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分享#
《悟性论》达摩大师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

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超三界。三界者,贪嗔痴是。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经云:“诸佛从本来,常处于三毒,长养于白法,而成于世尊。”三毒者,贪嗔痴也。

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萨所行之处。无所不乘,亦无所乘,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经云:“无乘为佛乘也”。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知此人解佛语。经云:“五蕴窟宅名禅院,内照开解即大乘门。”可不明哉?

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若了此言者,行住坐卧皆禅定。知心是空,名为见佛。何以故?十方诸佛皆以无心,不见于心,名为见佛。舍身不吝,名大布施。离诸动定,名大坐禅。何以故?凡夫一向动,小乘一向定,为出过凡夫小乘之坐禅,名大坐禅。若作此会者,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瘥,此皆大禅定力。

凡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不着文字,名解脱;不染六尘,名护法;出离生死,名出家;不受后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处无明,为大智慧;无烦恼处,名般涅槃;无心相处,名为彼岸。迷时,有此岸;若悟时,无此岸。何以故?为凡夫一向住此。若觉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离于此彼岸也。若见彼岸异于此岸,此人之心,已无禅定。

烦恼名众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异,只隔其迷悟耳。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平等法中,不见凡夫异于圣人。经云:“平等法者,凡夫不能入,圣人不能行。”平等法者,唯有大菩萨与诸佛如来行也。若见生异于死,动异于静,皆名不平等。不见烦恼异于涅槃,是名平等。何以故?烦恼与涅槃,同是一性空故。是以小乘人妄断烦恼,妄入涅槃,为涅槃所滞。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槃。

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空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

凡言一心者,似破瓦石竹木无情之物。若知心是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何以故?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是知将心学法,则心法俱迷;不将心学法,则心法俱悟。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正见之人,知心空无,即超迷悟。无有迷悟,始名正解、正见。

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两相,俱有生灭。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是名真见。夫真见者,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见满十方,未曾有见。何以故?无所见故,见无见故,见非见故。凡夫所见,皆名妄想。若寂灭无见,始名真见。心境相对,见生于中。若内不起心,则外不生境,境心俱净,乃名为真见。作此解时,乃名正见。

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何以故?见与不见,俱不见故;解与不解,俱不解故。无见之见,乃名真见;无解之解,乃名大解。夫正见者,非只见于见,亦乃见于不见。真解者,非只解于解,亦乃解于无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无所解者,始名正解;解与不解,俱非解也。经云:“不舍智慧名愚痴。”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俱是妄。若解时,法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若法逐于人,则非法成法;若人逐于法,则法成非法。若人逐于法,则法皆妄;若法逐于人,则法皆真。是以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为在定。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心生则真法灭,心灭则真法生。知一切法各各不相属,是名得道人。知心不属一切法,此人常在道场。

迷时有罪,解时无罪。何以故?罪性空故。若迷时无罪见罪,若解时即罪非罪。何以故?罪无处所故。经云:“诸法无性,真用莫疑,疑即成罪。”何以故?罪因疑惑而生。若作此解者,前世罪业即为消灭。迷时,六识五阴皆是烦恼生死法;悟时,六识五阴皆是涅槃无生死法。修道人不外求道。何以故?知心是道。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迷时,有佛有法;悟时,无佛无法。何以故?“悟”即是佛法。

夫修道者,身灭道成,亦如甲折树。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槃,死入无生法忍。

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眼不着色,眼为禅门;耳不着声,耳为禅门。总而言之,见色性者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善观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与心俱清净。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为体非有非无,在凡即有,在圣即无。圣人无其心,故胸臆空洞,与天同量。

心得涅槃时,即不见有涅槃。何以故?心是涅槃。若心外更见涅槃,此名著邪见也。一切烦恼为如来种子,为因烦恼而得智慧。只可道“烦恼生如来”,不可得道“烦恼是如来”。故身心为田畴,烦恼为种子,智慧为萌芽,如来喻于谷也。佛在心中,如香在树中。烦恼若尽,佛从心出;朽腐若尽,香从树出。即知树外无香,心外无佛。若树外有香,即是他香;心外有佛,即是他佛。

心中有三毒者,是名国土秽恶;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经云:“若使国土不净,秽恶充满,诸佛世尊于中出者,无有此事。”不净秽恶者,即无明三毒也;诸佛世尊者,即清净觉悟心也。

一切言语,无非佛法。若能无其所言,即尽日言是道;若能有其所言,即终日默而非道。是故如来言不乘默,默不乘言,言不离默。悟此言默者,皆在三昧。若知时而言,言亦解脱;若不知时而默,默亦系缚。是故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夫文字者,本性解脱。文字不能就系缚,系缚自本来未就文字。法无高下,若见高下非法也。非法为筏,是法为人筏者。人乘其筏者,即得渡于非法,则是法也。

若世俗言,即有男女贵贱;以道言之,即无男女贵贱。是以天女悟道,不变女形;车匿解真,宁移贱称乎?此盖非男女贵贱,皆由一相也。天女于十二年中,求女相了不可得,即知于十二年中,求男相亦不可得。十二年者,即十二入是也。

离心无佛,离佛无心;亦如离水无冰,亦如离冰无水。凡言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经云:“不见相,名为见佛。”即是离心相也。离佛无心者,言佛从心出,心能生佛。然佛从心生,而心未尝生于佛;亦如鱼生于水,水不生于鱼。欲观鱼者,未见鱼,而先见水。欲观佛者,未见佛,而先见心。即知已见鱼者,忘于水;已见佛者,忘于心。若不忘于心,尚为心所惑;若不忘于水,尚被水所迷。

众生与菩提,亦如冰之与水。为三毒所烧,即名为众生;为三解脱所净,即名菩提。为三冬所冻,即名为冰;为三夏所消,即名为水。若舍却冰,即无别水;若弃却众生,则无别菩提。明知冰性即是水性,水性即是冰性。众生性者,即菩提性也。众生与菩提同一性,亦如乌头与附子共根耳;但时节不同,迷异境故,有众生菩提二名矣。是以蛇化为龙,不改其鳞;凡变为圣,不改其面。但知“心者智内照,身者戒外贞”。

众生度佛,佛度众生,是名平等。众生度佛者,烦恼生悟解;佛度众生者,悟解灭烦恼。是知非无烦恼,非无悟解;是知非烦恼无以生悟解,非悟解无以灭烦恼。若迷时佛度众生,若悟时众生度佛。何以故?佛不自成,皆由众生度故。诸佛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无明贪爱皆是众生别名也。众生与无明,亦如左掌与右掌,更无别也。

迷时在此岸,悟时在彼岸。若知心空不见相,则离迷悟;既离迷悟,亦无彼岸。如来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中流者,小乘人也;此岸者,凡夫也;彼岸者,菩提也。

佛有三身者,化身、报身、法身。化身亦云应身。若众生常作善根,即化身现。修智慧,即报身现。觉无为,即法身现。飞腾十方,随宜救济者,化身佛也。断惑修善,雪山成道者,报身佛也。无言无说,湛然常住者,法身佛也。若论至理,一佛尚无,何得有三?此言三身者,但据人智有上中下。下智之人妄兴福力,妄见化身佛;中智之人妄断烦恼,妄见报身佛;上智之人妄证菩提,妄见法身佛;上上智之人内照圆寂,明心即佛,不待心而得佛。是知三身与万法,皆不可取不可说,此即解脱心,成于大道。经云:“佛不说法,不度众生,不证菩提。”此之谓矣!

众生造业,业不造众生。今世造业,后世受报,无有脱时。唯有至人,于此身中,不造诸业,故不受报。经云:“诸业不造,自然得道。”岂虚言哉?人能造业,业不能造人。人若造业,业与人俱生;人若不造业,业与人俱灭。是知业由人造,人由业生。人若不造业,即业无由生人也。亦如人能弘道,道不能弘人。今之凡夫,往往造业,妄说无报,岂不苦哉!若以至理而论之,前心造,后心报,何有解脱时?若前心不造,即后心无报,亦安得妄见业报哉?

经云:“虽信有佛,言佛苦行,是名邪见。虽信有佛,言佛有金锵、马麦之报,是名信不具足,是名一阐提。”解圣法者,名为圣人;解凡法者,名为凡夫。但能舍凡法就圣法,即凡夫成圣人矣。世间愚人,但欲远求圣人,不信慧解之心为圣人也。

经云:“无智人中,莫说此经。”此经者,心也,法也。无智之人,不信此心解法,成于圣人,但欲远外求学,爱慕空中佛像光明香色等事,皆堕邪见,失心狂乱。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八万四千法门,尽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内净,犹如虚空,即出离身心内八万四千烦恼病本也。凡夫当生忧死,饱临愁饥,皆名大惑。所以圣人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念念归道。

  夜坐偈云:

一更端坐结跏趺,怡神寂照泯同虚。
旷劫由来不生灭,何须生灭灭无余。
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哪用除。
若识心性非形像,湛然不动自真如。

二更凝神转明净,不起忆想同真性。
森罗万象并归空,更执有空还是病。
诸法本自非空有,凡夫妄想论邪正。
若能不二其居怀,谁道即凡非是圣。

三更心净等虚空,遍满十方无不通。
山河石壁无能障,恒沙世界在其中。
世界本性真如性,亦无无性即含融。
非但诸佛能如此,有情之类并皆同。

四更无灭亦无生,量与虚空法界平。
无去无来无起灭,非有非无非暗明。
不起诸见如来见,无名可名真佛名。
唯有悟者应能识,未会众生由若盲。

五更般若照无边,不起一念历三千。
欲见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
妙理玄奥非心测,不用寻逐令疲极。
若能无念即真求,更若有求还不识。

今日初八,上班了吗?
工作时想休息,但休息久了,觉得工作着是一种幸福,如你还没领会,那你一定还很年轻

今天咱们讲述~
佛教与花之缘 —《天女散花》

佛教与花有很深的因缘。佛门称花为“华”,花华不二,献于佛菩萨前的称为“献花”,散布坛场四周的称“散华”。

佛经里有许多与花相关的典故和用语,如拈花微笑、天女散花、花开见佛、舌灿莲花、花果自成、花开莲现、九品莲花、百鸟衔花、梦幻空华、镜花水月、一花一世界、一花开五叶、莲华藏世界等,都使花的精神更加提升。其它还有藏密始祖莲花生大士、貌美如花的莲华色比丘尼、佛陀前生的莲华王太子等,他们也是以花为名。

无论是欣赏、供奉、祈福、赞颂或当作说法悟道的因缘,花和人们的生活可说是息息相关。

《天女散花》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典故,同时也是一个成语与传说。以该典故衍生出来的京剧、黄梅戏、壁画比较多。

“天女散花”一词原本来源自佛教中《维摩诘经·观众生品》里的一则故事。

有一次维摩居士说法,天女“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在场的小乘弟子们费了九牛二虎的神力,仍不能挥去身上的花。天女于是藉机告诉他们,花本身无如法或不如法,花的有着不著,有坠不坠,都是他们自己的妄心分别所致。在这个故事中,以花来象征修行者生命觉悟的层次。

#行愿阁# #春节祈福#

春节祈福消灾的机会又来了,是造佛塔!

大家详细了解一下众生造佛塔的功德

  佛塔,亦称塔婆,浮图,意译为高显处、功德聚、是佛教的象征。其中多为安置佛陀舍利、经卷及祖师、高僧大德之舍利遗骨等,而以堆土、石、砖木等筑成,作为供奉礼拜的建筑物。

  一、敬塔、造塔的功德

  关于敬塔、造塔的无量功德,佛经多有记载,皆谓敬塔、造塔等可获无量福德,成办道业。如《无量寿经》卷下说,起塔立像乃往生净土之因行。

  (一)《譬喻经》中佛说十种造塔之殊胜果报:

  1、不生边国

  2、不受贫困

  3、不得邪见愚痴之身

  4、寿命长远

  5、可得十六大国之王位

  6、可得金刚罗延力

  7、可得无比广大之福德

  8、得蒙诸佛菩萨之慈悲

  9、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

  10、得往生十方净土

  在佛教中,著名的护法天王帝释天就是因造塔的功德而生。在过去的世界,迦叶佛涅槃时,有一女人发心修塔,另有三十二人帮助她修塔,由此功德,这个女人转生为忉利天王,帮助她修塔的其他众人也都转生为天王,合称为三十三天。

  (二)《佛说造塔功德经》

  尔时,世尊告观世音菩萨言:“善男子!若此现在诸天众等,及未来世一切众生,随所在方,未有塔处,能于其中建立之者,其状高妙出过三界,乃至至小如庵罗果;所有表刹,上至梵天,乃至至小犹如针等;所有轮盖覆彼大千,乃至至小犹如枣叶;于彼塔内,藏掩如来所有舍利,发、牙、髭、爪,下至一分,或置如来所有法藏十二部经,下至于一四句偈,其人功德如彼梵天,命终之后生于梵世,于彼寿尽生五净居,与彼诸天等无有异。

  善男子!如我所说如是之事,是彼塔量功德因缘,汝诸天等应当修学。

  (三)《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

  如是八大灵塔,若有婆罗门及善男子、善女人等,发大信心修建塔庙承事供养,是人得大利益,获大果报,具大称赞,名闻普遍甚深广大,乃至诸比丘亦应当学。

  复次,诸比丘,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八大灵塔,向此生中至诚供养,是人命终速生天界。

  (四)《佛说造塔延命功德经》

  1、大王当知:若欲免离无常苦恼,超入如来法身寿量,应先发心持佛净戒修最上福,能发此心,延王寿命。

  佛告大王言:发心者,发四无量心;言持戒者,持不杀戒;修上福者,无过造塔,悲愍救护一切众生,诸天善神常来守护,不相舍离如影随形,发生大王无边福利。大王,建立佛塔福利难思,三世如来所共称赞,我为大王略说因缘,王当谛听。

  乃往古昔,有一小儿,此地牧牛,有诸相师来共占,相谓言:‘此牧牛儿却后七日必当寿尽。’是牧牛儿又于异时,与诸小儿聚沙为戏。中有小儿,摧沙为堆,言作佛塔,高一拃手,或二或三至四拃手。时此小儿戏聚沙塔高一拃手,却后更延七年寿命。

  于聚沙时,有辟支佛持钵而行,时诸小儿以嬉戏心,将沙奉施言:‘我施麨。’时辟支佛引钵受之,以神通力沙变成麨,时诸小儿见此因缘,皆悉获得清净信心,时辟支佛与诸小儿悉授记莂作如是言:‘汝诸童子所造之塔,高一拃手者,于未来世作铁轮王,王一天下;二拃手者作铜轮王,王二天下;三拃手者,作银轮王,王三天下;四拃手者,作金轮王,王四天下。’

  时诸小儿以嬉戏心造如是塔,感如是果,何况大王发至诚心!

  2、佛告大王: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清净心依此轨仪造作佛塔,若自作、若教人作,若复赞叹,若当信受,所得功德与造佛塔等无差别。当知是人于此一生,不为一切毒药所中,寿命长远,无有横死,究竟当得不坏之身,一切鬼神不敢逼近,五星七曜随顺驱使,一切怨家悉皆退散,随所生处身常无病,一切众生见皆欢喜,无净戒者净戒满足,不调伏者能令调伏,不清净者能令清净,破斋戒者斋戒复生。若犯四重及五无间极重罪业,悉得消灭,无始劫来障累皆尽。若有女人欲求男者,即生勇健福德之男,四大天王常随拥护,造塔功德其福如是。

  若塔破坏变作微尘,风吹一尘散落他处,尘所经遇山林河海,一切众生触斯尘者,永更不受杂类之身,舍身受生常得见佛。

  大王!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于造塔及陀罗尼,想观分明,一心忆念,永离水难、火难、王难、贼难、刀兵等难,无能伤害。若于旷野、若空闲处,若于聚落及大会中,能以此经宣告大众,即为救护众生身命,所获福德量与空等。若于后世书写流通,塔虽未造,造塔功德等无有异。我为大王及未来世一切众生,广开造塔延命功德,王当忆持。

  (五)《百缘经》

  《百缘经》中记载,有一个童子在往昔毗婆尸佛时,因见佛陀舍利塔稍有破处,即和颜悦色召请众人共同涂治此塔,然后发愿,因此功德,九十一劫不堕三恶道,常受天福。并于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得生富豪长者家,及长,即于佛陀门下出家,证阿罗汉果。又,于佛世时,有一比丘,因过去世于塔檐安置一铃,感得生生喉音洪亮,为众所乐闻。

  《百缘经》亦记载,有人随喜一钱置于塔下,发愿成就的故事。

  (六)《僧祇律》

  《僧祇律》中记载:

  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泥团,敬心治佛塔。

  人等百千金,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恭敬礼佛塔。

  百千车真金,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香华供养塔。

  (七)《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婆罗门!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善男女等,或有短命或多病者,应修故塔或造小泥塔,依法书写陀罗尼咒,咒索作坛,由此福故,命将尽者,复更增寿,诸病苦者,皆得除愈,永离地狱、畜生、饿鬼,耳尚不闻地狱之声,何况身受!

  (八)《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若复有人为种善根随分造塔,或泥或砖随力所办,大如庵罗高四指许,书写神咒安置其中,持以香华礼拜供养,以其咒力及信心故,自小塔中出大香云,香气云光周遍法界,薰馥晃曜广作佛事,所得功德如上所说,取要言之,无愿不满。

  若有末世四辈弟子、善男善女,为无上道、尽力造塔,安置神咒,所得功德,说不可尽。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华一香礼拜供养,右旋行道,由是功德,官位荣耀,不求自至,寿命富饶,不祈自增,怨家盗贼,不讨自败,怨念咒咀,不厌归本,疫疠邪气,不拔自避,善夫良妇,不求自得,贤男美女,不祷自生,一切所愿任意满足。

  若有乌雀、鵄枭、鸠鸽、鸺鹠、狗狼、野干、蚊虻、蚁蝼之类,暂来塔影及踏场草,摧破惑障,觉悟无明,忽入佛家,恣领法财,况有众人或见塔形,或闻铎声,或闻其名,或当其影,罪障悉灭,所求如意,现世安稳,后生极乐。或人随力以一丸泥涂塔坏壁,运一拳石扶塔躓倾,由此功德增福延寿,命终之后成转轮王。

  (九)《大随求经》

  往昔摩竭陀国有一婆罗门,名为俱转,因不见闻佛法,日夜杀生,命尽之后,到阎罗王宫,阎罗王即禀白帝释:“此罪人应到何地狱?”帝释回答:“可遣送阿鼻地狱。”

  但当狱卒将其投入地狱时,地狱忽然为莲花池,其中有种种莲花,每朵花上各坐罪人,无受诸苦。于是牛头马面即禀白阎罗王,阎罗王亦即前往诣见帝释,说此神异之事。帝释也不知所以,于是前往拜见佛陀,请问此事。

  佛陀告诉他:“此婆罗门在人间葬所的西方一里处,有古窣堵婆,塔中有真言堕落在地上,其内文有一字,刚好随风飘到此婆罗门尸骸上系住,因而有此利益。”

  二、礼敬塔的功德

  (一)《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佛塔或右绕或礼拜或供养者,当得授记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退转,一切宿障一切罪业,悉皆消灭不至。飞鸟畜生之类,至此塔影,当得永离畜生恶趣。若有五间罪或在塔影,或触彼塔,皆得除灭。置塔之处,无诸邪魅、夜叉、罗刹、富单那、毗舍阇等,恶兽、恶龙、毒虫、毒草,亦无魍魉、诸恶鬼神夺精气者,亦无刀兵、水、火、霜雹、饥馑,横死噩梦,不祥苦恼之事。于彼国土若有诸恶先相现时,其塔即便现于神变出大光焰,令彼诸恶不祥之事,无不殄灭,若复于彼有恶心众生,或是怨仇及怨伴侣并诸劫盗寇贼等类,欲坏此国,其塔亦便出大火光,即于其处现诸兵仗,恶賊见已自然退散,常有一切诸天善神守护其国,于国四周各百由旬结成大界,其中男女乃至畜生,无诸疫疠、疾苦、斗争,不作一切非法之事,其余咒术所不能坏,是名根本陀罗尼法。

  (二)《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若有有情能于此塔,一香一华礼拜供养,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时消灭,生免灾殃,死生佛家。若有应堕阿鼻地狱,若于此塔或一礼拜,或一右绕,塞地狱门,开菩提路。塔及形象所在之处,一切如来神力所护,其处不为暴风、雷电、霹雳所害,不为毒蛇、蚖蝮、毒虫、毒兽所伤,不为狮子、狂象、虎狼、野干、蜂虿之所伤害,亦无药叉、罗刹、部多那、毗舍遮、魑魅、魍魉、癫痫之怖;亦复不为一切寒热诸病,疬瘘、痈疽、疮疣、疥癞所染。

  若人暂见是塔能除一切灾难,其处亦无人马六畜、童子童女疫疠之患。不为横死非命所夭,不为刀杖、水火所伤,不为盗贼、怨仇所侵,亦无饥馑、贫乏之忧,厌魅咒咀不能得便。四大天王与诸眷属昼夜卫护,二十八部大药叉将,日月五星幢云彗星昼夜护持。一切龙王加其精气,顺时降雨,一切诸天与忉利天,三时下来亦为供养,一切诸仙三时来集,赞咏旋绕、礼谢瞻仰,释提恒因与诸天女,昼夜三时来下供养,其处即为一切如来护念加持,由纳经故,塔即如是。

  (三)《缁门崇行录》

  《缁门崇行录》中记载一个礼塔得福生天的故事:唐朝有一个叫子邻的人,是范氏之子,他的母亲王氏,生前不信三宝,子邻于是偷偷逃至东都,依广受寺庆修律师出家。

  出家后,有一年他忽然思亲归宁,回家只见其父已失明,母已亡故三载。子邻因而至岳庙展敷坐具,诵持《法华经》,誓见岳帝,求问其母生处。

  此夜果然感得岳帝告诉他:“你母亲现在正在地狱受诸苦毒。”闻言,子邻悲泣请求,祈问如何免除其母罪障?

  岳帝告诉他:“可往鄮山朝礼育王塔,方可救之。”

  子邻即往诣此塔,不断哀泣礼拜,至于四万拜时,忽然听闻空中有呼子邻之声,子邻望向空中,只见其母欢喜地说:“承蒙你礼佛塔的功德力,我已得生忉利天。”说完之后,倏然不见。

  (四)《譬喻经》

  《譬喻经》中有个造塔、供塔得以随心满愿的故事:

  古印度阿育王时期有一人名为迦罗越,具大福德。但有何需求愿望,应念即至。其家舍为七宝所成,快乐无极。其人敬信三宝,常供养两万多僧众。阿育王闻国中有此异人,便招来问曰:“听闻贵府大福贵,家有何宝物?”迦罗越答道:“一无所有。”王不信,谴人往其家中察看。使者至其家中,但见门阁七重,舍宅堂宇,七宝庄严,巍巍无量,入于室中,不见其余诸物,只见其妇女端庄年少。使者回来禀明国王,以手东指,空中无量七宝即时雨下,再指南、西、北三方,也是如此,王乃确知是大福德所致。

  后国王问寺中得阿罗汉三明六通的上座和尚:“迦罗越往昔种何福田,所需能自然应念而至?”上座答曰:“久远劫前,毗婆尸佛入灭后,时迦罗越本生与其他四人共造塔,其造塔非常用心,塔成后,又以七宝及取好花置于塔顶,从四面散下,作为供养,并发愿‘愿我生生世世食福自然,常不断绝。’由于此功德,迦罗越从是以来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天上人中食福自然,快乐无极。但也因其当时发愿为食福无尽,而非发愿渡脱苦恼,所以直至今日,只受种种胜福,却未得道迹。”

  三、建佛塔的十八种功德:

  1、是人将生于三善道。

  2、是人将得长寿。

  3、是人将有尊贵的身体。

  4、是人将生而美丽。

  5、是人将耳聪目明,感官敏锐,世人瞩目。

  6、是人将出生为伟大国王之子。

  7、是人将权集一身且享美誉。

  8、是人将成人中之王。

  9、是人身边侍从集结。

  10、是人将成众人之柱。

  11、是人将名闻十方。

  12、是人将出口成章,辩才无碍。

  13、是人将受人、天供养。

  14、是人将拥有无尽财富。

  15、是人将为宇宙之主。

  16、是人将生而得如佛之相好庄严。

  17、是人之身将如金刚杵之总集。

  18、是人将速得佛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伦家可盐又可甜,我愿未来可相见。伦家可盐又可甜,我愿未来可相见。
  • 索尼今年将面临百亿亏损 首次取消[亲亲]年终分红】我们知道索尼PS4的销量一路高涨,但是仅仅靠PS4也挽救不了索尼在其他领域的巨额亏损。索尼今年将面临百亿亏损
  • '这种玩法已经过时了如果你这么玩,闷头做产品,闭门造车,真的就得等到惊艳别人的时候,才能赚钱…我们现在的玩法是:我磨剑的每一滴汗,你都得看到,等10年后,亮剑出
  • (如果格式或者有其他什么不对的地方麻烦私信我改) 国画技巧分享 · 用墨的方法和技巧·五色六彩:·五色:干、黑、浓、淡、湿。其中“干”与“湿”是水分多少的比较
  • 坚持每次按摩十分钟,头皮健康就是很轻松啊[笑而不语] 说真的我生活里没那么讲究,吃了也是不少口红,所以在口红的选择上,我肯定首选这种纯天然配方,吃到嘴里也安心点
  • 这是你所谓的朋友,呸,去你的这才是真正的谈恋爱谈恋爱并不是亲一下抱一下牵牵手不是弄个情侣头像弄个情侣网名开个情侣空间或者穿个情侣装整天腻在一起什么也不干互相眈误
  • 洗过头发看着发质就很好,柔柔顺顺的,而且洗完头皮感觉很清爽干净的,没有之前那么毛躁油腻了,洗完头皮很舒服、头发也变得蓬松了些,主要是防脱效果太棒了,会坚持用这款
  • 或者年轻人的入世(我觉得是迷茫,他们觉得我迷茫[摊手])或者说是生活对他们的修理,也或许本来就是那样的人,终于有机会了?有时候我也真的害怕我以为是爱祢,结果这样
  • 勿扰他人即是善。 善贵行而不贵知。
  • 但是不管怎样我只喜欢这一版的这个情节:一个内心想与那个和自己有国恨家仇的人成为朋友,却也不能甚至兵戎相见;一个想做他朋友不惜自断一臂,明知道打不过他,却心甘情愿
  • 拍摄地点:云南大理洱海拍摄元素:小清新、甜美、海鸥来到大理洱海边,看尽苍山洱海[浮云][浮云],世界温柔以待[心]躺在大理洱海边,感受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心境
  • “我赠你三月春光,你予我四月桃花,世间真情能长存莫不因此。情谊有价,岁月交付给厚道的人,才不算浪费。
  • 据统计年鉴备注信息介绍,表2-11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点数。【#31省份乡村性别比公布#:全部男多女少,14个大于110】近日,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了
  • 11.16每个宝妈(人)在细碎生活中都有崩溃的时候和袁老师吵架我很崩溃(他也很崩溃)前几天才在自己关注的宝妈下分享了自己的一点点惨痛经历后的感悟 昨晚弟弟生病我
  • 而且,分手后挽回也是改变自己的契机,能够让你发现更好的自己。甚至,最现实的问题,你连能否保证一个不会带来负面效果的破冰阶段都做不到,这最基础的一步对你来说都是挽
  • 月初参加了学校的一次征文,闲适散文,日常记录,发现美 感受美 万物有美 且歌且行 林清玄说:“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花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管芒花展颜,同是
  • 还莫名其妙给推广了我粉他的时候发的好几千条微博请问你搞什么去了期刊名称:《流行色》 投稿请私信简介《流行色》(月刊)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流行色协会主办。是
  • 在这个世界上,90%的母亲都是疼爱自己的孩子,当然也会有所例外。汪峰的大女儿熙熙就出生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
  • 激情创建歌单用来在地铁上磨耳朵分享最好听的一首#Fool For You (Feat. Phillip Bailey)-Cee Lo Green[音乐]# 每次
  • 求索的人生,忧中有喜,喜中有忧;自强者常乐,淡薄者无愁。求索的人生,忧中有喜,喜中有忧;自强者常乐,淡薄者无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