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发声:农村没有李子柒,却是无数孤单老人的家园。
注:以下皆来自教授刘守英文章。

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回(湖北洪湖市的老家)去了。一般家里有事我肯定回去,没事很少回。因为,回去会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老家的很多事,包括市里的一些难处、镇上的难处、村里的难处、周边老乡的难处,他们自己找不到解法,指望我去解决,实际上很多我也解决不了。

我这次回去,一个很直观的感觉是,农民的整个状态,主要是物质状况,比想象的好。

我八十年代初离开我们村的时候,挺悲观的,农民的辛劳程度太高,面朝黄土背朝天。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是这个状况。那个时候,农民的问题,一是辛苦,二是收入来源少,穷。

现在,第一,老百姓平均寿命变长了。我这次回去看到,老人活到七八十岁很正常。八九十年代,一个村,人能够活到70岁以上,都很稀罕了。老年人的面容也比原来要好,脸上有光,不像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那种劳累对生命的打击、受压。能看出来,劳累程度降低了。

第二,农民的收入跟原来有很大变化。原来没有现金收入来源、没有活钱,极端的贫困;现在收入还是过得去、不是太大的问题。只要家里有人在外面做工,稍微勤快一点,怎么都能挣到一些收入。

养老是很大的一件事,但对老人,现在也不是钱的事——他的儿子、儿媳妇或者姑娘出去打工,一年怎么都得给他留一点钱;他自己的养老金(一个月几百块)基本不会给子女,都在自己的账户上,一年去取几次(我问过他们)。老人手上有自己可以拽着的钱,他在家就不会那么受歧视。

第三,农民的住房改善明显。这些年,农民出去打工(包括有一些在乡村干活的),他整个资本积累、经济改善的状况基本都体现在他的房子上。八十年代,农村住房很差,你进到一个村,是破败的;现在,一个村一整条路两边都是农民盖的房子。

第四,农村的公共设施比原来明显进步。从县城到我们村,路挺畅通的,而且两边的景观也挺漂亮,显示出乡村摆脱贫困以后的景象。我离开村里的时候,都是土路;现在,大的路都畅通了。村内的路,取决于这个地方的慈善状况——有出去做公务员的,找一些钱,有一些小老板挣钱后捐一些。

第五,乡村的分化很严重。村里大部分农户的状况,无非是好一点差一点——有的可能出去干的不错、已经能做企业;出去打工中比较勤快的,尽管比第一类差一点,也还不错。但确实有极少部分农户,状况很不好,有的是因为生病、家庭遇到不测,还有一些是家庭能力问题。

这是我从外表上看到的乡村变化的状况。

所有这些变化,实际上都是农民出村带来的。他的收入来源是出村带来的,住房是出村挣的收入带来的。收入改善导致的农民精神状态变化,也是因为出村带来的。

 

当然,农民的这些变化,也配合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路、用水、养老。

 

总之,农民出村带来的变化是本质性的,而政府公共政策、公共品的提供,总体来讲是到位的,对于改变过去乡村没着没落的状况,还是有贡献。

 
农民出村是一件大事。如果没有农民的出村,乡村的状况跟我八十年代走的时候,应该是差不多的。

我们看到了乡村的进步——最大的进步就是收入增加了、钱的来路增加了。那么,问题在哪儿?令人担忧的地方在哪儿?

对现在的乡村来讲,令人担忧的是下面几个问题。

01

第一个问题:“人”

乡村的老人是“人”的最大的问题。最代表中国农业和农民的是40、50和60后,这拨人是真正搞农业的,爱土地,乡土情结很重,而且也不会离开村庄——他们也有出去的,但回来了,有在外面干的,也会回来。他们是以乡村为归依的,以土地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以农业作为主要职业。这批人现在的问题是绝望。这种绝望,不是因为他没钱,而是整个社会大变革带来的。传统的中国乡村,是一家一户、一代一代在一起;现在,老人身边常年没人。

以前,家里年轻一辈出去打工,孩子还留在农村,最起码老人还给孙子、孙女做饭,他还有存在感;现在这拨出去打工的年轻父母,小孩小的时候就带在身边,到小孩上初中时,有一个人回来陪读,初中在镇上、高中在县城。这样基本把老人跟传统的血缘关系、情感联系切断了。这些切断以后,老人不是穷,而是极其孤单。

我问过我们村的老人,他们到这个年纪,也没有什么农活。这些人一辈子干农活,当农活停掉以后,依托就没了。他的存在感、价值就没了,他就非常绝望。比如我们村,老人要么是打麻将,要么就是聚在一起,到村部听碟子。

中国几千年来追求的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现在一下子没人了,传统的代际情感纽带断了。所以,他们主要是精神的、心灵的孤单。

我们村十几个老人,我问他们,平常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他们说,讨论最多的是怎么死。生病的,一是没人管、没人照顾,二是大笔开销,他怕给后人留麻烦,也没有那么大开销的能力。他们觉得自己没用了,对儿女也没什么用了。一些老人,当他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还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至于心理的疾病,就更没人知道了。

40、50、60后这些人,基本以乡村为归依。未来,他们的养老会成为非常大的问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年轻人一年就回来几天,怎么可能养儿防老?

接着是70、80后。假设他们也跟之前的人一样,归宿也还是回到乡村,但他们没怎么从事过农业,至少参与不多,这些人未来回到村里,他不从事农业,他做什么?

很有可能,这些人回来以后,就在镇上或县城买个房子,买个门面,开个小卖店——回乡,但不落村,也不落业。为什么这几年县城的房地产那么活跃,是跟这个相关。这样的话,70、80后,会跟乡村、乡土更加疏离或断根,甚至处于一种阻断的状态——阻断的状态就麻烦了。

还有一类人:小孩。上一代人出去打工,孩子丢在家里,老人看着。但这一代人出去打工,是把孩子带在身边,但他不可能有精力管孩子。所以,农二代的孩子,在城市事故率极高。

再就是孩子的心灵。原来是留守的孤独,但现在他从小在城市看到、接触的是城市对他们的不平等,从而带来心理问题——越是农村的孩子,越在意穿着、收入、是否被人家欺负。

所以,看上去是把孩子带在身边,实际上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小孩上初中,家长最起码得有一个人回来陪读。现在很多农二代,实际是被孩子的教育拖回来的。这实际上阻断了这个家庭进入城市的进程,教育本身阻断了他们城市化的进程。

02

第二个问题:“业”、产业

整个乡村,年轻人只会出,不会进。大量的人走了以后,整个乡村就没有什么人了,“业”就起不来。人都走空了,谁来做“业”?乡村振兴,怎么振兴?

现在整个农村,你看到的是产业的凋敝。原来农民都在农村,当他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在农村,他会在乡村找很多办法:怎么样把农业搞得更精细一些、产量更高一点、卖的钱更多一点;多养几头猪、多养几头牛,增加一点副业收入;再不行,去做点买卖,把这个地方的东西倒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卖,我帮你做点事,你帮我做点事……农村是靠这些。但这些东西的寄托,是人在乡村。现在,大家的收入主要是在城市挣来的,已经不指望在农村搞收入。

在农村,找不到“业”的发展出路,这是非常要命的一件事。“业”就变的越来越单一。家里年轻人出去了,土地就交给年老的人——农民还是不轻易把地荒废掉;隔壁的几家人再走,走到家里老人都没了,这些地就交给邻居、亲戚来种……基本整个农村的“业”,就只是一个以土地为生的农业了。

这是当前农业的第一个问题:乡村的经济活动更加单一化。

这个“业”的问题在哪儿?当少数人从事的农业扩大规模以后,尽管有机械辅助,但这些人的劳累程度非常之高——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规模扩大以后,规模效益没有出来。比如,规模可能扩大到50亩,但这个农民为了使他经营的土地一年能够多留一些收入,他尽量少雇工、少用机械。这个“业”实际上成了留在农村的这些农民的内卷。他更密集地使用自己的劳动,更辛勤地去从事耕作、从事农业经营活动,以使一年下来留在自己口袋里的现金收入多一点。

最后就变成,土地是规模了,农业是机械化了,但留下来的这些农村人因为农业收入低,他付出的辛劳程度更多。二三十亩地,一年收入也就几万块钱,如果全部雇工、机械化,就剩不下来什么钱,所以他就把很多环节自己去辛苦。

现在有些人说,扩大规模,一家经营扩大到200亩,就可以增加多少收入。但是扩到200亩,农业要素组合的匹配度要求更高,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的耕种,各个环节成本的节约,需要更好的要素匹配来实现,一般农民做不到。做不到的话,规模越大,成本越高,农民为了节约成本,就更辛劳,也不可能做更大的经营规模。

所以,农业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个产业本身在不断内卷,变成少部分人靠更辛劳的经济活动留下更多现金收入,而不是想象的更加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很多时候,不到农村,就容易想当然。

农业的第三个问题是:期望乡村的产业更加多样化——比如三产融合、乡村旅游等,来支撑乡村更活、更复杂的业态,但问题是,需求在哪儿?

不是所有的村庄都能通过城乡互动来实现产业多样化。我们不能把极少数村庄由城乡互动带来的变化,想当然地拓展为大多数农区都能实现这样的。

大多数传统农区乡村产业的多样化,是农工互补、农副互补,是农民靠着农业做点生计,靠一些副业、手工活动,来增加收入,跟现在很多人讲的城乡互动带来的乡村产业的多样化、产业融合,完全是两个概念。大多数村庄是实现不了城乡互动的产业多样化的。

03

第三个问题:住

住房基本反映了农民经济状况的变化,我们确实看到了农民住房状况的改善——进到乡村以后,农民相互之间比来比去,张家盖了两层楼,李家一定要想办法盖得比他高一点。

住房条件的改善,是改革以来乡村面貌最大的改变。包产到户的时候,农民有钱就盖房子,后来农民出去打工,有钱了,回来还是盖房子。这是农民基本的行为模式。它的好处是,带来整个乡村面貌的改变。问题是,乡村盖的这些房子,利用率极低。

我这次回去,是晚上十点多进的村,整个100多户的村,差不多就只有五六户亮着灯。老人不在的,年轻人出去了,这家就锁着门,常年是黑的。

这意味着,整个城市化以来,农民积累的大量资本,不是用于进一步扩大城市的资本形成,而是积累在他未来落叶归根的这些村落——回到乡村盖房、装修,不断添加房子里的东西,目的是备着他以后回来。但这些资本的利用率非常之低,几近闲置。

04

第四个问题:占地

现在农民盖房子,已经不在原来村落里盖,都盖在公路边。农民的住房从传统村落到路边,实际上是一场重大的村落改变。传统村落,是依水、依地而形成的,是为了农业经济活动的方便。现在农民为什么整体往公路边盖?这是一个人口迁移社会的表现:交通出行方便。从原来农耕社会村落的布局、空间形态,转变为迁移社会的形态。

现在,我们把去农村看到的景象整个构图起来,你看到的乡村是:第一,人——老人的绝望,农二代的归属不定,留守儿童心灵创伤;第二,农村经济活动越来越单一、农业越来越内卷;第三,农民的住房明显改善,但占了大量农民在城市积累的资本,没有进一步在城市形成更大的资本积累,而变成在乡村闲置的要素;第四,大量耕地的占用——住房的占用。

这样看来,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好些朋友说我最近跟变了个人似的,从言语间,字里行间,从语气上从心态上,比以前可爱?(吐了(就是话多的意思...)。前段时间的混沌消沉,源于九月底的一场大病,整个国庆七天都在一附院二附院来回跑,身心俱疲。考研教资学业人际关系对未来的迷惘等压力越攒越大,心理也出了问题,可能是不愿意承认一直正能量的自己会被抑郁症找上门,所以更加积极向上地面对低谷和痛苦。自我化解能力再好,身体机能的运转也有发生故障的时候,当痛苦无法被化解,痛苦即积累成更大的痛苦。我们需要倾诉,学会诉说,勇敢表达,满足自我的分享欲,将痛苦分解,出门闲逛,放空大脑,让心情放松,坚信多一分快乐就少一分痛苦。只要活下去,生活总会好的。

【塔罗牌占卜反馈】9月占卜,10月收反馈。

求卜:出签的进展?

答:你这一周到一个月之内很可能就顺利出签了,这段期间对出签来说是最好的。就算是一周后或一个月后到二到三个月,这段期间也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机会出签,整体都是好的,越快越顺利出。

10月底反馈:签证上周五提交的今天就下来了。

「有些问题,答案只能是几句话,没有现状可以核实,也没有需要分析的内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今年5月份时,就有网友爆料何九华“追星成功”如今再看两人的亲密同框图,追星成功或许要理解成追女友成功了~目前两人对于恋情传闻都没有回应,如果恋情成真,以后德云
  • 一位浦东机场的员工表示:「我也知道不合理,但是我也没办法」要知道,浦东T2可是引领了21世纪国内机场重回混流的先驱,一个极具国际视野的设计。然而,就是这么先进的
  • [打call][打call][打call][打call][打call]#河北专接本##河北省专接本##河北专接本[超话]##河北省专接本[超话]##河北专接本考
  • 【#知情人士回应东方甄选进军美妆#:暂无拓展计划,未来不排除调整】新东方在线(01719.HK)旗下“东方甄选”被曝在抖音上线新账号“东方甄选之个护美妆”外界猜
  • 还没有正式回归前大家就努力的想为十七送上"131417"的那份感动,音源出来以后大家的努力切 刷管,白天的成绩总是不如人意,所以大家在一直努
  • (好老土的祝愿[揣手]我 每天的每时都在思索这个问题,并为此伤感。2022年上半年过得不太愉快尤其这个六月备用小号被盗了,申诉也拿不回来楼下的小猫咪爪子受伤了,
  • [小猪惊讶][格鲁特]#全球旅行攻略# 【救世】虽然没有经典意大利“通心粉”式西部片的冷静和张力,但是麦斯·米科尔森主演了一部饶有风味的丹麦西部片,尤其是摄影,
  • 阿难已明白了觉明自性之“心”不是自然所生的道理,但却认为是因缘所生,理由是“因缘”能生万法,自然也能生“心”这是还没有明白觉明自性之“心”超因缘的道理,所以佛只
  • 武侠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流派,或茶余饭后,或闲暇时光,解闷阅读,也是挺好看的,但相信了什么内功外功,飞檐走壁,便大谬了。本书塑造的令狐冲,他亦正亦邪,放荡不羁,应该
  • 虽然这个 spec 一定是 reverse 可以满足的,但它显然太宽泛了:它会漏掉 reverse(s) = s 这样的恒等函数,于是我加了个限制:revers
  • 体会:北方的闲鱼买家多,越是包邮的超便宜东东,系统越是推送给他们下单,真的是你出邮费我就卖,其实我是备注了一二三区包邮的呢[笑cry]我还真不是闲不住上闲鱼,是
  • 你说很感谢我们,说我们为你做了很多,你要变得更好对得起我们这份爱,你也说到做到,越来越优秀,你总是把自己的付出轻描淡写的带过,可我们知道你有多拼,一步步走到今天
  • #姜云升[超话]#其实我本来充钱是要发下面这个的[doge]姜哥,我感觉你不适合脱口秀的话,脱衣秀应该蛮适合的但是因为不穿衣服b站他喵的不要我发[失望]真是要被
  • 服务员说没有(嗯,这是一家吃东北菜的东北饺子馆)然后我又问,有什么喝的,就是喝了之后心里感觉甜甜的那种,服务员就给我推荐了玉米鸡蛋汤……[允悲][允悲][允悲]
  • 下面比较常见的主食搭配,你会发现虽然不是五颜六色,但绝对不是纯白[鼓掌][鼓掌]团队进攻广州的医院啦~本来系统给到的搭配建议已经非常专业了,今年加上了中国注册营
  • 520也被赋予了节日的意义,这个世界还挺神奇,仪式感,确定不是资本的饼越画越大,比起这样的节日,我更想和你一起,一醉方休,喃喃私语,相拥而眠!他计划先南后北统一
  • 这里是爱漫画的阿飞,如果你也和笔者一样爱漫画,长按点赞3秒就是对笔者最大的支持!”李寻欢笑道:“一点也不错,只要你肯将出风头的事都让给这些大侠们,这些大侠们就会
  • 农人默然,犬愤然曰:献祭者,大体也,幸而被选,当以此为荣,何为无理也!豕腿短身肥,腹可触地,耳阻视听,未闻人语,霍然而对曰:诸无异意,愿得泔水以饱腹,得污秽能娱
  • 其实,在平常的搭配中,我们不需要如此耀眼,一双绛色踝靴、包包或耳环丝巾等点缀,就足以燃烧整个冬日的沉闷与黯淡。我本人也是极其爱穿红色的人,但这些年行事低调,红色
  • 但这张图的实际却恰好相反——感染了原始毒株+Omicron 的人,抗体产生情况还不如没感染过原始毒株的人。但是,如果再度遇到的抗原与最初建立免疫记忆的抗原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