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期而至!2021中国摩博会将于9月17日-20日在重庆召开

引领行业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摩博会),将于今年9月17日-20日,在重庆(悦来)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中国摩博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摩托车专业博览会,已连续举办了18届。中国摩博会是今年我国乃至世界最大规模的摩托专业展会,是新产品、新技术的重要发布平台,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

同时,中国摩博会代表中国摩托车行业企业、摩托车爱好者,与社会各界、世界各国沟通的核心场景,代表着中国摩托车企业的当下水平,推动着中国摩托车文化的蓬勃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摩托车爱好者的活力与生机。

2021中国摩博会展示面积超10万平米,超1000家整车及服饰装备配套品牌,6个展馆的全新展览呈现,展示面积比去年增加50%、参展企业数较去年翻倍。

展期将有50余场新车发布活动,其中将有2场国际大牌的年度新车发布,现场摩友狂欢夜也将连续举办3晚,全场景演出、节目升级,更有明星车手与各领域潮人加入,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

中国摩博会组委会将在政府有关部门指导和支持下,结合最新技术手段做好防控防疫措施及应急预案,全力保障展会期间参展人员及观众的健康与安全,确保展会有序高效开展。

新场景新形态新模式
展会服务模式全面升级

2021中国摩博会全面创新,构筑展览、会议、赛事、演艺、文旅生态等系统发展的产业链,多维度、多城市分场景联动,拓展活动空间和参与容量。

展会场景模式全面升级,“1+1+2+6”全城乃至全国联动的场景融合,1个超过10万平米的重庆国博中心(悦来)主会场,1个专为全国摩友专门修建的“CIMA机车公园”,至少2家代表重庆特色的火锅商圈,陕西西安、山西太原、四川成都、江苏南京、湖南长沙、广西防城港6个城市同步举办的分会场。

由此,结合前沿互联网技术和线上展示形式,打通线上线下互动场景,全方位展现摩托车的创造力与价值;在5G时代,打造C端展会服务模式标杆,探索新场景新形态新模式,推动新型消费发展。

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年度第一大摩托车专业展会,本届展会将有超过3万平米的室外场地开展摩托车专题动态展示。深受摩友喜爱的“920劳动骑士节”、“CIMAMotor C弯出道”、“CIMAMotor车主自售”、“CIMAMotor摩友最爱年度车型评选及试驾体验”即将开启报名或投票,今年新增的“到重庆去烧烤”全国摩友接待区正在火热筹备中,另有更多专题互动活动也将陆续解锁,全方位为观众呈现摩托车的互动参与性和观赏性。

其中,“920劳动骑士节”将采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实现重庆主会场与全国7个重点区域分会场城市,跨区域联动传播展会品牌。分会场城市不仅将与主会场同步举办摩托车及配件产品展示、摩友骑行巡游、机车音乐节等特色主题活动,还将与主会场连线,享受全国摩友大抽奖礼遇。

据悉,今年奖品的价值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翻倍,摩友可在属地实现与全国摩友的“云聚会、云联欢”。

时尚潮流文化新突破
跨界融合引领行业破圈

把握聚焦青年文化、时尚潮流与创意设计,中国摩博会即是潮品展也是牛人会,引领摩托车行业时尚化、娱乐化新趋势,将为观众呈现有态度的潮酷生活方式,全面展示摩托车潮流文化,洞见未来消费趋势潮流。

本届中国摩博会深入发掘消费需求,不论从整车还是骑行装备,都将展现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及个性化特点,新产品、新设计、新出行及娱乐方式都将逐一呈现。与此同时,今年展会线下场景再升级,创建全新的夜间环境,打造现象级传播事件;在重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下,为全国摩友打造CIMA机车公园,建设摩托车赛场和宿营地,开展摩友可广泛参与的互动体验。

在短视频传播时代,中国摩博会线上线下场景全面规划创新,覆盖各种摩托车及青年潮流文化场景。

与快手、抖音、B站、天猫等国内头部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电商平台合作,跨界融合盲盒潮玩、CIMA IP开发、刺青、极限自行车、滑板、复古摩托及改装、汽车改装、地下乐队等青年文化群体。不仅有明星车手、潮流大V、全国俱乐部摩友多发参与,以个人视角呈现沉浸体验式观展体验,还有知名汽车品牌、汽车改装俱乐部、极限运动品牌的跨界合作,共同打造青年潮流文化圈。

不仅能让未能到场的摩友“云观展”,多角度了解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新趋势、新技术、新亮点,更将潜在消费群体导入到圈内,让泛摩托车圈层不断扩大。

全国摩友热情高涨
热切期待中国摩博会的召开

作为摩托车行业影响力最大的年度盛会,中国摩博会是摩托车从业者及爱好者的年度打卡地和聚会之所。临近展期,展会的官方粉丝群以及各大平台的官方账号后台,各大媒体的摩友粉丝群,全国俱乐部粉丝群中,摩友们热情高涨,都非常期待今年聚会的到来。

为了更好为观众提供展会服务和提升观展体验感,保障摩友顺利到达,组委会今年鼓励摩友以俱乐部形式组团到达,并给予摩友骑行补贴和组织奖励,以及现场其他服务资源。组委会将在展会现场为摩托车俱乐部和摩友提供免费展示位置和更多服务,邀请支持中国摩博会发展的俱乐部和摩友,一起分享成功。

今年,为感谢摩友们的骑行而来,组委会开放了北室外广场,开展C弯出道、车主自售、摩友最爱年度车型试驾体验等互动活动,同时在展会现场和CIMA机车公园设置50-200平米不等的全国摩友接待区,邀请全国各俱乐部摩友来重庆烧烤,共同运营为摩友提供专项服务,在保障健康安全的情况下,促进摩友交流互动。(文中图片来源 往届中国摩博会)

#思想微评#【#柳叶刀新冠后遗症最新研究#:近半数患者出院后1年仍无法痊愈[话筒]】《柳叶刀》发表的一项针对新冠患者后遗症(也被称为“长期新冠”)的研究,再次敲醒了新冠疫情对人类长期影响的警钟。这本权威医学杂志为此专门配发社论,指出随着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继续,持续性疲劳、呼吸困难和抑郁等症状可能影响到数百万人,但人们对这种情况知之甚少。

《柳叶刀》8月28日发布的这项研究,追踪了1276名从武汉金银潭医院出院的新冠患者,通过随访他们出院6个月后和12个月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对他们的康复情况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由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曹彬、武汉金银潭医院的王先广以及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王建伟共同主导。

这些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岁,864名患者在住院期间通过鼻导管和面罩吸氧,94名需要经鼻高流量氧疗或无创通气、有创机械通气,54名患者曾入住ICU。可以看出,大部分患者属于重型及危重型病例。

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新冠患者出院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和各项功能恢复良好,已恢复了原来的工作和生活,但目前的健康状况仍低于对照人群。

睡眠障碍、脱发、味觉和嗅觉失调、头痛、关节疼痛、焦虑或抑郁……这些症状都被该研究列入新冠后遗症。

与出院6个月时相比,出院1年时部分后遗症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著消退。至少还有一种后遗症症状的人群比例也从6个月时的68%下降到12个月时的49%。与SARS后遗症类似,“疲劳或肌肉无力”也是新冠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有该症状的患者比例从6个月时的52%下降到12个月的20%。

与上述症状下降形成反差的是,新冠患者出院12个月时,出现呼吸困难、焦虑抑郁的比例反而比半年前更高。呼吸困难的比例从半年时的26%略微增加到12个月时的30%。在长达12个月的时间里,大约20%-30%的中度患者观察到肺弥散障碍,这一比例在危重患者中高达54%。另外,更多患者出院12个月后就诊时出现焦虑或抑郁(26%),而出院6个月时这一比例为23%。

不只引起肺炎

在大多数人看来,新冠病毒属于呼吸道病毒,主要攻击肺部。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感染新冠病毒后,很多症状已蔓延至肺外器官。也就是说,新冠感染并不只引起肺炎。

7月,《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来自56个国家3762名确诊或疑似新冠感染者的反馈,研究人员收集到10个器官系统的200多种“长期新冠”症状。

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7个月66个症状的跟踪调查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康复时间超过35周。在所有200多种症状中,这些患者平均经历了55.9个症状,涉及9.1个器官系统。6个月后,超过50%的康复者出现疲劳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多项研究均提到了神经系统方面的后遗症。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指出,像感染早期出现的嗅觉、味觉减退其实是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或血脑屏障被破坏的时候,中枢神经系统也会面临被病毒“突破”的情形。

孙永安说,如果在脑脊液中检测到病毒存在,理论上可以认为病毒可能侵害到中枢神经系统。在他看来,病毒侵犯到神经系统的情况比较常见,随着对新冠康复者长时间的观察,未来应该会有更多证据。

实际上,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这种“突破”有迹可循。

2020年3月,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曾介绍,1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出现了抽搐、意识障碍,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医生在这名患者脑脊液里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提示这种病毒可能是导致中枢神经受累的原因。

不过,王贵强认为,新冠病毒侵害神经系统的概率总体不是特别高,因为需要进入血液循环,还需要突破血脑屏障。

2020年8月,香港大学等多单位联合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发表的论文指出,新冠病毒可直接感染神经系统,还可以感染人脑中的皮质神经元和神经祖细胞。

在今年年初的一场直播分享中,曹彬表示,“我们不能将新冠病毒感染单纯当作急性病。”他建议,对于急性病毒感染之后对机体的慢性影响需要特别重视,且不应只局限肺功能康复,而应拓展诊疗思维,诸如血栓预防、心脏和中枢神经功能康复也需要关注,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科学研究去揭示背后的发生机制。

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新冠后遗症?最新的一些研究给出了可能的答案。

9月2日,据《今日美国》等媒体报道,新冠病毒导致肾脏损伤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新冠病毒以一种损害身体器官的方式过度激活了免疫系统。近期,另一项发表在《血栓与止血杂志》上的研究则指出,新证据表明凝血可能是导致“长期新冠”的根本原因。

也有一些推测认为,导致新冠后遗症的原因还可能是:一是病毒或其片段残留继续在体内造成严重破坏;二是在对抗新冠病毒后身体需要愈合,各种不适只是愈合过程的一部分;三是由于新冠病毒对人类来说是新病毒,它可能导致免疫系统长期过度反应。

【#柳叶刀新冠后遗症最新研究#:近半数患者出院后1年仍无法痊愈】《柳叶刀》发表的一项针对新冠患者后遗症(也被称为“长期新冠”)的研究,再次敲醒了新冠疫情对人类长期影响的警钟。这本权威医学杂志为此专门配发社论,指出随着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继续,持续性疲劳、呼吸困难和抑郁等症状可能影响到数百万人,但人们对这种情况知之甚少。

《柳叶刀》8月28日发布的这项研究,追踪了1276名从武汉金银潭医院出院的新冠患者,通过随访他们出院6个月后和12个月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对他们的康复情况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由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曹彬、武汉金银潭医院的王先广以及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王建伟共同主导。

这些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岁,864名患者在住院期间通过鼻导管和面罩吸氧,94名需要经鼻高流量氧疗或无创通气、有创机械通气,54名患者曾入住ICU。可以看出,大部分患者属于重型及危重型病例。

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新冠患者出院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和各项功能恢复良好,已恢复了原来的工作和生活,但目前的健康状况仍低于对照人群。

睡眠障碍、脱发、味觉和嗅觉失调、头痛、关节疼痛、焦虑或抑郁……这些症状都被该研究列入新冠后遗症。

与出院6个月时相比,出院1年时部分后遗症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著消退。至少还有一种后遗症症状的人群比例也从6个月时的68%下降到12个月时的49%。与SARS后遗症类似,“疲劳或肌肉无力”也是新冠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有该症状的患者比例从6个月时的52%下降到12个月的20%。(观察者网)

与上述症状下降形成反差的是,新冠患者出院12个月时,出现呼吸困难、焦虑抑郁的比例反而比半年前更高。呼吸困难的比例从半年时的26%略微增加到12个月时的30%。在长达12个月的时间里,大约20%-30%的中度患者观察到肺弥散障碍,这一比例在危重患者中高达54%。另外,更多患者出院12个月后就诊时出现焦虑或抑郁(26%),而出院6个月时这一比例为23%。

不只引起肺炎

在大多数人看来,新冠病毒属于呼吸道病毒,主要攻击肺部。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感染新冠病毒后,很多症状已蔓延至肺外器官。也就是说,新冠感染并不只引起肺炎。

7月,《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来自56个国家3762名确诊或疑似新冠感染者的反馈,研究人员收集到10个器官系统的200多种“长期新冠”症状。

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7个月66个症状的跟踪调查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康复时间超过35周。在所有200多种症状中,这些患者平均经历了55.9个症状,涉及9.1个器官系统。6个月后,超过50%的康复者出现疲劳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多项研究均提到了神经系统方面的后遗症。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指出,像感染早期出现的嗅觉、味觉减退其实是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或血脑屏障被破坏的时候,中枢神经系统也会面临被病毒“突破”的情形。

孙永安说,如果在脑脊液中检测到病毒存在,理论上可以认为病毒可能侵害到中枢神经系统。在他看来,病毒侵犯到神经系统的情况比较常见,随着对新冠康复者长时间的观察,未来应该会有更多证据。

实际上,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这种“突破”有迹可循。

2020年3月,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曾介绍,1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出现了抽搐、意识障碍,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医生在这名患者脑脊液里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提示这种病毒可能是导致中枢神经受累的原因。

不过,王贵强认为,新冠病毒侵害神经系统的概率总体不是特别高,因为需要进入血液循环,还需要突破血脑屏障。

2020年8月,香港大学等多单位联合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发表的论文指出,新冠病毒可直接感染神经系统,还可以感染人脑中的皮质神经元和神经祖细胞。

在今年年初的一场直播分享中,曹彬表示,“我们不能将新冠病毒感染单纯当作急性病。”他建议,对于急性病毒感染之后对机体的慢性影响需要特别重视,且不应只局限肺功能康复,而应拓展诊疗思维,诸如血栓预防、心脏和中枢神经功能康复也需要关注,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科学研究去揭示背后的发生机制。

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新冠后遗症?最新的一些研究给出了可能的答案。

9月2日,据《今日美国》等媒体报道,新冠病毒导致肾脏损伤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新冠病毒以一种损害身体器官的方式过度激活了免疫系统。近期,另一项发表在《血栓与止血杂志》上的研究则指出,新证据表明凝血可能是导致“长期新冠”的根本原因。

也有一些推测认为,导致新冠后遗症的原因还可能是:一是病毒或其片段残留继续在体内造成严重破坏;二是在对抗新冠病毒后身体需要愈合,各种不适只是愈合过程的一部分;三是由于新冠病毒对人类来说是新病毒,它可能导致免疫系统长期过度反应。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毕业后自己发传单找戏拍,觉得不温不火之后转战韩国JYP,遭遇限韩令之后,另辟蹊径上综艺刷脸,曲线救国的打出了知名度之后继续拍戏,被嘲综艺咖虽然难受但是会觉得这是
  • 第一次被人直面照顾的感觉真好想打一万个字 真的被这小子狠狠感动到了我家这条路在修没路灯 这个傻瓜怕黑大晚上还给我送体温计、粥和鸡蛋汉堡(喜欢吃)隔几分钟问我有没
  • 三年后,你不哭了,你笑了笑,说,“真狼狈阿……”李莲花,要不是理性告诉我这是戏,我会以为插在我胸口的真的是支箭。三年后,你不哭了,你笑了笑,说,“真狼狈阿……”
  • 去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去更新pyq也会设置三天可见好多人常常拍了拍我点赞我朋友圈封面后来才知道他们想知道我的近况所以现在发朋友圈的频率高了起来想
  • 参与现场互动即可领取✅-摸完把把壶,把把都能胡✌️下了班就揣起去四君子打麻将(✧∇✧)今晚小悦悦就是大石坝雀圣嘻嘻! 拍摄花絮 新歌cutMV cut / 小卡
  • *出处/释义部分参考网络 2023/09/04一首盛夏连排的歌一月不尽的微黄灯光串联起来闪动过往奔跑着泪流不止也要再见吧也会再见吧河水波光流去远方去远方去漂泊在
  • #大熊猫花花的妈妈死亡#今早一起来就看见功妈没了,心里很难过,就连死了连个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还只能称呼花花的妈妈,感觉从功妈身上看到以前很多女人的一生,不断的养
  • 总之,我会陪你到老,等到我走不动的时候,头发白了牙齿掉了,我会依然爱你。@X玖少年团肖战DAYTOY #德芙尽愉悦之力# [心]#天然果冻吃梅冻#[心]#肖战
  • 有些人说谈恋爱了幸福了就会在各大平台销声匿迹了 朋友圈也不再分享 但我不是这样 我觉得任何一点小事都值得我去分享 朋友 父母或者是恋人‍❤️‍真的很佩服我自己一
  • 4.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10.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 日子不是用来将就的,你表现得越卑微,一些幸福的东西就会离你越远。如果你能每天呐喊20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
  • 等下你举起来我看下…(很快发现背面有一行字…不知道从哪摘抄的情话…):(反应过来,连忙收起来…询问崽)崽,你从哪里拿的!):(一副不好好交代也和你死耗到底的样子
  • 因为我本身家庭条件和工资水平确实没有男朋友好,我一直以为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但是今天一说加名字好像又占便宜了......「粉丝投稿」#公益救援在行动##生活#没
  • 分手后,我就会想其实抽烟也没什么,是不是我盯着这个不放了...借着这种由头,越想越上头,于是又点开了他的朋友圈和微博,然后又是一个失眠的夜晚...看着他开始新生
  • 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吐血整理最全游玩攻略‼️是值得1/3/4/5/6/7/8/9 … n刷的游乐场从济南开车过去30min左右↔️,停车️方便园区比较大,建议进去
  • 在英国生活的话,都知道在气候变化领域,这个国家一直强调自己是急先锋,尤其是伦敦,在 2019 年建立「超低排放区」后,发现空气污染大幅改善,两年后又将「超低排放
  • 本来划过去了定睛一看给我吓回来了,我天啊看了好几年的“鸭头我知道你中意我”款的散发魅力自拍or装乖猫版表情管理通常运转的铃铃,这样眼神黑漆漆眼神死嘴角笑容一像素
  • 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智者,也唯有成为智者,悟透自己,看透自己,生命的能量和光环才能时常伴随你左右。但是,当我们学会静下心来,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朵花一叶,那
  • 真的是被我搞哭了无数次的胖妹 也从来没给我记过仇还待我如初 我是把我所有所有的坏脾气(什么暴哭什么咆哮等等等等我自己从来都没见过的我)第一个给了陈帅 第二个
  • 想玩的小伙伴可以加群(图7)已经玩过的也可以加群一起玩~最后转发关注抽一个宝贝送实体卡牌周边一份(图3)另一个宝贝送精美拼图一份(图4)哟~#月圆之夜[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