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毛欣朗读音频

  

日前,演员袁立在自己的朋友圈上怒怼《演员的诞生》节目组,表示该节目不但运用剪辑手法,把自己在台上的表现刻意丑化,塑造成一个疯子模样,并且还拖欠自己的薪酬。



娱乐圈里的这种掐架,就像流行性感冒,隔段时间总要冒出来一次,节目组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剪辑,夸大嘉宾情绪的事也早已经不什么新闻。

 

真正让我对这件事感兴趣的是,在有些指责袁立的言论里,我听到这样两种声音:一是说袁立“情商低”、“不会做人”,把大家都搞得很难堪;二是说袁立为了菲薄(对她来说)的薪酬而怒怼节目,吃相太难看。 

 

表达火大,维护权益,就是“不会做人”、“吃相难看”?


我突然想到,这不简答是某些个人对袁立的看法,而是我们文化心理中一些深层问题的反映。

 

害怕“撕破脸”的中国人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间开在纽约唐人街的成衣厂,华人老板因为知道同胞好欺负,每一次发薪水都故意拖迟几天,把自己手头的不方便快捷转嫁给了底下人。


但偏偏有一位打杂的墨西哥人,半天不让老板拖延,上午不发下午就去讨,并义正言辞地表示自己月初就需要用钱。

 

于是,老板只按时发薪给他一人。

 

结果,本来根本合理合法的要求,却令全厂华人侧目,在背地里说他好惹是生非。

 

这个故事,来自知名学者孙隆基先生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在这本书中,孙先生对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群体心理做了丝丝入扣的批判。


我发现,袁立事件的上上下下,其实有诸多地方与孙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分析相符合。


比如,袁立怒斥《演员的诞生》节目组的行为,对于有些人来说,就像那位要求按时发薪水的墨西哥人一样,也是“好惹是生非”、“情商低”和“不会做人”的表现,因为她破坏了中国人社会交往的第一原则:不要生事,以和为贵。


而中国人对“和为贵”的看重,常常甚至到了不论是非的地步。

 

比如书里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20世纪70年代,一个由台湾人组成的小圈子内,一个东哥将另一个人的妻子睡了,搞大了肚子后,又丢还给她先生,并且说:“不要因为我破坏了你们的关系!”该先生苦不堪言,但又被圈内人按住,叫他不要传丑闻。结果,反而是被一个圈外人把事情揭开。

 

几年之后,当孙隆基将这件事说给一个香港朋友,该朋友的反应却是:“他(指把事情拆穿者)不应该!”

 

虽然犯错的是那个头儿,但委屈必须由那位先生来受,并且被视为理所应当。对此,孙隆基有精彩的分析:

 

老大哥犯规,破坏了“和合”,已使他站到了“外”面去。但在中国人眼中,受害者如果找他算账的话,却不会被理解为“讨个公道”,反而会被认为是再去破坏一次“和合”。既然前次已无法挽回,于是大家就将这一次的压下去。


为了修缮“和合”,大家就会向比较容易说话容易欺负的一方施压,叫他屈就。

 

与西方文化认为人必须去谋取自己的合法利益,并且必要时为之进行对抗式斗争相同,中国文化里推崇的“做人”,是像范伟在《不成问题的问题》中扮演的丁务源那样:永远挂着一种中国式的笑容,擅长将一切矛盾都用太极手法阴阳调和,让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把一切问题都变成“不成问题”。



《演员的诞生》节目组,大概也期望着袁立懂得丁务源式的“做人”方式,会把大事化小。毕竟大家都是圈里人,其他艺人就都懂得这套“人情事故”,顶多也就是在其他访谈中会发几句牢骚,怎么偏你那么多事? 


肯定有这种想法,还真不能说《演员的诞生》节目组是奇葩。


因为在中国文化的大环境里,“隐忍”会被视为“有涵养”,“懂事”比“规矩”更关键,“撕破脸”就是关系之中的核战争。


这样的观念其实是被我们每个人在潜意识中接受了的。袁立与《演员的诞生》之间的冲突之所以受到人们非常大的关注,就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她选择把矛盾暴露而不是隐忍不发,破坏了我们想象中的整体的和谐。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如此嗜好“和合”?哪怕拼尽全力、受尽委屈,也要保持人际间的和谐?

 

根据孙隆基先生的说法,这一切,都与中国文化对“人”的设计分不开。

 

“你和大家不一样,所以你有问题”

 

中国向来是个反对“个人主义”的国家,翻开成语词典,会发现,凡表述个人行为的词语,多少都有点贬义,如:我行我素、固执己见、孤苦伶仃、刚愎自用、固执己见、独断专行等等。

 

换句话说,在“个人”状态下,中国人很难就被看成一个“不道德的主体”。



举个例子,在很多农村里,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假如还没有建立起应有的人伦关系——比如结婚——村里很快就会有这个人“有问题”的传言。

 

为什么脱离了关系的“个人”状态会受到如斯的排斥呢?

 

孙隆基认为,那对于中国文化对“人”的定义就是:“仁者,人也。”

 

“仁”是“人”字旁一个“二”字,换句话说,至少要在二人及以上的关系中,才能对一个人下定义,比如君臣、父子、兄弟、朋友等等:

 

他是所有社会角色的总和,如果将这些社会关系都抽空了,“人”就蒸发掉了。因此,中国人不倾向于认为在一些根据的人际关系背后,还有一个抽象的“人格”。

 

王小波在杂文里就曾经赞叹过:“(在中国)一个人不在单位里、不在家里,不代表国家、民族,单独存在时,居然不算一个人,就算是一块肉。”

 

既然一个人抽离掉人际关系,就没有独立的“人格”、“贞操”与“道德”,那么,保持人际的“和合”自然就成了交往的最高目的。

 

因此,中国人往往推崇“合群”,喜欢“从众”。


就像易中天在《闲话中国人》里面说的:“中国人做事,对错先无论,只要是‘大家’都这样做了,便先有了三分‘合理因素’和‘保险系数’。”



在录制《演员的诞生》这件事上,袁立最初是“合群”、“从众”的。真人秀节目有剧本,这是大家都各怀鬼胎的事,明星大咖在节目上的嬉笑怒骂,多多少少会有点表演成分。袁立说,参加《演员的诞生》,是因为“导演吴彤,我很喜欢他,虽然他让我‘演’被淘汰了”。


那就是说,如果没出胡乱剪辑这种幺蛾子事,袁立是会像章子怡、刘烨他们一样,接受节目组的剧本安排的。然而自己被剪辑剪成了“精神病”,又“没收了我的发送键”,这就不能忍了。



袁立还是有比较强界限感的人。但我们不知道,每年这么多综艺,还有多少参演者因为“行规”、“大家都这样”、“算帮我个忙下不为例”等等说辞,选择放弃自己的界限,牺牲自我,维持“和平”?


这不是胡乱猜测,在追求“合群”“和为贵”的集体意识操控下,有时候我们会经常表现出一些不可思议的行为。

 

为什么我们缺少特立独行的人格

 

去年在包贝尔婚礼上,新郎与伴郎团成员韩庚、王祖蓝、杜海涛等男星抱起伴娘柳岩,意图将她扔到水里给婚礼助兴。在现场视频曝光后,伴郎们豪无绅士风度的举动成了网友诟病的焦点。

 

但事后,主动出来道歉的却是柳岩!她说自己虽然“受到惊吓,开始尖叫”,但并没有“多委屈、多窘迫、多受伤害”,并且还为“没有站出来讲述现场的情况,反而对我的朋友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道歉。



受害者反而为给施暴者造成困扰而道歉,靠贬抑自己来维持人际的和睦,这便是一种典型的“自我压缩”式的“做人”方式。

 

当一个人不断为保持人际的融洽而“自我压缩”,也就很容易任由别人突破自己的“自我疆界”,并且让渡出自己的个人权力。

 

最典型的,就是婚姻自主的权力。且不说古时候全凭父母做主,即使到了今天,也有很多人在自己的人生大事上要被各种三姑六婆、亲朋好友妄加评论。

 

早年在厦门时,经常在公交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相亲网站的广告:女主的姥姥即将西去,死前唯一的心愿便是能看到女主结婚。于是为了满足姥姥的最后心愿,女主便去了相亲网站,找到了结婚对象,穿着婚纱来到了老人跟前。



在这温馨的结局里,姥姥达至了心愿,女主完成了孝道。

 

只不过,关于女主是否向往婚姻生活,是否真的喜欢这个结婚对象,甚至是不是喜欢男的,我统统都不知道。因为,从头至尾,女主都没有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言的机会。

 

广告的导演只看到了,女主是一个满足姥姥遗愿的乖孙女,却没有意识到女主与此同时也是独立的,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的“个人”。


很多人其实就是带着这个广告演员的视角,来看待袁立的事件。


当看到袁立因为自己的形象被恶意诋毁、薪酬被无故拖欠而采取对抗的方式来诉求自己的权益时,那些习惯以“自我压缩“、让渡个人权力的方式来保持人际融洽的人,自然会将她看成”情商低下”和“不会做人”。


在那些人眼里,袁立只是一个节目组的不合作嘉宾,是一个让她的几个老朋友下不来台的损友,是一个自外于和合人际之外的“不人道的主体”。


他们远没有意识到,在这一切社会关系背后,袁立首先是个独立的、有人格与自尊的个体。


他们想看到的是一个“任由别人踩在身上”的祥林嫂,真没想到袁立会是一心“想要个说法”的李雪莲。


就像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里说的:“中国文化之唯一偏失,就在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一个人简直没有站在自己立场说话的机会,多少感情要求被压抑,被抹杀。”

 

当看到袁立由于自己的形象被恶意诋毁、薪酬被无故拖欠而采取对抗的方式来诉求自己的权益时,还有人会以“不会做人”这一类理由来批评她的行为,我总在想:我们真的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了吗?


十点君说

 

“越 努 力 越 幸 运”

视频解读,100位名人陪你读好书

高效省时,每次5~7分钟

快速增值,一年比别人多懂52本书


-作者-

-主播-

毛欣,十点读书签约主播。宁波交通广播文化节目主持人,刚刚起步的简书作者。奇妙的人生总有惊喜。


喜欢就点个赞呗~

比如,袁立怒斥《演员的诞生》节目组的行为,对于有些人来说,就像那位要求按时发薪水的墨西哥人一样,也是“好惹是生非”、“情商低”和“不会做人”的表现,因为她破坏了中国人社会交往的第一原则:不要生事,以和为贵。 ,害怕“撕破脸”的中国人,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间开在纽约唐人街的成衣厂,华人老板因为知道同胞好欺负,每一次发薪水都故意拖迟几天,把自己手头的不便利转嫁给了底下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哈哈,就算我闲得无聊也没耐心再去拉一遍剧看看出现涅槃佛的都是些什么场景,但如果真的是用的涅槃佛的意象,不禁更觉悲凉,挽留剑留不住想要留的人,未来佛也求不来幸福美
  • 今天是麦麦的100天,纪念一下[爱你]这么重要的日子姐姐不陪你过,只好发一条微博祝福你健康平安成长[挤眼]麦麦长得非常有特色一下,不对称的花纹,打动了我的心[可
  • 促销价格:999元包含福利:【住】豪华标间/大床1晚(原价1180元);【餐】次日双人早餐/2大1小早餐(儿童1.2米以下);【玩】健身房,桌游,瑜伽室 ,游泳
  • 而从发动机点火到星箭分离的1000多秒时间里,运载火箭会经历固体助推器与芯级分离、整流罩分离、一二级分离、星箭分离等一系列动作,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特别是一级与
  • 昨天终于在Getty庆祝霍克尼八十岁生日的小型特展上看到了这件教科书级名作Pearblossom Hwy., 11-18th April 1986, 2(图一)
  • 五、一个好溯源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真实年份酒需要应用好数字技术,用数字溯源把静态的年份变成动态的时间,赋予每瓶酒“看的见的时间价值”。同时可以‬避小人及不的好
  • 不久后,一部制作费二十多万叫《道士出山》的影片以近两千万的票房,把爱艺奇的商业模式推上行业风口,在2014这个年头,通过一系列整合,坐上视频网站老大位置。网络电
  • 可怜的甜甜娃,一直努力注意保护牙齿,结果还是要来看牙。上周五第一次带去治疗,有点害怕不配合,为了给娃心里预期,改约周一再去看。
  • 一次整牙就让你蜕变冻龄萌少女[月亮]郑州牙齿正畸案例选自@郑州仙仙说正畸 【郑州本地专业口腔博主】 [飞机]坐标:郑州 [月亮]这个女孩是位在读的大学生,
  • 郑建华违反政治纪律,背离党中央关于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方针,不按照有关规定向组织报告重大事项,处心积虑对抗组织审查,私藏阅看违禁书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此节又申明贪利之害。以世人好利心重。故不惮词之重而言之复也。太上婆心。反覆叮咛。至矣尽矣。人世淫杀凶逆等罪。其事不易为。其人不多见。惟取财一道。千变万化。不可穷
  • #晚安# 【夜读】人生,就是一场加减乘除生活中多样的变化,打得人措手不及,只有随机应变,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有人说:“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
  • 呼んでいる 胸のどこか奥で呼唤着在心灵深处某个地方いつも心踊る 梦を见たい总想保持着令人心动的梦想悲しみは 数えきれないけれど悲伤 虽然无法数尽その向うできっと
  • “规模和门店网络可以有效把履约成本降下来,19.9元的酸菜鱼如果在门店销售的话是可以盈利的。对此,罗敏也并不避讳,在其规划中,这一过程就好比瑞幸、滴滴等品牌的市
  • 为人处世间,人要学会的是“看穿不言,明知不问,不多管闲事”。”可在生活中没少见这样的事情:家庭突遭变故,有人却硬要在众人面前提起;本来和乐融融的聚会,有人却故意
  • 真正的关心,是发自心灵的抚慰,是懂对方的欲言又止,又明知不问,知而不言,用行动去帮他走出困境。终究,决定我们一生的,是我们自己的性情和心性,都是一朵花的时间。
  • 有时候,有些笑容的背后,其实是饱含着泪水和辛酸的,你要学会理解他的软弱,他的痛苦,以及他的不容易。有些人的不幸,需要你的关心和安慰;而有些,却只是需要别人的假装
  • 我想,随着国家对社区工作的越来越重视,大学生进社区工作同样大有可为。  资料显示,如今在城市社区工作者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占到35%,他们已经成为社区治理
  • 我寻思因为疫情,我的考试(两次哦)都是等了小半年才考,这有问题吗?这两天,袁冰妍的粉丝们还在为她各种洗地,说她是被财务给坑了,笑死,为啥明星税务问题,最后都要
  • #每日一善[超话]#[心]#阳光信用# [亲亲]#每日一善# 我们日行一善,并不是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刻意地去做好事,而是带着善心,给需帮助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