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粉丝无数,却在93岁拍了一部最“心碎”的片子[心]】他出生在另一个时代。在跨越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之旅中,他历经传奇,目睹过自然世界中最壮丽的奇景和最扣人心弦的戏剧性时刻。

2019年,93岁的他拍了一部纪录片,时隔一年,又写了一本书,它们有同一个名字——《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这段旅程,记录了这个时代的悲剧——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螺旋式下滑。因为遥远,绝大多数人并不能真切地感知到自然世界的衰退,唯有他积累了厚厚的“证据”,因为这一切就发生在他的一生当中。

“若是我明明看到了危险却一声不响,我会非常内疚。”有生之年,他剩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向世人发出一份自救倡议书。

这位现年95岁高龄的老人就是大卫·爱登堡,这颗星球上的生物最年长的挚友。

因为看见 所以悲伤

爱登堡的一生,都行走在荒野中,他几乎踏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除了出于从小的爱好,他还把这一切归功于自己的好运气。

26岁那年,他给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广播节目投去简历,被拒绝了。不过,有人看到他那份落选的申请信,邀他到BBC电视台工作,他选择了尝试。

那是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他幸运地搭上了全球航空业起飞的顺风车,才可能去到那些隐世之地,从此享受来自大自然生命的馈赠,60年不曾间断。

很多人知晓爱登堡的名字,是因为他拍摄了许许多多享誉世界的自然纪录片。

《生命的进化》《活力星球》《生命之源》《植物的私生活》《蓝色星球》《冰冻星球》《地球脉动》……通过这些纪录片,很多人才真正认识了大自然。

在他非同寻常的职业生涯里,他始终保持着幽默,充满活力,从未有隐退之意。

可就在《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的镜头面前,那张熟悉的脸因为衰老而“下沉”,他的眼睛不时时地离开镜头,不发一言,他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悲伤之中。

这部纪录片和同名著作与他此前所有的作品都不同,这是他经过深刻地审视,把那些“最美纪录片”背后,来自自然的哀吟,以及他所亲眼目睹的拍摄对象发生的命运变迁,说给人们听。

“现在回看我早年拍摄的影片时,我认识到,虽然当时我自觉身处荒野之中,徜徉于一个原始的自然世界,但那其实是我的幻觉。即使在那时,很多大型动物就已经非常稀少。”爱登堡在书中写道。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爱登堡都在环游世界,拍摄一部梦想已久的纪录片《生命的进化》。摄制组前往39个国家,拍摄了650个物种,走过了约250万公里。而他们明显地意识到,有些动物变得越来越难找了。

1978年,他去拍摄山地大猩猩,在非洲中部森林深处,这种动物只剩下300只。当时,小猩猩的市场需求量高,非法捕猎者为了捕捉一只小猩猩,会不惜杀死数十只成年大猩猩。

爱登堡第一次见识到生态灭迹的情景是在东南亚。1950年代,婆罗洲有3/4的土地是雨林,能看到很多红毛猩猩。但到了20世纪末,婆罗州雨林面积已经少了一半,另一半变成了单种栽培的油棕园地,那是个已死的生态系统。

他从60年前第一次见到红毛猩猩起,婆罗州的砍伐作业已将他们的数量缩减了2/3。

1990年代后期,爱登堡制作纪录片《蓝色星球》,海洋生态是它的主题。可自1950年代,大型商业渔船开始进入国际水域,捕捞世界各地的海产,到了20世纪末,渔船已捞走了大海中90%的大型鱼类。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开始消失,浅水区的海洋生态也渐渐消失。

1998年,摄制组无意间发现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珊瑚礁白化现象。“期初我们觉得漂亮,后来才猛然惊觉,此景是个悲剧,因为眼前所见其实是一副副白骨。”珊瑚白化的原因是个谜,后来科学家发现,在多数发生珊瑚白化事件的地点中,都是海洋迅速变暖的地方。

2011年,爱登堡制作《冰冻星球》,那一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他出生那年高出了0.8摄氏度,这一变化速度超过了地球过去1万年中任何时候的气温变化速度。

过去30年,北极夏季的海冰减少了30%,地球上的冰盖越来越少。

也是在那时候,爱登堡在沿俄罗斯的北冰洋海岸目睹了令他心碎的一幕:

海象的主要食物是生长在北冰洋海底几个特定地点的蛤蜊。在潜水觅食的间隙中,海象会爬到海冰上休息。

可是,现在供它们休息的海冰都融化了,结果它们只得游往远处的海滩。合适的休息地点寥寥可数。

于是,占太平洋海象总数2/3的数万头海象只能挤在同一片海滩上。密密麻麻的海象挤得喘不过气来,有些海象只得顺着岩坡爬到悬崖顶上。

离开海水的海象视力很弱,但悬崖下方大海的气味是清楚无误的,所以它们就试图抄近路进入大海。一头3吨重的海象从悬崖上翻滚下来摔死的景象令人难以忘怀……

从爱登堡1950年代拍摄纪录片至今,世界上野生动物数量平均减少了一半,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当初的野性。

“这就是我的证词,这是我这一生经历过的地球退化的过程,但故事还没有结束,要是我们再不停下来,下一个时代出现的环境毁坏,将比我这一生所经历的更加严重。”

如何感知人类以外的生命

虽然爱登堡在全世界有无数的粉丝,很多人甚至是看着他的纪录片长大的,但也许鲜有人能真正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爱登堡的独特,是来自他孤独和心碎的一面。”资深纪录片爱好者、青年作家邓安庆告诉《中国科学报》,“因为他比我们地球上绝大多数人都活得更久,经历得更多。”

“爱登堡开始认知的世界还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生态破坏,他最初选择从事自然纪录片工作,是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想要去探索。然后通过镜头告诉人们,这个星球是多么的多元,多么的壮美。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亲眼见证了曾经的伊甸园一点一点崩塌,他视为珍宝的东西一点一点破碎,那种心痛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

在观看、阅读爱登堡的作品过程中,邓安庆意识到他的生命已经和自然融为了一体,“他对自然理解和思考的深刻性,远非我们这些后来者能够触达的,这是有很高门槛的。”

爱登堡在他自传的结语中写道:“我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且不愿停下制作节目的脚步,最根本的原因只是,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凝望自然世界并尝试去理解它,更为深刻的快乐。”

“与此同时,他发自内心地觉得,如果人类再不努力,地球真的要走向危险了。而他自己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更想争分夺秒地去工作。”邓安庆说道。

难就难在,荒野对大众来说,太遥远了。爱登堡曾在《关于自然历史电影如何激励人们》中说过:“人们不愿意去拯救他们一无所知的东西。”

所以他一辈子的事业,就是用纪录片的方式进行科普教育。把科学家研究成果中的客观数字可视化,并最大程度地去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

可即便如此,也未必人人都能感受得到。邓安庆的体会是,要真正与人类以外的生命产生心灵上的连接,最终要靠人们走进自然界,拉近物理距离,产生直接的接触。

不必是遥远的荒野,城郊的一片田、一座山、一条河足矣,前提是要学着观察、了解那里的一草一木,那里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迁徙……当人们在现实世界产生了疑问,反过来再从更多的纪录片、书本中去寻找答案,这样不断循环往复,与自然的连接才会变得牢固,并且无论走到哪里,这个世界都是不枯燥的。

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

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研讨会、201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201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近年来,年过九旬的爱登堡带着他的纪录片出现在各种国际会议上,他发表演讲,参与电视访谈,为人类挽救自己的最后机会奔走呼告。

爱登堡说,他用一辈子探索生物世界,终于确定了一件事,“重点不是拯救地球,而是拯救我们自己。”

当他站在30年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废墟上时,他惊奇地看到森林取代了城市,野生动植物接管了那里的一切。

“这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无论人类有过多大的失误,大自然最终都能克服一切,生物世界会顽强地活下去,人类却不能。”

那么,人类究竟应当如何自救?希望并非渺茫。爱登堡在纪录片和书的最后提出了重新野化世界、保持万物可持续性的观点,并针对国家和个人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他引用了研究地球系统的顶级科学家约翰·罗克斯特伦和威尔·斯特芬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探索出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内部运作和固有弱点,发现了9条“星球界限”,包括了生物多样性损失、空气污染、臭氧层浩劫、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化学污染、化肥使用、淡水取水量、土地流转。如果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超过这些界限,生存就是可持续的。

如果人类欲壑难填,突破其中任何一条界限,就可能动摇生命支持系统,给大自然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针对这些生态界限,爱登堡提出要转向清洁能源,科学地管理渔业、设立海洋保护区网,退耕还林,发展垂直农业,倡导更节制、更平衡的生活方式等等,而能真正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人类要超越自身对“增长”的执念。

不过,爱登堡勾勒的并非是一个“生态乌托邦”世界。因为他清楚地知晓,人类社会内部,依然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世界。

他特别提到,最近的一次研究估计,人类对生命世界的冲击几乎有一半是由最富有的16%的人造成的。最富有的人在地球上惯常的生活方式是完全不可持续的。

“我们必须不仅学会在地球有限资源的范围内生活,还要学会如何更均衡地分享这些资源。”

他解释,具体而言,在筹划通往可持续未来的路径时,必须要考虑人类福祉的最起码要求,包括体面住房、医疗服务、清洁饮水、安全食品、能源使用、良好教育、足够收入、政治声音和公平正义。

在他看来,这些社会条件和之前的9条生态界限一样重要,只有同时满足了,人类才能真正维持一个稳定安全的地球。只讲生态界限,是没有意义的。

这是一位悲天悯人的老人给予这个时代最深切的叮嘱,让人无法不动容。#读书# https://t.cn/A6M2udpA

【恋爱冷知识】#伊对恋爱小技巧#

和对象吵架时的“心碎”是真实存在的吗?
1990年,日本学者Sato首次发现:当人受到感情重创或身体承受重大疾病时,心脏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表现出类似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症状,但却与冠脉阻塞无关,他将此种现象称为“心碎综合征”。这种疾病多发生于女性,男女患病比例大约为1:9。

[太阳]你经历过哪些“心碎”瞬间?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心碎说拜拜~!小伊希望小伙伴们一直保持愉快的心情[心]

#情感语录##伊对[超话]#

“滚回中国去!”Zetland惊现种族主义言论,市议会回应!
越南裔澳洲作家Alyssa Ho分享了朋友在悉尼华人区Zetland拍摄的一张照片,称这是一起令人心碎的种族歧视事件。
据7News报道,照片显示,一块新浇筑的混凝土上写着“滚回中国”的字眼,似乎是在某个车棚前。
Alyssa表示,这是“仇恨言论”,自己“非常伤心”。她还透露,“悉尼市议会回应我,说可能需要4小时才能派人来清除,我希望能快一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印花也是美的让人不舍得用啊~】对有巴黎情结的人来说简直颜值美翻天,眼影上压了埃菲尔塔、烟花以及巴黎的英文!色系也是适合亚洲人的红棕色!
  • 消业障的三种方法,缺一不可!
  • 文泰一徐英浩李泰容中本悠太钱锟金道英李永钦郑在玹董思成金廷祐黄旭熙李马克肖俊黄冠亨黄仁俊李帝努李楷灿罗渽民刘扬扬大崎将太郎郑成灿钟辰乐朴志晟NCT划NCT DR
  • 印度科学家冒死爆料:新冠病毒源头是美国实验室,这次实锤了?
  • #nct西珍妮[超话]#出 哥组相关按个人set出,红字为非现,不需要提前确认因为全都拿出来拍会很乱所以只拍了小卡(p3)日历个人set的内容不含需要撕书的(但
  • #我的宝藏好物# 露得清的两款A醇晚霜从旧版(经典款)到新版(第三代),旧版浓度更低更温和毋庸置疑,适合没有用过A醇的小白或敏感肌以及学生党,耐受肌可以直接跳
  • #初代光# #爱梅光# 《让他降落》11 第八灵灾发生IF线爱梅,阻止第八灵灾发生线光呆,5.3之后,哈迪斯x公式光(那个人),OOC预警,毕竟是自我理解的产
  • #公大学子的社会实践# 话题投稿活动正式启动啦! 在这个格外寒冷的冬天,公大学子怀着温度与热情温暖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正投身于社会实践的你是否有冬日中的小温暖想
  • #公大学子的社会实践# 话题投稿活动正式启动啦! 在这个格外寒冷的冬天,公大学子怀着温度与热情温暖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正投身于社会实践的你是否有冬日中的小温暖想
  • 真实感受到了自己的冷漠了 看了b站那个墨茶的事儿,都在转发什么好可怜,我在想的是,人都已经去世了,就别消费了吧,既然之前在他需要钱的时候多转发一下,人死后说句可
  • #北京天气#【北京昼夜温差大将超10℃ 24日夜至25日或有雪】预计今天(1月22日)北京以晴间多云天气为主,昼夜温差超10℃,最高气温5℃,最低气温-7℃。周
  • 感谢作家徐李佳惠赠博物馆幻想儿童文学作品《风雪兽》《风雪兽冬至之战》。该系列极富想象力,插图也极为精美,是以金沙三星堆、良渚文明为知识背景的博物馆幻想儿童文学!
  • 【李小平携手古名伸“自废武功” 同台飙演新作《星图》】舞蹈家古名伸不想被定位成只能跳即兴,京剧科班出身的导演李小平,则是要重拾演员表演,但不想让人看见戏曲表演的
  • 30岁开始独居评论区一帮人吹独立女性,上综艺说几句没多少水平的批判别人的话就能立个直爽人设(说话好听的ym指出她话里的前言不搭后语就是拜高踩低的绿茶),自扇耳光
  • #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中心[超话]##云南四川##长期支教#艺启梦想西部支教志愿者老师招募申请 报名截止时间:2021-01-31 服务时间:2021-02-2
  • #时代少年团严浩翔[超话]#yhx#严浩翔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 原谅把你带走的雨天☔ 在突然醒来的黑夜 发现我终于没有再流泪 原谅被你带走的永远☘ 时钟就快
  • #农村# 昨天,邻居小妹从苏州回来了,开着崭新的斯巴鲁。她看见我,拉着我说,哥,如果我婶子问你,你就说我这车9万块钱,千万别说多了。我不明白啥意思,她说,俺婶子
  • 经期减脂保养小秘密[心] 下边告诉大家一些调理月经以及经期保养的方法,照着这个方法调理,不用吃药,月经自然的自己就会变的正常。 一.姨妈期不能吃的东西 1.
  • 在家如何布置佛堂?前不可面对厕所、炉灶,后不可临窗……
  • 相亲男态度飘忽?警惕对方把你当备胎 . 当你相亲遇到一个觉得条件不错的男人,想跟对方进一步发展关系,他却对你态度飘忽不定,那你就要小心了,他可能把你当成了备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