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过往这个题目,没有特别的目的,只是想回忆一些事儿,记住一些事儿。记录一些经历过的仍然还在的或者已经不在的场所、场景。
万能青年旅店的新专辑叫做《冀西南林路行》,碰巧我的家乡就在冀西南,太行山前的丘陵地带,这里的好处是既有相对开阔平坦的耕地,又有起伏的田野,站在自家的屋顶上,能看见西边层层叠叠的太行山。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镇,在解放以前是一个大村,因为村子比较大,后来在合作社的时候以村中间的十字路口分成了四个生产大队,根据方位叫四个街,我家在其中的一个街。原来同姓的村民都扎推居住,分大队的时候同姓的一大家子被分到了两个街甚至三个街,其实村民的房子还是连在一起的,说是四个村,从外观上分不出来的。
我从出生到上大学外出,一共住过三处房子。第一处因为当时我太小,记忆不是很清楚,加上现在已经坍塌并且拆除了一部分,也没留下什么照片,更是无从记起,只是有些模糊的画面,是很小的南房,只有一个房间,在北墙上开着不大的窗户,窗户上部带窗棱糊着窗户纸,下边是三块玻璃,正对门摆着一个大方桌,两侧是两把圈椅,双开扇的门关上之后,只有窗户能透一点光,房间里比较暗。屋里有一个大炕,一边顶到南墙,一边顶到窗户,我们就睡在大炕上。炕上还有一个四个腿儿的大柜子放衣服用的,据说我小时候有一次睡觉滚到了柜子下边,爸妈睡醒了看不到我,好一顿找,这事儿我是不知道的,都是爸妈说的,每次说起这件事儿他们感觉就想是昨天一样,我也乐得多听他们说几遍。除了大方桌和大炕之外,留下的不过六七平米的地方,我就在这六七平米的空地上玩耍,一直到5岁。房子是土坯墙,只在离地较近的墙面上、门洞口两侧和墙角处用了蓝砖(灰砖),还是表砌的方式。我记得房顶上因为时间太长,凹下去了一个坑,水排不出去,一下雨就得拿个扫帚把扫水。第一处房子建的比较早,可能建于解放初期或者六十年代(没有详细落实过),我的爷爷奶奶就房子这样的房子里,我5岁以前也住在里边,直到我爸在旁边的宅基地上建了新的房子,大概在80年代后期,然后和第一处房子共用一个扩大了的院子。#建筑设计##室内设计#
其他两处都居住了不短的一段时期,尤其是第二处,印象比较深。第二处房子和第一处是连在一起的,共用一个院子。我记得当时盖房的时候,我还没上学,盖房子的工人们都是一个村的,农闲的时候就组织一个房工班,给人盖房子,也有一些邻居和亲戚来帮忙,不要工钱互助盖房,大多数人家的房子当时都是这样盖的。工地上人们相互之间还算熟悉。我就整天在工地上跟着工人们玩儿,我记得有一个人弹我脑嘣儿,问我疼不疼,我傻乎乎的说不疼,让他再使劲儿点,他每天都逗我一遍,结果房子还没盖完我就落了个钢头的名号。房子的基础是用的石头,附近山上开采的砂岩,白里透黄的颜色和浅红色为主,处理成简单的方块状或长条状,直接砌筑。石基础出地面大概1米高,再往上是红砖。1米的高度,足够防止雨水冲刷了。石头比砖沉重,作为基础给人一种坚固的感觉,还具有天然的防潮效果。另一个深刻的印象是,房子的前廊,用建筑学的语言说就是灰空间,五开间的房子中间的三间进深较小,两侧房间进深大,房间后侧对齐,前面形成一个内凹的空间,盖上顶,加上两个柱子,自然的在房子的前面形成一个廊子。两个柱子是砖砌的,外面做上当时流行的水刷石,浅绿色的,再用红色的水刷石做几个简单的菱形图案,是房子上为数不多的装饰。我有两个场景记忆深刻,一个是屋檐下的电灯泡,灯泡是从墙面上横着固定的,不是头朝下,有一年被一窝燕子给看上了,在灯泡上做了个窝,敞口向上的那种窝,据说是红脖子的燕子才做这样的窝,然后灯泡没法用了,我还拦着家里大人不让把窝捅了,讲道理说燕子吃虫子是好鸟,结果那年的夏天就没怎么开过灯。另一个场景是在屋檐下看下雨,小时候,好像夏天的雨特别大,下雨不能出去玩儿,就在廊子下看下雨,平屋顶的排水也是经过设计的,前后都留了瓦口,雨水都从瓦口流下来,瓦口的水就特别大,能冲出老远,落下来的时候把土地面砸出一个坑,后来就在瓦口下的地面上铺上了石头。我最喜欢眼睛盯着一滴雨水从瓦口冲出来落到地面上,这个过程眼睛是不离开下落的雨水的,从上到下看上几遍就上头了,有眩晕的感觉。后来长大了在火车站等火车的时候,眼睛盯着隔壁车道的火车头,飞快的从左到右,也有相似的体验。我们搬到后来盖的房子后,这一处院子就被我们称为旧家。旧家的房子还在,不过已经十几年没有住过人了。那个时期盖的房子都砖木结构,外墙是清水红砖墙,灰色水泥勾缝,没有更多的装饰,外观看上去很朴素。墙砌到顶之后,在墙上架粗大的红松木梁,梁上再加檩条和椽子,铺上草席,草席上盖上一层土,最上面是矿渣压实。一位同行建筑师刘昆朋回忆他家的老宅,房顶也是这么建的,我俩的家乡可能有七八十公里的距离,很多建筑做法都是一样的。这个房子从结构上看是很不结实的,梁只是简单的架在砖墙上,没有和墙做特别的固定连接,地震稍大一点的话,就很容易倒塌,幸运的是到现在也没遇到过大地震,希望以后也不会遇到吧。
1999年再盖第三处房子的时候,是邻村的施工队给建的,我当时已经在外地上高中,盖的过程只回去过几次,没有机会像前一次盖房子时候天天长在工地上了。砖混结构,屋顶是钢筋混凝土现浇的,房间尺寸大了不少,客厅5米宽,屋内很宽敞。比我家建这个房子更早一些的时候,大概九十年代初期,就开始流行在房子外边贴瓷砖了,一般是墙面白色的瓷砖,在檐口和基础外墙的部分是红色,带有一些花纹图案的瓷砖。这次瓷砖的尺寸都不大,10厘米宽20厘米长,齐缝儿竖着贴。通常只在自家院子里的墙面上贴,房子外墙在街道一侧的部分就不贴了,抹一遍水泥砂浆,再用水泥浆抹成光面的,这样的可以保护红砖墙不受雨水侵蚀,多少也有一些保温的效果。走在街上,能看到街道两侧都是灰色的水泥墙,整个村庄都灰扑扑的。每家的大门除外,大门是重点装饰的地方,一般都贴上大块的瓷砖,看着整齐更气派,大门和门垛的样貌显示着一户人家的审美和经济能力,村民一般都很精心的装饰一番,所谓钱要花在刀刃上。灰色水泥墙配上贴着瓷砖的大门口,透着一种只属于乡村的审美和智慧。我家院子里要进车,所以大门修的很大,只装了两个红色的大铁门,也没有过多的装饰。我爸妈现在还住在第三处房子里边,我们过年过节回去也住在这处房子里,房子质量还很不错,最近改造了一个房间当卫生间,从房间功能上看已经比较齐全了。外墙没有做保温,窗户还是木头的窗框,房屋的保温不是很好,加上3.5米的层高,冬天的时候烧暖气也就十六七度,这个温度听起来很冷,其实在乡村也就还算可以了,因为总是得出入房屋,在院子里活动,屋里气温不能太高了,要不里外温差大,总得穿脱衣服,很麻烦还容易感冒生病。冬天睡觉的时候,盖着厚被子只露出脑袋,全身暖洋洋的,鼻子里呼吸清冷的空气,头脑清爽的很,我现在还很怀念这样的感觉。
村里大多数人家盖房子的周期和我家是一样的,从房子的户型,样式,结构大致可以分成四个时期,八十年代以前,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年,两千年以后。每个时期都有比较典型的房子可以作为当时的代表。
最近回家乡,带着孩子在村里的街道上溜达,村庄变化大,很多小时候的房子都拆除了,再过些年,这些老房子就都翻新了,有些场景就只能留在我们记忆里了。

发妻去世3年了,我也已经再娶。前些日子听说发妻的父亲病了无人照顾,我决定把他接过来养老。谁知道现在的老婆警告我:“敢接过来就离婚。”我说:“就凭他当年做的事,我也要回报他。”

我今年35岁,28岁那年,我跟原配妻子结婚不久,她就生病了。起初以为是小病,老婆没当一回事。后来我逼着她去医院,才查出居然是癌。

老婆当时就说,离婚吧,趁着年轻,你赶紧再找一个。我叫她以后不许再提这话,从那以后,我们就踏上了求医路。

那几年间,我们花光了所有积蓄,还背了不少债,但依旧没有救回她。她去世后,我丈母娘的身体越来越差,1年后也去世了,只剩下了我岳父一人。

岳父催我再娶,毕竟当初发妻也没有给我留下孩子。其实当初发妻想生孩子的,她说:“反正最后都是死,生个孩子吧。”

但我不同意,不生孩子她就不必冒风险,我只希望她能陪我一天是一天。我爸妈也劝我赶紧另娶,可我一直过不了心理那关,觉得再娶的话对不起老婆。

后来,岳父亲自给我介绍了现在的老婆,我们结了婚。现在听说岳父病了,我就准备接他过来。谁知道现在的老婆却对我说:“他跟你还有关系吗?”还警告我不许接,否则就离婚。

老婆说:“你有那个心思有那个钱,好好孝敬孝敬我爸妈才是正道。”我说:“你爸妈该我孝敬我会孝敬,但他我也不能不管。”

当年,我跟发妻结婚时很穷,按常理应该给她家10万彩礼,外加买房,但岳父主动提出只要6千6意思一下就行,房等以后再买,然后陪嫁10万,还给我买了辆车,说我正在创业阶段,有辆车便于谈生意。

别小看那10万,对我创业可帮了大忙。后面发妻看病,也全靠那家店赚到的小钱。发妻患病期间,岳父也提出把她接回去,说他的女儿他会负责到底,我已经做得很不错了。

发妻是独生女,可以说,岳父始终是把我当亲儿子来对待的,非常理解我的难处,处处为我跟他女儿着想。他跟丈母娘也把家底掏空了,给发妻看病。

后来发妻去世,岳父继续去外面打工,存下的钱全给了我,叫我还债。如今我生意有了起色,二婚老婆也怀了孕,但我始终感恩能有今天少不了岳父的功劳。

我把这些讲给老婆听,她还是坚持她的决定。说:“以后养孩子养双方老人都要不少钱,再多养一个他,给他看病伺候他,那不是自找苦吃吗?你愿意过苦日子,别拖累我。”

她的意思是,万一揽了这事,恐怕就是10几年的事了,最后还要养老送终,不知道要多花多少钱。现在老婆就收拾东西回娘家了。

我妈劝我顾好眼前的小家庭,我都35了,万一老婆真跟我离婚,到时候不要孩子了怎么办?她叫我赶紧把老婆接回来,跟她保证不会跟我前岳父联系。

可是,前岳父对我这么好,如今他孤寡一个,我真的要不管他了吗?

#情感文字#(来源网络)

蘇州有很多桂樹,每年秋天,總是桂子香飄滿一城。

江南的讀書人如何肯錯過這樣的天香汗漫?所以留園有"聞木犀香軒",網師園有"小山叢桂軒",耦園有"犀廊"。

文徵明有個朋友子充,他有個藂桂齋(這個藂字,通叢,喚叢桂齋也可以),大概是一間置身在桂樹里的書齋吧。文徵明就給他畫過一幅《藂桂齋圖》。

明人畫別號圖、山莊圖的例子似乎頗多。文徵明反正畫得不少,比如《真賞齋圖》,《滸溪山莊圖》。《藂桂齋圖》極小而精巧,只用淺絳和墨青,清清淡淡地畫了山石旁一間書房(仔細看山石旁是有書卷的),書房周圍七棵桂樹,人也少,只一個懵懂的小書僮,和一個踱出書齋,倚門觀望的書齋主人。

他望什麼呢?望書齋外、桂樹旁的水。這水,此時桂子漫天落下,大概也郁積著一層暗香。
水在畫外,文徵明沒有畫。

中國繪畫是很奇妙的。
沒有畫出來的東西,可能是真實存在的,但是畫出來的人和物,可能實際上並不存在。譬如沈周給傅瀚畫的《籬菊幽賞圖》,畫上幾位官人對菊幽賞的情景,實際上就是想象出來的。又譬如文徵明給劉麟畫的《樓居圖》,此樓也是畫上才有——作為沈周的掌門弟子,這樣的傳統,可以有。

桂花開的時候,藂桂齋的書齋主人,我猜多半不在齋里。

這個書齋主人,文徵明喚他「子充」。《藂桂齋圖》畫在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那時候文徵明63歲,從京城裡跑回蘇州來的第六年。

子充是誰?

明史中記載的「子充」的有三位,一個是鉛山人費宏,是年65歲,一個是嘉定州人彭汝實,一個是義烏人王禕(王禕顯然年紀太大了……)。
但藂桂齋的主人子充,既不姓費,也不姓彭,更不姓王,他姓鄭。

明人張醜的《真跡日錄》里記載著這麼一條:
文太史的《藂桂齋圖》是真跡,後面有顧鼎臣、黃雲、周恭、顧潛、方鵬、方鳳、張禎等人給鄭子充的題詩。
文太史畫卷題雲《藂桂齋圖》「徵明為子充作」,卷前署亦太史書,其畫全仿荊關,作淺絳色,亦甚可喜,後有顧鼎臣、黃雲、周恭、顧潛、方鵬、方鳳等詩皆為鄭氏作者,真名跡也。

現在我們能看到的《藂桂齋圖》,已經沒有了黃雲、周恭、顧潛、方鵬、方鳳等人寫的詩,但是顧鼎臣寫的詩還在。他喚鄭子充為「鄭郎」,極贊他的書齋之妙:鄭郎齋閣無塵韻,仙桂娟娟繞澗生。四壁圖書花氣重,九秋煙月夢魂清,最後又寫道:七寶宮前應失喚,青雲入手自分明。
張醜的《真跡日錄》「藂桂齋圖」條還錄了「安里張禎」的一首詩:
鄭子登雲戀舊丘,手攀藂桂且淹留。飛騰早奪垂天翼,對策明光作壯游。

這個鄭子充,不是個普通人哪。

我們捋一捋給鄭子充寫詩的這些人。
張禎生於1449年,是崑山人,自明清以後,張氏有數百年詩禮傳家的綿長家史。
顧鼎臣生於1473年,1505年狀元及第,官做到內閣首輔。崑山人。
方鵬生於1470年,官至南京太常寺卿,他的《矯亭存稿》里收錄有《贈鄭子充序》。崑山人。
顧潛生於1471年,26歲考中進士,官至直隸提學御史,崑山人。
黃雲,以詩和書法聞名一時,曾與沈周、文徵明等交往酬唱,也是崑山人。
方鳳,1508年進士,官至廣東提學僉事,還是崑山人。

人以群分,雖不識子充,亦呼之欲出。這個鄭子充,大概率是崑山人,和顧鼎臣等人同朝為官,從題詩的意思看來,官做得還不小,但一直戀棧著家裡那間有桂樹的書齋,就象吳寬老是想念家裡的枇杷、菱藕一樣,沈周索性給他畫了一套《東莊圖冊》。
如此,文徵明給他畫《藂桂齋圖》,聊解相思,大概也是一樣的意思。

不知鄭子充是否曾與文徵明同朝為官,畢竟畫這畫的六年前(1523年到1526年),文徵明正在京城做著從九品的翰林院待詔——那是他數十年孜孜以求得來的官職……不過,他沒HOLD住官場,後來辭官回家了。

六年後已經在家逍遙快活的文徵明為鄭子充畫下《藂桂齋圖》時,一定相當理解他。

文徵明54歲赴京當官,聽著風光,背後其實是個慘兮兮的故事。

小文徵明是個笨小孩,2歲不會說話,6歲站立不穩,8、9歲了還口齒不清,11歲才學會好好說話——一個官宦人家的孩子這樣是很不來塞的,但是沒辦法。
哪怕他先飛了很多次也沒有用。
26歲開始,文徵明去參加「歲考」,一直考,考到53歲,整整27年,考場進進出出九次,穩穩當當地永遠守著落榜的初心。

可以不考嗎?不,吳地人家的孩子,當官從政的念想是融在骨血里的。
文徵明很堅定:我要畫畫,我也要當官,要從政。

終於在54歲那年,文徵明以歲貢生的身份,被工部尚書李充嗣推薦到京城,經過吏部考核,被授予翰林院待詔的職位。翰林院待詔職低俸微,它的品級,是從九品。

理想暫時圓滿了,現實卻依然骨感。
毫無官場經驗、也毫無工作技巧的文徵明,乾了一年以後,漸漸後悔了。那一年他又苦又累,不但沒有乾出成績,還得罪了很多人。他寫了很多詩,表示想回家了。

北土豈堪張翰住?東山常系謝公情。
不須禮樂論興廢,畢竟輸他魯兩生。
——文徵明《潦倒》

真正促使他下定決心回家的,是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朝廷發生的「大禮之爭」,這次事件,導致學士豐熙等一百三十四人下獄,吏部右侍郎何孟春等八十六人待罪,數位五品以下的官員被當場杖打而死……從這時候起,文徵明開始遞折子請求退休,前後三年,終於退休成功,在1526年十月十日,離開京城,放舟南下,回家看玉蘭、看桂花去了。

他畫《藂桂齋圖》的時候63歲,行筆老辣又隨意,雖然是他慣有的清雅溫和,又帶著一點吳鎮的疏獷,正似他行到晚年、漸漸沖淡的心境。

撇開鄭子充的身份和文徵明的遭遇,這個藂桂齋,可真是讀書人心目中理想的書齋啊,依山傍水,叢桂掩映,一派江南的精緻和閒雅。

這就是文徵明喜歡的日子。
他從前畫了那麼多的畫,畫了那麼多山水間的小人兒,那些活潑潑的小人,就是他自己啊,就是他的朋友們,就是他的閒適的生活。

這樣的幽棲山水,四時清歡,又有誰不想回來呢?就算是在畫里暫棲一時,那也是值得的。

此畫還有一段尾聲。
據清人蔣寶齡說,「是卷向藏鶯湖張氏滌塵樓,硯農徵君購之」,他將這段話題在《藂桂齋圖》上時,是1829年,後來的二十年間,《藂桂齋圖》在許多人手上傳看,大概補了有十來段題跋,便如蔣寶齡所說:
「每一展玩,如聞古香溢紙,可撲去面上俗塵也。」

三百年後,桂子香尤在。
畫到如此,也是絕了。[春遊家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7月11日总结 贴贴 哥哥现前排1w8 ‼️大家继续冲2w‼️ 果果们晚安 ️唯/粉入门裙 ️审核只任务的零/门槛 欢迎每一个小伙伴的加入~ 主超签到&
  • #电视剧花朝秋月夜[超话]#“姑娘为何尾随陆某是有事要与陆某说吗”“说尾随不太恰当倒不如说是我与陆郎君缘分不浅走哪都能遇到”“姑娘为何突然转圜心意要加入我右教坊
  • #光与夜之恋[超话]#好生气,好难受,这下真的,本来是熬着等开门,这下直接气睡不着了超话另外一个姐妹发的图不说以前,活动时间和维护时间重合本来就不合理啊,而且本
  • #大野智[超话]# 03/6/6 DISCOVERY Arashi 前几天,我,大野智,随便晃晃去了神奈川县的某个地方。是有闲余精力的话就经常会去的地方,那个「
  • 针对旅行车独特的优秀扩展能力,Valli在车顶还有另外一个隐藏式的纯平空间,官方给出的数据是达到了2.09平方米。比如说Valli的后排座椅,是能和后备厢进行纯
  • #易烊千玺腿部受伤##电影长津湖# 看到有些奇奇怪怪的人出来了,不知道是干什么,既然大家注意到了,那就一起期待电影《长津湖》的上映。”当别的奴隶主都在虔诚祷告
  • 最好玩的是是不是之前被论文和老头现实毒打过,我发现我已经练就了一项神功,看过一篇什么就会大概记得一些内容,梳理的时候基本上就会俄罗斯方块一样打乱再重组,还有就是
  • 好烦啊,载满爱的拖拉机里这个炮灰受什么时候退场。[怒] 看到27话,作者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前面甚至有几话一整话都是讲这个炮灰和旋律(攻)的过往, 看得我一脸老人
  • 【专题报道|#雪糕刺客背后的商业逻辑#:#为什么雪糕刺客大多出现在便利店#】雪糕刺客——这个今年夏天流行起来的词,指的是看似平淡无奇、结账时却因价格过高让消费者
  • 今日,一个新的开始,更需要我们前进,更需要我们孕育,人生是一条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直至成灰而泪尽……在这冬季,原不是告退的季节,守候一季寒冬,原在孕育
  • 従順にワンと言って#中川カネ子 #出版社:コアマガジン発売日:2018年6月1日アニメイト:2冊同時発売記念コラボ4Pリーフレット(※dCDX「従順にワンと言っ
  • 本次减脂期最痛苦的一天  跑步纯靠意志在跑 昏昏沉沉坚持下来了 吃到苹果那一刹那感觉整个人都活了  跑步时候 有种恨意(或者不爽?)在里面  健身一直在坚持 但
  • 我不像挽着他的那位小姐拥有永恒的彩光,也不像他身边的小姐们可以轻易引他垂眸侧耳。 我眨了眨眼,打在我身上的那束耀目的光随他而来,也因他而去。
  • 不知是黑夜孤寂了无慰的心,还是寂寥的心孤寂了黑夜。思念成了镶在天空中的星,夜深人静时陪我守望到天明,到天明!
  •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节目开头很特别,编导大可弹奏着吉他、轻唱着歌谣,你的思绪将随着歌声一起飞回2020年的7月份...#五一小长假如何过# #走近大凉山#TC E
  • 【道家】心印经 《心印经》,全称《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或简以《玉皇心印经》称之。虽名托“玉皇”,实乃假借,其真实著者是谁?起源何时?已难考证。 大道易简,损之又
  • M2版MacBook Air采用我们熟悉的“刘海屏”设计,屏幕尺寸13.6英寸,支持10亿色彩、500尼特亮度、P3广色域、原彩显示技术。【小米12S Ultr
  • [酷] 虽然我是紫米也是海浪(俩大本命的那种)但我看到超话里来自半个ylq的粉都来投票,那我韬韬也得有名字啊,对吧[笑哈哈] 虽然我是紫米,那我也是海浪啊。能看
  • ”被人宠着真的是一件很甜很幸福的事,心里知道有个人始终愿意宠爱着自己,愿意做那个保护自己的壳,才可以肆无忌惮的做自己,才有更多的底气一起面对生活的各种难题。”被
  • 逛完街到家睡了一个好爽好爽的午觉,睡醒恍惚看到天上犹如漫画般又亮又白的云铺满视野,又是无论怎么用手机都拍不出的效果,去取快递的时候觉得家边的空气和阳光的味道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