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油城# 【父亲与戏曲】再次走进父亲的房间,恍如隔世,门窗多日没开,屋里透着一股淡淡的霉味。房间里物品的摆放一如从前,电视机前父亲平时坐的那张藤制躺椅,仰着父亲喜欢的角度,翘盼着主人的归来。我打开电视机,频道还是锁定在戏曲台,一个靓妆的女子正在唱着《贵妃醉酒》。

  九年前,母亲走后,我就搬来与父亲同住。父亲的作息规律可以像课程表一样贴在墙上:早晨四点半起床去草地散步,五点半回来做饭,六点准时收看戏曲台,七点一刻出门上班,晚饭后和三个老友去棋牌室打一个小时扑克,八点进家,看戏曲到十点。

  说他上班,可不要以为他还是在职人员,他二十年前就从卫生院离休了。因他医术好,这边刚办了离休手续,那边就被老年协会聘去干保健医生,一天两块钱的补助,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保健室里就父亲一名医生,没什么硬性工作要求,可父亲就像在职时一样,准时上下班,风雨不误。

  父亲不抽烟,不喝酒,不搓麻将,唯独对戏曲痴迷。只要他在家,大多数时间就像粘在了藤椅上,守着戏曲台没完没了的看。看得多了,他自己也能打着拍子哼唱几段,中间还忘不了或急或缓的过门。哼唱时,他的右手甩着兰花指,头左右摇晃着,一副陶醉的神情。

  我的卧室与客厅一门之隔,经常在早晨六点钟,隔着门缝,就会有咿咿呀呀的声音漏进来。这时,我的梦就会在弦乐和奇鼓隆冬呛的打击乐中挣扎。如果是坐唱的老旦还好些,大不了耐着性子听,如果碰上满脸油彩的大花脸那就惨了,随着“哇呀呀”的一阵叫板,我还得跟着四处去抓人,害得我从梦里醒来就像扛了一天的麻袋包。我叹着气很不情愿地爬起来。听到身后的门响,父亲头也不回地拿起遥控器,迅速把电视声音调高,然后身子更舒服地向后仰去。

  晚饭后父亲会去棋牌室打会儿扑克。这时候,我终于可以控制一下电视机了。我喜欢看体育台,有足球、篮球比赛必看。八点钟父亲一回来,他会先去水池旁洗下手,然后一边用毛巾擦着手,一边踱到客厅,两眼盯着电视上的球赛现场,嘴里嘟囔着:这么多人抢一个球,有啥意思。见我不接话,他只好把毛巾往椅背上一搭,倒杯茶水,闷声坐下,手不经意地几次滑向茶几上的遥控器,快碰到时,犹豫一下又缩了回去。这种时候我就故意逗他,两眼紧紧盯着电视画面,一副很投入的样子。这下他显得很无奈,先是僵直着身子看着电视,一会儿鼻息节奏就不匀了,终于他身子开始动起来,弯下腰拉开旁边茶几的抽屉翻找东西,或是找根木棒棉签掏耳朵,或是找个指甲刀剪指甲,再或是挤点手油两手来回蹭着手背。看他这样子,我心里憋着笑,再抻上一会儿才站起来走出客厅。这时,他立刻扔下手里的东西,抓过遥控器,“啪”的一下换到戏曲台,听到熟悉的唱腔时,才长长舒出一口气。

  父亲看戏不挑剔,演什么看什么,河北梆子、评戏、豫剧、吕剧、黄梅戏都行,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京戏。稳重端庄的老旦,正气凛然的花脸,身手不凡的武生,泼辣俏丽的花旦,不管什么角色,他都喜欢。看戏前,他照例要沏上一杯滚烫的花茶放在茶几上,看到精彩处,父亲就会“嘿”的一声坐直身子,端起茶杯,美美地抿上一口。

  晚饭后我也常去单位加班,回来后会陪父亲坐一会儿,说说话,有时对正在演出的古装戏也做出感兴趣的样子。这时,父亲就会很高兴,像遇上了知音。那次,电视上一个穿戴不俗的女子正在唱 “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父亲兴奋地指着画面语中带笑地说,知道吗,这个人唱的是《贵妃醉酒》,说的是唐玄宗赴约去杨贵妃处喝酒,杨贵妃早早准备好了酒菜,左等右等不见玄宗来,后来一打听,玄宗去了另一个妃子那里。杨贵妃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干脆自己喝。其实父亲讲了什么我根本没听进去,只是为了让他高兴,才做出感兴趣的样子。父亲的日子有一半生活在戏曲里,虽然已是耄耋老人,可每天都精神爽朗,笑口常开。

  戏曲台每天都弦乐琤琤,锣镲锵锵,人来人往,你方唱罢我登场,里面的戏永远也演不完。而父亲却在一个平常的日子,没来得及打声招呼就走了。那天,暮春风软,银河闪耀。

就要离开与父亲共同生活了九年的老屋了。此时,电视机里的贵妃头戴凤冠,身着宫衣,手执玉扇,楚楚动人地唱道:“闻奴的声音落花荫,这景色撩人欲醉,不觉来到百花亭……”我静静地盯着电视画面,第一次这么认真地看,这么用心地听。原来,京戏的唱腔这么动人,戏词这么高雅,韵律这么优美,置身其中,真如乾坤分明,皓月当空。贵妃且饮且舞,风姿万千,绚烂生辉。一曲唱罢,藤椅上,父亲好像又“嘿”的一声坐直身子,端起茶杯,美美地抿了一口。

( 王瑞昌 )

贤愚经白话:摩诃萨埵以身施虎缘品第二  

  摘要:慈悲是一种心念,慈能予乐,悲能拔苦。就是佛法中提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因为感同身受的心念,能令菩萨愿代众生受苦。如同王子悲心深刻,以身施虎。在救济众生的当下,圆满了自己的无上菩提。

  摩诃萨埵以身施虎缘品第二

  【白话】

  这样的经法我(阿难从佛亲自)听闻,讲法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那时到了乞食的时候,世尊披上袈裟托起钵盂,只带着阿难进城乞食。当时有一个年老的妇女只有两个儿子,他们肆意偷盗,结果被物主抓住,于是将其扭送到国王那里。依据法律审定,他们被判处死罪,随即交付给旃陀罗,带到刑场。

  远远望见世尊,母子三人一齐向佛磕头哀求,(老妇说道):“恳请天尊度济苦难,救救我儿子的性命。”诚心恳切,极为可怜。如来慈悯,立即派阿难到国王那里请求饶其性命。国王听从佛的指示立即放了他们。他们脱离这次危难后,对佛感恩戴德,无比欢喜激动。

  随即来到佛前,以头礼佛足,合掌说道:“承蒙佛的慈恩,才得以保全我们的性命。恳请天尊慈悯我们,允许进入修道的行列。”佛立即同意了,说道:“善来比丘!”于是(两个儿子)须发自落,身上所穿的衣服变成袈裟。他们生起了由衷的恭敬心,志向和信心更加坚固。接着佛又宣说佛法,使他们的障垢彻底消除,证得阿罗汉果。他们母亲听法后证得阿那含果。

  当时阿难亲眼目睹此事,感叹前所未有,称赞如来种种德行。又感慨地询问道:“他们母子三人往昔有什么善根,能够遇到世尊,免除重罪,获得涅槃的安乐呢?一生之中蒙受如此不寻常的利益,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佛告诉阿难:“这三个人不但今天靠我得以活命,在过去世中也曾蒙受我的恩惠而保全性命。”阿难对佛说:“不知世尊在过去世中救活他们三人的事情是怎样的呢?”

  佛告诉阿难:“久远阿僧祇劫以前,此阎浮提有一位名叫摩诃罗檀那(汉语“大宝”)的大国王,统领五千小国。国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叫摩诃富那宁,次子名叫摩诃提婆(汉语“大天”),小儿子名叫摩诃萨埵。

  这个小儿子从小行为慈善,犹如赤子一般怜爱一切生命。有一次大王和大臣们、夫人、太子出外游玩,国王有些疲倦,就停下来稍做休息。三个王子一起到林间玩耍。他们看见一只母虎正在给两只虎仔喂乳,母虎因饥饿逼迫,又打算吃掉两只虎仔。

  小王子对两位兄长说:‘现在这只母老虎极为悲苦,瘦弱得快要死去,再加上刚给新生的虎仔喂过奶,我观察它的意思是想吃掉自己的孩子。’两位兄长答道:‘相信如你说的那样。’小弟又问兄长:‘这只老虎现在还可以吃什么呢?’两兄长回答说:‘倘若能得到刚杀的温热血肉,才能合它的意。’小弟又问道:‘现在是否有人能做这件事,拯救它们的生命令存活下去呢?’两兄长答道:‘这是件很难办的事。’

  这时小王子心中暗想:‘我在漫长的生死轮回中无数次抛弃身体,但都是白白地丧失身命。有的是因为贪欲,有的是因为嗔恚,有的是因为愚痴,没有一次是为了正法。今天有幸碰到福田,这个身体为何不能舍弃呢?’

  打定主意,又同两兄长向前走,没走多远,对他们说:‘两位兄长且先走一步,我有点个人的事要办,随后就来。’说完这话,他赶紧从原路跑回老虎所在的地点,把自己的身体卧放到饿虎面前。而饿虎却虚弱得不能张嘴进食。这时太子便取来锋利的树枝刺破身体流出鲜血,饿虎舔了以后,口才能张开,随即吃太子身上的肉。

  

  

  两位兄长等了好久也不见他回来,便根据他刚才的迹象进行推测,再想到他平日的善心,断定一定是跑回去以身喂饿虎了。二人追到岸边,只见摩诃萨埵死在老虎面前,虎已经将他吃掉,血肉满地。二人见此情景扑倒在地,气绝而昏了过去,经过很久才苏醒过来。醒后又哭泣不止,(悲伤的)神志不清,死去活来。

  王后在睡梦中见到三只鸽子一起在林野间戏耍,突然最小的鸽子被老鹰捉住了。醒来后非常害怕,向国王说道:‘我听谚语说:鸽子象征子孙。现在梦见失去小鸽子,我最疼爱的孩子一定有不祥之事!’立即派人四处寻觅。

  过了不久,两个儿子已经回来。父母问道:‘我们最疼爱的幼子现在哪里?’两个孩子哽噎着说不出话。过了好久才出声道:‘他被老虎吃掉了。’父母听到这个噩耗,顿时昏死过去,失去知觉。很久才苏醒过来。

  大王马上和两个儿子、夫人、宫女等奔至小儿死难的地方。这时饿虎已将身肉吃光,只剩下骸骨散乱于地。母亲捧着他的头,父亲抓着他的手,哀号昏厥,死去活来。这样经过了很长时间。

  当时摩诃萨埵命终后转生在兜率天,他暗自想到:‘我因什么善行感受这种报应呢?’于是用天眼洞察世间,周遍观察五趣,看见自己前世尸骸仍在山间,父母悲伤怀念,痛苦不已。他担心父母因迷惑无知而过度哀哭,可能会丧失生命,自忖我现在应当前去开劝他们。’

  于是就从天而降,停在半空中,以种种话语劝解父母。父母仰头问道:‘希望告诉我们你是哪位天神?’天人随即答道:‘我就是摩诃萨埵王子。我因为舍身救饿虎,已转生兜率天了。

  大王应当知晓:存在的法归于空无,生必有死,做恶堕入地狱,行善生于天界,生与死都是自然规律。如今何必沉溺在忧愁烦恼海中而不觉悟勤修众善呢?’父母答道:‘你修大慈心怜爱一切生命,舍弃我们而选择牺牲。可我们却因想念你而昏绝心碎,痛苦无比。你怎么能这样来修大慈大悲呢?’

  此时天人又用种种善妙辞句答谢父母。父母于是略微有些醒悟,便做成七宝盒子,将骨骸装到里面,埋葬后在上面建塔。天人这才离去,国王和眷属们也返回王宫。”

  佛告诉阿难:“当时的摩诃罗檀那大王,并非别人,正是我现在的父王阅头檀;当时的王后,就是我现在的母亲摩诃摩耶;当时的大太子摩诃富那宁,就是现在的弥勒菩萨;第二太子摩诃提婆,就是现在的婆修蜜多罗;当时的小太子摩诃萨埵,也不是别人,就是我自身啊!

  当时的母虎,就是现在这个老母亲;当时的两个虎仔,就是如今她这两个儿子。我在很久以前,就曾救济他们处于危急难困的生命,使其得到安全。现在我成就佛果,同样解救他们的危难,并使其永远摆脱生死大苦。”当时阿难和在场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附原经文:

  摩诃萨埵以身施虎缘品第二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乞食时到。著衣持钵。独将阿难。入城乞食。时有一老母。唯有二男。偷盗无度。财主捕得。便将诣王。平事案律。其罪应死。即付旃陀罗。将至杀处。

  遥见世尊。母子三人。俱共向佛。叩头求哀。唯愿天尊。垂济苦厄。救我子命。诚心款笃。甚可怜愍。如来慈矜。即遣阿难。诣王请命。王闻佛教。即便放之。得脱此厄。感戴佛恩。欣踊无量。

  寻诣佛所。头面礼足。合掌白言。蒙佛慈恩。得济余命。唯愿天尊。慈愍我等。听在道次。佛即可之。告曰。善来比丘。须发自堕。身所著衣。变成袈裟。敬心内发。志信益固。佛为说法。诸垢永尽。得阿罗汉道。其母闻法。得阿那含。

  尔时阿难。目见此事。叹未曾有。赞说如来若干德行。又复谘嗟。母子三人。宿有何庆。值遇世尊。得免重罪。获涅槃安。一身之中。特蒙利益。何其快哉。佛告阿难。此三人者。非但今日蒙我得活。乃往过去。亦蒙我恩。而得济活。阿难白佛。不审世尊。过去世中。济活三人。其事云何。

  佛告阿难。乃往久远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曰摩诃罗檀那。典领小国。凡有五千。王有三子。其第一者。名摩诃富那宁。次名摩诃提婆。次名摩诃萨埵。

  此小子者。少小行慈。矜愍一切。犹如赤子。尔时大王。与诸群臣夫人太子。出外游观。时王疲懈。小住休息。其王三子。共游林间。见有一虎适乳二子。饥饿逼切。欲还食之。

  其王太子。语二兄曰。今此虎者。酸苦极理。羸瘦垂死。加复初乳。我观其志。欲自噉子。二兄答言。信如汝所云。弟复问兄。此虎今者。当复何食。二兄报曰。若得新杀热血肉者。乃可其意。又复问曰。今颇有人。能办斯事救此生命。令得存不。二兄答言。是为难事。

  时王小子。内自思惟。我于久远生死之中。捐身无数。唐舍躯命。或为贪欲。或为嗔恚。或为愚痴。未曾为法。今遭福田。此身何在。

  设计已定。复共前行。前行未远。白二兄言。兄等且去。我有私缘。此尔随后。作是语已。疾从本径。至于虎所。投身虎前。饿虎口噤。不能得食。尔时太子。自取利木。刺身出血。虎得舐之。其口乃开。即噉身肉。

  二兄待之经久不还。寻迹推觅。忆其先心。必能至彼。餧于饿虎。追到岸边。见摩诃萨埵死在虎前。虎已食之。血肉涂漫。自扑堕地。气绝而死。经于久时。乃还苏活。啼哭宛转。迷愦闷绝。而复还酥。

  夫人睡眠梦有三鸽。共戏林野。鹰卒捉得其小者。眠觉已惊怖。向王说之。我闻谚言。鸽子孙者也。今亡小鸽。我可爱儿。必有不祥。即时遣人。四出求觅。

  未久之间。二儿已到。父母问言。我可爱子。今为所在。二儿哽噎。隔塞断绝。不能出声。经于久时。乃复出言。虎已食之。父母闻此。礔地闷绝而无所觉。良久乃酥。

  即与二儿夫人婇女。驰奔至彼死尸之处。尔时饿虎。食肉已尽。唯有骸骨。狼藉在地。母扶其头。父捉其手。哀号闷绝。绝而复酥。如是经久。

  时摩诃萨埵。命终之后。生兜率天。即自生念。我因何行。来受此报。天眼彻视。遍观五趣。见前死尸。故在山间。父母悲悼。缠绵痛毒。怜其愚惑。啼泣过甚。或能于此丧失身命。我今当往谏喻彼意。

  即从天下。住于空中。种种言辞。解谏父母。父母仰问。汝是何神。愿见告示。天寻报曰。我是王子摩诃萨埵。我由舍身济虎饥乏。生兜率天。

  大王当知。有法归无。生必有终。恶堕地狱。为善生天。生死常涂。今者何独没于忧愁烦恼之海。不自觉悟勤修众善。父母报言。汝行大慈。矜及一切。舍我取终。吾心念汝。荒塞寸绝。我苦难计。汝修大慈。那得如是。

  于时天人。复以种种妙善偈句。报谢父母。父母于是小得惺悟。作七宝函盛骨著中。葬埋毕讫。于上起塔。天即化去。王及大众还自归宫。

  佛告阿难。尔时大王。摩诃罗檀那者。岂异人乎。今我父阅头檀是。时王夫人。我母摩诃摩耶是。尔时摩诃富那宁者。今弥勒是。第二太子摩诃提婆。今婆修密多罗是。尔时太子摩诃萨埵。岂异人乎。我身是也。

  尔时虎母今此老母是。尔时二子。今二人是。我于久远。济其急厄危顿之命。令得安全。吾今成佛。亦济彼厄。令其永离生死大苦。尔时阿难一切众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原佛》义趣 | 太虚大师:为支那堪布翻案

1942年夏在汉藏教理院讲

关于支那和尚在西藏的公案,在民国十四五年前,有藏人从青海写信来问我,对于相传中国有位禅宗和尚曾到西藏被破而回的意旨,当时不知详细,以或许去的和尚不见得于禅宗很高明;也许西藏当时,非禅宗所宜,乃不能建立而回,只作如是的解答。

现在、因法尊法师著的西藏民族政教史的流通,又有多人来信问我,所以今天特提出来公开的讲,归纳各来函意,有四个问题:第一、西藏所传支那和尚,是否可代表中国的禅宗?第二、支那和尚所立的宗,是否当时真是被破?第三、假使不真被破,为什么自认堕负而归?第四、若中国禅宗曾在西藏被破,此刻西藏的教理流到中国,禅宗是否同样的被破而不能成立?现在依次的审察:

第一、支那和尚是否可代表禅宗:这个问题,稽考史乘,从他的教授辩论考察起来,可以见到这位支那和尚在晚唐禅宗盛行的风气中,的确是禅宗,而且是禅宗里面一位有力的宗师。这个看法,譬如将佛法分为渐、顿二门,与向来禅宗所谓教下、宗下差不多,亦与西藏显、密的分类相仿佛。在他所讲的意思中看来,须经过顿门才能成佛,渐门是佛教的方便。可是他也许可渐门,但经过顿门,即能成佛,他的宗旨所在,即是顿门──顿悟法门。据此主张,在他后来所传上,还造有可灭心理论等,而以一切无所著即能成佛。这种理论,重在止息思慧,同择灭一样,易于得定,非是佛法的完满道理。然而、这种偏激之论,是极扼要的言语,是禅宗盛行之时常有的论调。和尚看见解深密经的道理与他所传的宗旨不合,掷弃于地,并用足踏;像他这样,并非不尊重圣教;这如呵佛骂祖,毁像焚经,也是宗门常有的事。例如云门说:“老僧若见,一棒打杀狗子吃”。赵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德山说:“三藏十二部 ,都是揩脓血的破纸”。以这种情形,视支那和尚所为,并不足奇。乃当机应用,不存规则,非常活泼粗猛,使人听了,似火烧心!但不能作典要,故当时并不准别人记录。但今从这些扼要的言句,一切妄想分别皆能止息,顿同佛智。其要点,就在要人止息妄想分别,故以言语击人,使之明记不忘,集中注意于顿超法门。可见他的事迹、理论,都是禅宗所有的风气。并且这种说法,在佛法深奥的意义上,也有充实的根据。他承认有渐门,宗旨所在则是顿门,所以极端提倡,也有最深的道理。大概说,从整个佛法看,可以有两方面的看法:第一、一切法皆是佛法,所有世界的有情无情,土沙瓦砾,一切一切,都是佛法。从另一方面看,凡是众生境界,完全不是佛法,而真正的佛法,则是佛自证的清净法界,也就是诸法实相,诸法本来面目,无有一切心言相,没有一切分别相,非但以言语文字不能够说明,亦非以言语文字所能诠表,这就是佛法真实性的清净法界,也就是真正的佛。这一切法,亦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如华严经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在此意义上,其扼要点,即能将一切妄想分别息灭干净,也就是本来真实佛。又如六祖坛经说:“黄梅说法下,倏尔大悟本来自性清净,具足万法”。这正是佛法的清净法界,全依究竟圆满佛果说的,也可叫做法界宗,佛心宗。可以说,一切情与无情,若能证到诸法实性,也就是佛──法身佛,亦即真正的佛。其所说法,如法华经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不过在开示上说得粗略一点,是阿含经等;而诸部大乘经典,则说得比较深广精奥,但都有应机方便寓于其中。而此应机方便,就是对治妄想执着,所以就有三藏教典乃至大乘各宗法门。在此所说之中,据我的看法,说得广深的大乘法,其中又有空慧宗、唯识宗、佛心宗──真性宗。在这几宗里面,空慧宗、以遍一切法的空性为焦点;唯识宗、以一切法唯识为中心;佛心宗、所讲的理论,皆在说明一切众生本性清净,等同诸佛。虽归元为一,但在对治妄想执着的方法上,又有不同。比如天台教有圆渐之义;贤首在教中主张圆顿;而禅宗特别主张顿悟真悟,故以顿悟为宗旨,其行持理论,当然与余不同。这样说来,可见他深有根据于佛法之奥义,他是主张顿门,明白他提倡的宗旨所在,就是要能直悟,但亦不废渐门的人天善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天台、贤首、密宗、净土………。他们既然提倡顿门,就认为只有顿门能成佛,并使学人跟他学,为要显己独胜,当然要说唯此一门,更无二门,直趋佛果,真正成佛。这种说法,含有抑扬的方便道理,如觉佛法太深,便说愚夫愚妇、白牯黧奴,都能学佛。如提倡净土宗的,便说诸法不易了生死,唯有此门能横超;弘扬密宗的便说修密宗乃能即身成佛,都有抑扬。但顿悟法门所指示的,千指万指,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见本来自性,就是佛自性清净法界,就是佛,也就是心。有人问某祖师:“如何是佛”?祖师说:“你相信不相信”!某云:“和尚是大善知识,岂有不信”?师曰:“汝就是佛”。你悟了当下就是,不悟永远不是。涅槃经说:等觉菩萨不能了了见佛性,还是未究竟;能真正见佛性,就是见自性,也就是佛果清净法界──佛的清净法身,同佛一样。要是最后的一刹那顿悟未达到,顶多不过成个菩萨,乃至等觉地的菩萨要成佛,还是要经金刚后心一刹那的顿悟。如此顿悟法,似只许对等觉菩萨说,不能向一般人道,但法贵当机,有机即可以应,而密宗也有即身成佛,有此根机修此法便能成就。故顿门法亦贵当机,所以经过菩萨地位至最后成佛,这是要顿悟的。

一切众生清净法身本同于佛,不过是妄想执着,有一种根机,直前顿悟,便是当机,密宗是修化身佛,禅宗与之相反而是顿成法身佛。在当机上,可以有禅宗法,也可以有密宗法。在此种种道理上,平常的众生不可能,须有特别的根器,便能信忍悟解。

在我提倡的自行觉他上,近于后面莲花戒所说的法门,遣除妄想执着,由唯识、中观……引发出世智,达到一真法界。但在教理上,可以有三乘,佛心宗主顿门,为佛法之精要最可宝贵的。有主密宗者,将显教法门修学完全,最后还是要经过密宗乃能成佛,这也与禅宗相同。就佛法的扼要点,经过这一刹那即成佛,未经过这一刹那则不是佛。支那和尚说:恶业善业皆不能了生死,还住在业报上,必须经过一刹那顿悟乃能成佛,此理很可根据。向一般人提倡,虽人天法、三乘法、大乘法,都很重要,但于顿门也不可以抹煞它不是佛法,实则还是一种扼要宝贵的法门。

所以支那和尚所说,的确是禅宗,可以代表禅宗的宗师。当时在西藏,请莲花戒来和他辩论,所说所论,适发明其义,并无妨难。

第二、是否真正被破:他们初见面时,便作手势。莲花戒见和尚:“便举杖在头上三绕,意谓何为流转三界之因?和尚即以手捉衣领向地二摔,意谓此由二取无明为因”。未曾答话先用一种表示,这本是禅宗富有的作风。莲花戒的意思是:和尚有无理解,有则可与辩论。上面一段记载,可说是莲花戒片面的意思。不必能代表堪布的本怀;因为在意会中可能各有各的见解。如中国内地一般大丛林的云水僧人,顶喜欢吹壳子,打禅谜,说出来奇奇怪怪的很多。相传一段很滑稽的公案,可以引为证明。苏东坡爱谈禅,一日至黄州,特命使通知某大寺的长老,约某日拜会谈禅。长老得讯,心中忧悒寡欢。恰巧寺中有一皮匠,见老僧愁容满面,请问何故?老僧将详情具告,皮匠曰:我有方法,唯借僧衣披之即可。至谈禅之日,寺中僧人皆避,皮匠着僧衣跏趺山门外,恰似老僧模样。东坡来了,见他默坐蒲团,便用手拍拍头,皮匠──伪僧──以足顿顿地;东坡复摸摸肚皮;皮匠又敲敲屁股,仍然坐下。东坡见此情景,心即钦服回衙,向众人说:“和尚真了不起,禅境甚高!我拍头,指头顶三十三天;他用足顿地,表脚踏十八层地狱;我摸腹肚皮,表饱读五车书;他拍屁股坐下,表坐十方界,这多么超妙啊”。皮匠回来,老和尚便问来了没有?皮匠道:“他来拍拍头,找我做帽子;我蹬地,表是做鞋的;他摸肚,要腹皮,我拍屁股,表示股皮最好。那家伙不识货,便自去了”。由这笑话看来,莲花戒与支那和尚的机锋,当然在支那和尚另有其他的解说。莲花戒以杖绕三匝,支那和尚意谓是如何解脱三界生死?和尚提衣领二摔,表有顿渐二门,可解脱三界流转。我们可以怎样的猜测。支那和尚不研究法相,一味地住在本分工夫,很可作这样的解释,但不一定是他们的意思。

和尚立宗曰:“行不善业堕诸恶趣,行诸善业往生善趣,故彼二业皆不能出生死,俱障成佛,譬如黑云白云遮蔽晴空。若能都无所思,即能解脱生死;由不作意思,即无所得,故顿悟者与十地齐等”。由这段文意看来,和尚并非拨无因果。所说的黑云白云,皆是虚妄分别,唯许无分别而住,都无所思,即能解脱生死。他说明善恶俱非,离诸妄想分别,直了本来面目。如六祖说:东方人生西方,西方人又生何处?故须经过十地的顿悟,乃能成佛。

莲花戒破曰:“若都无观察慧者,诸瑜伽师由何因缘能住无分别耶”?有种种的观察慧,是就渐门而说;和尚主顿门,所以都无寻思,不可相提并论。又破云:“若谓是不念一切法者,然一切所修,皆不能不念及不作意;若谓不念一切诸法,是则已念一切诸法”。这也可以归于渐门,以渐门许有念,顿门则主无念。非无念为念,又破云:“若谓无念心所即成无分别,则闷绝昏迷之际,亦应是无分别”?此所说的念,非念心所,乃指妄想分别心,所以难的不能成立。又难云:“若无正分别,则无入无分别之方便,仅灭念心不分别诸法,如何能入一切诸法皆无自性耶?既不了达空性,即不能顿断诸障,是故要以正智方便断障及颠倒错乱”。此可答云:究竟涅槃与佛的法界皆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无念无作,无有分别,由无分别,则成一切种智。有分别都是渐门,顿门不然。又难云:“又若无念无作意,云何能成宿住念通?一切种智,复云何能断诸烦恼?以是诸瑜伽师,正智现观真义者,是由了达内外三时一切皆空,乃能灭诸分别,断诸恶见也”。此可答云:烦恼即是虚妄分别,无虚妄分别则无烦恼,无烦恼即成佛;与了达诸法皆空,无妄想分别之种种安立,完全相同,不相违背。反之、汝许烦恼当以有分别行对治,如以无我对治有我,此乃渐门之事,顿门之用;又宿住念通及一切种智,只离妄想分别即成就。由此、可见当时莲花戒所出难题,一一可答,而支那堪布在西藏并未被破。

第三、既不是真正被破,为甚么自认堕负,退出西藏?因顿门真能承受悟入者极少,故当时支那和尚见许多藏人都无澈底的信解而摇动,所以但说诸人自认堕负,并未说支那和尚自认。其次、藏王请莲花戒来,信仰已集中于莲花戒,西藏无禅宗特殊之机,故离藏而回。

第四、有两种不成问题:一、第一第二既未被破,第三是观机逗教,因无机宜,故退出西藏。如谓中国禅宗到西藏,被西藏的教法将其灭掉,而西藏的教法今到中国,则禅宗亦应被灭?但古今机宜不同,目前是禅宗的根器者极少,禅宗本身虽无珍贵,但流衍至今,一般丛林之坐香打七,只存空壳而已。以现在佛教的情势观察,须从人天乘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去提倡,使一般信仰佛法的人,都可修学。程度极高者,仍需要顿悟法门。二、现在真能代表禅宗的善知识,已不可得,故中国已无禅宗,有何可灭?流传下来的已经是个空壳,所以更无可破,如有大善知识,随机之所宜,宏扬禅宗,为别个宗派所破,决不会有。

总而言之,禅宗顿悟的法门,是佛法中最可宝贵的一宗,是不可灭没的;遇有当机,即能引趣,在现在中国佛教的情势上,是弘扬人乘以趣入大乘的时间,尤与静命、莲花戒、唯识、中观理论融通相契。(心月记)(见佛化新闻二四八、二四九、二五○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户外场初体验 GET✅今天的氛围真的好好啊,多来多来拿到了人生第一个手机合影我太幸福了Harua今天好白好青春,p1是我能挑出来精选的程度,最后一首歌喜欢嘿嘿(
  • 睡醒就被妈妈塞了西瓜 人还没醒过来已经吃着了 妈妈还做了稀饭可是一点都不饿 中午吃的很饱 带了一个玉米 中午在楼下买的很甜超级甜 超级好吃 好爱甜玉米 每次离开
  • 最喜欢的就是我们两每天待在一起想干嘛就干嘛 每天睡到自然醒 没有人可以约束我们 我们可以一起窝在床上追剧一整天一起看完好多部电影和电视剧一起讨论剧情 饿了就去找
  • 人之靓丽,并非容颜,而是内心,心存善念,非靓也美,非富也贵;人之真诚,并非话语,而是纯洁,心灵纯洁,不语也真,不诉也纯。人之靓丽,并非容颜,而是内心,心存善念,
  • 官网,专柜同步上市,内腰带拉链、????面皮:头层牛皮+LV标志性花皮拼接,内里垫脚高档羊皮,耐磨橡胶大底;跟高:5.5CM,????码数-40码(41码、42
  • 祝愿远方的奶奶母亲节快乐[心]母亲节的这天,在饭桌上突然意识到,老爸老妈快要退休了,感慨万千,20年前我跟着他们身后去单位,那会儿他们也是风华正茂,会冒失莽撞,
  • ブレーザーのみんなお疲れ様でした!だから俺たちも前を向いて進むんだ。
  • 到了元代药浴在美容养颜及美发方面的功用进行了深入挖掘,对各科疾病也有相应的洗浴方剂。药浴的发展史和功效《周礼•曲礼》中说“头有疮则淋,身有疮则浴。
  • 火象星座白羊座:不合拍恋爱时,白羊的反应很快,任何反应都不需要催化剂,都会比别人快好几倍。双鱼座:被伤透了心双鱼都是林黛玉,恋爱时,一点小事也会伤到他的心,甚至
  • 有很多话到嘴边才发现说不出口在名为喜欢你的岁月长河里走了很久你一直都是我浮沉生活的救赎人是漂泊的候鸟 爱是移居的岛我为你驻足 为你守候 为你不顾一切你总像初识那
  • 这个五一不必去土耳其,不必去澳大利亚走进家门口的李白·时光里街区相约太白热气球飞行节体验明星大咖现场音乐会带你解锁精彩视觉盛宴重庆荣昌区观胜镇凉坪白塔,始建于南
  • 为你也喜欢我 但湖是湖 海是海 ​ ​​​​ ​​​​好看啊 [心][心]结局也太奈斯了吧看到最后40我准备二刷再来一遍,[doge][doge] 好帅气给我冲
  • 但是,我看到白梦姐姐眼角带着泪光时,我觉得确实……拿传统的男性视角去观看他的美,那真的是一种背道而驰与扫兴,是一种被性别与封建文化压制的故步自封。我不是研究艺术
  • 像这位妈妈,为了供孩子读书,肯定是受了不少苦累,听闻自己的孩子考上了大学,那种内心的压抑和期待,瞬间迸发,喜极而泣。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是每个当父母的愿望,
  • 还是那些自卑在作怪,明明知道你没有错,可那时候怎么会想那么多呢?你的心里永远有一问小房子是给我出气的,你的好脾气遇到我,不怕我是刁钻的野蛮女友吗?幸福玛丽女童凉
  • 之所以笔者把压缩大师排在五十噚后,是因为N厂五十寻的蓝宝石圈口技术非常高,为了做出来完美的蓝宝石圈口,N厂花巨资引进了国外的设备,虽然两款手表在还原度上是不相上
  • 他的欲言又止,让我瞬间觉得他的夸奖含量只有2折,但是这件事把我俩笑的都不行了[赢牛奶],重庆人确实耿直,果然名不虚传[并不简单] #水边之夜#87话汉化已上传
  • ”她喊我请她吃了便宜的麻辣烫,她送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外星人外设,她说我在19号收到礼物要比20号才收到礼物的人可以多开心24小时,她说礼物应该被喜欢,我很喜欢,
  • 你身上有好闻的烟火味 我也因此喜欢上人间遇到了温柔的人 所以想温柔待人一些小美好正在井然有序的发生着没人点灯的时候 记得自己发光愿你所求皆如愿 所行化坦途 多喜
  • 谢娜发文为女儿“小咘芽”庆生,表示自己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成为小咘芽的妈妈,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和小咘芽一起玩耍,并祝福小咘芽生日快乐。这位网友原是知名杂志主编,自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