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忍法师:《楞严经》第六遍讲解(139)|既然一切都是清净心, 那山河大地是怎么生起的?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共 修

既然一切都是清净心,那这些山河大地是怎么生起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十番显见”,

如果说你能学好,

当然可以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

刹那之间也许就可以触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在《楞严经》当中,从开头“七番破处”,破除我们的通常认为的所谓的心——意识心,从“七番破处”到直破意识无体,所谓“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心性”,那么,再到后边的“十番显见”,这个“十番显见”,实际上就叫“明心见性”。

很多人说的:“学佛呀,这一辈子,希望能够明心见性。”

“十番显见”,如果说你能学好,当然可以明心见性。

这个词,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变成似乎是一件奢侈品了。多少人一谈到明心见性,似乎觉得遥不可及。

其实,明心见性,刹那之间也许就可以触及,但是能不能一直保任?不一定,可能几秒钟,功夫好的人会用一用;功夫不好,或者对这个心性不能确确实实地保任它、任持它,那你做不到的。

四科,七大,

对一往开示都是为把一切法

揭示我们的如来藏性

而且是周遍圆融,

甚至是法法无碍

在到后边,所谓“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会四大归如来藏性,包括四科,包括后面的七大,对一往开示都是为了把一切法揭示我们的如来藏性而且是周遍圆融,甚至是法法无碍,“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而且哪里有因缘,哪里就会出现,所以在这个之前呢,真正能够印证佛法当中一句话,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唯识这一块姑且不谈,但是“三界唯心”,所有的一切,当下就是我们的如来藏心、清净心。

既然一切都是清净心,

那山河大地是怎么生起的?

有情无情一切万象,

从究竟处,要追溯哪里?

那么我们现在就要遇到一个问题了。什么问题呢?那既然一切都是清净心,那这些山河大地是怎么生起的?

这个问题啊,在人类精神或者哲学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多少人都似乎在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佛在经典当中是彻彻底底、详详细细的,不只一部经,都给我们解释了山河大地、宇宙万法是怎么产生的,怎么周而复始的。

那就是下面我们要学的内容。

那么我们知道,山河大地一切万法,比如说我们现在教室,包括整个地球,包括整个宇宙,凡是可见的这一切星系,都是刹那生灭,也是刹那如幻的。这个如幻,就像镜子上面所有的影像一样的,其实它不就是玻璃吗?对不对?

所以在之前所讲的一切法,都是讲:这些影像其实不是真实的,这些所有的不同的影像当下就是那块玻璃。玻璃你不能说它是什么形状,是什么颜色,但是影像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那么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是如何在这么一个无量无边、无色无形的心性当中,而生起这些所谓如幻的而且是周而复始的宇宙万象的?

在前面的经文,我们知道:在心性当中“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那怎么“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的呢?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那么在没有业,不谈业之前还有一个什么?叫惑,无明惑,这个是最微细的。

那有人在问问题了,说:“法师,那是不是这个说明:宇宙万法它的生起原来是如来藏性,后来因为我们的无明惑就生起现在的宇宙了?也就是:原来我们都是佛,后来就变成众生了呢?”

不是。有人说“不是”,那我就不解释了。这个要慢慢地去思考:到底有没有这样的问题。

但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这也是很多,学了佛法或者是看了《楞严经》之后,有些人就是聪明了,“那你讲好像是依如来藏而生起什么什么什么……这个就是宇宙是有开始的,而跟佛法其他的地方讲的无始亦无终是不是矛盾呢?”

当然不矛盾。

那么,在我们下面要讲的内容当中,这些内容非常有意思,你要学懂了,这宇宙差不多也没有太大秘密。你看山河大地这些解释了,包括生命现象,也就是有情无情一切万象从究竟处要追溯哪里?就在下面这段文字当中。

经文: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ruì,音同“瑞”),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

要有愿力,

如果菩萨没有愿力,

你即使学了大乘法,

可能起不了大用

好,这里有一个科判,是一个比较大的科判,第二节,“审除细惑,说后二如来藏”。

我们按篇章节来划分,那这就是这是第二节。那么第一节是哪里呢?第一节就是“初销倒想说空如来藏”,什么意思?“初销倒想”就是“七番破处”,包括直破意识无体;“说空如来藏”呢,也就是:一往显示,都是显示如来藏性之体,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性。

那么这里讲“不空如来藏”,就是如何依如来藏性或者依我们的清净心而显现一切如幻的法,这是不是依体而起用呢?

但是我们现在要讲的起用,是起染用——如何依清净心而起我们的染用。

“染用”就是凡夫众生所起的这种颠倒;

那么“净用”呢,就是本自具足的这种功德所显现的妙用自在。

所以有“染缘起”,还有“净缘起”,我们也叫“染用”跟“净用”,这是不一样的。

“染用”是随我们的业力,依我们的无明业力而随缘显现一切染法。

“净用”呢,就是随我们的愿力。

大家听好啊,所以要有愿力,如果菩萨没有愿力,你即使学了大乘法,你可能起不了大用。

我们一定要有愿力,是随着愿力对众生的慈悲,以我们的清净心而广度一切众生,这就是叫“净用”,清净的缘起。

学佛,

首先方向不能搞错。

有些人喜欢抄近路,

听经闻法就是抄了大近路

好,我们来看经文。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ruì,音同“瑞”),本所不见,何况得闻?】

这个比喻是两重。

第一个是什么?佛说的这些法音,就像聋子在一百步之外,一百步之外能不能看到那个小虫子?看不到,那么更加也听不到虫子在那儿叫了,对吧?那么这里比喻什么呢?比喻“佛说的法,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更加不谈说能够理解了。所以佛现在讲了以后,更加很多听不懂”。

【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

“究竟,无疑惑地”,谈“究竟”两个字啊……我们现在这个佛法当中很多都不究竟,有些只是人天法,人天法不究竟;有些属于二乘法,不究竟;甚至有很多只是修一些神通,或者感应,有些甚至是属于鬼神法。所以学佛,我们首先这个方向不能搞错。

听经闻法,是最大的捷径。有些人喜欢要抄近路,听经闻法就是抄了大近路了。

学法要学究竟法

我们有很多人是绕圈子绕了十几年,还有呢,得少为足。得少为足什么意思?其实,明显的,明眼人一看确实还差那么多,但是呢,他觉得“我可以了,我懂了”,得少为足,所以这个也是会出现问题。

所以,我们学法要学究竟法。

要把每一个问题,你要在修法之前,实际上对自己所修的这个法门,一定要非常有把握,清清楚楚,如何去修,修了以后一步一步会出现什么情况,都要懂。

如果自己不是特别懂,但是要有善知识,所谓的“内护”跟“外护”,这个一定要有,这样才能去修行啊。

还有似是而非的一些法,不能看到人云亦云,认为“别人在讲这句话,他这么讲的,好像我们自己也能这么讲“,不是的,讲法是有上下文的关系,可能前面一大段文字已经做好铺垫,所以后边法师讲那么一句话。

我们讲话的时候,讲法的时候,或者跟人家结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有上下文,否则叫断章取义,害人不浅。

所以大家,都特别特别在这个方面要知道什么叫“究竟法”,所谓“究竟”对应的就是“方便法”,不一样。

回 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摄影/ 兰心蕙质 等

来源:觉照空性

太虚大师:为支那堪布翻案

1942年夏在汉藏教理院讲

关于支那和尚在西藏的公案,在民国十四五年前,有藏人从青海写信来问我,对于相传中国有位禅宗和尚曾到西藏被破而回的意旨,当时不知详细,以或许去的和尚不见得于禅宗很高明;也许西藏当时,非禅宗所宜,乃不能建立而回,只作如是的解答。

现在、因法尊法师着的西藏民族政教史的流通,又有多人来信问我,所以今天特提出来公开的讲,归纳各来函意,有四个问题:第一、西藏所传支那和尚,是否可代表中国的禅宗?第二、支那和尚所立的宗,是否当时真是被破?第三、假使不真被破,为什么自认堕负而归?第四、若中国禅宗曾在西藏被破,此刻西藏的教理流到中国,禅宗是否同样的被破而不能成立?现在依次的审察:

第一、支那和尚是否可代表禅宗:这个问题,稽考史乘,从他的教授辩论考察起来,可以见到这位支那和尚在晚唐禅宗盛行的风气中,的确是禅宗,而且是禅宗里面一位有力的宗师。这个看法,譬如将佛法分为渐、顿二门,与向来禅宗所谓教下、宗下差不多,亦与西藏显、密的分类相仿佛。在他所讲的意思中看来,须经过顿门才能成佛,渐门是佛教的方便。可是他也许可渐门,但经过顿门,即能成佛,他的宗旨所在,即是顿门──顿悟法门。据此主张,在他后来所传上,还造有可灭心理论等,而以一切无所著即能成佛。这种理论,重在止息思慧,同择灭一样,易于得定,非是佛法的完满道理。然而、这种偏激之论,是极扼要的言语,是禅宗盛行之时常有的论调。和尚看见解深密经的道理与他所传的宗旨不合,掷弃于地,并用足踏;像他这样,并非不尊重圣教;这如呵佛骂祖,毁像焚经,也是宗门常有的事。例如云门说:“老僧若见,一棒打杀狗子吃”。赵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德山说:“三藏十二部 ,都是揩脓血的破纸”。以这种情形,视支那和尚所为,并不足奇。乃当机应用,不存规则,非常活泼粗猛,使人听了,似火烧心!但不能作典要,故当时并不准别人记录。但今从这些扼要的言句,一切妄想分别皆能止息,顿同佛智。其要点,就在要人止息妄想分别,故以言语击人,使之明记不忘,集中注意于顿超法门。可见他的事迹、理论,都是禅宗所有的风气。并且这种说法,在佛法深奥的意义上,也有充实的根据。他承认有渐门,宗旨所在则是顿门,所以极端提倡,也有最深的道理。大概说,从整个佛法看,可以有两方面的看法:第一、一切法皆是佛法,所有世界的有情无情,土沙瓦砾,一切一切,都是佛法。从另一方面看,凡是众生境界,完全不是佛法,而真正的佛法,则是佛自证的清净法界,也就是诸法实相,诸法本来面目,无有一切心言相,没有一切分别相,非但以言语文字不能够说明,亦非以言语文字所能诠表,这就是佛法真实性的清净法界,也就是真正的佛。这一切法,亦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如华严经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在此意义上,其扼要点,即能将一切妄想分别息灭干净,也就是本来真实佛。又如六祖坛经说:“黄梅说法下,倏尔大悟本来自性清净,具足万法”。这正是佛法的清净法界,全依究竟圆满佛果说的,也可叫做法界宗,佛心宗。可以说,一切情与无情,若能证到诸法实性,也就是佛──法身佛,亦即真正的佛。其所说法,如法华经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不过在开示上说得粗略一点,是阿含经等;而诸部大乘经典,则说得比较深广精奥,但都有应机方便寓于其中。而此应机方便,就是对治妄想执着,所以就有三藏教典乃至大乘各宗法门。在此所说之中,据我的看法,说得广深的大乘法,其中又有空慧宗、唯识宗、佛心宗──真性宗。在这几宗里面,空慧宗、以遍一切法的空性为焦点;唯识宗、以一切法唯识为中心;佛心宗、所讲的理论,皆在说明一切众生本性清净,等同诸佛。虽归元为一,但在对治妄想执着的方法上,又有不同。比如天台教有圆渐之义;贤首在教中主张圆顿;而禅宗特别主张顿悟真悟,故以顿悟为宗旨,其行持理论,当然与余不同。这样说来,可见他深有根据于佛法之奥义,他是主张顿门,明白他提倡的宗旨所在,就是要能直悟,但亦不废渐门的人天善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天台、贤首、密宗、净土………。他们既然提倡顿门,就认为只有顿门能成佛,并使学人跟他学,为要显己独胜,当然要说唯此一门,更无二门,直趋佛果,真正成佛。这种说法,含有抑扬的方便道理,如觉佛法太深,便说愚夫愚妇、白牯黧奴,都能学佛。如提倡净土宗的,便说诸法不易了生死,唯有此门能横超;弘扬密宗的便说修密宗乃能即身成佛,都有抑扬。但顿悟法门所指示的,千指万指,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见本来自性,就是佛自性清净法界,就是佛,也就是心。有人问某祖师:“如何是佛”?祖师说:“你相信不相信”!某云:“和尚是大善知识,岂有不信”?师曰:“汝就是佛”。你悟了当下就是,不悟永远不是。涅槃经说:等觉菩萨不能了了见佛性,还是未究竟;能真正见佛性,就是见自性,也就是佛果清净法界──佛的清净法身,同佛一样。要是最后的一刹那顿悟未达到,顶多不过成个菩萨,乃至等觉地的菩萨要成佛,还是要经金刚后心一刹那的顿悟。如此顿悟法,似只许对等觉菩萨说,不能向一般人道,但法贵当机,有机即可以应,而密宗也有即身成佛,有此根机修此法便能成就。故顿门法亦贵当机,所以经过菩萨地位至最后成佛,这是要顿悟的。

一切众生清净法身本同于佛,不过是妄想执着,有一种根机,直前顿悟,便是当机,密宗是修化身佛,禅宗与之相反而是顿成法身佛。在当机上,可以有禅宗法,也可以有密宗法。在此种种道理上,平常的众生不可能,须有特别的根器,便能信忍悟解。

在我提倡的自行觉他上,近于后面莲花戒所说的法门,遣除妄想执着,由唯识、中观……引发出世智,达到一真法界。但在教理上,可以有三乘,佛心宗主顿门,为佛法之精要最可宝贵的。有主密宗者,将显教法门修学完全,最后还是要经过密宗乃能成佛,这也与禅宗相同。就佛法的扼要点,经过这一刹那即成佛,未经过这一刹那则不是佛。支那和尚说:恶业善业皆不能了生死,还住在业报上,必须经过一刹那顿悟乃能成佛,此理很可根据。向一般人提倡,虽人天法、三乘法、大乘法,都很重要,但于顿门也不可以抹煞它不是佛法,实则还是一种扼要宝贵的法门。

所以支那和尚所说,的确是禅宗,可以代表禅宗的宗师。当时在西藏,请莲花戒来和他辩论,所说所论,适发明其义,并无妨难。

第二、是否真正被破:他们初见面时,便作手势。莲花戒见和尚:“便举杖在头上三绕,意谓何为流转三界之因?和尚即以手捉衣领向地二摔,意谓此由二取无明为因”。未曾答话先用一种表示,这本是禅宗富有的作风。莲花戒的意思是:和尚有无理解,有则可与辩论。上面一段记载,可说是莲花戒片面的意思。不必能代表堪布的本怀;因为在意会中可能各有各的见解。如中国内地一般大丛林的云水僧人,顶喜欢吹壳子,打禅谜,说出来奇奇怪怪的很多。相传一段很滑稽的公案,可以引为证明。苏东坡爱谈禅,一日至黄州,特命使通知某大寺的长老,约某日拜会谈禅。长老得讯,心中忧悒寡欢。恰巧寺中有一皮匠,见老僧愁容满面,请问何故?老僧将详情具告,皮匠曰:我有方法,唯借僧衣披之即可。至谈禅之日,寺中僧人皆避,皮匠着僧衣跏趺山门外,恰似老僧模样。东坡来了,见他默坐蒲团,便用手拍拍头,皮匠──伪僧──以足顿顿地;东坡复摸摸肚皮;皮匠又敲敲屁股,仍然坐下。东坡见此情景,心即钦服回衙,向众人说:“和尚真了不起,禅境甚高!我拍头,指头顶三十三天;他用足顿地,表脚踏十八层地狱;我摸腹肚皮,表饱读五车书;他拍屁股坐下,表坐十方界,这多么超妙啊”。皮匠回来,老和尚便问来了没有?皮匠道:“他来拍拍头,找我做帽子;我蹬地,表是做鞋的;他摸肚,要腹皮,我拍屁股,表示股皮最好。那家伙不识货,便自去了”。由这笑话看来,莲花戒与支那和尚的机锋,当然在支那和尚另有其他的解说。莲花戒以杖绕三匝,支那和尚意谓是如何解脱三界生死?和尚提衣领二摔,表有顿渐二门,可解脱三界流转。我们可以怎样的猜测。支那和尚不研究法相,一味地住在本分工夫,很可作这样的解释,但不一定是他们的意思。

和尚立宗曰:“行不善业堕诸恶趣,行诸善业往生善趣,故彼二业皆不能出生死,俱障成佛,譬如黑云白云遮蔽晴空。若能都无所思,即能解脱生死;由不作意思,即无所得,故顿悟者与十地齐等”。由这段文意看来,和尚并非拨无因果。所说的黑云白云,皆是虚妄分别,唯许无分别而住,都无所思,即能解脱生死。他说明善恶俱非,离诸妄想分别,直了本来面目。如六祖说:东方人生西方,西方人又生何处?故须经过十地的顿悟,乃能成佛。

莲花戒破曰:“若都无观察慧者,诸瑜伽师由何因缘能住无分别耶”?有种种的观察慧,是就渐门而说;和尚主顿门,所以都无寻思,不可相提并论。又破云:“若谓是不念一切法者,然一切所修,皆不能不念及不作意;若谓不念一切诸法,是则已念一切诸法”。这也可以归于渐门,以渐门许有念,顿门则主无念。非无念为念,又破云:“若谓无念心所即成无分别,则闷绝昏迷之际,亦应是无分别”?此所说的念,非念心所,乃指妄想分别心,所以难的不能成立。又难云:“若无正分别,则无入无分别之方便,仅灭念心不分别诸法,如何能入一切诸法皆无自性耶?既不了达空性,即不能顿断诸障,是故要以正智方便断障及颠倒错乱”。此可答云:究竟涅槃与佛的法界皆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无念无作,无有分别,由无分别,则成一切种智。有分别都是渐门,顿门不然。又难云:“又若无念无作意,云何能成宿住念通?一切种智,复云何能断诸烦恼?以是诸瑜伽师,正智现观真义者,是由了达内外三时一切皆空,乃能灭诸分别,断诸恶见也”。此可答云:烦恼即是虚妄分别,无虚妄分别则无烦恼,无烦恼即成佛;与了达诸法皆空,无妄想分别之种种安立,完全相同,不相违背。反之、汝许烦恼当以有分别行对治,如以无我对治有我,此乃渐门之事,顿门之用;又宿住念通及一切种智,只离妄想分别即成就。由此、可见当时莲花戒所出难题,一一可答,而支那堪布在西藏并未被破。

第三、既不是真正被破,为甚么自认堕负,退出西藏?因顿门真能承受悟入者极少,故当时支那和尚见许多藏人都无澈底的信解而摇动,所以但说诸人自认堕负,并未说支那和尚自认。其次、藏王请莲花戒来,信仰已集中于莲花戒,西藏无禅宗特殊之机,故离藏而回。

第四、有两种不成问题:一、第一第二既未被破,第三是观机逗教,因无机宜,故退出西藏。如谓中国禅宗到西藏,被西藏的教法将其灭掉,而西藏的教法今到中国,则禅宗亦应被灭?但古今机宜不同,目前是禅宗的根器者极少,禅宗本身虽无珍贵,但流衍至今,一般丛林之坐香打七,只存空壳而已。以现在佛教的情势观察,须从人天乘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去提倡,使一般信仰佛法的人,都可修学。程度极高者,仍需要顿悟法门。二、现在真能代表禅宗的善知识,已不可得,故中国已无禅宗,有何可灭?流传下来的已经是个空壳,所以更无可破,如有大善知识,随机之所宜,宏扬禅宗,为别个宗派所破,决不会有。

总而言之,禅宗顿悟的法门,是佛法中最可宝贵的一宗,是不可灭没的;遇有当机,即能引趣,在现在中国佛教的情势上,是弘扬人乘以趣入大乘的时间,尤与静命、莲花戒、唯识、中观理论融通相契。(心月记)(见佛化新闻二四八、二四九、二五○期)



《楞严经新解》卷三(2)无戏论法,文殊妙赞(续三)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世尊又说道:“世间人们无知,迷惑以为虚空为因缘和合而生,以为虚空具有自然性。其实都是因为识心(意识)在分别、计算和度量罢了。如果言说,就无真实要义了。”什么是虚空呢?爱因斯坦曾说,空间只是人类认知的错觉罢了。因为观察,所以就有大小,边缘,长短等错觉罢了。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度量世间人情长短冷暖。人人心中的尺子又不尽相同,有所扭曲。相对论中有尺缩效应,也是如此。

8.见大和合
【原文】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析。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阿难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无暗。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必一于明,暗时当灭。灭则云何,见明见暗。若明暗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何或异。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解释】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析。世尊又说道:“阿难!见性的感觉本来是无知觉的,因为色相和虚空才有看见。比如你现在在给孤独园中,早晨明亮,傍晚昏暗。假如在半夜,月白如昼的夜晚的时候,就光明;如果是黑月,就黑暗。光明就看得见,黑暗就看不见了。则光明和黑暗等色相,是因为见性分析出来的,才能有所区别有所显现。”
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世尊又说道:“此见性与明相、暗相,与虚空是同一体的,还是不是一体的。或者是同又是非同,或者是异又是非异的呢?”王阳明山中之花公案。看花的一瞬间,花的颜色一下子鲜明起来,创造了花的形象。不看花的时候,花和心归于孤寂状态。这个见性难道是依赖于心,依赖于外物的吗?是与外物为一体的,还是并非一体的呢?见性与花、与明暗、与虚空是否相同的呢,还是非同的呢?看虚空的一瞬间,创造了虚空这个现象界实体吗?不看虚空,虚空和心也归于孤寂状态吗?
阿难。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无暗。世尊又说道:“阿难!如果见性与明与暗,与虚空,本来都是一体的。则明和暗相遇的时候,就有一方要消亡了。既然是一体,总会相遇吧,否则如何一体呢?在暗的时候,无光明;在光明的时候是无黑暗的。”
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必一于明,暗时当灭。灭则云何,见明见暗。世尊又说道:“如果见性与暗是一体的,明的时候则见性就随暗消亡了。如此必然是与明是一体的了,暗的时候则见性就随着明消亡而消亡了。如此看来,见性都不与明暗为一体。如果明暗都消亡了,如何看见明看见暗呢?”
若明暗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世尊又说道:“如果与明暗有所不同的是,明暗虽然有生灭,可是见性没有生灭,既然见性没有随着明暗而生灭,则如何与明暗为一体呢?既然是一体的,就要随着明暗而生灭。”
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世尊又说道:“如果此能见的见精见性,与暗和明,并非一体的。你再分析一下,离开明暗及虚空,你分析一下这个见性,到底是什么形状什么样子的呢?”
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世尊又说道:“如果离开了明暗,离开了虚空,此见性如同是龟的毛,如同兔子的角,了不可得。如何离开色相求见性呢?见性因为色相而显现。”
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世尊又说道:“既然因为色相而有见性,明暗合虚空,这三者都是很不相同的,到底从哪里建立而有见性呢?”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世尊又说道:“明与暗本来是相互违背的,有明就没有暗,有暗就没有明。见性如果与明相同,就不能与暗相同;与暗相同,就不能与明相同。为何说见性与明暗相同呢?”见性为何偏心选择暗而不选择明呢?选择明而不选择暗呢?
离三元无,云何或异。世尊又说道:“如果见性离开三者毕竟就无了,为什么说与明暗虚空不同呢?如果不同就是离开了,离开了就没有见性了。”
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世尊又说道:“如果不同,就要分开空,分开见性,哪里是空,哪里是见性,是要分得清清楚楚的。然而虚空本来没有边际,见性大也没有边际(为什么说地水火风大,空大,见也大呢?就是因为在如来藏中周遍法界)。既然没有分清楚边界,为什么说不同呢?你我不分,就不是不同了,是同为一体了。”
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世尊又说道:“你的见性能够看见暗,看见明,由此可见,你的见性并非迁改的,为何说并非与明暗不同呢?明显是见性不迁改,而明暗在变化,明显是与明暗是不同的了。”王阳明山中之花的公案。看花的时候,花的颜色一下子鲜明起来。花的明暗一下子鲜明起来。不看花的时候,花和心归于孤寂状态。归于孤寂就无明无暗了。明暗也是看的一瞬间所创立的。物理学哥本哈根解释认为:观察创造实在!观察的一瞬间,创造了光子这个现象界的实体。然而光子并非实在,而是如梦幻泡影一般。
大家在看看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有明暗相间条纹,里面有什么秘密呢?有个朋友说,他听到佛跟他说,人类要是能够全部掌握概率,土就全部变成沙子了。虽然他只是那么一说,我觉得很有道理。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包含着量子理论的心脏秘密。双缝干涉并非实际的干涉,而是所谓的概率波,概率波只是数学概念罢了,并非实际的波。电子只是出现概率大的地方有干涉条纹,就是明;出现概率小的地方就没有干涉条纹,就是暗。量子理论只是住在概率相中,无法自拔,只能计算罢了。所谓的物质波概念只是虚妄罢了,所谓测不准原理也是虚妄的,万物是有条不紊的,而不是停留在概率空间的。投资领域也是如此,世人住在概率中,那是投机,总想一夜暴富;巴菲特、林园等非住在概率中,那是投资,利用复利效应赚钱罢了,那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孙子兵法》中讲打仗也是如此,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定的事情。
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世尊又说道:“你再更加详细地审视一下,细微地端详一下,再认真地观察一下。明是随着太阳而生,暗是随黑月(月亮不出来就暗)而生,通达属于虚空,而壅塞归于大地。如此见性见精,到底因为什么生出来呢?”
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世尊又说道:“见性是个顽空,并非与明暗虚空大地和合而生。见精见性不应该无所从生出,自己从哪里冒出来。”
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世尊又说道:“如果见性、闻性,和知等,本性都是圆满的,周遍所有法界的。见性也是本来无动摇的,不会变迁改变的。应当知晓,无边无际不动的虚空为空大;地水火风四大是摇动的;再加上见大,一起称之为六大。自性本来是圆融通达的,六大本性都归于如来藏。如来藏本来是无生无灭的。”
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世尊又说道:“阿难!你的自性本心沉沦于物欲,被尘垢所蒙蔽,因此不能领悟到你的见性,闻性,觉知等,本来归于如来藏。你当观察此见性,闻性,觉知,如何产生生灭,与明暗等色相的同异。”
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世尊又说道:“你不曾知晓如来藏中,自性是可以看见的,可以觉知的,本来光明的(阳明先生临终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觉悟到了极点就是光明的,就可以有看见周围一切了,不会被尘垢所蒙蔽了。自性本来清净,周遍所有法界,心无所不包。只是随顺众生的心量罢了,随顺众生的业力显现罢了。”
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尊又说道:“如同单单这一见根,就可以见周遍所有法界。同样道理,耳朵听、鼻子嗅、舌头尝触、身根触觉、意根觉知,都是极其微妙通透的,周遍所有法界的。见性、闻性等都是圆满的,自性具足的,圆满十方虚空。见性哪里有哪个固定的地方呢,哪里会固定在明中,在暗中,在虚空中呢?只是循着众生的业力显现罢了。”众生的业力,众生的识心想显现,所以就有了。正所谓心想事成。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世尊又说道:“世间众生无知,迷惑以为见性是因缘和合而生,是自然性的,实则不然。实际上都是识心(意识)在分别、计算和度量罢了。只要落于言说,都无实在意义,都已经偏离了。”如来很慈悲,担心说完了这一堆佛法,又怕众生执着于所说的佛法。如来提醒后世修持佛法的众生,要离语言文字相。不住佛法的相。正如《道德经》最后一章,老子提醒,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不要全部都相信语言文字。如果被封印在语言文字当中,万世无法超脱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野 望 王绩 〔唐代〕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译注 1. 皋(gāo):水
  • 对于这样的人,芒格认为这是“有毒”的人,曾说过——你一定要远离这样的人,即使付出一定的金钱代价,也要让他滚出你的生活,越快越好。芒格:你一定要远离这样“有毒”的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裴临真的很宠季远啊,一定还有解决的办法啊,并不是只有这一条不归路啊,季远为了裴临能稳坐江山的位置,拿自己的性命来交换,可知他失去你会多痛苦啊,明明相爱,却都藏在
  • 大数据貌似很喜欢推送那只鸡说的“国学道理”给本尊的账号,言语犀利表情笃定,今天收到一条左一个畜生又一个畜生的脱口而出,还一本正经的说着“你以为你上得了台面吗?她
  • ✨✨✨⑦成毅:“只要自己喜欢,有梦想的话,你去做的过程当中就会很有动力,就不会觉得今天怎么这么累,就抱怨,没有,反而觉得你今天累一点,说不定以后就会对你这个角色
  • 在职场上,要准确定位为自己,别把自己看太低,要想取得同事尊重,就要充分发挥和展示你的才能,因为赢取他人尊重的前提就是“魅力折服”换了谁都一样,仅此而已!清晨,是
  • 这孩子挺不容易的,且有时候经常会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喜欢他的宝宝们先别杠,听我再细细道来...他太阳白羊曜升且高高挂起得荣耀,日木合,天生就带着幸运儿的特质
  • 以前总想着,青春不能留遗憾,真的长大了才发现,这世界上总有遗憾,可能这样才是彼此最好的结局,各自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各自安好,各自发光。 #与青春告别##tfb
  • 我真的明白了什么叫做工作,也可能是第一份工作有对比,虽然刚开始工资不太高,但起码是真的在学东西,带我那个姐今天教我新的内容,核算成本,怕我听不懂给演草纸上讲了两
  • 《长相思》原著,当时背景是炎黄时代,几千年前的女子如果被退婚,是很丢脸的……璟是按族长培养的,所以他做的事要符合当时贵族子弟的身份,他不能、也不敢违背长辈们的意
  • 有些人啊,看到女的免费提供保姆代孕性交觉得理所应当,等你的同事纷纷无偿加班逼你一起卷的时候你还笑得出来吗?每天除了劝婚劝生就是劝人回家,把单身女性当万恶之源,们
  • 【“秋老虎”来袭 出伏后全疆大部分地区晴歌唱不停】#晨起看天#8月21日,记者从新疆气象台获悉,全疆大部分地区天气晴好,南疆盆地大部分区域和东疆的部分区域有35
  • 当我们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时,我们选择顺其自然,而不是强求;当我们的内心变得淡然,我们才能随遇而安。读到了一句非常治愈人心的话:当你对一切都不再过于执着时,你的人
  • 三周年纪念我其实到了今天仍然不明白 自己曾经一定要去学的新传 一定要去碰的宣发于我来说是不是更像一个迷幻的梦境我站在外面时 一心要去撞南墙站在里面时 又怕自己做
  • ”很多时候,不是不想凑热闹,而是已经到了不能去凑热闹的年纪,有些时候,不是不想让自己活得轻松愉快,只是,一睁眼所有的困难都需要自己一个人默默忍受。 当自己受伤了
  • #tiktok# 除了宁静的环境外,它靠近马德莱纳群岛,巩固了它作为国际水上运动爱好者热点的声誉,尤其是风帆冲浪和风筝冲浪爱好者。这里是世界上拥有高质量定点浪型
  • 请你相信,你的坚持,终将美好。请你相信,你的坚持,终将美好。
  • 大哥会转移注意力,逗我开心大哥说把眼泪水擦了嘛亲我一口 我付费的不够 嘴巴要揪起的 都没声音我看你口水流没流你就是个小流氓好吧又被哄完了#开学# 快开学了,小学
  •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去承认吧:爱和恨,既是和真实客体纠缠的情感体验,也是属于你内部的情感能量。我想说在硬件配置其实没啥槽点,毕竟现在市面上性能稍微强调点的手机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