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看《我的章鱼老师》
(名字真得有点奇怪…)奈飞的海洋生物纪录片,能惹哭人的那种。
某摄影师在也许可以被概括为“中年危机”的时候回到了自己南非的家乡,每天潜水,在潜水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章鱼,因为小章鱼展示出来的好奇心和对他的不害怕摄影师开始长期追踪“她”。
章鱼的寿命大约一年,摄影师可以说旁观了她的一生,看她小心翼翼地探索、生存,用她似乎不可能有的“智慧”躲避她的生态天敌,看她“快乐”的用触角与摄影师接触、和小鱼玩耍,最终看她遵循自然规则繁衍、完成繁衍后死亡、身体成为滋养其它海洋生物的食物。
最后的片段让人想起若干年前看《beastars》,漫画大部分都是围绕着陆地的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展开的,吃与被吃在陆地动物眼中是生存的恐惧,草食动物害怕死亡,肉食动物害怕抵抗不住进食欲望吃,与之不同的是海洋生物,对生死是轮回的理解,吃与被吃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即使知道这样的规则并对此充满认可与敬畏,作为多愁善感的人类看到最后那幕还是忍不住难过。这大概可以被吐槽为人类的自我感动,在人类叙事里的自然纪录片里不论拍摄者还是观看者在面对自然规则的“残酷”都会忍不住皱眉发出那声不知该被称作矫情还是慈悲的:“啊……”
这种感觉就好像每每跟朋友说我猫趣事,朋友总会冷水一泼:
你猫说:人类真得戏太多了。

但就是会被触动啊,
不管是那只小章鱼还是我家笨猫。
人类就是这样矫情的生物。

♥王雪<脑>被控制的原因♥●18●
☆海洋性气候:近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明显的气候,全年和一天内的气温变化较小,空气湿润,降水量多,分布均匀。

盛静 1公mu

海洋生物: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和植物。

☆海洋学:研究海水的性质、海浪和潮汐等现象以及海水与海中生物的关系的学科。

海豚(hǎi tún)。P492页:哺乳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吃鱼、乌贼、虾等。通称海猪。

☆中东:指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包括近东和伊朗、阿富汗。

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

中果皮:果实的中间一层果皮,如桃、梅等多汁可以吃的部分就是中果皮。

☆中短波:波长200米——50米(频率1,500——6,000千赫)的无线电波,以地波和天波的方式传播,用于无线电广播和电报通讯方面。

☆中继线:接在各个电话交接台之间的导线。例如电话局各个分局之间的连接线、电话局和使用单位总机的连接线以及长途电话局和市内电话局之间的连接线。

中继站:①在运输线中途设立的转运站 ②在无线电通讯中,设置在发射点中间的工作站,作用是把接收的信号放大后在发射出去。

就是我在这有一歌东西要偷走之后出去

【世界气象日/寰宇炎凉:在厄尔尼诺事件的短期变率与气候变化趋势共同作用下,2023年创下全球观测史最暖年份】

众多全球表面温度(包括陆地表面气温与海洋表层温度)资料对2023年全年平均的分析结果均已出炉。所有资料均认为,2023年是自1880年有较详细仪器观测历史以来(下文简称“观测史以来”)全球最暖的年份。

———概括摘要部分结束,下文将是详细解说和部分疑问解答———

世界气象组织(WMO)综合多方资料后,确认2023年地表平均气温高出了1850-1900年均1.45 ± 0.12°C(图1)。我们随后列举WMO最为推荐的三个资料:英国大气科学中心(NCAS)与东英吉利大学(UEA)共同开发的HadCRUT5全球表面温度资料,美国航天局(NASA)的GISS再分析资料,和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全球温度再分析资料,做进一步说明。

HadCRUT5资料认为,2023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高出完备工业化前(1851-1900年平均)1.46°C,为观测史最高值(先前最高纪录年份为2016年,高出完备工业化前1.29°C)。

GISS资料认为,2023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高于1951-1980年平均1.17°C,成为观测史以来最暖年份(图2-3)。

NOAA的全球温度再分析资料认为,2023年是1880年详尽观测史以来最暖的年份,高于20世纪平均约1.18°C(图4)。

三套资料的差异,集中在资料选取区域,部分原始数据来源和同化处理方式。值得注意的是,HadCRUT5和GISS资料包括了近数十年才有大量观测的南北极地区,其中北极地区在过去数十年来增暖速度显著高于全球平均(这被称作北极放大效应,主要机制为冰雪融化后,表面反照阳光能力下降而吸收更多热量与进一步升温,引发正反馈),但NOAA为了保持资料的连贯性,没有录入南北极地区。因而单论极地区域的影响,即使极地观测也有一定不确定性,纳入了极地资料的前两者数据,很可能更接近实际的全球平均结果。

在数年的时间尺度里,全球平均温度会受到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影响有“波动”(图5)。其中发生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时,有利于全球平均气温偏高(偏低)。在2023年,由于存在强厄尔尼诺事件助推,全球平均气温出现了短期的显著偏高,大幅刷新观测历史最高值;但如果除去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后,依然能看到人类活动为主导、让过去一百余年内全球平均气温总体的上升趋势仍在持续,再创新高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而与此同时,深海的变暖依然在这片幽冥里继续。由于海洋的广阔和海水很大的比热容,全球气温持续升高相应的绝大部分增加的热量,都埋藏在了海洋深处。随着近些年对深层海洋探测的增加,我们发现不同于陆地和海洋表层的“小幅振荡”,深海的总热量是在持续增加,2023年也毫无悬念地创下了观测史以来,2000m以上深度海洋的温度与热量新高(图6)。这正是全球总热量持续增加,和气候持续变暖的重要证据。

与此同时,我国和全球多地在去年遭遇了众多极端天气与气候灾害。我国去年全年均温也创下了观测史新高(图7);此外台风“杜苏芮”本体和北上后残余环流(和其它中纬度系统共同影响),造成了东南沿海、华北、东北等地极端强降雨;初夏华北、黄淮等地也出现了多轮极端高温热浪过程。此外,欧洲、北美西海岸等地也经历了极端高温热浪、干旱过程。

—————我又是分割线—————

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可能还有一部分较为集中的疑问需要解答。

【Q1: 明明全球这么暖,为什么刚过去的冬季还是寒潮频发、雨雪冰冻灾害频现?】

A1: 首先要明确,这里的【暖】,是空间范畴很大(全球各地)、时间范畴也较长(一周年)的框架下,【平均温度偏高】的概念。

然鹅,气温的分布和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很不均匀的!在更多的小范围、较短时间的天气系统影响下,各地天气各不相同,也有着不同的冷暖异常,其中会有一些地方存在短期的明显偏冷。
但,这些冷暖与风雨阴晴都没有被漠视,经过等权平均后都融入了这个全球平均的【偏暖】结果里。一隅大地的数日寒凉,和寰宇的期年偏暖并不矛盾;在这个角度上,我们不应一叶障目。

另外,过去的极端寒潮事件,很可能正是气候显著变暖的结果。前文提到过,北极地区变暖速度是显著高于全球平均(北极放大效应),使得北极和赤道的温差显著下降,导致了由其间热力差异引起的中纬度西风显著减速。而西风带会一定程度上阻碍极地-低纬度间热量交换,它的减速将导致这样的冷暖交换变得更加剧烈,极地的极寒气团也更容易南下,造成包括我国在内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极端寒潮频发。

Q2: 根据地质历史时期资料推断,有许多比当前气温高的时段(图8)。那过去一百多年内,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就是和人类无关了?

A2:当!然!不!是!!!
原因在于:地质历史时期气温的显著变化,【都至少是数万年的变化】。这些数万年或更久的自然变化,来自地球轨道的变化,地质构造带来的沧海桑田等。

但是,上述深刻影响地球气候的自然因子周期太长,可以认为在这一百多年并没有明显变化。

虽然这段时间,也有着众多较短期的自然气候因子,但这些因子要么影响幅度太弱,或者本身周期很短,远不能解释【过去一百多年间持续、急剧升温,并出现地球历史上极罕见的极大升温速率】情形。

如经常被提及的太阳活动—的确,太阳活动峰值年和低谷年间,输送向地球的辐射强度有差异。但是,这个差异只有总辐射能的千分之一(图9)。代入地球表面能量平衡计算,只会影响到0.1°C左右;而且太阳活动的最显著周期是11年,不足以解释一百多年来的持续变化。

人类活动,包括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气溶胶等的大量排放所造成的辐射平衡改变,和对地表的改造造成的反照率改变等等,在当前这个阶段,成为了影响气候的绝对重要的因素。这其中,最关键也最为人熟知的是温室气体排放。
其实温室效应并非人类所发明。绝大多数种类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甚至水蒸气(这个经常被忽略),在人类出现之前早已存在,也发挥了温室效应的作用。它们部分地吸收由地表发出的红外辐射(气候学称作【长波辐射】),得以将部分热量存留下来,让这颗渺小星球有一定的温存和不息生机;如果我们完全去掉温室效应,地球将是一个平均气温-18°C的大冰球。

这些大气内的温室气体,可以经过海洋、陆地、生物过程等调控与循环;其中很多远古的碳,也以化石燃料之名沉睡在了深处。
但当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这些沉睡的远古阳光,再次化身烈焰照耀了这个亿万年后的世界。伴随而来的,是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浓度失控式增长。在当前,每年的二氧化碳浓度都也在不断刷新近300万年以来的记录;即使2020-2021年因疫情原因导致排放量下降,但总量依然出现了显著净增长。过去一百多年里,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量完超出了过往上万年的成果(图10),可想而知当前的速率之大;而这些留存在大气内部的长波辐射能,也让全球气温在这一百余年间,完成了过往更久才能达到的升温幅度。
人类活动造成的地球表面系统辐射能改变,至少在【过去一百余年间】,成为了影响全球气候的最重要因子。

Q3: 所以全球气候变化会带来什么?只是平均气温的升高(比如冬季的缩短)、海平面升高么?

A3: 上面这些提到的是重要的【平均影响】。看起来它们幅度不大,但出现在短时、局地的极端过程中,就有着很严重的影响了。例如,先前难以出现的夏季极端高温,站在这个“垫高”的气温平台上,就更容易出现了。同理,海平面上升,会让以往一些不会超出保证潮位的风暴潮,变得更容易造成破坏。

但在讨论气候变化时,我们往往只注意到了平均的改变。的确,这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然而除了总体平均值外,每个数据偏离平均值的程度—以方差来衡量,也是很关键的。实际上根据统计,气温、降水等要素的方差,在气候变化下是显著上升,这代表显著偏离平均值的极端事件频率发生了显著上升。如根据统计,北半球中纬度多数地区气温在过去数十年中不仅呈现显著上升,方差也有明显增大(图11),这表明更加偏离平均值的极端高(低)温事件,如极端热浪、寒潮都在增多,也会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虽然多数极端事件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不是很大,但强度是非常极端的,对受影响区域则可能有破坏性影响;同时这一特点也导致其很难被完全预测。在这息息相关的寰宇,没有一个地方能独善其身;或许下一次极端天气事件,就在我们眼前。

曾经有一句流传很久的话:地球不需要被拯救,人类拯救的只是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这句话很有道理:作为一个岩质星球,过往46亿年它经历了相当多的冷暖沉浮和沧桑变迁,人类文明在它眼中不过是微毫一瞬;但这微毫一瞬的急剧增暖,正是我们的全部。因此,我们也需要尽可能将自身对气候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不仅是延续我们的未来,也是延续和保护和我们同为地球的短暂过客,却又相遇在这刻时空的其他生灵们。

或许,寰宇广阔,已再无绝世桃源。

图1: 各主要资料对1850年以来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分析的时间序列。基准值为1851-1900年平均。

图2: NASA的GISS资料分析得出的全球平均温度自1880年以来的演变,基准为1901-2000年平均(下同)。
图3: GISS资料绘制的全球各地表面平均温度相对于基准值的偏差,正值代表较基准值偏高。

图4: 同图2,但为NOAA资料绘制。

图5: 标注了厄尔尼诺年(红色)/拉尼娜年(蓝色)/中性年(灰色)的全球各月平均气温序列,基准值为1981-2010年平均。

图6: 1958-2023年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变化时间序列(上图为中科院大气所数据,下图为美国NOAA数据)。图片来源自参考文献1

图7: 我国1951年以来全年平均温度变化

图8:寒武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的推断,以当前气温为基准

图9: 1975-2005年地球大气层上界观测到的太阳辐射能变化。

图10: 由冰芯推断的80万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图11: 1961年以来北半球夏季温度的样本分布。

参考文献:

1. Cheng, L. J., J. Abraham, K. E. Trenberth, T. Boyer, et al. 2024: New record ocean temperatures and related climate indicators in 2023.  Adv. Atmos. Sci., https://t.cn/A6TLRyL5

2. GISTEMP Team, 2023: GISS Surface Temperature Analysis (GISTEMP), version 4. NASA God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 https://t.cn/EKNb4VY

3. Morice, C.P., J.J. Kennedy, N.A. Rayner, J.P. Winn, E. Hogan, R.E. Killick, R.J.H. Dunn, T.J. Osborn, P.D. Jones and I.R. Simpson (in press) An updated assessment of near-surface temperature change from 1850: the HadCRUT5 dataset.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doi:10.1029/2019JD032361

4. NOAA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Monthly Global Climate Report for Annual 2023,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24, retrieved on Mar 23, 2024 from https://t.cn/A6CrbmiP

5. WMO. Climate change indicators reached record levels in 2023. Published online on Mar 19, 2024.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说充分展示人的爱情可以炙热到毁灭一切的程度,他的至死不渝的爱,他的暴虐无情,他最后放弃复仇时人性的复苏,无疑都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并被多次被改编成电影作品。#
  • 【赵翀、程竁...#16个学生名字里8个生僻字#[允悲]】#开学季# 一到,老师们又要“龇牙咧嘴”读名字了!(都市快报)【#16个学生名字里8个生僻字# 老师:
  • 上班通勤不再担心啦~#杭州身边事# #杭州租房小孟# #杭州租房# #杭州求租# #杜甫找房# #李白租房# #房子是租的可生活不是#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拨打电
  • ”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9月1日时仍和慕尼黑保有合同的每个球员都想好好踢球。或是爱理性使然,他本不是崇尚信仰的人,但看到他最后还是给正方鼓掌了,which在我
  • #刘耀文[超话]##刘耀文唱跳ace##刘耀文 超绝少年气##刘耀文海俪恩品牌代言人##刘耀文 目光磁石# “女生不是都喜欢永远十八岁吗,那我祝她们永远十八岁”
  • 】【彼时王一博却只定定地看着他,红着眼眶:“那你还会跑吗?”肖战摇摇头,声音轻且沙哑,他又重复一遍:“我不会跑了。
  • #每日一善[超话]#[航天员]#阳光信用# 努力过,奋斗过,拼搏过,痛哭过,快乐过,就会发现人生终究不会辜负你。只有品味了痛苦,才能珍视曾经忽略的快乐;只有领略
  • 珍藏版:10个治疗瘙痒的秘方1.止痒汤【歌诀】祛风止痒用牡蛎,珠母益母归生地,防风荆芥夜交藤,甘草蝉衣粉丹皮。4.止痒散【来源】《治验百病良方》【歌诀】止痒散中
  • #APD亚太日报消息#【福奇称无论2024年谁入主白宫,他都将离职】据美国《纽约邮报》1日报道,美国传染病学专家福奇当天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无论2024
  • #肖俊[超话]##肖俊玉石之声# #肖俊睫毛妖精# 【小恐龙月报·五月刊】2022年五月 肖俊相关物料、行程 月度总结@威神V_肖俊_XIAOJUN 整理 肖
  • #银临[超话]##歌声如银,缪斯为临# 第一次对临姐碎碎念想了很久要说的话很多 最后该写下来了却一句也无从一起我想 千言万语也抵不过小银子在后面默默支持来的浓烈
  • 所以我是真的相信刷酸和a醇是可以帮助建立一个健康的角质的,虽然我现在偶尔还是会敏感泛红但是比以前已经好很多很多了。在这之前眼皮脸颊上都过敏过,眼皮肿的很厉害去看
  • ”男孩刚要在说话,后厨师傅端了一碗麻辣烫走了出来,男孩刚要拿起书包要走,可是老板直接把男孩按在了椅子上说:“阿姨都说了,现在不收你钱,等你长大还我钱的,你放心吃
  • 大家好 我是一只鸭 是的 一只鸭 我曾经在农场上和家人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直到我的二表婶被大润发杀鱼人在杀鱼的间隙顺便拔了个毛做成了庆怜在doki抱过的枕头她
  • ​召集小伙伴一起出发惠州合正东部湾4房别墅这里与巽寮湾共享一片海被誉为“南中国zui美游艇小镇”️上延绵130KM的海岸线,享受原生态的海滩,碧海蓝天,柔软沙滩
  • 期待若干后的某一天,当我们足够优秀站在彼此跟前,眼睛里透着自信的光,微笑着说一句,感恩你陪在身边[猪头]就算有一天结果并非如我所愿,但起码现在,当面对极个别无聊
  • 小们分享一下,之前做的#时髦精# 【潮流墨镜✖不同脸型】的基础搭配公式墨镜都是2022年时下最潮流的款式和流行因素:【复古】:1. 欧美1970年代oversi
  • #好物推荐#总有人说ta不喜欢宋茜,却喜欢vic,其实我特别能理解这种人,爱豆时期的vic必须活成粉丝喜欢的样子,就像她不喜欢撒娇,却还是会按照要求在镜头前一遍
  • 所以其实从失败里总结的经验往往都不可靠,如果觉得自己总结反思到位对得起天地良心就可以所向披靡,带着这种自信的盔甲去冲下一次,往往又鼻青脸肿。#比特币超话# 过去
  • 多数时候,我们都把套路误作真爱,你以为彼此情比金坚,你以为彼此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其实都是寂寞时装出来的真诚。他离开之时,她只说了一句:你对于我,犹如小凡于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