。”一网友发文说。近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东南部、中西部等地由于强降雨引发洪水,该州应急部门在24小时内发布了103次洪水警报,有数百名居民收到紧急撤离的警告。

去年以来,澳大利亚频遭洪水侵袭。究其原因,拉尼娜是“捣乱者”之一。拉尼娜虽是“小女孩”,但发起脾气来却能量巨大,可影响全球多地气候。比如,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巴西东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等地容易出现洪涝;南美沿岸附近地区降水减少,非洲中部、美国南部等地常发生干旱,南海—西太平洋台风活跃。

对于我国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发生拉尼娜事件后,夏季的主雨带会偏北,导致华北到河套一带多雨,南方降水偏少,出现所谓的南旱北涝,尤其是东北东部、长江中下游沿江、西南地区南部、新疆北部等地,降水明显偏少。

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带来的影响就是如此。在2021年,我国夏季主雨带位置偏北,华北地区降水量偏多1.6倍,西北地区偏多7成。今年,这一状况依然存在,夏季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南方地区的平均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少。

全球多地气候异常会给粮食生产带来威胁。从统计概率看,拉尼娜事件与全球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产量之间有很强的对应关系。在拉尼娜影响期间,加拿大小麦、美国玉米和阿根廷大豆等减产风险指数较高,我国玉米、小麦和水稻也有减产风险。值得一提的是,叠加了全球变暖背景,拉尼娜事件气候影响的特点也在发生改变。因此,专家建议,需要加强对拉尼娜事件自身强度的研判,分析不同区域可能受到的影响,预估极端事件的累加放大作用。

大家早上好,今日是11月18号星期五,早上8点28分,刚得知5个最新消息,6个行业消息,A股观点,趁A股还没开盘赶紧给所有人提个醒,请大家快来看看:

一:最新消息

1、人民日报仲音: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2、张伯礼:“20条”总的趋势是更加科学、更加精准 绝不是躺平 绝不是放开

3、国家疾控局: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方案

4、北京上海等多地启动吸入式新冠疫苗接种

5、新华时评:“一封了之”“一放了之”都要不得

个人观点:科学精准防控,维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加油。外资连续5个交易净流入A股,看好年底这波行情。

二:行业消息

1、四千余只债券基金净值回撤

2、国家新闻出版署:11月份70款游戏获批腾讯、网易等在列

3、阿里巴巴:第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338.2亿元同比增长19%

4、5G工业互联网大会将开、机构看好5G专网发展前景

5、证券日报评论:外资坚定看好中国资产背后的五大逻辑

6、招商证券发布关于“ST曙光”“园城黄金”“*ST未来”“神奇制药”“天鹅股份”“威奥股份”“泽达易盛”近期股票交易的风险提示。

点评:债券基金波动暂时性的,网络游戏又传来利好连涨追涨要小心,互联网企业业绩增长中概股中阳反弹,高位妖股确实不忘风险是涨出来的。
三、A股观点

首先,美联储官员关于加息行动远未结束的言论令股指承压。美债收益率攀升激起投资者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美元指数反弹,道琼斯指数跌0.02%,纳斯达克指数跌0.35%,标普500指数跌0.3%。不过,这个暂时对我们的A股市场影响不大。

其次,昨晚我们的中概股指数中阳上涨5%,技术上形成2阳夹一阴的看涨形态,腾讯音乐涨超13%,阿里巴巴、京东、微博涨超7%,唯品会、百度涨超5%,拼多多涨超4%,爱奇艺、理想汽车涨超3%,哔哩哔哩涨超2%。这对今日港股和A股都是正面影响。

再者,北向资金连续5天净流入A股市场,上证指数周线上攻当初给出的3150附近压力技术上需要2天的震荡回踩洗盘,昨天3087基本空间完成震荡洗盘回踩结束,我们的中概股都反弹收涨了,因此今日周五反攻收阳,围绕3105-3140震荡反弹,下周继续向半年线附近发起攻击。

最后,看完点赞是一种美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转发,评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外省公民一直嘲笑上海防疫政策失败,对的确实不成功[擦汗]…确实没想到传染率会以这样的指数级增长,打的原来的防疫政策措手不及…但是上海这座城市承载的那么多谁又能理
  • 那时吉利做汽车才13年,主打低端市场,国内市占率不过2.2%,开吉利的人自嘲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今日的吉利己非昔时可比,.通过并购通道,实现人才技求文
  • 当我站在舞台上时,我认为我的工作应该是去展示与众不同的能量,而不是普通的。当我站在舞台上时,我认为我的工作应该是去展示与众不同的能量,而不是普通的。
  • 結論是希望我百年後,假如還有至親閨蜜好朋友好兄弟在世,我也能成為你們口中的一段,曾經有過那麼些小轟烈、小白痴、小瘋狂的故事。王阳明的心学在我看来和各种宗教法门一
  • 是对自己的分享欲的坚持希望能认识新的人 但是学会保持独立我好怀念我和高中同桌废话特别多的日子呀~达裕七年祭:下辈子还和你踢五人足球!#分享欲减少是散场的开始吗#
  • #任嘉伦[超话]#[哇]#任嘉伦与君初相识# [抱一抱]#任嘉伦恰似故人归# 我们日日想念,你便毫不停留伴着希冀来到你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给我们治愈温柔细腻又情深
  • 在离婚之前,最好跟孩子深入地交谈,告诉孩子,就算爸爸妈妈离婚了,对TA的爱是不会减少的。我也可以一个人逛街吃饭看电影,我会几次三番拒绝别人的盛情邀请,也会特意为
  • # 爱祖国 爱人民 # 最 伟大的 是 祖国 最 勤劳的 是 人民 ☁☀☁ [ ...... 开心一刻: —— 追 逢时的 事
  • 核心外卖业务:宏观环境或致订单增速降档 但变现率提升中信证券表示,去年四季度宏观环境或致美团外卖订单增速下滑,主要系疫情管控影响,叠加消费市场整体承压下,中低收
  • 他认为像Nuea那么优秀的人不可能真的喜欢自己,所以对于暧昧亲腻的部分只是接受,而不会主动去探知学长的感情。其实Toh的眼神一直表现得很明显啊,要不是喜欢Nue
  • 无论是去年发布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文件,还是今年两会的工作报告和提案,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正在大力推动数字医疗发展,鼓励利用数
  • 推荐一个懒人咖啡,左边那个是网上风很大的三顿半,打开是冻干粉,喝完感觉苦味经久不散有点难受,右边是朋友推荐的kayer冷萃液,是冷萃咖啡液+一点点风味糖浆,榛果
  •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当你觉得太晚了的时候一定要告诫自己,那是你退却的借口。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当你觉得太晚了的时候一定要告诫自己,那是你退却的借口。
  • #八字专批之有问必答[超话]#很多人喜欢把命局比做车,什么夏利,奔驰,宝马,玛莎拉蒂等等,我不喜欢车,也不研究,说不出几个名字,因为现在的车泛滥了,出现危害了,
  • 人是有温度的,要有热情的活着,为了自己的內心不留下遗憾,为了家人都得好好的活着,为了心中所爱!真是不善言辞,说不出在我心中你们有多么好,只能用“很珍贵的五个人”
  • 李国军说,今年的种子、化肥的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特别是用量比较大的化肥,和去年同期比每吨上涨1000多元。目前,这部分农民一直在持观望的态度,推迟采购化肥的时间
  • 1月25日,18时18分-19时35分在咕甜全球进口母婴生活馆(富阳区永兴路177-9、177-10)工作期间接触确诊病例,21时下班后自驾车前往明康汇生鲜菜市
  • #品茶赏器交友[超话]##品酒悟人生[超话]# 喜欢茶,无需多么懂茶;爱上茶,岁月自在安好,静了,其实,再多的禅理茶道背后,也总终不过它的平实、简单而至纯雅。悟
  • 接受免疫治疗是抵抗病魔的有效方式,然而,200多万元的治疗费令宁宁妈妈愁肠百结,但没想到宁波这座大爱之城又让她重燃了希望。现在真的重燃了希望,天无绝人之路,宁宁
  • 还有68天,2022届高考生要走上战场,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高考都是这些奋斗的见证者。还有68天,2022届高考生要走上战场,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高考都是这些奋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