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联合溯源研究报告发布前,中方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接受专访释放大量信息】据世卫组织发言人3月16日称,新冠病毒溯源国际专家组或将在下周发布赴华研究报告。尽管这次中国-世卫组织联合溯源研究的主要结论、发现和建议已于2月9日在武汉举行的一场联合发布会上对外宣布,但下一步具体溯源方向、计划等细节尚有待于在完整版研究报告中进一步明确。在此背景下,中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组中方组长梁万年17日接受《环球时报》专访,回应为何联合研究报告迟迟未能发布、中外方专家是否发生冲突争执、原始重要数据获取和“实验室泄露”假说是否已被彻底排除等多个敏感问题。#梁万年专访#

梁万年表示,尽管在联合溯源研究过程中,中外专家有时会对一些问题产生争论,但都是对科学问题的正常探讨,双方高度认可彼此的专业和科学精神,此次联合溯源中国部分的研究结果是中外专家们的共识。他同时回应称,完整版研究报告涉及内容较多,起草需要一定时间,而国际上部分政客媒体对溯源工作的政治化也干扰到国际抗疫合作。而对于“实验室泄露”假说,他则再次重申,“(该假说)极不可能”“未来不会就此开展溯源工作”是中国-世卫联合专家组的共识。

研究报告为何迟迟未能发布?力求内容完整、严谨和科学,需要一定时间

环球时报:1月14日至2月10日,世卫组织和中国在武汉共同开展了联合溯源研究。您作为中方专家组组长,对这次联合溯源工作总体感受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梁万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未解之谜,找到该问题答案的目的是预防未来大流行病的发生。世界卫生大会决议明确指出,溯源的目的是预防动物和人类被该病毒再次感染,避免形成新的人畜共患的宿主,以及降低人畜共患疾病出现和传播的更大的风险。

这次联合溯源,作为中方专家组组长,我有4个感受,一是双方专家都很好地坚守了科学的原则、开放的精神,在科学上都没有预设立场;二是双方专家相互信任、密切合作、开诚布公地充分交流,协同推进全球溯源中国部分工作;三是这次溯源工作的日程安排很满,实地参访马不停蹄,各位专家都很辛苦,可以说是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在工作。四是此次联合溯源中国部分的研究结果是中外专家们的共识。

疫情的溯源,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需要科学家们共同长期努力。我们很难寄希望于通过中国—世卫组织双方30个左右的科学家用一个月的时间给出所有问题的明确答案。对新冠病毒从哪里来、以什么样的途径感染到人、如何传播到武汉,这些问题还需要科学家继续深入研究。应该说通过联合专家组的共同努力,双方此次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共识,为全球溯源工作开了一个好头,一是武汉疫情首例确诊患者的发病时间确定为12月8日,疾病监测、早期病例搜索等工作没有发现更早的新冠肺炎病例;二是华南海鲜市场在疫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在疫情的发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三是病毒是自然起源,从自然宿主到中间宿主进而感染到人的经典途径仍具有最大可能性;四是冷链传播这一新型传播方式在疫情起源和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五是疫情因实验室泄漏而发生的可能性是极端不可能的。

环球时报:目前距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联合专家组结束在华联合研究已近一个月,世卫组织多次表示很快将发布联合研究报告,但却迟迟未能发布。这是因为中国专家和国际专家对报告分歧较大还是有其他原因?

梁万年:在此次溯源联合研究中,联合专家组根据溯源工作的需要,组建了流行病学、动物与环境、分子溯源三个小组。中外方专家在近一个月的实地参访、以及共同梳理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就联合研究报告的主要发现、结果和下步工作建议达成了一致,进而在2月9日举行的联合发布会上作了介绍。主要的研究结果在联合发布会上都已做了充分介绍,这些结论都是联合专家组通过科学方式反复讨论形成的,反映了大家的共识,是客观、科学和权威的。目前联合专家组中外方专家正在共同起草研究报告完整版,因为它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作为科学家我们要最大限度力求报告内容完整、严谨和科学,因此这一过程需要一定时间。

近来国际上一些政客和媒体出于一己私利,罔顾科学事实,执意将溯源这一科学问题政治化,对我们联合专家组的科学结论和报告内容进行肆意曲解,这种行为既是对我们科学家工作的极不尊重,也极大妨碍了国际抗疫合作。国际社会尤其是科学界,应当共同维护科学精神,在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开展溯源合作。

专家组曾发生冲突?原始数据无法获取?假的!

环球时报:我们看到一些报道说,联合专家组中外方成员工作中发生了较大争执,甚至冲突。这是事实吗?您能否介绍具体情况?中外双方专家建立了怎样的工作关系?

梁万年:本次联合专家组的专家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有不同的背景和研究领域,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都是科学家,都坚持科学原则和开放精神。即使有时我们会对一些问题看法不同,甚至产生争论,但这都是对科学问题的正常探讨,双方也高度认可彼此的专业素质和科学精神。有些专家此前共同参加过一些国际会议,但并不熟悉,此次联合研究使得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对方,成为了很好的同事和朋友。在本次联合研究之初,我们制定了“四个共同”原则,也就是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实地考察,共同起草报告,共同对外发布。在这些原则指导下,双方专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完成了此次联合研究。至于有些人故意炒作所谓“冲突”,我的外方同事已经明确说了,这完全不是他们的真实感受。

环球时报:我们注意到,美国等一些国家说联合专家组在联合研究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无法获取原始数据,也无法接触想见的人。当时情况是这样的吗?

梁万年:在联合研究期间,我们专家组共同参访了包括金银潭医院、华南海鲜市场、武汉病毒所在内的9家单位,并与医务人员、实验室人员、科研人员、市场管理人员及商户、社区工作者、康复患者、牺牲医务人员家属、普通老百姓等进行了座谈,这些名单都是联合专家组的国际专家提出的。年初我们国内疫情有一些反弹,各地防控压力也比较大,但中国和武汉当地政府仍克服困难,尽力满足了国际专家的要求。

关于数据问题,在去年7月我们同世卫专家共同制定工作任务书之后,中方专家就开始全面开展溯源相关数据收集工作。此次武汉的联合研究工作之初,联合专家组在工作任务书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共同制定了工作方案,确定了有价值的数据种类和数据项。为完成艰巨的科学合作交流任务,中方召集相关单位和数百名科学家尽全力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初步分析。

针对特别需要关注的原始数据,中方向世卫专家组逐条展示,比如早期病例数据库情况和现场使用的流调表等,中外专家充分讨论了数据分析思路和阶段性结果,进一步补充调整数据分析框架,重新分析数据,并重新产出了分析结果。关于一些病例原始数据,由于涉及病人隐私,根据中国的法律,我们无法让国际专家拷贝带出境,国际专家对此也是充分理解的。

实验室假说仍未被排除?专家组一致认为,未来不就实验室假说开展溯源工作

环球时报:在2月9日联合专家组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专家们表示实验室病毒泄露“极不可能”。但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却表示所有假设都仍是开放的,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也就是说,实验室假说并未被排除。您对此怎么看?

梁万年:病毒的起源,存在多种可能性。在此次联合溯源研究中,我们联合专家组走访了湖北省疾控中心、武汉市疾控中心、武汉病毒研究所等机构,参观了各类生物安全实验室,与相关机构的专家进行了深入、坦诚的科学交流。经过在中国的实地走访和深入了解,专家组一致认为,关于实验室事件引发病毒这种假说是极为不可能的,所以在未来溯源相关工作中,不会就这方面开展工作,除非有新的证据证明这种情况有可能出现,可能会再次提出。

此次联合溯源是独立的科学研究,其结论代表的是联合专家组的共同研究成果。我们希望各方都能秉持科学态度,把病毒溯源这项专业工作交给专家去办,让科学家们去完成。环球网

【新冠病毒联合溯源研究报告发布前,中方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接受专访释放大量信息】据世卫组织发言人3月16日称,新冠病毒溯源国际专家组或将在下周发布赴华研究报告。尽管这次中国-世卫组织联合溯源研究的主要结论、发现和建议已于2月9日在武汉举行的一场联合发布会上对外宣布,但下一步具体溯源方向、计划等细节尚有待于在完整版研究报告中进一步明确。在此背景下,中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组中方组长梁万年17日接受《环球时报》专访,回应为何联合研究报告迟迟未能发布、中外方专家是否发生冲突争执、原始重要数据获取和“实验室泄露”假说是否已被彻底排除等多个敏感问题。#梁万年专访#

梁万年表示,尽管在联合溯源研究过程中,中外专家有时会对一些问题产生争论,但都是对科学问题的正常探讨,双方高度认可彼此的专业和科学精神,此次联合溯源中国部分的研究结果是中外专家们的共识。他同时回应称,完整版研究报告涉及内容较多,起草需要一定时间,而国际上部分政客媒体对溯源工作的政治化也干扰到国际抗疫合作。而对于“实验室泄露”假说,他则再次重申,“(该假说)极不可能”“未来不会就此开展溯源工作”是中国-世卫联合专家组的共识。

研究报告为何迟迟未能发布?力求内容完整、严谨和科学,需要一定时间

环球时报:1月14日至2月10日,世卫组织和中国在武汉共同开展了联合溯源研究。您作为中方专家组组长,对这次联合溯源工作总体感受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梁万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未解之谜,找到该问题答案的目的是预防未来大流行病的发生。世界卫生大会决议明确指出,溯源的目的是预防动物和人类被该病毒再次感染,避免形成新的人畜共患的宿主,以及降低人畜共患疾病出现和传播的更大的风险。

这次联合溯源,作为中方专家组组长,我有4个感受,一是双方专家都很好地坚守了科学的原则、开放的精神,在科学上都没有预设立场;二是双方专家相互信任、密切合作、开诚布公地充分交流,协同推进全球溯源中国部分工作;三是这次溯源工作的日程安排很满,实地参访马不停蹄,各位专家都很辛苦,可以说是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在工作。四是此次联合溯源中国部分的研究结果是中外专家们的共识。

疫情的溯源,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需要科学家们共同长期努力。我们很难寄希望于通过中国—世卫组织双方30个左右的科学家用一个月的时间给出所有问题的明确答案。对新冠病毒从哪里来、以什么样的途径感染到人、如何传播到武汉,这些问题还需要科学家继续深入研究。应该说通过联合专家组的共同努力,双方此次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共识,为全球溯源工作开了一个好头,一是武汉疫情首例确诊患者的发病时间确定为12月8日,疾病监测、早期病例搜索等工作没有发现更早的新冠肺炎病例;二是华南海鲜市场在疫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在疫情的发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三是病毒是自然起源,从自然宿主到中间宿主进而感染到人的经典途径仍具有最大可能性;四是冷链传播这一新型传播方式在疫情起源和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五是疫情因实验室泄漏而发生的可能性是极端不可能的。

环球时报:目前距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联合专家组结束在华联合研究已近一个月,世卫组织多次表示很快将发布联合研究报告,但却迟迟未能发布。这是因为中国专家和国际专家对报告分歧较大还是有其他原因?

梁万年:在此次溯源联合研究中,联合专家组根据溯源工作的需要,组建了流行病学、动物与环境、分子溯源三个小组。中外方专家在近一个月的实地参访、以及共同梳理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就联合研究报告的主要发现、结果和下步工作建议达成了一致,进而在2月9日举行的联合发布会上作了介绍。主要的研究结果在联合发布会上都已做了充分介绍,这些结论都是联合专家组通过科学方式反复讨论形成的,反映了大家的共识,是客观、科学和权威的。目前联合专家组中外方专家正在共同起草研究报告完整版,因为它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作为科学家我们要最大限度力求报告内容完整、严谨和科学,因此这一过程需要一定时间。

近来国际上一些政客和媒体出于一己私利,罔顾科学事实,执意将溯源这一科学问题政治化,对我们联合专家组的科学结论和报告内容进行肆意曲解,这种行为既是对我们科学家工作的极不尊重,也极大妨碍了国际抗疫合作。国际社会尤其是科学界,应当共同维护科学精神,在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开展溯源合作。

专家组曾发生冲突?原始数据无法获取?假的!

环球时报:我们看到一些报道说,联合专家组中外方成员工作中发生了较大争执,甚至冲突。这是事实吗?您能否介绍具体情况?中外双方专家建立了怎样的工作关系?

梁万年:本次联合专家组的专家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有不同的背景和研究领域,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都是科学家,都坚持科学原则和开放精神。即使有时我们会对一些问题看法不同,甚至产生争论,但这都是对科学问题的正常探讨,双方也高度认可彼此的专业素质和科学精神。有些专家此前共同参加过一些国际会议,但并不熟悉,此次联合研究使得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对方,成为了很好的同事和朋友。在本次联合研究之初,我们制定了“四个共同”原则,也就是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实地考察,共同起草报告,共同对外发布。在这些原则指导下,双方专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完成了此次联合研究。至于有些人故意炒作所谓“冲突”,我的外方同事已经明确说了,这完全不是他们的真实感受。

环球时报:我们注意到,美国等一些国家说联合专家组在联合研究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无法获取原始数据,也无法接触想见的人。当时情况是这样的吗?

梁万年:在联合研究期间,我们专家组共同参访了包括金银潭医院、华南海鲜市场、武汉病毒所在内的9家单位,并与医务人员、实验室人员、科研人员、市场管理人员及商户、社区工作者、康复患者、牺牲医务人员家属、普通老百姓等进行了座谈,这些名单都是联合专家组的国际专家提出的。年初我们国内疫情有一些反弹,各地防控压力也比较大,但中国和武汉当地政府仍克服困难,尽力满足了国际专家的要求。

关于数据问题,在去年7月我们同世卫专家共同制定工作任务书之后,中方专家就开始全面开展溯源相关数据收集工作。此次武汉的联合研究工作之初,联合专家组在工作任务书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共同制定了工作方案,确定了有价值的数据种类和数据项。为完成艰巨的科学合作交流任务,中方召集相关单位和数百名科学家尽全力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初步分析。

针对特别需要关注的原始数据,中方向世卫专家组逐条展示,比如早期病例数据库情况和现场使用的流调表等,中外专家充分讨论了数据分析思路和阶段性结果,进一步补充调整数据分析框架,重新分析数据,并重新产出了分析结果。关于一些病例原始数据,由于涉及病人隐私,根据中国的法律,我们无法让国际专家拷贝带出境,国际专家对此也是充分理解的。

实验室假说仍未被排除?专家组一致认为,未来不就实验室假说开展溯源工作

环球时报:在2月9日联合专家组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专家们表示实验室病毒泄露“极不可能”。但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却表示所有假设都仍是开放的,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也就是说,实验室假说并未被排除。您对此怎么看?

梁万年:病毒的起源,存在多种可能性。在此次联合溯源研究中,我们联合专家组走访了湖北省疾控中心、武汉市疾控中心、武汉病毒研究所等机构,参观了各类生物安全实验室,与相关机构的专家进行了深入、坦诚的科学交流。经过在中国的实地走访和深入了解,专家组一致认为,关于实验室事件引发病毒这种假说是极为不可能的,所以在未来溯源相关工作中,不会就这方面开展工作,除非有新的证据证明这种情况有可能出现,可能会再次提出。

此次联合溯源是独立的科学研究,其结论代表的是联合专家组的共同研究成果。我们希望各方都能秉持科学态度,把病毒溯源这项专业工作交给专家去办,让科学家们去完成。

【#邢台# 隆尧县核酸检测结果谎报背后:涉事第三方检测机构去年曾被罚】1月17日,邢台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通报隆尧县核酸检测结果被谎报一事受到关注。
发布会上通报,据隆尧县通报,因检测能力有限,隆尧县第二轮核酸检测任务委托济南华曦医学检验有限公司承担,该公司收集点负责人翟某某在样本尚未检测完成、未知已完成检测数量和结果的情况下,于1月14日向县卫健局谎报送检样本全部为阴性,1月16日又报告发现有阳性样本。

目前,隆尧县已对所有密接者、次密接者进行集中隔离。从18日开始,隆尧县将启动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济南华曦医学检验实验室业务代表翟某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瞒报背后的涉事第三方检测机构去年4月曾被卫健委处罚

公开资料显示,济南华曦医学检验室的运营公司为济南华曦医学检验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6-11-09,企业地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港兴三路。

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巴颖,公司经营范围包含医学检验科,临床细胞分子遗传专业,基因检测,基因测序技术咨询服务。

2020年2月,当时全国新冠疫情严重,各地的核酸检测能力不足,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大量被调用。根据济南市卫健委2020年2月20日发布的文章显示,在2月19日,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公布了第一批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8家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名单,分别为济南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济南银丰医学检验所、济南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济南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济南华曦医学检验实验室、济南千麦医学检验实验室、济南东大医学检验所和济南凯普医学检验实验室。

根据上述文章介绍,这些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是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经专家现场评估、盲样考核、室间质评、相关工作人员经培训合格后予以认定的,可承担济南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第三方检测机构和服务对象签约后即可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并对相关工作人员的防护和检测结果负责。

图1:济南市卫健委官网2020年2月公布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名单

在2020年3月,济南市还发文规范开展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要求各相关检测机构要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五版)要求,做好标本采集处理、包装、保存、运输送检、实验室检测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配备生物安全防护用品,确保工作人员防护到位,杜绝生物安全事故发生,保证检测人员生命健康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名单之中的济南华曦医学检验室,在2020年4月就因为存在违规问题被济南卫健委处罚。图2

根据企查查显示,济南华曦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因未将感染性医疗废物置于专用包装物,违反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十一条(一),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四十条(二)的规定应予以处罚,济南市卫健委在2020年4月14日对该公司采取对其进行警告、罚款的处罚。

图3:济南华曦医学背后:为核子基因旗下检验室检验室遍布全国

事实上,在济南华曦医学此次谎报检测结果的背后,这家检测机构的检测实力不容小觑。

企查查数据显示,济南华曦医学为山东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山东核子基因为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在深圳市核子基因旗下,还控制着湖南核子基因、福建核子基因、新疆核子华曦医学检验实验室等40家企业,其中大部分为深圳核子基因遍布在国内的医学检验实验室。

深圳核子基因官网显示,核子基因集团(简称核子基因)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集基因技术研发、市场应用于一体的高新科技型企业,分司法鉴定、医学检验、健康管理,科研服务四个板块。

核子基因坚持“基因技术服务于人”的核心理念,始终坚持以客户体验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研发导向。努力做“您身边的基因检测公司”,让基因技术真正走进国人家庭,为社会大众造福。

核子基因与协和医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高校共同建立了多个国内领先的基因研发平台,拥有多项国际水准的科研成果,为国内各大科研院校、医院、研究机构提供专业的基因检测和研究服务。

在业务上,核子基因主要提供司法鉴定、健康管理、医学检验、科研服务的业务。官网显示的布局中,“核子基因服务网点遍布全国,并已在全国直营分公司有54家、33个标准化实验室”。

资料显示,深圳核子基因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为张核子,其直接持有深圳核子基因64.83%的股权。

在核子基因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曾发布一篇介绍张核子的文章写道,张核子1990年考入中国医科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批DNA鉴定研究生。毕业后深圳市公安局以高新技术人才引进到深圳市公安局工作,筹办中国最早的DNA鉴定中心。

离开公安局后,张核子自主创业成立了深圳市红石别墅装饰公司,在2012年成立深圳市核子基因。该文章还讲到,张核子有两个人生目标,“第一个目标是不断研发及创造更好的基因技术。第二个目标是让基因技术渗透到老百姓的生活中,让人类的寿命延长10岁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张核子还在该文章中评价,“现在做基因检测的公司俯拾即是,但是现今市场其实只有两类公司,3%是靠谱的,97%都是不靠谱的”,“我只做3%”。
#邢台身边事##邢台记录# https://t.cn/R2WxX9f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第一次正儿八经的知道pb是在听风举火 , 结果我还错过了二贩 , 他们说还有浪漫主义和不要回头 , 我一看好吧 浪漫主义也没了, 然后就买了第一本pb不要回头
  • #桃桃养育笔记# 最近几天夜里都没有送去托管,带在身边睡觉,一夜不知道要醒多少次,喂多少次奶,真的是累累累累[黑线]但带了几天,跟宝宝的感情更浓了,刚才送去换纸
  • 报名参与时间: 9.15-9.17报名参与方式:①搜索纳新群号469892080加入纳新群进行咨询②进群填写[综合部纳新表]近日,新余公交童青、罗珊两位同志分别
  • 不错,最近也特别适合重庆人去看日出、朝霞、云海,国庆节后就不适合啦!并且准备时间非常少了,面试公告发出之后,马上就要举行面试,姐妹们得快速准备起来喽!
  • 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决定,对#南昌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萍乡身边事# 市第二人民医院予以通报表彰。#小景观事##防控疫情我们在一起##热
  • 组织的绘扇活动完成,与一起策划活动的姐妺们合影,也与支持着自己的朋友相聚,感恩与你们的遇见,无论我的人生有怎样说走就走的旅行,总能得到你们相伴左右,也让我在这旅
  • 告别诗岁月忽已暮星河落人间你好林星落曾经用笑来掩盖的孤独被看透的伪装变成了青春里盛大的一场悸动从明媚的立夏到来不及告别的冬至❄️那些定格的青春路上真幸运有你们(
  • #李易峰曾说最宝贝的东西是贞操##媒体评李易峰最后一次露面#通过今天热搜的事情我的反思#人性##李易峰# 1,我告诉自己不去神话我喜欢的男性。现在,吴某凡已经是
  • 在当天上午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扬州卫健委副主任王劲松介绍了本轮检测与前两轮的不同之处:在“黄码”人员集中的小区,设立独立检测点和通道;不具条件的,在大规
  • #柚冬宁三小只[超话]# ༒࿈G༙྇i༙྇s༙྇e༙྇l༙྇l༙྇e༙྇࿈༒出道预告曲自作词播放量超过༺8͈̎0͈̎0͈̎万͈̎༻队内【唯一】突破❗️600w、
  • 无论多厉害的画家,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能把颜色深深地透进磁板的板面,成为玉板,人们能明显地看到它透进去的深度,到了雅奇微妙的地步,比真的大理石玉石还要真,还要美得太
  • ​这个销售数据完全在我意料之中,毕竟这次一加Ace Pro的配置非常水桶,不仅有超大VC散热、150W长寿版快充、精致的一体化后盖背板等等,并且16+256的版
  • 知识点:1、了解邮箱的用途2、了解更多邮箱的造型知识及扩展知识3、学会自己设定邮箱的形象,并为之造型创作4、提高孩子们的共情能力,围绕自己想要达成的效果去创作邮
  • 想了很久用怎样的方式和文案记录我人生中最特别的一天收到摄影师返图后才发现婚礼最美的时刻都记录在各位忙碌的背影里在这之前我还沉浸在糟糕情绪当中现在才明白这是一场人
  • E-Mail:zyophthal@163.com 电 话:010-68668940《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编辑部2018年11月15日【西外新传硕士研究生导师传
  • 幸福就是有一个人陪你无聊,难得的是你们两个都不觉得无聊。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
  • 主要是看口感哈,一定是0⃣️腥,Q弹,有的海参被催肥的,发头虽然也很大,但是吃起来又腥又脆,推荐你们一定要试一试我们家这款!一定是你们得海参终结者!
  • 详情:#网娱商学院# 今天来讲二三次元到底有没有墙[doge]最近慈妹儿去参加了伊藤润二的IP发布会,他的作品也即将被改编成为影视作品,在日本有更完善的改编链:
  • ‮后然‬过去这‮方个‬法再‮不也‬能够去解‮现决‬在新的问题的时候‮那,‬你就要去做‮业商‬模式迭代,或‮去者‬调整这个‮道赛‬了-未来并不‮怕可‬,可怕的是‮
  • 对于我来说 骑车是风和自由 是释放压力的方式 我从不觉得自己是女骑 我只把自己当骑士 也没什么滤镜 只觉得是个臭骑摩托的 而且上路是有风险的 摩托车到处都是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