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漫读# #品味冬天#
深秋的红叶与黄叶既可以视为秋天向冬天发出的漂亮的请帖,也可以视为冬季向每个人递过来的华丽的名片。

当远山上的树木擎起红叶,当道路两旁,或者小区门口的梧桐树与银杏树将黄叶飘洒,我们便知道,冬天已经蹑手蹑脚地来了。

我想,四季之中,最不招人喜欢的大约就是带来严寒的冬天了。然而,除了生活在热带的人们,谁又能躲开冬天呢?因此,与其缩手缩脚地进入冬天,不如抖擞精神挺身走进冬天。要知道,寒冷的冬天固然给我们带来有不少麻烦,但这冬天的寒冷也能催生出许多特有的趣味与感动。

如果没有冬天的寒冷,我们去哪里领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景象呢?如果没有冬天的寒冷,我们又到哪里去欣赏水仙花与腊梅花的娇艳呢?

在冬天的寒冷里,未结冰的河比任何时候都安详,结冰的河比任何时候都坚强。

银杏叶与梧桐叶金黄耀眼,从深秋走来的枫叶也红艳无比。

山坡上,一些被寒冷摘尽了叶子的树,树枝舒展而遒劲,在灰白天幕的映衬下,远远望去,像一幅奇异的木刻画,深邃而神奇。

冬天的寒冷还丰富了我们的日常感受。比如我们的小家,即使是比较简陋的家,在天寒地冻的包围下,也显得异常温暖。于是,由一句“到家了”的平常话语带来的感受,比在其他任何季节里更显得鲜明,且内涵丰富。家庭的一个中心——炉灶中的火苗,在冬天便有了更加欢快的跳动;家庭的另一个中心——饭桌上,那饭菜的热气蒸腾里,弥漫着比其他季节更多的温情与幸福感。

不要说“雪中送炭”了,冬天里,即使有人给我们递过来一杯白开水,捧手中,也会使我们倍感温暖和亲切。在寒冷中喝的热汤,滋味更长;在寒冷中品饮的酒,暖意更浓;在寒冷中添的衣,令人倍感熨帖。

在寒冷中,平时我们不太注意、不太在乎的东西有了新的含义,比如一堵挡风的墙,比如在公交车上被邻座及时关闭的车窗,比如寒风中亲友送来的平常的风衣或帽子,比如一句家常的嘘寒问暖的话语……

冬夜寂寥,但清冷的冬月,令我们双目与神智更加清澈,稀疏的星光令我们的思绪更加幽深。冬夜无比静谧,没有春夜无处不在的撩拨,没有夏夜难耐的燥热,没有秋夜清凉的诱惑。冬夜里无论是读书、写字、沉思、闲谈、做家务,比起其他季节来,我们更容易进入角色。寒冷虽然限制了我们的活动半径,但可以增加我们的安定与自省。

没有冬天的寒冷,我们就不会有滑雪、溜冰的快意,不会有冬泳的勇敢,不会有在寒风中寻梅的诗意盎然,也不会有用冻红的双手,堆雪人、打雪仗的乐趣,古今诗人们也不会写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

冬天的寒冷其实也是一种有益的教诲。它令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温暖,更加珍惜阳光,珍惜散布在我们周围各种不同的温暖与善意。珍惜那只伸过来的温暖的手,以及那个虽然普通却漾着暖意的微笑。

冬天的寒冷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考验,冬小麦需要,梅花也需要;冬天的寒冷,又好比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一种不留情面的批评,忠贞的爱情也需要,纯洁的友谊也需要,健康的成长也需要。

既然冬天的寒冷,是我们必须,也应该面对的,我想,在无畏地穿越寒冷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会在寒冷中获得特有的快乐与醒悟、趣味与感动。

(作者 周丁力 来源 重庆晚报 )

《那就是我》和《那不是我》……
很久以前我就很喜欢《那就是我》这首歌,歌中的人在远方,他想念着故乡和母亲,歌词写思恋,写诗情画意,叩动人心: 我思恋故乡的小河,我思恋故乡的炊烟,我思恋故乡的明月……远方的人告诉母亲,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就是我,如果有一叶风帆向你驶来,那就是我,如果你听到远方飘来的山歌,那就是我,就是我……但是,我在这里要说的不是《那就我》,而是《那不是我》,它不是一首歌,而是一件事。多少年来,很多朋友一直关心我,在网上留言问候的,也有在网上问询和质疑的,特别是近些年常有人问,你怎么还活着?医生那时候不是说你活不了多久吗?有的问,你为什么坐着总是“翘着二郎腿”?你为什么残疾了还能开汽车?在过去十五年我和同志们努力工作,希望推动为8500万残疾人建立更多的保障机制,让生活好起来。我很少关注自己被说成什么样的坐姿,或是假装残疾等等,我不知道这是哪里来的谣言,只是相信谣言总会随风而逝。但是后来看到更多人说我的病痛残疾,我就会难过,也会责怪自己,为什么不抽点时间写写残疾造成的各种痛苦呢?
其实,我很多次都想写,可是却又一次次打消这个念头,我不想写,因为太痛苦了,这是千千万万健康的人所体会不到的痛苦。我常常是自己消解了痛苦,别人看不见,或是根本不想让别人看见,我从不愿让别人分担我的痛苦,也从不想让亲人知道我的痛苦。我觉得把痛苦咽下去,让他人和你在一起感到快乐,是一种美德。
患病63年了,我基本上是让人感到快乐的人,这让我欢欣,可这是克服了多少困难换来的欢欣啊!很多人不懂得,更无法体会脊髓损伤者坐着的困难和痛苦,截瘫部位越高,脊椎侧弯越严重,坐着就会越痛苦,甚至有一种遭受酷刑的感觉。我相信很多像我一样的病人都会赞同我的描述。为了坐住坐稳,不让身体倾斜或是倒向一边,高位截瘫者会慢慢找到一种保护性姿势,比如我找到了这种办法,身体向左侧倾斜,也就是向脊椎侧弯的一边倾斜,这样我就不会倒向右边,也会减轻脊柱压迫产生的疼痛。当然,即使这样坐着,我也要用两只胳膊的力量做支撑,长此以往胳膊很疼呢!最近一些朋友不断给我发来网上的图片,在模糊的图片中我站着,还和别人干杯!!!我笑了,我想说那不是我,要是真的能站起来该多好啊!今天,我有点后悔没能早点写下残疾之痛,我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残疾之痛,更加珍惜没有病痛的生命,也能更好地维护生命的尊严——不要评判残疾的痛苦,不要嘲笑残疾人的任何一种坐姿、站姿或走路的样子,残疾人已经为生命付出了太多的痛苦,凡是能够出现在生活中,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残疾人都已经够勇敢,他们一定是战胜了自卑或绝望,才走进我们的生活里。残疾不是哪一个人的痛苦,而是人类的痛苦之一,我们必须共同面对由此带来的一切困境。作为曾经的残疾人工作者,在任期间,我没有写出这种感受,也许在潜意识里我还是不愿触及更多的身体的痛苦,我还有不够坚强的一面……但是今后我会更多的写,这需要勇气和超脱的精神!就要出发了,去很远的地方,回来有时间再写我为什么还活着……
我九岁时的照片,脊椎已经侧弯,快坐不住了,就用右手抓住裤子保持平衡,后来长大了脊椎不但严重侧弯,还有90度的扭曲,坐直了很累,很痛苦,我就把身体侧弯的一边靠在左边的扶手上,以减轻压力。后来发现把右腿压在左腿上会让身体力量平衡一点,每次都是把右腿搬到坐腿上。但是长期这样坐着左边臀部就生出褥疮,长久不愈,这是健康人所不知道的,很多残疾人一定都知道。我说的坐稳的办法是长期,是几十年找到的办法,是万不得已的办法,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康复专家研究这种办法,为更多的人设计辅助器具支撑脊椎,让生命不要在这么痛苦。


《不争,不比,不求 》️

1、人不争,一身轻

人的很多烦恼都是来源于争吵
争输了,会愤怒不已
争赢了,也仍意难平

不如看破不道破
莞尔一笑了知
既避免伤了和气
又落得一身自在

愚者争对错
唯有智者只论朝夕
真正聪明的人
从不较劲,不屑与人争论

公道自在人心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
即便有时会受一点委屈
假以时日旁人总会看清

古人云:
好争的人,天将与之相争
谦让的人,天将与之相让

有时
让步恰恰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
适时地让步
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

2事不比,一路顺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面子
也为所谓“争一口气”不停奔波劳累
直到失去健康
失去本该拥有的一切

有人工作不如你
你暗自窃喜,目中无人
有人工资比你高
你愤恨不平,怨天尤人

总在攀比中患得患失
惶惶不可终日
而放弃了自我成长
最终一步步滑向人生谷底

成熟有智慧的人从不攀比
不在优势中寻找成就感
而是更注重内心的修炼

不比
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大格局
展示的是一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事风格

格局决定结局
格局越大,为人一世就过得越顺
每件事的结局都会更加天遂人意

3、心不求,一生静

很喜欢这段话: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一山望着一山高
求而不得是人生常态
你若无欲,世界便简单

人们总在不停地追求所谓幸福
往往难尽人意
千帆过尽
方知无欲无求无名利加身
便是人生好时节

欲望的沟壑终难填
为人处事
但求无悔于心,得失看淡

真正的拥有,不是紧握双手
而是在松手的那一瞬间

不追名不逐利
得到的是一生清静安逸
不奢不求
生活便许你素简,怡然而自得

4、幸福不在彼岸,在眼前

人生浮浮沉沉一世
谁也无法预计命运之舟
下一刻会飘向何处

真正有智慧的人
懂得及时缷下执念
人生这叶小舟才能轻松前行
一路饱览风光

不与人与事争
便不会滋生无谓的烦恼
为人处事不攀比
自然不会常被挫折感包裹
为追求虚荣而耗尽一生

顺应天境,不强求,不奢求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心态放正命运自然就顺
奢求越少,真正能拥有的就越多

人生漫漫,不疾不徐
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幸福不在彼岸,就在眼前

——【司晨一鸣深度好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