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浙大人,要做什么样的人?


27岁的浙大建筑工程学院硕博连读生宋透亮有一个答案。


就在这个春天,他做好决定,毕业后告别杭州,告别西湖。


这个家中的独子,还决定告别生活在江苏的父母,和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东部说再见。


他放弃了离家数千里的陕西省城固县,到这个国家连片贫困地区——秦巴山区,做一名基层公务员。


在浙大紫金港校区的一个咖啡吧,宋明亮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但不是一个匆忙的决定。


这也是他对一个问了他无数次的问题的回答。


五年前,宋透亮开始直面这个问题。那时,他从武汉一所大学的本科毕业,收到了浙大的研究生入学录取通知书。通知书最上方印着这样一段话:


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问问自己: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竺可桢 


宋明亮第一次知道了竺可桢校长,知道了那是81年前,竺校长在1936年浙大秋季入学仪式上发出的提问。 


竺可桢


在浙大求学的五年,宋明亮对这个问题思考了五年。


他也不断地通过社会理论寻找答案。2013年,他利用周末,坚持为杭州市郊的留守儿童义务支教6个月。2015年,他去浙江平湖市独山镇,4个月,踏访十多个村庄,收集大量第一手基层工作资料。2016年,他到四川宜宾开发区,调研建设领域民工工资发放问题,历时40余天。


他也不断地从老师那里寻找答案。学业导师董石麟院士的朴素、细致和严谨,副导师苏亮副教授对学生人生理想的呵护,他体悟到了。和社会实践导师、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的交往,让他看到了这位校友勤勉奋进、天下为公的品质。


宋明亮坦言,他想好了,在自己精力最好的时光,他将踏踏实实地服务西部基层群众。他感到特别幸福的是,他的女友,一个浙江余姚姑娘,浙大建筑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决心毕业后与他一起,同赴陕南工作。


他叙述自己最理想的状况是,几十年以后,能在乡村办一所学校,教书育人。

         

(2)


浙大人,要做什么样的人?


“当你走入浙大时,你不能不思考这个问题。”有一个叫阮俊华的浙大老师在给出自己的答案前,这样告诉我们。


立德树人。这是这位浙大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给自己的人生定位。1995年毕业于原浙江农业大学(1998年并入浙大)的阮俊华,留校,当过辅导员、团干部,早年到一个县做过3年的挂职干部。


他用18年的坚持,对自己的答案做了一个注脚。


自1999年始,阮俊华创建了“绿之源”、“绿色浙江”、“银丝带”、“黄土地”、“红领计划”、“青年博士志愿讲师团”、“紫领计划”等项目,向成百上千的青年学生传递责任担当和公益精神。他把这一系列公益育人平台命名为:彩虹人生。


浙江大学校园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2010年12月至今,他在新浪博客网上,提前公布自己每周每日的工作时间,让学生了解他的根据时间安排,尽最大可能方便学生。 


10年前,他创立“强鹰计划”,探索“导师带徒”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模式。如今,这个育人平台汇聚了130余位企业家、50余位党政领导干部,担任创业实践导师;吸收了888位浙大学子为学员,推动了100余位学员走上创业道路。


鹰,一只展翅飞翔的鹰,是浙大的校标。它寓意着浙大人的搏击、刚健。


今年4月30日,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学习或工作在纽约、硅谷、伦敦、墨尔本、东京、新加坡的“强鹰”人,千里迢迢,回到浙大校园,共庆“强鹰计划”十周年。


那天,年轻的“鹰”们,在浙大校园喊出一个豪迈的口号——


“从此你我像鹰,放眼寰球,志在天下!”

 

 (3)


浙大人,要做什么样的人?

 

当竺可桢校长向全校师生提出这个问题时,中国并非一个太平的国,那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一年。


2017年春天,我们参观浙大校史馆,站在浙大西迁路线图前,想象着当年的艰苦斗争:1937年8月,日寇进攻上海,逼近杭州。9月,竺可桢校长带领师生离开杭州,横穿浙江、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6省,行程2600多公里,历时两年半,最终将校址迁到贵州省遵义、湄潭,并在当地办学7年。


“有一座叫遵义的小镇,那里可以见到中国最好的四所大学之一的浙江大学。遵义的房屋不足以容纳整个学校,浙大只能把校舍安排在年老失修的寺庙里,而那些科研人员居住于湄潭——遵义以东75公里处的一个美丽小镇……德高望重的学者,如院长们,尽管上了年纪,在不得不外出时,就必须攀上满载货物的军用卡车。”


这是当年的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考察了浙大后写下的文字。他对浙大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学术空气之浓、师生科研水平之高十分惊叹,盛赞浙大是“东方的剑桥”。


浙江大学校园


浙大人,要做什么样的人?先辈们做出了示范。


一批批的新浙大人,站在西迁图前沉思。


一批批的浙大学生,会选择假期重走西迁路,奔赴遵义、湄潭,怀念,或寻找,理想和力量。 


陪同我们参观的年轻老师江宁宁,指着照片上的湄潭,如数家珍。当我们诧异她怎么如此熟悉那遥远的地方时,她解开了谜底。


江宁宁是浙江舟山人,2009年,从浙大法学院本科毕业后,她计划去支教一年。目的地是:湄潭。


那年夏天,8月中旬,浙大第3批赴湄潭的支教团——一行五人,乘火车从杭州出发,26 小时后到贵阳。随后,他们又坐汽车去湄潭。汽车在大山里钻了4小时。


海边来的江宁宁,第一次见识了大山的险峻。长途汽车急转弯时,看到窗外的万丈深渊,心都吊在嗓子眼。


到了湄潭,告诉出租车司机,去当地中学。司机就问,你们是浙大的吧?这问声中的亲切感让新来乍到的年轻人至今难忘。


小镇有竺可桢广场,有求是路,有求是高级中学。多熟悉的地方啊,虽然是第一次来。


让江宁宁记忆最深刻的是,她们去湄潭附近一个村小送衣被。那里只有十几个学生,一个老师。大冬天,江宁宁穿羽绒服,仍感到寒意。但那里的孩子衣着单薄,鞋子是破的,袜子没有。问老师需要什么,说还缺一架电子琴,上音乐课需要。


江宁宁说,湄潭支教一年,让她对这个国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自己应做什么样的人,有了更非常清晰的认识。

 

(4)


浙大人,要做什么样的人?


陶然,浙大中文系教授,每周二的晚上,在紫金港校区给非中文专业的本科生讲唐诗宋词。他给同学们讲李白、杜甫,讲陶渊明,讲苏东坡、陆游,在日积月累中,让大家知道,做怎样的中国人,做怎样的中国文化人。 


在浙大,陶然的《唐诗经典研读》《宋词经典研读》《宋词研究》,被学生称为最受欢迎的通识课之一。有学生说,在浙大,想听陶教授的唐诗宋词课,就看你能不能“抢”到课了。


这是浙大人文教育传统的回归。


浙江大学校园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竺可桢主政浙大期间,理工科学生选读唐诗宋词,文科生去听微积分、物理学,不是什么罕有的事。


通识教育,是竺可桢的重要主张之一。 他在浙大一手抓科技教育和专业训练,另一手抓人文教育与精神涵养。


他延揽了苏步青、王淦昌、束星北等大批杰出科学家来浙大为学生传授自然之道,更礼聘马一浮 、梅光迪、张荫麟等文史大家为学生开启心灵知识,提示社会之理。


不知从何时起,教育的普遍化、功利化色彩越来越浓,过分强调专业分工,过于关注工具价值、技术教育的实用主义倾向越来越强。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变成了“材”,变成了“器”,可是忽略了怎么做人。


 “一所好的大学,要引导学生去追求超越个人感官经验的科学精神、历史理性和人类情怀,它必须要肩负起追求学术真理、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和砥砺思想方式的多重功能。”浙大副校长罗卫东在《大学通识课程系列教材》的总序中写下这段话。


罗卫东在序中写道,浙大作为中国最具综合性的大学,理应既注重学生的专业训练,更注重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独立的思想人格、广阔的历史视野。


这就需要通识教育。


浙江大学校园里的学生


十多年前,浙大开始构建通识课程体系。2010年开始,浙大成立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重点建设一批通识核心课程。《先秦诸子导读》《唐诗经典研究》《文学与人生八讲》《希腊哲学的精神》……今天,浙大学生可选的通识课多达60余门。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虽从浙大毕业十余年,但杭州市温州商会秘书长陈光秒回忆起浙大时,脱口说出这句在浙大开始深深影响他人生的话。

 

这些年来,这个温州来的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悄悄地影响着身边的温州商人:他组织老板们做慈善,帮助年轻人创业。每天忙忙碌碌,但乐在其中。


这个名字中有光的浙大校友,在浙大读的是光学,大学期间就发誓要让自己的人生发出最亮的光。在校时,他就把大把的时间用于公益,服务同学。大学生活让他印象最深的是,连续几年参与组织浙大学生的毅行活动。


浙大毅行,始于2002年,由学生自发组织,但似乎没有人知道创始人是谁。从开始的几百人,到后来的上千人,再到最高峰时8000多人。经典路线是,从玉泉校区出发,沿着西湖群山的山间小道行走,一直走到钱塘江边的之江校区,走完全程需6至8小时。


这般规模的毅行,或许是浙大学生集体创下的世界大学之最。 

 

(5)


浙大人,要做什么样的人?

 

菲利普.克林教授,一个美国工程院院士,千里迢迢,来到浙大,成了浙大人。他在解释来浙大的原因时,隐藏着一个答案:


“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共同问题并无国界之别。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中西高校的强强联合,共同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对东西方融汇贯通的杰出人才。”


2016年8月起,菲利普.克林教授开始全职担任浙大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联合学院的执行院长。他的工作地点在浙大海宁国际校区。


浙大海宁国际校区,是个无中生有的校区。2013年2月,浙大决策层作出建设国际校区的决策,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服务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名校进程。


从浙大本部紫金港校区出发,沿沪杭高速往北,一小时车程后,到达海宁市。崭新的浙大海宁国际校区,就座落在这个城市的郊区。穿行在以红砖为主基调的钟楼、书院、长廊等古典风格校园建筑里,不时可见各类用中英双语书写的学术海报,学术气息和国际氛围扑面而来。


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


新校区旨在引进世界一流名校。2016年,英国的爱丁堡大学、美国的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分别和浙大建立了联合学院,开始招收生物医学和工程学本科生。双方约定,共派管理人员,共派教学团队,共同制订并实施师资招聘方案,共同制定国际生招生策略和课程计划。


中外合作方还约定,联合学院学生全部在中国完成学业,无需留学,毕业后双方均授予本科学位证书。


“如果说,19世纪,德国的高等教育影响了世界;20世纪,美国的高等教育影响了世界;那么,21世纪,什么模式会影响世界?”浙大校长助理、海宁国际校区党工委书记傅强告诉我们,浙大希望在充分引进世界名校出色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探索中西方融合的新的教育模式,2017年4月8日下午,我们在参观“洋气”十足的浙大国际校区书院时,在一间阅览室,偶遇两位大一学生,来自山西太原的徐子洋和来自浙江温州的陈浩楠。


他俩是浙大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联合学院的学生,工程学专业,菲利普.克林教授的弟子。他俩正在预习,桌前摆着全英文的教科书。


我们只是随口问,在国际校区,最有印象的一堂课是什么?


两人竟齐刷刷地说,是不久前关于竺可桢校长一段话的课堂讨论。


见我们疑问,他俩索性当场背诵了这段话:


 “大学教育的目标:绝不仅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医生之类,而尤在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


这是1938年,浙大西迁途中,竺可桢院长在新生的开学典礼上说的话。


两位年轻的浙大学子可能不知道,他们的老校长竺可桢,107年前,飘洋过海,前往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留学。


竺可桢校长如果活到今天,他应该会欣慰,一个多世纪后,为了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他的母校愿意在中国大地和浙大一起办学,培养融汇中西的人才。


(6)


浙大人,要做什么样的人?


其实,这个问题已问了浙大人120年。


120年前,浙大创办的时代背景,就给出了答案。

 

1897年,浙江巡抚,一个叫廖寿丰的地方政府长官,经过深思熟虑,提笔给光绪皇帝写了一个奏折,报告了他和杭州知府林启及一批地方乡绅创办求是书院的计划。


是时,中日甲午战争后的第三年。中国面临列强侵略、民族危亡的困境,社会有识之士都在积极探求救国之策。教育救国,培养人才,冀以振兴中华,是当时社会舆论的最强音。


其盈是书院到浙江大学,120年来,校名几经变更:浙江求是大学堂,浙江大学堂,浙江高等学堂,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国立浙江大学……


很少有人知道,陈独秀是浙大的校友:1898年春,这位未来的中共创始人之一,后来的北大文科学长,考进了求是书院。


陈独秀


很少有记者知道,“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邵飘萍,这位中国新闻事业的先驱,也是浙大的校友:1906年,他进入浙江高等学堂学习。


120年来,从浙大走出的名家英杰,星光灿烂。

 

2017年春,浙大校长吴朝晖,在紫金港校区和我们短暂叙谈。他说,浙大的历史是一部中国高等教育史的缩影。他坚信,不远的将来,浙大一定是世界一流大学。这位在浙大学习、工作三十余年的校长,我们相信,浙大的文化,浙大魂和神,已融入他的血脉。他温文尔雅,说话慢条斯理,但语气坚定地告诉我们:


浙大,决不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叙述自己最理想的状况是,几十年以后,能在乡村办一所学校,教书育人。他感到特别幸福快乐的是,他的女友,一个浙江余姚姑娘,浙大建筑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决心毕业后与他一起,同赴陕南工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时空中的娃娃机[超话]#【来看看5cm的小娃娃吗[爱你]别家的男人都有5cm小崽了,怎么能少的了海螺肉!安夫人的家里摆着各种各样的娃娃,娃娃并不精致,她甚至算
  • 就如这几个星座一样,扮猪吃山君,总是不露圭角,却也不容小觑。天蝎座天蝎座总是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不管是行为,仍是言语,平常人都无法发觉天蝎座究竟在想什么。
  • 虽然卖萌依然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但早在5年前的《神偷奶爸3》就已暴露出照明娱乐创作力下滑的问题。[小黄人高兴]#电影正当夏##夏日影评大赛##时代少年团[超话]
  • 七夕将至,你最喜欢的古诗词有哪些?[心] #七成95后00后有七夕送礼拖延症# 1.“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去年南京大雪时,刚好看到这句,心生欢
  • 【拼多多现违法涉黄涉暴力商品:以幼女为噱头卖成人娃娃】调查发现,拼多多上有不少涉黄、涉暴力且涉违法的商品,包括开刃刀、伪基站设备、摩托车车牌及充气娃娃等。【拼多
  • 等到最后Thema再次以更更华丽更精彩的形式闪亮登场的时候,就好像多年的老鼻炎忽然通了气儿、大热天儿提了一路的西瓜终于进了肚,舒爽得让人完全忘记/原谅了之前对听
  • 所以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才是最重要的,让自己的父母活好才是最重要的”-赵泳鑫#赵泳鑫[超话]#[鲜花]#向全世界安利最棒的赵泳鑫# “你们要有一种能力是从手机屏幕里
  • 希望我的娃衣也可以带给每一个购买者梦想成真的幸福,❤️手作娃衣是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第二件的,正好像在这世界上也不可能有独一无二的你。可爱又治愈的像个小太阳,都不
  • 出泡泡图 林娜琏 平井桃 名井南 孙彩瑛 凑崎纱夏 金多贤 周子瑜 朴志效 裴珠泫 姜涩琪 Wendy 金艺琳 朴秀荣 张元英 直井怜 安宥真 liz 李瑞 金
  • 可是当四蛋真的站到了甄嬛的身边时,就再也分不清,这到底是自己的执拗,还是已经对莞娘娘产生了暗戳戳的、难以启齿的情愫。四蛋从小没有爹娘管教,对感情的定义本就是模糊
  • #王俊凯[超话]##王俊凯[超话]# #王俊凯重生之门# #王俊凯庄文杰# #王俊凯电影断桥# 他是独一无二的蓝玫瑰 永远光芒万丈 永远意气风发在暗淡无光
  • 比如说你现在在看手机,哎你得胃它在消化食物,你得心脏还在跳,这些都不用你管,你也管不了。患者一般是会感觉到自己头昏,没力气,感觉生活不真实,胸闷气短,压抑,无助
  • 东城区龙潭街道电话:67120375东城区安定门街道电话:64066950东城区疾控中心电话:67021006 (健康东城、北京日报)【北京东城公布2例新增本土
  • #每日一善[超话]# #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在这宁静的夜晚,寄上我温馨的祝福,带去我深深的思念,愿我的一声祝福洗去你一天的劳累,一句晚安带你进入美妙的梦境
  • 【谢罪】关于2022.08.02 THE NEXT STAR in Yokohama Timeline刷到的推文(图1)看到的瞬间一激动觉得是迅速发了一篇误导性
  • 其实有些时候作为受种者本身的老年人或者家属,在接种过程中也有一些注意事项:第一,老年人接种的时候,如果他有基础性疾病,建议在平稳期进行接种,有些老年人可能也拿不
  • 有男性搭着女性肩膀,在周围有很多人的情况下,是在向别人宣示「她是我的女人」而满足他的占有欲。也有可能是作为值得信赖的朋友而搭肩膀,如果你被异性搭肩膀而太过在意的
  • 本书精选老舍的散文58篇,分为“去过一些地方”“生活是种律动”“天生的幽默家”“因为她那么看过我”“文艺与木匠”“我的理想家庭”六辑,全方位展现老舍散文创作的精
  • ​​​终日为生计所累,日复一日生活在繁杂的世俗之中,有一忙忙碌碌的工作,没有丝毫怠慢之举,也谈不上高品质的人生,更说不上高尚的为人民服务,只是做一事,谋一生,
  • 超越现实的奇妙世界里樱桃与花香的裹盈中少女正在完成一场盛大的庆典晨露中歌唱,欢呼中舞蹈[微风]获取途径:兔兔乐园活动获取[微风]活动时间: [微风]开启区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