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原文及译文加注释、般若品第二(续一)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
  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
  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听吾颂曰: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时韦使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欢喜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决疑品第三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剌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
  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
  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
  师曰:是。
  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
  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

[奥特曼]【太上修真玄章】经名:太上修真玄章。一卷不着撰人,疑出于宋元时期。
太上修真玄章

一炁一化生章第一

神者,性也,有天地之性,有气质之性。父母未生已前,即天地之性;父母既生之后,即气质之性。气者,有地之气,真炁也。父母之气,凡炁也。盖人初在母腹中,受父精母血,成其朕兆也。所谓凡炁合空洞帝真九炁,而全其体段,所谓真炁也。一炁生胞,二炁生胎,三炁长灵,明仙之炁而生魂,性始来。以体段未具,而不能灵。迨夫四炁魄生,五气脏生,第六炁

天高真冲融之炁,而生灵,体段始具,则能动,动则神生,神生则性灵。至九月炁足,十月胎圆,然后降生

性命根蒂章第二

神仙云:人在.母腹中,其脐带与母脐带相连,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及乎降诞,剪去脐带,然后各自呼吸,而所受父母一点凡炁,则栖子下丹田中,而寄体於肾。其丹田前对脐,后对肾,在脐肾之问,其连如环,广一寸二分,有二窍,以应乾坤,上通泥丸,下贯涌泉。旁有六窍,以应坎离震巽艮兑,以通六腑。一身之炁,皆聚於此,如水之朝束,辐之赓毂,故此窍为命之根蒂,其性居丹田泥丸,而寄体於心。泥丸者,在人之首,明堂之问,六合之内,是为顶门,故世呼婴儿顶门为性门也。性门未合,皆知宿生因绿等事,合则忘之矣!故泥丸为性之根,能知性根命蒂,则始可言修炼矣!

先天后天章第三

天地之炁有二,未受胎已前,谓之先天,又谓之母炁。其为炁也,至大至刚,充塞天地,周流六虚,昼夜不息。人才受胎,便禀此炁,谓之后天,又日子炁。又云:日月发生之炁即前所谓混合空洞帝真九炁是也,其实一炁耳。其炁亦充塞人腔子裹,每日用子时,斗柄帖地,先天之炁随斗柄,从九地之下发生,周流六虚,造化万物。子时非人问之子时也。日用二六时中,常常收视反听,顿觉身中暖炁冲然,即其时也。丹经云:精生其时,时至自知,百刻之中,切忌昏迷。天地之炁既生,人身之子炁感类,而从其发生,上升丹田,点化凡炁以成人身之造化。

形神玄用章第四

形者,神气之舍;神者,形气之主。形气非神,块然一物,灵神非形气,则茫然无归宿之地。呜呼!神则性也,气则命也,二者不可偏废。修性而不修命,紫阳云:精神属阴,宅舍难固,未兔长用迁徙之法。修命而不修性,释氏云:炼炁纯粹,寿可万岁,若不明正觉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所以儒家云:论性不论炁不备,论炁不论性不明。要知性为上,气次之。

金丹作为章第五

炼金丹者,以形譬鼎器,气喻药物,神喻火功。忘机绝虑,收视返听,使精神魂魄意,五者不泄,定鼎器也。昼牝夜玄,摄心一处,终日默默,如愚如痴。采药物也,惺惺不昧,了了常如,神不外驰,其炁自息,调火功也。是以圣人忘形以养炁,忘炁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所谓忘者,非枯木死灰,面壁昏坐,懵然无知之谓也。心若太虚,内外贞白,圆活如走盘之珠,澄湛如印潭之月,动而不动,静而不静。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其长,纵之不逸於外,制之不

拘於内,胸次间常虚豁豁地,夫是谓真忘矣!.若夫虚化神,神化炁,炁化形,死矣!是与凡夫无别。

虚无生化章第六

天地之外,曰太虚太无,总曰虚无,又日虚空。以无心,故虚故无,虚则能容,无则能化。是以物各付物,事各付事,形各付形,气各付气,四者各付本根,天地自覆载,日月自运行,阴阳自升降,寒暑自往来,四时自推迁,五炁自顺布,飞潜自动静。色自色,天地亦何容心焉!此天地所以能长且久也。人不能与天地同长久者,以其有心,故不能虚无。苟能虚无,其神自来归神归炁,复始可言修炼矣!

修炼三治章第七

夫修炼之法,当先慎言语,次节饮食,其次省睡眠,此三者,乃修仙修佛之大关键也。胡为而言哉?老君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玄牝者,神炁也,口鼻者,神炁之门户也。出息入息,长收缓放,使之绵绵,归根复命,以养元炁。故先之以慎言语,紫阳云:虚无生一炁,一炁产阴阳。人自日用发生之炁,每凭虚而生,人才饥虚,便思饮食,以故塞其炁。其炁既塞,不能归元,则随声色香味,喜怒哀乐耗散之矣!故次之以节饮食。学道之士,如鸡抱卵,使暖气相续,才有问断,赚他性命。人若贪睡则神离於炁炁无所主,奔溃肆逸,欲望凝结,其可得乎?故次之省睡眠。

神气交媾章第八

既能慎言语,节饮食,省睡眠,然后行内炼采药之方,坐禅修幻之法,次第而行之。由先天之母气下降,而后天之子气上升,俱会於丹田,默化父母之凡炁,日久月深,凡气炼尽,真炁充实、其炁油然而生,莫之能御。自双关升泥丸,与神交妮,所谓追二炁於黄道,会三性於元宫,仍化成甘露。自玄雍而下,复入丹田,一升一降,成其造化。但要此心虚无,一念不动,然后相应,不然则药材消耗,火候差殊,不作丹也。此皆出於自然,不可存神运炁,与枢苗助长之说同日语矣!

动静升降章第九

动极生静,静极生动,一动一静,为其用而已矣!如天地之妙,其动互也辟,其静也翕,不辟则不翕,不翕则不辟。辟兮翕兮,生生无穷。若静定之功既极,元阳之炁自生。炁之生也,乾坤震动,山岳动摇,龙象争驰,风火相激,酝酗灌顶,光射帘帏。已而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自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三宫,自升自降,无暂休息;一升一降,为一周天。盖气上升为冬至子时,一阳生於五阴之下,其卦为复;进退至坤,六阴既极,复变而升。二至二分,晦朔弦望,五行四象,十八宿?三百六十五度,钻簇归一刻之中。一刻故有一年之炁象,一年三二万六千刻,刻刻要调和,除却卯酉外,可以夺天上三万年气数。此皆与天地造化默相符合,非执文泥象之法也。

炼炁成神章第十

当此之时,气脉调和,精神爽快,曦然如浴之方起,睡之正醒,夫妇合欢,子母留恋。自神抱其气,气抱其神,日积月累,互相交合,打成一片,阴尽阳纯,遂成真人。迨夫脱胎神化,身外有身,聚则成形,散则成熙,去来无碍,灵显自如。造化莫能拘,阴阳莫能制,鬼神莫能测,寒暑不能侵,逍遥乎无何有之乡,与虚无同其体矣!

《楞严经新解》卷三(1)获本妙心,皆是虚妄(续四)

16.身触虚妄
【原文】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于意云何。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若在于手,头则无知,云何成触。若在于头,手则无用,云何名触。若各各有,则汝阿难,应有二身。若头与手一触所生,则手与头,当为一体。若一体者,触则无成。若二体者,触谁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不应虚空与汝成触。是故当知,觉触与身,俱无处所。即身与触,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原文】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于意云何。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佛陀又说道:“阿难!你经常每天早上用手摸你的头。你有什么感想呢?触摸的时候,会产生摸到头的光溜溜的感觉,是谁产生了呢?是手产生的呢?还是头产生的呢?”不要以为佛陀问的这个问题简单。战国名家公孙龙子有个石头离坚白的公案。手去触摸石头的一瞬间,创造了石头的坚。眼睛去眼石头的一瞬间,创造了石头的白。坚和白是触摸的一瞬间创造出来的,并非一直存在的。摸头那种光溜溜的感觉也是同样的道理。
若在于手,头则无知,云何成触。若在于头,手则无用,云何名触。佛陀又说道:“如果光溜溜的感觉在于手,头则应该不知道,为何触摸的时候才有呢?如果光溜溜的感觉在于头,手则没有什么用了,为何触摸的时候才有这种感觉呢?”苏东坡有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若各各有,则汝阿难,应有二身。佛陀又说道:“如果说光溜溜这种感觉,头也产生,手也产生,则阿难你应该有两个身体了。显然没有两个身体。”
若头与手一触所生,则手与头,当为一体。若一体者,触则无成。若二体者,触谁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不应虚空与汝成触。佛陀又说道:“如果头与手一触碰的时候才产生,则手和头,应当为一体的。如果两者本来是一体的,所谓触摸就不算是触摸,自己摸自己不算是摸了,本来是连在一起时时触碰的,不要待到触碰再连接一起。如果是非一体,是两体,到底是谁触摸谁呢?谁产生的呢?如果在能触这里产生的,所触那里就没有了;如果在所触这里产生,能触那里就没有了。可是明明一触摸,头也感觉到,手也感觉到。”
是故当知,觉触与身,俱无处所。即身与触,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佛陀又说道:“所以应当知晓,这种触觉和身根,都没有一定的处所。也就是说,身根和触尘二者都是虚妄不实的,并非因缘和合而生出那种光溜溜感觉,这种感觉也并非自然性。”
17.意法虚妄
【原文】阿难。汝常意中所缘,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此法为复即心所生,为当离心,别有方所。阿难。若即心者,法则非尘。非心所缘,云何成处。若离于心,别有方所,则法自性,为知非知。知则名心,异汝非尘,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于汝。若非知者,此尘既非色声香味,离合冷暖,及虚空相,当于何在。今于色空,都无表示,不应人间,更有空外。心非所缘,处从谁立。是故当知,法则与心,俱无处所。则意与法,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解释】阿难。汝常意中所缘,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此法为复即心所生,为当离心,别有方所。佛陀又说道:“阿难!你常常在意根当中所攀援的东西,善的事情,恶的事情,无记善恶的事情。意根所对的是法尘(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是如何生成的呢?此法尘是心所生出来的吗?如果不是心所生,离开了心,还有另外一个地方能够生吗?”
阿难。若即心者,法则非尘。非心所缘,云何成处。佛陀又说道:“阿难!如果法尘即是心,法尘并非尘,并不属于客尘了。心是跟客尘对着的,心对外缘法客尘,如果心不与法尘相对,法尘无处立足啊。”
若离于心,别有方所,则法自性,为知非知。知则名心,异汝非尘,同他心量。佛陀又说道:“如果法尘离于心而存在,别有一个地方立足,则法有无自性呢?它自己知道自己是法吗还是不知道呢?如果它自己能知,就应当称之为心了。如果是心,没有和你离异就不是尘,在你身上就只有同样一个心量了,不是两个心。”佛说万法唯心造!所谓的法尘,也是心所造,也是心所生!离开了心,别无是处。
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于汝。佛陀又说道:“如果此法尘能够知晓自己是法尘,那就是心了,就不是法尘了。也就是你,也就是你的心了。为什么还会有二心呢?”
若非知者,此尘既非色声香味,离合冷暖,及虚空相,当于何在。佛陀又说道:“如果法尘不知道自己是法尘,此法尘既然并非色声香味(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并非离合、冷暖(前面有讲到手掌合在一起,分开,冷暖的感觉),也并非虚空相,那么法尘应该在哪里呢?在哪里生出来呢?”
今于色空,都无表示,不应人间,更有空外。心非所缘,处从谁立。佛陀又说道:“现在这个法尘,在色中也无从表示;在虚空中也无从表示。不应该在人间之外,还有一个另外的空间处生出法尘(正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寻兔角)。这个法尘如果并非心所缘,从谁那里立足呢?”法尘为心所缘,在心处,为心所生。
是故当知,法则与心,俱无处所。则意与法,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佛陀又说道:“所以应当知晓,法尘与心,都没有固定的处所。意和法尘,二者都是虚妄不实的,并非因缘和合而生,也并非自然性。”如果是自然性,总有一个地方存在。
18.眼色虚妄
【原文】复次阿难。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阿难。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此识为复因眼所生,以眼为界。因色所生,以色为界。阿难。若因眼生,既无色空,无可分别,纵有汝识,欲将何用。汝见又非青黄赤白,无所表示,从何立界。若因色生,空无色时,汝识应灭,云何识知是虚空性。若色变时,汝亦识其色相迁变,汝识不迁,界从何立。从变则变,界相自无。不变则恒。既从色生,应不识知虚空所在。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是故当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三处都无。则眼与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解释】复次阿难。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佛陀又说道:“其次阿难!为什么说十八界,本来都是来源于如来藏妙真如自性呢?”什么是十八界呢?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加起来称之为十八界。
阿难。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此识为复因眼所生,以眼为界。因色所生,以色为界。佛陀又说道:“阿难!如你所明白的道理,眼根所缘是色尘,面对着色尘,于是生出了眼识。假如此眼识是因为眼根所生,那么就应该以眼根为界;如果是因为色尘所生,应该以色尘为界。”我们说一个人的眼界如何,这也是来源于佛经。
阿难。若因眼生,既无色空,无可分别,纵有汝识,欲将何用。汝见又非青黄赤白,无所表示,从何立界。佛陀又说道:“阿难!如果因眼根而生,那么就与色、空就没有什么关系了。既然没有关系,眼识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不用去分别色相和虚空了。纵使有眼识,也没有什么用处。你的眼见的见性,并非青黄赤白,无所表示,从何处立界呢?”哪里是眼界的范围呢?
若因色生,空无色时,汝识应灭,云何识知是虚空性。佛陀又说道:“如果眼识是因为色相所生,虚空没有色相的时候,你的眼识应该随之湮灭。怎么能够识别是虚空之性呢?”
若色变时,汝亦识其色相迁变,汝识不迁,界从何立。佛陀又说道:“既然是色相所生,如果色相变化的时候,你的眼识应该也要随着色相变迁。色相变化:生、住、变异和湮灭,眼识随着生灭了。色相灭了,眼识不随着变灭,眼识对着虚空,何处是界限呢?”大海和海岸的界限,海水变化,海岸线也随之变化,如果不随之变化,如何有界限呢?
从变则变,界相自无。不变则恒。既从色生,应不识知虚空所在。佛陀又说道:“眼识随着色相变化而变化,色相生,则眼识生;色相灭,则眼识灭,何处是眼界界限呢?只有眼识不随着色相变灭而变灭,才能够恒有。既然眼识从色相所生,色相不是虚空,眼识不从虚空生,而是从色相生,眼识应该不知晓虚空所在。”
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佛陀又说道:“如果眼识是兼两者:眼根和色相共同生出来。如果眼根和色相合在一起而生成,则两者合在一起中间必定有缝隙,中间必定是分离的。如果眼根和色相分离而生,眼识一半则与眼根合;另一半则与色相合。色相杂乱,而眼识也随着杂乱了。色相很多很多,每个色相都生一个眼识,如此岂不是极其杂乱吗?何处成眼界呢?”
是故当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三处都无。则眼与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佛陀又说道:“所以应当知晓,眼根、色相为缘,生眼识,生眼界,三处都无,既不是色相所生、也不是眼根所生,也不是两者共同所生。则眼根、色相和眼识(眼界)三者并非因缘和合而生,找不到何处可生,找不到自然性。”

19.耳声虚妄
【原文】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此识为复因耳所生,以耳为界。因声所生,以声为界。阿难。若因耳生,动静二相,既不现前,根不成知。必无所知,知尚无成,识何形貌。若取耳闻,无动静故,闻无所成。云何耳形,杂色触尘,名为识界。则耳识界,复从谁立。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不闻非界。闻则同声。识已被闻,谁知闻识。若无知者,终如草木。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是故当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三处都无。则耳与声,及声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解释】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此识为复因耳所生,以耳为界。因声所生,以声为界。佛陀又说道:“阿难!你所明白的道理,耳朵和声尘为缘,而生出耳识。此耳识是因为耳朵而生,以耳朵为界;还是因声尘所生,以声尘为界呢?”
阿难。若因耳生,动静二相,既不现前,根不成知。必无所知,知尚无成,识何形貌。佛陀又说道:“如果耳识从耳根所生,如此就不需要动静声响了。动静二相,不在跟前也可以有耳识,既然不在跟前,耳根不能形成知。既然对动静声响无所知,知尚且不能形成,识是什么样子的呢?”
若取耳闻,无动静故,闻无所成。佛陀又说道:“所谓知属于意根,不属于耳根,所以对于耳根只能取能闻。既然耳根生耳识,没有动静二相,耳闻也无法形成。”
云何耳形,杂色触尘,名为识界。则耳识界,复从谁立。佛陀又说道:“有形的肉耳能否生耳识呢?肉耳属于色身的一部分,既然是色身,属于身根,只是对着触尘罢了。如何能够生耳识的边界呢?难道是耳朵周围就是边界吗?既然耳识之界非肉耳所生,边界如何确立呢?”
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佛陀又说道:“如果耳识从声尘中生出来,耳识因为单独由声尘所生,则不关闻什么事了。应当知晓声必然因为要有闻才能显现出来。假设无闻,则声相就消亡了,不知在哪里了。声尚且不可得,既然说耳识因声而生,如何能够生耳识呢?”
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佛陀又说道:“耳识既然是从声尘而生,能生出耳识的声必然因为有闻才有声音之相,离不开闻。既然声音能生耳识,耳识也在声音之中,听闻就应该一起听闻到,听闻到声音,也应该要一并听闻到耳识。”
不闻非界。闻则同声。佛陀又说道:“如果只是听闻声,而无法听闻耳识,则声中自然就无识了,声并非生耳识之界。如果听闻声的同时,也能够听闻识,识则和声是相同的了,没必要再区分了。”
识已被闻,谁知闻识。佛陀又说道:“识已经被耳根所闻,则没有识了,又有谁能闻声,一并闻识呢?”
若无知者,终如草木。佛陀又说道:“如果不能一并听闻耳识,也就无法听闻声音了。这样的无知,终究如同无情的草木罢了。”
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佛陀又说道:“声生耳识,能闻的耳识、与声相夹杂在一起,如何有个中间的界限呢?声相本来与耳根耳识相对,总应该有个界限和区分。如果夹杂以后,界限没有个中间的位置。不分内外之相,本来声尘应该属于外相,耳识属于内相。然而内外夹杂在一起。无内无外,也无中间,如何形成耳识的界限呢?”
是故当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三处都无。则耳与声,及声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佛陀又说道:“所以应当知晓,耳根、声尘为缘,为生耳识之界,三处都无法生。无法在耳根生,无法在声尘生,无法于两者同生,由此可知并非因缘和合而生,并非自然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相克属相:蛇、猴,夫妻不和,忧愁不断,无成功之望,有破财之兆,空虚寂寞。子鼠又与卯兔相刑,故也忌找属兔的,此乃下等婚配。
  • 37.永远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38.我一直都相信你是天使,回不去天堂也不过是体重的原因40.你最好不要恨我,恨我的人真的太多,你又不能排到第几个41.我对你的
  • 他不爱言辞,看轻学说的这种否定,维特根斯坦肯定不以为然,维认为:语言的边界就是时间的边界。悉达多后来的觉醒和认知,颇有一点斯多葛的味道,而他认为:存在的具体之物
  • ”[昆明东大肛肠医院国庆长假不休息,为市民开通惠民体检直通车![昆明东大肛肠医院国庆长假不休息,为市民开通惠民体检直通车!
  • 这种抗争由于个体能力的大小而大有不同,其中的强者有的可以(一定范围内)揭竿而起,成就霸业,有的可以(一定程度上)洞悉历史的规律,(二者并不冲突)虽然都逃不了规律
  • 来源:嘉兴在线#嘉兴身边事#【盛夏点亮特殊孩子的微心愿】昨天上午,海盐县妇工委组织爱心巾帼志愿者们上门为一户特殊家庭孩子送上微心愿礼物。近日,海盐县经济开发区(
  • 有的茶友认为既然普洱茶“越陈越香”那肯定是年份越久就越好喝;有的茶友觉得年份茶喝起来都大同小异,还是新茶比较有辨识度;还有的喜欢喝中期茶,因为不太新也不太老,而
  • 山珍海味极尽荟萃,富含优质动植物蛋白第四站:北京JW万豪酒店露天趴体,有音乐,舞蹈,美食休闲的享受着这次寻味之旅的快乐!第三站:北京富力万丽酒店体验了一种天然极
  • “快转”‼️“快转”拉黑୧⍤⃝[作揖]转发꒰ঌ໒꒱#奔跑吧蔡徐坤# ꒰ঌ猪咪໒꒱官方认证顶流巨C 蓝血顶奢prada全球唯一代言人 22岁 左手prada 右手
  • 总体来说:除去剧情稍显老套外,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值得去影院观看(另外,希望可以看见三小时完整版,据说是有监狱镜头?#别克威朗pro##汽车资讯#正常人只要脑子
  • 晚上回到酒店才发现,脖子下方忘记涂防晒霜,晒出一条粉色半圆的围脖来,界限分明,太滑稽了[笑cry][笑cry]真的好不能接受熟悉的人的离去明明我从赵老师的班里调
  • 绿树应遇是青山,不爱浮世唯爱君。 你一颦一笑,回眸惊颜;一声小不点,惊艳了谁的岁月?
  • 在天然气领域,俄罗斯唯一能做的只有两步,一是想方设法提高对中国的出口量。俄罗斯目前在国内存储了巨量的、已经开采了但无法出口的天然气。
  • [揣手]为保持防晒效果,建议每2~3小时补涂一次防晒[融化]丝丝今天给大家推荐3款适合外出时补涂的防晒☺✨◇ Protect UV系列 防护防晒喷雾◇ Perf
  • 一天一善舉手 因材施教 機會教化2022年2月6日 大年初六 星期日隨喜渡有緣 初六快樂️❤️️過年才有的小桔子️也是水果之中我的最愛我們要知道 來自大自然
  • 这个故事整体还蛮简单的,也没有直说但我觉得大概就是克拉克看到的一个幻境,在这个幻境里乔作为超级小子正常地在克拉克身边长大,他是超人的小助手,父子间在乔小时候就产
  • 海产和王炸这两场[泪][泪][泪]海产赢了之后跟朋友说,蛮怕小王后面的比赛拿心气儿去硬顶,顶级运动员的心气儿在这种时候当然难以估量,但相应地自然是以身体为代价去
  • 黄山隐世国风酒店汉服穿越千年住在荷塘月色里 塔旁 拥有自己的宅院 是一种什么体验?大写的舒服✨要不是这次徽州诗莉莉天榕庄之行 我还真体验不到~旅行可以匆忙 但度
  • 乱想#南硕[超话]##糖锡[超话]##防弹95line[超话]# 随便几张图拼拼就可以搞篇文啊!!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抱一抱]#阳光信用# 感恩是一种善行,我们要感恩一切善待自己的人,感恩世间万物,并且要知恩图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