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嘒”字的阐释史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在《诗经》众篇目中,含有“嘒”(huì)字的共有五篇,分别是《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鸣蜩嘒嘒”、《商颂·那》“鞉鼓渊渊,嘒嘒管声”、《小雅·鱼藻之什·采菽》“其旂淠淠,鸾声嘒嘒”、《大雅·云汉》“瞻昂昊天,有嘒其星”,以及《国风·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其中,前三篇里“嘒”都是作为状声词,与“鸣蜩”“管声”“鸾声”相联系,而在《云汉》和《小星》里,“嘒”字却是作为描写星象的状物词。在《诗故训传》和《诗集传》中,作为状物词的“嘒”字又存在三种不同的解释。《小星》中的“嘒”字在《诗故训传》与《诗集传》中同被释为“微貌”,《云汉》中的“嘒”字在《诗故训传》中被释为“众星貌”,在《诗集传》中则被释为“明貌”。

  细读与比较《小星》和《云汉》这两首诗,不难发现“嘒”字无论作“微貌”“众星貌”或是“明貌”解,都可代入其中并与文意相符。后世对这两首诗中“嘒”字的释义,主要也是基于毛亨《诗故训传》与朱熹《诗集传》中的阐释,或直接引用,或延伸发义,并没有再作新的注解。本文将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探讨其释义存在差异的原因,考察同是描写星象的状物词为何会出现不同的解释。

  “嘒”的字义考察

  从字书的记载来看,《说文解字》初释“嘒”为“小声”,南朝顾野王的《玉篇》、宋代《集韵》同作此释。在状声词这一解释上,《释名·释形体》载“鼻,嘒也,出气嘒嘒也”。毛传释“鸾声嘒嘒”为“中节也”,释“嘒嘒管声”为“嘒嘒然,和也”,又释“鸣蜩嘒嘒”为“声也”。《广韵·霁韵》释“嘒”为“急声”,朱熹以“清亮”释“嘒嘒管声”,陆德明《经典释文》则把“嘒”具体为蝉声。

  对于“嘒”本义的由来,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指出其从“彗”声之字,意义多与“细小”有关。“嘒”字作为从“口”引申出的状声词或许不难理解,然而一个状声词又是如何演化为描写星星的状物词呢?笔者以为应当先将从“口”之义暂置一旁,且从“彗”字作探究。

  《说文》载“彗,埽竹也”。郑玄注《礼记·曲礼上》,孔颖达疏《左传·昭公十七年》“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司马贞索隐《史记》,颜师古注《汉书·高帝纪下》亦从“扫帚”一释,后又活用为动词“扫”(李贤注“高锋彗云”)、“拂”(吕向注“高旗彗云”)。《公羊传·昭公十七年》“何以书?记异也”,何休注:“彗者,邪乱之气,扫故置新之象。”《尔雅·释天》言“彗星为欃枪”(郭璞注:亦谓之孛,言其形孛,孛似扫彗),《释名·释天》又言“彗星,光梢似彗也”。慧琳《一切经音义》在此基础上释“彗星”为“彗,妖星也,所以除旧布新之象也”。综上可以看到,“彗”与“扫帚”的引申义“扫故置新”建立起了联系,并因形似星梢而获释。在此之上,清代罗典在《凝园读诗管见》中从字形角度对《大雅·云汉》里出现的“嘒”进行阐释,认为“出于口而有彗状者,惟喷水为然……以乱落成点状,特繁碎业密,故得为星,借象而曰有嘒其星也”。那么,“嘒”字又是如何引申为“微小貌”“众星貌”以及“明亮貌”的呢?

  “嘒”作为状物词的由来

  《诗故训传》将《小星》中的“嘒”释为:“微貌。小星,众无名者。三心五噣,四时更见。”前文提到《说文》中“嘒”字作小声释,《字源》言小星微光为小声之引申。一个是声音之小,一个是星光之微,虽然一个属于声域方面,一个属于视觉方面,但其共同点都在于表示轻微、微小之意。

  “嘒”字被解释为微貌,最先是言妾侍地位之低。历代对《小星》一诗的阐释大都沿袭郑笺“犹诸妾随夫人,以此序进御于君也”一说展开:小星若妾,不敢同与夫人,犹小星之光不可夺月之光,故言“嘒”为微貌。这种因语境求字义的训诂方法,学者王念孙称之为“因文求义”。此处的“文”,大致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语境”。所谓因语境求义,是指根据古代文献的具体语言环境来探求和诠释词义的训诂方法。

  从前人的经验及对古代作品的分析来看,使一个多义词语在文本中具有唯一性,或是从一义延伸出另一义,最基本的方法便是“观境为训”。除考察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辞例语境(此等都属于内部语境)之外,还应对当时训诂提出的外部语境,即社会语境进行分析。古代社会语境,主要是指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等。《诗大序》强调《诗经》有“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的社会功能,所以“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郑玄为之作笺,必定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推演,而他本人的诗学观亦认为诗是礼教的一部分,是对礼制和政治衰落的一种精神层面的扶救。因此,对字词的训诂便也立足于礼教,而将“嘒”衍生为状物词。

  “嘒”字阐释义的沿袭与突破

  后世对于《小星》一诗“嘒”的解释多同“微貌”,且其后的阐发也多根据郑笺所释,即众多无名小星伴随着心、噣两大星宿,犹如诸妾随夫人,以此序进御于君的说法。就连提倡“去序言诗”的朱熹也取了“嘒,明貌……众妾进御于君”一说。范处义《诗补传》、季本《诗说解颐》和《御纂诗义折中》都从原先的微小之义增改为微明义。而李光地《诗所》更是直接用《云汉》中“有嘒其星”之明貌义互训。但是至此,他们在释字之后或不作主观阐发或直接沿用妻妾一说,只有明代丰坊的《申培诗说》提出小臣奉使行役之诗的说法。

  这种层层相应的释文方式体现了历代文人注疏的一种体例——“疏不破注”。该原则要求编纂者依据先儒的注文进行疏解,不可自己任意发挥,以此来维护注文的思想体系。到了明中晚期,阳明心学及其后学泰州学派的兴起,使儒学发展进入转折期,此时的人文启蒙思潮使学者在释经观念上冲破了传统的礼教束缚,同时也使儒学更加平民化,丰坊便于他的《申培诗说》为《小星》开出了“小臣奉使行役之诗”一支。可见“疏不破注”也并不是一成不“破”的,它在许多方面发挥、补充甚至突破了原注。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训诂学避免了被僵化的命运。

  在《云汉》中,诗歌前半部分描写了大旱的景象,“有嘒其星”是前人记载干旱时所对应的一种星象。而于其中释生出的“众星貌”和“明貌”,则常被后世学者用于阐释《小星》中“嘒”字一义,如李光地的《诗所》言“嘒,明貌。与大雅有嘒其星者同”,就明确地标出这个字义是参照《大雅》所得。而“嘒彼小星”的“微貌”也被引用于《云汉》的注解中,如程俊英的《诗经注译》中《云汉》一篇便注为“有嘒,嘒嘒,微小而众多的样子”,再如陈晓中的《古代汉语天文知识》以“昴,俗名七姐妹星团,约二百多颗”释“嘒”为众多之意,等等。除了在诸多释诗的文本中出现互训或字义融合的现象外,这种通融还被运用到了现代字典当中,如“嘒”在《汉语大词典》中被释为“形容星光微小而明亮”,在《中华字海》中被释为“(星光)明亮(一说微小)的样子”等。

  在《诗经》“嘒”作状物词一释的演变、差异和融合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因文生义”的训诂方式虽然未能“验之他卷而通”,但亦以“参证文献语言”为本。以《小星》中的“嘒”字为例,“微貌”这个解释同当时社会宣传的礼教思想密切相关,微小之星正好与位卑的妾侍相对应,正是因为有了此文化背景,这一字义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同时,对于这种超越原典的训诂方式,就像陈绂先生所言,注释之所以会对原典产生超越,是因为“不同时代的注释家们在解说某部典籍时,自然会受到当时的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制约,体现出时代的特色和要求,而这些内容在原典中是不会存在的,超越也就是这样产生的”。此外,即便释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的知识结构也存在差异,但是在解读原典方面,大多还是会受到前有释文的影响,尤其是对经书的解读,历代的主流还是遵循着“护经”的观念,因此存在层层相应的现象。而无论后来者的解读与作者的原意是否相符,不可否认的是它们都是时代诗学阐释的有机组成,更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诗经》中“嘒”字的阐释史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在《诗经》众篇目中,含有“嘒”(huì)字的共有五篇,分别是《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鸣蜩嘒嘒”、《商颂·那》“鞉鼓渊渊,嘒嘒管声”、《小雅·鱼藻之什·采菽》“其旂淠淠,鸾声嘒嘒”、《大雅·云汉》“瞻昂昊天,有嘒其星”,以及《国风·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其中,前三篇里“嘒”都是作为状声词,与“鸣蜩”“管声”“鸾声”相联系,而在《云汉》和《小星》里,“嘒”字却是作为描写星象的状物词。在《诗故训传》和《诗集传》中,作为状物词的“嘒”字又存在三种不同的解释。《小星》中的“嘒”字在《诗故训传》与《诗集传》中同被释为“微貌”,《云汉》中的“嘒”字在《诗故训传》中被释为“众星貌”,在《诗集传》中则被释为“明貌”。

  细读与比较《小星》和《云汉》这两首诗,不难发现“嘒”字无论作“微貌”“众星貌”或是“明貌”解,都可代入其中并与文意相符。后世对这两首诗中“嘒”字的释义,主要也是基于毛亨《诗故训传》与朱熹《诗集传》中的阐释,或直接引用,或延伸发义,并没有再作新的注解。本文将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探讨其释义存在差异的原因,考察同是描写星象的状物词为何会出现不同的解释。

  “嘒”的字义考察

  从字书的记载来看,《说文解字》初释“嘒”为“小声”,南朝顾野王的《玉篇》、宋代《集韵》同作此释。在状声词这一解释上,《释名·释形体》载“鼻,嘒也,出气嘒嘒也”。毛传释“鸾声嘒嘒”为“中节也”,释“嘒嘒管声”为“嘒嘒然,和也”,又释“鸣蜩嘒嘒”为“声也”。《广韵·霁韵》释“嘒”为“急声”,朱熹以“清亮”释“嘒嘒管声”,陆德明《经典释文》则把“嘒”具体为蝉声。

  对于“嘒”本义的由来,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指出其从“彗”声之字,意义多与“细小”有关。“嘒”字作为从“口”引申出的状声词或许不难理解,然而一个状声词又是如何演化为描写星星的状物词呢?笔者以为应当先将从“口”之义暂置一旁,且从“彗”字作探究。

  《说文》载“彗,埽竹也”。郑玄注《礼记·曲礼上》,孔颖达疏《左传·昭公十七年》“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司马贞索隐《史记》,颜师古注《汉书·高帝纪下》亦从“扫帚”一释,后又活用为动词“扫”(李贤注“高锋彗云”)、“拂”(吕向注“高旗彗云”)。《公羊传·昭公十七年》“何以书?记异也”,何休注:“彗者,邪乱之气,扫故置新之象。”《尔雅·释天》言“彗星为欃枪”(郭璞注:亦谓之孛,言其形孛,孛似扫彗),《释名·释天》又言“彗星,光梢似彗也”。慧琳《一切经音义》在此基础上释“彗星”为“彗,妖星也,所以除旧布新之象也”。综上可以看到,“彗”与“扫帚”的引申义“扫故置新”建立起了联系,并因形似星梢而获释。在此之上,清代罗典在《凝园读诗管见》中从字形角度对《大雅·云汉》里出现的“嘒”进行阐释,认为“出于口而有彗状者,惟喷水为然……以乱落成点状,特繁碎业密,故得为星,借象而曰有嘒其星也”。那么,“嘒”字又是如何引申为“微小貌”“众星貌”以及“明亮貌”的呢?

  “嘒”作为状物词的由来

  《诗故训传》将《小星》中的“嘒”释为:“微貌。小星,众无名者。三心五噣,四时更见。”前文提到《说文》中“嘒”字作小声释,《字源》言小星微光为小声之引申。一个是声音之小,一个是星光之微,虽然一个属于声域方面,一个属于视觉方面,但其共同点都在于表示轻微、微小之意。

  “嘒”字被解释为微貌,最先是言妾侍地位之低。历代对《小星》一诗的阐释大都沿袭郑笺“犹诸妾随夫人,以此序进御于君也”一说展开:小星若妾,不敢同与夫人,犹小星之光不可夺月之光,故言“嘒”为微貌。这种因语境求字义的训诂方法,学者王念孙称之为“因文求义”。此处的“文”,大致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语境”。所谓因语境求义,是指根据古代文献的具体语言环境来探求和诠释词义的训诂方法。

  从前人的经验及对古代作品的分析来看,使一个多义词语在文本中具有唯一性,或是从一义延伸出另一义,最基本的方法便是“观境为训”。除考察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辞例语境(此等都属于内部语境)之外,还应对当时训诂提出的外部语境,即社会语境进行分析。古代社会语境,主要是指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等。《诗大序》强调《诗经》有“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的社会功能,所以“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郑玄为之作笺,必定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推演,而他本人的诗学观亦认为诗是礼教的一部分,是对礼制和政治衰落的一种精神层面的扶救。因此,对字词的训诂便也立足于礼教,而将“嘒”衍生为状物词。

  “嘒”字阐释义的沿袭与突破

  后世对于《小星》一诗“嘒”的解释多同“微貌”,且其后的阐发也多根据郑笺所释,即众多无名小星伴随着心、噣两大星宿,犹如诸妾随夫人,以此序进御于君的说法。就连提倡“去序言诗”的朱熹也取了“嘒,明貌……众妾进御于君”一说。范处义《诗补传》、季本《诗说解颐》和《御纂诗义折中》都从原先的微小之义增改为微明义。而李光地《诗所》更是直接用《云汉》中“有嘒其星”之明貌义互训。但是至此,他们在释字之后或不作主观阐发或直接沿用妻妾一说,只有明代丰坊的《申培诗说》提出小臣奉使行役之诗的说法。

  这种层层相应的释文方式体现了历代文人注疏的一种体例——“疏不破注”。该原则要求编纂者依据先儒的注文进行疏解,不可自己任意发挥,以此来维护注文的思想体系。到了明中晚期,阳明心学及其后学泰州学派的兴起,使儒学发展进入转折期,此时的人文启蒙思潮使学者在释经观念上冲破了传统的礼教束缚,同时也使儒学更加平民化,丰坊便于他的《申培诗说》为《小星》开出了“小臣奉使行役之诗”一支。可见“疏不破注”也并不是一成不“破”的,它在许多方面发挥、补充甚至突破了原注。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训诂学避免了被僵化的命运。

  在《云汉》中,诗歌前半部分描写了大旱的景象,“有嘒其星”是前人记载干旱时所对应的一种星象。而于其中释生出的“众星貌”和“明貌”,则常被后世学者用于阐释《小星》中“嘒”字一义,如李光地的《诗所》言“嘒,明貌。与大雅有嘒其星者同”,就明确地标出这个字义是参照《大雅》所得。而“嘒彼小星”的“微貌”也被引用于《云汉》的注解中,如程俊英的《诗经注译》中《云汉》一篇便注为“有嘒,嘒嘒,微小而众多的样子”,再如陈晓中的《古代汉语天文知识》以“昴,俗名七姐妹星团,约二百多颗”释“嘒”为众多之意,等等。除了在诸多释诗的文本中出现互训或字义融合的现象外,这种通融还被运用到了现代字典当中,如“嘒”在《汉语大词典》中被释为“形容星光微小而明亮”,在《中华字海》中被释为“(星光)明亮(一说微小)的样子”等。

  在《诗经》“嘒”作状物词一释的演变、差异和融合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因文生义”的训诂方式虽然未能“验之他卷而通”,但亦以“参证文献语言”为本。以《小星》中的“嘒”字为例,“微貌”这个解释同当时社会宣传的礼教思想密切相关,微小之星正好与位卑的妾侍相对应,正是因为有了此文化背景,这一字义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同时,对于这种超越原典的训诂方式,就像陈绂先生所言,注释之所以会对原典产生超越,是因为“不同时代的注释家们在解说某部典籍时,自然会受到当时的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制约,体现出时代的特色和要求,而这些内容在原典中是不会存在的,超越也就是这样产生的”。此外,即便释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的知识结构也存在差异,但是在解读原典方面,大多还是会受到前有释文的影响,尤其是对经书的解读,历代的主流还是遵循着“护经”的观念,因此存在层层相应的现象。而无论后来者的解读与作者的原意是否相符,不可否认的是它们都是时代诗学阐释的有机组成,更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诗经》中“嘒”字的阐释史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在《诗经》众篇目中,含有“嘒”(huì)字的共有五篇,分别是《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鸣蜩嘒嘒”、《商颂·那》“鞉鼓渊渊,嘒嘒管声”、《小雅·鱼藻之什·采菽》“其旂淠淠,鸾声嘒嘒”、《大雅·云汉》“瞻昂昊天,有嘒其星”,以及《国风·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其中,前三篇里“嘒”都是作为状声词,与“鸣蜩”“管声”“鸾声”相联系,而在《云汉》和《小星》里,“嘒”字却是作为描写星象的状物词。在《诗故训传》和《诗集传》中,作为状物词的“嘒”字又存在三种不同的解释。《小星》中的“嘒”字在《诗故训传》与《诗集传》中同被释为“微貌”,《云汉》中的“嘒”字在《诗故训传》中被释为“众星貌”,在《诗集传》中则被释为“明貌”。

  细读与比较《小星》和《云汉》这两首诗,不难发现“嘒”字无论作“微貌”“众星貌”或是“明貌”解,都可代入其中并与文意相符。后世对这两首诗中“嘒”字的释义,主要也是基于毛亨《诗故训传》与朱熹《诗集传》中的阐释,或直接引用,或延伸发义,并没有再作新的注解。本文将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探讨其释义存在差异的原因,考察同是描写星象的状物词为何会出现不同的解释。

  “嘒”的字义考察

  从字书的记载来看,《说文解字》初释“嘒”为“小声”,南朝顾野王的《玉篇》、宋代《集韵》同作此释。在状声词这一解释上,《释名·释形体》载“鼻,嘒也,出气嘒嘒也”。毛传释“鸾声嘒嘒”为“中节也”,释“嘒嘒管声”为“嘒嘒然,和也”,又释“鸣蜩嘒嘒”为“声也”。《广韵·霁韵》释“嘒”为“急声”,朱熹以“清亮”释“嘒嘒管声”,陆德明《经典释文》则把“嘒”具体为蝉声。

  对于“嘒”本义的由来,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指出其从“彗”声之字,意义多与“细小”有关。“嘒”字作为从“口”引申出的状声词或许不难理解,然而一个状声词又是如何演化为描写星星的状物词呢?笔者以为应当先将从“口”之义暂置一旁,且从“彗”字作探究。

  《说文》载“彗,埽竹也”。郑玄注《礼记·曲礼上》,孔颖达疏《左传·昭公十七年》“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司马贞索隐《史记》,颜师古注《汉书·高帝纪下》亦从“扫帚”一释,后又活用为动词“扫”(李贤注“高锋彗云”)、“拂”(吕向注“高旗彗云”)。《公羊传·昭公十七年》“何以书?记异也”,何休注:“彗者,邪乱之气,扫故置新之象。”《尔雅·释天》言“彗星为欃枪”(郭璞注:亦谓之孛,言其形孛,孛似扫彗),《释名·释天》又言“彗星,光梢似彗也”。慧琳《一切经音义》在此基础上释“彗星”为“彗,妖星也,所以除旧布新之象也”。综上可以看到,“彗”与“扫帚”的引申义“扫故置新”建立起了联系,并因形似星梢而获释。在此之上,清代罗典在《凝园读诗管见》中从字形角度对《大雅·云汉》里出现的“嘒”进行阐释,认为“出于口而有彗状者,惟喷水为然……以乱落成点状,特繁碎业密,故得为星,借象而曰有嘒其星也”。那么,“嘒”字又是如何引申为“微小貌”“众星貌”以及“明亮貌”的呢?

  “嘒”作为状物词的由来

  《诗故训传》将《小星》中的“嘒”释为:“微貌。小星,众无名者。三心五噣,四时更见。”前文提到《说文》中“嘒”字作小声释,《字源》言小星微光为小声之引申。一个是声音之小,一个是星光之微,虽然一个属于声域方面,一个属于视觉方面,但其共同点都在于表示轻微、微小之意。

  “嘒”字被解释为微貌,最先是言妾侍地位之低。历代对《小星》一诗的阐释大都沿袭郑笺“犹诸妾随夫人,以此序进御于君也”一说展开:小星若妾,不敢同与夫人,犹小星之光不可夺月之光,故言“嘒”为微貌。这种因语境求字义的训诂方法,学者王念孙称之为“因文求义”。此处的“文”,大致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语境”。所谓因语境求义,是指根据古代文献的具体语言环境来探求和诠释词义的训诂方法。

  从前人的经验及对古代作品的分析来看,使一个多义词语在文本中具有唯一性,或是从一义延伸出另一义,最基本的方法便是“观境为训”。除考察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辞例语境(此等都属于内部语境)之外,还应对当时训诂提出的外部语境,即社会语境进行分析。古代社会语境,主要是指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等。《诗大序》强调《诗经》有“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的社会功能,所以“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郑玄为之作笺,必定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推演,而他本人的诗学观亦认为诗是礼教的一部分,是对礼制和政治衰落的一种精神层面的扶救。因此,对字词的训诂便也立足于礼教,而将“嘒”衍生为状物词。

  “嘒”字阐释义的沿袭与突破

  后世对于《小星》一诗“嘒”的解释多同“微貌”,且其后的阐发也多根据郑笺所释,即众多无名小星伴随着心、噣两大星宿,犹如诸妾随夫人,以此序进御于君的说法。就连提倡“去序言诗”的朱熹也取了“嘒,明貌……众妾进御于君”一说。范处义《诗补传》、季本《诗说解颐》和《御纂诗义折中》都从原先的微小之义增改为微明义。而李光地《诗所》更是直接用《云汉》中“有嘒其星”之明貌义互训。但是至此,他们在释字之后或不作主观阐发或直接沿用妻妾一说,只有明代丰坊的《申培诗说》提出小臣奉使行役之诗的说法。

  这种层层相应的释文方式体现了历代文人注疏的一种体例——“疏不破注”。该原则要求编纂者依据先儒的注文进行疏解,不可自己任意发挥,以此来维护注文的思想体系。到了明中晚期,阳明心学及其后学泰州学派的兴起,使儒学发展进入转折期,此时的人文启蒙思潮使学者在释经观念上冲破了传统的礼教束缚,同时也使儒学更加平民化,丰坊便于他的《申培诗说》为《小星》开出了“小臣奉使行役之诗”一支。可见“疏不破注”也并不是一成不“破”的,它在许多方面发挥、补充甚至突破了原注。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训诂学避免了被僵化的命运。

  在《云汉》中,诗歌前半部分描写了大旱的景象,“有嘒其星”是前人记载干旱时所对应的一种星象。而于其中释生出的“众星貌”和“明貌”,则常被后世学者用于阐释《小星》中“嘒”字一义,如李光地的《诗所》言“嘒,明貌。与大雅有嘒其星者同”,就明确地标出这个字义是参照《大雅》所得。而“嘒彼小星”的“微貌”也被引用于《云汉》的注解中,如程俊英的《诗经注译》中《云汉》一篇便注为“有嘒,嘒嘒,微小而众多的样子”,再如陈晓中的《古代汉语天文知识》以“昴,俗名七姐妹星团,约二百多颗”释“嘒”为众多之意,等等。除了在诸多释诗的文本中出现互训或字义融合的现象外,这种通融还被运用到了现代字典当中,如“嘒”在《汉语大词典》中被释为“形容星光微小而明亮”,在《中华字海》中被释为“(星光)明亮(一说微小)的样子”等。

  在《诗经》“嘒”作状物词一释的演变、差异和融合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因文生义”的训诂方式虽然未能“验之他卷而通”,但亦以“参证文献语言”为本。以《小星》中的“嘒”字为例,“微貌”这个解释同当时社会宣传的礼教思想密切相关,微小之星正好与位卑的妾侍相对应,正是因为有了此文化背景,这一字义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同时,对于这种超越原典的训诂方式,就像陈绂先生所言,注释之所以会对原典产生超越,是因为“不同时代的注释家们在解说某部典籍时,自然会受到当时的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制约,体现出时代的特色和要求,而这些内容在原典中是不会存在的,超越也就是这样产生的”。此外,即便释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的知识结构也存在差异,但是在解读原典方面,大多还是会受到前有释文的影响,尤其是对经书的解读,历代的主流还是遵循着“护经”的观念,因此存在层层相应的现象。而无论后来者的解读与作者的原意是否相符,不可否认的是它们都是时代诗学阐释的有机组成,更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据Gill回忆,她左胸部的热成像与其他游客都不一样,画面显示局部温度过高。据Gill回忆,她左胸部的热成像与其他游客都不一样,画面显示局部温度过高。
  • 说实话,我在多年的职场生涯中遇到过不少这种到处糊弄人的同事,我最后总结的经验就是,遇到这种人,就要像遇到街上到处想占人便宜的无赖一样,第一次就坚决反击,告诉他,
  • 海底捞一个熟悉的服务员还送给我们俩五个口味的大福 简称海底捞五福哈哈哈哈 很好吃的 并且我老公一直想点这个 恰巧送他了 他爱住[航天员]今天可真是没少刮 但是我
  • 任贤齐对吴卓羲说:我第一次拍《神雕侠侣》的时候,我是去面试歌手的,我只是拿主题曲去给制作人听,制作人听过以后,他说你会不会打?我没有容貌焦虑没有身材焦虑没有“钱
  • 只等西安再热一些,我就等穿着出街了[嘻嘻]#潮流种草季##今日穿搭(ootd)##我的国潮范儿##我爱国潮美#本来是在评论里写的,但是发现写了这么多记录还蛮有意
  • 茶,是一道光浮躁的人,是喝不了茶的,茶,唯有静心。 茶,是一道光浮躁的人,是喝不了茶的,茶,唯有静心。
  • 拿到结果的人说这个行业好做,离场的人说这个行业已经饱和。其实哪个行业都有好做不好做,不是这个行业不行,而是做这个行业的人有人成功有人离场。
  • 评论抽送3条爱丽丝小裙子‼️(明晚7点开奖)〈撒谎〉活跃小家族收人啦!1⃣ 家族刚起步没贡献要求周贡>100就行2⃣ 福利∶周贡>3000爱丽丝裙一件 >40
  • 诶,是不是太简单了点( ˘•ω•˘ )☆游戏仍在梦百双服大坑里,开始了月歌&食之契约☆乙女碟,感觉最近全龄↑18↓☆喜欢好多声优,具体之后会有惯例的那啥
  • 從昨天起 palmtree家族 사랑해요!!! (네 그렇게됐어요 …) Mozart Dracula Wicked Death Note 最要是這四部的남버
  • 但是这个事情明显的让我有了不安全感,大白天的已经有这么明目张胆的骚扰了,我就回来分别给我哥和我闺蜜说,我哥还认为这是夸奖我应该高兴(excuse me?)但是女
  • 这个b班真是一天都上不下去了没有下班、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寒暑假等于摆设[裂开][裂开][裂开]有网络的地方就能微信你做事晚上躺床上了还得爬起来工作有时候真是
  • 排长曲元钧清楚记得,出发时陈红军打着手电,站在风雪中郑重承诺:“我要把你们安全地带上去,也要把你们一个不少地带下来!那场战斗之后,“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
  • 不容错过 | 到慈城必看的景点:1、古县衙位于中华路和解放路“丁”字形交叉口,是一座按照“慈溪县志”复建的仿清代建筑。该村有约500年左右的历史,出过二位进士,
  • 人生三万多天,很开心这一天,你们为我而到来!以前觉得婚礼就是一则官方通告,现在才明白这是一场人生为数不多的相聚,是不远千里的奔赴,是不计得失的支持!
  • 在7月30日终于过上了我今年的夏天,历时一个月的SummerTime,体会了一把理想感受了几场温暖,酷暑也好,今年还是一样很热爱夏天。又是一个月底,要和八月说再
  • 一切众生,不论是生在有佛住世时、或是佛涅槃后、或是末法时期,他们中有诸多的众生本具“大乘性”能相信诸佛秘密大圆觉心,其中有想修行的人,如果是在“伽蓝”即寺庙里安
  • 俩小时午睡梦到过年了,在无聊的老家用陈旧的大屁股电视看无聊的综艺,不知道为什么放的是13,14年播出的期数,甚至能看到刚出道的曹承衍和王一博…更神奇的是家里还莫
  • 去接纳让你痛苦的事,熬过这些难熬的时刻,它会指引你成为更优秀的人。 ✦ VOL.3聪明守恒看看生活里,很多聪明人,也许一时得意,却难以实现人生的精进和突破,为什
  • 」明报OL:炎明熹未想过选港姐 只想做表演嘉宾今晚梦想成真炎明熹、姚焯菲、钟柔美(Yumi)及詹天文的女团After Class今晚3缺1,Yumi因家佣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