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算姻缘 算命看桃花姻缘分析正缘信息看八字预测何时才能结婚

在八字婚姻中你们知道如何通过自身的八字看出你未来的婚姻信息吗?现在大师就分享一些关于八字婚姻的知识个大家,不妨随大师一起了解下吧。

从八字看出你哪年能结婚

  从八字命理学来看,结婚时间要考虑配偶星在命局中的位置和旺衰制化,以及夫妻宫(日支)与他支的关系。男命以正财或偏财为妻星,行至财运,或遇上财星流年应婚。女命以正官或七杀为夫星,行运至正官或七杀之运,或遇正官七杀之流年应婚。配偶不宜太多太杂,只要身有根气,行运至配偶星之运,特别是配偶星逢太岁天干合入日干,主利婚庆,如男命戊日遇流年癸水,女命乙日遇流年庚金。

  男命八字财多身弱,走比肩、劫财、印星之运或流年应婚讯,正财偏财透干混杂者,去偏财之时应婚讯;女命伤官太重,身旺走财运或财星流年,身弱走印星之运或印星流年应婚讯。正官七杀混杂者,合或克去七杀之时应婚讯。大运、流年与命局发生三合、六合、三会,且合化为配偶星的五行,为喜用神时,应婚讯。

  八字夫妻宫逢邻支刑冲时(日支五行为土者除外),待大运或流年解冲解刑之时应婚讯。夫妻宫逢邻支绊合之时,待大运或流年冲开绊局时应婚讯。八字配偶星在天干被合,待大运或流年克去他干应婚讯。若配偶星在地支逢合逢冲逢刑时,大运或流年解合解冲解刑之时应婚讯。

  大运或流年与日柱发生天地鸳鸯合时,如甲子遇己丑流年,甲己合,子丑合,应婚讯。流年与日支组成三合,半三合,六合或三会局时应婚期,特别是流年年支又为配偶星之时。

  大运或流年为八字的天喜或红鸾或桃花时,也主喜庆之事,特别是天喜红鸾桃花冲合日支时,多主喜庆。八字配偶星藏于墓库之中而不透干,又没有遇他支刑冲时,待大运或流年冲或刑开墓库或引出配偶星时应婚讯。

  如何看出你哪年能结婚

  一、看流年冲、合配偶宫断为结婚年。人出生的那一天有一个天干和地支,这个地支就是这个人的配偶宫。比如今天的干支为为甲子,这个干支中的“子”就是今天出生人的配偶宫。凡是到了能结婚的年龄,流年又出现冲、合出生日地支的现象,就是动了婚宫,发生的事情多与婚姻有关。如八字里有合日支的现象,在结婚年龄再逢流年冲日支,多为结婚之年;凡八字里有冲日支的现象,在结婚年龄再逢流年合日支,多为结婚之年。有时候也会是在流年刑、穿日支的时候出现结婚的情况。苦于没有桃花?

  二、克制配偶星的字被制约的年限可断为结婚年。女命伤官旺,男命比劫旺是抑制命主走向结婚的因素,结合大运看,凡是出现能控制住这种不利于婚姻因素的流年,就是结婚之年。

  三、日干被配偶星合或者与流年合化成配偶星所属五行的时候为成婚之期。凡是到了结婚年限,男命出生日的天干与财星相合、女命出生日的天干与官星相合的流年,或者结合大运看出生日的天干与流年合化为配偶星所属的财或官的流年,多是结婚之期。

  四、八字里无配偶星,在大运和流年出现配偶星的时候,多有结婚之喜。苦于没有桃花?

  五、同时出现上述一种或者两种情况,流年天干又见印星的时候,多是拿结婚证或举行的时候。

  从八字看出你哪年结婚

  一般情况下,男人的情感期是“正财”、“偏财”,女人的情感期多是“正官”、“偏官”。当它们出现在大运或者流年时,一般就会演绎出一些情感上的事情,特别是在适婚年龄(已婚者多半会出现婚外情感)。当它们出现在天干时,代表情感是由外而来,是公开的;当它们出现在地支时,代表情感属于内心的,如单恋或私恋(两人私下来往,不公开)。

  如女命:甲午 癸亥 己卯 甲戌,己土日干女命,天干以甲乙、地支以寅卯为官煞(正官、偏官)。这个女命八字里天干正官两现,地支上藏偏官,体现了其情感状态,有与自己很有感情的老公,内心却又喜欢别的男人,易出轨,有多婚之象。这个女命有结婚之缘的年限多是酉年或辰年。

  如男命:丙午 戊戌 乙卯 丁丑,乙木日干的男性,天干以戊己、地支以辰戌丑未为财星(正财、偏财)。这个男命八字里财星多现,也说明了其感情生活状态,是一个有很多女人的人。此人在天干有戊己的流年结婚,在甲戌、己卯年开始外遇。

  所以大运、流年引出命主结婚和外遇的年限,大都是可以考察的。

  结婚之喜的年限通常是在这样几种情况下发生:

  1、日干逢合,特别是男命逢与财合、女命逢与官合的时候;

  2、日干在八字里逢争合状态,大运和流年的天干又出现与 日干相同的时候;

  3、八字里的字和大运、流年的天干形成两干相合,男命有 合化财之象、女命有合化官之象者;

茶药的传说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细谈我国古代药茶文化的演变

2019年12月16日 ·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药茶,它和气功一样,是我国传统医学预防保健的一种常见方式,药茶兼食用、药用价值于一体,既是日常饮品,又是治疗药物,在传统保健方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饮食养生文化。药茶文化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一、药茶的不同呈现方式
药茶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化,从早期的药茶同烹,到中期以茶为药,再到最后的炮制药茶成方代茶饮,药茶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地创新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药茶理论。

1、药物与茶同烹煮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对茶的性味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缓解茶的苦寒之性,选择用生姜、韭菜、薄荷等药物与茶一起烹煮成茶汤饮用,汉末期壶居士的《食忌》就记载了这种茶汤的烹煮方法:“苦荼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韭菜味甘辛,性温,与茶烹煮可以调和茶的苦寒之性,使之入口不伤脾胃。一直到了唐代,人们还一直在饮用这种茶汤。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细谈我国古代药茶文化的演变
而这种茶汤,就是药茶的一种表现形式,将辛温的药物与茶共同烹煮,正是因为人们对于茶之滋味爱之入骨,但是又惧其药性,所以才想出了这种药茶,既能使人享用到美味的茶汤,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

2、茶作为药物入药

如上所述,关于茶的性味古人早就对其有了深刻的了解,虽然日常饮用对于体制虚寒的人来说是一种负担,但就就其药效来说茶也是一味良药。唐代陆羽所撰写的《茶经》就记载了茶作为药物的妙用:“茶之为用,味至寒……若热渴、凝闷、脑 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如宋代《太平圣惠方》书中就记载了八种“药茶诸方”,如治疗伤寒头痛壮热的葱豉茶方、薄荷茶方、石膏茶方等,在这些药茶方中,茶都是作为一味药物出现,可知茶入药的历史悠久。

早在唐朝时期,药学家陈藏器就曾提出了“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的观点,纵观各种医家典籍,其中提到茶的功效以及应用数不胜数,可想而知古人还是认为多饮用茶可以养生保健,由此可知,茶文化能在我国风靡数千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3、药物代茶饮出现

除了以上两种药茶应用之外,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中,还发展除了另外一种药茶表现形式,就是药物代茶饮,即用药汤代替茶叶饮品作为日常饮品。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细谈我国古代药茶文化的演变
而在古代,药物代茶饮药茶文化的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将民间常见的中草药的叶、嫩芽等,用类似制茶的手法去制作,如宋朝时出现的槐芽茶方、皂荚芽茶方等,而清代太医院编修的《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中也记载了普济药茶等数首药茶方,甚至清朝时茶疗之风盛行,药茶还被做成丸剂、散剂、冲剂等多种剂型方便外出携带,使用时用茶水送服即可。

药物代茶饮作为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的结晶,既继承了前代药茶文化的精髓,又在继承中将传统发扬光大,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性。

二、药茶的发展演变历史
从汉唐时期的初始萌芽,到宋元时期发展壮大,再到明清时期的成熟兴盛,随着古代人民对药茶认识的逐渐深入,中国药茶先后出现了药食同源、以茶入药、药物代茶方等不同的表现形式,药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崇新改异,发扬光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药茶文化。

1、汉至南北朝时期:药茶文化的萌芽时期

汉朝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中药文化的发展时期,同时也是药茶文化的萌芽时期,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了“以茶入药”的记载,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记载:“茶治便脓血,甚效。”但在这一时期,由于医药学家对于茶的认识不够深入,药茶仍出于“食药共用”的阶段,是药茶文化的萌芽时期。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细谈我国古代药茶文化的演变
从汉朝至南北朝七百多年里,药茶文化发展缓慢,至隋唐之前,人们通常是将茶与姜、韭、芫荽等食物一起烹煮成茶汤,着便是当时的药茶了,这种药茶既可以养生保健,也可以用来治疗疾病,当时还曾有人将这种药茶方做成商品出售,在三国时期魏人张揖所撰写的《广雅》记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除此之外,在很多当时的医籍里都记载了茶的功用,如《本草·木部》记载:“茗:苦荼。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渴热,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气消食。”再如《孺子方》中记载:“疗小儿无故惊蹶,以苦荼、葱须煮,服之。”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不难发现,从汉朝之南北朝时期,茶仍是处于“药食同源”时候,对于茶的功用人们只是有了初步认识,并未有深入了解。

2、隋唐宋元时期:药茶文化的繁荣时期

从隋唐至宋元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市井文化逐渐成为社会的流行文化,医药学家对于茶的功效认识逐渐深入,茶开始成为药方中的君药,“药茶”一词也首现于宋代官修医书《太平圣惠方》中的“药茶诸方”一则。这一时期是药茶的繁荣发展阶段,虽然这一时期已有代茶方的出现,但是以茶入药仍是这一时期药茶的主要表现形式。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细谈我国古代药茶文化的演变
随着人们对于茶的药用价值有了深入的了解,开始将茶作为一味药物使用,在现存的隋唐宋元时期的典籍里,有很多关于茶的药用价值的记载,唐代医药学家陈藏器就对茶的治疗作用推崇不已,在他编写的《本草拾遗》中夸到:“诸药为诸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而陆羽的《茶经》中也提到了茶的药用价值:“茶之为用,味至寒……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而关于茶的入药最广为流传的应该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川芎茶调散,方中茶清为药引,可治疗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至今仍是中医常用方剂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使用价值。

除此之外,在这一时期,随着官修医书的不断出现,药茶也作为中药的分支被单独记录起来,如宋代太医院官修的《和济局方》中就有关于药茶的专篇介绍,可见药茶文化在隋唐至宋元时期已经进入繁荣昌盛阶段,并且对明清时期的药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明清时期:药茶文化的成熟时期

明清时期,由于前朝的影响,茶疗之风盛行,上至皇亲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社会各阶层都乐意接受药茶这一种养生保健方式,而与此同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药茶逐渐商品化、平民化、普及化,加上这一时期中医药开始进入总结阶段,药茶文化也随之进入成熟阶段,药物代茶饮在这一时期逐渐成为药茶的主流表现形式,而药茶的剂型也随之增多,出现了丸型、膏型、散型等。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细谈我国古代药茶文化的演变
随着祖国传统医学分科的日益专业化、精细化,药茶文化也随之有了改变,各类药茶处方也开始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如合适老年人服用的“三子养亲汤”,适宜妇人服用的“四物汤”等,药茶成为明清时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随着此时茶疗之风的广泛传播开来,大量行之有效的药物代茶饮方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午时茶、枸杞茶、姜茶、八宝茶、八仙茶、天中茶等,而这些代茶饮方还被记录进《随息居饮食谱》这一类生活记录用书中,言其可以“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

而在曹雪芹先生所著的《红楼梦》梦中就有妙玉沏老君眉茶 为贾母治酒肉伤脾胃停食的记载。而《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书中记载慈禧热病咳嗽时曾饮用清热止咳代茶饮,光绪也常饮用药茶,如安神代茶饮、清肝聪耳代茶饮等。

从种种记载来看,药茶不仅出现在各种医籍和茶经中,还出现在了生活用书里,由此可知,在明清之际药茶文化的兴盛。从以茶为主,到茶药并重,再到以药替茶,药茶方剂的变化发展也说明了药茶文化在明清时期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细谈我国古代药茶文化的演变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的药茶文化诞生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中,它的出现,是基于中国古人对于养生的需要以及古人对于茶文化的喜爱,随着“不治已病治未病”理论的深入人心,使得古人发挥智慧将茶文化与药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联系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药茶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药茶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到了今天,随着治未病观念的逐渐普及,加上现代人因为饮食不调、起居无常,身体正气渐亏,身体常年处于亚健康状态,养生保健不再是中老年的专用词,年轻人中市场也很广大,而药茶具有的简便快捷、经济实惠的优点在年轻人保健市场中占据着优势地位,药茶文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了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支撑着人类能够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重要基础。诗中有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业的发展不仅仅依靠着大自然的赐予,也蕴含着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
自古以来,中国农民都是以这种“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维系着生活,他们在春天辛勤播种,认真耕耘,将万千期盼寄托于收获的那一日。若遇到丰年的秋收时节,那便是他们一年当中最为喜悦的时刻。在稻谷飘香的金秋里,他们总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庆祝“大自然的恩赐”,其中最常见、最经典的一种便是——“踏歌”。
踏歌,这一传统的舞蹈形式流行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兴盛于唐代,宋元时期亦未断绝,始终在民间非常流行。中国现存的元代铜女舞俑便是古代劳动人民“垅上踏歌”的生动证明之一,它将农民丰收的喜悦情态刻画的栩栩如生,让人不禁心向神往。今天我们就将思绪穿越回千年之前,共同对古代舞娘踏歌而舞之姿细细探寻一番。

一、踏歌的起源
踏歌,顾名思义,随着悠扬的歌声翩翩起舞。
想象一下,在金秋送爽的好时节里,一群农民们结束了一整天的忙碌生活,齐聚在月夜之下,他们围着篝火,并肩而坐;他们时而饮酒赏月,闲聊家常,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他们时而异口同声,唱着当地那首妇孺皆知的民歌,无论男女老少,手拉着手,和着歌声翩翩起舞。一边庆祝着五谷丰登,忙碌一年总算有个好收成,一边感慨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劳作总算没有付之东流,足以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弥漫在空气中,画面感十足。
年年播种,年年收获,因而常常会有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份。久而久之,踏歌成为了民间最流行的庆祝丰收的方式。
提到踏歌的起源,最早要追溯到刀耕火种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人类的文明刚刚萌芽,农业发展并不成熟,因此踏歌起初并非指舞蹈,更不是作为一种庆祝和祈求丰收的方式登上历史舞台的。而在当时,“踏歌”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生产方式。相传,三五人为一组在田地中耕作,耕作者手持牛尾,脚踏着地作为节拍,这种手脚并用的形态,久而久之发展成了一种特殊的、伴着祈福的歌曲而跳的舞,并流传下来被后人所沿用。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踏歌的形式和内涵也被赋予新的定义。它从简易单一的歌和舞转变成了有动人的情节的故事,例如隋唐时期的踏歌表演《踏摇娘》就取材于真实的民间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黄河以北地区有一位姓苏的“渣男”,虽然容貌很丑陋,却自负狂妄,明明平平无奇却自信的不得了;苏某刚愎自用且趾高气扬,虽然只是个布衣百姓,从未做过官,但他却常常自称为“郎中”,幻想自己有朝一日定能发达起来;不仅如此,他还是个十足的酒鬼,整日里不务正业,只知道胡吃海喝,每次喝得烂醉回到家里都会对妻子进行殴打。
长此以往,妻子苦不堪言,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她遂将满腔悲伤与怨恨化作动人的旋律,借此来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很快,这字字泣血的《踏摇娘》在民间得到传唱,女子悲惨的遭遇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与关怀。经过时间的推移,这首歌谣得到了丰富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精彩的歌舞表演。
二、“踏歌”舞风的盛行
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至宋元时期,“踏歌”从一种小众的歌舞表演,真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尤其是元代,“踏歌”成为大曲表演的一部分,之后又进入转踏及歌舞表演,再后来成了杂剧表演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踏歌”舞风渐渐在青楼教坊也十分盛行。

1.“踏歌”舞进入大曲表演
从元代舞女俑婀娜之姿间我们可以发现,“踏歌”舞融入到了大曲表演中。舞者在进行大曲表演之时,踏节为拍,前期舞蹈节奏舒缓柔和,至表演的关键点时,即“入破”之时,多种乐器合作演奏,随着乐声的急促,舞者所踏节拍越来越频繁,舞蹈节奏越来越快。舞者举足扬袖,俯仰皆舞,舞姿轻妙敏捷,好似身侧疾风呼啸而过。“踏歌”舞的融入,给观看者带来了更加极致的视听享受以及更为独特的体验。
2.“踏歌”进入转踏及歌舞表演
“转踏”,又被称作“传踏”,由于舞者连手踏足而得名。它是宋代歌舞表演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是由“说唱”和“踏歌”组合而成的表演形式。
当然,此处的“说唱”与我们现代意义的“说唱”截然不同,可不是充满嘻哈风的“药药切克闹”,这里所说、所唱的“歌词”指的是宋词和元诗。
“转踏”表演分成若干个小节,每节配有一首诗一首词,有时还配有一个小故事。这些用来表演的诗词非常讲究,绝不是随随便便拿来一首诗词就能滥竽充数的。

比如表演之前所唱的词称为“引子”,也称为“勾队词”,大多由骈体文句构成;再比如表演结束所唱的词称为“尾声”,也称作“放队词”,大多由七言绝句组成。在表演过程中,舞者伴随着诗词的说唱踏着节拍翩翩起舞,一舞便是一故事,引人入胜,这种表演形式在北宋时期最为流行,深受百姓们的喜爱。
3.“踏歌”舞进入杂剧表演
杂剧,是宋元时期兴盛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是将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种表演方式。杂剧内容丰富,有歌舞、有音乐、有杂技等多种表演形式,正因其内容“杂”故而命名为“杂剧”。
在此时期,“踏歌”舞与杂剧融合,二者互相汲取精华,促进自身艺术形式发展壮大。在杂剧中有一种非正剧的舞段,称作“踏舞”,正是以“踏歌”舞为基础所改编的舞种。
在表演之时,舞者需要用脚踏地,作出节奏,勾肩搭背边唱边舞。每逢杂剧表演,“踏舞”必作为开场舞蹈出现,待到“踏舞”表演完毕之后,再正式上演杂剧。“踏歌”舞与杂剧的结合,不仅促进了“踏歌”舞的发展,也丰富了杂剧表演的内容。

4.“踏歌”舞进入青楼教坊
伎者,以唱歌跳舞为业,出卖才艺为主的女子;妓者,以容貌为资本,出卖色相为主的女子。这两类人是古代青楼教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元代,这两类人的界限划分的并不是那么清晰,娼妓、歌舞、戏艺人大多混杂在一起。因此在青楼教坊的女性需得努力修炼自身技艺,使得自己说唱、歌舞、戏曲、演奏、容貌俱佳。如果她们才艺平平,容貌平平,就很难达到招揽生意的目的,这便给“踏歌”舞的传入创建了便利条件。
就这样,“踏歌”从市井之中来到了青楼教坊,成为了达官贵人、纨绔子弟们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舞者巾袖飞舞,帛带飘扬,舞姿动人,谁人见了不说句美哉?
三、踏歌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流行
古代中国以农耕立国,因而中原地区大多土壤肥沃,良田众多,百姓以农业耕作为主;而周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大多以一望无垠的草原为主,百姓以游牧为生。“踏歌”这一民间舞蹈形式在中原农耕民族间流行的同时,也受到了周边以游牧为生的广大少数民族的喜爱。在匈奴、突厥民族内尤其盛行,他们将“踏歌”加以“民族特色化”的处理,在舞蹈动作、曲调等方面进行改编,最终发展成为了族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羌胡踏舞,共同讴歌。匈奴人和突厥人每逢重大场合会举行“踏歌”,他们或四人列队,或十几人为一队,或是勾肩搭背,或是手拉着手,双腿微曲,顿足踏地,和歌而舞,与中原人的踏歌形式虽有小异,但大体上仍是相近的。
四、结语
“踏歌”这一传统的舞蹈形式之所以能盛行,原因在于其自身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与其他歌舞交融渗透,取之精华去之糟粕,因而才能够一步一步从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了故事情节生动、载歌载舞的民间庆典形式,不仅得到了中原人民的广泛喜爱,也能够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十分流行。
踏歌作为农业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见证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给后世留下了宝贵而真实的民间舞蹈艺术,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书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值得世世代代的后人去探寻、去传承。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020城市竞争力排名#:#宿迁位居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91位#】10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了中国社科院(财经院)重大成果《中国城市竞争
  • #世界上最大运输机AN225被摧毁#安225去见暴风雪航天飞机了。人类最牛的航天飞机和最大的运输机好像从未出现过。就像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红色巨人,在你意想不到的
  • #中药知识课堂# #全民食药安全科普计划# 木通究竟有几种?都不能用吗?@中医杨桢 @何抒凝执业中药师助理中医师 @中医王岱珈 @中医邱烈泽 @琦文学中医 @微
  • 光阴总是沉默,总喜欢把年轻的光华掠夺,岂不知,清浅的只是表面,内心的丰盈才是最深刻。回首,青春犹如一场盛大的演出,来不及挥手,早已匆匆落下了帷幕。曾经以为是一生
  • #武汉大学研发退烧手机壳#这一次武汉大学纳米能源实验室与OPPO热实验室共同设计并将其用于OPPO Find X5系列上的冰肤散热保护壳,的确吸引了一大批游戏爱
  • 【兴庆区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大行动” 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银川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加快打造引领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府引擎”。兴庆区作为区域经
  • 热爱书籍的人 其实都是在辽阔的精神世界里探寻属于自己的一处慰藉之地 找到了方向 找到了自己愿意为之付诸一生的东西 便有了纯粹的坚持 同时传达出来的善良和真挚 就
  • #一周打卡# 本周运动: ‍♀️有氧运动: 4次45分钟以上爬坡 坡度15,速度5-6,终于快赶上之前慢跑的消耗了 ‍♀️上肢训练: 战绳小幅度快速甩+双手并
  • 在家也能自制果粒橙汁,简单好喝超nice! 作为超爱喝橙汁的我 一直就想拥有一个能在家自制橙汁的工具 无奈以前买的榨汁机自己弄出来的老是不好喝 无意间看到了九阳
  • #FGO# 关于陈宫设计的秘话,及教授宝具背景美工的访谈(美服迦勒底休息室 第二期) 关于陈宫 开发人员的点评: 陈宫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军师之一,所以在他的动
  • #Fonnp##海菲秀# 来Fonnp做海菲秀要怎么做? 首先我真的建议大家学会薅羊毛啊[笑而不语] 呐,海菲秀体验价,叠加个水凝透白体验 效果我就不多说了,
  • 阎王的这三封信,你收到了吗? 我们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多数不知道在做什么,糊里糊涂地生出来,又糊里糊涂地死去。在生和死的期间,为名而颠倒,为利而颠倒,为色而颠倒
  • 这年头,明星经常因恋情一事惹争议,也屡次遭对方曝聊天截图放大锤。这次谷嘉诚前女友就是如此,她曝出聊天记录直指男方撒谎成性,还提及李现、肖战2位当红男星。 这下子
  • 先说优点:1.充电真的xx快,相比于我用的x70pp k40 小米11u p50p mate40p iPhone13pmax,以下都是基于这些手机进行对比。缺点
  • 在居民财富重新配置的过程中,市场的资金整体是活跃度比较高的,一般不会发生比较大的系统性风险。所以今年我们在这些战略新兴产业中的投资会更重点去寻找有阿尔法的细分领
  • 可能是平时开汽油车多了的缘故吧,总感觉在开着理想ONE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是安静的,听着音乐的时候就更别说了,车内只有音乐丝毫感受不到外界的任何噪音,玻璃隔音效果也
  • 四个月十七天敷了产后的第一张面膜春天来了理理小房间晒晒爬爬垫 君子兰:这个房间是麻将的呀麻将:让我走可以 不要动我的吃的我:搞得你很爱呆这个房间一样不知道还有
  • 当股票涨停,量比小于1,说明还有较大的上涨空间,如果量比大于1.5,而且突破某个重要阻力位之后缩量回调的个股,是买入的好时机,这也是打板战法的精髓。10日均线是
  • 今天终于看完了《花束般的恋爱》由于没有耐心已经好久没有安静看过电影了…前边半段看的超级开心,但是看完之后有好多想说的,有很多时候都对男主的行为血压拉满,但是或许
  • 你为什么要看书、修为、思考,就是想要自己心里的那个“我”高于自己,你比如说自己为什么经常会害羞、尴尬、惭愧、省悟,就是因为心里的那个“我”看清了自己的问题,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