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您的最新防疫指南已发布,请查收~】

最新防疫守则
非必要,不远行;不扎堆,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要守好;需警惕,不恐慌;早报告,不隐瞒;有症状,早就医;打疫苗,别迟疑;多配合,多理解。

面对德尔塔变异毒株的超强传播力公众应如何防护?
德尔塔变异株是一种变异的新冠病毒,病毒载量更高,比普通株高100倍;传染性更强,10天内产生5代传播;潜伏期缩短, 1至3天发病;转阴时间长,长达13—15天。

公众应做到:1.勤洗手;2.戴口罩;3.常通风;4.保持社交距离;5.避免人群聚集;6.非必要不外出;7.积极接种疫苗。

个人防疫小知识
1.出门要戴好口罩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2.用肥皂水或者洗手液洗手;3.尽量避免与呼吸道患者接触;4.如有发烧发热症状一定要去发热门诊查看;5.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捂住口鼻;6.要经常锻炼增强自身体抗力避免熬夜。

日常出行人员如何做好防护?
日常生活与工作出行人员,外出前往超市、餐馆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何做好防护?
1.按要求佩戴口罩;2.旅途中尽量避免直接用手接触公共物品;3.可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或其他有效的手消毒剂;4.尽量与他人保持距离(一米);5.当有疑似、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出现时,应听从工作人员指令,做好个人防护,不得私自离开。

继续坚持戴口罩
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可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口罩不仅可以防止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

即使打了新冠病毒疫苗也要继续戴口罩
对于个人来说,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100%,并且产生保护性抗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群体来说,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所以,现阶段一些防控措施仍然要坚持,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通风等防护措施。

在公共场所、通风不好的密闭空间等建议戴口罩
在空气流通不好地方,比如封闭的交通工具飞机、高铁、地铁、公交车等,封闭的公共场所如乘坐电梯这样通风条件不太好的地方,要戴口罩。
到医院就诊或者陪同亲友看病,在医院环境中一定要戴口罩。此外,在公共服务窗口,像超市的收银、银行的柜台这些地方要戴口罩。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

暑假还能不能外出旅行?
①疫情高中风险地区的人员要取消外出旅行。②其他地区的人员出行前要认真查询旅行目的地的疫情风险状态,要暂缓前去高、中风险地区旅行。③无论到哪里旅行,都要做好个人预防,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尽量避免和减少到室内人员拥挤的场所。在室外活动,也要注意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④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特别是那些尚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或者全程接种新冠疫苗但还没有满14天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尽量不去外地旅行。

有境外或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来咸返咸后怎么做?
凡入境隔离期满来咸返咸人员、近14天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市旅居史来咸返咸人员,要第一时间主动向社区(村)、接待单位、酒店宾馆报备,积极配合落实隔离、转运、核酸检测等管理措施,并做好日常健康监测。
广大市民要主动关注公布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行动轨迹,有交集者,请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村组)、所在单位报备,并积极配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

当前我市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主要有哪些?
1.社区、小区要落实测温、扫码、戴口罩措施。
2.“两站一场”对中高风险地区车辆、旅客开展排查工作。
3.公共交通工具、旅游景区、宾馆饭店、影院剧院、文博场馆、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洗浴场所、体育场馆等人群密集场所实施“扫码测温、核验通行、佩戴口罩”措施。
4.旅游景区和文博场馆实行“限量、预约、错峰”调控,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
5.原则上不再举办或承办各类线下大型会议、活动。确需举办的,压缩规模,严格履行报批程序,原则上人数不得超过100人。严格落实测温、戴口罩、核验健康码、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
6.加强对红白喜事、庙会等民间聚集性活动的排查管理,减少人群聚集。

常态化疫情防控对医疗机构、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药店有哪些具体要求?
1.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预检分诊及有关防控措施,严防发生院内感染。
2.引导就诊、陪护人员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传染病院、传染病区原则上不得安排陪护人员。
3.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药店要严格落实购买退烧、抗病毒、抗生素等药品实名登记制度,购买“一退两抗”药品人员请自觉前往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
4.未设置发热门诊(诊室)的医疗机构,一律不得诊治可疑患者。

当前我市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是如何安排的?
从8月1日起,全市启动12-14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无接种禁忌症的12岁以上人群应尽快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尽早形成免疫屏障。

在咸公共场所工作人员、从业人员应如何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在咸的机场、铁路交通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应向所在社区(村组)登记,自觉做好健康监测,配合开展核酸检测;密闭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医务人员、隔离场所服务人员、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进口冷链食品等重点物品及相关环境要继续落实定期核酸检测措施。

​(责任编辑:胡晓语 审核签发:苏刚)

非必要不出省!山西召开新闻发布会!

8月3日上午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通报我省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
发布全省疫情防控重要举措

我省疫情防控管控举措

一是从严返晋人员管控

14天内自高风险地区入晋返晋人员一律实施“14+2”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中风险地区返晋人员实施“14+2”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一律实施集中隔离;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低风险区入晋返晋人员实施“7+2”居家健康监测,非必要不外出。

所有省外返晋人员要立即进行一次核酸检测。长治、晋城、运城三市与河南交界处重要道路要设置防疫检测点,对入晋人员车辆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对入晋人员严格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及健康码等,对入晋车辆要严格消毒,严防死守。同时保障重要必需物资运输畅通。

二是从严主动报告登记

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公民要履行防疫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公众要对疫情保持高度关注,及时关注掌握国内疫情动态。

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病例轨迹关联地旅居史以及7月16日以来有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出入史的入晋返晋人员,立即向所在社区(村)、单位报告,主动配合属地落实核酸检测、隔离医学观察等疫情防控措施。

三是从严人员出省管控

全省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要坚持“非必要不出省”的原则,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和病例轨迹关联地,如确需前往,按照“谁批准、谁负责”要求,严格履行请假报备程序。

建议公众近期尽量减少出省,确需出省,出行前认真查询目的地疫情风险和疫情防控政策,外出中严格做好个人防护,返回后严格执行主动报告、核酸检测、医学观察等防控措施。

四是从严各类活动管控

所有大型会议活动坚持“非必要不举办、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如确需举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不超过100人。

对于线下超过100人的,需经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属地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主办(承办)单位要制定疫情防控实施方案,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要坚持“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的原则,减少人员聚集,确需举办的,规模控制在100人以下并制定疫情防控方案,社区、村委会负责监督登记参加人员基本信息并严格执行防控措施。

五是从严重点场所管控

机场车站、医疗机构、公共交通、公园景区、游乐场所、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住宿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全程佩戴口罩,严格落实体温监测,严格“健康码”“行程卡”、疫苗接种记录查验,工作人员要做好每日健康申报和健康监测,加强定期核酸检测,加强工作场所通风换气,加强公众区域、经常使用公共设施清洁消毒。

影剧院、娱乐场所、游乐园等人员密闭场所要落实好“预约、限流、错峰”要求,实行实名预约,加强人员疏导,严防人员聚集。

六是从严做好个人防护

公众务必提高警惕,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信谣、不传谣,减少聚集性活动,当好健康第一责任人。

持续坚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个人卫生的防疫“三件套”;严格落实防护口罩还要继续戴、双手还要经常洗、社交距离还要留、窗户还要尽量开、咳嗽喷嚏还要遮的防护“五还要”。

严格遵守防疫措施,在商场、超市、酒店、影剧院、体育场、公交车、地铁、机场候机室等公共场所,配合做好戴口罩、验码测温、一米线等防控措施。

七是从严个人健康监测

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应密切关注个人及家人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及时到附近发热门诊就医,就医途中全程规范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切忌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延误诊治。

公众不得带病上班,并及时向单位报告出行史、接触史及身体异常情况。

八是从严疫苗接种管理

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经济、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尽管目前病毒发生了变异,但疫苗仍然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并减少重症和死亡发生,依然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目前我省18岁以上人群疫苗覆盖率已达到86.3%,8月起已启动15-17岁人群疫苗接种工作,10月底前12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覆盖率要至少达到91.2%,以尽快形成人群免疫屏障。

广大市民朋友要主动履行公民责任和义务,在无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积极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以实际行动携手共筑我省强大免疫屏障,共同守护全省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第一时间、第一落点加强中高风险区入晋人员排查管控

通过信息推送和主动排查,累计排查管控7月6日以来江苏南京及病例轨迹关联地区的入晋返晋人员67874人,其中中高风险地区来返晋人员15056人,已全部实施隔离医学观察,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全省处理20个省份117份协查函,对排查出的80名密切接触者、842名次密接者全部落实管控,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做好国际航班入境闭环管控

7月21日,省防控办召集多部门专题会,安排部署经停太原入境国际航班疫情风险应对工作,严格闭环管理,严格部门责任,严格个人防护规范操作,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加强重点场所消杀,提升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分类管理级别,全面加强工作人员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管理。

针对薄弱环节和风险点,组织机场、海关等工作人员180余人进行实操培训。

截至目前,累计圆满完成71架次12302人的隔离诊疗和医学观察。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15例,全部治愈出院。

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灵敏高效

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响应系统自去年9月运行以来,已涵盖医疗、冷链、交通等30个类别单位,设置早期症状、人群、环境、冷链物流及药品销售5大监测模块,配备健康管理员9.3万余人,有力地发挥监测触点多、覆盖范围广、预警更灵敏、处置更及时的作用。

截至8月2日,系统累计收集管理信息65.5万余条,预警响应、及时处置。

南京疫情发生后,累计收到早期症状预警信息140条,涉及南京入晋人员排查发现的发热病例,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加强发热门诊哨点作用和院感防控

全省179所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工作,对有南京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就诊人员进行重点筛查,按照“闭环”管控的要求进行全流程管理。

全省开展医疗机构院感防控督导工作,对424所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管理、门急诊管理、病区陪探视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防护和诊疗行为,强化医院和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

强化集中隔离场所管控措施

针对德尔塔变异毒株传染力强特点,各地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规范要求,做好隔离酒店升级改造。为应对南京疫情输入风险,专题部署了国际航班经停太原入境人员集中隔离酒店改造升级工作。

目前,太原市主动担当、迅速行动,已完成11所集中隔离酒店的改造升级工作,隔离房间达到1100间。

严格周密做好冷链物流总仓管理

严格实行“凡进必检、凡进必消、人物同检”,严格进、销、储、运等全流程防控和信息监管,坚决防止疫情经进口冷链环节输入。

截至8月2日,全省累计完成农贸市场、海鲜水产品市场、屠宰场等重点场所食品、环境和工作人员定期核酸检测54.5万份,其中22批次货品共检出阳性样本80份,环境阳性样本2份,全部按规定进行处置。

积极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省上下深入开展疫苗接种“百日攻坚行动”,设置固定、移动、方舱和临时等各类接种点2744个,全省5.5万名医护人员和公安、社区工作人员,发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和职业精神,战高温、斗酷暑,不畏艰辛、日夜坚守在疫苗接种第一线,提前7天完成1228万人第一剂次疫苗接种任务,提前4天完成1206万人第二剂次疫苗接种任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全国推广“山西经验”。

目前,全省累计接种疫苗4036.1万剂,18岁以上人群一剂次接种覆盖率达86.3%、两剂次接种覆盖率达70.4%。

我省下一步接种任务更加繁重,重点在“一老一小”两个年龄段人群,我们倡导12岁以上人群,除有禁忌症外,都要积极主动到接种点接种疫苗,尽早形成免疫屏障,共同保障全省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共同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021年医改工作任务划重点!四个时间节点需注意

6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涉及四方面二十项任务。
《通知》指出,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逐步扩大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范围。另外,有几个关键时间点需注意:
加大度推进国谈药品落地使用,2021年8月底前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推进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2021年9月底前印发政策文件
优化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发展,2021年10月底前制定相关政策文件
2021年9月底前,制定实施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的意见
一、进一步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加快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一)大力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在三明市建设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基地,加大经验推广力度。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以降药价为突破口,同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薪酬、医保支付等综合改革。完善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强对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的指导。(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逐步扩大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范围。落实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指导医疗机构利用好增加的可支配收入,积极推进薪酬制度改革。
加大力度推进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使用,2021年8月底前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实施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推进统一的医保药品、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标准。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在监管、医疗、医保等领域的衔接应用。(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指导地方建立健全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开展调价评估,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对进展滞后的地区加大指导督促力度。
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指导地方依法依规改革优化政府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行为规则和相关成本监审听证目录,允许定价部门采取简明易行的方式开展成本调查和听取意见。推进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2021年9月底前印发政策文件。(国家医保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加强对地方的督促指导,推动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和公立医院投入政策。拓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经费渠道。
允许医院自主设立薪酬项目,鼓励对主要负责人实行年薪制。改革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价机制,突出实践能力业绩导向,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扎根防病治病一线。(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促进精细管理,适时总结经验并向全国推广。完善基层机构医保政策,引导恢复期和康复期患者到基层就诊。(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深入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指标和方式方法,考核结果及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并与公立医院新增薪酬总量挂钩。

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和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和第二批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项目,统筹谋划推进“十四五”时期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善合作方式和引导机制,推动试点医院与输出医院同质化发展。

针对省、市、县诊疗需求,规划推进“十四五”时期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加快补齐服务短板。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积极支持社会办医发展。优化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发展,2021年10月底前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强化网格化建设布局和规范化管理。完善县域医共体引导政策,提高县域疾病防治水平。推进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引导医疗联合体更加注重疾病预防、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社会办医疗机构可牵头组建或参加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推进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加快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加强“十四五”时期统筹谋划,加大支持引导力度,推动省、市、县、乡、村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均衡发挥作用。制定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政策文件。开展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试点。持续推进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服务和管理能力建设。
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社区医院。推动采取灵活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周期。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加快推进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省份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共担、统筹调剂、预算考核的思路,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

完善异地就医结算管理和服务,基本实现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统筹地区全覆盖,探索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指导地方做好跨统筹地区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完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协议管理,积极推进“掌上办”、“网上办”等便民服务。(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支持打造一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实施名医堂工程,提升县级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推进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疗联合体。
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政策,发布中医优势病种。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2021年9月底前,制定实施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的意见。(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十二)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毫不放松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提升接种能力,保障疫苗批签发质量和效率,提升企业有效供给能力。

推动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评估、研判、决策机制,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以下简称国家疾控局〕、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医保局、国家移民局、中国民航局、国家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提升早期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研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能力。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创新科研和社会化服务机制。加强国家级公共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和实验室建设,提升重大公共卫生应急和防控能力。

建立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健全公共卫生医师制度,完善人才评价,主要评价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建立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强化市场监管,坚决依法打击非法兜售保健品、坑蒙拐骗等行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扩大高发癌症筛查覆盖范围,启动县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中心建设试点。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超重肥胖防控。

加强艾滋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推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督导评价等职能,督促各级医疗机构落实疾病预防控制职责。推进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共管试点,推动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在慢性病综合防治方面业务融合。强化县级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职能。

完善妇幼保健机构内部管理,提供防治结合的医疗保健服务。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提升省级、地市级职业病预防控制、诊断治疗、康复能力。加强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大力培养医防融合人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统筹推进相关重点改革,形成工作合力

(十六)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制定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实施方案,破除信息壁垒,促进数据共享互认。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推动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技术应用。规范互联网诊疗服务,严格实行监管,完善药品网络销售监管工作机制。指导医疗机构合理保留传统服务方式,着力解决老年人等群体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改善群众服务体验。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推广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等服务模式,优化预约诊疗。推动医疗机构优化线上线下支付流程,改善结算模式。

推进先诊疗后结算或一站式缴费改革试点。明确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具体办法。加强胸痛、卒中、危重孕产妇、新生儿和儿童、创伤等重大急性病救治中心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加强医学人才培养和使用。加强全科医生等紧缺人才培养。实施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政策。面向社会招收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后当年在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在招聘、派遣、落户等方面按应届毕业生同等对待;对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本科学历临床医师,在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与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

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将定向生违约情况纳入信用信息管理。加强校医队伍建设。(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增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推进药品优先审评审批,加快创新药、临床急需药品上市。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加强儿童用药供应保障。研究修订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优化目录遴选调整程序,适时启动目录调整工作。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和用药规范管理,促进医疗联合体内部用药衔接。制定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严格监督管理。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督察机制。大力推行医疗卫生行业“互联网+监管”,加快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飞行检查等精准监管机制,强化监管结果公开和责任追究。深化医保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推进医保智能监控示范点建设。制定原料药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勇于担当作为,敢于触碰利益,大力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持续深化医改。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要加强统筹谋划和跟踪监测,建立任务台账并按季度通报。要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凝聚改革共识。
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纸飞机观影团# 剧中的人物刻画的很接地气,很容易引起共鸣,特别是一些看似平凡的台词,却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悲喜
  • 昨晚吃的海鲜大餐,一个巴掌那么大的九节虾,白灼蘸酱油,口口都是鲜甜的,还做了粉丝蒸扇贝,炒花蟹,牛肉丸萝卜汤。 为了一碗粿汁,买了肥肠粉肠鸡蛋豆腐和各种卤味调料
  • 【郑爽男友是高级pua?】详情请戳→(via 柳飘飘了吗) #郑爽张恒# 这对在《女儿们的恋爱》中,一直被网友所吐槽。比如在发生矛盾时郑爽主动求和,张恒却采取冷
  • 50句文艺到爆的情话句子[心] 1.凌晨四点钟,我看见海棠花未眠,总觉得这时你应该在我身边。 2.从我粗粝的一生中榨干所有的温柔,悉数奉献与你,仍觉得不够
  • #武汉消防就在您身边#【 一家不圆万家圆,家属来队共团圆】9月13日,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全力中队消防指战员家属来到中队与他们一起共度中秋佳节。他们是无所不能的蓝
  • 【巴塞罗那欢庆“世界无车日” 大马路上下棋看报种花种草 | El Día sin coche se celebra en Barcelona】El pasado
  • 好无聊呀,只身一人只听☔️不大即下个不停,这场秋雨似温柔的春风,即又似冷酷的冬风,飘打在窗户玻璃上,冲洗我内心深处的那份伤感。我在忆梦中飘逸,仿佛除了秋雨,这世
  • 夜未深,小院凉风阵阵。 中天无月,星亦沉。 已是秋日丰收时,稻谷在野,人在途。 各自饱满,兀自团圆。 八月央旬无事,承晴良久,可遣画意入风流。 便借月
  • 白露节气怎么保护肺呢? 肺怕过度悲伤,多笑笑 秋主悲,秋天是个容易悲伤的季节 但悲伤是最容易伤肺的, 肺病的人更容易忧伤。 中医五行讲,心在志为喜, 心属火
  • 中秋这几天疯狂的看完了陈情令, 然后去看了花絮,访谈 感觉娱乐圈真的是个名利场吧, 明明采访的是四个人 只有肖战和王一博有板凳 觉得有点看不下去就退出来了 感觉
  • 最舒适的关系,就四个字:不用讨好!没有人需要取悦任何人,彼此之间既亲密又独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美妙,以至于我们不必强迫它。如果我们能和睦相处,我们将携手走
  • 这集暴风哭泣 眼泪止不住的流[悲伤][泪] "妈妈爱我的时候就长大了" 被爱是幸运的,我也很渴望能得到这份爱,但我得不到。我也会怨也会恨,甚至对妈妈这个词感到陌
  •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要暂别微博咧。 过段时间,我要去寺院闭关一段时间。 太在意旁人的阳光。 给自己加的无形压力太大咧。 身心俱疲。 需要安静下来。 修身修心。
  • 【90后大学生护理员——书华姐姐】王书华,1991年出生,台州市儿童福利院最年轻的护理员。大专学历的她,在福利院一待就是两年,悉心照料“常春藤”班13个孩子。朝
  • 师父说 | 不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叫“自爱”;不做伤害自己的事情,叫“解脱”。 人生就是个缘分,今天我们跟菩萨、跟佛结缘了,我们就有佛缘。我们人很善良、很纯
  • 抽奖送初代Apple Watch、新iPhone 一年一度的#2018苹果秋季发布会#来啦! 双卡双待?廉价版iPhone?是不是对今年的iPhone带着各种猜
  • #西安翻译学院##译新闻# 西译官媒团队——你的不二之选 权威官媒背景,强势实践平台,优势宣传团队、大学生活最靓丽的风景,展示青春风采和实力的最好舞台。西安翻
  • #香港警察的小孩# 前不久,微博上出现了一个名为“我們是香港警嫂”的账号。其发布的第一条微博是“看着这样的香港,我们身为警嫂,怎么守护我们的小孩。希望藉此微博得
  • #丞正[超话]# 大家好 我是半晚[爱你] 十分抱歉最近因为个人原因一直拖更小日常[允悲]但是好消息是我要着手写图文版糖点合集2.0了!!!!!!!! 欢迎
  • #高清无水印女生头像[超话]##情侣手绘头像定制[超话]# 你有没有发现,你之前的可爱卡通头像总有一位很懂你,知道你的生活方式,你的语言,你的每个小动作。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