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一切相]是不是当下就是[即一切法]啊。这里[离一切相]的时候,他有没有少一样啊,没有少一样。这里[即一切法]的时候,他有没有多一样啊,所以你不能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是指这个十法界,也不能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是这个真如,所以《楞严经》讲,当这个十法界破相、破妄,显了真的时候,这个真你把它当成真的话,他当下就是妄。相反我们没有破这个相,我们见到的这个真,真与妄当下是不是都是真啊,所以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真心本来面目,非真非妄,他可以现真现妄,讲非真非妄,非真当下是不是就是妄啊,讲非妄当下是不是就是真啊,所以讲破和立当下是一,叫双非双即,非真非妄叫双非,即真即妄叫双即,这就是[唯即与离,二无所著],也就是讲真和妄都不要执着是不是,当下即真即妄,即妄即真,所以这个[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是我们佛门的一个专用术语,但是我们不能把它当成口头禅,你必须提起观照,观照到刻骨铭心,变成自性流露。

请看下面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妙法莲华经,收藏好慢慢看,受益无穷,功德无量,生生世世大解脱,大法难闻,人生难得,请珍惜自己的法身慧命,阿弥陀佛
 
1⃣️ 《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
▶️ https://t.cn/A6GMjRm3
2⃣️ 《如是我闻真实义》
▶️ https://t.cn/A6hHL8Ez
3⃣️ 《法华经讲记》
▶️ https://t.cn/A6cMqWsv
4⃣️ 《楞严经讲记》
▶️ https://t.cn/A6cqokyc
5⃣️ 《心经讲记》
▶️ https://t.cn/A6c5QJIZ
6⃣️ 《阿弥陀经讲记》
▶️ https://t.cn/A6c5Q0m2

253.​ 佛仍然围绕前面的(见见之时,见非是见)把能见与所见在这里打比喻 ️楞严经讲记️ ️卷二部分

心现识变妙莲华
      

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当见色?佛在这里打比喻,仍然围绕前面「见见之时,见非是见」,把能见与所见在这里打比方。

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眚」,是眼病呐,我们可以理解为色盲。所以这个有色盲的人夜里看灯光,他就会看到这个灯光周围有一圈红黄绿绿的光环在那里。我们有时候眼睛花、神智不太清楚,是不是会看到一个东西变成两个相啊?叫「别有圆影,五色重叠」。这里是比喻,我们由佛知佛见转为有妄想分别的能见的见分,所以把我们自己一个心所显现的地水火风、受想行识十法界万法当真,我们的心离开了我们的本位,而把它放置在一个妄想纷飞的境界上。所以这个「五色重叠」,可以说为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这五蕴是不是包括了一切万法呀?重重叠叠在打妄想,认为这五蕴世界都是真实,都是他,我们现在这是不是一种色盲啊?这是打比方,被转移了境界。

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当见色:我们现在就对着这个「圆影、圆光」来分析,是灯自己现出来的,还是我们的眼睛自己本来就是这个东西现出来的?按照世间的逻辑推理,是不是二者必居其一啊?「为是灯色?为当见色」,也就是说如果是见色的话,我们这里可以把它比喻为真心、真理;如果是灯色的话来讲,就比喻为妄想分别、幻境,把它分析为相。

阿难!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而此圆影唯眚之观?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如果它是灯色的话,为什么有病的这个眼睛看的是灯色,没有病的怎么看的不是呢?这个比喻是什么呢?如果讲这个天人鬼畜就是天人鬼畜,泥巴瓦块就是泥巴瓦块——这是用我们凡夫迷惑颠倒这样看——那么为什么诸佛菩萨看天人鬼畜、泥巴瓦块,它不是天人鬼畜、泥巴瓦块,看的都是自己呢?这是一个。

而此圆影唯眚之观:只有有病的眼睛才看到。这是解决我们在修行中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为什么老师同样讲一句话,这个人是这样理解,那个人就是那样理解呢?就是叫我们要善于检讨自己,不要过分地自信。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佛教[超话]#轉發法鼓山傳燈院
​有人認為禪修與念佛是不同的法門,這絕對是錯誤的觀念。佛法是整體的,不要把它切割成禪和淨土。佛法是一味的,就是解脫味,修任何法門都能得解脫。我曾以「百川歸海」來比喻,河流不論是往西或往東流,最終都會流到大海。三昧是「即慧即定」,又是定又是慧;當念佛念到非常純熟,心中沒有煩惱、沒有雜亂,只有一句佛號時,自然會開出智慧,此時即修成念佛三昧。可見念佛三昧的修持方法即禪修的法門之一,因此我們法鼓山的佛七實際上也可以稱為念佛禪,能夠達成自心淨土的目的。
----------------------------------------------------------
摘錄自《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念佛即禪的法門(下)
文/聖嚴法師 圖/Joyce Yang

(三) 佛法只有一味:一切法門均為求解脫

最後,再從修行的基本原則來看。修行的基本原則是修心,也就是鍊心,把雜亂的妄想心鍊成清淨的三昧心。凡是修行,不論是大乘、小乘都叫作「觀行」,觀是用心思惟,不是思想。思惟的意思就是覺照,非常清楚地觀照自己的心,用方法使得自己知道自己的心在做什麼,使得自己雜亂的妄想心變成了清淨的三昧心,就是修行。

有人認為禪修與念佛是不同的法門,這絕對是錯誤的觀念。佛法是整體的,不要把它切割成禪和淨土,即使主張「禪淨雙修」,那也好像是把地瓜、米飯和在一起吃,結果地瓜是地瓜、米飯是米飯,還是不同。其實兩者都是食物,都能填飽肚子,就如同佛法只有一味——解脫味,沒有必要再分什麼淨土和禪。

佛法是一味的,就是解脫味,修任何法門都能得解脫。我曾以「百川歸海」來比喻,河流不論是往西或往東流,最終都會流到大海。就像台灣,它是海中島嶼,不管是向東、西、南、北哪一個方向流,最後都歸於大海。譬如《華嚴經》有二十一個念佛三昧門,《楞嚴經》有二十五圓通,《圓覺經》有十二圓覺,門門都是通向解脫;《法華經》「會三乘歸一乘」,三乘就是二乘聲聞、緣覺,即一般說的小乘,再加上大乘的菩薩,即不管大乘或小乘終究會歸於一佛乘。所以不能說有幾個法門就建立幾個宗派,說這是什麼宗、那是什麼宗。

念佛法門是所有法門之中的一種,而又涵蓋著一切法門;菩提達摩的禪宗其實就是念佛法門裡的無相(或稱實相)念佛,譬如禪宗經典中的《六祖壇經》,就曾引用《觀無量壽經》、《法華經》,以及《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的一行三昧,可見得它們並非背道而馳的。

念佛法門就是修行佛法,沒有必要說它是淨土;其實古代很多禪師也修念佛法門,譬如五代的永明延壽禪師即是如此。明朝末年,專弘淨土的蓮池大師——雲棲袾宏,在其《阿彌陀經疏鈔》中,則將持名念佛分為事持、理持兩類。事持是念心外的阿彌陀佛,理持則是念我們本具的清淨佛性。念佛若能從「事持」進入「理持」,當清淨的佛性與阿彌陀佛的法身完全相應時,即一心不亂、明心見性,就與禪宗的開悟完全相同。

蓮池大師一生都強調修念佛三昧,從持名念佛自然而然完成了明心見性的目的。所以,蓮池大師雖是淨土宗的第八祖,但是又被稱為禪師。此外,還有一位較蓮池大師年輕的蕅益智旭大師,他是蓮池大師戒子,也主張修念佛三昧,並且稱之為寶王三昧,認為是一切三昧中最好的,是三昧之中的王。

三昧是「即慧即定」,又是定又是慧;當念佛念到非常純熟,心中沒有煩惱、沒有雜亂,只有一句佛號時,自然會開出智慧,此時即修成念佛三昧。可見念佛三昧的修持方法即禪修的法門之一,因此我們法鼓山的佛七實際上也可以稱為念佛禪,能夠達成自心淨土的目的。

我們法鼓山提倡人間淨土,又經常指導禪修、推廣禪修,好像沒有要生西方彌陀淨土。其實我們是一致的,不會把它分得那麼清楚,只是因應人的根性而有不同的修行方法。有人喜歡念佛,有人則願意用禪修法門,雖然走的路不一樣,但是殊途同歸,條條馬路都是到羅馬。就像佛殿有六個門,雖然每一個都有點不一樣,方向也不一樣,每一個人進來時的路線也不一樣,但全部都能進入佛殿,而且見到同樣的西方三聖,見到同樣的我在這裡向諸位說法。因此說「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禪修是鍊心,就是用方法從散亂心到集中心,再從集中心到統一心,最後到達無心的過程。念佛也相同。念佛是一向專念念阿彌陀佛,一直念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有事一心和理一心之分;事一心就是統一心,此時定境現前,已經入定;理一心則是禪修最後所到達的無心,心無執著,不顛倒、不貪戀、不攀緣,是清淨的,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無住心。

達到理一心(無心),已經離煩惱了,如果死亡時能持續保持,往生西方淨土就已超過上品上生。如果是事一心(統一心),好像煩惱不起伏,可是一離開定境,在平常生活中還是會波動起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則是九品蓮花裡的上品和中品。如果是散亂心,則是生下品,但也必須十念不斷才能進入下品。

因此,禪修也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禪、淨這兩個法門只是型態不一樣,但是功能類似、目標也是一致的,因此,我也勸禪修的人能夠發願往生西方淨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是你让我知道,努力是会有努力的结果,要相信自己的努力,不要害怕等待,要追逐自己的梦想。如果某一天,你深爱的那个人决意要离开你了,千万不要太过悲伤,因为他的出现,
  • 向温柔的世界奔赴 | Thoka Maer▫我们是讲故事的人,我们有一种内在的、不可否认的讲故事的需求。家里的母亲为她的孩子创造了整个世界;公司CEO致力于创新
  • ​‎ ͏ 露肉的季‮ 节‬ 请做好防‮工晒‬作[微笑]面部、脖子、手臂、腿部、全身‮不喷‬心​疼,小皙‮晒防‬喷雾 ‮含 ‬:海金沙、珍珠​粉,隔离、素颜霜、防
  • 客观来说存活希望确实极低,加上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再三确认,家属选择了放弃…我离开产房前,他们仍维持着微弱的心跳搏动,在尽力的试着喘息…感觉鼻尖有些泛酸【#菏泽一
  • A. DNAB. FAKE LOVEC. IDOL其他意见 :StayQ.9-3 好几天没能好好的洗衣服,衣服上有了让人不愉快的味道!A. 即使是用海水也好,试
  • 看来你心里越来越有数了[偷笑]好事儿[亲亲]在全网都在教套路对方先付出的时代愿你乐意主动去付出愿你在过程中去辨别值得你付出的人愿你不计较你的付出结果愿你懂得爱学
  • 读书学典:《论语.宪问》14.26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
  • #心相面相##心相面相# 改运不外乎在对的时间段,选择了对的方位,对的居家环境,接触到了对的人提携相助男农历1985年4月25日 11:04乾: 乙丑 壬午 癸
  • 夏末秋初时,处于休止期的毛发占了很大比例,这也是秋季脱发较严重的原因‼️ 在这个季节更要用【笛梵】洗护做好“全面的头发保养工作” 【一路桐行——你是我未写完的诗
  • 好啦好啦,我真的真的和解了防弹儿们的难熬,迷茫,痛苦是最令我难过,是吧,大家都感受到了,不仅是我们,这么难过,甚至他们比粉丝更加不舍。每次看到这段话都觉得好害羞
  • #阳光信用##每日一善#人生之路不会笔直向前的,总有崎岖泥泞,总有坎坷艰辛;我们前进的方向不会永远是正确的,总会做一些错事,总会走一些弯道。#阳光信用##每日一
  • 看懂敦煌壁画里神秘花树的含义,再去莫高窟吧敦煌壁画中丰富而生动的的花树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演绎了不同的佛教教义。 看懂敦煌壁画里神秘花树的含义,再去莫高窟吧敦
  • 总是事与愿违的,不光不爱,还总喜欢动手动脚,不是折了我的枝就是掐了我的花,每次都是心疼得要死,更别提亲戚家的熊孩子了,每年那几次,我总得把最紧要的花草给看顾好了
  • !!
  • 当时,在娱乐圈努力工作还没有完全找到方向的佟大为,也不怕老师和老师之间的差距,开始轰轰烈烈地追求她。当时,关悦不仅在娱乐圈有很好的知名度,而且在学校也是一位著名
  • 市民观光可以徒步通过地面道路“登岛”。市民观光可以徒步通过地面道路“登岛”。
  • 演出时间:2022年7月17日 19:30演出地点:温州大剧院 歌剧厅演出票价:100/80/60/40/20元在线购票:我在季老学生钱教授的书中看到关于古高昌
  • 而我是大人,所以不会听natm君说的♪leo:你没有在他本人面前这么说真是太好了,大概那家伙会发怒哦。』这样的话大概就像说的没有传达给对方一样吧,就像心情没有相
  • 这里的汤水也有讲究,一般是选用新鲜的牛骨汤或者牛肉汤,让汤水的牛味不断渗透,煮出来的丸子才更加牛味满满,香气十足。作为传统技艺的手打牛肉丸,制作起来虽是费时费力
  • ——一途 第97回2022.6.6四谎完结撒花 看个四谎在食堂看哭一次在教室看哭一次在宿舍看哭一次以前没觉得四谎有那么多泪点 这次认真看了之后 特别是代入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