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卫视2022丝路春晚如何做到「文化出圈」?#

近来的电视荧屏上,流量潮水退去,内容价值高地正渐次显露。

又逢一年新春,各大卫视春晚在这一时段历来是具备高吸睛力、高关注度的内容。

在当前“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要求和市场诉求下,晚会如何打造并释放内容价值,既以欢庆基调陪伴观众过春节,又以价值输出塑造内容阵地成为关键。

在各大卫视春晚中,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推出的大型跨国融媒体晚会“丝路筑梦·和美与共”2022丝路嘉年华暨丝路春晚(以下简称“陕西卫视2022丝路春晚”),因多元文化的创新融合而独树一帜。

整场晚会以向世界传播中国春节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内容层面以丝路精神为主线,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兼融世界优秀文化,为全球观众带来一场具有中国年味,充满丝路风情的视听盛宴。

面向全年龄受众的多元文化元素,创新融合的文化呈现方式,使得陕西卫视2022丝路春晚博得了满堂彩。有媒体评价称,“晚会用音乐的语汇实现了丝路文明互鉴与世界文化交流”,“晚会表达了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同时也呼应着和平包容的丝路精神”。

让观众兴奋不已的则是晚会一场场掀起高潮的节目和一幕幕表演,如开场的《丝路交响》让网友直言“丝绸天路,晚会开场直接拿捏”,《飞天伎乐》则让人感叹“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回”,《兰陵王入阵曲》又让观众看后大呼“血脉喷张,大汗淋漓”……

由此也可见,晚会给观众带来了十足的震撼。

跳脱拼盘式套路,铺陈文化主线

以往晚会大多逃不出拼盘式的套路和流量主导的内容,而如今的晚会则面临着全新的更迭和重塑。如何在视听层面、意义内涵层面,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灌注价值成为关键。

而且,晚会作为文艺活动和平台的文艺内容,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而“新时代中国故事”的能量说到底是精神的能量和文化的能量。

那么,如何以一场文化属性的文艺活动,将这样的文化能量提炼并传播?

首先,内容设计和晚会编排上,陕西卫视2022丝路春晚以丝路精神为主线,以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为核心,以《回眸》为始,以《五星出东方》为收尾,分既独立成章又彼此关联的五大篇章,从独特视角解读不同主题,并始终以文化贯穿,围绕文化的主轴,立足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国内外音乐家、艺术家的不同视角,解读丝路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讲好中国故事”得以实实在在并极具深度地实现落地。

开篇的《丝路交响》将描写丝路的经典曲目《千年回眸》《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之梦》进行改编,以出乎观众意料的方式,实现了一条丝路、三首经典的无缝串联,在晚会开场立起了“丝路筑梦·和美与共”的旗帜;

突出华美古风服饰及艺术造型的古风舞蹈《飞天伎乐》,以独具魅力的敦煌风格舞蹈勾起了大众对敦煌壁画仙女的想象,并借此展示丝路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并升华了丝路精神;

将中国民乐与世界音乐元素结合的《万里茶道》,以音乐描绘茶的形态、为人乐道、制茶过程与泡茶的情景,耳目一新将中国传承千年的茶文化铺陈在观众眼前,促成文化交流与互动;

以舞剧讲述国家一级文物汉代蜀地织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五星出东方》,不仅让“文化遗产”在荧幕上活了起来,更将历史厚重感与艺术美感融为一体,实现了对民族文化、民族团结精神的表达与呈现……

这些节目皆注重丝路内涵,立足丝路文化与丝路精神的解读,在创新改编与融合中向当下观众展现丝路文化的内涵与魅力,而这也是全场晚会文化主线的立足点和起始点。

其次,立足丝路的文化主线在晚会上展开了不同方向地探索和延伸。

其一,在潮流趋势中,贴近年轻化与流行化。

当下,随着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以多元化、多样态形式回归主流视野,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元素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新宠,“文化国潮”受到年轻群体追捧。

二次元国潮女子组合SING女团与创意国风男子群舞《一不小心到古代》;百人国潮鼓乐演奏《兰陵王入阵曲》;在歌曲演唱中融入独特的戏腔,让戏曲和流行音乐巧妙融合的《那年 年少》等节目无不聚焦传统文化的年轻化呈现,展现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其二,在融合趋势中,展现多元化与国际化。

当今时代,文化能量的传播和释放离不开多元化的交互融合。面对不断更迭的受众群体,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受众诉求,融合越发成为文化传播的必经途径。

传统戏腔融合流行演唱的《青丝》,体现和平包容丝路精神的《La confusion de Matt》等无不在融合中对应了传统文化的传扬,契合了晚会“丝路风情,中国气质,国际表达”的态度和立场。

可以说,陕西卫视2022丝路春晚跳脱出了拼盘式的固有套路,立足丝路文化,在文化主线中聚焦文化共鸣和精神勾连,展现了更多彩的世界面貌与更多元的文化形态。

而这也是陕西卫视继“中秋之夜”以传统文化为切入口和突破口,打开文化创新赛道之后,在这条赛道上持续发力,在多个维度实现传统文艺晚会的创新之变,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出圈,为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舞台和机会,同时也为观众奉上了一台精彩的文化盛宴。

强化创新式表达,尽显视听魅力

纵观陕西卫视2022丝路春晚,晚会节目的艺术形式可谓多种多样。

歌曲、舞蹈、音乐剧、舞蹈、杂技、戏曲、影像等应有尽有,不同的节目又将国内外知名音乐家、艺术家、中国文化IP、历史主题等作品重新包装,尝试了管弦、电声、民乐、现代乐团等不同歌舞诗的跨界融合创新模式。这些艺术形式、跨界模式的创新赋予了这台晚会丰富的视听呈现。

观众因《丝路交响》的经典融合而震撼,为野孩子乐队的一首《黄河谣》而动容……这些正是基于节目创新而生发的独特吸引力。

在创新表达越来越成为面向广泛大众制作内容、传播内容的关键要素时,陕西卫视2022丝路春晚不仅把握了这一要诀,更在具体节目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契合时代、满足受众的高效方法论,而这也是这台晚会广受赞誉并得以出圈的重要原因。

另外,晚会在节目艺术性上的突破与技术要素休息相关,而这也是晚会强化“技术与艺术”创新融合的结果。陕西卫视2022丝路春晚中的现代舞美与高科技手段为整台晚会的视听呈现带来了极大助力。

舞美设计师尚天宝为陕西卫视2022丝路春晚设计的舞美“和合之路”可谓是整场晚会的专属特色,既象征丝绸之路勾连中国与世界,又以飞檐与丝绸汇聚成的“合”寓意着合作共赢的精神。整体设计符合当代审美潮流,利于国际化传播,展现丝路精神的同时赋予晚会独特气质。

在融合传播层面的创新则为这台晚会的全网声量和出圈影响打下了基础。晚会不仅在陕西卫视、凤凰卫视、深圳卫视、海南卫视联动播出,并在春节期间大小屏多轮刷屏播出,多个国家和地区转播,主流新闻报道。

如此充分调动融媒体渠道的互动协同,大屏、小屏多渠道分发,长视频、短视频的二次传播,都成为晚会内容传播的重要手段,且充分对应了当下受众的视听诉求和收视喜好。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传承丝路精神

陕西卫视2022丝路春晚创新搭台,文化唱戏的背后指向晚会所打造的内容价值高地。

在内容价值的提炼与传播中,晚会激发了群体性共鸣,实现了积极价值的倡导和引领。如《你好 我的西安》立足本土情怀,勾连了人们对西安城市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微光》《日出日落》等极具正能量的歌曲也传递着爱、勇气与能量。

另外,整台晚会立足西安,即丝路精神、丝路文化的发祥地,立足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特色,成功讲述了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故事。

在这台晚会上,观众看到了数不胜数的中国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丝路文化、茶文化、敦煌文化、西游文化、传统戏曲、杂技技艺等等。而且,这些文化元素的呈现并不单一,它们在传统和潮流、国内与国外的多元融合中绽放出独有的色彩。这便是文化自信的表达。

当然,在文化自信的背后,晚会所要讲述的则是一个中国文化的价值能量的故事。而这正是晚会内容价值高地的制高点。

在当今时代的诸多动荡和挑战面前,晚会以“丝路文化”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东方文明古国的世界观,呈现了建立未来新型世界格局的东方智慧结晶,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源地,亦即丝路精神的发祥地,西安自然成为东西交流合作的一个窗口。而由陕西卫视举办这样一台主题春晚,既展现了丝路精神在当今时代生生不息地血脉传承,也再次让西安成为打开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切口,塑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宣传的窗口,同时也标志着西安为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了一个重要舞台。

一直以来,在西安举办的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中欧班列等新丝路内容悉数与丝路文化、丝路精神有着紧密联系,并深度捆绑。这一系列活动突出了西安在丝路精神层面的古今勾连和贯通作用,而丝路文化和丝路精神对当今时代的国际交流、合作又有着不可忽略的现实价值和意义,由此可见,西安和陕西卫视传播丝路文化、弘扬丝路精神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此次的陕西卫视2022丝路春晚既是在中国新年之际,以丝路文化的艺术作品、国际化的艺术语言展示丝路精神悠远传承,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也是面向世界,传播“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大同理念,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的重要舞台。

多元文化的创新和融合是陕西卫视2022丝路春晚的核心内容元素,也是晚会的一抹亮线,不仅让荧幕前欢度春节的中国观众眼前一亮,也面向全球观众,让世界为之振奋。

伴随晚会的广泛传播,其所包裹和蕴含的文化能量也将触达更多受众,释放出潜移默化且深厚久远的影响。

中医名家樊正伦访谈(全十二集)(6-7)

谈系列之六

西方人用两只手吃饭,我们中国人用一只手吃饭。筷子给你的时候,叫一双,这叫“道生一”,用的时候必须一分为二,这是“一生二”,“二生三”,什么是“三”?动者为阳,静者为阴,一阴一阳为之道,两根筷子这么一动,什么芹菜、韮菜、花生米……,你全夹捡起来,这就叫“三生万物”。

田 原:现在有很多成年人是“塑料体质”,女生林黛玉,男生肾虚,临床上这样的病人也不少吧?

樊正伦:经常有。你比如说现在到了秋天了,有很多人感冒以后就反复的咳嗽,甚至三、四个月都好不了,而且极易感冒。中医讲肺主皮毛,就是当我们一呼一吸时,我们的毛孔也在一张一合,也要呼吸。所以在感冒的时候,不管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实际上是毛孔的呼吸受影响了。

毛孔一张一合的时候,也把体内的热量散出去了,把水分散出去了;当你得了风寒感冒的时候,也就是毛孔合多于开的时候,体内的热能就散不出去,水分也散不出去,都壅滞在里边了。当它散不出去的时候,你打了抗生素,它不能解决毛孔的开合啊,它只能解决你是细菌还是病毒,而且是病毒的话,你打抗生素也没有用。

中药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中药是恢复毛孔开合,让毛孔的开合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这就是中医说的肺主皮毛。有很多病人,感冒之后打了抗生素就不发烧了,各项检查都很正常了,就是咳嗽不止,为什么?因为他的毛孔开合还没恢复,热邪和水分都壅滞在肺里面了,中医把它叫做肺热喘咳。我们用中药的时候,其实我们常常用的“止嗽散”,里面百部、桔梗等几位药,恢复的就是毛孔的开合。

田 原:每年入秋以后有很多这样的病人,您用的都是这个方子?

樊正伦:对呀。 就是“止嗽散”原方,它是清代名医程钟龄的方子。

田 原:原方上还要做一些加减?

樊正伦:我是用“止嗽散”加上小柴胡汤,效果非常好。小柴胡是什么?是调畅气机的。小柴胡汤里面有柴胡的升与黄芩的降,咳嗽的时候,实际上是气血壅滞,那么首先得让气机活动起来,“流水不腐,户枢不蠧”对吧?它通畅起来了,再让肺的升降正常了,肺本来就是主宣发与肃降的,要让它的升降正常。如果肺里面已经有痰了,再加一点栝蒌、半夏这些去痰的药,就是去有形之邪的药,那他就好了。而且都用不着吃七付,五付就好。

田 原:是根除吗?

樊正伦:去根儿,两、三个月咳嗽不好的病人用了这个方子就好。

田 原:和您对话,越发觉得中医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难,那么复杂。真如您所说,中医治病,治的是人,是人的状态,而非一症一病。说到状态,咱们看现在肿瘤患者越来越多,我觉得与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有关。压力大、欲求多,可以说状态已经偏颇了。曾经有一位专家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他说得病了,就像走在平衡木上的人,失去了平衡,一条腿已经掉下来了……樊教授能不能给大家开个方子,或者告诫什么的,能让人们重新回到一种正常的、平衡的状态?

樊正伦:如果要找回一种正常的状态,那就是咱们平心堂外面写的那四条——顺四时、调情志、节饮食、慎医药。您只要把这四条弄明白了,你就绝对没问题。为什么?人在天、地气交之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实际上人也一样啊——春天,你的气血从内向外走,夏天,气血全到外面来了,一入秋,气血就从外面向里面走了,冬天的时候,气血都到了里面,外面就相对不足。所以夏天的时候为什么容易闹肚子?不是因为细菌多了,是你的气血全跑外边来了,里面是空的。我们的气血就跟外边儿的树是一样的,夏天你看那树上的所有营养都在枝叶上,根上就什么营养也没有了;到冬天的时候,所有气血都到里面去了,您外面就相对的不足了,这时候人就容易感冒。
人就生存在这样一个自然界里面,你不能违背它。

老百姓有句话,说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作病。什么意思?就是当夏天气血都到外面的时候,它有一个作用,通过汗液把你体内多余的东西排出去。冬天的时候,我们中国人都讲冬天要进补,这时候你吃点涮羊肉啊,吃点儿有营养的东西,为什么?因为这时候气血都到里边的时候,你吃了好东西,它能够充分的运化,为明年春天的生发再做准备。看看我们的树,到了冬天都要进行冬灌,为什么?就是因为冬天的时候,要营养他的根部,冬灌以后,它就储存了足够的营养,为明年春天做准备了。

冬天储存了营养的同时,会产生很多多余的产物,到了夏天,发汗的时候,正好把这些多余的产物排出来。

但是我们现在是怎么过冬、过夏的?冬天唯恐暖气烧得不热,夏天唯恐空调开得不大,你违背了四时的规律。《黄帝内经》讲“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道理不是很清楚吗?所以你要想少得病,第一点就要做到顺四时,也就是尊重自然界的规律。

田 原:曾经有句老话叫人定胜天,这四个字甚至被当成很多人的座右铭,其实人还是要有所畏惧的。

樊正伦:当然。因为人是天地的产物,人不可能逃得出天地,这是祖先早已经告诉我们的。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还要非常注意饮食,我们的祖先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说五谷是养命的,人的生命不仅仅靠脂肪、蛋白质来维持,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不论什么民族,哪怕是以肉食为主,他也必须吃粮食,不吃粮食是活不了的。为什么?种子是什么?种子是生命的延续呀。您看我们从马王堆里挖出来的那个种子,已经上千年了,还能发芽,说明种子是有极强生命力的东西。现代很多人说我天天不吃五谷,我光吃菜,我就为了减肥,那就面有菜色了(笑)。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是以纤维食物为主的民族,这和外国人不一样。你看外国人吃饭,一手拿刀子,一手拿叉子,大叉子叉上羊肉一烤,刀子一割,小叉子一叉就吃了。这是外国人的生活对吧?因为他以游牧为主,他们几千年的遗传基因,对肉类的消化能力要比中国人强得多,几千年来他们就是这么吃出来的。
田 原:为什么咱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身体素质反而越来越差,什么心脑血管、癌症……患者越来越多?看来多数是吃出来的。

樊正伦:因为很多人都忘记了咱们的祖先是怎么活过来的。外国人吃饭用刀叉,中国人吃饭就是两根棍儿。吃饭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儿,任何民族都一样。西方人用两只手吃饭,我们中国人用一只手吃饭。筷子给你的时候,叫一双,这叫“道生一”,用的时候必须一分为二,这是“一生二”,“二生三”,什么是“三”?动者为阳,静者为阴,一阴一阳为之道,这就是“三”。两根筷子这么一动,什么芹菜、韮菜、花生米……,你全夹捡起来,这就叫“三生万物”。你要两根筷子都不动,什么也叉不起来,两根筷子都动,什么也夹不起来。我们祖先把用筷子的传统延续下来就已经告诉你了,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这就是老子说的“道”。

再看今天,拿着老祖宗给你消化纤维性食物的肚子,天天去消化什么牛排啦、鸡腿儿啦……(笑),或者不是天天吃菜就是天天吃肉,结果不是糖尿病就是血压高。

饮食结构不是一代人能改变的,我想这是我们国人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访谈系列之七

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所以我治病从肝入手,尤其是慢性病,因为慢性病的形成,首先是一个气机不通畅,尤其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疾病,包括肿瘤。你看有的人很瘦,但是他不受补。因为什么呢?如果这个水不动了,你往里面扔的营养越多,它沤得越快!你首先得让它的水流动起来,当水流动起来了,哪儿不足,哪儿有余就看得非常明白了。

田 原:真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生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恩赐,中医是解读这个万物之灵的智慧,而现在,我们需要传道者。樊教授当之无愧。

可我却听说您总在骄傲的“标榜”自己是一山野村夫?而无意做传道学者?

樊正伦:(笑)我以看病为主,我给他们讲课说,我不是教授,我也不是专门研究学问的人,我今天所回答的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在看病过程中,患者要问到的问题。你就得考虑,中医可以治病,治好病,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怎么治好的?很多人说不明白。

田 原:所以您就得多开坛,多讲解,听说百家讲坛正在邀请您讲中医文化和养生。

樊正伦:就是。其实说不讲,这些年也没有断了讲,但我是医生,我的患者太多,对我来说,能给患者看好病才是大事。

田 原:您在临床上的治 疗理念是什么?

樊正伦:我基本上是调肝入手。人法天地而生,肺呢,主一生之气,就是人和天的通道,所以肺在五脏中属天。你所有的营养来源于脾,脾是地,心是火,肾是水,天、地、水、火之间,运动着的是什么?是肝,是风。因为只有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它才能够正常的运转,水气上升,火气下降,才能够水火既济。
所以在治病的过程中,地气不上升,天气不下降,肾水不上升,心火不下降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调理它的气机,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所以我治病从肝入手,尤其是慢性病,因为慢性病的形成,首先是一个气机不通畅,尤其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疾病,包括肿瘤。你看有的人很瘦,但是他不受补。因为什么呢?如果这个水不动了,你往里面扔的营养越多,它沤得越快!你首先得让它的水流动起来,当水流动起来了,哪儿不足,哪儿有余就看得非常明白了。

田 原:看来任何难题,首先要解决的一定是思路问题,思路决定出路。

樊正伦:我读了这么多中医古籍,我发现找不到什么是中医学的定义,没有一本书明确地告诉你。中医学是什么,它是以天人相应、天人同构的思想为指导,运用了《周易》的阴阳五行的象数理论,研究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的一门学问。

中医学就是这么一门学问。这是我给中医学下的定义。

最深刻的道理一定在最简单的地方产生,我们有很多医生啊,他给别人看病都可以,自己有病了,他赶快去打点滴,(笑),所以我就说了,不知道您是相信中医,还是不相信中医。
田 原:这事儿不足为奇,也难怪老百姓对中医的疗效产生信任危机。

樊正伦:有些老医生,像岳美中等一些老大夫,其实他的思维过程,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过程,他什么病都能看好,随手拈来都是药,但是由于他所处的那个历史阶段,就是西方文化进来的时候,不让他畅所欲言。就是说有些老医生他不是不明白,他今儿说完这个治则,明儿就成了右派,他怎么办?他只能用辩证法这个圈去套,所以我们的中医理论,后来就变成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什么叫朴素的?就是不科学的。(笑)其实,它是一个更高层次上的科学。所以他在治疗疾病的时候,疗效才那么好。

现在很多中医已经不知道中医为何物了,他学的是术,他在术上做文章,不在道上求根本。中医是什么?是执形而上之道,用形而下之术的学问。道是什么?道是规律,生命的规律。生长的过程,有它生命的规律,当它外受风寒的时候,就是生命规律受到影响的时候,医生的责任就是要把它调整过来,不管是针灸,还是中药,说到底就是:以药性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把人体被破坏的状态调整过来。
田 原:的确,比如我们用“筷子文化”去解读中国人的思维,就很简单,明了。

樊正伦:对啊。“知其雄,守其雌。”我们的祖先本来就这么智慧,要不五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怎么这么多人呢。(笑)

文:田原

原载于《中华中医名流》杂志2007年冬之卷,授权环球中医网转载

【春晚带货能力太强 张小斐同款大衣10分钟售罄:价格上万元】据羊城晚报报道,作为春晚小品的“女神”,张小斐的带货能力也非同一般,去年简简单单的一款白色毛衣火爆全网,网友直呼求同款。今年身上穿的这件绿色大衣,张小斐身上的绿色大衣款式非常简单,溜肩宽松的版型,整个人看上去不臃肿,反而很潮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行业的开拓者、领军者  说起“工业设备的预测性运行维护”这个对公众有些陌生的概念,刘晓鹏短短几句话,就解释的清清楚楚。  回首来路,刘晓鹏总结道,创业至今每天都
  • 并且组织了一个金桥村笛友会,这个笛友会不光有本村的人参加,还吸引了县城的人来参加。公园环境依然优美,像没有发生过什么一样,世事就是如此,无论当时多么轰轰烈烈,最
  • 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chuáng)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 以骨关节炎患者为例,亰东、猫健康数据显示,许多中老年人除了莱特維健氨糖之外,问到的更多问题就是关节能否被修复,而他们可能很多人平时并不懂得保养。 总而言之,“生
  • #PCL2019# 【维寒迪第三周数据榜】恭喜Ark、QM、JTeam、V5、Tianba、Lstars这6支队伍成功晋级周决赛。每日红包:【商品】 美味美馍片
  • 在家看到外面的天很美,拿起手机就向外跑,走到红绿灯路口那里,抬头看到夕阳本来想要拿出手机记录一下,但是我想了想,说不定穿过这个红绿灯,渠边的夕阳会更美,可是当我
  • 舌尖上的重庆小麻花[得意]经典、酥脆、十种口味、老品牌放心买绝对赞配有芝麻 辣椒 紫薯 海苔……可搭配早餐、下午茶 、点心 、小酒……推荐指数来一包小麻花原味的
  • 最后一次去看你的时候,你那仿佛临终交代的话,让我忍不住在你面前哭了,“从我知道我得这个病那天起,我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最后的这段时间,我想待在家里,这是我自己的
  • 注重“何乐不为”四个字,强制的遵守测试没甚么意义,并且万万不要让对方在他以为紧张的人大概事(比方家人、将来等)和你之间做挑选,这是在找舔狗,而不是找平生的朋友。
  • 】“这几年市场上涌现了大量的羊奶粉,备受消费者的欢迎,但有的羊奶粉里面连婴儿成长很重要的营养物素都没有添加,更不用说opo、乳铁蛋白等比较珍稀的营养物质了,所以
  • 反正俩人笑半天后来你说,诶可能是没送出去吧 不然怎么会在这里,也可能是草稿[偷笑]我说哦,对诶,不然怎么会在这里,不过那也指不定是别人扔回来的[嘻嘻][嘻嘻][
  • 女方己亥日生人,亥中有甲木正官,代表你的丈夫,而正官多是跟你一般大的同龄人,且财星居坐下,也代表年龄比你小,或心性不怎么成熟的男子,从这点来说你们也没有什么缘分
  • 生活从简,岁月安然;如此,就是心安,就是最好的怡然!生活从简,岁月安然;如此,就是心安,就是最好的怡然!
  • ”有一种朦胧的婉约之美,未字代表着她对未来的一切都充满希冀和好奇,搭配着晞这个字,表示晨露未晞,破晓的意思。”有一种朦胧的婉约之美,未字代表着她对未来的一切都充
  • #电影教父为何被奉为经典#,#如何评价纪录片波音大调查#,#留在县城的年轻人后来怎样了##毫无感情的逗猫机器##剧本杀推荐# 《顶楼黄昏集会》剧本类型:城限、现
  • 结果,辅助在游戏里骂我就算了,还要加我骂人。我服了,我一没摆烂,二没说话,游戏里说就算了,何必还要追上来骂。
  • 备婚攻略|当伴娘要做些什么作为伴娘一定是新娘最信任、最可以依赖的闺蜜,下面是伴娘一定要做到的事,可别辜负她[并不简单]1⃣️陪伴新娘,别让新娘需要帮助的时候找不
  • 2020.06.02. T.☀️ 疲惫不堪晕晕乎乎睡了整天,现在全身都是酸痛的整天唯一做的正事就是把啵啵宝贝们接回来,看到它们一切安好好安心...话说海南的安
  • 龙拳 - #周杰伦[超话]# (Jay Chou)作词:方文山作曲:周杰伦编曲:洪敬尧以敦煌为圆心的东北东这民族 的海岸线像一支弓那长城 像五千年来待射的梦我用
  • 更年轻化的设计理念与材质,让新世代青年得以用全新视角体验经典鞋款的传奇魅力 货号:M2002RGZ#潮鞋##潮鞋分享##潮鞋每日推荐##莆田鞋##nb2002