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说:“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第一就是要好好做人。”

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

人这辈子,不管生活有多难,世态多变迁,都要懂得做人之道。

因为懂得做人的人,更能得到别人尊重和帮助。

那何谓做人之道?

其实很简单,真诚+感恩+人品=做人。

01

真诚
与人相处,要真诚。

莎士比亚说:“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虚伪的人,爱玩心眼,对人机关算尽,让人心寒;

真诚的人,不玩心眼,对人真心实意,让人温暖。

真诚比任何套路,更有用。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老杜,是一家超市的老板,生意十分火爆,为了扩大利益,他张罗在别处也开一家新店。

很多供应商听说后,纷纷来找他合作。

经过一番挑选后,他在两个供应商中纠结。

两个供应商给出的价格都差不多,他便让两家先后供几次货试试。

几天后,其中一个供应商阿华,怕另一个人捷足先登,就买礼物去看老杜表达自己的诚意。

老杜谢绝了阿华的礼物,并告诉他自己还在考量中。

最后,老杜决定和另一个供应商合作。

阿华很不解,便打电话给老杜问原因。

老杜说:“老实说,你给的价格比他的更优惠一点。可和你合作的几次供货中,老是出现问题,要么货物数量不对,要么就是新旧批次混着给我,我感觉不到你的诚意呀?”

听到这番话的阿华无言以对,羞愧不已。

很多时候,人们选择信任一个人,不是看重他有多不凡的能力,而是看重他真诚的态度。

有句话说:“没有什么道路可以通往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真正的聪明,是以诚待人。

你真,别人也真;你假,别人也假。

真诚的人,用真心去做事和待人,更能取得别人的信任和认可。

02

感恩
人一辈子,不能忘恩。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不管大恩还是小惠,我们都要学会感恩。

电视剧《请回答1988》,讲述的就是住在双门洞那些人的相处日常。

无奇的日常,却打动了无数的观众。

美兰家的条件在双门洞是最好的,但她从来没有看不起任何人,反而经常帮助其他人。

买了贵的食材,要分给大家;冬天会订很多煤球,分给大家取暖。

有次,德善妈妈因为家里窘迫,想让美兰借钱,可因为开不了口,悻悻地回家了。

回家后她发现,美兰早就把钱放在菜篮子里了。

美兰对大家的好,大家也看在眼里。

当美兰有烦恼的时候,大家都会开解她;当得知美兰有梦想没完成时,也会尽力帮助她完成。

他们之间相互付出,也相互感恩,才有了那么温暖有爱的相处模式。

有人说:“人性最大的恶,是不懂感恩。”

深以为然。

不懂感恩,会让人情变得冷淡,会让社会变得更加冷漠。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理所应当的。

别人对你好,是因为别人善良;别人帮助你,是看重你们的情分。

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记住别人的好。

虽不能及时偿还,也要心存感激,铭记在心。

这样,才不会让帮助我们的人寒心。

正所谓,心存感恩之心,身行积德之善。

懂得感恩的人,更能得到更多人的温暖和帮助。

03

人品
做人,拼的是人品。

就像白岩松说的:“人品是最高的学位,德与才的统一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人才。”

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和信任,不是看他的财富和地位,而是看他的人品。

人品不好的人,再优秀也不受欢迎;人品好的人,再平庸也会受欢迎;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年轻人去面试,正准备进去时,突然一个老人冲过来抓住他说:“我可找到你了,太谢谢你了!上次在公园里,你救了我女儿。”

诚实的年轻人回答说:“老先生,您认错人了,我不是你女儿的救命恩人。”

老人还是坚持说:“就是你,不会错的。”

年轻人安慰道:“我知道你找恩人迫切,但我真的不是你要找的人!我也没有在公园救过人。”

老人最后松了手试探地问:“难道我真的认错了!”

那天年轻人面试很顺利,很快就上班了。

后来,他又遇到了那个老人,就上前关心,询问他是否找到那人。

老人说:“没有,我一直没有找到他。”

回到岗位后,年轻人很忧伤,他觉得老人可怜,和同事说起此事。

同事笑他:“他一点都不可怜,他是我们老板,也没有女儿,那个只是一个考验,看你的人品过不过关。老板说人品好的人,才是可塑之才。哦,对了,比你先来的那个面试者就没通过考验。”

人品,是一个人最好的底牌。

做人,人品就是根基,大于能力。

就像希腊诗人米南德说的:“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熠熠生辉。”

人品好的人,做事踏实,为人靠谱,心地善良。

和这样的人相处共事,没有勾心斗角,只有热情和温暖。

因此,他们有更多好的人缘和机会。

人生的下半场,其实拼的都是人品。

有好的人品作为支撑,人生才会上升到更高的高度。


古言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聪明,可以让人一时获利;好德行,可以让人终生受益。

做人,真的很简单,多点真诚,懂得感恩,守住人品就够了。

懂得做人的人,会让别人舒服和温暖。

一个人可以不富裕,但不能没有德行。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记住:真诚比金钱重要,感恩比索取有用,人品比一切昂贵。

佛法八大次第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佛讲的三藏十二部经,我们大概可以把它归纳为八大次第。我们今天在这里,结合我们在修行中最敏感的问题,来对号入座,在没有遇到《法华经》《楞严经》之前,各自属于哪一个次第。
第一个次第叫【修人法】— 怎么样来世得一个人身。这个基本法就是持三皈五戒,皈依佛、法、僧这三宝,你能够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你来世能得人身。五戒持得很圆满,你的人生就很圆满,其中有差错,你的人生就不圆满。同在人道,为什么有些人富贵、健康、长寿,有些人下贱、贫穷、短命、多病?这就是持五戒的程度不一样。
第二个次第是【修天法】— 修天道。二十八层天都是六道轮回中的凡夫,修天道在五戒基础上还要加十善,十善是对五戒的进一步圆满。前面的杀、盗、淫这三戒不犯,叫『三善』。妄语,把它划分为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分为『四善』。所谓不恶口—好话应该好讲,有些人好话到他嘴里都变味;所谓不两舌—不可以背后挑拨离间;所谓不妄语—不讲假话;所谓不绮语—不讲废话,不讲无聊的话。这样加起来这是七善。再一个,从我们心态来讲,不应该有『贪、嗔、痴』—不要贪于名闻利养;不要去耿耿记恨于人,不要有嗔恨心,不要以下劣心、牛羊眼、去看待一切的善人、善事乃至坏人坏事。能做到这十善你可以升到一层天、二层天;十善再加未到地定,所谓「未到地定」就是禅定不圆满,达不到初禅的境界,你可以升到三层、四层、五层、六层,这是欲界天;如果再修禅定功夫,又可以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可以达到二十四层天;在这四禅之外,再加四空定可以达到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叫四空天,叫无色界。二十八层天上上胜下下,一层比一层天的生命和智慧要殊胜。
第三个次第【修小乘法】— 修声闻法。证到阿罗汉果位,永远超越六道轮回,连天道都不在,超过二十八层天,二十八层天的天人福报满了以后还要往下落,小则往下界天、人落,重则落到三恶道,证到阿罗汉永远不落六道轮回,他的代表作是《阿含经》,讲『苦集灭道』这四圣谛法门。但是这些果位的人,他始终保持一个无身的那种生命体,也叫自由命体,他不愿意现肉团相再到六道中来教化众生。
第四个次第【修缘觉之法】— 证辟支佛果位。辟支佛属于中乘,他的境界高于阿罗汉,有些辟支佛他还可以从空出有到这个世界上来度化一些与他们有缘的,这个有缘是指近几世或者几十世有缘的众生,但是他不像菩萨一样广度无缘众生,修缘觉佛的代表作就是《十二因缘》。我们这是笼统地介绍,不是去详细地分析。

第五个次第【藏教】— 藏教法,我们一般把它说是大乘法。怎么叫大乘法藏教修行人?他发心要像佛那样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像佛那样广度一切众生。发的是大乘心,修的是方便行!他是修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等。他这种般若是小乘般若,他从有形有相的法门下手,代表作就是《阿弥陀经》《地藏经》《无量寿经》等等。修这种法门,他永远不能明心见性,修得非常非常非常好,也有可能往生极乐世界。但证的果位叫不了义的大乘果位,因为他不明心见性啊,他可以像阿罗汉、辟支佛那样超越六道轮回。所以祖师的比喻,叫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有的把它说为,一万个人里面,可能有个把两个人成就,有的人把它说为六万个人修行可能有一个人成就。
第六个次第【通教】— 通教比藏教有进步,通教就是我们所讲的禅宗。他是从空门入手排除一切的有形有相,包括诸佛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统统判为无明相,这是所谓「见空性」。他的代表作《金刚经》《六祖坛经》《六百部般若》等等。这种法门修行的难度也是非常之大。按照禅宗祖师第五祖弘忍大师在《最上乘论》中讲,修这个法门『恒沙莫一,亿劫希成。』能修禅宗证果的人,恒河沙数的人难有一个这样的根机!一个银河系的人可能还没有恒河沙数的修行人,即使有这么一个人修行,他还『亿劫希成』,无量百千万亿年都难成就。
那么藏教和通教这两个法门比较,通教禅宗修得不好容易落空,《楞严经》在后面五十种阴魔境界有讲。但是修得好,他能明心见性。而藏教法门他不会落空,你最起码来世能得人天福报,但是他永远不能明心见性。所以我们要在这两个法门里要好好把持一下,成功率都非常低,时间都非常地漫长。
禅宗第五祖拜第四祖,拜了两世。第一世这个五祖已经到八十高龄,盘腿把腿也盘歪了,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他的法号叫栽松长老。怎么叫栽松长老?他坐在那里毕恭毕敬就和松树栽在那里一样,人们觉得他修禅宗太认真了,叫栽松长老。所以四祖逗他,四祖说他太老了,换一个身来,实际上看看他有没有这个能力站在那里就往生、就投胎。结果他投胎到大姑娘肚里,人家还没有结婚,你不是糟蹋人家嘛!那个马姑娘因为他投胎,被家里人扫地出门。在过去的封建的社会,你说大姑娘没有结婚,就肚子大了,那是大逆不道。
一个人能够做到自在投胎,说走就走,而且不需要男女生活就能投胎,你说有多大本事。我们想一想,现在有些所谓宗派的什么法王、活佛再来,还怎么样怎么样......能不能跟这个人比啊?就这个人在佛门内部都不过是个外道,这涉及到我们修行中一些敏感问题,希望我们有些同修,你不要生烦恼。我们依法不依人、依大法不依小法,我们都要按照佛门实事求是,这样可以正信。到第二世来投四祖拜师,大概是七岁,四祖又逗他,说太小了,这个时候他发脾气了,「我前世来你说我太老,今生来你说我太小,我到底什么时候来啊」?所以五祖给他剃度了。也就是说他一来就知道生生世世的事情,这是不是叫宿命通?就这样的人他还必须来求大法,你说我们现在有些人稍微有点宿命通,稍微有点什么神通,就怎么样怎么样......你说怎么样?!鬼都有五种神通,到了阿罗汉才有六种神通,就漏尽通。要帮助我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唐玄奘西天取经,来到大雪山。唐玄奘他也是开了天眼,看到雪山堆里埋了一个人,把雪扒开,三弹指叫他出定。那个人眼睛一睁,说:「释迦牟尼佛出世了没有」?唐玄奘跟他讲:「释迦牟尼佛已经灭度一千多年」。「那我等弥勒佛下世」,他说完又入定。可见他在雪山堆里少说已经一千多年,多说可能千年、万年、亿年都说不准,他还准备等弥勒佛下世,还准备再坐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不吃不喝不睡,就在那里禅定。这种功夫都不过是个外道啊,你说我们现在修禅定的人你坐个几天几夜又怎么样?这些法门可难了,把难字讲在前面,你们后面就知道珍惜那个容易的法门,要不然你还不知道天高地厚。所以唐玄奘叫他再次出定。问他:「你坐这个鬼窟窿」,讲他坐鬼窟窿啊:「弥勒佛出来以后,谁叫你啊」?他讲,「对啊!那怎么办啊」?「怎么办?到唐朝去投胎,我从印度回来以后给你剃度,拜我为师好了」,也是跟五祖一样说走就走。所以唐玄奘取经十七年回来以后,找到李世民查问这个人,某年某月某日王宫里有没有怀孕,他应该在什么时候生。李世民查了一下没有,再一细查,查到尉迟恭大将军府中。因为当时唐玄奘讲:「你看哪一家的院子最大你就在哪一家投胎」。唐玄奘的意思还不是要他到王宫里去,是不是?但是他没有见过世面,看到尉迟恭的府也很大,他想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唐玄奘取经回来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花花公子,叫他剃度,「我才不干」,是不是?李世民命令他「代朕出家」,他不敢不出家。但是他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给我一车肉;第二个条件,给我一车酒;第三个条件,给我一车美女」。不是要一个美女,是要一车美女,所以皇帝也犯愁:出家人一个美女都不能有,还要一车美女?唐玄奘给皇帝使个眼色,你先答应他再说。

#柔情史##我和妈妈的故事# 中国式母女的相爱相杀 文|读者:款款 (-本文系读者投稿,不代表本刊立场-)

我和我妈 相爱相杀。”——这是电影《柔情史》印在海报上的一句宣传语,也是整部电影的故事核心所在,即一对普通母女“相爱相杀”的琐碎日常。

北漂女孩小雾是一个自由编剧,因为意外得到一笔稿费,她租下了胡同里的一个老房子,并期待着一个人的崭新生活。然而母亲却突然搬来同住,并将她荒谬的生活规则与偏执的行为方式强行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小雾备受折磨。于是独属于母女间的奇特战争开始了。她们在一蔬一饭间你来我往,仿佛乐此不疲地相互伤害着,又试图从彼此身上寻求慰藉。

电影由“奶”“羊蝎子”“瓜”三段组成,“吃”也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因为正是饭桌连缀了母亲的世界和女儿的世界,是两人之间唯一风平浪静的闲暇时刻。母亲当了一辈子的家庭主妇,对女儿目前身处的世界鞭长莫及。只有饭桌,是她唯一能找回存在感和安全感的地方。她在饭桌前将女儿一口口喂养长大,在饭桌前传递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在饭桌前成为一个母亲。

女儿小雾虽然看似独立自由,但面对生存困境和创作焦虑,她也在艰难地寻找自己的存在感。至于与母亲的争吵,尽管痛苦却也痛快,好似一场默契的游戏,让她短暂忘记外面的风雨。说到底,这其实是两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在笨拙地对抗世界、保护自己。而母女关系的微妙映照,又让女儿选择了与母亲完全相反的方式进行应对,于是矛盾、摩擦甚至战争就开始了。

美国心理学与女性研究荣誉教授菲利斯·切斯勒在《女性的负面》一书中,专门用了三个章节来讨论母女关系。在第五章中,她提到了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阿德里安城·里奇(Adrienne Rich)在其著作《女人所生:母性作为一种经验与制度》里引出的“惧母症”(matrophobia)概念。这是一种“愿望”,“彻底肃清母亲的所有束缚,成为个性鲜明的人、自由人”。对此,她还借另一位女性评论家的观点进一步阐释道:“在俄狄浦斯神话中,亲子杀父以便取而代之。相比之下,在新女性神话中,女儿‘弑’母是为了不必取而代之。”

然而大部分情况下,悲剧的宿命论都占了上风,那些女儿们一直努力想要逃离的,反而被根深蒂固地继承下来。在电影《春潮》里,金燕玲饰演的纪母和郝蕾饰演的建波,在将母女之间的角力升级的同时,也将不幸的人生延续。

比起小雾和母亲的“相爱相杀”,建波和母亲更像是仇敌,剩下的只有“相杀”。小雾和母亲会争吵翻脸,也会相携逛街,而在面对母亲如魔咒般喋喋不休的抱怨、控诉乃至谩骂时,建波早就放弃了言语的回击,始终保持冰冷的沉默。因为对于亲手砌起围墙,将自己围困在不幸过往里的母亲,言语是无效的。真正有力的回击或者说报复,是竖起浑身的刺,凡事叛逆而行。

战争止于母亲的病倒。背对母亲的病榻,看着窗外夜色里的霓虹,建波终于开口了。她诉说了从小被母亲漠然以对的委屈,以及母女矛盾的症结所在——父亲。尽管于母亲而言,父亲是罪恶和羞辱般的存在,但于她而言,父亲却是唯一给过她点滴温暖的人。可母亲却硬要摧毁这一点温暖,只为证明自己有多么地不幸。

“你想让我找一个好男人,有一个家,过体面的生活。我不,我就要你看见我现在的样子。”
是的,建波用承袭不幸的方式去反抗母亲的不幸,通过摧毁自己的人生来摧毁母亲的人生。这无疑是双输的惨烈结果。然而不幸的是,这种惨烈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纵使没有如此激烈的冲突,相信每对母女也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类似的“紧迫”时刻。

爱恨交织,情仇难分。因为同性的境遇投射,尤其在父权和男权之下,处于弱势地位且面临纷繁压力的女性又普遍缺乏安全感,母女关系在所有家庭关系里也最为复杂和幽深。

香港大学婚姻与家族治疗硕士、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李惠珠在《母女关系交织着复杂的爱恨情仇》一文中曾写道:“在成长的过程中,通常女儿与妈妈的关系紧密,边界模糊的关系使得彼此情绪相互影响着,女儿一方面要安抚妈妈的情绪,另一方面又吸收妈妈的情绪,融合分不出来。身为女儿,随着年龄增长,渐渐会觉得这个情绪似乎不是自己的,很想摆脱可又摆脱不了,觉得陷入母亲情绪的洞里,但是离开这个洞,似乎又背叛母亲。这样的矛盾挣扎,以及脱离不了的愤怒与无力感,让她纠缠而且进退两难。”

在传统的儒家文化和孝顺美德影响下,中国式母女关系更容易深陷这种“逃离-内疚-挣扎/争吵-逃离”的负性情绪循环,难以找到出口。而面对成年女儿的反抗,母亲的口头禅除了“都是为你好”,就是“再也不管你”。比起前者,后者杀伤力更大。因为它唤起的是孩童期的生存恐惧。

在《春潮》里,母亲会骂“白眼狼”,“你从小吃我的,喝我的,合着我养你就是让你来跟我顶嘴”;在《柔情史》里,母亲会大喊“你以为你的自由是什么换来的,你早该挣钱养活我了” 。

因为养育之恩,所以有了“管”的权力。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很多人都经历过被父母支配的恐惧。而作为母亲一生的投射和焦点,独生女所经历的被控制感只会更加强烈。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居家的人,称得上典型的贤妻良母。小的时候,尽管经济条件不好,母亲却总能把家里料理得妥帖温馨,而且常常用一双巧手制造着小小的惊喜。母亲尤擅织毛衣和扎辫子,我也因此经常被同学羡慕。母亲用浓浓的爱意将我包裹,但与此同时,也将我重重围困。

除了上学,只要我一不在她的视线范围内,她就会恐慌。用我四婶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恨不得把你拴在裤腰带上”。整个成长期,我都在这张爱的罗网里左突右撞。直到进入大学,除了遵守至少每两天打一个电话的约定,作为反抗,我开始一两个月不回家。有一次,因为跟同学在外吃晚饭,我没有接母亲的电话。等再拿起手机,有18个未接来电。那一瞬间,往事历历,汹涌而来,我终于忍不住情绪崩溃。

如今回想起来,我才发现,那时的母亲是孤独的。父亲常年在外工作,作为家庭主妇,母亲也没什么朋友。加上那个年代经济拮据、娱乐匮乏,我既是母亲的女儿,又是她的朋友、她的玩伴、她的生活目的、她的情感寄托。也正是因为慢慢意识到这一点,这些年来,我开始跟母亲真的像朋友那样相处,从前的那种紧张感也逐渐变得轻盈。

当然,物理距离的拉开是先决条件。远离之后,爱才能自由呼吸,否则就会在密闭空间里发酵成复杂难言的恨意。中国式母女关系,以及所有代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其实都源自界限感的缺失。而无论是痛苦转嫁还是爱的捆绑,都不过是具体表现形式而已。关于这一点,需要强调的是,“界限感”是对关系双方的要求。当我们想让母亲把女儿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时,我们也应该撕掉母亲的标签,把她也当作一个人、一个女人来看待。

母亲也是人,会有脆弱、愤怒、嫉妒、自私的时候;母亲也是第一次做母亲,会有彷徨、无助、忧郁、想要放弃的时候。中国的很多父母,其实并不清楚为什么要生孩子,或者在根本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成为了父母。而流传千年的“慈母”圣像塑造和主流文化里对“母爱伟大”的讴歌,都让母亲面临更大的压力。

我跟母亲关系的真正缓解,是从第一次明显看出她的衰老开始的。当我惊讶地发现母亲的模样变得比我记忆中瘦小时,就好像褪下了“母亲”这个壳,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母亲也是个普通人。前两年过年回家,如同当初她教我背唐诗一样,我教她使用智能手机,从那笨拙又用力的模样里,我瞥见了幼时的自己。有次国庆回家,我看懂了她眼里的喜欢,于是将口红送给她,并让出梳妆台,让她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开始涂抹,就像小时候我偷偷穿她的高跟鞋一样。与此同时,借助微信的文字和表情包,母亲的爱意有了更多的外露表达,而我也开始学着对母亲进行哄劝式的赞赏,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在乎。

在前述提到的两部电影里,两对母女的“相杀”也都因为母亲的“示弱”戛然而止。《柔情史》里是母亲黄昏恋的失败,《春潮》里是母亲的病倒。在《亲情无价》《热泪伤痕》《母女情深》等多部讲述母女关系的经典美国电影里,这也是让矛盾暂歇的通用情节。因为借由危机或生病而来的,其实是一次角色互换,一次婴儿回归。

随着母亲衰老,女儿成熟。身体、经济、认知、地位,在时间的催化下,母女关系也发生了调转。女儿变成母亲,母亲变成女儿,从而获得一次和解的机会。本质上母女一直互为镜像,是某种意义上的双生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看清自己身为人、身为女人的局限,才能找到一种自洽的方式,更好地与母亲相处。抛下“母爱是最伟大的”双重束缚,才能减轻女儿反抗的愧疚,并卸下母亲圣像的枷锁,真正透过“母亲”,看见母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决策,好与坏》这本书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面对变化莫测的状况时,正确的行动并不总能带来期望中的结果,也就是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鸿沟。虽说一些“预言”不断地被后世
  • #创业加盟# 圣萝纳教育集团专注美业12年,专为满足亚洲的肌肤及健康需求,自主研发轻奢肌肤健康管理课程,通过对不同年龄患者皮肤状态的分析,发现患者皮肤所遇到的
  • #19天#见见呀 你说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呢 咱们能不能直接点啊 我都替你着急啦 虽然展希希很g吧 但是你要努把力呀 还有口是心非的毛毛可真的让人心疼呀 好啦好啦厚
  • 虽然能够改变容颜,却带不走那份真挚的心愿,往后余生再也无法牵着你的手,只希望在没有我的日子里,你依旧能够过得幸福快乐。活着,面对的是生活的一地鸡毛,诗和远方在哪
  • 特别喜欢和姐姐玩,姐姐有时碰到他弄疼他也不哭,也就皱皱眉,或是哼哼一下,接着就没事了。喜欢在麻麻的肚皮上吹噗噗,然后自己咯咯咯笑好久,会跟着念好多字和单词,学走
  • 但凡有点眼光的人,都懂得把握机会,全部牟足了劲儿往前冲,还晃晃悠悠磨磨唧唧,后知后觉那微商真不适合你,你只能一辈子甘于平庸‼️ 危险和失败,从来都不是逃避的理
  • 谈不上开心,但至少精彩[耶]每天都做奇奇怪怪的噩梦,但昨晚在梦里我一直在寻找我爱吃的草莓抱抱,所以今天一定要吃到甜点,即使长得不像[偷笑]收下同门姐妹们的强烈安
  •   其实这就是一个鱼唇的大哥,认认真真想要把一个早已经长歪的弟弟养成正直好少年,却反被推倒的故事……大长篇最近微博老推一些鸡汤给我,不过挺受用的,比如:生气就好
  • #段奥娟[超话]#daj 大娟 #段奥娟非常静距离# [段奥娟Photos]190521非常静距离你一笑我心晴朗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人呀[羞嗒嗒]别忘了今晚21.
  • 瑞士百年经典巧克力品牌,Frey Suprême 尊享柔滑绵绵巧克力球 400g/2盒到手价¥67.8元!瑞士百年经典巧克力品牌,瑞士进口,来自象牙海岸的UTZ
  • ”“我总是会引发人们的讨论,因为我的转会费,但整个职业生涯期间,我没有取得足够的进球,我确实想在自己的比赛中提高这一点。今日,艾弗森在节目中被问到:“最后一个问
  • 艾热这段妈耶 太爱了太帅了无敌了[憧憬]进备忘录我从没忘记爱慕你的初衷 迷恋你的特别尽管我们都很普通 光阴的故事说实话没经历也不懂也只能珍惜眼前为了不成为它的附
  • #每日一善##佛教##佛法看世间##佛学文化# 【佛顶尊胜陀罗尼】修持仪轨【变亿咒】(三遍)嗡 三拔嘞 三拔嘞 比嘛纳萨惹 嘛哈佳瓦吽 嗡 斯嘛惹 斯嘛惹
  • 这还是使用了能量密度很高(当然,价格也很感人)的锂离子电池的情况下。我国的电能输送技术目前可以说是蓝星最强(国家电网:低调,低调)在电网的设计初期,会考虑到各地
  • lz2#带着微博去旅行##不可辜负的美食##亚洲新歌榜#【多芒小丸子】芒果沿着芒果核的位置,从两边切开,其中一边轻轻用刀子划出格子;其他三块芒果切条就可以了,加
  • 親愛的有明:過了相愛相殺的三天一言難盡感謝你讓我第一次一天內坐兩次中央舞台旁也驚訝你的三階四階怎會這麼多無論如何我不想再見到你了有明。 #中岛裕翔# 第二天
  • 很快就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看着他们二人郎才女貌的,很多人都送上了祝福。很快就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看着他们二人郎才女貌的,很多人都送上了祝福。
  • 全局八个字,三个字是食伤,而且地支申子辰三合食伤局,食伤多,对于女子来讲,必然不利婚姻感情,因为食伤是专门克制官星的。#取名# #命理、算命、八字、财运、姻缘、
  • 】1.不回我消息你就是个臭猪猪我不回你消息很正常你见哪个仙女不忙的 ​​​​2.当我没头脑没逻辑地跟你讲一大串废话的时候其实就是我想你3.老老实实喜欢你不羡慕别
  • 影片定于今年母亲节上映,这一声“妈妈!影片定于今年母亲节上映,这一声“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