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被委托方……一开始不按照你的要求来做,结果成品不能用,再让他改就嚷嚷着改不了只能重新做,然后得再多给一次钱,要个成品的源文件要了一周,一天回你一句“稍等”然后消失不见,知道你是女的就两个月不理你不给你进度,最后我被拖了三个月花了两次钱得到两个不能用的东西,给差评了他就哭天喊地这次白做了企图道德绑架我……

而我现在还要小心他的差评报复(还好地址没写门牌号)

贾科梅蒂的素描和油画试图捕捉住事物存在的真实状态(本质上这种状态其实是存在之物或人对他的深层影响)。因世间存在的万物都是瞬息万变的,这一刻的状态其实又和下一刻的状态又有所不同(如赫拉克利特著名的河的理念:你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在艺术家眼里,他所观察的对象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因而也就不可能固定在某一存在状态,当第一笔画完之后,所画对象又有了新的变化,因而这种对存在状态的捕捉就永远无法停息。当画家觉得这种捕捉存在的过程可以放下的时候,那么绘画就告一段路了,于是我们看到的作品只是一个个无法完成的且涂涂改改的不是结果的结果。

艺术家通过他的作品展现了一个人如何在这个流变的世界里更为真实地活着,只有立足于真实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是有迹可循的,这有点像禅的哲学:活在当下,并且记录存在的过程。

贾科梅蒂的作品不传达美感,因为美感也只是附着于真实上的表象,他只记录存在的真实。

净慧长老:生死就存在于生活中,把握当下就能在生活中了生死。

佛教讲两个问题,一个是生活,一个是生死。简单地来说,生活问题如果不包括精神生活在内的话,主要靠物质来解决;而生死问题主要靠精神来解决。实际上佛教有时候是把两个问题糅合在一起,生死问题也包括了生活问题,生活问题也包括了生死问题。佛教是把两者放在同一个位置、同一个点上来思考和处理的。

我觉得,这两个问题在分析的时候作两点来分析是可以的,但是解决的时候就要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决,不能分成两次来解决,要一次性解决。解决生死问题就是解决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也就是解决生死问题。为什么呢?我们众生或者我们人类的一切活动就是生活,就是身口意三业的活动,它既包括生活问题,也包括生死问题,因为生死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之中。

我们一般人在讨论生死问题的时候,总是截然地把生和死放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上,认为我们从娘肚子里出生的那一刻就是生,到临终咽气的那一刻就是死。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带有片面性的,生和死实际上是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念当中,所谓念念生死。

没有生活当中每一念的生死,也就不可能有那种阶段性的生死,如果把生死仅仅看作是生的那一刻、死的那一刻,就没有因果的相续。因为生死是一个因果念念相续的过程,所以佛教在处理生活问题和生死问题时,把它们摆在一个点上作一个统一的思考、统一的处理。

这一个点在什么地方呢?这一个点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也是历代祖师所说的当下一念。当下一念既有生活问题也有生死问题, 把当下这一念处理好了,生活问题解决了,生死问题也解决了。

这样讲是不是有些玄呢?我们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实际上问题就是这么直接。我们每天晚课都要念的“蒙山施食”仪规,一开头有四句话:“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什么是法界性呢?这就包括生死问题和生活问题,生死问题的本来、生活问题的本来就是法界性。法界性在哪个地方呢?一切唯心造。心有凡心、圣心,有生死心、菩提心,区别何在?一念迷悟之别。一念迷就是生死心,一念悟就是圣贤心。

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行不要绕圈子,而是直截了当地从当下这一念来修。当下这一念把握好了,就能够了生死于生活中;当下这一念把握好了,就能在生活中了生死,在了生死中生活。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生活可以说就是生死问题,修行也可以说就是生活问题。为什么呢?修行就是觉悟,生死是迷或者说生活是迷。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千头万绪,我们面对自己的心灵也是千头万绪,种种的问题,把它概括起来,很简单, 就是一个生死问题、一个生活问题,或者说一个迷的问题、一个觉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和表现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一切条件的限制。任何东西可能都是有条件的存在,要说无条件存在的东西,恐怕就是烦恼。当然,烦恼也是有条件的,但在好多情况下,它可以不受条件的限制。我说的这个条件,比如职位高低、钱财多少、年龄大小、文化程度高低等等,烦恼可以不受这些东西的限制。

它唯一可以让步的地方,那就是在觉者面前,在觉者面前烦恼转化了。烦恼在觉者面前还有没有呢?还是有,觉者也要面对我们人类所面对的这些问题, 但是对觉者来说,他不把烦恼当作烦恼,他在烦恼当中把烦恼转化了,所谓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在有些地方叫灭除烦恼、断烦恼。断也好,灭也好,实际上都是转化。他不以烦恼为烦恼,就是断了烦恼。

不以烦恼为烦恼,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有人欺负你,你生气不生气?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古代有一位祖师,皇帝叫他到京城去,他不去,他说他有病。叫了一次他不去,第二次又来叫,又来催,他还是不去。到了第三次,皇帝派来的京官就对老和尚说:你老人家可要识抬举呀,皇帝三次召你都不去,你知道后果是什么?你人不去,就要把你的头拿去见皇帝。

他说那很好,于是说了四句话,我只记得后两句,“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杀头好像刀子割风,风不知道痛,也不知道痒, 他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那就是将烦恼转化了, 将生死转化了。生死就成了菩提了,生死就成了涅槃了。烦恼成为菩提了,彻底地觉醒了,历史上像这样的事情很多。

我们天天在诵《金刚经》,《金刚经》上面讲佛陀在因地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节节肢解,他在那个时候没有嗔恨心,更没有烦恼,他彻底地了了生死。在什么地方了生死呢?就是在生活中了生死,将刀子来割他的头,那就是生活,他不起烦恼,不动念头,这个就是真空。

不是说修行的人就没有烦恼了,烦恼都躲开他了。可以说越修行的人烦恼越多,他躲避不了的,怎么会躲避得了呢?烦恼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的,不论任何情况,就是看你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以什么样的方法来处理。你处理得好,烦恼就是菩提;处理得不好,烦恼就成了生死了。

所以,烦恼随时会遇到,烦恼在我们生命的每一念当中,我们每一念都有生死,所谓“念念相续,无有间断”。烦恼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修行也同样要如此,要“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而且还要不能有疲厌,不能有满足感。

这个很现实啊!我们不管是年老的人也好,年轻的人也好,是出家修行也好,在家修行也好,一定要把生死问题和生活问题同时来解决。要在生活中解决生死问题,在解决生死问题的同时来生活。这样才是我们修道者、求道者的生活。能如此,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没有空过的时候。如果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观照自己,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能生活在圆满、幸福、安祥之中。

实际上不是因为这样的推理才有这个问题存在,你当下去体会这个问题也是存在的。因为没有一念一念的迁流,哪有生死啊?这个念念迁流是从我们有这一期生命、从你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如果把这个念念迁流往前延伸,那就可以延伸到过去生中,一直可以延伸到过去的无量劫中;而把它往后延伸、往未来延伸,也是一直可以延伸到未来的无量劫中,这就是我们这一念心。

我们这一念心就叫法界性,法界性就是法身,法身是无始终、无内外的。我们人人具足此法身。虽然在迷失当中你不能确知,但是这一点灵明不昧的觉知觉照,永远没有离开你,永远是你最亲密的朋友,也可以说永远都是你的本来面目。

当我们还没有觉知的时候,它是我们的朋友;当我们一念回光返照的时候,啊!原来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本来面目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所以学佛的人要从根本上来学,要立足在根本。既得本,何愁末?本是体,末是用,得了体,自然就能起用。

人类的这个问题,科学家也存在,农民也存在,做大官的也存在,而且他的这个问题更突出,因为凡是做大官的人应该说都是世间最有智慧的人。所以,人们经常看到那些伟人面对茫茫苦海也会发出长叹。什么是茫茫的苦海?就是我们这一念的迷失,我们不要以为在我们心之外有个苦海,苦海就在我们方寸之间,把方寸之间的问题解决好了,那就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回头是很快的,一步也不用走动,就到了彼岸。学佛要学到这样的地步了,那么对佛法可以说有些了解了,那就可以修行了。如果没有学到这个地步,认为从苦海到极乐世界有很远很远的路,要搭飞机轮船,可以说你永远到不了,你要知道回头是岸。

所以,再建议大家认真地读《六祖坛经》,读《金刚经》,读《普贤行愿品》。我们在家教徒时间宝贵,不可能读很多的经典,读这三本经,就能够真正体会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修行要经常看经典,经常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能够经常得到善知识的启发,修行就可以少走弯路,就能够沿着一条捷径来修。不过,这虽然是个捷径,不离寸步就从苦海到达了极乐世界,但又是难度最大的一种修行方法。如果把这个方法比作革命的话,它是要革自己当下的命,不是等待很久,不是革别人的命,而是革自己的命。

你当下的烦恼怎么解决?一事当前你是怎么面对的?人家打了你一个嘴巴,你是跟人家没完没了, 还是问问自己他为什么会打我?如果你能反问自己,你就不会去想对方怎么样怎么样,你就会想到你自己有什么不对。

我们很多的事情往往总不知道要求自己,总是要求别人;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总是希望别人做得事事都满你的意,怎么可能呢?我们每个人回想一下,有家庭生活的人,希望家庭所有的人都听你的话,家里人所想的一切问题,都跟你想的一样。我们出家人,没有家庭,住在寺院,住在佛学院,也希望常住的所有的事情都满我的意,老师教书满我的意,管事的人满我的意,一切的事情都不要违背我的意愿。

怎么可能呢?一百个人就有一百条心,满了你的意就不大可能满第二个人的意,张三这么想,李四那么想,王五又是一个想法,怎么办呢?大家总要取得一些妥协,取得一些谅解,能做到大体上过得去就可以了。

在生活中了生死,这一法门就是我提倡的生活禅。修生活禅这一法,大家一听起来好像有些庸俗,但是你仔细思考一下,生活当中要有禅,要在禅悦当中生活, 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而是最难最难的法门。但是,你如果真正实行起来,那是最有味道的、最活的法门,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用得上,都有力量。

今天我讲的就是我们人类面对的两大问题—生死问题和生活问题。佛教的根本出发点是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考虑,因为解决好了生活问题也就解决了生死问题,解决了生死问题也解决好了生活问题。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就是时时觉照,念念觉照。因为生死在念念中,所以需要念念觉照,一念相应就最容易,一念相应就能念念相应,如果你一念不相应,你念念都不相应,那就成了最难的法门。

希望大家能够很好地去思考,很好地去体会,真正做到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了生死,在了生死中生活。

内容来源:净慧长老浅释“妙法莲华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养心❤️养肝❤️健脾❤️清肺❤️强肾❤️要喝就喝《常清三仁茶》不少孩子有便秘问题,家长看着孩子几天都不解一次大便都会心急不已。揉龟尾:100~300次#陈教授育
  • 既然是做短线,那你一定要明白首选的肯定就是热点,其次才到题材,市场环境,成交量,对于业绩而言,我个人认为只要没有出现大问题,都可以不必重视 ,短线其实并非很难
  • ♡第四个周末♡P1 地铁站不太好意思的自拍P2 皮蛋馅的馄饨 (说实话没品尝出来 后来还有个男生直接直接坐对面 尴尬得我没吃完香菜就走了)P3 拥有的第八件衬衫
  • 市文物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当他们刚看到任先生这座老房屋时,并没有觉得这座房子和其他的老房子有什么分别,看上去就非常普通,心里当时觉得是不是白忙活了一趟。这就
  • 接上条①喝了书亦的新品 其实味道不错而且我今天穿了一身紫 就是整个搭配起来了②吃了汉堡王的新品汉堡,竟然加了干脆面,谈不上好吃但也绝不难吃,干脆面喧宾夺主,不知
  • “那个,你先起来...”王博别过脸不去看他,赞赞哦了一声翻了个身,侧着身子看王博:“今天能给我买草莓吃吗?赞赞的身子都贴到王博身上了,王博也不好直接挪开,只能佯
  • !!
  • 上述介绍是否让你对葡萄酒的香气体系更理解了呢?纸上得来终觉浅,亲爱的酒友们,桃乐丝公牛血2017赤霞珠干红与2014珍藏赤霞珠干红,都属于兼具果香与橡木香的优选
  • #资讯速递#(记者 张令珠 文字编辑 程诗懿 图片编辑 方欣悦)两会的顺利召开对国家运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国家两会,4月13日晚5点30分,
  • 我都有点爱上自己的脸蛋了,有一点比较喜欢也比较特殊的是,敷完的膜布也依然水水的,这样薄薄的,竟然可以装下这多精华我也是服了!你敢想这样朴实无华的袋子里面,是薄如
  • 这样一来,孩子目标明确,不要小瞧那个打勾,心理学上每✓一次都有一种满足快乐感,生活中大人小孩都对成功的喜悦有强烈需求的。我后来发现人是要给自己“正面反馈”的,不
  • 此时的我终于明白,忘了风雨,眼泪叫人难以割舍,凝眸叫你不能忘怀,忘了自己,深情让你心碎肠断,牵挂不语徘徊不返,爱的天平,相思让人望穿秋水,情的世界,爱恨令人缘恨
  • 童年只有一次请作为父母的你认真看完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我会蹲下来温柔的诉说,我会多用拇指竖起,少用食指点点,我会拿出更多微笑给孩子。 我想要 世界拥有更多
  • 近日寺岛进(58岁)、北村有起哉(47岁)、市毛良枝(71岁)、佐藤宽太(25岁)、藤井美菜(33岁)等人出席了该剧的在线见面会小说改编,讲述了曾经是警视厅搜查
  • 不过时间过得真的好快,不知不觉贝克汉姆都当公公了,再过一段时间他就可以当外公了,真的是时光飞逝啊!不过时间过得真的好快,不知不觉贝克汉姆都当公公了,再过一段时间
  • 这款香奈儿1957香水是那种一闻起来就感觉是那种骨子里的高冷沉稳气质白麝香勾勒迷人的优雅不禁的让人感觉有个慵懒而又迷人的女人在你面前却又不搭理你的高冷!反正我很
  • 但是附近好像并没有看到学游泳的地~ 好像游泳很适合我这种不爱运动又需要运动的人了7.两广特产:酸野(好奇怪)图18.一家性价比不高的店 图2 小龙虾味道还行但是
  • #ido_86社区联盟[超话]#游戏,会上瘾[耶]赚钱,也会上瘾[社会社会]无论你在哪个领域[让我看看]请一定要了解了解IDO买战舰,太空星际争霸大战,巡巡逻和
  • 干净高级的英文句子 1.ᴹᵃʸ ʸᵒᵘ ˡᵒᵛᵉ ʷʰᵃᵗ ʸᵒᵘ ʷᵃⁿᵗ ᵃⁿᵈ ˡᵒᵛᵉ ʷʰᵃᵗ ʸᵒᵘ ˡᵒᵛᵉ 愿你所愿,爱你所爱 2.ᴾᵉᵃᶜ
  • 30、 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4、 万般故事,不过情伤;易水人去,明月如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