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主题是“咏物言志”。现在老是说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等等,那都是题材,我这里说的是主题。山水田园诗里既有人生苦短也有伤春悲秋,也有怀才不遇也有羁旅情愁,也有咏物言志。不要只根据表面分类。

咏物不一定是静物,山水、田园、风景都是物。咏物言志,状景抒情,我们熟悉的很多山水、田园、风景诗,实际上都是言志的诗。

咏物的诗,只要是咏一类事物的,咏静物的,比如咏梅、雪、松、石、笔、壶、瀑布、山峰、动物、植物、艺术品等等的,这是一般意义上大家认为的咏物诗,那么基本上都是言志的。

什么志?儒士之志。那是什么志?基础是做人的志,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志,所以文人爱咏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等之类,都是说做人的品格。比如我们熟悉的王冕咏的墨梅、于谦咏的石灰等等。遇到这种诗,不要简简单单说做人的品格,而是要联系儒家思想,联系儒士的特点去说。儒士的特点是什么?记住三句话,就可以知道儒士是一群什么人。

第一句出自《论语》,是孔子说的话: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当然这后面还有话。但就这一句,已经足够吓人。想一想我们自己吧,还在想着怎么赚钱,想着自己的个人价值,给儒士提鞋都不配。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第二句出自《孟子》,是孟子说的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当然这前面还有话。但这一句,也已经足够吓人。儒士是只要有可能,就一定要济世安民的,这一点一定要知道。所有的儒士,不管他表面上怎样豁达,这个志向都是忘不了的,因为这是誓言,是使命。

第三句出自《礼记》,也是孔子说的: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

儒士追求的是大道,自孔子出,道统与政统分开,儒士就代表了一群只相信真理,可以面对任何势力挺胸抬头做人的人。不仅不事天子诸侯,也不事怪力乱神。

掌握了这些,就可以读那些咏物诗了。王安石的《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傲霜雪而独立,这个品格我们是都知道的。为什么有“香”呢?“香”就是好的、有益的、造福于人的,并不是孤僻、自大、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的意思,因此“雪”与“梅花”对立,梅花因此而可以喻君子、儒士。

王安石以此自励,要做梅花那样的人,所以是言志的。其志不仅仅在坚强,更在于造福于人,而且还是不求名利,是为“暗香”,这样才是君子。这首诗的入声字用的很棒,每一个都用到位了,特别突出了梅花倔强的感觉。尤其是“雪”字一顿,与后面的悠长形成了情绪的对比。灰韵也选的好,压抑而开阔,与“暗香”吻合。

我们经常说的状景诗基本上也属于广义的咏物诗。歌咏景色而言儒士之志,这种诗也很多。比如柳宗元的《江雪》、王维的《竹里馆》、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等等。

但是这种状景诗,更多的是抒发儒士济世安民情怀的另一方面——任性自然。任性自然与入世行道并不是矛盾的,实际上是一回事。道法自然,入世行道的目的,本来就是使天下为公,使天地自然各安其位,所以自己先得任性自然,赞美自然。自己既已任性自然,就应该让天地万物都任性自然,不然自己的这份任性自然还是自私自利啊。这就是儒家的逻辑。

状景诗的主题多是任性自然,这个传统是由魏晋时期确立起来的。阮籍、谢灵运、陶潜、谢朓等都做出了贡献。其后唐宋时期的山水田园诗,多循此道。而任性自然,又归于儒士人格的追求。这种人格的追求,又与其济世安民的使命有关。把这些看穿,就读懂了。

先说赞美自然的,比如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这是干嘛呢?描述了一个画面,是搞科学研究吗?不是。那是干什么呢?感受生命的可爱。这样一说,很多人就会跟朱自清的《春》之类的文章联系起来,说赞美春天,赞美生命等等。这么说也不是不对,但是没有说完。儒家的基本世界观是万物一体,同生共荣。物我一体,所以格物可以致知,由此可以修身养性,最终达到可以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中庸》: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朱熹注:
天下至诚,谓圣人之德之实,天下莫能加也。尽其性者德无不实,故无人欲之私,而天命之在我者,察之由之,巨细精粗,无毫发之不尽也。人物之性,亦我之性,但以所赋形气不同而有异耳。能尽之者,谓知之无不明而处之无不当也。赞,犹助也。与天地参,谓与天地并立为三也。此自诚而明者之事也。

要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历代文人欣赏自然的态度。参赞天地之化育。杜甫面对春景,他可以有很多的描述角度、描述方法,为什么呈现出来的是这样的画面?说是描述的是“丽”,但整个画面所提示的都是安详。

太阳是“迟”的,好像不动了;花草是“香”的,好像四面笼罩;燕子虽然飞得很快,但是嘴里的泥是软软的;沙滩是暖的,鸳鸯是睡着的。而“江山”两字,提示他观照的不是这样几个小角落,而是整个的天地。

你要说作者喜欢的是春天,那就是简单的儿童心理了,其实作者在欣赏的是万物遵循天道时的安详。“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生死问题是人类关注的终极问题,无论哪种重要的哲学和宗教都对生死问题有所讨论。儒家、道家和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在生死观上都对中国人有着深深的影响。虽然它们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不同,但却都反映中国文化的特点。

01

儒家的生死观:道德超越,天人合一,苦在德业之未能竟

“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生的“不朽”,儒家生死观的基本观点是“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因此,它重视的是生前,而非死后,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生时应尽自己的责任,以努力追求实现“天下有道”的和谐社会的理想。

人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有限之个体,但却能通过道德学问之修养(修道进德)而超越有限之自我,以体现“天道”之流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

一个人如果能保存自己的本心,修养自己的善性,以实现天道的要求,短命和长寿都无所谓,但一定要修养自己的道德与学问,这样就是安身立命了,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生的“不朽”。因此,儒家认为,虽然人的生命有限,但其精神可以超越有限以达到永存而不朽,所以有所谓“三不朽”之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明朝的儒者罗伦有言:“生必有死,圣贤无异于众人。死而不亡,与天地并久,日月并明,其惟圣贤乎!”圣贤不同于一般人只在于他生前能在道德、事功和学问上为社会有所建树,虽死,其精神可“与天地并久,日月并明”。

这种不朽只是精神上的,它只有社会、道德上的意义,而和自己个体的生死没有直接联系。宋代张载《西铭》的最后两句说:“存,吾顺世;没,吾宁也。”人活着的时候应努力尽自己的社会责任,那么当他离开人世的时候是安宁的、问心无愧的。

由此看来,儒家并不以死为苦,那么儒家的学者有没有痛苦呢?照儒家看,从个人说,如果“德之未修,学之未讲”是个人的痛苦,而更大的痛苦是来自其社会理想之未能实现。

南宋的文学家陆游在他临终前写了一首诗留给他的儿子:“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在死前的痛苦不是为其将死,而是没有能看到宋王朝的统一。

南宋末还有一位儒者文天祥,在他临刑时的衣带上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尽义,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何,庶几无愧。”文天祥视死如归,因为他以践履孔孟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道德理想而无愧于天地之间。

因此,对于儒家说,痛苦不在于如何死,而在于是否能作到“成仁”、“取义”。在儒家的生死观念中,所感到痛苦的是“苦在德业之未能竟”。

02

道家的生死观:顺应自然,与道同体,苦在自然之未能顺

道家:生和死无非都是一种自然现象。道家生死观的基本观念是“生死气化,顺应自然”。照道家看,生和死无非都是一种自然现象。老子讨论生死问题的言论较少,他认为如果人不太重视自己的生命,反而可以较好保存自己,这和他所主张的“无为”、“寡欲”思想相关联。

他还说:“死而不亡者寿”,王弼注说:“身没而道犹存。”照老子看,“道”是超越的永恒存在,而人的身体的存在是暂时的,如果人能顺应自然而同于道,那么得道的人就可以超越有限而达到与道同体的境界,所以老子说:“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同于道”即是“与道同体”,它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是对世俗的超越与升华。庄子讨论生死问题比较多,在《大宗师》中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生、老、死都是自然而然的,死不过是安息。进而庄子认为生死无非是气之聚与散,所以《知北游》中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

如果死和生是相连属的,我对之有什么忧患呢?《至乐》载,庄子妻死,惠子往吊,见庄子“箕踞鼓盆而歌”,惠子不以为然,但庄子认为生死就像春夏秋冬四时运行一样,所以“生之来也不可却,其去不能止”(《天运》)。

西晋的玄学家郭象对庄子的生死观有一重要的解释,他说“夫死生之变,犹春秋冬夏四时行耳,故生死之状虽异,其于各安所遇一也。今生者方自谓生为生,而死者方自谓生者为死,则无生矣。生者方自谓死为死,而死者方自谓死为生,则无死矣。”

这就是说,生和死只有相对意义,只是事物存在的不同状态,对“生”说“生”是“生”,但对“死”说“生”是“死”,对于“生”说“死”是“死”,但对于“死”说“死”是“生”。因此,说“生”、说“死”只是从不同的立场上所持的不同看法,故应“生时安生,死时安死”,这样就可以在顺应自然中得到超生死,而与道同体了。

那么道家在生死问题上以什么为苦呢?照道家看,以不能顺其自然为苦。在《应帝王》中有一个故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个故事说明,一切应顺应自然,不可强求,虽出于好心,但破坏了其自然本性,则反受其害,这是庄子的忧虑。照庄子看,人往往喜欢追求那些外在的东西,从而“苦心劳形,以危其真”,这样就会远离“道”,而陷入痛苦之中,故“苦在自然之未能顺。”

03

禅宗的生死观: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苦在无明之未能除

明心见性
佛教认为,人世间是一大苦海,人生有不能逃避的“八苦”,即生、老、病、死、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五蕴聚。人之所以不能逃避这种种苦难,是由于“无明”(不觉悟)引起的。
佛教的教义就是教人如何脱离苦海。要脱离苦海就要照佛教的一套来修行,出家和坐禅等等都是不可少的。佛教传入中国,经过五、六百年,在中国形成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若干个宗派,其中以禅宗影响最大。

六祖慧能

禅宗的真正缔造者是唐朝的和尚慧能,这个佛教宗派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为其生死观的基本观念。慧能认为,佛性就是人的本心(或本性),明了人之本心,即洞见佛性,“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佛性”是什么?照慧能看,佛性就是每个人的内在生命本体。如果一个人能够自觉地把握其生命的内在本体,那么他就达到了超越生死的成佛的境界。

用什么方法达到这种超越生死成佛的境界呢?禅宗立了一直接简单的修行法门,它把这门法叫作“以无念为宗”,即以“无念”为其教门的宗旨。所谓“无念”,并不是“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不是对任何事物都不想,而是在接触事物时心不受外境的任何影响,“不于境上生心”。

因此,人并不需要离开现实生活,也不需要坐禅、读经、拜佛等等形式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照样可以达到超越生死的成佛境界,“挑水砍柴无非妙道”。

这种达到超越生死成佛境界,全在自己一念之悟,“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悟”只是一瞬间的事,这叫“顿悟”,瞬息间克服“无明”(对佛理的盲无所知)而达到永恒的超生死的境界,这就是禅宗所追求的“成佛”境界。

禅宗:内在的平常心即成为超脱生死的道心

中国的禅宗虽不否认在人生中有“生、老、病、死”等等之苦,但是只要自己不以这些“苦”为“苦”,那就超越了“苦”,而“苦海”也就变成了“极乐世界”,这全在自己觉悟还是不觉悟。因此,人应该自自然然的生活,“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切听任自然,无执无著,便“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

超生死得佛道,并不要求在平常生活之外有什么特殊的生活,如有此觉悟,内在的平常心即成为超脱生死的道心。所以照禅宗看,人的痛苦是在于他的不觉悟(无明),苦在于无明之未能除,只要人克服其迷悟,就无所谓“苦”了。

总观中国的儒道佛对生死问题的看法虽不相同,但是否其中也有共同点?照我看,儒道佛都不以生死为苦,而以其追求的目标未能达到为“苦”。儒家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为“苦”,即以不能实现其道德理想为“苦”;道家以“苦心劳形,以危其真”为“苦”,即以不能顺应自然为“苦”;禅宗以“于外著境,自性不明”为“苦”,即以执著外在的东西,而不能除去无明为苦。[太阳][太阳]

#文谈[超话]#【古人智慧】之醒(十)[兔子]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译文】

怨恨会因为恩德而更加明显,所以让人感恩我,不如恩怨两忘;正是因为有恩,所以才有仇,所以让人知道感恩,不如恩仇都消。

【点评】

摘自明洪应明《菜根谭》。总会有一些恩怨难了,总会有一些情仇难忘。在人的一生里,很难真的做到恩怨皆无。但若是一直带着这些恩怨过日子,便会成为心里的一座雪山,遮挡阳光,带来寒意。所以尽最大的可能,将心里的怨意放下,尤其是对待别人,若是试图用恩惠来感化,不如不去伤害别人,无论是使人感恩戴德还是让人耿耿于怀,都令双方埋下心结,倒不如恩怨都忘,在江湖中自由前行。鲁迅先生有诗曰:“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无论是人与人之间持久的伤害或是绵长的深恩,亦或是国与国之间利益的结盟或是对抗,恩仇俱化、自然相处方才是正道。[鲜花]

——摘自《小窗幽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二、投资领域发展稳健  1-2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皖北六市第3位,分别高于蚌埠、亳州、阜阳19.
  • 他们对这份工作的感情,外人也许永远体会不到[苦涩]对于旅行的热爱,可能正如天空之城的意义吧[抱一抱]高飞无极限,永远相信中国民航,所有人起落安妥[心][心]#每
  • 梅的光泽是内敛的,薄暮里回头辞别,花朵闪进时间的深处,不说再见,明年春天,我还会从这棵榆叶梅前走过,依然会回头,爱着的物事,会饱满温暖记忆。#原创美食旅地[超话
  • 我想陪着你,在你需要我的每一个瞬间。我想陪着你,在你需要我的每一个瞬间。
  • 去年我做了4次4D基本上刚做完就有紧致效果可是这个效果也就能维持一两周为了维持紧致效果我就搭配了米拉的这个紧致精华可以负责任的说我的脸真的没掉下来这个精华的成分
  • 人生是一趟旅途,总会有离开的背影,也会有归来的行程,#重庆婚纱照#纽约战报:苏富比首日成交记录速览全球古玩老货联盟 2022-03-22 23:54艺术品虽
  • 后来,你见过一个女孩子,你问她,为什么你身上那么多刺,她才不是小刺猬呢,她是一只勇敢的小白兔,闯进了一片仙人掌地,因为她喜欢的那个人喜欢玩躲猫猫,嗯,你猜对了,
  • 命是我们的根,没有命,就无法享受世间一切,命没了,就不能体会为人乐趣。人生阶段不一样的人,是很难有所谓的“分享欲”在我看来人生没有那么沉重,无非就是吃好睡饱,但
  • 最搞笑的还是物业群里每天都有人聊天逗乐……这段时间也让我认真思考了工作上生活上的许多事情,也看清了某些关系……我的家人每天一则视频通话关心我今天吃了啥[心](我
  • 比如:“好的,您的问题我了解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规定是.....”“您说的这个只能......问题是......”四、主动表达帮助客户的意愿站在客户的立场上,他
  • 就算哪天不看球了,也会一如既往的相信和祝福的,因为我可是从一开始就相信你能打出来的人啊[耶]适合春游/踏青时发的文案~[心]1.今日無事,唯有開心。13.一百个
  • 【常问问题汇总】双眼皮修复哪里做的最好,八大处双眼皮专家,全国做双眼皮专家排名,皮研所真的那么好,丽滋卡尔做双眼皮口碑技术好不好,烟台壹美天成做双眼皮靠谱吗口碑
  • #马克笔手绘[超话]# 效果图分分钟变成水彩风 水彩风效果图通常给人一种纯粹的小清新,画面非常舒适、自然。怪奶奶的波尔卡圆点再创作来自草间弥生作品灵感联想致
  • #Lil在金宝贝的日子##School Skills#L7『亲善性-字母B』蓝袋子️ball球,字母B,bell铃铛,butterfly蝴蝶,banana香蕉;
  • 为回应网民关切,现就相关情况通报如下:2021年7月5日,大同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报警电话称,大同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工程学院18级学生郗某星(男,22岁,山西省阳泉
  • 可是沈甜甜啊,我的公主头衔从来都不是钱堆砌出来的,是因为我遇见很好很真诚的人她们让我拥有了这个光环。人生不求如初见,只愿相看两不厌上班结束,我就奔向你思念如马,
  • 没有享受多少美好的高中生活 是被佩戴口罩 居家隔离 线上教学支配的三年每周放学前都在想下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甚至昨天我们排好了考场 甚至我们已经为一模准备了很久
  • 3.24居家第十二天碎碎念,今天又是抢菜失败的一天,心态炸裂,uzi又休息了,这短暂的期待又不见了,大付分手闵仔铁树开花,我们的十全十美大补汤永远凑不齐十个人,
  • 防疫人员就在身边[吃惊][草泥马]今天上班把布草车弄倒了 因为装太多 这也不是第一次把车拉倒了 可恶 这车跟我过不去 车倒了毛巾都掉地上了 我捡起来的时
  • 这才是心心念念的羊汤啊这才是“正常”的羊汤啊太好喝了嘤嘤刨冰!省钱大佬就是我~据说每吃掉一颗山竹就会有一只喵喵失去一只jiojio我不信嘿嘿因为它太好吃了吧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