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上的今天——12月12日】1927年12月12日中共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张太雷牺牲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0 年即参加了李大钊创建的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党组织,后参加过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五大和八七会议。
张太雷是四届侯补中央委员、五届中央委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五人常委之一、担任过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等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张太雷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始人,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1922 年5月5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张太雷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大会通过了张太雷等人起草的团纲、团章和其他一些决议案,张太雷在会上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5 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张太雷当选为总书记。
张太雷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讲坛上,他代表中国共产党首次庄严致词,他提交大会的书面报告是研究中共早期历史的珍贵文献,他是少数见过列宁的中国共产党人之一。他担任过维经斯基、马林、达林、鲍罗廷等共产国际代表的翻译和秘书,并以他无穷的精力、渊博的知识赢得了各国共产党人对他的尊重,显示了杰出的政治、外交才能,被誉为“真正的国际主义者” 。
张太雷对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国共合作有着特殊贡献。他参与过中共领袖、共产国际代表、苏俄使者同孙中山等国民党要人的多次重要会谈。他作为孙中山指派的“ 孙逸仙博士代表团 ”的主要成员,出色地完成赴苏考察任务。他对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多有建树。
张太雷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他在《前锋》、《向导》、《人民周刊》、《中国青年》等刊物上留下的百余篇论著,至今仍熠熠生辉。李大钊称赞他“学贯中西、才华出众”。
张太雷是著名的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1927 年12 月12 日 ,他在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阵亡,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29 岁年轻的生命,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 的誓言,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张太雷牺牲后不久, 他的昔日同窗、他曾亲自介绍入党的瞿秋白同志以无比沉痛的心情写了《悼张太雷同志》,其中写道:“他在党里历次担任负责的工作,他的坚决与耐苦是一般同志所知道的…….他死时,觉着对于中国工农民众的努力和负责,他死时,还是希望自己的鲜血,将要是中国苏维埃革命胜利之源泉!”
1933 年8月16日,为纪念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太雷同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举行第 48 次会议,决议在江西石城、瑞金、福建宁化三县边界设立太雷县,为中央政府直属县。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
湘江之战后,国民党当局已判断红军将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所以在沿途布下重兵,企图围歼中央红军。博古、李德仍然坚持按原计划前进。这使中央红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危急关头,毛泽东建议放弃原定计划,立即转兵向西,到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开辟根据地。
在这次紧急会议上,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赞成和支持毛泽东的主张。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而遭到斥责后,被迫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同时,控制西安全城,囚禁陪同蒋介石到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
张学良、杨虎城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学良、杨虎城分任正、副委员长。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8项主张。同时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经过认真研究,派遣周恩来于12月17日到达西安。在弄清情况后,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24日,达成了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权利,联共抗日等六项协议。
西安事变在国共两党重新合作的客观形势渐次成熟的时候,起了促成这个合作的作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自此以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国共两党关系开始改善。


1938年12月12日毛泽东在抗大干部晚会上作报告
1938年12月12日,毛泽东在抗大干部晚会上作报告。
报告指出:现在抗大有一万人,陕公有三千人,青训班有二千人,还有鲁迅艺术学院、马列学院、党校,共约两万人。我们办了许多学校,训练了许多干部,这个政策是对的。怎样才能使全盘的工作真正推动起来、开展起来,这就是要有干部。我们训练大批干部到前线去,领导游击队,领导军队,组织群众,发展统一战线,等等,这就是教育工作的意义。

1948年12月12日毛泽东提出淮海战役后各野战军作战方针设想
1948年12月12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电。
电报提出淮海战役后各野战军作战方针的设想,指出:甲、在全歼黄维、邱清泉、李弥诸敌后,华野、中野两军休整两个月,并大致准备好渡江作战所需诸件(雨衣、货币、炮弹、治疗药品、汽船等)及初步完成政治动员。乙、在江淮间现有诸敌未退至江南的条件下,两军协力以一个月至两个月时间举行江淮战役,歼灭江淮间诸敌,占领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平汉以东、大海以西诸城镇,控制长江北岸。丙、然后再以相当时间,最后地完成渡江的诸项准备工作,即举行渡江作战。丁、华野、中野两军协力经营东南,包括皖南、苏南、浙江福建两全省、江西一部。戊、东北我军协同华北主力,于明年一、二两月完成夺取平、津、张、唐任务,三、四两月休整,五月沿平汉南下,六、七两月执行江汉战役,并完成渡江准备工作,八月渡江。第一步经营湖北南部、湖南全省及江西一部;第二步夺取两广。己、华北主力协同东北我军夺取平、津、张、唐后,如那时太原尚未攻下,则协力夺取太原,然后以杨得志、罗瑞卿及杨成武两部夺取绥远、宁夏,与彭德怀、贺龙会合。徐向前、周士第兵团则早日与彭贺会合,先肃清兰州、潼关线上及其以南以北诸敌,并夺取潼关、西安、天水、汉中诸城,然后入川。庚、争取于明年秋季至迟冬季修好津浦、平汉、陇海三路,以津浦供应你们,以平汉供应林彪、罗荣桓,以陇海供应彭贺。辛、上述计划是就现时敌我形势及将来敌方可能部署为基础来考虑的。在你们当面之敌及平津之敌被歼后,估计敌方部署将以较多的兵力位于江南,以第二部兵力位于湘、鄂、赣,以第三部兵力位于川、陕。


1966年12月12日教育家吴玉章逝世
1966年12月12日,教育家吴玉章在北京病逝。
吴玉章,原名永珊,号树人。1912年应孙中山之邀,到南京临时政府秘书处工作。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教育工会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第七和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


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提出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建议
1973年12月12日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的建议,并批评“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不议政”。他提议邓小平任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和总参谋长。
21日,在接见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同志时,毛泽东作了自我批评。他说,他是听了林彪的一面之词,错整了贺龙、罗瑞卿和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毛泽东再次说朱德是“红司令”。
22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对八大军区司令员实行对调。同日,中共中央遵照毛泽东的提议,发出关于邓小平参加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工作的通知。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网、人民网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李渊在太原起兵,浩浩荡荡向关中杀去。李渊的部队,在霍邑遭到隋将宋老生的顽强抵抗。李渊攻打霍邑久攻不下,又遭到长时间的大雨,士兵的盔甲都生锈了。裴寂等人以李密和刘武周的威胁为由,劝李渊回军太原,等待时机再战。

李世民驳斥裴寂等人,劝李渊抓住机会,一举拿下霍邑,进而攻打咸阳。李世民的话很多,提到李密的时候,特意强调他“顾恋仓粟,未遑远谋”。李世民的这句话,不是小说段子,而是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四.隋纪八》的记载。

当时的李密,拥兵三十万,手下有秦琼和程咬金、单雄信、徐世绩等一大批猛将,还有魏征等顶级谋士。

李渊、窦建德等人纷纷劝李密称帝。李渊写信给李密说:“欣戴大弟,攀鳞附翼,唯弟早膺图,以宁兆民!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复封于唐,斯荣足矣。”

把李渊的话翻译一下,就是说:“贤弟是应该早日名应图谶,登基称帝。愚兄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求贤弟把我的名字留在陇西李氏族谱,并且把唐国故地分封给我,愚兄就感激不尽了。”

李渊明面上推举李密,让他称帝,背地里却说李密是“蒿箭”。蒿是一种芒草,我们常见的芒草扫把,就是蒿杆做的。箭一般是箭竹做的,蒿杆做的箭,轻飘飘的没有用。李渊把李密称为“蒿箭”,就是认为李密轻飘飘的没有用。

在李密如日中天的时候,李世民却认为李密贪恋仓里的粮食,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李世民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呢?

这件事情,柴孝和最有发言权。《新旧两唐书》记载,李密手下有个谋士,在李渊起兵之前,就向李密献计说:“秦地阻山带河,项背之亡,汉得之王。今公以仁基壁回洛,翟让保洛口,公束铠倍道趋长安,百姓谁不郊迎?是征而不战也。众附兵强,然后东向,指捴豪杰,天下廓清无事矣。迟之,恐为人先。”

把柴孝和的话,翻译成白话,就是说:“关中地势险要,项羽丢了关中,就灭亡了。刘邦得了关中,就得了天下。魏公可以让裴仁基镇守回洛仓,让翟让镇守洛口仓。魏公率领兵马,向关中进兵,一举攻下长安。拿下长安之后,再挥师东进,攻打洛阳。如此一来,平定天下就指日可待。如果下手魏公下手晚了,恐怕就会被别人抢占先机。”

柴孝和给李密献计的时间是大业十三年四月,李渊太原起兵的时间是同年七月。如果李密按照柴孝和计策行事,把两大粮仓交给部将镇守,自己驱兵关中,天下的形势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只可惜,李密舍不得回洛仓和洛口仓、黎阳仓的粮食,没有采纳柴孝和的计策。

隋文帝设立了四大官仓,隋炀帝又增设了两大官仓,使得隋朝有六大官仓。六大官仓中的回洛仓和洛口仓、黎阳仓,在瓦岗军手里。三大官仓里的粮食有多少呢?

史料记载,光是洛口仓的粮食,就达到了二千多石,足够瓦岗军30万将士吃30几年。三大官仓的粮食加起来,足够瓦岗军吃将近一百年。

李密占领了三大官仓之后,就像是穷小子中了五百万大奖一样,死死抓住粮仓不放手。瓦岗军吃不完这么多粮食,李密就用来收买人心。李密放出风声,打开三大官仓放粮,让老百姓免费取粮,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李密的命令发出之后,各地的居民纷纷来取粮食。李密说话算数,任由百姓取粮。老百姓拿粮食的时候贪多,到了半路实在是搬不动了,就把粮食扔了。史书记载,在通往三大官仓的道路上,到处都是扔掉的粮食,路面上铺满了粮食,都变成白色道路了。

老百姓取了粮食,纷纷对李密交口称赞。李密声望日隆,非常享受这种万众归心的感觉。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名叫徐洪客的隐士,给李密献计曰:“大众久聚,恐米尽人散,师老厌战,难可成功。”

官仓的米再多,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等没有米了,李密所谓的万众归心,就会化为乌有。到了那个时候,瓦岗军就会军心涣散。徐洪客指出了李密的隐忧,也给李密指了出路。徐洪客让李密去打江都,活捉隋炀帝。

李密就像李世民说的那样,迷恋三大官仓的粮食,既不想西进关东,也不想南下江都,只想在洛阳与王世充死磕。

在李密久攻洛阳不下的时候,李渊迅速攻进关中,并且打进长安城。李渊建号帝王,成了唐高祖。

李密被王世充击败,被迫投奔大唐。李世民说李密那句“顾恋仓粟,未遑远谋”,被历史的进程证明是无比正确的识人之言。

李密投奔大唐之前,以为李渊会“台司待我”,李渊却让李密当了一个光禄卿。昔日的瓦岗军首领,秦琼河程咬金等人的带头大哥,居然要给李渊传菜。美好的愿望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李密心里失衡了。

李密铤而走险,在桃林县起兵造反了。李渊早就预料到李密会造反,早就让李世民准备了兵马。李密刚刚起兵,李世民的部将盛彦师就率领大军截住了李密。

唐军剿灭了李密的叛乱,还杀了李密。李渊下令,将李密的首级斩下来示众,以此来威慑首鼠两端的瓦岗降将。

李密被杀的同时,王伯当也为他陪葬了。王伯当一代名将,因为跟错了带头大哥,结果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可惜啊。

志在天下的孙权,却因为目光短浅,错过了唯一能够夺取天下的机会!

我们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对东吴没有什么好印象。尤其是它私自败盟,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擒杀了关羽,更是让我们不耻。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三国三国,少一国都不能称其为三国。如果没有吴国的参与,就不会有三国这个时代。东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它也是一个想要争夺天下的集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东吴夺取天下的方略做一番探讨。

一、东吴的野望。

在三国的历史里,我们对诸葛亮的《隆中对》都十分熟悉。估计很多人都还背过,朗朗上口。蜀汉日后就是按照《隆中对》里的方略,进行了一步步的战略行动。但是,东吴同样也有夺取天下的方略,那就是孙权和鲁肃的《榻上问对》,了解它的人就不如《隆中对》多了。

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当年周瑜将鲁肃推荐给孙权,孙权和鲁肃相谈甚欢。于是孙权独自把鲁肃留下,商谈天下大事。这就是东吴有名的《榻上问对》。《三国志鲁肃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孙权)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馀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在这里,鲁肃提出了东吴夺取天下的战略方案,那就是夺取荆州,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帝号以图天下。这个方案得到了孙权的认可,在日后的东吴的战略行动上,处处体现了这个方案的影子。

二、赤壁之战后的形势。

在孙权和鲁肃制订夺取天下的方案时,刘备还没有来到荆州。后来刘备到荆州后,得到诸葛亮的辅佐,采纳了《隆中对》的方案,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到曹操南下,夺取荆州的时候,孙权面临曹操的巨大的军事压力,内部投降的呼声很高。但是孙权内心不愿意投降,在得到周瑜、鲁肃的支持后,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了曹操。曹操看南方一时难以平定,被迫留下部分兵力守卫要点,主力撤回北方。

在赤壁之战后,东吴按照它的战略方针,把注意力放在长江沿岸的要点上。东吴的目标是南郡,周瑜率领东吴的主力和曹仁进行了长期的争夺战。《三国志吴主传》中记载,“瑜、仁相守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最终,东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夺取了江陵,实现了全据长江的设想。

而刘备集团则迅速南下,夺取了江南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并且依靠四郡的资源,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实力。这时的刘备集团不是当初的弱小势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这样,孙刘两家之间就又产生了新的问题。那就是东吴如何处理盘踞在自己的腹地的刘备集团。周瑜等人的建议是,收服刘备,为己所用。比如说扣押刘备主要将领,用声色去腐蚀他们。使刘备集团群龙无首,分化瓦解。但刘备集团的君臣都是以匡扶汉室江山为己任的,这些手段难以达到目的。再加上鲁肃等联盟派从中周旋,这些建议没有被孙权采纳。

最终,经过鲁肃的中间努力,双方采用了一个比较明智的解决方案--“借荆州”。

三、借荆州的影响。

借荆州,是孙权心里的一个刺。借荆州,实质上只是借了南郡一个郡。但是由于这个南郡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导致了多年以后,孙权依然因为借荆州这件事对鲁肃耿耿于怀。《三国志吴书九》中,孙权评价鲁肃说,“(鲁肃)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可是,如果我们客观的来看待这件事情,就会发现,鲁肃借荆州不但不是他的短处,反而是他的长处。

当时,刘备按照《隆中对》的方案,需要一个出兵宛洛的战役出发地,于是向孙权提出借荆州的要求。鲁肃居间调停,孙权答应了刘备的要求,将从曹魏手中浴血奋战夺来的南郡借给了刘备。

在当时的情况下,东吴虽然全据长江,但是刘备被包围在腹心之中。东吴站在第一线,抵抗着曹魏的全部压力。而刘备则躲在东吴的身后,一面发展自己的势力,一边等待时机。这对东吴是不利的。

而刘备集团也不甘心被包围的境地,为了完成《隆中对》的构想,它也需要南郡这个要地,做取益州和北伐的基地。这样,在鲁肃的周旋下,双方达成了协议。刘备的兵力被送上第一线,减轻了东吴的压力,使得东吴可以专意淮南。因此,史书说,“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可见这件事给曹操心理冲击之大。

但是,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真实意图并不是帮助刘备实现《隆中对》。他的真实意图是给刘备一条出路,好把刘备的势力从荆州撵走。这是他和鲁肃战略意图的分歧所在,也正是这个战略意图的分歧,导致了日后败盟的发生。

四、不可逾越的障碍合肥与张辽。

孙权在和刘备虚与委蛇的同时,也在淮南对曹军进行了多次交锋,各有胜负。但是,南郡一直是孙权的一块心病。南郡不回到自己的手中,孙权睡不安席。

当孙权得知刘备取益州的消息后,一怒一喜。怒的是,刘备阻止孙权取益州的行动,反而自己去获取益州。喜的是,刘备既然有了益州的地盘,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要回荆州,把刘备的势力驱逐出去。

可按照《隆中对》的计划,南郡是北伐宛洛的出发地,刘备是绝不可能还给东吴的。因此,刘备推脱说得了凉州再还。孙权一怒之下,出兵湘水,双方差点火拼。当时曹操入侵汉中,刘备怕益州有失,与孙权以湘水为界,平分江南四郡,双方暂时和解。

刘备自以为事情到此为止,可他不知道,在孙权心里,江南四郡全部给东吴也比不上南郡,将来不管怎么样,也要拿回南郡。

孙权在荆州问题告一段落后,就把目光回到淮南来。这次他的目光盯上了曹魏在淮南的重要据点合肥。合肥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清初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称合肥为“淮右襟喉,江南唇齿。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则可以西问申、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因此,孙权对合肥也是志在必得。

可是这一次,孙权遇上了他人生的克星张辽。十万大军竟然打不下七千曹军守卫的合肥城。刚一遭遇,张辽就直杀入孙权麾下。这时,孙权露出了他外强中干的真面目,竟然吓得逃上高冢躲避。连当年不愿意进院墙内躲避的袁绍都不如,使得全军丧胆。接下来攻城不克,撤军时被张辽在逍遥津突袭,险些丢了性命。

这一仗,张辽威震东吴,孙权彻底丧失了进攻淮南的勇气。多年以后,孙权还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坐镇淮南的张辽成了孙权无法逾越的障碍。

五、天下之大机。关羽的襄樊之战。

孙权不得不再次把目光回到了荆州的方向。淮南打不下来,但有长江和自己的水军,暂时可以保证安全。可是,南郡一直在刘备手中,终究是心腹之患。这时,鲁肃已死,接替鲁肃的吕蒙迎合孙权,说出了夺回荆州的设想。据《三国志吕蒙传》记载:

初,鲁肃等以为曹公尚存,祸难始构,宜相辅协,与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陈计策曰:“(今)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於操,何赖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深纳其策,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

孙权吕蒙君臣的这段对将来的战略方案的产生,主要原因是东吴的联盟派的主导者鲁肃已死,剩下的这些以吕蒙为代表的人已经对刘备方面不满已久,这时都爆发了出来。这些人认为,刘备集团的崛起是依靠东吴的赤壁之战起家,而现在发展以后,以刘备关羽为首的刘备集团对自己不但没有感恩之心,反而怀有恶意。

如果是这样,还不如除掉关羽,夺回荆州。有自己的水军为后援,根本没有必要害怕曹操和关羽。孙权也认可了这个设想。这实际上,孙权集团又回到了“全据长江”的老路上来。这个时候,孙权集团已经决定武力夺回荆州,把刘备的势力赶回西川。

可怜刘备集团对孙权集团的战略变化毫无察觉。关羽已经成了孙权的目标,荆州成了东吴砧板上的肉,刘备集团还在做着结好孙权的美梦。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襄樊,水淹七军,活捉于禁,斩杀庞德。紧接着,东吴和曹操勾结。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成功。关羽走投无路,大军溃散,败走麦城,被东吴擒杀。

两年之后,又发生了夷陵之战。陆逊在夷陵火攻刘备七百里连营,大败蜀军。自此,三国的疆界格局基本确定了下来。

六、东吴取得天下的关键。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东吴终于达到了“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但是,就最后的东吴的形势来看,战略态势没有得到多少改善,甚至还有恶化的趋势。

在西段,西有蜀汉的威胁,北有襄樊的威胁,被迫投入大量兵力防守。在东段,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守江必守淮”。淮南曹操占有合肥要地,东吴根本无法把势力扩张到淮河一线。因此,曹魏随时可以把兵力前出到长江一线。东吴本身兵力有限,又增加了更多的防区,根本失去了北伐的能力。孙权和鲁肃的问对里面的争夺天下的预想成了一句空话。终三国时期,东吴也未能改变自己的被动防御态势,直到灭亡。

那东吴难道就没有夺取天下的机会了吗?如果我们对整个过程进行缜密的分析,我们还是认为是有的。这个机会,就在关羽的襄樊之战的时候。

首先,孙权有着其他两个集团都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外交优势。曹刘两家视为死敌,号称汉贼不两立。而双方又都和孙权有姻亲的关系。这就使得孙权集团拥有得天独厚的外交优势。有了这个优势,孙权可以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也可以在最关键的时候撕破盟约,收取最大利益。孙权不必担心刘备集团对自己背盟,而自己随时可以选择对关羽袭击的时机,这个优势可以给孙权带来巨大的利益。

第二,关羽北伐,能够削弱曹魏的实力,对东吴有很大的好处。在关羽获胜的情况下,会大幅度的削弱曹魏的势力,减轻东吴下一步进取中原的压力。在这个时候,孙权集团应该把主要的兵力投入淮南战场,尽快解决合肥这个钉子。如果能够夺取合肥,控制淮河一线,不但会改善长江的防御态势,还可以为下一步逐鹿中原做好准备。

第三,背盟的时机。要达到孙权的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必须拿回南郡。但是由于有《隆中对》的战略部署,刘备集团是不可能归还南郡的。要拿回南郡就必须败盟,袭取荆州。那么,败盟的时机十分重要。不能早,也不能迟。

如果早的话,等于东吴为曹魏解围,并可能和关羽拼得两败俱伤。如果迟的话,关羽立足已定,就失去机会。所以,时机的拿捏是关键中的关键。

当关羽和曹魏陷入对峙状态的时候,东吴要采取援助的姿态,并给予关羽粮草甚至兵力的援助,让关羽和曹魏拼得两败俱伤。如果关羽能够拿下襄阳樊城,给曹军严重打击,而自己也损失惨重的时候,这个时候背盟袭击是最好的时机。如果关羽拿不下襄樊,但是和曹军拼得两败俱伤,被迫撤军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是袭取荆州的时机。

如果能够把握好时机,造成曹军和关羽两败俱伤,东吴取得西控荆襄,东控淮河的态势,那么,东吴还是很有可能夺取天下的。而孙权掌握着选择时机的主动权,是应该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但是,由于东吴君臣的目光短浅,行事拙劣,夺取荆襄失之过早,使得曹魏没有受到应有的打击。又没能够控制淮河荆襄一线,战略态势没有能够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还因此产生了夷陵之战的连锁反应,虽然获胜,可自己也损失惨重,造成了吴蜀两国两败俱伤的结果。这使得曹魏坐收渔利。最终,曹魏一家独强,吴蜀两国苟延残喘,必然灭亡的格局固定了下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以前小时候,看样板戏有一句台词是这么说的:八年啦,别提它。当时很不理解,怎么会是一挥间呢,那是三十八年啊,是多长久的日子啊。
  • 鸭肉、鸭脖、锁骨、鸭掌、香肠、鸡蛋等等,只要你想卤着吃的东西,全都可以卤一卤,只要时间足够长,让味道进去,那简直是相当可口。如果很讲究的卤味,会有很多独家的香料
  • 随着疫情的缓解,其他同志可以轮流回家休整,但是他却不顾自己年龄大、患有高血压的实际情况,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吃住在单位。【换了战场,依然是最勇敢的兵】“将近一
  • 待我不怎么痛的时候,恢复了一些理智,便跟他说了一些“现在不怎么痛了,智齿不怎么痛,你给我旁边不小心划到的伤口有一些疼,大意了”然后加了一个“头都大了”的表情包,
  • 人生重在走过自己,一个连自己都无法越过的人,有谁还会用欣赏的目光打量你呢?人生重在走过自己,一个连自己都无法越过的人,有谁还会用欣赏的目光打量你呢?
  • 虽然光头好现在经常都是哭啼啼,但是他依旧很可爱~而且他哭啼啼是为了—举高双手,要麻麻抱抱[抱抱]之前是我错了,我受“专家”“蛊惑”嫌弃你总是要抱抱,觉得你不乖~
  • 7哥送我的新欢到了[喵喵]我研究研究怎么把后头男人所有名字都写上去 怕这个小叶片不够写的[喵喵]没事还有背面 哈哈哈哈哈哈 现在大概是5 2的高度期待它变大
  • 近日,该剧发布了杀青照与杀青海报,故事中有关于爱情的美好描绘、有关于友情的细腻刻画,也有关于亲情的多方位解读。中国的古山水总有种虚空的仙气,云里雾里,美感飘渺灵
  • 但庞贵凤内心很清楚,快速集结300名护士上“战场”对于中心医院护理团队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我了解我的护士”。 10、对于别人的刻薄言语,记住三句话“没事的,会
  • 日本小妹妹森上颯来的靓照今后请多多关照,谢谢こお見えてモデルの仕事さしてもらってます今ゎまだモデルの卵で全然名前知られてないし売れてないです良かったら名前と顔だ
  • 眼前的困难反而更可能激发出李铁更大的工作热情,我们也相信,在他这种有爱心,有担当,有责任感,又能身先士卒的主帅带领下,即使前面困难重重,国足也能让我们看到足球的
  • 【#全国两会# 人大代表曾静萍谈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Au cours des Deux Sessions, notre journaliste a
  • 景厂长带着他的#情人节礼物# 和大家过节啦[憧憬]除了玫瑰花,果然还是想@TFBOYS-易烊千玺 的情话呀[污][苦涩]如果暂时听不到,那就来先收本狐的福利 !
  • [玫瑰]轻度的不用处理,自己会好,给宝宝保持清洁,擦点润肤霜或膏药,严重的去医院,药物治疗,很快就会痊愈,所以孕妈妈们,为了你的宝宝,请你们在怀孕的☯ 特殊时期
  • ·秋分日,上皇太帝君登上清,集众真万仙,会于寥阳之殿,共议定天下万人罪福,记学道求仙之勤懈,疏犯过日月修行善恶刑罚之科,根源修例,副之司命,书于黄箓。·秋分日,
  • 前几天我就说过,罗诉韦德法案并不仅仅是保护美国妇女堕胎权而已,如果推翻,将有更深远的影响。美国宪法里肯定找不到反堕胎的条款,如果现在推翻这个判例,那么“法无禁止
  • 转了两圈没事我就去找我妈说“我昨天买了桃胶,要不要泡着明天吃”又聊劈叉聊好久…去冰箱拿个果冻回房间坐着,我忘了我要干嘛的了…[委屈]3216【投稿】咩咩!握不住
  • 高品质出货 :花色 : 、喜欢 ➕️1027379007中国新年系列 印花连帽棉质卫衣为了庆贺虎年新年的到来,在绿树繁花的缤纷背景下形成一道特别的风景,展现出
  • 心中有花,满眼爱意,黄昏就像储柜,把人们一生的精彩华年典藏其中,桃花影落白发时,任你纵情感概。青春的诗集里面,有少年人长发及腰的憧憬神往,在还未相逢的时光里,每
  • 」郭晉安(安仔)和陳煒尚欠幾日戲便煞青,他們都覺得不算太辛苦,因佔一半是年輕人戲份,分配妥當,安仔完成拍攝後便會認真休息,而子女因讀國際學校,所以6月便會放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