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系人生[超话]##道教[超话]#采先天一气的功法,大道其实至简至易!

一、什么叫天丹

仙家体内,本无一实物曰丹,所谓天丹,就是指修炼到一定程度,体内外出现通天彻地圆陀陀金灿灿的大光明景象,是一种明心见性的状态,整个人体成为一颗大丹,被宇宙环抱其中,不单指体内某一局限的光团。

内丹的名词均由外丹而来的,内丹实为强用外丹名词形容人体的这种明心见性的境界状态。

吕祖云:本来真性唤金丹,四假为炉炼做团。

天元丹法以整个人体为丹田,整个宇宙为丹炉,广采虚空先天之气为药物。神气交合,烹炼天元大丹。筑基在此一法,炼气在此一法,炼神也在此一法,采虚空先天之气在此一法。

天元丹法修炼整个过程离不开此法,当然,随着修炼的不同阶段,气穴有不同的内涵和部位,初练时还要凝神下丹田和听皮肤开始。

二、什么叫先天一气

先天之气,先于天地而存在,创生宇宙万物。先天之气不但肉眼不能见,就是道眼也不能见,但它无处不在,唯一的赋予万物和人类以生机。当父精母血交媾时,太虚元气即落胞胎之中,成为吾身体的先天生机之源。

先天之气虽然人人都有,但禀赋有厚薄,成人以后又日渐衰少,故须采炼先天之气以使人体生机复壮。从虚空中采取先天之气,即向宇宙获取无限生机。先天之气和人体内的真阴,真阳互相生化即可构成天元大丹,虚实圣胎。

三、如何采取先天之气

先天之气,从虚空中来,虚空包括人体内外的虚空,体内外虚空本连为一体不可分割,犹如海水与大海的关系一样,人只有在接近胎息的心灵虚空状态下,才能启动虚空中的能量的运化,虚空中能量运化,体内外无障碍,故人体能从更广阔的宇宙虚空中吸取先天之气,古代仙人广成子告皇帝曰: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

我守其一,以处其合故我修身一千二百岁矣,而形未尝衰。这就是采取先天之气最根本的原则。

先天之气无处不在,而人不能进入虚空定的状态,是无法招摄先天之气这味大药的。只要一旦进入真空定的状态先天之气不采即入。

一个采之于实修过程并不符合。我们要修炼一种真空的状态,不采而自采。然而入室之门,必有胎息之路,修炼功夫达到胎息之时,必然内气不出,外气不入。呼吸似有似无,久久万想皆空,万象皆空。万象皆定。

定中先天之气与人体真阴真阳自然交相融合生化,变人体肉身而成仙胎。采取先天之气即是从虚空中摄取能量,只有静其心,才能打开通体的毛窍穴道,空气中的好的东西才能完全进入人体之内。这叫虚心实腹。人的营养,不再主要靠食物,部分的靠其气,一般练丹功的叫养生,采取虚空真气充养人体,叫摄生,只有服其真气,才能长寿。

采取先天之气的入门关键是虚心,静心,凝神气穴如同无线电,电子管是真空的。真空度越高真空管,无线电波及放大无线波的效果就越好越远。

四、采取先天之气方法是什么

采取虚空中先天之气的入门方法是凝神入气穴,中老年人凝神于肚脐后两肾间的腹部空间下丹田,年轻人听息于肤(其实就是以整个人体为一大气穴),不必在念头上呼吸上做功夫。

也不必存练精化气的念头,只是凝神于气穴,耳听皮肤而已。在这过程中神气相依,阴阳相合,丹田一窍与人体这个大窍,自然形成为神与气。

凝神入气穴之后,随着内气氤氲生化旺盛,外呼吸渐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胎息。在胎息状态或者接近胎息状态时,人体虚无空间的生化之机被启动,也就是玄关窍开了!

此时人体与宇宙虚空自然连为一体,宇宙能量自然会源源不断的出入人体。此时,心神仍需依于气,不离于气,神气相合,在神气相合的状态下,人体后天之气自然向先天之气转化。

注意:天元丹法是炼精不化气,修炼关键是进入神气相依的状态,神气相依状态下,不需要任何有为的操作,神气交合有它自然的升阳火,退阴符过程,只是要注意,神要相照于气的整体和自然过程,不要去分辨什么,选择什么,留恋什么,请记住神气自有向光明状态下转化的趋势。我们要选择的,是这一总的趋势,此理印于心后,功中即可任神气自化。

天元丹法的修炼中心就是从虚空中采取先天之气,于伍柳派丹法所谓的练精化气,过三关运周天不同?

仙家天元丹法有两种,一是从命入手,在活子时起火,烹炼无欲之精,通三关,运河车,行周天火候,练精化气,练气化神,此乃清静功夫的渐法。二是聪修性入手,即是仙家顿法,完全是一种清静功夫,虚极静笃之时,外呼吸几乎停止,内呼吸旺盛,谓之胎息。

胎息之时通身关窍自然开通,先天之气如同水一样由高往低流,不可阻挡地灌注人体之内,不采自至,先天之气会自然与人体精气神交融化合,精自化气,气自化神,神自还虚。

在无为状态中听任先天一气逆转内阴阳生化,使精气神重返先天元精,元气,元神。

此为仙家顿法,属中黄直透,不必分小大周天,与小还丹大还丹等。及到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层次上,二者无分别。

天元丹法修炼方法非常简单,但是越简单的东西越不容易做到。越不容易做到的事,如能持之以恒,那么肯定获大成功。

节选自《了然法师选集译注》

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拙屡读至此,即留神观察,正念思惟,感觉此段因缘,微妙之极,令人痛快难言。

所谓微妙者何,下陈述之。

盖此因缘,恰似开池待月,渐渐水满成池。迨至十五良宵,空中障云,忽然一齐散开,不觉池中满月,自然而现。所谓开池者,即喻我等闻说西方极乐国土,依正庄严,妙乐无尽。由此生信发愿,神识虽然未往,信愿已到西方也。

待月者,即喻我等希望,临终佛来迎接也。渐渐水满成池者,即喻我等,现今念念心存至诚,执持阿弥陀佛名号,渐渐契入如来圆满果觉,安住如来实相正定。如水归水,渐觉充满。己心融成佛心,佛心合成己心也。迨至十五良宵者,即喻我等临命终时也。空中障云,忽然一齐散开者,即喻我等彼时胸中,所有种种尘劳业识,豁然一齐顿开,无有丝毫贪恋挂碍也。不觉池中满月,自然而现者,即喻我等本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亲见如来相好庄严,垂手接引也。

下文又云,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所谓是人终时,心不颠倒者,即彼时我等正念,住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如空中朗日,炯炯不昧,了了分明,不生一念颠倒乱想也。所谓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者,即极乐对于娑婆,虽隔十万亿刹,原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不越丝毫,仗佛神力,弹指即到也。

拙因屡读至此,观察思惟。思惟不已,顿觉身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安居正定。如如不动,契合圆融,周遍法界。复自思惟,念佛行人,若能人人假此熏修,现在虽然不能断惑亲证,到了临终,为因亦强。

从此始知一心不乱四字,乃十方诸佛果觉正定,九界众生念佛三昧。原来彻上彻下,至顿至圆。对于上圆佛果,下度有情之一段大事因缘,总在里许,不乏丝毫。关系极大,至重至要,尽未来际,赞莫能穷。

凡修行之士,皆当深心注意,不可随便读过。何以故。所谓随便读过者,凡普通行人,读此一心不乱四字,完全看作自己生灭妄心,希望成片不乱。殊不知自己生灭妄心,幻化无常,无有实性。若不假仗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妙心,含养摄持融合之力,云何能使成片不乱哉。是以大家念起佛来,大概多数,都是一个妄心,如同猿猴,无法制伏,不知如何,令其自在安宁也。

所谓我等现今欲令自己妄心猿猴,顺善调伏,自在安宁者,必须假仗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妙心,含养摄持融合之力,方能令其渐渐顺善,渐渐调伏,久久纯熟,自然不散不乱,而自在安宁耳。譬如六月伏天,酷暑逼人,心不自在。忽然跑到清凉池中,通身沐浴,立觉内外清凉,岂不身心自在乎。

念佛行人,亦复如是。六尘烦恼,炽盛逼人,心不自在。忽然得入如来圆满果觉清凉海中,通身含养,顿觉内外清凉,当下身心自在耳。复如腊月冻天,严寒逼人,心不安宁。忽然跑到大暖日光中,通身朗炙,立觉内外暖和,岂不身心安宁乎。

念佛行人,亦复如是。五阴盖覆,障蔽逼人,心不安宁。忽然得入如来圆满果觉大光明藏中,通身融合,顿觉内外光明,当下身心安宁耳。既得自在安宁,从此妄心渐渐顺善,渐渐调伏,调伏至极,自然不制而制矣。

云何是如来圆满果觉。盖上所云,一心二字者,正是如来圆满果觉也。不乱二字者,即是我等众生生灭妄心也。若能念念心存至诚,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能使我等生灭妄心,冥冥之中,不知不觉,自然渐渐契入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安居正定,如如不动,契合圆融,周遍法界,因是故名一心不乱也。

当知我等无量劫来,常在阿弥陀佛圆满果觉真实心中,直至于今,本未出离。但因我等从来一向迷却,不觉不知。若以正眼观之,除佛一人,圆证果觉。九界众生,皆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而借果修因也。

何以故。缘此一心,有总有别。若据总论,本来圣凡同源,生佛一体。若按别论,生佛地位,阶降悬殊,人人各别,个个不同。何以故。若论究竟一心,唯佛一人独证。圆破无明,圆证实相。如同日食,因已全体圆彰,统身光复,故名究竟一心也(究竟三昧)。是故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此乃所谓究竟一心者,即如来常寂光净土也。又究竟一心者,乃如来法界藏身也。

除佛一人之外,自等觉还至初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是分破无明,分证实相。如同日食,渐渐圆彰,渐渐光复,但名分证一心也(分证三昧)。缘觉,声闻,见思粗惑虽断,微细无明全在。如同日食,圆相虽现,真体不明,但名相似一心也(相似三昧)。历代祖师,除分证相似外,虽已大彻大悟,大开圆解,皆因见思粗惑未断。如同日食,淡云盖覆,虽觉有日,圆相不现,但云名字一心也(名字三昧)。是以蕅益大师云,名字位中正法眼,未知今日付何人。

若能依此一心,勤修观行,了知十方所有一切依正色心,若色若空,若染若净,悉皆同归真实一心,一印印定,无二无别。乃至圆伏见思烦恼,任运不起。如同日食,淡云已止,虽未去尽,不复再生,可名观行一心也(观行三昧)。昔日智者大师示登五品,即此位也。

我等普通凡夫,虽则人人本具,奈何从来未悟。如同日食,厚云盖覆,影相不现。复如眚盲,从未见日,全然不知,但名理具一心也(理性三昧)。

以上所述六种一心,前三一心,皆属圣位。若不念佛,求生极乐,仗佛接引,横超三界,一生彼国,参入圣流者。必须自力识心达本,断惑证真,竖出三界,方入圣位。末世凡夫,谁何能哉。

【译 文】

《佛说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了然每次读到这里,细心观察,正念思惟,深感此段经文的因缘,微妙之极,令人痛快淋漓,难以言表。所说微妙之处,略作如下陈述。就此因缘,恰似开凿池塘等待月现,待水渐渐盈满,则水满成池,待到十五良宵,空中云开雾散,不觉月映池塘,一池满月自现。所说开池,即是譬喻我等听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无比庄严,胜妙之乐无有穷尽,由此而生真实信心,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此时神识尚在娑婆,信心愿力已到西方了。

所说待月,即是譬喻我等希望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亲来迎接。渐渐水满成池,即是譬喻我等现在念念心存至诚,执持阿弥陀佛名号,渐渐契入如来圆满果觉,安住如来实相正定。恰如以水投水,渐渐感觉水水相融相合,直至充盈遍满。此时己心融成佛心,佛心合成己心。迨至十五良宵者,即是譬喻我等临命终时。空中障云,忽然一齐散开,即是譬喻我等临命终时,心中种种烦恼、妄念,犹如拨云见日,豁然一齐顿开,再无丝毫贪恋挂碍。不觉池中满月,自然而现,即是譬喻我等本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亲见如来相好庄严,长舒金手亲来接引。

下面的经文又说:“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所说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指临命终时我等正念分明,心能安住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犹如空中的朗日,明亮清晰,了了分明,不生一念颠倒乱想。所说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是指极乐世界虽于娑婆世界相隔十万亿佛刹,其实原本就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没有丝毫隔越,仰仗阿弥陀佛的神力,弹指即到极乐世界。

了然因每每读至此处,即随文入观,思惟法义。思惟久久,顿觉身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安居正定。如如不动,契合圆融,周遍法界。又自深入思惟,念佛行人,若能人人借此方便,如是熏修,现在虽不能断尽惑业亲证真如,待到临命终时,成就往生的因缘亦强。

从此才真正了知“一心不乱”这四字,即是十方诸佛果觉正定,以及九界众生之念佛三昧。本来可以彻上彻下,至顿至圆。对于上成佛果,下度众生的一大事因缘,全在此中,不缺丝毫。所以,关系极大,至关重要,乃至尽未来际地赞叹,也不能穷尽。

凡是修行之人,都当于此深切注意,不可随便读过。为什么?所说随便读过,即指很多普通修行之人,读到“一心不乱”四字,完全理解为以自己的生灭妄心,希望达到能念所念成片不乱。实在不知自己这生灭妄心,幻化无常,没有固定不变之实性。若不借助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妙心,含养、摄持、融合的力量,这个刹那生灭妄动之心,凭何达到功夫成片不乱呢?所以大家在念佛时,大概多数行人用的都是一个妄心,如同猿猴,躁动不安,无法制伏,若想令其自在安宁,却束手无策。

所说我等现今要想降服这个心猿意马的妄心,使令顺善调伏,自在安宁,必须假借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妙心,含养摄持融合的力量,才能令其渐渐顺善,渐渐调伏,久久纯熟,自然可做到念不散心不乱,自在安宁。譬如六月伏天,酷暑逼人,心不自在。忽然跑到清凉的水池中,通身沐浴,立刻感觉身心内外清凉,如此岂不神清气爽,逍遥自在。念佛行人,亦复如是。六尘烦恼,炽盛逼人,身心不得自在,忽然契入如来圆满果觉清凉海中,通身含养,顿觉内外清凉,当下身心自在。又如腊月天寒地冻,风刀霜剑,严寒逼人,身心不得安宁。忽然跑到冬日暖阳之中,通身承受暖日的含裹,可谓杲杲冬日光,明暖遍通身,如此岂不身心安宁。念佛行人,亦复如是。五阴导致五盖,遮蔽智慧光明,愚痴烦恼逼人,令心不得安宁。忽然得入如来圆满果觉大光明藏中,通身融合,顿觉内外光明,当下身心安宁。既得自在安宁,从此妄心慢慢停息,渐渐调伏顺善,直至调伏至极,自然不制而制。

什么是如来圆满果觉?上面所说的“一心”二字,正是如来圆满果觉。“不乱”二字,即是我等众生幻灭的妄心。如能念念心存至诚,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能使我等的生灭妄心,在冥冥之中,不知不觉,自然渐渐契入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安居正定,如如不动,契合圆融,周遍法界,所以称为一心不乱。

应当知道我等无量劫以来,常在阿弥陀佛圆满果觉真实心中,直至今日,从未离开。但因我等一向妄迷本心,背觉合尘,不觉不知。若以正法慧眼观察,除佛一人,圆证果觉。九界众生,原本皆在如来圆满果觉真实心中,借助弥陀果觉,圆修因地之心。是何缘故?因为,此一心有总有别。若据总而论,追本溯源,圣贤凡夫,本自同源,众生与佛本自一体。若按别而论,众生与佛的果报,阶次有别,天地悬殊,觉者与凡夫有别,净土与秽土不同。是何缘故?若论究竟圆满之一心,唯佛一人独证。圆满尽除无明,圆满亲证实相。如同日食的过程,太阳因彻底脱离了月亮的遮蔽,全体圆满彰显,通身恢复光明,所以称作究竟一心,也即(究竟三昧)。所以《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中说,“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这里所说的究竟一心,既是如来常寂光净土,也是如来法界藏身。

除佛一人之外,从等觉菩萨向下至初住位,共四十一个阶位的法身大士,都是破除部分无明,亲证部分实相。如同日食期间,月亮渐渐移去,太阳渐复圆相,光明渐渐复苏,这可称为分证一心,也叫(分证三昧)。

缘觉与声闻,见惑思惑虽然断尽,但微细无明全在。如同日食期间,月亮遮蔽了太阳的核心,所以太阳虽有圆相,但不见真体的光明,就叫相似一心,也叫(相似三昧)。

历代祖师,除了分证一心和相似一心之外,也尚有其他,此等大德虽已大彻大悟,大开圆解,皆因见思二惑没有断尽。如同日食期间,月亮把太阳全体遮蔽,只见云绕霞盖,虽觉云后有日,无奈圆相不现。所以此类所证,称为名字一心,也叫(名字三昧)。所以蕅益大师说自己所证的境界是:“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

若能如是依此一心,勤勉秉修,谛观笃行,即可了知十方所有一切依报正报,色法心法,若色如大千世界,若空如寂静涅槃,若染如追尘逐境,若净如离一切相,无一不同归于真实一心,以此一心为印,印定现前一心,无二无别。乃至达到圆伏见思烦恼,即虽然处处随缘,但不起烦恼现行。如同日食期间,遮日淡云已止,风散云霞未尽,新云不复再生。此状可称观行一心,也叫(观行三昧)。历史上的智者大师示现位登五品,即是此位。

我等普通凡夫,虽然人人本具一心,可惜从未领悟。如同日食期间,乌云蒸腾,遮天蔽日,影相不现。又如有人眼内有翳,从未见过太阳,于此全然不知,此种称为理具一心,也叫(理性三昧)。

以上阐述的六种一心,前三种一心都属于圣位。若不念佛,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仰仗阿弥陀佛接引,横超三界,一旦往生,悟入圣位。则必须靠自力,识得真心,通达本源,断惑证真,竖出三界,才能入到圣位。末法时代的凡夫谁能做到呢?

#嘉兴藏读记#《侣岩荷禅师语录》
直指归元说
三界无别法,惟依一心作。了心无所依,见诸法实相。所以道理随事变,业藉缘生,事得理融,返常合道。又云:依本觉而有不觉,因不觉而有始觉。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法两亡,本始不二,名究竟觉。原夫寂灭一心,体绝圣凡修证,不属迷悟因果,非思非议,离相离名,绝对绝待,无住无依。但真如不守自性而能随缘,忽于清净心中瞥兴一念,乃逐境生情,随情造业,随业受报,死此生彼,轮回六道而不休息,此则依本觉而有不觉也。倘遇善知识开示,知身是幻,悟世无常,生老病死,众苦交煎,遂乃生大厌离,立大誓愿,顿舍世间深重恩爱,发出世间无上道心,屏绝万缘,单提正念,母论动静忙闲,不拘苦乐逆顺,心心无间,念兹在兹,忽然心花发明,彻见本来面目,此则因不觉而有始觉也。到者里,只须求本色宗匠,施格外钳锤,拨转向上关棙,扫除圣解凡情,击碎两处牢关,掀翻佛祖窠⺽,别有生机一路,不攀从上枝条,此则名为究竟觉也。祖祖相传,佛佛授受,惟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此事人人本有,个个不无,直下发真归元,则世出世间了无余蕴矣。
师谓诸参徒曰:夫善知识者,乃绍隆佛种之人也,所贵乎识见精明,机用超卓,行履端正,志愿坚强。识见精明者,始可续佛心宗,传持慧命;机用超卓者,方能辨魔拣异,琢玉烹金;行履端正者,可以典型后学,模范人天;志愿坚强者,故乃等心死誓,流通正眼。其或未然,何得名为善知识?
师谓诸参徒曰:善知识出世行道,非图名闻利养,热闹门庭,实谓流通正眼,导利人天,接引后昆,传持慧命,常住经营,全赖执事劻襄,贤能赞佐,故尔现前景仰,后世钦崇。倘座下无得力之人,院务知识兼之,日浸月渐,较短论长,纵使常住丰盈,难免流俗,欲其经大传远,岂可得乎?凡有志于承先启后者,又不可不察焉。
师谓诸参徒曰:参学不得力,便生懈怠心,昏沉瞌睡,常处醉梦之乡,虽无恶业可造,然实无善法可修,慧性难明,智光仍蔽,未免徒丧光阴,虚消信施,其过亦非小矣。原夫参者,穷究性源,辨明真妄;学者,精研妙理,拣择正邪。凡有志于斯者,只湏发勇猛心,立坚固愿,焚膏继晷,日新又新,必至大悟大彻而后巳,慎勿更蹈前辙而不自知焉。
师谓诸参徒曰:凡为僧者,贵在知因识果,俭朴存心,惟道是求,勿外贪染。须知粒米寸丝,实乃檀信之脂膏,假为人道之助缘耳。汝之道成,彼福无量,所谓自利而利他也。倘不思忖来处,道业荒疏,无愧无惭,恣意妄费者,后当牵犁拽耙以偿之,可不惧哉。夫器者,以其能为载物之用,喩如人之能载道也。观诸丰标挺特,气度汪洋,言皆合道,事必师古,乃人人器之谓。处世必然致君泽民,匡时秉政,移风易俗,纬地经天,出世定为人天师表,佛法栋梁,清振一时,美流千古,此之谓大器也。人不达斯义,却将俭朴存心之高士为小器,返以莽荡无知之愚人为大器,何乃颠倒错谬之甚耶。真所谓愚中之倍人也。汝等又不可不知焉。
师谓諸参徒曰:为人子弟,以事父兄师长者,因其和颜软语,曲尽真情,故名曰孝。居下敬上,依教奉行曰顺。粗言傏突,形色乖张曰忤。处卑慢尊,违情拂意曰逆。古云:孝顺原夫天性,忤逆实由纵情。但孝为人天所钦,逆则鬼神皆恶。孝乃善行之始,逆在过咎之先。孝是圣贤之基,逆即三涂之本。损益非他,升沉由己。噫,可不勉諸。
(第7卷杂着)
B452-39 侣岩荷禅师语录(7卷)〖 清荷说 成纯等记录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是我死去的第十年# 这是我死去的第十年 阳光依旧刺眼的紧 风穿过我的灵魂 不痛不痒的 我想去看看我的墓碑 是不是被很多墓碑围绕着 我不想生前孤独 死去孤独
  • #王者荣耀代打代练陪玩陪练[超话]# “以下截图都是我们团队的小可爱的成果” 如果你喜欢打游戏,又不想出去工作,可以做陪玩啦 我就是大学期间打游戏发现的这个行
  • 忠县印象 10月29日晚夜幕降临后,定位到一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酒店入住,蚊虫多,设备老旧,电视频繁闪屏,不一会儿我发现被子上有灰尘和蜘蛛网。 我:被子上有
  • 最新的素跑那个事OK的,有几个老哥老说解压不了,密码错误。我希望你真的只是复制的时候多了一个空格,而不是来搞事和妖言惑众的。刚刚和群里的老哥确认,自己又重下了一
  • 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1生平 永明大师(公元904---975年),讳延寿,字冲元,本丹阳人,后迁浙江余航。少时诵《法华经》。钱文穆王时,大师作税务官,
  • #侯明昊[超话]##向全世界安利侯明昊# 新入坑来报个道[给你小心心]表示最近非常入迷小猴子(除了看了抖音美好奇妙夜对小猴子的颜一见钟情以外因为我有一个同追星的
  • 算起来,我毕业工作也有一年多了!也算是从一个职场菜鸟升级成职场新人了吧~我感觉最大的收获大约就是:不用担心,自己不听话,领导会不会生气(恰恰相反,我司领导最爱b
  • #感悟人生[超话]#繁花似锦,只需一朵静赏,心就足够丰盈。每一处风景都是生命的驿站,用乐观的心看待万物,心则如山花般烂漫。世间最珍贵的是正拥有,最快乐的心境是活
  • #肖战[超话]#在这个寒冷的天气,没有一丝的温暖,你恰巧的出现在我的眼前,身边的温度一下子就暖和起来,不知道是不是心里那份特别的喜欢产生的,我只知道,在我的世界
  • 为什么要改运? 因为人们发现自己很辛苦!很付出!很努力……但运势就是不给力!回报不成正比。靠自己的能量清除这些阻力很难上加难! 国内著名易经风水大师易凡老师为我
  •  【每日闻法】 《妙法莲华经》经中云:“…佛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譬如长者、 有一大宅, 其宅久故, 而复顿敝,   堂舍高危, 柱根摧朽, 梁栋倾斜,
  • #恋恋红尘[超话]# 走在秋的深处于飘摇的落叶中默默感受秋的点点寒凉那飞旋的落寞片片都侵染着风花雪月的凄美!烟雨朦胧中你依稀的身影醉了这一世无怨无悔的等更清瘦
  • #杨超越[超话]# #杨超越壁纸##杨超越神医凰后##杨超越演员# 时间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远 平凡中的陪伴最心安,懂你的人最温暖 你是年少的欢
  • 小李哥因为工作原因,不仅是个“空中飞人”,也是“熬夜达人”。这两个标签背后有很多问题,机舱的环境堪比沙漠,会给我们肌肤带来干燥,细纹。尤其是长途飞行,真的会让人
  • #英雄联盟s9# 四强之战,四个结局向,你喜欢哪种故事呢?(出自虎扑) 我更喜欢中国式结局,烈火燎原,横扫八荒。 但IG是我更喜欢的队伍,宁王是我喜欢的选手,从
  • #初代流量明星们都去哪了#[微笑][微笑][微笑]张艺兴手握20多个代言 一出好戏让他的演技被得到认可 多少剧本找他 他准备演唱会 准备四胎 准备新歌 没有时
  • 阿弥陀佛!诸位善友们吉祥!师父说现在所有的吃食,几乎都是变异了的。过去喂粮食野菜的猪,一年才长一百多斤,现在三个月就成了。过去一株玉米,只结一个棒子,现在
  • #金硕珍[超话]# 以love yourself开始,以speak yourself结束。为这段时间很努力爱自己的自己鼓掌,辛苦了。 两年半的企划和演唱会虽然结
  • 佛陀在世时,城中有一位婆罗门家中生活非常困苦,以乞讨为生,连他妻子也得出门乞讨。后来他们生下了一个男婴,不但又瘦小又丑陋,还是个驼背,父母叫他“小驼背”。 小
  • 如果果觉得中一等奖需要两千万多万分之一的概率 非常渺茫而不去行动 那么你从一开始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了 起码你行动了还有机会 假设大奖得主就站在你面前 亲口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