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修炼指迷#:“积精累气”的诀窍集锦!
1.夫道者,其层次须知三候三关。大抵不外四言:“无为之后,继以有为;有为之后,复返无为”而已。
内丹工夫亦有小三候:"积精累气"为初候,"开关展窍"为中候,"筑基炼己"为三候。下手于初候求之,大抵清心寡欲,先闭外三宝,养其内三宝而已。

《系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即是道家层次,一步赶一步工夫。何谓穷理?读真函,访真诀,观造化,参河洛,趁清闲而保气,守精神以筑基。

一面穷理,一面尽性,乃有不坏之形躯,以图不死之妙药。性者内也,命者外也,以内接外,合而为一,则大道成矣。“以至于”三字明明有将性立命,后天返先天口诀在内,特无诚心人,再求诀中诀以了之也。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 ,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跷之息,与吾心中之气,相会气穴中也。
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神息相依,守其清净自然曰勿忘,顺其清净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泼而心自在,即用钻字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

2. 真消息,玄关发现时也。凡丹旨中有“先天”字、“真”字、“元”字,皆是阴阳鼎中生出来的,皆是杳冥昏默后产出来的,就如混沌初开诸圣真一般,以后看丹经可类推矣。
学道甚难,而传道亦不易。传道者甚勤,学道者可懒乎?传道者耐烦,而学道者可不耐烦乎?学不精,功不勤,心不清,神不真,以此入道,万无一成。孔子曰:“知几其神乎”。不曰其念其意,而曰其神,可见微动之息,非神不知也。今为分之曰:微动者几,大动者直。欲知其几,使心使意使念终不得见也。神乎!神乎!
神要真神,方算先天。真神者,真念是他,真心是他,真意是他。如何辨得真?诀曰:玄光火发,杳冥冲醒,一灵独觉者是也。丹家云:“一念从归中起”,即真神真念也。又云:“微茫之中,心光发现”,即真神,即真心也。又云:“定中生慧,一念斡旋”,即真神,即真意也。真神从不神中炼出,学者知之。

学道人原有常格宜破,乃能引心入理,热心去则冷心来,人心绝则道心见,此吾所以撇功名势利,弃儿女家园也,顶真学道,要把道当为奇货可居,乃有效验。
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性在心内,心包性外,是性为定理之主人,心为栖性之庐舍。修心者,存心也;炼性者,养性也。存心者,坚固城郭,不使房屋倒坍,即筑基也;养性者,浇培灌溉,务使内药成全,即炼己也。心朗朗,性安安,情欲不干,无思无虑,心与性内外坦然,不烦不恼,此修心炼性之效,即内丹也。
世有学道数月,而不见其寸进者,为无真心向道也。人若有心于道,自然无事于心;人若心重于道,自然心轻于事;人若心浓于道;自然心淡于事。守其性兮不散乱,存其神兮不昏沉,又安有渴睡杂念之扰哉!理胜欲则存,欲胜理则亡。

潜心于渊,神不外游;心牵于事,火动于中,火动于中。必摇其精。心静则息自调,静久则心自定。死心以养气,息机以纯心。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游,外三宝不透中而扰,呼吸绵绵,深入丹田。使呼吸为夫妇,神气为子母,子母夫妇,聚而不离,故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外游,精不妄动,常熏蒸于四肢,此金丹大道之正宗也。

大道从“中”字入门,所谓“中”字者,一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须两层做:第一寻身中之中,朱子云“守中制外”,夫守中者,须要回光返照,注意规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此寻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此未发时,不闻不见,贼慎幽独,自然性定神清,神清气慧,到此方见本来面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然后人欲易净,天理复明,千古圣贤仙佛,皆以此为第一步功夫。

3.打坐之中,最要凝神调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未有不逐日长工夫者。
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修炼不知玄关,无论其它,只此便如入暗室一般,从何下手?玄关者,气穴也。气穴者,神入气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气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
古仙云,“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者也;不神之神,神乎其神者也。总要无人心,有道心,将此道心返入虚无,昏昏默默,存于规中,乃能养真息之息,得不神之神。

初学必从内呼吸下手,此个呼吸,乃是离父母重立胞胎之地。人能从此处立功。便如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之时。好象重生之身一般。

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婉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了,总是要勤虚炼耳。

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二句,可浑讲亦可析讲。浑言之,只是教人以入定之功耳。析言之,则虚是虚无,极是中极,静是安静,笃是专笃。犹言致吾神于虚无之间,而准其中极之地,守其神于安静之内,必尽其专笃之功。

人心者二,一真一妄。故觅真心者,不生妄念,即是真心。真心之性格最宽大、最光明,真心之所居最安然、最自在。以真心理书,千条一贯;以真心寻道,万殊一本。然人要用他应事,就要养得他壮大,就要守得他安闲,然后劳而不劳,静而能应。丹诀云,心走即收回,收回又放下,用后复求安,求安即生悟也。谁云闹中不可取静耶?

游方枯坐,固非道也。然不游行于城市云山,当以气游行于通身关窍内乃可,不打坐于枯木寒堂,须以神打坐于此身妙窍中乃可。

4.学道以丹基为本,丹基既凝,即可回家躬耕养亲,做几年高士醇儒,然后入山寻师,了全大道。彼抛家绝妻、诵经焚香者,不过混日之徒耳,乌足道!

保身以安心养肾为主,心能安则离火不外荧,肾能养则坎水不外湍。火不外荧,则无神摇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湍,则精智涸之症,而肾愈澄。肾澄则命火不上冲,心安则神火能下照,神精交凝,乃可以却病,乃可以言修矣。

凡人养神养气之际,神即为收气主宰。收得一分气,使得一分宝,收得十分气,使得十分宝。气之贵重,世上凡金凡玉,虽百两不换一分,道人何必与世上争利息乎?利多生忿恚,忿恚属火,代办火种,忿恚一生,气随之走,欲留而不能留,又其甚者。连母带予一齐飞散。故养气以戒忿恚为切,欲戒忿恚,仍以养心养神为切。

功名多出于意外,不可存干禄之心。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修道亦然,不可预贪效验。每逢打坐,必要心静神凝,一毫不起忖度希冀之心,只要抱住内呼吸做功夫。

炼心之法,自小及大。如今三伏大炎,一盏饭可也,再求饱不可也;一片凉可也,再求大凉不可也;数点蚊不足畏也,必求无蚊不能也。自微及巨,当前即炼心之境。从苦中求甘、死里求生,此修道之格论也。

金丹之道,虽曰易知难行,然不可不求其知,以为行之地也。知苟不正,行于何往?知苟不精,行安所入?知且未熟,奚云口诀!

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毋逞气质之性,毋运思虑之神,毋使呼吸之气,毋用交感之精。然真精动于何时,真神生于何地,真气运于何方,真性养于何所,是不可不得明辨以晰者,而细言之也。
气慧者神自清,气即人身之时神表也,有何难知?特患心不静定耳。进气是修道第一步要紧工夫,若不静心细参,则不能知终知始,如何使得下手?懵懂下手,知此不知彼,心中忙了又忙,遂时时有琐碎之心,而不团聚,故本一心分作数心,何能一心做工夫?凡学道总要诚一,一枪下马,免得另来打战。

凡下手打坐,须要心神两静,空空寂寂,鬼神不得而知。其功夫只宜自考自信,以求自得。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于中自形于外,是以君子必慎其独。

佛经原文以及祖师大德对“一心三藏”的开示
1、佛经原文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节选自《楞严经第四卷》经文
2、圆瑛法师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即中道,第一义谛,胜义中真胜义性,亦即一乘寂灭场地。上句离不空藏,即一切法,是离有;离空藏,非一切法,是离空,乃双遮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体,不滞于空有也。下句是即非即,是字,双贯即与非即解,其义自明,是即十界,照不空藏,是照有;是非即十界,照空藏,是照空,乃双照空有二边,以显一心之用,互融于空有也。此经从阿难舍妄求真,求佛发妙明心,即显发此三藏一心也。佛始从眼根指出,十番极显其真,二见略剖其妄,复自根中,推而广之,普会四科,遍融七大。阿难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此悟次第空藏,己成顿意,而圆意犹未彰也。复由满慈,问三种生续之因,如来与答,性觉必明,以为其咎,以致世界、众生、业果,生续不断,显次第不空藏;斯则体用已备,圆意己露,犹未具彰也。复答满慈,五大圆融之难,以示性相二无碍理,且释有碍之疑,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妙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尙未极显也。迨依迷悟心,对辩二种缘起,依本来心,圆彰三种藏性,显理显到此处,可谓彻法流之㡳,穷性海之源,显之极矣。

然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定,人人本具,迷不自觉,当起奢摩地,微密观照,方能圆悟。前三卷,佛为阿难大众,微妙开示,各各自知,此心遍满十方,常住不灭,得微密观照之功。此四卷,因满慈启问,佛为说三种生续之因,五大圆融之故,会归三藏,极于一心,即微密观照之功,照彻心源,一切事究竟坚固,方信首楞严,为自性天然本定,不假修成,但是了因之所了,而非生因之所生矣。

——节选自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第十卷》

3、憨山大师

初示三观之体:

而此体者,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即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也!先示此体为所观之境,要依此体启大智用故。然此藏心具有三义:一空如来藏、二不空如来藏、三空不空如来藏。

一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本空,一法叵得。如摩尼珠其体空净,了无色相;虽有随方之色,色不离珠,以即珠故。真心本净,了绝妄缘,虽有随缘之妄,妄不离真,以即真故,名曰真空;故为观者先示真心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真空观。(经名奢摩他,亦名体真止)从此经首阿难启请,世尊许说,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起,一往七征八辩,始则决择真妄;且云妄不是真,以明五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以显本觉真如;以至三科七大会归藏性,然后真妄和融,方显妄即是真;从浅洎深,大段总显空如来藏理。(从初卷启请至第三卷终)

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体虽空,具有恒沙称性功德,包含融摄,纤悉不遗。如摩尼珠其体虽净,具有圆照之用,而能随方现一切色,色即是珠,以珠现故。藏性虽空,而能随缘显现十界依正之相,相即是性,以性起故,名不真空;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不空观。(经名三摩,亦名方便随缘止)此从富那执相难性,三种相续,深穷生起之由,委明循业发现之义,总显不空之体。(始从四卷初至本卷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有半卷经文,计一千五百余言。)

空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清净,能应能现。如摩尼珠其体净圆,净故非色,以即珠故;圆故能应,非不色,以即色故;非色非珠。而此藏性其体净圆,净故非相,以即性故;圆故能现,非不相,以即相故;非相非性,名空不空;非相故空,非性故不空,非即非离,平等如如,名曰中道;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中道观。(经名禅那,亦名离二边分别止,亦名等持。此从四卷中而如来藏非心等起,至即常乐我净等,文有二章,几三百言。)

然上三谛体虽不二,举一即三,终带名言,犹存历别,未及一心之源,难契圆融之旨;必若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则藏心妙性彻底穷源,绝诸对待;良以双离则双泯,双是则双存;存则三谛灵然,泯则一心无寄;寂照同时,存泯无碍,唯在忘言者可以神会、绝虑者可以心通,可谓妙契寰中、泯同法界矣!圆融圆融,深思深思,历然不昧;故佛开示已毕,乃总告之曰:上来所说藏性之理如此深妙,如何汝等以所知心而能测度、世间语言而能入哉?且此妙理人人本具,然虽本具隐而未现;譬如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且如我今证此真心,安住大定,圆照法界,凡有动作皆是大用现前;汝等迷之,举措云为皆是尘劳业用;故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此无他故,盖由不肯勤求,得少为足耳!当机遂请何因有妄?要显妄元无因,使悟妄不离真,亦似头非外得。然此天然妙性不假修成,但能一念回光,方悟神珠本有,故随结责戏论,切劝修持;乃曰:汝虽忆持十二部经,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如何自欺尚留观听而不修之?是以阿难闻说,疑惑消除,心悟实相,遂乃请入华屋,摄伏攀缘,冀得陀罗、入佛知见等。由是观之,大概一往开示藏性,岂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妙行,然后行成解绝,顿证一心者乎?
——节选自憨山大师《楞严经悬镜》
4、交光大师

圆彰三藏以劝修。由前次第三藏急于破迷成悟。故俱就众生迷境显示。未暇普收圣凡染净二缘。十界一如无二。以毕彰藏心全体大用。今既粗细二惑次第破尽。妙明披露。道眼近圆。理宜罄竭诸佛之灵府。而彻底显示。故此统会毕彰。用显圆融三藏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八》

巳二依本来心圆彰藏性。圆彰者。不惟以一心而圆具三藏。且于每一藏中即圆具十法界。如非则十界俱非。即则十界俱即。融则十界俱融也。

......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中浑含世出世间。一切融会。离即离非。双遮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圆神不滞之体。固不定属于即。亦不定属于非。故曰离即离非也。下句非即二字。本是非二字。而翻说非即耳。文之巧也。是即是非者。双照前之二藏。以显此之一心随宜自在之用。全非而即。全即而非。所谓能即能非也。故曰是即非即。大约对万法而独显心。是圆融极至耳。所以直指人心者。有曰。若要直捷会。一切总不是。若要委悉会。一切无不是。而法界观。立非异即非一。非一即非异。义允合也。旧注引净明遣尽之说。方是空藏中一切皆非意耳。管见非之。当矣。夫显心之谈。妙极于此。问答原意。宜此重伸。良以义广言长。忘其最初本意。则始终语脉不可通矣。原夫佛酬阿难妙定之请。舍置权小所修。示以诸佛本定。然斯定所以迥异者。以是全彰自性本妙圆定。释者不可多用修意。以仍滥于常途也。况此奢摩他中。纯谈本定。曲显性真。而说修之意绝少。从初三卷直指藏心本定之体。显次第空藏也。而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灭。斯则顿意成矣。而圆意犹未彰也。问。七大何说圆融。答。彼约周遍说也。复次满慈顿兴二难。为后二藏之发起。于是答万法云何生续。则略彰藏心随染缘之用。显次第不空藏也。斯则体用略备。圆意已露。而犹未具彰也。复答五大不合相容。且示性相二无碍理。显次第空不空藏也。斯则且彰无碍。释彼有碍之疑而已。至于即性之相。无量不思议业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议妙体。未极显也。更因当机之伏疑。而与之备谈染缘净缘。四义四相。则一切圆用方以尽彰。又与开二合二。双拂双融而三一妙体方以极显。然用须证而后发。故略带修成。体则本来现成。故仍彰不变。纵因修显。亦非修生。所谓是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矣。是则后之圆融三藏。收前次第三藏。而自心本具圆定。方以极显而无以复加矣。阅斯文者。幸加意焉。极显圆融已竟。

——节选自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九》

#毕业论文致谢鉴赏#
一位学长的毕业致谢

时维五月,辛丑岁夏。大学四载,且尽矣哉。今学业将结,离日且近,伏案奋笔,搔首捻须,尽付四年所学于论文。万字拙作,历尽艰辛,几经增删,即将付梓,行笔落处,已至谢文。常有人言:毕业致谢,概以词文重叠,千篇一律而怅然无味,或以至终恍惚,万千思绪而不知言甚。但以余之微见,谢文皆无生花之笔,亦非惊世之论,只求字句通达,至诚至真,情意随感罢了。青灯凭栏,倚风临窗,曲终人散之际,特作此文以感之、叹之、念之、谢之。

巍巍我校,临潏水、连南山,承厚德博学之训,荟萃群英。瑰丽学府,高台迭筑,绮景因四时而异。余居于此,修余之心,柔余之性,品自然之景,悟史学之道。求学于斯,余何其幸也。余虽鲁钝,尚以勤勉,朝兢夕惕,未尝虚耗光阴,故稍有所得。然千日白驹,非众之持无以成庶也。

学路漫漫,人生惶惶。立高见远,幸遇众师。历院众师圣睿明哲,洞见宏远,对余之论文及学史助益良多。黄师~~,为余之论作倾心躬行,自选题至研究框架,自撰写至毫末细节,无不悉心指导。近来论文修稿,不辞琐碎,增删补苴,数易余稿,以求得通文流畅,简明洗练。黄师面命查漏,耳提补缺,或结构之调整、或术语之修饰、或词句之精进,咸似琼花碎玉、晴雨初霁。观其批阅之处,余亦获益良多,深自叹服。授业师恩,不敢稍忘,唯期终有所成。黄师~~,赫今彦才,睿星烁言,神思敏捷,才德兼备。赵师~~、韩师~~,温其如玉,兰心慧性,弥纶群言,研精一理。相师~、杜师~~、刘师~~,温和敦厚,学贯中西,授有世界史之课程,使余视野全球。王师~~,情韵雅洁,精于文史,或授课,则滔滔然引经据典,或答疑,则垂垂然笞点指失,师恩难忘,惟愿柔荑依旧、蝤蛴常存。李师~,天资清劭,修业臻谨,授课常以生活近人,所讲知识简化于凡事,尤以做饭炒菜举例,或可谓之曰“史学美食家”,李师堂上幽默风趣,史论由浅及深,人皆称善,余等莫不拜服。刘师~~、李师~~潜心于典籍,躬身于简牍,一心向史。二师常于细微处授以学术、处世之道,尤是言明研史,应通晓古今,探幽索微,忌囫囵吞枣而不求甚解、拈轻怕重。众师所讲所言,皆为余等研史之指引。每每思及,令余颇为感叹,必将铭记于心。

光阴往来,寒暑易流。四载岁月,幸得挚友。皆为忠义正气之辈,有此相逢,得此广助,何其幸也。严涵与余亦师亦友,时而沉默不语,时而飞扬跳脱,研史路上相携相行,同志于斯,互助互勉,感激之情,片纸难陈,只待来日,清茶石桌,岳麓山上,俯览湘江,畅谈古今,不亦快哉!

俯仰一世,因缘际遇。父母垂爱,三生之幸。余生于乡野,出于寒门。幼时,家父雇工于百里之外,数月难归;家母苦耕于陇亩之上,晨星戴月。时虽家人难聚,但亦感心欢。然人生无常,及年十三,家庭横遭变故,家父病逝而去,空留孤儿寡母,时年幼弟仅六岁不足。从此后,余初尝人间疾苦、冷暖炎凉,倍感生活不易。家父常诲:生而热烈,藏而俗常;心有山海,静而不争。每忆及此,悲也!泣也!如今慈母年逾天命,容颜渐改,两鬓霜凝,每念及斯,痛也!愧也!借此文章,叩谢父母恩情,愿以余生之艰辛,求得家人之安康。

嗟乎!弱冠之年,扼腕唏嘘往事者,岂非一人之痛乎?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命运坎坷,亦怀不屈之心。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可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能就万仞之渊。余以赤心长留,惟期坦荡冠立于天地之间,养天地之正气以塑风骨,晓古今之史事以炼智德。经史之学无穷尽,宏大乎如鲸如象,毫微乎如胞如核。余离桂入秦,四载学史,惟一之感悟即是读书未盈、学无止境。不读尽天下书,未可轻议古人;然真能读尽天下书者,益知古人不可轻议。此后余生征途,有如下三愿:躬身史论,甘守一道,成一家之言。如能践行,此生足矣!

欲言良多,未易缕举。尺牍所限,致谢难穷。文末临尾,谨拜以四谢:一谢父母养育,感激涕零,永生难忘!二谢恩师教诲,谆谆之言,不敢忘怀!三谢挚友相携,金兰情谊,铭记于心!四谢不甘平凡的自己,路之漫漫,但使无悔!于此搁笔,临别戚戚,致敬求学之悠悠岁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自己愿意卖多少就卖多少,不强求,随缘,当然我很乐意与你一起分享这份来自大自然的新鲜美味,毕竟真正地道、健康又有品的农产品,可遇不可求!坚持,往往伴随着证明自己
  • 今天很不开心 也可以说这一段时间都不是很开心 所以今天晚上又买了安姬酸奶 减肥的这一段时间情绪很不稳定 也时常胡思乱想 今天吃着吃着就哭了 今天练舞也不顺利 我
  • 胖了心情不好,饿了脾气不好,穷了心态不好,这可让我如何是好?以后老了可怎么办,又不会打麻将,也不会跳广场舞,要跟老头老太太打王者荣耀吗?你说穷吧,还有班上,你说
  • 人有千面,心有千变,别人的事少掺和,自己的事认真做,做个负责任的人,守住嘴,不惹祸,守住心,不出错,人生无烦无恼,一生安好!#任嘉伦[超话]#¹¹变与不变 见
  • 【カメラマンプロフィール】 ○魚住誠一(うおずみせいいち)1963 年愛知県生まれ。24.01.19 かすみ igお知らせ写真展『Double tone』 長谷
  • 不着急我知道你忙~但是不能画饼喔 有生之年能收到就可以了[收到]p5是mm偷拍的我在火车上给你写信的样子感觉还挺浪漫的十九岁啦!还给我拍出来超级超级好看的照片~
  • 当然,销售人员不是做慈善的,保险公司也不是,大家都需要生存,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哪怕是我喜欢的博主,也在带货赚钱。如今这个市场VS厂基本上就是一家独秀,并不是说其
  • 还有留言板、专辑周边等更多独特布置期待markf的到来~﹡ ◌ (៸៸᳐⦁⩊⦁៸៸᳐ )੭゙ ๋ ꙳ 应援时间:2.3-2.4地点:澳门天神巷信达城侧门Righ
  • 今天跟老公去参加他们公司的年底聚餐啦路上遇到一个坐在爸爸后座的小朋友 好可爱啊 真的把我的心融化了 晚饭抽奖 铭铭是第一个被抽出来的 我是最后一个 我们这桌八个
  • 小医生也知道我们俩可能最后不会在一起,但是还是和我稀里糊涂谈了,我也知道最后可能不会和小医生在一起,但是还是脑子一热谈了!至少我在美国也没什么机会找对象,我自己
  • #任嘉伦[超话]#⑩[打call]任嘉伦[打call] ʜᴀ͟ᴘ͟ᴘ͟ʏ ᴇᴠᴇʀʏᴅᴀʏ̆̈ 逆流而上、不做命运配角、只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任嘉伦Allen
  • 对于黄女士为何在没有会员信息却在去年9月份在店内未缴纳费用的情况下消费了一次,其称并不是她做的不清楚。党姓店长表示,她也2021年才入职的该会所,对于黄女士的事
  • 谁做的图九翻译:每次都不一样我有一些在家经常做的事情用哑铃做了 120 个俯卧撑、深蹲以及其他一些动作 图十翻译:世勋:我们安静点(中文音译)粉丝1️⃣:嘘
  • 周末记录:盯着大钻石走了超级久,真的很好奇每天晚上会有多少人在这里迷路。#刘宇宁巴黎欧莱雅品牌代言人#|#刘宇宁一念关山# | #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宁远
  • 说完了之后,妈妈才心满意足的收了[笑cry]大家好,我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件我自己刚经历的诈骗活动,现在年底了骗子也要冲业绩了,大家一定要注意防
  • 都是装的》TXT 盛锦夏 黎川 ☁️但此刻,他却为了一个落魄千金,在田间抡起了镰刀。都是装的》BARWSTXT 盛锦夏 黎川 ☁️但此刻,他却为了一
  • 如果你觉得这个视频有用的话,可以点个赞,也可以关注我。她看了我的视频,对我介绍的方法产生了兴趣。
  • 佐藤里绘,眼泪是人类的血中之血,肉中之肉,我恳求你别再归来,因这土地对你而言并无任何意义,母亲。#母亲,我向你祷告,忏悔我所犯下的无罪之恶,那圣人的血是致甜的酒
  • 最后快结束的时候终于赶上了大伙,前面两个5年级的小哥哥跟妈妈说,好无聊啊,我说那么无聊你们也走下来了,很了不起!可是如果问我梦想,我只想和你们一起去野炊,躺在地
  • 结果第二天他回来看到我还是什么都没做,于是说:“我们输给了现实,你过你的公主生活吧,我去过我的平民日子。结果第二天他回来看到我还是什么都没做,于是说:“我们输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