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宇宙##水铺上线##糖水茶饮汤品定食#
仙人火锅隔壁的水铺,大家好奇了很久,光做糖水饮品的话,早就可以亮相了[白眼]
是因为创始人之一想寻根家乡的美味,把广东老火汤带给抵抗不了火锅诱惑的仙人们,滋养大家的肠胃,就多研发了一个多月
今天是仙人火锅开业2个月[偷乐]我们在明天正式开启水铺试营业,希望延续仙人火锅对食材和口味的坚持,把“不时不食”,“回归食物”的理念继续传递给下去[太阳]

金刚经讲义回顾总结,第二部分。
金刚经说了什么——
佛还用自己昔日修忍辱行的事例来阐述以上观点。佛说自己昔日做忍辱仙人五百世,并且在某一世“修忍辱行”,被歌利王割截身体,都安住在“一切相虚妄”的见地上,无我相、人相、无可忍的事相,不起嗔念,最后才能在“忍辱行”中见到空性,最终圆满佛果。

佛说到此总结说:“善男子、善女人,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应‘离一切相而发心’,因诸相虚妄,离一切相便无所求、无所得,这是真正的出离心,真正的菩萨发心。”虽知一切相虚妄,实无众生可度,但每一位菩萨要发心为利益一切众生而行布施、修忍辱等,这是修证方法,回归如来果位 “破我执”的需要,而且从本质上,利益众生就是利益自己。利益众生才能功德圆满,成就佛果。

佛又举例说,如果菩萨住相修行布施,我相、所求心、人相,都会形成修行的障碍,这些障碍使人的心就像进入暗处,无法见到光明。所有的相,小到一粒微尘,轻如一片羽毛,只要你以为它实有,并在心中执着、牵挂,那粒微尘、羽毛就会遮住你的眼睛,使你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就会充满你的全部身心世界,使你如困囚笼,如负重压,不能回归如来自在之境。

佛还说,这样的见地,乐小法的人听不进去,因为“乐小法”者只求一点神通、神变之术,求此生平安健康、宁静快乐,求此生长生不老、生活得安逸幸福。这样的人要使他离所有相,接受“一切相虚妄”的见地而去行布施、持戒、忍辱等菩萨行,暂时舍离人间的荣华富贵,他是无法接受的。因他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而在佛的眼中,这一生即使寿长千岁,也只是刹那弹指间。

佛在说以上见地时,告诉弟子们,如果有人能懂得我说的一切而去修行,功德、果报之大不可思议。因这样做可以获得从轮回中解脱,可以成佛,获大自在,当然功德果报不可思议。

以上所说基本上是佛在指出弟子们刚发心容易在见地上出现的错误,而且易执着的相,在经文中属于一个部分,即我们现在版本的前十七品。

《金刚经》在第十七品之后,我们看到须菩提向佛重新提出了问题,即发心求取佛果的善男子、善女人,应该怎样安住在佛的知见道上?怎样降伏内心的烦恼、妄念?而经文中佛的回答角度有所不同。因佛在前面十七品中已将弟子们心中当下执着的相全破了一遍,现在开始谈破相后的如来果位境界了,意在令弟子返观内照、如如不动,安立于诸法无我的角度,如果这样,弟子们与佛已不二了。我们假名弟子们应安立的这个境界叫“如来真空之境”,我们看看佛是怎样说这个境界的。

一、“如来真空之境”中没有发心者。因无我、无人、无众生,那谁在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在此,如来用自己在燃灯佛处来举例,说我昔日在燃灯佛所修行,正因为了悟了并没有一个发心者,也无一个得果位者,所以燃灯佛才为我授记成佛。并总结说,如来者,诸法如义。即说万法都是如此,都无我、无自性,本性都是如来。

二、“如来真空之境”中无菩萨。没有一个东西可以称名为菩萨,无大如须弥山的功德之身相,也无庄严佛土这回事。

三、“如来真空之境”中有五眼六神通,但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所见都是虚妄,所有的眼并无生处,所见一切都自性空。

四、如来有无量化身,随众生得度的缘示现在每一道,但“真空之境”中无示现之心。在人道示现,如来也说沙子是沙,也托钵化斋,没有与众不同。

五、“如来真空之境”中无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无时空、无“时空”的流逝、变异或不动,是无生。

六、“如来真空之境”中无福德。因此菩萨道上所积的福德能无量无边,圆满遍一切处。

七、“如来真空之境”中无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八、“如来真空之境”中无宇宙一切相,无三千大千世界。

九、“如来真空之境”中不生一念,无人说法,无人度众生。

十、“如来真空之境”中无众生,无凡夫。

十一、“如来真空之境”无所得心。

十二、“如来真空之境”诸法平等(因诸法性空)。

十三、“如来真空之境”如来也说有我,但只是假名。

十四、“如来真空之境”无所观者与能观者。

十五、“如来真空之境”于宇宙万法不说断灭,即不是抛弃或否定一切。

十六、“如来真空之境”中如来不来不去,不生不灭。

十七、“如来真空之境”中无缘起,也无性空。

十八、“如来真空之境”无任何分别知见。

十九、“如来真空之境”万法平等,不生法相。

阿弥陀佛【075】淨法師:我們學佛首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

老師勸我出家,要我學釋迦牟尼佛,讓我看一本書,《釋迦譜》、《釋迦方志》兩種,可以說這是從佛經上節錄下來的釋迦牟尼佛的傳記。老師告訴我,你要學佛,首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你要不認識他,你會走錯路,現在人講你會走彎路。我聽了這個話非常有道理,學佛對佛一定要認識。讀了之後才發現,釋迦牟尼佛不是宗教,現在把它稱作宗教,這就是誤會,這就是魔障。佛教傳到中國也不是宗教,它跟中國的儒非常相似,是一個學派,是一種教育,我們今天稱儒為孔孟教育,佛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所以我對於佛教的稱呼,我稱佛陀教育,我不認為它是宗教。宗教裡面第一個條件,一定要有一個造物主,創造宇宙的神,佛教裡沒有。佛教裡面最高的稱為佛陀,佛陀什麼意思?覺悟的人,跟中國聖人聖的意思很接近。中國這個聖,就是明白宇宙真實的道理跟事相,這稱為聖,聖人。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人,換句話說,他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徹底明瞭的人稱為佛陀。從字面上翻成中國意思,覺者,就是覺悟的人。它怎麼會變成宗教?

大經科註(第四回)第75集:https://t.cn/A6xcsLc6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爱拍照的朋友真的不要错过,看了网友的后记说,在这里打卡,时间都不知道怎么过去的,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图片cr.ins)TIP:附近还有一个牧场【몽토랑산양목장】
  • “任何没有思考的东西,都是灵魂的废物。就是正确率还有待提高,听力错了5个,阅读错了三个,真的会谢真题里的单词也要标注背起来[开学季]#ROSÉ[超话]##朴彩英
  • 18、我本是于你袖口取暖的晚星,抖落间却无意挟了满身春风。18、我本是于你袖口取暖的晚星,抖落间却无意挟了满身春风。
  • 电影业已经诞生100多年,回首中外电影百年历程每一刻搏动的时候,都能真实感受到电影人的热血与坚定信念,电影解读的出现,让观影人了解电影是人类创造的艺术,电影解读
  • 灵芝孢子油虽然是集灵芝的营养精华于一体,但也并不是“灵丹妙药”不能幻想着吃上很快就会有好的滋补效果,人体组织器官每天都在新陈代谢,一般每3-4个月为一个生理周期
  • 康伟亲亲,十三年坚守等待,亲亲还没有拿到想要的答卷,我负有全责,虽然生活总有不如意有时还缺一些完美甚至留下遗憾,但我对自己的要求做到绝对忠诚永不失信,亲亲,我知
  • ✨木村屋:我百吃不腻的日料 每一样盲点都不会踩雷 连甜品都狠狠好吃‍♀️住宿的话可以看看长沙雅致酒店 市中心酒店的模范生!✨大斌家串串火锅:性价比高又好吃的串串
  • [掌宝爱心][音乐][微风]没有永恒的黑夜,只有未到的黎明,请相信,世上的鲜花一定会盛开的,美好的事物,也一定会接踵而来!真正喜欢一个人,想念,等待的日子也是平
  • 父母一看一个修车的就肆意的打骂,大叔一直忍受,后来大叔说,我身上没多少钱,容我回家拿钱。穷人所有的精力都去应付那99%的问题了,这1%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现在的宝宝越来越调皮,今天好几次想对他发脾气,还是控制住了自己,想着自己不能做一个只知道靠吼来控制孩子的父母,我一定要做个温柔通情达理的妈妈。我女鹅都要四个月了
  • [话筒][话筒][话筒]参与方式:[星星]1.每个人在评论留下你印象最深 或 最想分享的书名、并介绍这本书为什么值得一读;[星星]2.并选取其中一段你最喜欢的文
  • #阳光信用#[微风]#每日一善#让我们把真诚与至理的生活观统一,贯穿于思想之中,待人以真诚,还归心海于辽阔无际吧。真诚待人,即使秋叶飘落、鲜花凋零,也不会感到孤
  • ”“当你遇见了,一个对你很好的人,而你条件一般般,给不了太多物质上的需求,两个人结了婚,虽然她爱你,也愿意陪伴你,但是,等你有了孩子呢?柴米油盐不是用嘴上的爱来
  •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该告别年少轻狂意气用事的鲁莽,这不是怂了,而是懂了,是一种云淡风轻的修养,是一种千帆过尽的境界。做人,我们不能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绑架别人
  • 3.阿难的故事,先刨开大众的对性、妓女、欲望的审判和有色眼镜,这是一个关于欲望和更高使命的故事,欲望是正常的,但是也是出发自空归落与空的,只有看清这点才可以走到
  • 我知道有一家非常好的供应链他们的产品数量丰富,基本各个大网购平台上能找到产品他们供应链里面都是有的,而且非常适合我们做私域使用产品的价格在各大平台卖价的0.1折
  • 板块:整体板块题材分化,大金融上证50成分股领涨,题材上固废处理一家独秀,在权重搭台之后,可以重点关注题材板块补涨机会,大金融板块也可以小仓位的关注回调后的低吸
  • #未名幼儿园[超话]#关于本张截图不适用其他团同人报备的声明:本张聊天截图为我们无盈利冤大头团走正规流程报备同人之后,团咪与初小代时聊天时的再次确认,是建立在正
  • 麦家《人生海海》 1.人生海海,潮落之后是潮起,你说那是消磨、笑柄、罪过,但那是我的英雄主义。 2.人生海海,敢死不是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3.这就是命,事先
  • 中秋节这一份念想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团圆是中秋的主题,也是中国人文化心理的最终归宿;无论是寄托给满月的愿望,还是中秋夜各种有趣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