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植树40载染绿荆楚山川
我省森林覆盖率增长21.54个百分点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训前 汪彤 通讯员 赵辉

3月12日,植树节!今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40周年。

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决议颁布后,一场具有法定性、义务性、全民性的植树活动,在全国蓬勃开展。

40年春华秋实,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义务植树活动,装点秀美山川,18万多平方公里荆楚大地秀美如画。

来自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的数据显示,40年来,全省人民参加义务植树累计12.6亿余人次,植树42亿株,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5%以上,有力地推动与支持了我省林业生态建设发展。

40年风雨无阻

义务植树观念深入人心

春风催新绿,植树正当时。

今年3月3日,省林业局60多名干部职工,来到武汉市黄陂区武湖段长江江滩,与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黄陂区园林和林业局、长江航运公安局武汉分局干警一起,共同组成200多人的队伍,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大家三四人一组,挥锹铲土、扶树培土、提水浇灌,与园林施工人员一道,挥洒汗水,仅一上午栽下近2000株池杉。

入春后,这样的植树场景在荆楚大地随处可见。

3月4日,十堰市1200多名干部群众和官兵来到郧阳区茶店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种下3.3万株树苗,面积达300亩。

武汉、黄石、宜昌、襄阳……全省各地义务植树活动如火如荼,人们播下一片片新绿,大地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保持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需要一代接一代的持续奋斗。

湖北生态地位非常重要,长江、汉江交汇,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位于其中,需要提供生态屏障、绿色支撑。因此,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维护生态平衡尤其重要,一刻也不能松懈。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40年来,广大人民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决议,积极履行公民植树义务,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各个部门踊跃参加,驻鄂部队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省林业局局长刘新池说,进入新时代,人们的绿化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进一步增强,爱绿、植绿、护绿成为共识和自觉行动。

近年来,随着林业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义务植树活动深入人心。不止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一年四季随时植树造林,为大地增绿添彩。

40年风雨无阻,一路兼程。从山区到平原,从石漠之地到庭院旮旯,处处留下荆楚儿女植树的身影。

加强顶层设计

义务植树规范化基地化

修枝、松土、加施基肥……惊蛰时节,十堰市张湾区大坝林场职工忙开了。一位职工告诉记者,近3年,林场定期对新造林进行抚育管护,“看着树一天天长大,越来越绿了,心里格外开心”。

曾几何时,“年年种树年年荒,年年种树还是老地方”,虽然不少树栽下去了,但是后期由于缺乏管护,造林质量差、成活率低,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浪费。

如今,不仅要种,更要管护,人们的观念发生科学改变。省林业局生态修复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各级林业部门树立“成活是硬道理、成林是硬成绩”的工作导向,科学规划设计,加强栽后管护。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科学植树造林,事半功倍。我省顶层设计,逐步形成义务植树的制度化、规范化、基地化和规模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相继作出绿满荆楚、精准灭荒、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三年行动等决策部署,朝着“无山不绿、无水不清、无路不荫、无村不美”的目标,大力推进山区绿化、平原绿化、城市绿化、乡村绿化、通道绿化、水岸绿化,全面打响国土绿化总体攻坚战。

各地在推进义务植树过程中,普遍推行义务植树基地化规范化。宜昌市、鄂州市、通山县、大悟县等地,结合绿满荆楚行动和精准灭荒工程,由市、县绿化委员会统一规划义务植树基地,每个市(县)直部门划定100-300亩的宜林荒山,一定三年,责成每个部门包栽包管包活,由市、县绿化办检查,每年考核通报,三年验收结账。

“义务植树基地化有利于加强义务植树的管理,提升了造林成效。”省绿委办负责人说。

全民义务植树,“义务”二字重如山,每一个适龄公民必须尽责。

为了“义务”二字更自觉,更有制度保障,我省许多地方进行诸多创新。宜昌市在2012年开始就试行义务植树“认捐”“认养”形式;荆门市2013年开展“公务机动车碳汇造林”试点,302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按每车每年500元的标准缴纳碳汇造林资金,由市绿化办统一造林。

2017年,全国绿委《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试行)》出台。随后,省绿委办对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和其他8种尽责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

青山不负人

绿色生活让幸福指数提升

3月春暖花开,正是踏青好时节。

移居海外多年的江先生回武汉省亲,来到汉口江滩,他徜徉在偌大的绿色亲水平台,流连忘返,连声感叹生活在江城“太幸福了”。

为了满足人们对绿色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全省林业主管部门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着力创建森林城市。目前,全省建成国家级森林城市11个、省级森林城市36个、省级森林城镇214个、森林乡村369个、绿色示范乡村5560个。

城乡居民绿色生活幸福指数提升。据介绍,全省森林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植树就是减排,造林就是增汇,绿色就是低碳。

如今,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全社会共识,不仅民众参与绿化的积极性大增,各类企业投资造林经营也渐成全省造林绿化的一大亮点。晨鸣纸业、咸宁巨宁、荆门宝源、石首吉象、湖北康欣等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我省造林绿化的生力军。“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619.4万亩。

义务植树活动,有力推进了国土绿化,全省基本实现了应绿尽绿。

这是一组绿意盎然的数字: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省森林面积达到1.16亿亩,森林蓄积量4.1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1.84%,分别比40年前的5670万亩、1.16亿立方米、20.3%增长104.6%、257.8%和21.54个百分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丰富的森林资源,蕴含宝贵的财富,这些生态财富必将产生巨大的价值。

近年来,我省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效转化路径,形成木本油料、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康养、林特产业等4种模式。目前,全省国家和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分别增长到25家、446家,已建成林下经济基地2800万亩,特色经济林基地2308万亩。2020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湖北林业资源丰富

●林地876.09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47.13%,森林覆盖率41.84%。比40年前增长21.54个百分点

●湿地144.99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7.8%,居中部第一位。

●草地18.4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0.99%。

●林地、湿地、草地共占全省国土面积55.9%。

●全省分布高等植物6292种,约占全国总数18%,居中部第一位;脊椎动物851种,约占全国种类总数19%。

●全省现有8类311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226个国有林场。

#眉山新闻#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让眉山老人“幸福享老”】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让老人安享晚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随着我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提升普惠型养老服务水平显得尤为迫切。

近年来,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围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发力,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城乡范围内构建起““综合体+”城市普惠养老模式和农村三级服务网络,聚力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和服务队伍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为近6万名困难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居家养老支持服务,家庭适老化改造惠及困难老人家庭200余户,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城市,并被民政部、财政部嘉奖。

转变观念

居家社区养老成趋势

“推进养老服务改革,是涉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眉山以构建‘综合体+’城市普惠养老为突破,搭建起适宜居家、社区养老的服务平台,聚力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新格局。”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称,为实现政府服务民生多元化,我市在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建设中,通过在每个街道建设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打造集日间照料、全托照料、医疗康复、老年教育等“多位一体”的老年人综合服务设施,并在每个社区建设若干个服务专业、功能分区的示范型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聚力打造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东坡区一环南路的一家养老托护中心,一幢复式小楼映入眼帘。在一楼的休闲娱乐活动区,几名老人正在打牌,穿过休闲区便来到餐厅,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备菜。

谈起在托护中心的生活,老人们都很满意。“吃得好,住得好,帮我们洗澡洗衣服,有哪里不舒服,护理人员两分钟就来了。”73岁的李婆婆说,在她的介绍下,90岁的张婆婆住进了这里,朋友宋婆婆还成为她的室友。

据该中心护理人员介绍,像李婆婆这样在这里养老的还有很多,他们每天吃过早饭便在院子里散步或做操,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本打算在家养老,但随着年龄增大,渐渐有些力不从心,这家综合体离我家近,吃得好,耍得好,休息得好,住起安逸,子女也放心。”李婆婆称。

据了解,2020年以来,我市共建设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11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点45个,城市养老服务全覆盖,实现了养老、医疗、康复、社会活动一体化,既为子女解决了后顾之忧,又保障了老人们的饮食起居,让老人过上了快乐体面的老年生活,实现了“家门口享老”。

市场潜力大

养老机构质量持续提升

我市在农村以敬老院为依托进行改造提升,重点实施护理型床位改造,打造功能完善、开放式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重点整合村级活动阵地及日间照料中心,打造集养老、文体娱乐、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养老服务分中心;村组重点依托易聚集老年人小卖部、农家大院、茶馆等建立养老服务点。全市现已建成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71个、分中心156个、服务点302个。

加快建设以农村特困失能、残疾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目前,全市已建成5所。

养老院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市、县民政部门对照《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指南》组织开展隐患排查,“一地一策”“一院一案”的方式建立台账整改到位,全市所有养老院实现28项重大风险隐患清零;落实敬老院法人登记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所有敬老院法人登记率达到100%。

此外,我市与成都、德阳、资阳建立四市联盟,共建养老专家库,实现区域内养老标准互认。联合启动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通过评定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为进一步激发养老市场主体活力,市民政部门瞄准养老服务供需两端发力,聚焦养老市场主体培育,助推养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积极推进公建民营,公开引进养老机构运营主体,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社会老人入住。”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率达81%,培育了友情养老托护中心、四川华颐(安心)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本土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21家,成功引进礼爱株式会社等知名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32家,有效破解了养老市场长期供需不平衡难题。

本地一养老服务企业徐经理感慨道,“以前,社会认同度低,来我们这里的老人也少,企业生存很困难。现在大环境好了,政策补贴多了,我们连锁店都开起来了。”该养老服务企业的变化,正是我市通过系列政策扶持,助推养老服务企业发展的生动剪影。

多措并举

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助力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补齐专业人才匮乏短板,我市建立了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机制,按照国家认定职业技能等级给予50元—1200元五类岗位补贴。同时,对在同一养老机构连续从事养老管理或护理工作每满3年的,给予一次性从业年限补贴1500元。建立“3+N”养老人才培养机制,即3个市级养老人才实训示范基地和N个区县实训基地,将养老院院长、老年社会工作者、养老护理员、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照料者等纳入培训范围,科学制定培训课程,实现培训实用化、个性化、本土化,不断充实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养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培训、展示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也越发认识到这份职业的重要性。”从事多年养老服务工作的王女士称。近年来,我市通过构建养老人才生态圈,形成了外来人才引得进、本土人才走得出的良性循环。

我市不断壮大养老服务产业,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开发智能手环、自助健康检测一体机等智慧养老产品,丰富养老体验。今年,全市共有6类产品和服务被列入四川省智慧适老化应用产品及服务推广名单。通过建立“安心”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采集老人需求,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再依据平台信息,针对性地提供日托、全托、居家上门等服务;同时依托“互联网+”提供“点单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目前,已录入11万余名老人信息。

此外,我市还依托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建立党员社区“双报到”制度,组建“养老志愿服务队”,精准实施养老服务志愿服务项目,依托基层党员、村组干部等组建“便民服务队”,依托共青团、妇联等组建“青年服务队”“巾帼服务队”,依托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等组建“行业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全市已有注册养老服务志愿者12.5万名,吸引养老服务志愿者13.8万余名,开展为老志愿服务7200余次。

#眉山新闻#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让眉山老人“幸福享老”】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让老人安享晚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随着我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提升普惠型养老服务水平显得尤为迫切。

近年来,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围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发力,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城乡范围内构建起“综合体+”城市普惠养老模式和农村三级服务网络,聚力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和服务队伍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为近6万名困难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居家养老支持服务,家庭适老化改造惠及困难老人家庭200余户,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城市,并被民政部、财政部嘉奖。

转变观念

居家社区养老成趋势

“推进养老服务改革,是涉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眉山以构建‘综合体+’城市普惠养老为突破,搭建起适宜居家、社区养老的服务平台,聚力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新格局。”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称,为实现政府服务民生多元化,我市在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建设中,通过在每个街道建设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打造集日间照料、全托照料、医疗康复、老年教育等“多位一体”的老年人综合服务设施,并在每个社区建设若干个服务专业、功能分区的示范型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聚力打造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东坡区一环南路的一家养老托护中心,一幢复式小楼映入眼帘。在一楼的休闲娱乐活动区,几名老人正在打牌,穿过休闲区便来到餐厅,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备菜。

谈起在托护中心的生活,老人们都很满意。“吃得好,住得好,帮我们洗澡洗衣服,有哪里不舒服,护理人员两分钟就来了。”73岁的李婆婆说,在她的介绍下,90岁的张婆婆住进了这里,朋友宋婆婆还成为她的室友。

据该中心护理人员介绍,像李婆婆这样在这里养老的还有很多,他们每天吃过早饭便在院子里散步或做操,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本打算在家养老,但随着年龄增大,渐渐有些力不从心,这家综合体离我家近,吃得好,耍得好,休息得好,住起安逸,子女也放心。”李婆婆称。

据了解,2020年以来,我市共建设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11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点45个,城市养老服务全覆盖,实现了养老、医疗、康复、社会活动一体化,既为子女解决了后顾之忧,又保障了老人们的饮食起居,让老人过上了快乐体面的老年生活,实现了“家门口享老”。

市场潜力大

养老机构质量持续提升

我市在农村以敬老院为依托进行改造提升,重点实施护理型床位改造,打造功能完善、开放式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重点整合村级活动阵地及日间照料中心,打造集养老、文体娱乐、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养老服务分中心;村组重点依托易聚集老年人小卖部、农家大院、茶馆等建立养老服务点。全市现已建成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71个、分中心156个、服务点302个。

加快建设以农村特困失能、残疾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目前,全市已建成5所。

养老院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市、县民政部门对照《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指南》组织开展隐患排查,“一地一策”“一院一案”的方式建立台账整改到位,全市所有养老院实现28项重大风险隐患清零;落实敬老院法人登记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所有敬老院法人登记率达到100%。

此外,我市与成都、德阳、资阳建立四市联盟,共建养老专家库,实现区域内养老标准互认。联合启动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通过评定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为进一步激发养老市场主体活力,市民政部门瞄准养老服务供需两端发力,聚焦养老市场主体培育,助推养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积极推进公建民营,公开引进养老机构运营主体,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社会老人入住。”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率达81%,培育了友情养老托护中心、四川华颐(安心)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本土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21家,成功引进礼爱株式会社等知名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32家,有效破解了养老市场长期供需不平衡难题。

本地一养老服务企业徐经理感慨道,“以前,社会认同度低,来我们这里的老人也少,企业生存很困难。现在大环境好了,政策补贴多了,我们连锁店都开起来了。”该养老服务企业的变化,正是我市通过系列政策扶持,助推养老服务企业发展的生动剪影。

多措并举

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助力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补齐专业人才匮乏短板,我市建立了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机制,按照国家认定职业技能等级给予50元—1200元五类岗位补贴。同时,对在同一养老机构连续从事养老管理或护理工作每满3年的,给予一次性从业年限补贴1500元。建立“3+N”养老人才培养机制,即3个市级养老人才实训示范基地和N个区县实训基地,将养老院院长、老年社会工作者、养老护理员、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照料者等纳入培训范围,科学制定培训课程,实现培训实用化、个性化、本土化,不断充实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养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培训、展示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也越发认识到这份职业的重要性。”从事多年养老服务工作的王女士称。近年来,我市通过构建养老人才生态圈,形成了外来人才引得进、本土人才走得出的良性循环。

我市不断壮大养老服务产业,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开发智能手环、自助健康检测一体机等智慧养老产品,丰富养老体验。今年,全市共有6类产品和服务被列入四川省智慧适老化应用产品及服务推广名单。通过建立“安心”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采集老人需求,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再依据平台信息,针对性地提供日托、全托、居家上门等服务;同时依托“互联网+”提供“点单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目前,已录入11万余名老人信息。

此外,我市还依托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建立党员社区“双报到”制度,组建“养老志愿服务队”,精准实施养老服务志愿服务项目,依托基层党员、村组干部等组建“便民服务队”,依托共青团、妇联等组建“青年服务队”“巾帼服务队”,依托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等组建“行业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全市已有注册养老服务志愿者12.5万名,吸引养老服务志愿者13.8万余名,开展为老志愿服务7200余次。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嘘][挖鼻][小猪惊讶]#康乃馨# 读研生活第二百四十三天:下午又去了趟医院抽血今年从放寒假到现在不停的跑医院和吃药挑食和心情真的太影响身体了希望大家真的不要
  • 室内设计丨软装设计丨全案设计丨现代极简丨武汉装修丨家装指南丨 ​​​#武汉软装设计# 戴娣的作品有着无需阐释的东方风情,但却不是用符号堆砌出来的。#室内设计##
  • !借助图片的帮助文化素质较低的人也能理解诗的含义,这就大大拓展了诗的受众面,真正让高雅的文学国粹走向广大民众!
  • ️ 博乐达水杨酸面膜推荐无数次的博乐达拯救了多少烂脸,黑头严重的,闭口粉刺,那些用什么都用三四次就说没效果的就放弃吧 皮肤代谢周期是28天,祛痘的进程是三个月,
  • #鲸鱼与洲喵[超话]#最近看到挺多的奇奇怪怪的评论 甚至一些咱家最基本点都不知道的帖子或者评论,对于一些贴心 新宝宝也别一直太热情 先看下那人微博情况 再评论
  • 气壮山河如诗的画面,这是与古人纯水墨画的不同之处,是求新求变,必然形成的格局;她行笔布局气运变千,形成大气磅礴之势。 王红莉的笔墨,最擅长的人物、花鸟、鹅卵石
  • 他们的人数打破了我的全部计划,因为我知道他们一只船至少要载五六个人以上,现在既然有这么多船,我实在不知怎样才好,有何办法一个人去攻击二三十人;因此我只好静静地躲
  • #王子文[超话]#|#王子文# 《五月团建活动》 Day⑩—最心疼小王的瞬间 是在伪装当中坚强面对的小王; 是在真实肆意中有太多束缚肩上 担子太重的小王;
  • 晒晒我们今天上午的亲子阅读书单。下午要带娃背着画板去洪湖公园画画。
  • ”时光有时很慢,有时挺快的,不知道下一秒会怎样,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当下,感知世间的美好。 与“人世间纵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意境相比,异曲而同工。
  • 所有优秀的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所有优秀的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有人说:这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一种如璀璨烟花,一种如流深静水,前者短绚弥散,后者涓涓不息
  • 。所以跟她斗有意思吗?
  • 她的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很紧凑简洁,人物看似活泼幽默,或者犀利痛快,洒脱不羁,但我总觉得她有一种藏在骨子里的悲哀。但别看他们有这种大大咧咧的性格,他们做起事来还是
  • 据了解,虽然取消体育类、艺术类、学科类、科技类以及其它各类竞赛加分项目,但为鼓励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促进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在具体的工作中依然有相应的保障措施。
  • #韩剧# 今天跟小王去吃火锅,吃完直接溜了,到长申发现包没了(还是以极其怪异的动作发现的我不想复述啊啊啊)火速坐车赶回火锅店。出门没带皮筋去买皮筋时还吸了猫55
  • 从N30B来看,这颗明亮的恒星的亮度是金星在地球天空中的250倍。大多数的颗粒物料的流动难以用精确的连续性方程描述,于是离散元法通过模拟颗粒系统中的每一个固体
  • #你知道外婆的名字吗##遇见艺术#小米8透明探索版机身上13个你不知道的秘密:(via. it168)1.从一颗螺丝中引出的MIUI10;2.116.32,40
  • 没有事业线的你,希望在将来会找个诚恳实在的对象,这样才能享老公的福,婚姻生活会很幸福。没有人可以拯救自己,到最后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 没有的管理员会拒掉的[允悲]俩就是通知上新的,不要重复加 ~~么么哒然后我也开了躺平号,会慢慢把之前的图搬过去,码发评论了( ⸍ꔷ͈ᗄꔷ͈⸌)o彡关于上新、补款
  • 而我们常说的这个人今年遇到坎了,也是不顺的意思;3、坎为寒凉,坎为劳碌:意思显而易见,辛苦劳碌奔波;4、坎卦代表的物体为生活中的油盐酱醋酒等;离卦代表的自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