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金宇澄:众生喧哗下的“不响”才是真实的】做小说编辑,做梦都想着明天上班收到一篇语言特别的小说——不是说语言“好”,而是“非常特殊”,有非常独特和个人的气息,小说最要紧的是语言、语感。拿到稿子、拿到书,看第一个十行,就能感受到这是一般还是特别的语境,不是等看完整个作品,了解全部内涵才下结论。第一个打动你的就是文字和语感,这一块儿一直是我特别看重的。

文|李菁

【“潜伏者”】

三联生活周刊:从某种意义上说,您有点“大器晚成”的意思,其实您很早就写小说,也发表了不少作品。但是自从1991年发表了小说《轻寒》之后,除了零星的几篇作品外,后来几乎停笔,直到《繁花》问世,所以有人称您为“潜伏者”。您潜伏的这些年发生了什么?

金宇澄:我1988年到《上海文学》,一直做编辑。发现做了编辑再写小说,就会打架——白天认认真真挑别人小说的毛病,晚上有冲动自个儿写东西,第二天一早,编辑眼光回来了,看自己昨天写的,都什么呀?因此不写了。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的想法是永远弃笔吗?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重新开始“写作者金宇澄”的身份?

金宇澄:当时就是随波逐流,假如没有后来这个很偶然的契机,我可能结束写作了。有一天,一位朋友说,某某人在“弄堂网”写真名真姓别人的八卦了,我好奇去看。这是一个上海本地的网站,基本是上海话写作,此人书写的对象,都是我们认识的人,我想,有名有姓写他人的私事——北方话说是“埋汰人”了,不大合适,内容也没多大意思,我知道的市民生活更有趣,所以开帖子写写普通民生。这网站现在没了,但没这小插曲,不会有写《繁花》的冲动,这事情非常有可能刺激到我了。

三联生活周刊:做文学编辑好多年,暂时告别了写作。而看《繁花》的感觉是一股气贯通写下来,好像之前各种各样的积累在瞬间爆发,突然就酿成了酒。您在下笔之前就把文体或风格已经想好了吗?

金宇澄:这是一个全世界上海人用沪语发声、唱歌,晒上海旧照的论坛,我也就用上海话试着写,重要的是我用了假名“独上阁楼”,这也是《繁花》开篇第一句话,我忽然就变成了一个最自由的陌生人,没有任何负担,全新的写作体验,周围也都是陌生人,相互都那么新奇、好奇。我这个懒散的人突然警觉了,充满“我要打起精神来”的感觉。
小网站很稳定,每天100来个人看,心态都很放松。如果换成大网,每天无数人灌水,我可能早就歇菜了。当天贴了开场白,人人上来打招呼“爷叔侬好”等等,写了几天,就有人上来问:“侬到底啥人?你是什么人?到底谁的马甲?”坛主也悄悄问我,是不是某某人的马甲?

意思就是我写得好,获得这样的重视,对自己就不再怀疑了,写得很顺,每天更新一节,底下立马是各种评论,极为热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天天直播。兴奋的焦虑是,打个比方,等于人突然“怀孕”了,“不正常”,成天想“下一步该怎么办?”,今天发出一节,立刻就想明天的故事。

说起来我特别佩服“鸳鸯蝴蝶派”那些老作家,包天笑时代的那些传奇,以《广陵潮》出名的李涵秋,《江湖奇侠传》的平江不肖生,真名向恺然,都可以每天三家报纸连载三个长篇——当然每天文字只有豆腐干大,一般是下午躺在一烟馆里,门外三家报社小伙计等着,一筒烟抽完,“拿纸过来”,小伙计拿来一纸,立刻就在纸上写完,小伙计跑去排字,第二个伙计送纸上来⋯⋯脑子里都想好了。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您的工作节奏是怎么样的?

金宇澄:记得是那年5月11号开的帖,早晨8点贴上去,状态很兴奋。为什么?5月份是上海最好的季节,天蒙蒙亮就可以起来写,气候不冷不热。写完天已经亮了,然后吃早饭,去上班。我的猫都知道了这节奏,有一天没起床它就过来不断地叫唤。上午10点打开“弄堂网”,看好多人七嘴八舌地议论,很好,几秒钟的快乐,立刻想明天的内容⋯⋯

每天写2000字、5000字、6000字。写完读者即看,完全投入,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因此特别理解年轻的网络写作,跟传统的面壁写作不一样,不再是等全部完稿,最终只是给一个编辑看,听这个读者的结论的写作。每天每一节,我都面对真正的读者,完全看得到他们的意见。因此这是“极豪华奢侈”的写作,这状态当然考验人,我经常会获得超常的发挥,内心也相当急迫,其他活动一概拒绝,这样一直写到10月底,统计字数二十几万,吓了我一跳——希望尽快结束吧。后有评论说,《繁花》推进得越来越快,现想想蛮后悔,实际是可以再放缓一些的。

单行本从头到尾,完整保持了连载时期每天每一个自然段突然结束的特点,预留“且听下回分解”的余味,这是面壁写作难以达到的节奏效果。

三联生活周刊:我还好奇一个技术性问题:书里这么多的人物您怎么记得住?作为读者阅读的时候,可能还经常都忘了这个人物是谁,要重新回头再找线索。您在写作上是怎么解决的?比如列一个提纲,还是这些人都活在您的脑子里,他的身份、他的腔调⋯⋯不需要这些提醒?

金宇澄:网上写一个礼拜觉得不对了,不是“开无轨电车”,是小说,这就要人物表、提纲,要安排结构——开帖是随便聊大天,张三怎么样、李四怎么样,然后提到了上海男人陶陶卖大闸蟹——就是《繁花》开头一节。“大闸蟹”这节是上帝给的礼物,门忽然开了,进入到过去的上海,联系到记忆和许多熟人,一切突然打通了。

像一副牌一下子理顺,人全罩在里边,可以一眼望到头,因此停了两天,结构是用两种颜色的笔,红字算一章,蓝字一章。比如红字大闸蟹,是一种提示,几个字就知道是写谁,包括其他关键字,都可以一看就知,就这样提示,红字蓝字,完成就划去,其中如果有不能预想的变化,我在一旁列出,或另贴一纸,但到了结尾,竟然完全按照了预设。读者稍微用心一下,会发现《繁花》里的人其实并不多,一眼就知道哪几个人最要紧,其他很多人也就是风景,环境、气候是风景,周围的人群,其实就是各种的景色。

【沪语写作与被标签化的上海】

三联生活周刊:您是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要写一部非常独特的小说,还是说一直是无意识的,但这个念头根植于您脑中可能二三十年了?

金宇澄:我这年龄的作者都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文本实验热潮。可以说当时的写作者们,特注意实验、摹写各种文本,特在乎个性,因此创作呈现的样式千奇百怪,什么表达都有。

这种文学趣味环境,与“80后”“90后”作家不一样,是一个恶补和照搬的时代,突然出现大量仿西方流派的作品,法国新小说、“垮掉的一代”时期⋯⋯强化“个性化表达”、写作辨识度⋯⋯然后,我暂别了小说,是休眠状态,也有那种不甘心、“没有完成任务”的心情,这次一旦触碰到了立刻就回头了。

另一原因是,受论坛沪语的启发,心里知道,很少有作者用所谓“上海官话”写小说,在北方语系方言的大背景下,上海话一直是小众、边缘的。《上海文学》的作者们,最多点缀几句上海对白,以示特色——编辑还得十二分注意它们是否通文。我的工作,就是修订到让所有华文读者都能懂,因此我对于沪语,一直有潜移默化的敏感,知道沪方言很有魅力,也容易“隔”。其实文学并不承担传播方言的任务,方言就是好看,标准普通话,客观上是“人造”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解释就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它进入了词典,就没变化了,而任何地域自然生成的方言,原汁原味,活泼接地气,也随时间一直活泼地变更,它们从不固定,因此小说和影视都喜欢方言对白,因为它们更生动。普通话对于国计民生来说,功不可没,多少也切断了地域水土的显著特征,包括人耳听觉的敏感度——比如我爱去广州,一听见出租车里的电台,就知道广州到了。城市之味,通过语言声音,露出了地域的特征,普通话,等于千城一律的城市高楼,而我最想看的却是属于本土的房舍,比如看到了上海的石库门,就知道到上海了。对上海话,我没有自恋,我在北方生活了多年,我在小说里慢慢改良和修订它,目的就是尽量让非上海读者了解这地域。

现今回想,上海这个本地网站,启发了我的沪语写作兴趣,网站里以上海话写作、倚老卖老的各种能人,对我也产生很大影响。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虽然我是上海人,母语是上海话,但数十年写作,一直是用普通话思维,所以初用上海话写,磕磕巴巴,经常文不达意,心里坚持用上海话,知道有些可用上海话表达,有些就要改换,比如不用“侬”,我改为直呼其名等等,读者看不出来35万字的小说,没有“侬”——就是“你”——这第二人称词,因为这是常用字,如果每一页满满的“侬”,读者肯定受不了的,如果改用“你”,也就不是上海话了,这就是转换。

做小说编辑,做梦都想着明天上班收到一篇语言特别的小说——不是说语言“好”,而是“非常特殊”,有非常独特和个人的气息,小说最要紧的是语言、语感。拿到稿子、拿到书,看第一个十行,就能感受到这是一般还是特别的语境,不是等看完整个作品,了解全部内涵才下结论。第一个打动你的就是文字和语感,这一块儿一直是我特别看重的。

(录音整理 杜昶德)

全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第7/8期

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当你选择腾空双手,还有谁能从你手中夺走什么!多少人在哀叹命运无可奈何之际,却忘了世上最强悍的三个字是:不在乎。

不要怕受伤,更不要怕失去。即便有一天,你满身伤痕,或两手空空,也可以为你的勇烈而骄傲,为你的温软而慈悲。不信你看,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强者,都是勇者。

转眼间,我们也都不再年轻了,收起了任性,扔掉了脾气,不再轻易的伤害或忽略身边的人。因为我们知道,人生已过半,该珍惜的要珍惜,该远离要远离。

#每日一善[超话]# #每日一善#
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持的时候候,而是放下的时时候。当你选择腾空双双手,还有谁能从你手中夺走走什么!多少人在哀叹命运无可可奈何之际,却忘了世上最强悍的三个字是:不不在乎!人生的旅途,我们终无法将所有的风景尽收眼底,有些守守候在时光里风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当你选择腾空双手,还还有谁能从你手中夺走什么!多少人在哀叹命运无可奈何之际,却忘了世上最强悍的三个字是:不在乎!人生的旅途,我们终无法将所有的风景尽收眼眼底,有些些守候候在时光里风干成记忆,曾经受过的伤已是寻常;曾经动过的情已记心房;曾经相识过过的人,是否还是是旧模样时光光如水,总是无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首歌今晚我听了很多很多遍,我其实想了很久要不要放弃你,我觉得你应该是能察觉到我的心思,你装不知道,每天我都在想要怎么给你发信息,可是你总是先秒回然后又不回信息
  • 他说,她最喜欢的是鸢尾花;他说,她看到草莓冰淇淋会走不动路……他说,宋书未,下次我们一起去看雪吧!”——宋书未,当你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应该已经牺牲了,或许你早
  • 13. 祝你快乐,任何选择之后都能洒脱。14. 身健,心安,人自在就好。
  • 学佛久了,可能会听说过这句话:你所求的,正是释迦牟尼佛所放下的。不管是出家,还是在家的佛弟子,在轮回的世界里,一旦皈依了三宝,就会去深刻思维,我们对三宝的信仰怎
  • #南昌大学[超话]#没事我不重要,我只是一片凋零的落叶,随着风飘落,我时常在想我的凋零是我自己的选择,还是风不挽留,就像茫茫大海里的一条孤单的鱼没有人会关心我,
  • 生怕观众不清楚荷包的意义,编剧还安排蓁儿在茗玉开始绣之前提醒茗玉了,燕王殿下应该要的不只这个荷包吧,他对你们俩还是心存幻想啊。还有,茗玉问萧承煦受伤了有没有事,
  • #氪君领读#1、苹果造车项目遭遇调整的信号,早有端倪2、更换负责人、重选造车路线的故事已经在苹果身上多次上演3、造车路线的摇摆不定,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着库克在事
  • 就是街舞》中国最大综艺节目IP创造商第三次递表港交所】《中国好声音》开播至今已满十年,作为该IP创造商星空华文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星空华文”)再次向港交所主板提
  • 所以我们念佛的时候,可以得到诸大菩萨的护佑,因为大家知道,菩萨发了一个愿,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念佛的众生能够转变自己的心念,通过念佛名号,能够与弥陀宏
  • #任嘉伦[超话]# 你是银河浩瀚繁星,你是清晨阳光一缕,你是人间四月春风,你是鲜衣怒马朗朗少年,愿初心不改,共待繁花胜放。@任嘉伦Allen ​✨#任嘉伦十二月
  • #王者荣耀貂蝉[超话]##貂蝉1215生日快乐# 转眼间美蝉的生日快到了 还有不足半月 还是希望在生日即将到来之际喜提新衣 这段时间吃了各种各样的瓜 结果到头来
  • 老人、孩子、自己喉咙不舒服的先别吃药,试试这个化橘红泡水喝~作为明清两个朝代的宫廷贡品,这种道地中药材化橘红只种植于广东化州,因此又称“化橘红”。来我的主页看看
  • #任嘉伦[超话]# ✨分享一篇喜欢的文字✨时光匆匆,转眼之间漫天飘舞的落叶就这样带着对秋的无限眷恋魂归大地无论怎样挽留依然留不住打马而过的十月十一月已带着初冬的
  •   楞严咒第一会  南无萨怛他 苏伽多耶 阿啰诃帝 三藐三菩陀写 南无萨怛他 佛陀俱胝瑟尼钐 南无萨婆 勃陀勃地 萨跢鞞弊 南无萨多南 三藐三菩陀 俱知喃 娑舍
  • 我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这些非洲年轻人走在巴马科(马里首都)的街道上,拿着写有‘普京,谢谢,你拯救了顿巴斯,现在你也将拯救我们’的牌子。所以,当一只流浪猫能带人类去看
  • 神秘的事情贯穿着故事的始终,也许,神秘就是解除现世痛苦的秘籍。#每日一善[超话]# [微风]#每日一善# [微风]#阳光信用# 善良是一种修养,善待他人就是善
  • 1⃣常见的放射性水晶:白水晶比如会有很多人用白水晶消磁,这在介绍白水晶的里面有讲到。 ➡️有的宝子花了大money买了草莓晶,那么下面的注意事项可要注意了~1⃣
  • 翘了N1陪饱饱们去程序生日应援滑粉妹妹年初就要去澳洲读研见一面少一面所以考着玩的考试不如找她们充电又收到了礼物和手写信、搞得好像自己才是被应援的那个她俩总说、我
  • @Karel-Louie 夏,夜半星星窗前挂,月儿明,江城美如画。@青春作伴好不好 池,溢满清波绿水漪,春风过,跌宕又成溪。
  • 6月份因为太热非要回家,7月就把她接回去了,结果因为yq一直封到寒冬也无法离开,期间她身体状况多次不好瘦到三十多公斤,每天愁的我见佛就拜狂求锦鲤星座塔罗私底下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