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的80句经典名言,请转发收藏,终身研读感受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
节选每一章中心句子,读透《道德经》最全80句千古精髓,句句道尽中国文化精神真谛 !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第 二 章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

第 三 章

虚 其 心 ,实 其 腹 ,弱 其 志 ,强 其 骨 。

第 四 章

道 冲 , 而 用 之 或 不 盈 。

渊 兮 , 似 万 物 之 宗 ﹔ 湛 兮 , 似 或 存 。

第 五 章

天 地 不 仁 , 以 万 物 为 刍 狗 ﹔圣 人 不 仁 , 以 百 姓 为 刍 狗 。

第 六 章

谷 神 不 死 , 是 谓 玄 牝 。玄 牝 之 门 , 是 谓 天 地 根 。绵 绵 若 存 , 用 之 不 勤 。

第 七 章

天 长 地 久 。天 地 所 以 能 长 且 久 者 ,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长 生 。

第 八 章

上 善 若 水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

第 九 章

金 玉 满 堂 , 莫 之 能 守 ﹔富 贵 而 骄 , 自 遗 其 咎 。功 遂 身 退 , 天 之 道 也 。

第 十 章

涤 除 玄 鉴 , 能 无 疵 乎 。爱 国 治 民 , 能 无 为 乎 。

天 门 开 阖 , 能 为 雌 乎 。明 白 四 达 , 能 无 知 乎 。

第 十 一 章

故 有 之 以 为 利 , 无 之 以 为 用 。

第 十 二 章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 五 音 令 人 耳 聋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

第 十 三 章

故 贵 以 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寄 天 下 ﹔爱 以 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托 天 下 。

第 十 四 章

视 之 不 见 , 名 曰 夷 ﹔听 之 不 闻 , 名 曰 希 ﹔搏 之 不 得 , 名 曰 微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诘 , 故 混 而 为 一 。

第 十 五 章

孰 能 浊 以 静 之 徐 清 。孰 能 安 以 动 之 徐 生 。

第 十 六 章

天 乃 道 , 道 乃 久 , 没 身 不 殆 。

第 十 七 章

太 上 , 不 知 有 之 ﹔其 次 , 亲 而 誉 之 ﹔其 次 , 畏 之 ﹔其 次 , 侮 之 。

第 十 八 章

大 道 废 , 有 仁 义 ﹔智 慧 出 , 有 大 伪 ﹔

六 亲 不 和 , 有 孝 慈 ﹔国 家 昏 乱 , 有 忠 臣 。

第 十 九 章

绝 圣 弃 智 , 民 利 百 倍 ﹔绝 仁 弃 义 , 民 复 孝 慈 ﹔绝 巧 弃 利 , 盗 贼 无 有 。

第 二 十 章

唯 之 与 阿 , 相 去 几 何 。善 之 与 恶 , 相 去 若 何 。人 之 所 畏 , 不 可 不 畏 。

第 二 十 一 章

孔 德 之 容 , 惟 道 是 从 。道 之 为 物 , 惟 恍 惟 惚 。惚 兮 恍 兮 , 其 中 有 象 ﹔恍 兮 惚 兮 , 其 中 有 物 。窈 兮 冥 兮 , 其 中 有 精 ﹔

第 二 十 二 章

曲 则 全 , 枉 则 直 , 洼 则 盈 ,敝 则 新 , 少 则 得 , 多 则 惑 。

第 二 十 三 章

德 者 , 同 于 德 ﹔ 失 者 , 同 于 失 。

第 二 十 四 章

自 见 者 不 明 ﹔ 自 是 者 不 彰 ﹔自 伐 者 无 功 ﹔ 自 矜 者 不 长 。

第 二 十 五 章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第 二 十 六 章

轻 则 失 根 , 躁 则 失 君 。

第 二 十 七 章

故 善 人 者 , 不 善 人 之 师 ﹔不 善 人 者 , 善 人 之 资 。不 贵 其 师 , 不 爱 其 资 ,虽 智 大 迷 , 是 谓 要 妙 。

第 二 十 八 章

知 其 白 , 守 其黑 , 为 天 下 式 。

为 天 下 式 , 常 德 不 忒 , 复 归 于 无 极 。

第 二 十 九 章

天 下 神 器 , 不 可 为 也 , 不 可 执 也 。

第 三 十 章

果 而 勿 矜 , 果 而 勿 伐 , 果 而 勿 骄 。

第 三 十 一 章

胜 而 不 美 , 而 美 之 者 , 是 乐 杀 人 。

第 三 十 二 章

譬 道 之 在 天 下 , 犹 川 谷 之 于 江 海 。

第 三 十 三 章

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明 。胜 人 者 有 力 ,自 胜 者 强 ,知 足 者 富 。

第 三 十 四 章

万 物 恃 之 以 生 而 不 辞 , 功 成 而 不 有 。

第 三 十 五 章

视 之 不 足 见 , 听 之 不 足 闻 , 用 之 不 足 既 。

第 三 十 六 章

将 欲 歙 之 , 必 故 张 之 ﹔将 欲 弱 之 , 必 故 强 之 ﹔

将 欲 废 之 , 必 故 兴 之 ﹔将 欲 取 之 , 必 故 与 之 。

第 三 十 七 章

无 名 之 朴 , 夫 亦 将 不 欲 。不 欲 以 静 , 天 下 将 自 定 。

第 三 十 八 章

上 德 不 德 , 是 以 有 德 ﹔下 德 不 失 德 , 是 以 无 德 。

上 德 无 为 而 无 以 为 ﹔下 德 无 为 而 有 以 为 。

第 三 十 九 章

昔 之 得 一 者 :天 得 一 以 清 ﹔地 得 一 以 宁 ﹔神 得 一 以 灵 ﹔谷 得 一 以 生 ﹔侯 王 得 一 以 为 天 下 贞 。

第 四 十 章

反 者 道 之 动 ﹔ 弱 者 道 之 用 。天 下 万 物 生 于 有 , 有 生 于 无 。

第 四 十 一 章

上 士 闻 道 , 勤 而 行 之 ﹔中 士 闻 道 , 若 存 若 亡 ﹔下 士 闻 道 , 大 笑 之 。

第 四 十 二 章

道 生 一 , 一 生 二 , 二 生 三 , 三 生 万 物 。

万 物 负 阴 而 抱 阳 , 冲 气 以 为 和 。

第 四 十 三 章

天 下 之 至 柔 , 驰 骋 天 下 之 至 坚 。

第 四 十 四 章

故 知 足 不 辱 , 知 止 不 殆 , 可 以 长 久 。

第 四 十 五 章

大 成 若 缺 , 其 用 不 弊 。大 盈 若 冲 , 其 用 不 穷 。大 直 若 屈 , 大 巧 若 拙 , 大 辩 若 讷 。

第 四 十 六 章

天 下 有 道 , 却 走 马 以 粪 。天 下 无 道 , 戎 马 生 于 郊 。

第 四 十 七 章

不 出 户 , 知 天 下 ﹔ 不 窥 牖 , 见 天 道 。

第 四 十 八 章

为 学 日 益 , 为 道 日 损 。

第 四 十 九 章

善 者 , 吾 善 之 ﹔ 不 善 者 , 吾 亦 善 之 ﹔ 德 善 。

信 者 , 吾 信 之 ﹔ 不 信 者 , 吾 亦 信 之 ﹔ 德 信 。

第 五 十 章

出 生 入 死 。生 之 徒 , 十 有 三 ﹔死 之 徒 , 十 有 三 ﹔人 之 生 , 动 之 于 死 地 , 亦 十 有 三 。

第 五 十 一 章

生 而 不 有 , 为 而 不 恃 ,长 而 不 宰 。 是 谓 玄 德 。

第 五 十 二 章

天 下 有 始 , 以 为 天 下 母 。既 得 其 母 , 以 知 其 子 ,复 守 其 母 , 没 身 不 殆 。

第 五 十 三 章

朝 甚 除 , 田 甚 芜 , 仓 甚 虚 ﹔服 文 采 , 带 利 剑 , 厌 饮 食 ,

第 五 十 四 章

故 以 身 观 身 ,以 家 观 家 ,以 乡 观 乡 ,以 邦 观 邦 , 以 天 下 观 天 下 。

第 五 十 五 章

物 壮 则 老 , 谓 之 不 道 , 不 道 早 已 。

第 五 十 六 章

故 不 可 得 而 亲 , 不 可 得 而 疏 ﹔不 可 得 而 利 , 不 可 得 而 害 ﹔不 可 得 而 贵 , 不 可 得 而 贱 。 故 为 天 下 贵 。

第 五 十 七 章

人 多 利 器 , 国 家 滋 昏 ﹔人 多 伎 巧 , 奇 物 滋 起 ﹔法 令 滋 彰 , 盗 贼 多 有 。

第 五 十 八 章

祸 兮 福 之 所 倚 , 福 兮 祸 之 所 伏 。

第 五 十 九 章

无 不 克 则 莫 知 其 极 ﹔ 莫 知 其 极 , 可 以 有 国 ﹔

第 六 十 章

治 大 国 , 若 烹 小 鲜 。

第 六 十 一 章

大 邦 者 下 流 , 天 下 之 交 ,天 下 之 牝 。

第 六 十 二 章

人 之 不 善 , 何 弃 之 有 。

第 六 十 三 章

天 下 难 事 , 必 作 于 易 ,天 下 大 事 , 必 作 于 细 。

第 六 十 四 章

合 抱 之 木 , 生 于 毫 末 ﹔九 层 之 台 , 起 于 累 土 ﹔千 里 之 行 , 始 于 足 下。

第 六 十 五 章

故 以 智 治 国 , 国 之 贼 ﹔不 以 智 治 国 , 国 之 福 。

第 六 十 六 章

以 其 不 争 , 故 天 下 莫 能 与 之 争 。

第 六 十 七 章

我 有 三 宝 , 持 而 保 之 。一 曰 慈 ,二 曰 俭 ,三 曰 不 敢 为 天 下 先 。

第 六 十 八 章

善 为 士 者 , 不 武 ﹔善 战 者 , 不 怒 ﹔善 胜 敌 者 , 不 与 ﹔善 用 人 者 , 为 之 下 。

第 六 十 九 章

祸 莫 大 于 轻 敌 , 轻 敌 几 丧 吾 宝 。

第 七 十 章

吾 言 甚 易 知 , 甚 易 行 。天 下 莫 能 知 , 莫 能 行 。

第 七 十 一 章

圣 人 不 病 , 以 其 病 病 。夫 唯 病 病 , 是 以 不 病 。

第 七 十 二 章

是 以 圣 人 自 知 不 自 见 ﹔自 爱 不 自 贵 。故 去 彼 取 此 。

第 七 十 三 章

天 网 恢 恢 , 疏 而 不 失 。

第 七 十 四 章

民 不 畏 死 , 奈 何 以 死 惧 之 。

第 七 十 五 章

民 之 饥 , 以 其 上 食 税 之 多 , 是 以 饥 。民 之 难 治 , 以 其 上 之 有 为 , 是 以 难 治 。民 之 轻 死 , 以 其 上 求 生 之 厚 , 是 以 轻 死 。

第 七 十 六 章

强 大 处 下 , 柔 弱 处 上 。

第 七 十 七 章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 功 成 而 不 处 , 其 不 欲 见 贤 。

第 七 十 八 章

天 下 莫 柔 弱 于 水 , 而 攻 坚 强 者 莫 之 能 胜 , 以 其 无 以 易 之 。弱 之 胜 强 , 柔 之 胜 刚 ,天 下 莫 不 知 , 莫 能 行 。

第 七 十 九 章

是 以 圣 人 执 左 契 , 而 不 责 于 人 。

第 八 十章

信 言 不 美 , 美 言 不 信 。善 者 不 辩 , 辩 者 不 善 。知 者 不 博 , 博 者 不 知 。圣 人 不 积 , 既 以 为 人 己 愈 有 ,既 以 与 人 己 愈 多 。天 之 道 , 利 而 不 害 ﹔圣 人 之 道 , 为 而 不 争 。

《金刚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佛教经典之一,因其探讨解脱生命困惑的大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

禅宗的六祖惠能禅师,就是因为在街边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中的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激发了他的佛性,后来,他远赴千里去亲近五祖红,五祖专为他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于是他豁然开悟。

从浅处说,《金刚经》解决的是心的问题;从深处说,它谈的是宇宙真理、时空等大问题,而它的根本是讲智慧,因此,不论学佛的人好,还是不学佛的人,《金刚经》都能让你获得重要的人生启迪。

下面与你分享由南怀瑾大师解读的《金刚经》40句,希望能让你受益。

《金刚经》最精华的40句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4.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

5.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7.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8.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

9.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10.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如来所说法,你也不可抓住!你听了他老人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当了……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

11.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1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13.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1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

15.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16.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就是学佛的精神,换句话说,不要被一切现象骗了,或迷惑了……大乘菩萨走大乘的路,应该离一切相,发起求大彻大悟菩提之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

17.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18.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不要著相,那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1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20.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

21.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学佛的人发心度一切众生,救了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心中一概不留,认为是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菩萨道,是菩萨发心。

22.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2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24.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

2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26.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27.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28.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29.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千万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观念来看佛。

3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3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3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33.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须要佛来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

3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讲的不能著相。学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错了。

35.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36.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虽然有福德,自己并不贪著,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不想要。

37.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38.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39.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不要著相,尽管在说佛法,始终没有一点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平静;尽管在讲金刚经,没有一点金刚钻的味道,如如不动。什么是如如不动呢?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

4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金刚经》40句精华,浓缩的大智慧

《金刚经》: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

《金刚经》,全名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佛教经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

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家,无不推崇《金刚经》、奉持《金刚经》,历经千年,这部经典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浅处说,《金刚经》解决的是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生而言是很重要的。从深处说,《金刚经》谈的是宇宙真理、时空等大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全人类来说亦是很重要的。

在传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经典之一。这部经跟中国人特别有缘,念经者,欢喜念金刚经;讲经者,欢喜讲金刚经;注经者,喜欢注金刚。自从鸠摩罗什法师把它翻译成汉字以来,历经南北各朝、直至唐宋元明清,“金刚经”所带衍生的各种文化现象,已经成为了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并列视为释儒道三家的宝典。

《金刚经》最精华的40句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南怀瑾: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南怀瑾: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4.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

5.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南怀瑾: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南怀瑾: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7.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南怀瑾: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8.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南怀瑾: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

9.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南怀瑾: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10.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南怀瑾:如来所说法,你也不可抓住!你听了他老人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当了……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

11.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南怀瑾: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1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南怀瑾: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13.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南怀瑾: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1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南怀瑾: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

15.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南怀瑾: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16.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南怀瑾:这就是学佛的精神,换句话说,不要被一切现象骗了,或迷惑了……大乘菩萨走大乘的路,应该离一切相,发起求大彻大悟菩提之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

17.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南怀瑾: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18.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南怀瑾:不要著相,那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1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南怀瑾: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20.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南怀瑾: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

21.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南怀瑾:学佛的人发心度一切众生,救了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心中一概不留,认为是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菩萨道,是菩萨发心。

22.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南怀瑾: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2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怀瑾: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24.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南怀瑾: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

2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南怀瑾: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26.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南怀瑾: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27.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南怀瑾: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28.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南怀瑾: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29.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南怀瑾:千万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观念来看佛。

3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南怀瑾: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3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南怀瑾: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3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怀瑾: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33.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南怀瑾: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须要佛来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

3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南怀瑾: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讲的不能著相。学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错了。

35.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南怀瑾: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36.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南怀瑾:虽然有福德,自己并不贪著,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不想要。

37.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怀瑾: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38.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南怀瑾: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39.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南怀瑾:不要著相,尽管在说佛法,始终没有一点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平静;尽管在讲金刚经,没有一点金刚钻的味道,如如不动。什么是如如不动呢?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

4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南怀瑾: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金刚经》三个字的精华

我去年讲《金刚经》的时候说过,《金刚经》的精华就在三个字:“善护念”。什么是“善护念”?就是“护彼意”,保护你的起心动念。心念永远不散乱,随时都在禅定的境界里,叫做“随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现在翻看那60多年前在越秀山游泳场的照片,是在娃娃池内,与 幼儿园同学的大合照,这些温馨的记忆像是说 “我那时会游泳啊”其实我那时哪会呢。现在我们都七十岁了,
  •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花束般的恋爱# 小雯推荐:9/10分总体评价:❤️精准捕捉到爱情里每个美好和破防瞬间,并且把爱情的遗憾和现
  • #成都身边事#【4月7日起,#成都启用川G号牌#】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按照公安部《机动车登记规定》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报请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四川省
  • 锦江区东二环 长租特价房 仅此一间 ️月付周边: 房间位于二环路东四段412号朗诗寓(锦华万达店),周边有很多休闲娱乐餐饮购物场所,有锦华万达,伊藤洋华堂,国美
  • ”令你于禅定之际,梦寐之中得诸佛摄受,这就是善知识的加被,让心能入道。 佛氏门中,舍一得万报,我们烧香、礼拜、向菩萨祈祷,投资了“一”然后苦等高收益的“万”其实
  • 缴存单位可通过沈阳政务服务网办理全部单位业务;缴存职工可通过沈阳政务服务网、沈阳公积金APP或沈阳政务服务APP办理公积金查询、提取、账户变更、还款方式变更、贷
  • 在供奉御药期间同仁堂以身家性命担保药品质量,采用最高标准的宫廷制药技术,磨练出诚实守信的制药道德,使“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得到
  • 原作已触及,但改编可以强化和深入它,强调人的罪是先由邪“灵”放置一个“恶意”进来,主体内容应该描述这个“恶意”以及它对人的折磨。 作为“辣条一哥”的卫龙集团,
  • 信心锻造伟业,信念燃烧激情,欲望产生希望;有梦想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在奔跑,有人在睡觉,有人在感恩,有人在报怨,有目标的睡不着,没目标的人睡不醒,努力才是人生的
  • 此时,一辆黑色汽车上下来了3名蒙面男子,其中1人对着受害者的面部泼洒了据信是酸性物质的液体。Stila液体眼线笔|棕色&黑色个人觉得深棕色比黑色要好用很
  • 下一步,全市系统将把安全隐患排查作为重中之重,把燃气压力管道超期未检专项整治行动、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监管和燃气具质量安全隐患排查作为主攻方向,按照“全覆盖、零容
  • “简单干净”因为生活值得 所以频繁记录平淡日子里泛着光落日余晖的路上总是爱意弥漫攒够了思念 赶紧见一面天气晴宜收集快乐落俗不可避免浪漫至死不渝平平无奇 也想记录
  • 详情请见下图~ 福利放送:4月22日从【转+关】的小伙伴们中抽选2名,每人赠送普通版数字游戏1份,可从2022上半年发售的游戏中任选!招聘单位:百胜餐饮(广东)
  • 勿艾特任何人 ️】 老天是公平的,它一边给你苦难,一边让你快乐,生活的苦与乐总在更迭,没有谁的命运是完美的,有时残缺也是一种美。 勿艾特任何人 ️】 老天是公
  • #DewJirawat[超话]# #Dewjirawat# F4官方写真集* F4官方Box盒子* |运|回团\ 购 ‼️ 应粉丝强烈要求首站决定进行本次运
  • 千顷楚南禅师杭州千顷山楚南禅师,福州张氏子。初参芙蓉,蓉见曰:“吾非汝师。汝师江外黄檗是也。”师礼辞,遂参黄檗。檗问:“子未现三界影像时如何?”师曰:“即今岂是
  • #陈楚生##张杰##谢娜#新疆奎屯黎明脚步总队周六晨练分享: 有一种幸福,叫做你是家人的依靠,有一种自豪,叫做我行、我可以。​之后张杰参加了07届的《快乐男声》
  • 【#身体不同部位水肿可能暗示疾病# 】水肿是指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液体潴留,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表现在局部。【#身体不同部位水肿可能暗示疾病# 】水肿是指皮肤及皮
  • 人开始变得有主心骨,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当你有了主意,有了义无反顾的气场,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7、会抛弃恋爱脑,开始理智思考跳出卿卿我我的小圈子,去拥抱很大的世界,
  • 6、天台山云雾茶:较鲜嫩的栗香绿茶#茶[超话]# Oxeye|London伦敦新晋氛围感十足的现代融合餐厅厨师Sven-Hanson Britt是Maste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