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奥密克戎确实“会咬人”】日前,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采访时,对一些热点问题作出回应。#张文宏称奥密克戎确实会咬人#

大江东:请介绍一下上海这波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特征和近期患者的救治情况。

张文宏:上海从12月22日开始到达感染峰值状态,按照估算,目前感染人数是千万级别的。假设上海1000万感染者中0.5%需要住院,就意味着近期数周内有5万人需要住院,各大医院无一例外要收治上几千人,其中特别危重的还需要做呼吸支持。所以,虽然重症在感染人群中比例低,但基数大了,绝对人数还是多的,这就是这波奥密克戎感染的特征——我们面临着所有国家在疫情开放之初都经历过的严峻挑战。

目前,上海正在全力提高重症病人的救治能力,从基层卫生机构到三级医院,所有医生护士都投入到针对奥密克戎的全面战斗。一是提升基层社区的救治能力,包括增加救治点位、培训医务人员,提供氧疗、抗病毒药物,制定规范诊疗手册,要让更多病人在发病的“黄金72小时”内得到有效治疗,让重症病人尽快通过分级诊疗体系转诊上级医院。二是二三级医院扩充病床数,优化收治流程,让急诊的重症病人尽量在24小时内能够收治,完成所有新冠抢救流程。我所在的华山医院,除了感染科在各个院区的几百张床位外,今天又拿出了一些其他科室两层楼面的床位,作为医院集中收治的公共平台。

大江东:同之前相比,这一波疫情的应对和救治有什么特点?医生们是否有了更新的药物或治疗手段?

张文宏:经过这三年,我们形成了很多救治的规范流程。通过对此前死亡和重症病例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重症率与死亡率。通过多方宣传大力推进,很多人完成了全程疫苗接种。我们在抗病毒药物、呼吸支持、ICU病房和设备等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准备。在治疗流程上,根据重症新冠的特征,及早使用氧疗纠正缺氧,使用激素改善炎症以及早期的抗凝治疗等。一般而言,重症救治的高峰,将紧跟着感染高峰很快到来,应对的武器就是以最大的努力与不眠不休的精神,布局医疗资源,从基层医院到三级医院,以最快的速度抓住72小时“黄金时间”的救治,无论是社区内的早期基层医疗救治还是重症病人的急诊救治,都要力争做到更快更早,才能和死神抢夺时间、抢夺生命,奋力降低重症率、死亡率。

大江东: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脆弱人群是这波感染中最让人牵挂的群体。老龄化程度很高的上海,对脆弱人群的保护和救治上做了哪些准备?

张文宏:上海养老院住了8.8万老人,护理院住了2.2万人,还有七八十万居家的有着各种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以及500多万60岁以上老年人。上海对此做了全面排摸。除了推广接种疫苗,早先我们的想法是尽量保护住老人和脆弱群体不在这波流行中被感染,所以对养老院实行封闭管理,建议老人居家、少出门,不要出来跳广场舞、搓麻将,压低重点人群感染峰线,延缓他们的感染时间。但在迅猛如海啸般的奥密克戎传播中,老人感染率还是比较高的,重症患者也在增加。目前正进入大决战的关键时期,上海在努力把医疗资源送到老人们身边,让脆弱人群在“黄金72小时”内得到及时救治。上海各区都在组织将医疗力量下达到护理院、养老院,市级专家组也分区域与基层对接,加强会诊、查房、培训。

这一次,是我们与奥密克戎之间的全面力量对决。没有讨巧的机会,不是三甲医院多开几个重症病房就能解决救治的,而是从基层到中枢都要有效动员,每个家庭也要懂得怎么维护好脆弱人群、什么情况要到医院就诊;每家社区卫生中心也都能尽可能扩大救治力量……

奋力守住脆弱人群感染这个关口,这次的大流行关,我们才能咬牙迈过去。

大江东:有人说,这波感染的主力毒株BA.5或BF.7更“毒”,有道理吗?

张文宏:目前的主力毒株都是国外广泛流行过的,都有学者做过毒力比较,BA.5、BF.7的重症率、死亡率与第一代奥密克戎很接近。很多人感染后感觉发烧、肌肉酸痛等症状比较严重,还起了很炫的名称,像“刀片株”“干饭株”等,但这样的人群仍然属于轻症。重症在医学上有清晰的界定: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低于93%;做CT检测肺部有较广泛的浸润,出现大面积的阴影甚至白肺。如果吸氧也没用,还需要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就是危重症了。我们对病毒基因组开展持续监测,现在并没有发现新的特殊毒株,上海目前主要是BA.5、BF.7,它们引起重症的比例是明确的。

大江东:您感染过奥密克戎吗?症状严重吗?

张文宏:感染过,我的症状很轻。第一天居家休息,开了六七个网络会议;第二天就到阳性病区查房了。周边没有人觉得我感染过,因为每天都在病房里,都在工作。我打过第四针,我自己的经历也让我更支持疫苗接种。

大江东:从疫情初起至今,您一直很强调加强营养,尤其是蛋白质摄入的重要性。为什么在呼吸系统疾病救治中要如此重视营养问题?

张文宏:在参加疫情救治和查房时,见过不少病例。2020年时,不少境外输入病例往往是因为路上辗转转机,三餐不给,营养缺乏,感染后病情很快加重。今年4-6月上海疫情期间,很多老人因为突然离开养老院等熟悉环境,去了方舱或隔离酒店,加上肺部感染、基础疾病变化等,营养摄入受影响,抵抗力大幅度下降,症状突然加重。这次,我们也发现,因为急诊医疗资源紧张,在急诊滞留的患者很难保证充分的营养供给,两三天一过,营养跟不上,也会出现重症进展加快问题,这时再用上救治手段也未必起到效果。而营养质量好,免疫力水平好,病人可能就会扛过去。

营养是救治新冠感染的基础。有营养才有抵抗力,营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希望这段时间,所有感染者或居家观察的老人,一定要特别注重增加营养,蔬菜、碳水等多样、均衡摄入,优质蛋白的摄入更是重中之重。

大江东:2022年初,您说研究了奥密克戎感染者的医学影像,不是“大号流感”,认为这种变异株“会咬人”。您从影像上看到了什么?现在看,它主要“咬”在哪里?

张文宏:当时不少人认为奥密克戎只侵犯上呼吸道,毒力下降。与德尔塔株相比,奥密克戎毒力确实是明显下降了。2022年初,上海承担了国际航班主要入境地功能,输入性病例不断。我看片子看到,奥密克戎整体上的重症发生率在下降,但是在脆弱人群中还是有肺炎表现,临床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绝不能说奥密克戎对所有人都不会有危险,都不会侵犯肺部。

流感已在世界上流行100多年,我们也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新冠是新病毒,感染面广了,风险就会被迅速放大。最近,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奥密克戎确实“会咬人”,脆弱人群会出现肺炎症状,有些人甚至需要插管。奥密克戎重症率不高,但要说它全是上呼吸道症状,“不咬人”,也是错误的。中国的感染者基数这么庞大,哪怕它只“咬”几口,可咬的全是老人、脆弱人群,也会让我们心中很痛很焦灼。

我们现在处在开放后特别迅猛的奥密克戎第一波冲击阶段,特别艰难。必须集聚全社会力量、扩充医疗资源、保护好脆弱人群,奋力扛住奥密克戎的冲击,走出这波疫情,取得最后胜利。(观察者网)

【张文宏:奥密克戎确实“会咬人”】日前,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采访时,对一些热点问题作出回应。#张文宏称奥密克戎确实会咬人#

大江东:请介绍一下上海这波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特征和近期患者的救治情况。

张文宏:上海从12月22日开始到达感染峰值状态,按照估算,目前感染人数是千万级别的。假设上海1000万感染者中0.5%需要住院,就意味着近期数周内有5万人需要住院,各大医院无一例外要收治上几千人,其中特别危重的还需要做呼吸支持。所以,虽然重症在感染人群中比例低,但基数大了,绝对人数还是多的,这就是这波奥密克戎感染的特征——我们面临着所有国家在疫情开放之初都经历过的严峻挑战。

目前,上海正在全力提高重症病人的救治能力,从基层卫生机构到三级医院,所有医生护士都投入到针对奥密克戎的全面战斗。一是提升基层社区的救治能力,包括增加救治点位、培训医务人员,提供氧疗、抗病毒药物,制定规范诊疗手册,要让更多病人在发病的“黄金72小时”内得到有效治疗,让重症病人尽快通过分级诊疗体系转诊上级医院。二是二三级医院扩充病床数,优化收治流程,让急诊的重症病人尽量在24小时内能够收治,完成所有新冠抢救流程。我所在的华山医院,除了感染科在各个院区的几百张床位外,今天又拿出了一些其他科室两层楼面的床位,作为医院集中收治的公共平台。

大江东:同之前相比,这一波疫情的应对和救治有什么特点?医生们是否有了更新的药物或治疗手段?

张文宏:经过这三年,我们形成了很多救治的规范流程。通过对此前死亡和重症病例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重症率与死亡率。通过多方宣传大力推进,很多人完成了全程疫苗接种。我们在抗病毒药物、呼吸支持、ICU病房和设备等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准备。在治疗流程上,根据重症新冠的特征,及早使用氧疗纠正缺氧,使用激素改善炎症以及早期的抗凝治疗等。一般而言,重症救治的高峰,将紧跟着感染高峰很快到来,应对的武器就是以最大的努力与不眠不休的精神,布局医疗资源,从基层医院到三级医院,以最快的速度抓住72小时“黄金时间”的救治,无论是社区内的早期基层医疗救治还是重症病人的急诊救治,都要力争做到更快更早,才能和死神抢夺时间、抢夺生命,奋力降低重症率、死亡率。

大江东: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脆弱人群是这波感染中最让人牵挂的群体。老龄化程度很高的上海,对脆弱人群的保护和救治上做了哪些准备?

张文宏:上海养老院住了8.8万老人,护理院住了2.2万人,还有七八十万居家的有着各种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以及500多万60岁以上老年人。上海对此做了全面排摸。除了推广接种疫苗,早先我们的想法是尽量保护住老人和脆弱群体不在这波流行中被感染,所以对养老院实行封闭管理,建议老人居家、少出门,不要出来跳广场舞、搓麻将,压低重点人群感染峰线,延缓他们的感染时间。但在迅猛如海啸般的奥密克戎传播中,老人感染率还是比较高的,重症患者也在增加。目前正进入大决战的关键时期,上海在努力把医疗资源送到老人们身边,让脆弱人群在“黄金72小时”内得到及时救治。上海各区都在组织将医疗力量下达到护理院、养老院,市级专家组也分区域与基层对接,加强会诊、查房、培训。

这一次,是我们与奥密克戎之间的全面力量对决。没有讨巧的机会,不是三甲医院多开几个重症病房就能解决救治的,而是从基层到中枢都要有效动员,每个家庭也要懂得怎么维护好脆弱人群、什么情况要到医院就诊;每家社区卫生中心也都能尽可能扩大救治力量……

奋力守住脆弱人群感染这个关口,这次的大流行关,我们才能咬牙迈过去。

大江东:有人说,这波感染的主力毒株BA.5或BF.7更“毒”,有道理吗?

张文宏:目前的主力毒株都是国外广泛流行过的,都有学者做过毒力比较,BA.5、BF.7的重症率、死亡率与第一代奥密克戎很接近。很多人感染后感觉发烧、肌肉酸痛等症状比较严重,还起了很炫的名称,像“刀片株”“干饭株”等,但这样的人群仍然属于轻症。重症在医学上有清晰的界定: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低于93%;做CT检测肺部有较广泛的浸润,出现大面积的阴影甚至白肺。如果吸氧也没用,还需要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就是危重症了。我们对病毒基因组开展持续监测,现在并没有发现新的特殊毒株,上海目前主要是BA.5、BF.7,它们引起重症的比例是明确的。

大江东:您感染过奥密克戎吗?症状严重吗?

张文宏:感染过,我的症状很轻。第一天居家休息,开了六七个网络会议;第二天就到阳性病区查房了。周边没有人觉得我感染过,因为每天都在病房里,都在工作。我打过第四针,我自己的经历也让我更支持疫苗接种。

大江东:从疫情初起至今,您一直很强调加强营养,尤其是蛋白质摄入的重要性。为什么在呼吸系统疾病救治中要如此重视营养问题?

张文宏:在参加疫情救治和查房时,见过不少病例。2020年时,不少境外输入病例往往是因为路上辗转转机,三餐不给,营养缺乏,感染后病情很快加重。今年4-6月上海疫情期间,很多老人因为突然离开养老院等熟悉环境,去了方舱或隔离酒店,加上肺部感染、基础疾病变化等,营养摄入受影响,抵抗力大幅度下降,症状突然加重。这次,我们也发现,因为急诊医疗资源紧张,在急诊滞留的患者很难保证充分的营养供给,两三天一过,营养跟不上,也会出现重症进展加快问题,这时再用上救治手段也未必起到效果。而营养质量好,免疫力水平好,病人可能就会扛过去。

营养是救治新冠感染的基础。有营养才有抵抗力,营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希望这段时间,所有感染者或居家观察的老人,一定要特别注重增加营养,蔬菜、碳水等多样、均衡摄入,优质蛋白的摄入更是重中之重。

大江东:2022年初,您说研究了奥密克戎感染者的医学影像,不是“大号流感”,认为这种变异株“会咬人”。您从影像上看到了什么?现在看,它主要“咬”在哪里?

张文宏:当时不少人认为奥密克戎只侵犯上呼吸道,毒力下降。与德尔塔株相比,奥密克戎毒力确实是明显下降了。2022年初,上海承担了国际航班主要入境地功能,输入性病例不断。我看片子看到,奥密克戎整体上的重症发生率在下降,但是在脆弱人群中还是有肺炎表现,临床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绝不能说奥密克戎对所有人都不会有危险,都不会侵犯肺部。

流感已在世界上流行100多年,我们也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新冠是新病毒,感染面广了,风险就会被迅速放大。最近,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奥密克戎确实“会咬人”,脆弱人群会出现肺炎症状,有些人甚至需要插管。奥密克戎重症率不高,但要说它全是上呼吸道症状,“不咬人”,也是错误的。中国的感染者基数这么庞大,哪怕它只“咬”几口,可咬的全是老人、脆弱人群,也会让我们心中很痛很焦灼。

我们现在处在开放后特别迅猛的奥密克戎第一波冲击阶段,特别艰难。必须集聚全社会力量、扩充医疗资源、保护好脆弱人群,奋力扛住奥密克戎的冲击,走出这波疫情,取得最后胜利。

【一场牵手十年的对话!#第十届西塘汉服文化周启幕#】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当千年华服与千年古镇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唐代大儒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曾写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汉服文化,早已超越美学、艺术、礼仪、制度等形式文化的范畴,凝聚了华夏民族的精神与姿态。

2013年,首届西塘汉服文化周揭开序幕,中华传统服饰和传统礼仪文化惊艳亮相。如今,西塘汉服文化周已成为汉服界内的盛事,吸引全国各地身穿汉服的“同袍”奔赴西塘。对他们而言,“穿汉服、游西塘”,“看汉服、到西塘”,像一种约定,更是仪式。

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3日,第十届中华民族服饰展演暨西塘汉服文化周如约而至,38项主题活动,围绕“承前启后、守正创新”,引领传统文化活动不断前行。

十年树木,古镇着力打造“汉服之都”的文化名片,持续拓展外延,走上了品牌化、常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道路;汉服文化,也为西塘穿上了一件“华服”,使之成为国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礼仪文化,展现文化自信的具体化表达。(来源:浙江日报)#汉服##西塘汉服文化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碎碎念日常/上周末又去摘了瓜瓜果果,小番茄和玉米实在是太好吃了,这种亲子活动我还蛮爱的/周一给崽崽过了一周岁的生日,虽然匆匆忙忙的有些不是很完美,外公外婆也因为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10、所谓的花季,就是所有生命没有高低之分,偶然
  • 自分の若かりしころとリンクする部分もあるのでは……?「完全に調子に乗っていましたね(笑)。活动链接:点击这里购买《海王》至尊4K UHD套装⚡️⚡️⚡️:采访I
  • 然而对于7月就不一样了,最近5月涨价的概率同样是83%,但是到了10年却依旧有惊人的80%!个人预测一下螺纹6月涨跌规律,仅仅是预测:对于螺纹而言,虽然不像农产
  • 哈哈哈哈花花前段时间还“搞”失踪了 ,不过幸运的是花花被一个善良的小姐姐给暂时带回家了,全网都知道了花花离家出走,我想它大概是想你了。 一开始放歌(说实话都挺好
  •   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后,鲁胜之乘胜追击,他安排双方坐在一起,按照“五定工作法”的思路,主持谈话,让问题在现场先“煮沸”最后抽丝剥茧,逐一解答,找到双方“共
  • ”另外,又有人问文钦禅师如何是平常心合乎于道,他说:“吃茶吃饭随时过,看水看山实畅情。”以上的公案,明眼人一看便知道祖师们都是心无杂念,常常心自清净,便自然安住
  • 高锌,补充父母身体需要营养,精神一整天,全家共享好滋味~#好物推荐##微电商购物##生活好物节##种草花花万物# 蒙牛中老年高钙奶粉礼盒装2罐 【在售价】268
  • 他们听完开始焦虑起来,于是大家商讨对策。正在这时,手机突然响了。
  • 解决方式: 1、若无,请将面板超温保护器转至 150℃的位置,或使用温度再加 30℃的位置; 2、请通知厂家客服维修部门更换循环马达; 3、请更换温度部份的固态
  • 就像三万英尺里,主人公对在美国长大的、耶鲁法学院的明星棒球手情敌的评价一样:即使最后我们去了一样的学校,一样的公司,可我知道,我们是不同的。就和每一个你我的生活
  • 通告称,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在重庆某百货专柜发布广告:“8天肌肤犹如新生……众人见证8天奇迹……68800人已经见证奇迹水带来的肌肤新生......”等用语,
  • 按照我对她的了解,她对讨厌的人从来不会给好脸色,我以为经过我背叛了她这件事过后,她会很讨厌我,但没想到她还回答了我问其他人的问题,甚至主动帮我捡水杯。我很担忧她
  • @微博抽奖平台 备案#拼豆图纸# #立体拼豆# #拼豆# #我爱拼豆# 由于我个人的失误,把图纸抽奖时间写错了,晚八点设置成了早八点,导致很多人转发但是没参与到
  • 据Domain网站报道,RT Edgar在Toorak的主管Jeremy Fox说:“例如,去年有很多游客带着相机下车看房。这一时间,在美国房地产市场依旧挣扎于
  • 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疫情影响还远没有结束,经济恢复的基础尚未牢固,我们的攻坚还要再深化,竞赛还要再加温,把当前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持续下去,努力从“开门红”迈
  • 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不是他们做过的事,而是关于他们没做过的事,没冒过的险,没追过的梦,没爱过的人……大部分人恐惧的并不是死亡,而是当生命走到尽头,蓦然回首才发现
  •   然而,许是人性的缺点,我们总免不了去羡慕别人,羡慕别人的容貌、地位、成就……很多很多。​‎ ͏ 这世上唯‮不一‬改变的‮就,‬是“不停的改变”谁能在‮确不‬
  • 无论是擦肩还是错爱,无论是守望还是背叛,能够在最深的红尘里遇见,相知相爱过,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总要好过从来没有得到的空旷与荒凉。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在心里来了
  • 人的一生很短,一年之间转眼到了7月12日,时间如流水,珍惜岁月和阳光,花开也有花谢,学着给自己一份信任,[心]多读一些有益人生的书,读书就读#活着就是为了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