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智慧-疾病大思考

什么是病?什么是病症?什么是病根?
以风寒病为例。什么是风寒?一年四季都刮风,各种风,冬季皆是寒,自然流转,来去皆自然。冬季天寒地冻,春来即转暖;冰棒吃着拔凉、直打颤,一会儿就恢复暖。你想没想过,为什么人体内的风寒不分季节,却来之容易一瞬间,挥之不去几十年呢?所以,此风寒非彼风寒。

人体的风寒乃是趁虚而入,但关键在于“虚”的是什么?“入”的又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神不守舍,失魂落魄。”神为心,随心之气为正气。《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反之呢?心神不守其位,心魄飞离,正气随之而弱,风寒等“邪气”无处不在,心神失守,必遭“邪气”入侵,这就叫趁虚而入,没有“虚”,就没有“入”,“己虚”莫怪“他邪入”。

换句话说,其根本在于心,心病非病,是未病,未病不是病。人体最重要的构成是三魂七魄,离了魂魄即非生命,故古语云:万物皆有灵,有灵以为生。魂魄为神,神为心,心神不宁而失魂落魄,即心虚,病根乃心,心病非病,未病也。上医皆治其未病,上医皆知,在病未发之时,本天清、地宁、抱朴守一,病自何来呀?所以,只要招魂复魄,神归其位,神归则正气回,自然心通百脉接通,能量频率提升,无需祛除风寒,是风寒湿“邪气”等低频能量,无法在高频场中存在,自然离开了,就是正气营卫,恢复健康。

至于病症,风寒湿气堵塞经络即为病,气不行血不畅,淤堵即造成细胞不能正常新陈代谢,脏器功能不能正常运行,加之非人体本有之“外邪”,于是出现麻热胀凉酸木痛痒,甚至变异等等,这就是病症。

物有本末,治病必须抓住根本,否则有害无利,更伤害身体,甚至病治“死”,人治亡。人体所有的感觉恰恰是我们寻根问源的依据,是帮助我们找到“病根儿”的,你掐去枯叶是治不好大树的。

而现代西医、中医,大都通过仪器检查细胞、组织、器官等枯枝叶病,然后“对症下药”,殊不知,“对症下药”是个天大的错误,症者为末,当纠其本,怎可本末倒置?往往是用了大量药,花费了大笔钱,医生也累够呛,最后“症”是没有了,人也没有了,还是不知道根本,如此恶性循环,病越治越多,这就是医患之间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

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医是最宝贵的财富,是解决人类当下健康危机的唯一途径。为什么自古有“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之说?首先看看什么是“中医”?中为正,为德。古语云:心不近佛,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大医精诚》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先不用说别的,这份德行,有多少医者堪配啊?

只有真正的中医才能治病,治未病,一切病皆是未病,都不是病。心病还需心药医,古有招魂复魄之法,又有驱风散寒之术,无药而医为中医,中正为德,大德方为医,才不近仙,心不近佛,不可称医。现代的医者,大多自己心神不守、失魂落魄、浑身是病,被低频的风寒湿邪缠身,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没有医德何来医道和医术?

说句题外话,我们必须反思和面对:文化大革命打倒牛鬼蛇神,到底打倒什么了?为什么古今中外历史预言把文化大革命称为中国的“劫难”?因为牛鬼蛇没倒,神州“神”倒了,心碎了,魂飞魄散了,“中者无神何来医”?

让我们拍拍良心吧,今天说起神魂魄人们色变,唯恐避之不急,但是呢,贪污受贿犯罪怎么敢?在其位不谋其政怎么敢?吃喝嫖赌怎么敢?造假害人怎么敢?坑蒙拐骗怎么敢?谋财害命怎么敢?得癌症去死也敢啊!这才是真正的病!为什么谈论神魂不敢?清明上坟怎么敢?去给谁上坟?不是灵魂、不是鬼吗?这不是他们的现在、你的未来吗?神魂魄的问题不值得整明白吗?

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整个世界全民皆病,危在旦夕,谁都不可能脱离国家、世界、地球、宇宙独活,为今之计,只有放下小我,唤醒良知,坚持正义、正心、正念。好好想想:社会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放下一切偏见和知见,放下凡夫人心所编的书本,内求于本心、智慧,唯有正心才能修身,唯有正心才能解决健康危机。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信仰的是什么?唯有正本清源。

师父庞院长
2019.2.19 正月十五

#宁报看点#【追忆“新闻矿工”吴宏林同志| 大爱无疆,醉心慈善似雷锋】“爸!”

  今年暑假的一天,高大魁梧的丁高强正在银川市兴庆区新华街爱心售卖点低头整理摊位,忽然听到女儿熟悉又亲切的叫声后,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女儿叫一声爸,叫哭了一个大男人。路人一时不解。

  丁高强赶紧抹掉眼泪,递给女儿一杯酸梅汤。

  原来,丁高强在新华街做了10多年公益爱心活动,这是女儿第一次当着众人面叫他,以前看到他躲得远远的。

  爸爸街头做公益,女儿为何躲着?

  以上这些让人读着落泪的文字,是吴宏林在2018年12月17日《宁夏日报》上推出的通讯《侠骨柔肠》中的一个故事。

  吴宏林采写过很多像丁高强这样的活雷锋,他的心和这些活雷锋一次次地强烈共振。

  而在这些活雷锋眼里,吴宏林也是默默奉献的雷锋。

  公益路上“白加黑”

  忆起昔日挚友吴宏林,“公益达人”丁高强泣不成声。

  “2008年,我和‘春蕾奶奶’姜丽娟去盐池县高沙窝镇慰问困难学生,认识了同行采访的吴老师。他蹲下身和孩子们说话、开玩笑,逗得他们咯咯笑。我们离开的时候,孩子们追出校门好远,一直在向我们挥手。”

  那次采访之后,吴宏林联系热心人士,为高沙窝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寻求资助,丁高强说:“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从那之后,吴宏林时常参与丁高强组织的公益活动,既是普通志愿者,又是新闻报道者。

  2008年汶川地震,吴宏林和丁高强等志愿者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发起了书画慈善义卖活动,60多位书画家积极参与,所得善款全部捐赠给地震灾区。

  一次,吴宏林给丁高强建议:“你们组织的慈善活动多集中在银川周边,有没有考虑到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村庄看一看?”

  两颗热衷公益的心,一拍即合。

  在吴宏林的策划下,丁高强和同伴们组织了一次“以行动成就爱心,让慈善走进生活”的活动,一路沿同心、海原、西吉等地寻找宁南山区贫困儿童、孤儿及残疾孩子进行慰问。吴宏林白天慰问,晚上写稿,“白加黑”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后来我们经常去福利院、敬老院,一起搞各类慈善活动。”丁高强说,正是吴宏林积极的宣传报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使越来越多的困难者得到了帮助。

  难以拒绝的“厚礼”

  几天前,记者来到永宁县望洪镇金星村,见到年过六旬的徐桂兰。

  12年前,徐桂兰之子、27岁的农民郭绪山患了尿毒症,无钱医治,急需救助。吴宏林得到消息,几次登门采访。

  “老人家,还记得12年前有位记者采访过您儿子吗?”

  “咋不记得?”老人的目光里来了精神,“这个人,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一听吴宏林刚刚去世,徐桂兰潸然泪下:“多好的人啊,走得太早了!”

  2007年6月4日,吴宏林在《华兴时报》报道了郭绪山的处境,不少热心人询问情况,一时间,善款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

  吴宏林一位远在北京的朋友从互联网上看到了这则新闻,打电话询问郭绪山的情况。听说郭绪山最大的愿望是看天安门,朋友便出资将他接到北京。

  郭绪山回家后,和母亲商量拿什么东西感谢吴宏林。

  正值端午,徐桂兰包了10个粽子,找到报社,吴宏林不在。她又打听到吴宏林的家。

  见老人提来了“厚礼”,吴宏林着了急:“阿姨,您这是干什么?”

  “吴记者,我也买不起啥来感谢你。这是我亲手包的粽子,你就尝一尝。”

  吴宏林连忙摆手:“这我不能收……”

  老人听了,站起身,双膝慢慢弯下去……

  吴宏林赶紧伸出双手托住老人双臂:“我收,我收,您可不能这样。”

  最终,吴宏林当着徐桂兰的面吃了一个粽子。其余的粽子,塞到老人的包里,让她带回去给病重的儿子。

  没过多久,吴宏林再登郭家门,采写了《宁夏一重病农民得到万元资助写信感恩社会 “我愿把自己的器官捐给需要的人”》一稿。

  第二年,郭绪山因病离世。

  得知吴宏林突然离去,宁夏人民医院宁养院原主任李丽梅近日找到记者,回忆她和吴宏林相处的点点滴滴。

  “我们是在一次慈善会议上认识的,后来他主动打电话给我,说想来宁养院和我一起去看病人。宁养院的服务对象是半径150公里内的贫困癌症患者。有一次,我们一天看了5个病人,他一直跟着。每离开一户,他都是最后一个出门。期间我返回一户去拿东西,看到他偷偷往病人手里塞东西,应该是钱。”

  2013年,宁养院的发展遇到瓶颈。吴宏林几次牵线搭桥,为宁养院联系捐助,将羊绒衫、防寒服等救助物资送到患者手中。

  慈善刊物“编外人”

  打开第33期《善行宁夏》杂志,卷首写着“我们都是追梦人,咬定慈善使劲干”。“这是吴宏林编辑的最后一期杂志。”宁夏慈善总会秘书长王金宝抚着杂志封面,面色凝重。

  2009年,宁夏慈善总会计划办一本慈善刊物,王金宝请来长期关注公益事业的吴宏林,希望他能当杂志的编辑。还没说酬劳,吴宏林就一口答应。

  此后10年,吴宏林作为杂志的执行主编,不仅做策划、筹备稿件,还要操心排版、校对、印刷等多个环节。而他一直是杂志的“编外人员”,10年来,从未领过1分钱酬劳。

  “每次他送样刊,都是来去匆匆。我也知道他忙,又要采访,又得顾家,还要保证《善行宁夏》正常出版。有时候我提出派车送他一下,他总是摆摆手。”王金宝说。

  2014年,宁夏慈善理事会换届,王金宝力邀吴宏林担任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吴宏林说:“我不图这些,有事你叫我,我做事就行。”

  还是2014年,在民政部和中华慈善总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评选活动中,吴宏林获得突出贡献奖。

  至爱不仅是事业

  “吴宏林并非只有埋头工作一种‘状态’。”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党报编辑室编辑何亚男回忆,编版时一言不发的吴宏林聊起女儿来,会突然快乐到“飞起”,“他总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我们几个孩子年龄尚小的编辑,教育孩子不能简单打骂,要陪伴,要给孩子信心。他肯定是女儿最贴心的朋友,他竟然知道很多时下年轻人关注的娱乐圈明星。”

  妻子忙生意,吴宏林一直承担着照顾女儿吴欣瑜的重任。

  一次单位开会,吴宏林迟到了,进办公室后慌慌忙忙找座位,领导问原因,他忙检讨:“对不起,送女儿上学,路上耽搁了。”

  吴宏林的大哥吴宝林说:“宏林的厨艺堪称一流,都是为女儿做饭练出来的。欣瑜高考前,宏林不管多忙,孩子一日三餐都精心准备。年夜饭,他都能露一手。照顾父母时,他经常下厨。”

  吴宏林生活一向简朴,他曾给李凤英定下一个规矩,凡给他买的衣服,单件不能超过200元。

  女儿还在上初中时,一次,李凤英花500元给女儿买了一件羽绒服。拿回家,吴宏林看到价签,沉下脸来:“300元是一个贫困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你让孩子把人家将近两个月的生活费穿在身上,太奢侈了。”

  他命令妻子:“明天必须把衣服退掉!”

  第二天,李凤英谎称衣服退了。

  吴宏林也有“奢侈”的时候。

  3年前,在江苏省南京市的东南大学读书的吴欣瑜收留了一只流浪狗,起名“妞妞”(注:前文记者错写成了“丑丑”)。“妞妞”的尾巴被割断了,见到三四十岁的男子就惊恐不已,它一定受到过难以磨灭的伤害。

  欣瑜对“妞妞”满是爱怜,可是学校宿舍毕竟不是“妞妞”久居之地。

  怎么办?欣瑜向爸爸救助。

  正好放寒假了,吴宏林说:“那就送回银川吧。”

  可是千里迢迢,怎么能做到旅客和“妞妞”两不相扰呢?

  吴宏林说:“那就坐飞机吧。”欣瑜的机票花了600元,而“妞妞”打疫苗和空运共花了800元。

  从此,每天早晨6点,吴宏林都要出门遛一遛“妞妞”,风雨无阻。因为,这是女儿交给的任务,因为他对“妞妞”也满是爱怜。

  “风不会回头,岁月不再回首。前行的路没有尽头,心所向往,快乐昂首。”

  这是“文行天下”——吴宏林,今年6月1日在微信里的最后留言。

  是什么让他“心所向往,快乐昂首”?

  一定是大爱吧。

  对家人、对他人、对生命,对工作、对慈善、对世界,吴宏林的爱是一致的。

  他将世界放在心上,迈向远方。(宁夏日报记者 秦磊 朱立杨 乔素华 丁建峰 李徽 和牧川 剡文鑫)

【追记吴宏林④ | 公益路上不分白天黑夜,获得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
  “爸!”

  今年暑假的一天,高大魁梧的丁高强正在银川市兴庆区新华街爱心售卖点低头整理摊位,忽然听到女儿熟悉又亲切的叫声后,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女儿叫一声爸,叫哭了一个大男人。路人一时不解。

  丁高强赶紧抹掉眼泪,递给女儿一杯酸梅汤。

  原来,丁高强在新华街做了10多年公益爱心活动,这是女儿第一次当着众人面叫他,以前看到他躲得远远的。

  爸爸街头做公益,女儿为何躲着?

  以上这些让人读着落泪的文字,是吴宏林在2018年12月17日《宁夏日报》上推出的通讯《侠骨柔肠》中的一个故事。

  吴宏林采写过很多像丁高强这样的活雷锋,他的心和这些活雷锋一次次地强烈共振。

  而在这些活雷锋眼里,吴宏林也是默默奉献的雷锋。

  公益路上“白加黑”

  忆起昔日挚友吴宏林,“公益达人”丁高强泣不成声。

  “2008年,我和‘春蕾奶奶’姜丽娟去盐池县高沙窝镇慰问困难学生,认识了同行采访的吴老师。他蹲下身和孩子们说话、开玩笑,逗得他们咯咯笑。我们离开的时候,孩子们追出校门好远,一直在向我们挥手。”

  那次采访之后,吴宏林联系热心人士,为高沙窝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寻求资助,丁高强说:“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从那之后,吴宏林时常参与丁高强组织的公益活动,既是普通志愿者,又是新闻报道者。

  2008年汶川地震,吴宏林和丁高强等志愿者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发起了书画慈善义卖活动,60多位书画家积极参与,所得善款全部捐赠给地震灾区。

  一次,吴宏林给丁高强建议:“你们组织的慈善活动多集中在银川周边,有没有考虑到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村庄看一看?”

  两颗热衷公益的心,一拍即合。

  在吴宏林的策划下,丁高强和同伴们组织了一次“以行动成就爱心,让慈善走进生活”的活动,一路沿同心、海原、西吉等地寻找宁南山区贫困儿童、孤儿及残疾孩子进行慰问。吴宏林白天慰问,晚上写稿,“白加黑”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后来我们经常去福利院、敬老院,一起搞各类慈善活动。”丁高强说,正是吴宏林积极的宣传报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使越来越多的困难者得到了帮助。

  难以拒绝的“厚礼”

  几天前,记者来到永宁县望洪镇金星村,见到年过六旬的徐桂兰。

  12年前,徐桂兰之子、27岁的农民郭绪山患了尿毒症,无钱医治,急需救助。吴宏林得到消息,几次登门采访。

  “老人家,还记得12年前有位记者采访过您儿子吗?”

  “咋不记得?”老人的目光里来了精神,“这个人,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一听吴宏林刚刚去世,徐桂兰潸然泪下:“多好的人啊,走得太早了!”

  2007年6月4日,吴宏林在《华兴时报》报道了郭绪山的处境,不少热心人询问情况,一时间,善款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

  吴宏林一位远在北京的朋友从互联网上看到了这则新闻,打电话询问郭绪山的情况。听说郭绪山最大的愿望是看天安门,朋友便出资将他接到北京。

  郭绪山回家后,和母亲商量拿什么东西感谢吴宏林。

  正值端午,徐桂兰包了10个粽子,找到报社,吴宏林不在。她又打听到吴宏林的家。

  见老人提来了“厚礼”,吴宏林着了急:“阿姨,您这是干什么?”

  “吴记者,我也买不起啥来感谢你。这是我亲手包的粽子,你就尝一尝。”

  吴宏林连忙摆手:“这我不能收……”

  老人听了,站起身,双膝慢慢弯下去……

  吴宏林赶紧伸出双手托住老人双臂:“我收,我收,您可不能这样。”

  最终,吴宏林当着徐桂兰的面吃了一个粽子。其余的粽子,塞到老人的包里,让她带回去给病重的儿子。

  没过多久,吴宏林再登郭家门,采写了《宁夏一重病农民得到万元资助写信感恩社会 “我愿把自己的器官捐给需要的人”》一稿。

  第二年,郭绪山因病离世。

  得知吴宏林突然离去,宁夏人民医院宁养院原主任李丽梅近日找到记者,回忆她和吴宏林相处的点点滴滴。

  “我们是在一次慈善会议上认识的,后来他主动打电话给我,说想来宁养院和我一起去看病人。宁养院的服务对象是半径150公里内的贫困癌症患者。有一次,我们一天看了5个病人,他一直跟着。每离开一户,他都是最后一个出门。期间我返回一户去拿东西,看到他偷偷往病人手里塞东西,应该是钱。”

  2013年,宁养院的发展遇到瓶颈。吴宏林几次牵线搭桥,为宁养院联系捐助,将羊绒衫、防寒服等救助物资送到患者手中。

  慈善刊物“编外人”

  打开第33期《善行宁夏》杂志,卷首写着“我们都是追梦人,咬定慈善使劲干”。“这是吴宏林编辑的最后一期杂志。”宁夏慈善总会秘书长王金宝抚着杂志封面,面色凝重。

  2009年,宁夏慈善总会计划办一本慈善刊物,王金宝请来长期关注公益事业的吴宏林,希望他能当杂志的编辑。还没说酬劳,吴宏林就一口答应。

  此后10年,吴宏林作为杂志的执行主编,不仅做策划、筹备稿件,还要操心排版、校对、印刷等多个环节。而他一直是杂志的“编外人员”,10年来,从未领过1分钱酬劳。

  “每次他送样刊,都是来去匆匆。我也知道他忙,又要采访,又得顾家,还要保证《善行宁夏》正常出版。有时候我提出派车送他一下,他总是摆摆手。”王金宝说。

  2014年,宁夏慈善理事会换届,王金宝力邀吴宏林担任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吴宏林说:“我不图这些,有事你叫我,我做事就行。”

  还是2014年,在民政部和中华慈善总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评选活动中,吴宏林获得突出贡献奖。

  至爱不仅是事业

  “吴宏林并非只有埋头工作一种‘状态’。”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党报编辑室编辑何亚男回忆,编版时一言不发的吴宏林聊起女儿来,会突然快乐到“飞起”,“他总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我们几个孩子年龄尚小的编辑,教育孩子不能简单打骂,要陪伴,要给孩子信心。他肯定是女儿最贴心的朋友,他竟然知道很多时下年轻人关注的娱乐圈明星。”

  妻子忙生意,吴宏林一直承担着照顾女儿吴欣瑜的重任。

  一次单位开会,吴宏林迟到了,进办公室后慌慌忙忙找座位,领导问原因,他忙检讨:“对不起,送女儿上学,路上耽搁了。”

  吴宏林的大哥吴宝林说:“宏林的厨艺堪称一流,都是为女儿做饭练出来的。欣瑜高考前,宏林不管多忙,孩子一日三餐都精心准备。年夜饭,他都能露一手。照顾父母时,他经常下厨。”

  吴宏林生活一向简朴,他曾给李凤英定下一个规矩,凡给他买的衣服,单件不能超过200元。

  女儿还在上初中时,一次,李凤英花500元给女儿买了一件羽绒服。拿回家,吴宏林看到价签,沉下脸来:“300元是一个贫困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你让孩子把人家将近两个月的生活费穿在身上,太奢侈了。”

  他命令妻子:“明天必须把衣服退掉!”

  第二天,李凤英谎称衣服退了。

  吴宏林也有“奢侈”的时候。

  3年前,在江苏省南京市的东南大学读书的吴欣瑜收留了一只流浪狗,起名“妞妞”(注:前文记者错写成了“丑丑”)。“妞妞”的尾巴被割断了,见到三四十岁的男子就惊恐不已,它一定受到过难以磨灭的伤害。

  欣瑜对“妞妞”满是爱怜,可是学校宿舍毕竟不是“妞妞”久居之地。

  怎么办?欣瑜向爸爸救助。

  正好放寒假了,吴宏林说:“那就送回银川吧。”

  可是千里迢迢,怎么能做到旅客和“妞妞”两不相扰呢?

  吴宏林说:“那就坐飞机吧。”欣瑜的机票花了600元,而“妞妞”打疫苗和空运共花了800元。

  从此,每天早晨6点,吴宏林都要出门遛一遛“妞妞”,风雨无阻。因为,这是女儿交给的任务,因为他对“妞妞”也满是爱怜。

  “风不会回头,岁月不再回首。前行的路没有尽头,心所向往,快乐昂首。”

  这是“文行天下”——吴宏林,今年6月1日在微信里的最后留言。

  是什么让他“心所向往,快乐昂首”?

  一定是大爱吧。

  对家人、对他人、对生命,对工作、对慈善、对世界,吴宏林的爱是一致的。

  他将世界放在心上,迈向远方。(记者 秦磊 朱立杨 乔素华 丁建峰 李徽 和牧川 剡文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生态文明建设百名记者媒体行# 【上冶峪至西山旅游路道路改造工程:由黑到绿 两公里的华丽蜕变】晋源区上冶峪至西山旅游路之间,不过短短两公里。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
  • 【探访天体撞击形成的岫岩陨石坑,5万岁“神州第一坑” 这里村民多长寿】这里的井水常年漂浮着一层漆黑的油光;这里的土壤扔进火里可以燃烧。 这里住着70多户村民,
  • #吴磊[超话]#[微风]#30天安利吴磊# 『Day 27 』岩枭 《斗破苍穹》 秋水爱上流光 层云中意花香 离人穷尽想念 欲游于画廊寻寻芳 意中人居青
  • 翘翘画的真的好认真哦[太开心]好可爱呢[太开心]好漂亮啊[太开心]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显摆了[太开心]要不要做头像呢[太开心][太开心] 宝宝画的太可爱了吧[泪
  • One of Kal's many faces. Each one says so much to me. There's a language that we
  • #茶# #汇美茶城#美人在骨不在皮,好茶在心不在贵。 好茶和好看的女子从来相似。就像苏轼这一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就把女子的气质给描述出来了。 既然佳丽如茶
  • #姚明明[超话]# #姚明明出道百日快乐# @橘子罐头-姚明明天仙女友粉站 | 姚明明出道百日应援公告   你呀 是青云巅上的白月间 皓雪堆的梅花屑 是细
  • 最近天气越来越冷了, 霍金说2030年地球将进入冰河世纪, 如果是真的,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值得去做, 想想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太快了,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很短
  • 原始灾难 在忘川与银河之间 无数黑暗的混沌在旋转 若我,不是在另一时空里遇到过这些 我的胸膛里为何有九条龙 盘旋。一切美好的都落泪了 一切清澈的污染了 一切
  • 《妙法莲华经》竟然如此不可思议,有十事奇特,为众经所无! (转自)正信佛教文化 2017-11-03 《妙法莲华经》功德不可思议 文/净慧法师 《妙法
  • 明天早上taobao10:30 v店11:00 微❤️:nuancutie 宝/v店:imjennifer 喜欢哪个留言给我 这里把链接汇总一下 评论➕ 一个
  • 传感器在机器人视觉避障中的应用 避障是指移动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通过传感器感知到在其规划路线上存在静态或动态障碍物时,按照 一定的算法实时更新路径,绕过障
  • #日剧版 我可能不会爱你#   播出倒计时,离7/15播出(北京时间中午11点,东京时间中午12点),还有1天哦 ​​​​ 中国播出平台:(每周一中午11点更新
  • 胡安弗兰和费利佩还没有找到下家 两人于6月30日结束与马德里竞技队的合同,两周后他们的命运还没有着落。 费利佩的梦想是同马竞续约,签下一份为期三年的合同。然而,
  • 晩祷:主啊!你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所以让我不单爱那可爱的,不可爱和爱不上来的,求主帮助我,让我效法主的爱去爱。主啊!不让我把善事作
  • 有人说,人的一生是一本书。其实,不必担心自己的书籍名气不够响亮而无人问津,因为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故事。就算在图书馆最隐蔽的角落,依旧会有人轻拂灰尘将它拿起。我
  • 和一个懂你的人说话,是一种减压。和一个不懂你的人说话,是一种无聊。和一个喜欢你的人说话,是一种快乐。和一个你不喜欢的人说话,是一种折磨,见面不重要,可靠才重要;
  • #伊藤马拉松##马拉松# 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奔跑的旅程,为了能留在原地哪怕前进一点点都要用尽全力去奔跑!彩虹主题Team寓意风雨之后的闪耀,哪怕只是昙花一现的
  • #月季养护# 还记得前几天那些长“鼻毛”的月季吗? 其实学术界称这种「花上开花」的现象为:台阁现象(Prolification)。 具体是指植物开花时,花朵(或
  • 女人一生要经过五个期 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 每一个段无非都和血有关系,女人气虚,痛经,月经不调,宫寒,贫血就会脸色苍白,皮肤暗黄,缺水有色斑,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