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命是注定的,运是可以改变的,多行善,多积阴德。有缘人看见希望改变命运这里开始一、立命之学
第一篇立命之学主要讲述作者自己的故事。袁了凡自幼丧父,母亲命他学医。后来,他在慈云寺遇到一老者,自称孔先生(根据云南县志,此人是著名易学家杨向春,化名孔先生,曾著《皇极经世心易发微》一书),精通皇极数预测未来,说他有当官的命,孔先生告诉袁了凡他某年应当考第几名,某年当廪生,某年当贡生,贡后某年当选为县长,在任三年半就应该告退回乡,在五十三岁八月十四巳丑时,寿终在家里。把他什么时候考取功名,能考第几名,什么时候当官,什么时候寿尽,有没有孩子等都作了预测。一开始袁了凡不太相信,巧合的是,此后的二十年,袁了凡的人生真的按照这位老者所算定的模式进行着,连考第几名等每一次都十分精确地应验了,这让他笃信了宿命论,认为“荣辱生死,皆有定数”,从此没有了上进之心。直到他遇到云谷禅师,二人“对坐一室”,彻夜而谈,终使了凡醒悟,懂得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知道了如何可以改变命运,他说:“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也就是说,道德仁义自己可以力求,功名富贵也可以自己求得,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信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听命于天,听命于他人。从此,袁了凡的人生信念发生了根本改变,从笃信宿命论转到信仰命由我造、福善祸淫的人生观。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诫我们,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其关键在于多做善事积累福报,在于自身的修为,要多做善事,消除恶念。这就是《立命篇》的主要内容。于是袁了凡开始积极改过向善,积累善业,许愿做三千件善事改命,次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预算的应该得第三,忽然考中第一,预测开始不应验。但袁了凡仍觉自己有很多做得不足的地方,经过十余年,这三千善行才算完成。袁了凡一直没有子女,就继续发起求子的愿,也许愿行三千善事,辛巳年就生下了儿子天启。再发求中进士的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于丙戌年再次遂愿,中了进士,授宝砥县长。原本孔先生所算定的一生,在努力行善改命后,完全改变了,连寿命也延长至七十四岁而终。
许下做一万件善事的时候,袁了凡的妻子见到袁了凡所做的善事不多,就皱着眉头说:“以前我在家里帮助做善事,所以三千之数得以完成。现在许下了一万善,可是衙门里无事可做,到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夜间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神人。袁了凡告诉他善事难以完成的缘故。神人说:“只减粮一节,一万善事都已经圆满了。”事情是这样的:原来宝砥的田,每亩应纳粮二分三厘七毫,袁了凡把它减至一分四厘七毫,使上万的人民减轻了负担。虽然神人这样告诉我,但我自己的心里还有此疑惑。恰遇幻余弹师从五台山来,我便把这梦告诉他,并问这个梦可以相信吗? 禅师说:“只要发心真切,那么,一件事就可以抵得上一万件的善事,何况全县减粮,万民受惠呢?”二、改过之法
第二篇讲改过自己的办法,袁了凡认为改过自己要发三心:即惭愧心、畏惧心、勇猛心。惭愧心、畏惧心可以使自己认识到错误,有充足的动力进行改正。勇猛心是指虽然很多人知道道理,但是得过且过,或严重拖延,没有真正实行,而勇猛心正是改过、改命的关键,只有知道道理后勇猛实干才能真正获得益处。并且讲了改过的道理,有从事上改的,有从理上改的,更有从起心动念处除净的。如果没有从理、从心,只是从事的表面强戒不好的事情,但病根还在,东灭西生。故袁了凡认为改过更应该从理、从心。从事改过只是治标不治本,但是急需治标的时候仍可使用。
三、积善之方
第三篇讲积善的办法,讲述了十余个因为积善而获得好报的故事,有讲述其实善恶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善事要分为“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这七个方面,里面有引用几个经典故事。如引用了孔子的故事,子路救人拿了赏赐,孔子说子路做得对;而子贡赎人,没有要赏赐,孔子说做得不对,因为现行虽善,而其流风足以害入,那是似善而实非善。现在所做的虽似不善,而其流风足以济人,则其实却是善的。里面亦列举了十条可以行善的门类并作了相应解释: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佛法。第九、敬重师长。第十、爱惜物命。
四、谦德之效
第四篇谦德之效主要讲谦虚这项美德的效用,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讲述了“天道亏盈而益谦”的道理。并解释道如果一个人有福气,将要成功,就会自然而然有一股谦和吉祥之气外露,里面讲述了数个故事来证明。最后总结了整本书的内容,说明了改命要立志而行,命自我立,有了志向而努力,自然可以改变命运。书中名句:“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了凡四训:命是注定的,运是可以改变的,多行善,多积阴德。有缘人看见希望改变命运这里开始一、立命之学
第一篇立命之学主要讲述作者自己的故事。袁了凡自幼丧父,母亲命他学医。后来,他在慈云寺遇到一老者,自称孔先生(根据云南县志,此人是著名易学家杨向春,化名孔先生,曾著《皇极经世心易发微》一书),精通皇极数预测未来,说他有当官的命,孔先生告诉袁了凡他某年应当考第几名,某年当廪生,某年当贡生,贡后某年当选为县长,在任三年半就应该告退回乡,在五十三岁八月十四巳丑时,寿终在家里。把他什么时候考取功名,能考第几名,什么时候当官,什么时候寿尽,有没有孩子等都作了预测。一开始袁了凡不太相信,巧合的是,此后的二十年,袁了凡的人生真的按照这位老者所算定的模式进行着,连考第几名等每一次都十分精确地应验了,这让他笃信了宿命论,认为“荣辱生死,皆有定数”,从此没有了上进之心。直到他遇到云谷禅师,二人“对坐一室”,彻夜而谈,终使了凡醒悟,懂得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知道了如何可以改变命运,他说:“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也就是说,道德仁义自己可以力求,功名富贵也可以自己求得,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信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听命于天,听命于他人。从此,袁了凡的人生信念发生了根本改变,从笃信宿命论转到信仰命由我造、福善祸淫的人生观。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诫我们,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其关键在于多做善事积累福报,在于自身的修为,要多做善事,消除恶念。这就是《立命篇》的主要内容。于是袁了凡开始积极改过向善,积累善业,许愿做三千件善事改命,次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预算的应该得第三,忽然考中第一,预测开始不应验。但袁了凡仍觉自己有很多做得不足的地方,经过十余年,这三千善行才算完成。袁了凡一直没有子女,就继续发起求子的愿,也许愿行三千善事,辛巳年就生下了儿子天启。再发求中进士的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于丙戌年再次遂愿,中了进士,授宝砥县长。原本孔先生所算定的一生,在努力行善改命后,完全改变了,连寿命也延长至七十四岁而终。
许下做一万件善事的时候,袁了凡的妻子见到袁了凡所做的善事不多,就皱着眉头说:“以前我在家里帮助做善事,所以三千之数得以完成。现在许下了一万善,可是衙门里无事可做,到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夜间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神人。袁了凡告诉他善事难以完成的缘故。神人说:“只减粮一节,一万善事都已经圆满了。”事情是这样的:原来宝砥的田,每亩应纳粮二分三厘七毫,袁了凡把它减至一分四厘七毫,使上万的人民减轻了负担。虽然神人这样告诉我,但我自己的心里还有此疑惑。恰遇幻余弹师从五台山来,我便把这梦告诉他,并问这个梦可以相信吗? 禅师说:“只要发心真切,那么,一件事就可以抵得上一万件的善事,何况全县减粮,万民受惠呢?”二、改过之法
第二篇讲改过自己的办法,袁了凡认为改过自己要发三心:即惭愧心、畏惧心、勇猛心。惭愧心、畏惧心可以使自己认识到错误,有充足的动力进行改正。勇猛心是指虽然很多人知道道理,但是得过且过,或严重拖延,没有真正实行,而勇猛心正是改过、改命的关键,只有知道道理后勇猛实干才能真正获得益处。并且讲了改过的道理,有从事上改的,有从理上改的,更有从起心动念处除净的。如果没有从理、从心,只是从事的表面强戒不好的事情,但病根还在,东灭西生。故袁了凡认为改过更应该从理、从心。从事改过只是治标不治本,但是急需治标的时候仍可使用。
三、积善之方
第三篇讲积善的办法,讲述了十余个因为积善而获得好报的故事,有讲述其实善恶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善事要分为“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这七个方面,里面有引用几个经典故事。如引用了孔子的故事,子路救人拿了赏赐,孔子说子路做得对;而子贡赎人,没有要赏赐,孔子说做得不对,因为现行虽善,而其流风足以害入,那是似善而实非善。现在所做的虽似不善,而其流风足以济人,则其实却是善的。里面亦列举了十条可以行善的门类并作了相应解释: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佛法。第九、敬重师长。第十、爱惜物命。
四、谦德之效
第四篇谦德之效主要讲谦虚这项美德的效用,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讲述了“天道亏盈而益谦”的道理。并解释道如果一个人有福气,将要成功,就会自然而然有一股谦和吉祥之气外露,里面讲述了数个故事来证明。最后总结了整本书的内容,说明了改命要立志而行,命自我立,有了志向而努力,自然可以改变命运。书中名句:“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天地颂》

窮奇

贊頌

天地

雲:

本初上古神獸,以吾惡名昭著,

流傳後世。

乃邪惡之相,陰暗之煞也。

不受無極界管束,不在五行內,

戰力極強,鮮有敵手。

天地劃陰陽,陰陽相輔相成。

正邪、善惡、

黑暗、是非、

對錯。

無不在陰陽之內。

乾坤時局,太極之勢也。

太極止,陰陽分。

太極動,陰陽轉。

太極急速飛旋,回歸混沌也。

陰陽合,為天地。

吾早時跋扈飛揚,頑劣生事,

但性情真實。

死後回歸,被天訓斥,

受天罰嚴懲。

因上蒼洪恩大展,教育窮奇為善。

因上蒼故,吾瞬消除頑劣,

毛根皆柔,散諸好惡之性。

隨帝臣潛修幾千載,

今時不同往日,窮奇境界不同往昔。

吾感恩天地寬容饒恕,

造就吾魂,終大器晚成。

為蒼天護佑神,今乃善神也,

吾只聽上蒼召喚。

吾於此言,

乾坤內,太極之勢邪惡一方,

若親遇上蒼,無論何方惡孽至極,

也順然為善,柔和聽喚。

女媧娘娘笑言蒼天:

天地一切好的不好的善的惡的,

都為了妳一個人。

宇宙,

終將有無惡全善之日。

今雖善惡,上蒼之意,

智慧無邊,必有打算。

惡終有盡時,善終滿乾坤。

吾至心蒼天,誓死捍護。

拒不聽命於他人。

於天地處,窮奇溫潤有禮,

至親於蒼天。

於天地外窮奇雖不再生惡孽,

也將玄冷如冰,力護上蒼。

窮奇以為,修行不應分歧百出,

惡非永久。

天地容人之過,不認也可,

不應指罵怨恨,盡殤天心。

玄墨 編

庚子年己卯月己巳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德静与美相遇,不胜快哉[愉快] 静静的水面倒映着石桥与粉墙黛瓦一群女子摇曳于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穿越时空品茶论道美景茶香靓影MAFA玛法珠宝可以是古朴典雅亦可是崭新
  • 今晚受到一些猫的宠爱: 桃桃是整个猫家族的祖宗猫 孕晚期 我刚来就隔着马路发现了我 喵几句叫住我 然后顶着大肚子慢悠悠过马路过来蹭我 然后和我一起进小区 在后
  • 唱歌难听,不点歌,喜欢陈奕迅 ୧⍢⃝୨,可以分享他的歌。୨୧•͈ᴗ•͈)◞︎✨kiwi妈妈绘本分享|《给孩子的神奇植物课》中信出版社&狐狸家出品✨你和孩
  • #无锡红娘[超话]#【2274Y已实名】性别:男出生年:1990.2星座:双鱼籍贯:无锡身高:177体重:140学历:大专职业:职员居住地:无锡月收入:1000
  • 直接拎着出门的果冻抱抱,全部都能装进去,送礼自己用都合适✌ 紫薯色软软糯糯的超可爱!直接拎着出门的果冻抱抱,全部都能装进去,送礼自己用都合适✌ 紫薯色软软糯
  • ✨+ ✨*´¨)      .✨· ´¸.✨*´¨) ¸✨.*¨)    ✨ (¸.·✨´ (¸.✨·’*✨*. @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故乡的云# ✨#奔
  • 看到‮种这‬逆天‮功的‬效,我们‮断果‬去和师父洽谈,长‮半达‬个月‮软的‬磨硬泡,终于把‮父师‬的第二批‮愿许‬盒定了下来‼️️️️等待‮父师‬加持了一年终‮
  • 还没来得及投稿的朋友们“爱我北海 爱我家园”——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短视频大赛征集时间延长啦~从短视频大赛活动征集开始至今我们陆陆续续收到了很多朋友们的
  • 一定不能过于频繁地找对方,表现出非常想念他或者渴望重新踏入他的生活,那样都可能让你的挽回前功尽弃。一定不能过于频繁地找对方,表现出非常想念他或者渴望重新踏入他的
  • 很多时候我们学了佛以后,一下子学到自己相应了,就用自己的标准强行地去要求我们的家人也跟自己同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也是不正确的。那还有一些可能是你宿世发过要度这
  •   第四阶段是知识和资本取代了自然资源,二战以后美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创新体系,政府也有巨额的投入,特别对国防科研方面巨额的投入,使得美国的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
  • 一大队:积水点数量3个1、红专路中州大道下穿2、纬四路中州大道下穿3、金水路西延双向有积水,无法通行。4、大学路南四环向南100米,路东沉陷,随时可能塌方,存在
  • ”“你的梦想是羊群和金字塔。他对我说,他在沙漠里走了将近一年,但是,每当他不得不在丹吉尔穿街走巷收购皮革的时候,却总觉得比去朝圣还要累。
  • 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到大伙帮助。所以在这给大家反馈。
  • 但一定,不会这样,因为他们是我的朋友希望我们五年后,十年后,还能像现在这样我真的,很开心和你们成为好朋友和他的朋友吃了饭,溜了圈儿,一起走在这熟悉又陌生的夜里,
  • 重新选择进入一个行业,嘴上说为了赚钱,不求富贵但求饿不死;或者又是“人总要有个一技之长才能在这人世江湖里行走傍身”的说辞。感受到了terrible 2:说好给爸
  • 2011年后男命行运癸卯,实际上也是女命的喜神。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女命行运中是不是也需要金水了;不然两人就属于有缘无份。
  • 在这里,我们既培养共性也张扬个性,既有历届省十佳校十佳歌手一把吉他低吟浅唱的日常,也有国赛省赛舞台上完美和声掌声雷动的辉煌。#2021中国计量大学大学生艺术团之
  • 有哪些基本原则可以遵循?有哪些基本原则可以遵循?
  • 或有病家不求循序渐进、固本培元,但求速治一二症,全然不顾医者所虑,冥顽不化如此,实难治之。”《临证指南医案》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此百病之大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